Categories: 投资理财

早就说了,旧的组屋,政府不会任由他到99年而的回收的

【国庆群众大会】政府计划推出自愿提早重建计划 给予屋龄超过70年的旧组屋重建机会

文/苏文琪

为了确保旧市镇能逐步重新发展,而不是仓促建造新组屋替代屋契即将到期的旧组屋,政府计划推出新的自愿提早重建计划。(档案照)

(早报讯)为了确保旧市镇能逐步重新发展,而不是仓促建造新组屋替代屋契即将到期的旧组屋,政府计划推出新的自愿提早重建计划。

李显龙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上说,自愿提早重建计划(Voluntary Early Redevelopment Scheme,简称VERS)的目的和选择性整体重建计划(SERS)是一样的,即确保组屋区和社区可以逐步更新。

屋龄达70年的组屋将获选参加新计划,计划落实前需有足够屋主投票同意。政府将给予赔偿,并协助屋主寻找新住处。不过,由于经济回报较少,整体赔偿条件将不如SERS。

建屋发展局估计,目前只有约5%组屋适合加入SERS。李总理补充,许多具有高重建潜力的项目已完成重建,下来的SERS项目不多。

【国庆群众大会】旧组屋将有两次翻新机会

(早报讯)已翻新的旧组屋未来将获得第二次翻新机会,以保持组屋的素质和屋值。

李显龙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上说,接受家居改进计划(HIP)后,旧组屋在未来三四十年里可维持良好状态。然而,这些组屋的屋龄到时将达六七十年,需要再一次翻新,以恢复房子的生气。

因此,政府计划在10年后推出延续版的家居改进计划(HIP II),让首批达六七十年屋龄的组屋参加。

李总理说,这意味着每座组屋在99年屋契满以前,都可翻新两次。


今后的HDB 成了HRB

HOUSING DEVELOPMENT BOARD —> HOUSING RE-DEVELOPMENT BOARD


关键看这个“整体赔偿条件” 到底有多差。

还有现在到70年的组屋有多少?
以前40多年的祖屋就可以博一把enblock。 现在明确70年, 有多少人愿意等

感觉更像是大选前的画饼


聽完這個近幾年最差演講之後,我唯一的感受就是業餘選手再怎麼算,也算不過拿工資算計我們的職業選手。haha


非常不看好这个计划
主要是不看好从强制变成投票的方式能取得成功
画饼拉选票的成分比较大,6-70年还有一阵子


至少有个希望,不像亚龙一道的屋主们,只能一分不得的坐等组屋被收回。


就是组屋99年到期后,确定要收回重新发展的,价值已经没有了。在到期之前,给居民投票表决是否允许政府提前收回重建,补偿当然是不会很好,因为如果有很高的发展价值,早就enbloc了。


其实现在有了2种整体重建计划:
一种是原来就有的(现在的比例)5%的选择性整体重建计划SERS,
这种SERS的地段是比较有经济效益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靠近市区的地段,比如女皇镇,红山,中巴鲁等地段。这些地段的旧组屋以后会更坚挺。

另一种就是20年后才落实的自愿提早重建计划”(Voluntary Early Redevelopment Scheme,简称VERS),这些地段偏远或没有经济效益的地段政府让大家自愿提早重建,这样政府既避免了将来大片老组屋区全部收回变成死城的危险。又把95%的发展压力的分解开来。让大家用自己的方式来实施重建。这样政府即没了包袱,又让重建得以实施。

从明面上是解决了问题,如总有价格低的组屋能满足低薪层的需求,但这也会有造成更明显的阶级区的划分。也会造成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还是一句老话,买房子地段最重要既使是组屋。


老组屋贬值,政府有钱赚,以房养老不可行。


为什么很多人不看好呢?政府说了,以后我们孩子也要BTO的,每一代人都要有自己的成就而不是吃上一代剩下来的。妥妥地体现了全国人都要做一个螺丝钉的精神么。


这个政策是帮老组屋托底,再怎么贬值都不会归零,人品好还可以大赚一笔。
用投票的方式,完美了转移了责任。


目前5%的SERS项目都有2成左右的屋主不满意,补偿条件更差的新政策,到时肯定会更多人投反对票的。众口难调,即使成了也要扯上个十年八载的。


是的,人总是贪心的,不能总靠运气来养老吧。年轻的时候努力工作,不要总想着白吃白喝,就不会心里不平衡,不满足了


政府的努力值得肯定


完全同意。


en, 政府在推卸责任的方面一直很努力。

就像这次关于生活成本部分。 总理的潜台词是 政府做的很好,人民感觉生活成本增加是自己不自量力,该吃小贩中心的,去吃咖啡店,该用风扇的,用空调。。。


土地使用权到期,政府付款收回房子,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至于,价钱好不好,没必要杞人忧天, 新加坡85%的住组屋,价钱不会太差的。  当然,对现实不满,借题发挥愤怒就是另一回事了


价格倒是其次,70年的屋子,很多应该是老人, 而且俺相信很多都是只有这一套祖屋
这些老人有多少会同意政府回收?
这是一个很大的question mark。  
所以俺觉得这更多的是一个 推卸责任和为大选画饼的 政策


我认为应该SERS 和VERS 并举。
在BTO逐渐减少时,SERS或VERS数量一定会增加的。而且私宅建造速度也不会放缓。我不认为会造成大量屋子老龄化。
同时你看巴黎伦敦很多老房子,比新加坡的老的多,也不见得那些城市就没有活力啊。


如果你认为新加坡政府在推卸责任,那我想不到有哪些政府不在那么做了。


不管政府出发点是什么
俺相信中介和卖家会以这个为卖点, 组屋价格应该在下半年会平稳回升


政府的责任是更多的是“开源”
而不是一直和人民说 “节流”。
这些政策有 “开源吗?

而且,要说节流,不能只要人们节流,政府更应该带头
限制内阁数量和薪水,是一个 很有效的节流,政府敢讲吗?


而且哪一个国家政府有新加坡政府薪水高?那人们更高要求不应该吗?

如果百万薪水就做出这样,俺没有办法认同


既然老旧组屋将在HIP II计划下散发活力,那么CPF关于HDB屋龄的贷款限制似乎也应该顺理成章的放开。


那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可以跟政府提出来,既能让人民富足,有能让国家更好。不要只做键盘侠,可以吗?


这是高薪部长的责任。
如果需要我们来做,那需要部长做什么呢?付他们那么高薪水做什么呢?

作为纳税人,俺相信俺有评论政策的权利吧?
而且政策出来只能歌功颂德?
有不同意见的就是键盘侠


你纳了多少税 说来听听
是纳的税多,还得得到的补助多?

我很坦白讲,我这几年给的税相对拿到的政府补助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我也觉得SERS 和VERS 会并举。5%的SERS 应该大致不变。而VERS会是最后的防守。
所以应该会让那些较老的组屋区能更早的翻新。


“组屋”是新加坡独创的国策,要如何走下去,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不必太过担心,政府现在只是提出方案,政策也是会随时调整的。
80%国人的生计,政府现在的选择,似乎是要永远扛着这个“包袱”。


這個。。。你是不是感謝錯對象了啊?!
這麼說你該感謝我們這些只繳稅,但買房沒拿到補助的人吧!


哈哈。瞎說什麼大實話!


金大俠果真是大神級別的,眼光精準。
偶手動點讚。


来,每天念一遍:组屋没价值,公寓才有


不只是买房子啊,还有孩子补贴,生孩子补贴,医药补贴。难道你薪水高都没有享受到?


