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屋转售价再创新高!中峇鲁出现120万元天价五房式组屋,打破今年1月以118万5000元转手的文庆路五房式私人组屋单位纪录。
这间位于文忠路的组屋单位相信创下至今最高的组屋转售价。
根据建屋发展局网站资料,文忠路第9A座一间位于34楼至36楼的五房式组屋单位,本月以120万元转手。这个单位还剩95年屋契,面积为112平方米。以每平方米换算,该单位是以约1万零714元转售。
此前,第9A座组屋也有一间112平方米的五房式单位,去年12月以115万元出售。该单位介于37层至39层楼,仍剩有96年屋契。据报道,该区有另外两间五房式组屋的转售价都破百万,分别为112万元和108万8000元。
文忠路组屋区“百万组屋”不少
邻近中峇鲁地铁站、位于中峇鲁广场对面的文忠路,组屋区有不少“百万组屋”。
《联合晚报》去年底报道,去年9月至12月,该区至少有四个四房式组屋单位以超过100万元的价格转手。四间组屋的转售价介于100万至101万8000元之间。
四个组屋位于较高楼层,是三座40层组屋的第34至39层,周围并没有遮挡。这些组屋是选择性整体重建计划(SERS)下的替代组屋,屋龄不超过三年。
根据当局条例,这些组屋在屋主选定组屋七年之后就可以出售,因此屋契还剩下96年,比一般转售组屋的剩余屋契要长。
铜牌评论
文忠路的屋子,2年前我们有卖过一间,2000年 4房13楼,卖了82万。
文忠这个地点,绝对比文庆路要好多了。破纪录,也是时间上的问题。
HDB两极分化严重,
好的屋子,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哪天出一个150万大概也不稀奇了。
便宜的屋子,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十几万的三房将再现市场。
两级分化不可阻挡,但是副作用明显。政府需要着手降低这个分化速度,因为两级分化会给大多数组屋老百姓挫败感,卖不出价的屋主会更加迁怒于政府。
可以采取的措施:
1)不管是BTO还是动迁,热门地段补贴以及高价组屋的补贴要降低甚至取消,二手都卖100万的地方BTO卖60万,这40万应该省下来补贴非热门地区BTO或者其他财政支出,现在搞得像透透彩一样,中了房票就等于到手几十万,搞啥呢。富二代,手里大把现金,不工作反而能拿足补贴,搞啥呢。现在的补贴是基于收入的,而没有考虑资产,这个很有问题很有问题。收入和资产应该都纳入考量,资产的比例应该越来越高。
什么时候是平衡点?热门地区和非热门地区的申购率差不多了是目标。现在热门地区申购率严重偏高,本质上就是因为溢价高定价太低造成的。
2) 增加热门地区组屋贷款的首付比例,这个可以按照组屋价格定价,比如组屋50万以下部分政策不变,50-70万需要首付5成,70万以上贷款3成,100万以上部分不得贷款。这样可以过滤掉投机盘。
3) 平衡非热门地区的公共设施,不说别的,红毛桥和璧山,那么近的地方两个游泳池。海军部三巴汪和油池那么大三块地方密集的组屋连个公共泳池都不建(乌兰和马西林算SHARE了一个),设计者估计设计的时就没想那些地方楼价能涨~
要是放任组屋两级分化不管,以后不管穷的还是富的选区,都要变盘。
这个主意真的不错,特别是2)
接铜牌最后一句话———–
于是有钱的人(买得起中巴鲁大组屋的人),将来会更加有钱。没有钱的人(只买得起十几万3房组屋的人)将来越加没有钱。
良好的社会环境应该鼓励勤劳致富,要抑制投机致富。全部自己的钱买天价组屋当然没问题,问题在于政府政策在这中间所起的角色。
首先,天价组屋不应该有任何明的暗的补贴,更不要说补贴富人多穷人少了。
什么是补贴?BTO才要60万,住5年住旧了到了二手市场反而立马卖到100万,这40万就是补贴。不要总盯着那些个水电费回扣,那都是小恩小惠,新加坡现在老龄化财政紧,首先应该堵掉这种对于相对有钱人的大额隐性补贴。
还有一种补贴是实际负利率或者接近0利率。房贷利息低于AAA级企业债的利率,本质上是新加坡的评级在补贴房贷,评级这个事,呵呵。所以天价组屋应该实行更加高的强制首付比例。
最后还要一条是税收,天价组屋没问题,税上去。印花税的梯度应该放陡峭,低的更低,高的更高,天价组屋多交点税岂不是很好。
合理的政策拉低贫富差距,长远来说对有钱人和没钱的都会更有利。不合理的政策加速贫富差距,穷人先跳脚,最后社会不安定富人也过不安稳。
如果新加坡严格实行99年屋契归零,长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住中巴鲁大组屋的人到时候大概率会造势,让那些个住偏远小组屋的人起哄要求政府高价回购,廉价延长屋契等事实上更有利于他们的政策。到时候要求大家脑子都算得清还真不容易。
说简单点,打着帮你争取一个煎饼果子的旗子,事实上自己为此能得到三个煎饼果子,而你在此处虽然得到了一个果子,却在别的地方丢了两个煎饼果子。
个人观点。
BTO贷款额不是按房价,而是按家庭收入,好像在万二的收入顶限下想贷到30几万都很难了。
文忠路BTO五房会60万? 参考文庆,三房四十多,四房六十多,五方如果有应该是八十多,那么文忠路五房BTO如果有也应该接近110了。如果110的BTO卖120那能是赚?