俺也很坦白的讲,俺基本没有拿补助,
俺甚至没有住在组屋。

但这不是重点,不是说谁纳税多,谁就可以大声说话
那是不是说富人的就可以比穷人说话大声?


…重复了。。。没有要针对谁,就是就事论事。 说出自己对这个政策的理解, 俺相信俺有这个权利
欢迎有不同意见,就这样。。。


政府说的没错吧,个人的期望值比不上能力,的确是个问题。例如我自己是个普通职员,开个Toyota就很好了,可是非要追求开bmw,然后抱怨bmw太贵,你说这是不是在找抽。


政府並不創造任何價值。
我沒有必要感謝他們。
他們應該感謝我們投他們票,讓他們有機會服務我們,為我們服務是他們的職責。
人民當家作主。
「純屬開玩笑,別當真」


这些都是公民有啊。PR得到的补贴在哪里?PR缴税吧?

他可能说的是PR


首席好!


你太偏激了,我不知道你到底希望的是什么样的一个政府,如果你能力强,觉得在这里不公平,可以考虑移民其他国家。居者有其屋这个政策是极少国家可以实现的,到你这里是不是觉得只有有能力有钱的人才值得拥有房子,而且要很多套房子。感觉你的利益已经和政府政策开始抵触了,让你有这么大反应。


这点俺同意,人是应该量力而行
但是作为一个政府,应该更注重开流,让人们富起来,
而不是自我感觉良好,把消费负担加重的解决办法放在让人们节流上
这样也行, 那就和人民同甘共苦


他是公民
PR根本不会关注政府说了什么,因为跟PR没关系


pr,甚至是外国人,和公民一样纳税,享受的福利天差地远。这肯定不公平。但是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优待本国国民是一个正常国家应该的政策。日本人丢了自行车分分钟找回的事情,那是不正常的。

这其实就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收割,人往高处走,即使是不公平,还是有大把的专业技术人员排着队要来,更不要提外劳了。想要不被剥削,那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入籍,另外一个就是毅然回国吧。


一个稳定的政府,安全的社会环境,过得去的高等教育不是高收入者追求的?口口声声喊着交税多,那你去美国啊,那边收的少。


如果开源这么容易,家家有钱买公寓。
现在政府不是有津贴给你去学习新技能?你又知道多少人去骗取这个钱?


去那兒能不被剝削?區別就是被剝多少的問題。
時常看國內社會新聞,就會很滿意這裡的生活了!
大實話!


唉,俺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俺好像没有说只有有能力,有钱的人才可以拥有房子吧,俺也没有质疑居者有其屋吧。。。
俺质疑的是70年房屋回购的政策吧。。。

希望你能听听不同的意见,一个好政府不是所有政策都是好的,一个坏政府不是所有政策都是坏的,
但是一个好政府一定是可以听取不同意见的,至少是人民可以表达不同意见的

昨晚政府讲话之后,是不是大家都像今天报纸和radio讲的这样歌功颂德呢?
或者你可以去周围听听local的想法


不容易,所以要去做。
不能因为一句不容易,就不做了吧


你一直说70年回购计划不好,你能不能说说到底怎么是好的呢?


部长的薪水的确是个问题。如何设定kpi,让部长的薪水和人民的感受挂钩,这的确需要有这么一个机制。

但是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毕竟你让这些政策的制定者来制定对他们自己不利的政策,相当于与虎谋皮。smrt的那个c什么o,酒驾被抓就两次以上,这种毫无责任心劣迹斑斑的垃圾,还能继续留在职位上,只是“降职”成为高级副总裁,说明官官相护还是不能避免的。


说不出来,
所以俺只 吴总理 眼里的very, very mediocre people.。。。


都是本国政府根据利益取舍罢了。中国穷,政策上倾向外国人,吸引外国人来,吸引外资。新加坡有钱,低税收吸引有钱人,高收入吸引发展中国家的人才。 说到底还是钱在作怪。


不要说和国内比了,就是和欧洲几大强国比,也应该感到满意了。法国德国白左横行,把垃圾难民当宝,结果现在问题多如牛毛,诚实工作纳税养垃圾,垃圾还制造社会问题,恶化社会治安。过个几十年,很大可能还有更加严重的事情发生。相比之下,新加坡政府算是非常务实的了。


这点同意,政府很多政策是不错,但作为人民,肯定希望政府能做的更好。
特别是现在这个非常时期,感觉现在政府有点lost direction


这几年的不稳定,都是08年后大量PR的后遗症,房价暴涨,物价上涨….一个错误决策要付出多少年的代价去消化掉。

另外,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案,瞎BB的,都是键盘侠


这话说的太拉仇恨了,太没脑子了,也把人民和高级公务员对立起来。可能是人老了糊涂了,也有可能是屁股决定脑袋。
就如同我之前说过的,这些部长们,与其说是新加坡人最优秀的人,不如说是在读书阶段比较优秀的人。就是因为读书的时候表现好,从此上了一条特殊的跑道而已,不是没有比他们优秀的人,而是不在一个跑道上,没法竞争而已。


…好吧,如果要这样定义,俺无话可说。


我有办法,可是报国无门呀。

对于08年放进来的pr,可以通过检查纳税记录,没有达到纳税标准的,没有报税的,除非已经是公民或者pr的配偶,否则一律不得renew。立竿见影解决问题。


说实话在居者有其屋这方面,新加坡做得很不错了。

对比下香港,新加坡的年轻夫妻,毕业几年就能买得起还算不错的组屋,负担也不算重,非常幸福了


唉……不好意思装下逼哈。5-6年前回国的时候,国内的朋友都是在讨论炒房,当然现在还是有但热度明显大不如前,这两年回去,他们讨论的是投资什么什么项目。坡县可能俺圈子小,现在说到投资还是在讲房子房子,后来想想,是不是新加坡的发展真的到顶了,只能停留在炒房兴邦实业误国的时代?


国内实体经济萎靡,就靠着房产兴邦和互联网傻帽经济了,还谈论投资什么项目,恐怕是p2p吧。


竟说大实话

国内的人已经疯狂了,总想着一夜暴富


香港住房在全球来说都是倒数的负面典型,新加坡和香港比,那都是侮辱了新加坡。事实上,都不用毕业工作几年以上,只要不是很挑地方,算上补贴,贷款90%,甚至可以不用出钱就可以入住了。
有些人的问题根本不是房子的问题,而是找不到男朋友或者女朋友结婚的问题,或者是非金文泰或者比达达里不要的问题,政府可没有能力解决这种问题。


有些人已经被严重洗脑了,无需和他们辩论太多,浪费时间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源身在此山外


你当然有权力表达你的意见
人家也有权力表达对你表达的意见的意见,对不?

就事论事的说,我非常希望我工作拿着全世界最高的工资,不交一分钱CPF,不交一分钱税,享受着各种免费资源。我有权利表达我的想法,但我完全不知道这种要求该如何实现。

不要说我抬杠,我只是把你的理论极端化一点。
所以论坛里其他人完全有权利说你不现实啊,想当然啊,太贪心啊,等等。言论自由嘛。你可以不同意,你可以坚持自己是世界最纯洁的白莲花,但不能阻止他们说出不同的想法。

我也觉得新加坡内阁工资太高,为啥其他高效,廉洁,富裕的国家比如瑞士,北欧,新西兰不用给部长们开出这么高的薪水就能留住他们?不知道。

但即便把这些高管们收入砍半一年能省多少?能建几间HBD?这是你应该考虑的问题。


这个可不能想当然。那些所谓的成熟社区,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你看连shopping mall要么没有,要么超级小。这种地方有啥经济效益。之所以现在价格高,是因为传统的观念还在。等想明白的人多了,那些地方也就不值钱了。


这个,俺好像没有说他们不能表达他们的意见吧。。。
俺一直只是在讨论吧。。。难道俺有让别人不要说话?
俺反思一下哈。。。


恩,俺觉得俺没有
这个指控俺不能接受。。。不好意思


嗯嗯,我也觉得你没有。都是对事不对人的言论。


重复了


工资高,是历史原因,老李的高薪养廉政策导致的。这种事情想要改变很难,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政策的制定者,想要自己给自己减薪,就算自己愿意,同僚也不答应呀。
至于吴作栋那种言论纯属胡扯,现在部长的薪水就算只有三分之一,照样大把优秀人才来干。


他们也没阻止你表达你的意见
只是表达了不同意你表达的意见


别人觉得臭,非要找到臭的源头,且找到治理的方法才可以说臭吗?
你如果觉得不臭,可以说你没闻到,或者不臭,亦或你觉得是香的。但不要不许别人说臭。明白其中的区别嘛?请自己对号入座。

上面讨论过08年的PR 后遗症,也是政策不完善的例子,可见再好的政府也有不明智的时候。我觉得小一报名的优先也存在不合理处。早报前些日子也有文章讨论。

所以,一个政策出台,有人说好,有人觉得不好是极正常的。出发点都是希望新加坡更好,这不是什么瞎BB,也不要随便给别人贴标签。不礼貌。


这么个臭地方,你死皮赖脸的呆在这里干嘛?哪里香去哪里。


可以笨,可以头脑糊涂,但不可以对人没有礼貌!!!


你把自己搞成泼妇了, 是不是很过瘾?


我不觉得互联网是傻帽,我就有认识人开发手机游戏软件做得挺好的,忙得时候多辛苦不清楚,但至少已经财务自由不用替人打工。投资项目我知道的有两种,洋酒和美容连锁店,嗯,这个具体收益如何不好说,但人家总算踏出第一步,等人家到了瓶颈我可能还在瓶底。


国内互联网企业自己不是傻帽,而是利用傻帽来发财。数额巨大的低智商屌丝人群,是这些企业发财的源泉。


借用一句,数额巨大的低智商屌丝人群,也是政府敛信用的源泉。


就拿抖音快手来说吧,屌丝们去做若干次大宝剑,选择比主播条件好的技师,花费可能还比打赏主播花的少。打赏了主播,不要说干,就是摸都摸不到,真是一群怪人。


新加坡太小,旧组屋拆了,建筑垃圾怎么处理?填海?刚深圳回来,80年代的楼房,几乎看不到了。
要可持续发展。画大饼,慢慢来。给你一个希望。像榜鹅,20年。


恰恰相反,群众们相当聪明。

最近有个例子,说上海有个老房改造建电梯,所有人都同意了就一楼的一户老人家不同意,说施工会影响老伴病后康复。
这家老人自私吗?看起来非常自私。因为一己私利影响了一整楼人的便捷。
但仔细想想,这电梯建了于他有什么好处呢?完全没有啊,他为什么要同意呢?

作为政策制定者,如果没有顾及没有受益甚至受害群众的利益,那就必须计算到来自他们的阻力。

据那帖子的回复说,上海一般楼上的居民都凑钱给一楼的让他们同意建电梯,这就是聪明的人。


终于爬完楼了。这楼里还有不少为政府唱赞歌的新移民,鼓掌。

但是,我做为一个已经很多年了的新移民,对行动党政府是越来越失望,越来越担心。

失望,是因为他们似乎已经黔驴技穷,再也给老百姓带来不了希望,只是告诉他们,吃饭去小贩中心吧,上网用wifi吧,省钱。
担心,是因为新加坡除了行动党,没有替代方案,反对党更加没出息。老百姓如果想换人做做看,新加坡就彻底完蛋了。

组屋政策,是老一代新加坡领袖们的智慧结晶,同时,还有一大堆成功的政策,包括公积金,经济发展局,JTC,还有任人唯贤的教育制度。
而现在推出的这些新政策,真的有用吗?我持怀疑态度。


利益冲突很正常,回收重新买,老人处理不了,就得子女帮忙处理。 其中一定人不愿意,但大方向是对的,小范围的牺牲是必要的。 完美解决方案未必有


从宏观经济上来说,就算房子永远不会坏,子孙后代可以一直永远住下去,那建筑业不是几乎没事可做了吗?所以,房子就和其他商品一样,必须有寿命,经济才可以循环和发展,不承认这个也不行啊。


懂历史的人来说说,千百年来人类都是怎么解决居住问题的?
不负责任的乱说一通(可能有常识性错误欢迎指正):
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社会。要有耕种的地才能活。房子住反倒是次要的,草棚搭起来也能住人。
2. 大富人家置宅置地,宁国府荣国府老小都生活在一起,直到出现大的社会波动。
3. 生态平衡的很重要一环就是死亡。因为会死,数量不会无休止的增长,资源不会枯竭。

西方国家发展得早,现在很多国家福利很不错。本可说安居乐业。但传统上没有置业的习惯。很多人不买房。
即便是从新中国成立算起要到明年才70岁。之前几十年农村房屋所有权不清楚,城市里很多都是单位分房。90年代开始卖给个人。现在多数人都是买商品房。可以说商品房这个概念也就20来年。
新加坡最早一批组屋貌似是60年代初开始建。现在还剩多少不清楚。
现在市场上的组屋,比较老的多数是70后80初,算起来也就三四十年。
无论是中国的70年还是新加坡的99年,当前的执政者都无需面对大面积“到期”的问题。尤其是中国,现在城区80年代90年代建的房子都七七八八拆得差不多了。
但是想想,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算是目前秩序下的一个基石。如何让旧屋死亡,回收土地再做利用,都是长远规划中不可缺的一部分。人会死,但屋子不会凭空消失。
政府表态可以70年回收,靠投票,看似把决策权丢给居民,实际上天平两边的砝码并没有给出来。
按法律,99年到期政府可以不花一分钱收回。这也是各位居民买房之前就知道的。不存在坑。这算是一边的砝码。
70年回收VERS,条件已经说了不如SERS,个人觉得应该是远不如。但肯定比一无所有强。

我之前举的修电梯的例子,就是由于不同住户利益分配不均造成的意见不统一。所谓不患寡患不均。
但面对阉割版的SERS,居民们会不会同意?
我猜是会的。因为所有人都能获得相似的补偿。


恩,确实是。
俺觉得现在政府有过多的优越感,很缺少危机感, 对失去政权的危机感,对国家前途的危机感。没有危机感,缺少深入大众的欲望,就感觉缺少前进的动力和创新,


没有完美方案,确实是。
看到时候怎么处理吧,还有20年。。。现在就宣布这个政策,更多的是为了巩固祖屋价值,巩固选票,为了大选造势画饼


建电梯这个涉及到的利益可多了去了。别看只是一个电梯,这会影响到所有楼层的价值从新调整。
建了电梯,低楼层的价值就贬值了,例如一楼二楼。高层的价值就增加了。所以高楼层的补偿低楼层的,是合理的。


创业容易守业难。


很明显是为了拉选票


我倒是觉得这个政策是很不负责任的,相当于忽悠了一下组屋群众,然后问题推给了二三十年后的执政者。
我觉得前两年有个部长出来表的态更好一些,房契是多少年就是多少年,期满之后政府一定要收回,认赌服输,要有契约精神。这样就断了群众不切实际的幻想。现在相当于画个大饼,好像还有的商量哦,其实是饮鸩止渴,把群众的胃口吊起来,以后就越来越难办了。


应该是部长说了之后,老组屋价格下跌,人民怨气上升。
之后邻居老盟友又丢了政权。
政府只好现在先画个饼巩固选票


现在越来越觉得明年大选可能性非常高今年大选的话,因为邻居刚输掉,怕有连锁反应
到2020年大选的话,怕希盟越做越好,让这里的人民看到了换个人也不是什么天崩地裂的大事,选举不利
明年时间刚刚好,即避开了希盟新上台蜜月期的连锁反应,又因为希盟上台时间短,很多政策效果没有显现,人民还在观望期


新加坡政府在走一步看一步,反正民众对政府的朝令夕改已经习惯了,政府美名其曰:随时调整。

先画一个大饼,到时再改吧。


ZF在放话支持二手组屋,hdb价格有希望继续回升,尤其是靠近地铁站的。跟实际价值相比,目前的组屋价格偏低。


权充大饼看着吧


我不觉得隔壁换个人能有啥效果,以前干了几十年就那个样子,歇了几年垂垂老矣,然后再回来就成了救世主?不可能的事情。


至少改了不少人的mind set。政府是可以换的,换了不会天崩地裂。马照跑,舞照跳。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人民的主人。
不是政府说什么,就的无条件相信,就得听着。。。


哈哈。。。看下来发现:
你一直在针对铜哥的主题来发表自己的观点,理性。
有一二个人一直在针对你的回答来针对你个人,很感性,不理智,而且还越来越过份。。。
以上是我的总结哈哈


想知道政府什么时候取消pr3年政策?:P


你用“针对“这个词,过分了。

网络发帖,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不同看法是正常的。言论、看法、想法,不同是正常的。没有谁针对谁。


看着吧,不取消就取消政府喽。
在大选之前,组屋转售价格上涨,BTO价格压低,才能不流失选票。
如果组屋转售市场压低了,而BTO没降,看看有几个新加坡人会满意吧。


呃我还真觉得这边的反对党和希盟差得太远。
希盟怎么赢的国阵?做个类比就是李光耀(马哈蒂尔)从坟里爬出来带着陈六使(安华)指责李显龙。


嗯,因为现在兑现压力不大
新加坡还有多少地可以用来BTO?能不能坚持到大批70末80初TOP的组屋到70年?
二三十年如果能够稳定发展,整个社会是可以到达一个新高度的。
当然这二三十年靠什么去发展经济,那是另一个问题。


对,就是兀统内部的反对力量反的,如果不是马哈迪带头,希盟估计也是上不了。


错,李光耀取得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马哈有啥成就,马来西亚要人有人,有地方有地方,要资源有资源,经过马哈的几十年,发展了啥?


你真可以去问一下马来西亚人,他们心中的马哈蒂尔。。。。


希盟能赢,关键是国阵干得实在是太烂了,天下苦秦久矣,马来西亚民众估计认为上来的就算是一坨屎,也比现在的国阵强。所以希盟赢了。


这个同意,新加坡的反对党被有形无形的打压的太惨了。。。
其实现在俺也不支持换政府,就是希望政府有点危机感,不要觉得 赢的大选是理所当然的。
这样制定政策就会多想想老百姓,听听大家的意见


反对党自己拿不出成熟的执政方案,每次就是靠排外和无厘头吸引眼球,这是自己能力的问题,不要把锅甩到执政党打压上来。


很多政权交替确实是”出人意料“。
但是如果你仔细分析,双方实力并不是天壤之别。
无论是00年开始的台湾,现在的马来西亚,还是去年的川普。
但新加坡双方实力差距真的是天壤之别啊。。。。。


我倒觉得很多竞选里说的都是吸引眼球的
不限于哪个国家。

问题是这边多数人真的是用选票告诉反对党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其实执政者不是和”老百姓“对立的。

其实”老百姓“中间就有N多利益冲突。
无论你支持了谁,都会得罪另一批”老百姓“。

同一个议题,在不同群体中间意见就并不统一。

我举个例子给你。韩国的最低收入问题。
按照韩国政府的既定目标,韩国最低时薪在2017年至2020年要分别达到6470韩元(约38元人民币)、7530韩元(约45元人民币)、8682韩元(约52元人民币)、11000韩元(约65元人民币),4年间最低工资水平涨幅为70%。

在韩国企业怨声很大。
假设你是个企业高管,面对提升的人力成本,恐怕免不了headcount freeze。拿minimum wage就发现工作难找了。
有些高管甚至希望南北韩早日达成协议,能从北韩多找点劳力。。。。


喊口号画大饼没问题,就算以后忽悠了群众也不是十恶不赦,毕竟竞选的时候没有不忽悠的。但是话要说圆满,不能一听就漏洞百出。承诺提高福利,每个月给公民发多少钱,可是钱从什么地方来?无法回答。这就是拙劣的忽悠了。


金文泰或者比达达里有什么最吸引人的地方?


中巴鲁那些50年房龄的老房子真的很赞,可以再住100年。
其实欧洲很多几百年老房子都还在使用


我支持你的观点。总要有不同的声音。我也觉得今年的总理讲话就是笑话。一个年薪百万的人来教普通人如何省钱过日子。新加坡这种大家长制度有点过了。
不过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平衡,只要有争论,自然能达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不可否认新加坡政府的成绩,但是对CPF支配制度,医疗费等方面,我保留意见。


这个也要看从哪个角度来看。一国总理教普通人如何省钱过日子,的确有点太接地气,但是如果全篇都是高来高去的,那估计又有人喷这和普通民众有啥关系,脱离群众。

cpf不是最好的制度,但是是目前最可行的制度。正常情况下,自己的钱当然应该自己支配,但是不是每个人都靠谱,有些人挣点钱吃光喝光赌光,到时候没钱找政府耍无赖怎么办?难道发达国家新加坡还能眼睁睁看着人饿死不成?就是因为这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的部分无赖,所以政府才搞出cpf来强制民众存钱然后用在不同的途径。

医疗费也是一个道理,政府要考虑的是通盘,新加坡的人均寿命已经是世界前列了,如果继续投入不菲的资金去把医疗费用变成白菜价,那么人均寿命必然继续上升,那cpf不够用了怎么办?所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想当然的事情。


大家现在都在新加坡工作生活,是新加坡的一份子,对政府需要批评,但是要做到建设性的批评,对于你不满意的政策,请举出你希望的政策方向,或者做的好的其他国家作为对标。

用“平庸”,“笑话”来描述行动党政府,又提不出具体建议,不如静下心来,把自己的需要想清楚,条理化以后主动提出来,要求政府改进。

现在政府也有搞很多对话会,可以跟部长直接沟通,表达自己的诉求,这才是积极寻求改变的做法。

当然,也可能仔细思考以后,发现有些诉求其实不合理,那也可以让自己思路更清晰。


现在开始慢慢转型福利社会,开始加力薅年轻人羊毛


民主国家的尴尬,选票抓在谁手里,政策就要往那边倾斜,投其所好。组屋的本意是”居者有其屋“,对于其他国家,新加坡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去看看大国人民,很多都是两代人用一生去供一套自居房,还是70年的。
新加坡人平均寿命80多岁,房契租约99年(大部分),足够住满一辈子,子女成年了又可以低价购买BTO,就算不自住,转手也能赚到第一桶金。甚至,我觉得政府一定要坚持把组屋的”自居“的定义明确化,况且到期后回收屋子是符合契约精神的。被选票绑架的政府,前景堪忧。如果说得不对,请大家尽情拍砖。


说得很好。非常有同感。
过去的领导人多么有魄力,而且懂得让利于民!
组屋建的多么宽敞,超大型的EA和EM就不说了,五房的屋子都大的不得了。
现在呢?密度增加,但是房子却越来越小!美其名曰,设计变好。
我觉得现在这种文化,容不得批评,还怎么创新和变革。一切都好了,还创什么新,变什么革。如果有,那不过是自欺欺人!


老百姓都能提出来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了,为什么还要付百万年薪请他们呢?


说的很对。老百姓只要用天赋的常识判断就可以了。
日子有没有过得越来越红火,居住环境是不是越来越好,物价是不是越来能负担……
如果没有,那肯定是政策和方向出了问题。
我自己觉得物价越来越难以负担,家里没有车,但是供一套屋子,就觉得压力大。
出去外面吃饭也会考虑物价,组屋区楼下的菜饭,随便都要五块钱,西餐一类的都是七元以上,唯一保持廉价的就是鱼圆面,但是不能顿顿吃鱼圆面吧,而且真的吃不饱。一家三口,出去吃一餐随便都要十几二十元,我们从几年前就已经不去吃有冷气的大食代了。这算不算最低标准的生活?还要怎么省钱?而且我们还算是中等收入,真不知道其他那些月入两千的都是怎么活着。


CPF到退休不能全部取出来,我觉得这是个好制度。如果全部取出来,一个人一下子有一大笔钱的时候,通常行为是社会圈子都会发生变化,以为钱很多,用不完,可以该买的买,该花的花,事实是这样很快就用光。亲戚朋友知道你有很多钱了,因为各种原因,向你开口借,你是借还是不借?又会引起亲情矛盾。再加上老阿伯耳根子软,很容易被美色骗,导致用光光,最后让谁来拯救你呢?对,自己的钱自己支配,听起来很正确,但却是弊大于利的。


确实是, 听到总理讲 生活负担 这一段, 俺确实无语。。。
之前还有期待,觉得政府主动提及这个问题,必然有1。减轻人民负担, 2 做大蛋糕,让人民更赚钱 两个方向 或者之一 的措施。

哪知道总理是要告诉俺,政府做的很好, 生活成本没有增加。 是俺没有认清俺是穷人的事实,消费了不该属于俺这个穷人阶层的消费 (吃餐馆,买智能手机,出去旅游。。。)

好吧,俺无语以对,容俺去哭会


唉,俺记得有个部长反驳过, 其实新房子没有越建越小。
和20多年前相比,人均居住面积基本没有太大变化。。。

俺读书少,不懂部长说的对不对。。。


话糙理不糙,这个世界上本来收入和欲望就是不匹配的,所以需要量力而行。就如同前面我回复的,普通职员开个Toyota就很好了,非要追求开bmw,然后觉得贵负担不起,这问题你让政府如何解决呢?

前面有人说家庭收入中等,没有车,吃个食阁都觉得负担不起,这是不是太夸张了。退一万步说,食阁吃不起,难道不能自己在家做饭吗?


看来有些人不喜欢听实话,而是喜欢被忽悠。告诉他们量力而行就不高兴,给他们画个大饼说跟着党走过若干年就能喜提奔驰了,皆大欢喜屁颠屁颠的跟着去了。
百年以前有个马大胡子,忽悠大家说以后按需分配了,要啥有啥了,这根本就是没有任何依据没有任何可行性的胡思乱想,结果还是忽悠了一大票人,这些人中大部分都被割了韭菜,当了炮灰,个别幸运者以及他们的后代,现在在继续忽悠着更多的人。


恕我直言,老李的一个问题,就是把新加坡建成了表面的民主国家。或许他太自信吧,或许他错误理解了接棒者的智慧。现在的政府,为了选票,做了很多妥协的事情,浪费了太多的纳税人的金钱和精力,对国家的发展又有多少意义?[关键词屏蔽]和贞洁牌坊,两者都要,其实是很麻烦的。民主是个好东西,但不是每个人,每个国家都适应。新加坡实在太小了,经不起民主折腾。台湾的前车之鉴,大家都看清楚了?老李是文人,要追上时代的步伐,这没有错,但画了大饼的同时很可能也给自己套了枷锁,这就比较麻烦了。


其实不是说 不应该量力而行。
新加坡主要还是一个华人国家,大部分人还是很节俭的,至少俺周围的没有什么不量力而行的人。
现在的问题是最近的生活成本是在增加。 说说俺的感受吧。 俺们公司hr每年会根据各个国家同行加薪情况,做一个建议加薪幅度。新加坡最近几年一直是 2%+ 左右。 在所有分公司里是倒数第二,就比日本好些,连美国也比不少,更不要说中国了。
但是生活成本呢。 就说吃饭吧,俺不知道其他地方。俺公司对面的咖啡店,今年和去年比,所有摊位涨价10% 左右 (俺猜水价上涨是一个主因)。油价今年比去年应该涨了10%。水电费呢? 应该也有5% 以上了吧。 小孩的幼儿园(政府的) 今年的学费涨了10%。 今年停车费涨了5%。。。。

所以对俺来说,生活成本上涨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并不是俺不自量力了。等2020年,GST再涨2%, 会是什么结果呢?俺赞同应该宣扬量力而行。但是作为一个政府,是不是更应该在做大蛋糕,让大家赚更多钱上多花点心思呢?


哈哈哈哈哈。
大哥,你怎么和晋惠帝一样,“何不食肉糜?”
真心觉得你最适合当总理呢!!!


也没有说吃不起,只是说觉得物价涨得厉害,去冷气餐厅吃,实在觉得不划算。能在家做饭当然会在家做饭啊,不过前提是要有时间!
物价涨得厉害,应该并不是我个人的看法……
工资的涨幅远远赶不上物价,只能想办法开辟第二战场了!!!


你这是不让人说话啊。就好像厨子端出一盘菜,我们不能说不好吃,一说就是你会做你来啊。

何谓建设性的批评,我们老百姓提的都是诉求,而诉求很简单,就是想要更好的生活?什么是更好的生活?你不会不知道吧,你告诉我量力而行就是更好的生活吗?

如何给老百姓更好的生活?这不是政府要考虑的吗?


政府要听民意,但是又不能被民意绑架。我们需要的是比普通人睿智的领导团队。否则凭什么领导新加坡走向成功


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有些人只能搭乘公共交通,有些人开车,有些人开两田,有些人开大奔。马大胡子那种按需分配,是胡说八道的臆想。
想要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那就要靠自己去努力,而不是抱怨政府。
何不食肉糜,这种事情发生在老百姓没得吃饿死的情况下,现在的情况是明明可以吃大米白面,偏偏嚷嚷着鲍鱼越来越贵。


未必说谎,因为你要看他的统计方法。
我对上世纪的新加坡不了解。现在来看,组屋越建越多,每一套的面积越建越小这点大家应该没什么异议。比如老HDB的4A房大概是104平米,现在的4A房大概是92平米。或许以后会越来越小。
这个所对应的除了人口越来越多,还有家庭人口越来越少。
EA,EM已经停建,或许就和这种趋势有关。因为没有那么多大家庭。
一个穷人就不能生一窝吗?当然可以,但这不代表政府需要给你提供配套面积的住房啊。


你真的应该跳出你的圈子。
就说所谓hard模式的中国,懒人都一大批。是真的非常非常多。而且还不是说家境多殷实的。

新加坡?呵呵不多说,说多了又挑起什么种族不和谐了。

再说福利好的地方。我有一个欧洲同事,每次我们说欧洲福利好的时候他就爆炸:福利都给不工作的人了。工作缴税的人享受得很少。然后火力对着非洲/中东“难民”。。。。


民主社会只是保障你提诉求的权利,
没有保证你的诉求被接受。。。。。

还有你确实应该查查什么叫“建设性”这三个字。。。

还是那句话,百姓不是一个利益集团,百姓间利益冲突大了去了。
我过的不好,不代表别人也过的不好,更不代表别人要带着我过得好。。。


就算是hdb房子越来越小,也不代表没有解决方案。4房式再小也有三个卧室,父母住主卧,剩下一个卧室住男孩,一个卧室住女孩,双层床每个房间至少能容纳两个孩子,这样的话就算有4个孩子也不是什么问题。
退一万步说,新的房子小,那你可以去买resale呀,还有好几万的补贴。


如果一个人同样努力,甚至比以前更努力,他的生活水准没有比以前提高多少,反而下降了。如果单单一个人生活水准感觉下降了,或许是他还不够努力。但一群人都抱怨工作越来越难找,薪水增幅低过物价增幅,生活水准比以前下降,那恐怕就不是个人的问题了。


我以前说过,高福利社会只适合素质极高的那部分人,例如北欧,例如瑞士。除此之外,不要说那些作奸犯科的难民,就是新加坡社会,都不能实施高税收高福利。否则翘脚的懒人会越来越多。


这个没问题,新加坡选的都是100万薪水的聪明人,一定也必须成功。。。。
只是老吴其实不值那么多,没办法阿。。


值不值这百万薪水因人而异。
比如人杨荣文,出去后身价涨了20倍。你说这百万薪水值不值呢?


福利社會會增加懶人的說法,很多社會學家的研究多少年前都已經充分駁斥了:
無論是不是福利國家,懶人和搭便車的人都不會顯著增長或者顯著減少!
高福利國家的人反而更樂意工作,而且在工作中效率更高,更有創造性!


杨荣文老实人,能力嘛。。。出去涨20倍,多少是因为当过部长,和其他无关吧,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下,有些职位薪水虚高,需要等些日子看看吧。。。。


這個說法荒謬的地方就在於拿薪水來作為判斷選擇國家治理人的決定性因素。
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百萬年薪對普通人來說簡直不可想像,肯定是人中龍鳳!
但是,如果把百萬年薪放到演藝圈和體育圈裡一看,就貧困得好笑。2017年中國大陸演藝圈收入最高的范冰冰2.4億人民幣,排第一百名的湯唯2500萬人民幣! 還不算美國好萊塢明星還有網球足球界的明星!
這個百萬年薪的說法也就能拿出來嚇嚇老百姓。以後難道要在演藝界明星裡面選材了???


真心说,你这话有点过了。
再举几个例子:
律政部长尚慕根,做部长的薪水是他自己在律师事务所做合伙人的1/10,前总统王鼎昌,作公职的薪水还不够还的前一年私职的税。


胸怀如果大一点,这句话就会这样说:

我过的好,不代表别人也过的好,我要努力带着别人一起过得更好。

这就是中国年轻人和世界的差距。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中国这一茬想的还是“I want a better life”, 而有的人想的是”I want a better world”


套用習主席的話說,想賺錢就不要參與政治!
有些人,比如李光耀,是把參與政治當作一生的事業! 沒有這種報復,怎麼能成為合格的政治家!
另外從百萬年薪裡選人,這個百萬年薪恐怕就是嚇嚇老百姓,覺得真是人中龍鳳,但是中國的演藝界明星,收入排名一百位的湯唯都年薪2500萬! 以後是不是要去娛樂圈體育圈選人了?

我總感覺現在很多主流說法真是越來越離譜。


去娱乐圈选人是不会的,新加坡是议会制,除非变成总统制,明星们因为知名度高,才有一定优势。


问题是你凭啥要求人家思想境界那么高呢?
一个政治人物要有能力,还不能想着赚钱
你真当“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啊
谁信谁SX好吗。。。

政治人物哪怕是薪水世界第一的新加坡,工资收入也是肯定不如在企业当高管的。
我之所以觉得新加坡政治人物薪水太高,是因为其他国家的counterpart没有这么高,不是他们不做政治人物赚不了这么多钱,或者他们不值这个钱。

还有人说想从政就不要想着赚钱,凭什么啊?
你要想的,是在其他发达国家,是什么吸引着政客。新加坡有没有相同的条件。
人才是要靠吸引的。
不然找一群只会喊不切实际口号的酒囊饭袋给群众打鸡血,这国家会挂的。。。


这就不对头了,难道仅仅是因为这些部长不做政治人物能赚更多的钱,纳税人就要支付高价来请这些人?那托国内的无脑粉丝的福,不要说范冰冰,就是范丞丞某天晚上发了张照片,赚的钱都比部长多,难道纳税人要去请范家姐弟来做政治人物吗?


得了吧,近现代出了不少号称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的,结果一个比一个垃圾。先富带动后富,伤疤还在就忘了痛了?


领导可以主动像川普一样不要工资,但是不能从制度设计上,更不能用舆论去压迫国家的领导层们都不食人间烟火不要工资或者工资薪水跟一个普通白领一样。
百姓如果用选票的压力去逼着领导不要工资,对不起,他们的长远付出会远大于得到,因为这个是反人性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要求领导拿很低工资的人,问问他们自己,当他可以有企业愿意以1000万雇佣他们时候,他们是不是愿意只拿10万去做国家领导呢?
我个人觉得,打2折已经是制度设计的最高极限了,如果给得再少,这个国家长远来看不会好的。


理财版的朋友都是相对比较精英的,所以才说希望提建设性的意见,这样才能更好的帮政府了解,要怎么做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

如果提不出建议,当然也有权利只提诉求,只是诉求很容易偏离实际,陷入既要。。。又要。。。。的矛盾境地。如果又要政府持续加高福利,又必须坚持低税收,赚钱没有花钱快,必然不可持续。

当然政府也知道人心如此,所以才在群众大会建议大家花钱量入为出,毕竟新加坡的高增长时期过去了,未来长期保持2%~3%就不错了,人民收入陷入低增长,接下来对政府的不满就会快速累积。不过看起来劝说的效果不是太好,还是得花钱才能买大家开心。

要我来建议,那就是取消9%消费税的计划,同时把投资收益的75%至100%纳入预算花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制定预算,不要太过增加福利了,这样可以更好的提升满意度。


你如果真正理解过去楼价为什么能上涨,并且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被迫再次移民,就根本不应该提这种完全短视的要求。

我记得我回过你的贴,你要明白,过去组屋价格的大幅上涨和新加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

1)新加坡自身的努力
2)全球化方向的世界背景
3)有能力加速接受移民

而3)对于二手贵于BTO有决定性因素,而2)则决定了新加坡的额外财政空间

稍微有有一点经济常识你就应该明白,商品有买有卖才有成交价。我问你,二手价格远高于BTO,你打算谁来接盘?你会说让PR接盘啊。好的,这个玩法在开始阶段可以玩得很好,但是现在得情况是:
1) 新加坡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加速吸收移民了,也就是PR得增速斜率不会再大幅扩大了
2)过去的PR已经开始大量进入转公民抛售原来的二手组屋阶段

如果PR增速不变,光2)的速度就可以完全消化掉1)新PR购买组屋的购买量,对不对?那么原来公民那部分组屋抛售你打算让谁接盘?

所以说,你的要求,说到底,无非要求政府:1)加速PR审批,但是这个事实上是饮鸩止渴,只是把问题朝后推而已  或者2)让政府高价回购,只是你没好意思说。
如果现在全球化还是加速阶段,或者生产力大幅提高阶段,也许新加坡政府真的有闲钱去做2)来高价回购,说白了就是撒钱来干这事,问题是现在全球贸易趋势不好,潜在打击最严重的,就包括新加坡这样的贸易小国,生产力提高更是已经到了瓶颈

所以,请不要逼迫政府干短视的事,然后导致你的下一代再一次被迫移民!
你当初为什么移民到新加坡?因为新加坡比国内好。如果大家都短视逼着政府采取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事,那这个小船不用多少年就要下沉!


组屋转售价格上涨,bto价格压低,这样才能保证选票?合着政府是开给你一家的,专门制定对你有利的政策?


涨了20倍,也就是一年至少2500万?厉害!!
是什么行业那么赚钱?


其实,消费税低有利于富人,更容易扩大贫富差距,很多穷人根本不考虑这个,他们只考虑自己好像多掏钱了,事实上如果消费税高一些,政府有能力给他们的补贴远高于他们那点微薄的消费税。所以在新加坡政府效率高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支持消费税略高才是对自己有利的。

而消费税过高在全球化背景下会导致消费外流,尤其新加坡这种大家有事没事就往国外飞的国家更是如此。

我的建议,新加坡可以以日本为标杆,消费税只要略低于日本,问题就不大,千万千万不能比日本高,会导致消费拐点迅速出现,得不偿失。


社会学家算个什么玩意,闭门造车的研究根本是屁用没有。
高福利国家的人更乐意工作?你去问问海湾那几个国家,沙特,卡塔尔这种的,有几个本地人努力工作的?


10倍也就是1000多万一年,看来做律师还是很赚钱啊!!!


不用那么远,就隔壁马来西亚更有参考性。一样的水土一样的人性。


同意,其实消费税针对在新加坡的所有人,包括PR,WP还有外国游客,但是消费税回扣只给新加坡公民。同时消费税电子征收成本很低,几乎没有损耗,所以加消费税,然后再分配给公民,对公民是好事。

但是,在一般群众的眼里,我每天的消费,看起来都多了2%, 对此很容易不爽,而且是365天,天天看到账单都不爽政府一次,而多拿到1,2百块补贴,根本抵消不了,觉得自己还是付的多,政府算的细账很好,低收入家庭多花1块拿回2.5块,但是群众不接受啊。

所以加消费税吃力不讨好,政府还傻傻的提前两年通知大家,无谓的消耗政治资本。还是要学马来西亚希盟,一选上就把消费税取消了,效果杠杠的!


那是因为土地剩余更少了,全球化红利和生产力快速提高的红利都没有了
现在的政府其实根本不比当年差。就跟股票熊市来了,你公司业绩再好也会跟跌一样。


你可能誤會我的意思了。我那段話是針對最近流傳的選人才必須要在百萬年薪的圈子裏面選,而發的議論。那個說法真是荒謬的可笑。


哼,新加坡人移民加拿大和澳洲的可不少。很容易的


层主观点明确,思路清楚,赞一个。

看到那么多自私自利的新移民,真担心新加坡这艘小船还能走多远。
来到别人的土地生活,就开始用选票来威胁政府,而达到自己心里的小算盘。

选择了你的另一半,不是吸他血,挖他心,吃他肉。而是要相信他,鼓励他,帮助他,和他一起同甘共苦,而才能和你的另一半走的更远,更幸福。


有些人畏威而不怀德,生活在hard模式下连个屁都不敢放,反而歌功颂德当自干五。来到正常社会,无赖性子反而发作,要高价卖出现有的房子,然后希望政府提供更低价格的新房子,这种要求也好意思提,和那个高铁座霸有的一比。


政府高薪养廉,思路是对的,目前部长们的薪水高过世界上其他国家,这也是历史原因形成的,不容易改变,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即使把这些部长的薪水砍掉一大半分给普通民众,每个人也分不了几毛钱。
但是闷声发财就行了,别动不动就冒出个猪队友来刺激民众,好像这些人来做政治人物是迫不得已,牺牲了多少自己的利益似的。觉得不划算就滚,没有人逼你们牺牲吧。


这个还真不是新移民的问题。

新移民总体来说还是支持政府的,不然也不会入籍,政府也不会一直放人。
就俺周围来说,local基本上全都是投反对党,新移民基本上是pap。当然sample不够,做不得数。

第二呢,对政府有不同意见不是坏事,如果一点相左的意见都听不得,只能接受歌功颂德, 那新加坡这个小船才危险了。 看看 纳吉 就知道了。不是每个部长都是 李光耀 ,也不是每个反对意见的 人民 都是 刁民,愚民


老组屋再这么跌下去,估计又有一波反对票赶来


组屋跌也怪政府,涨了也怪政府


股票再不涨,也有一批反对票赶来


空仓的表示,股市再不跌下来让我上车,反对票已经在路上了。


大大的赞同。


联合早报今天新闻

李总理:“居者有其屋”并非只是长期租约
发布/2018年8月24日 6:26 PM

文/赖筱青, 陈可扬

李总理说,“居者有其屋”计划显著改善了国人的生活(李天锜摄)

李显龙总理说,“居者有其屋”(Home Ownership)计划显著改善了国人的生活,是国人累积资产的重要方式。他并不认同组屋99年地契只是长期租约的说法。

李总理今天下午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工作系华素博士及政治系副教授比尔维尓星主编的《资产建设的关键议题—新加坡发展之路》主持发布仪式时,做出以上表示。

李总理说,“居者有其屋”政策让国人拥有自己的住屋,组屋拥屋者可以自住、转售,也可以留给子孙后代,这和私人住宅拥屋者没有不同。

总理指出,组屋屋主实际上还享有额外好处,因为政府时不时会拨款进行组屋翻新。


政府保证租屋价格平稳(小幅、温和涨跌),供应充足就是最大的政绩了。

长期来看租屋也一定升值的,毕竟经济还在发展。但是这个要耐心等的,一个新区发展起来没个10年时间是根本不够的,成熟地块则可以随经济、收入、通胀同步发展。


我觉得总理出来表态是不合适的。表的这个态也没有彻底把事情搞清楚。

既然已经清清楚楚的表明hdb的地契是99年,那么不管是政府还是民众,都要有契约精神。之前的有个部长出来表态,说绝大多数hdb到期价值归零,大家别想太多,别赌enbloc,近期亚龙那边私宅到期归零,用这几件事其实可以彻底断了民众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现在节外生枝,为了选票,但是也给后面埋了雷。
更何况就算要传达什么信息,也不应该最高领导人出来说,应该派个部长来放风,总理要是已经发了话,以后的人就更难办了。

其实问题很容易解决,地契到期就是到期,没得商量。但是在没到99年之前,政府有责任通过翻新让hdb一直处于良好的居住状态。高龄hdb是增值还是贬值,交给市场来决定,同时适当放开cpf对高龄组屋的限制。问题迎刃而解。


但是 80% 的新加坡人是住在租屋里。 他们用他们的储蓄来供期(CPF 也是他们的血汗钱 ) ,

如果99年后化为 0 , 人民会非常愤怒 。。。

如果我是说如果 。。最基本的是他们可以拿回原本付出的金额和加上通货膨胀利息 。。


你这相当于免费住几十年,还要政府顺带着帮你理财跑赢通胀。你可真是够贪心的。


通货膨胀,利复利, 是这世界不变的循环。。。

20年前,一碗面2块钱, 现在3快了。。

20年前, 一间flat才 2万多, 现在20多万


你家买了个电视机看十年,买个空调吹个五年是不是也应该让政府负责高价回收?起码不能低于买家才算基本满意,对吧。

给你个来钱更快的,套个丝袜去银行取。


真不是自私自利。

听说过吗,忠言逆耳?

也别说的这么难听,什么用选票来威胁政府。如果真的只是打自己小算盘的那些人,根本就不会浪费时间到这里发声。在这里谈出观点的人,都是对政府有所关心。我们不是拿100万的精英,所以能力自然有限,因此无论谈的对错如何,都是表达对国家未来的关心,何谈威胁?

既然选择了你的另一半,希望他好的话,就不要盲目的相信他,随他逐流,而是要理性的提醒他,帮助他,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他,让他走得更远更长,不对吗?


套上丝袜抢银行是个好主意,丝袜用完之后还可以考虑连本带利退还给商场。


忠言? 请问你发表了什么忠言?
你明明一直在投诉虽然我更努力,但是现在生活水准下降了。

经济发展都是有增长期,缓慢期,后退期,再增长。。。这个周期很长,而且受很多影响导致不同的结果发生。

2005-2013 可以说是一个疯涨的时期,他的疯涨也是因为受到中国的经济腾飞带动。这个阶段如果你在高利润的职业工作,而且年纪处在30-40岁之间,我相信,你应该混的非常好,积累财富很快。
2013-2018 全球经济减缓
如果你连这个周期都不懂,建议你多多点书,了解一下基本知识。

人生也是这样起伏的,在你的巅峰期可能是经济最好的时期也是你年纪的黄金期,你的职业直接和国家经济挂钩,所以你觉得受到的很大的波动。


我说大家对一些概念是不是误解很深啊:
1.忠言逆耳。一方面承认自己水平不行,另一方面就笃定自己是忠言。我想说绝大多数逆耳的话都不是忠言好吗?
2.社会需要不同的声音,不代表你的声音被听到了会被回应,也不代表你的声音不会被批评。这个期待是要有的。
3.新加坡每年都举办pink dot,但是目前看起来婚姻平权遥遥无期。怎么办?每年办啊。同理,你觉得你的利益被忽视了,怎么办?年年说啊!
4.我们当然会认为自己的主张是对的。正如别人很难说服你一样,你也很难说服别人,尤其是在你认清了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时候。。。
5.我不觉得作为黎民需要找到解决方案才可以抨击现有政策。每一条政策都有受益者和至少是没什么受益的人群。当人们觉得自己利益受到伤害的时候(任何政策的执行都牵涉到社会资源的消耗,如果自己没有得到利益就是一种利益受损。)。但喊了还是没奶喝也是常态。
6.有时候人家攻击你未必是攻击你的观点,而是你观点背后的逻辑。
7.很多事情,不是换了政府就能解决的。这不代表不能换。是不是有点谁上台都无所谓的意思?


我觉得讨论问题最好是就事论事,说租屋到期回收再开发就谈租屋这个问题好了,其他的就越扯越远了,什么选举啦、投票威胁啦、忠言逆耳啦,这个和夫妻吵架一样,说不到三句话就上升到“你爱不爱我”的高度,这就没法谈问题只能吵架发泄情绪了。

希望把楼掰掰正,有助于讨论具体问题。


在法律上看,HDB屋契到期后价值归零是没有错的,可能人们的想法是想一直住下去,比如有人说人家欧洲的房子几百年了还能住。前面有个网友说到期还想拿回全部款项加利息,这个简直是荒谬。HDB是政府建造的,老房子也是政府负责维修,费用是越来越高昂的。又有人会说,那就不要维修好了,这个也不可能,因为新加坡给外国人的印象就是干净整洁,如果到处是破败的危房,谁还要来工作旅游?所以政府要到期拿回来重新发展,一是可以带动经济,一是解决花大钱做事倍功半的事情。所以,人生本来就是又得有失,好处都给你是不可能的。
再说一个感觉物价上涨负担更重的问题。现在的人比几十年前的人消耗更多更好的东西,比如以前薪水少,可是买辆脚踏车就可以代步了,而且可能骑着脚踏车还很开心,现在呢,开Toyota或者BMW上班,那花费多了多少?总理的讲话有人不爱听,很多其实都是实话。


地契还有20年的时候收回重新发展也没有什么问题啊。 首先,省了翻新的钱。其次地契不是线性归零的,而是越到后期归零速度越快。 还有20年的时候,剩余的地契价值加上省下翻新的钱加起来扣去重新发展的钱,未必就是亏的。 这个要算细账,相信政府的人会算好的。
另外说一下,同样是50年的房子,组屋可比公寓住起来舒服多了。 刚来新加坡的时候住37巷的老公寓,跟组屋有什么区别啊? 就多个电子门,连门卫都没有。


你在哪里看到我投诉“虽然我更努力,但是现在生活水准下降了。” 说你乱盖帽子,你还继续乱盖!

只能说,你是现阶段的政府需要的人!哈哈


阶层不同,利益诉求不同。政府每一项政策出台,自然褒贬不一。作为一国的政府,理应从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制定国策。如果人为被选票绑架,为了选票而做出一些妥协,多多少少会为国家的未来发展留下隐患。
为了选票而妥协政策,是一种悲哀。


这不是正在为长远发展考虑吗?如果不是,那何必为几十年以后的房子制定什么计划呢?开一大堆空头支票就好了啊?反正几十年后也不知道谁在执政。就是因为PAP想长远执政,才知道空头支票开出去如果兑现不了,可能下台的。所以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就是要让人民了解,没有完美的政策,只有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政策。当然人也不是神,政府也不是,没人可以保证实行的政策是利大于弊的,因为有时要在执行过程中才能发现,好的政府就会及时纠正弊大于利的政策。


156楼

我只是客观跟你说经济的一些基础知识,让你明白这几年的经济不好不是政府能掌控的而已。

政府应该把贫富差距拉小,按照现在的走势,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的。


呃,为了国家利益也是一顶大帽子。
我说为了国家利益把什么建国一代啊立国一代里的穷人赶出去最好。国家也不用养着他们,每年都引进“高素质”年轻血液。
可能吗?
为了国家利益,别人的个人利益就无条件牺牲,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

再有,一届政府如果连选票都稳不住,还谈什么发展?既然是一人一票,为啥别人的票就不值得争取呢?


您对“长远打算”也最好辨证的看。
毕竟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我们也没少听不是。


大家看过《让子弹飞》吧
张麻子给钱给枪民众都不敢反抗黄四郎
倒是把个假黄四郎砍了,人民发现“革命成功”了,一个个跑出来分享革命果实。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个片段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没错,这就是人,就是你和我。


傻孩子,你还停留在书本里面吧?现在的经济,何谈规律?掌控经济的,是政府,让哪个阶层得利,是政府。看不见的手,还是政府。经济好不好,的确是有周期,但若把责任全都推给周期,那就有点过了,有点推卸责任了,懂吗?


如果99年屋契到期政府还要高价回收的话誰买单,是不是我们的子孙就要住高价房了,真的不希望像香港发展成那样累死累活还住着个蜗居,


什么建国一代啊立国一代穷人什么的,你以为国家真的愿意养着他们?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那是无法推卸的责任!

国家利益当然高过个人利益,这毋庸置疑,难道不对吗?

至于选票,是要靠能力争取,让大家投的心服口服,像以前的老李政府。如果只能靠有所妥协才能换取足够的选票,那就值得一番商榷了…


建国一代现在国家也没有说养着他们呀,只是给一些补贴而已。真要是养着,那食阁里面就不会有那么多收盘子的了。


那么大大的意见是说,HDB在新加坡以后的价钱是慢慢的下掉的对吗?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