个人观点,从来不认为高价BTO买到就大赚,当然极个别的单位会赚,也有不少会亏,大多数单位都只能是住宅消费,不是投资。
且高价风险巨大,为了居住而已不值得。当然有钱人消费得起。
还有,怎么会以为HDB你们仁慈,那才是吃人不吐骨头的
澄清一个事实,文忠路组屋60%以上是当年红山组屋拆迁而建的。本来红山组屋就会贵点,贵拆贵得是蛮合理的。
当然有人看到这么贵的组屋心存醋意是很正常的。
组屋贵就说政府有错也是醉了。
其他40%是被作为剩余组屋卖出的。所以也是贵买才能现在贵卖。
市区地段,或靠近市区地段的组屋贵是因为地契贵,为了让中央区不要到了晚上变成死城,政府才在中央区建组屋。
只要政府在实施时没有对任何人有偏差,也就是只要任何人都可以抽中央区组屋,这种造福于民的政策为什么不能退行呢?
难度有人toto你也要不满意?
我哪里有不满意TOTO?
我觉得有问题的是:
组屋在任何时候抽签都不能搞成TOTO,现在非成熟区中签率明显高于成熟区,说明成熟区折扣太高。
贵买贵卖没有问题,30万买的BTO,5年后卖35万,60万买的BTO,5年后卖90万,这就是问题。因为这等于是补贴了更多钱给买贵组屋的人。
呵呵,不大赚成熟区中签率那么低都打破头要买?无利不赶早,掩耳盗铃有啥意思。越贵的越赚才是问题。
HDB要是按照现在的BTO价格卖房号,成熟区的靠前号,不但20万现金我会买,很多人都会买,只是这个政治不正确而已,清楚了么?
9楼的层主(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不能回复了),你的意思是我买凯发从2块变成0就可以,我买苹果从20块到2000块(如果复权)就不可以,因为股市是政府开的?对吗?
查查历史就知道了,当年抽达士临的时候很多人认为一间3房式组屋要买30万好贵哦,当年红山的3房式组屋也才十几万,可能都不到15万。也有很多人放弃BTO.
当年的达士临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拿出来作剩余组屋(当年的五房式也就卖50~60万)。
现在有人愿意以100万买达士临了,就有人说不公平了。呵呵哒。
当年 达士临4房式$28万-$38万 5房$38万-$48万 因我觉得贵 而我选择万国的优质组屋 4房15-19万, 选择错误选择错误 选择错误
选择比努力重要!
2) 增加热门地区组屋贷款的首付比例,这个可以按照组屋价格定价,比如组屋50万以下部分政策不变,50-70万需要首付5成,70万以上贷款3成,100万以上部分不得贷款。这样可以过滤掉投机盘。
您认真的吗?我这种2手组屋提升到市区组屋的人要付50%我也不要了!买不起公寓的提升一下也不行了?请别用脚想问题
组屋再怎么算政府福利下的经济适用房,也不可能是大锅饭时代,贫富要均衡。。。
抽签热门地段BTO不是说买就买的。要抽签的,中签率还很低。这不是就是公平机制吗?
整篇就这一句我同意“卖不出价的屋主会更加迁怒于政府”。
但是你的解决办法是让所有人都卖不出价,大家一起穷。为什么不想办法让所有人都卖出更好的价格呢?认为搞平均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大爷您高寿啊。
你偷换了很多概念:
首先,我并没有觉得120万组屋本身不公平,我只是说,针对高价组屋,在交易时应该取消一切明的暗的补贴,不应该有任何税收优惠方向的倾斜。
新加坡应该以市场经济为主,但是组屋作为特殊资产,政府的看不见的手要向着缩小贫富差距的方向作用力更大一些。
那什么是不公平的?同一时间点,30万的组屋周围二手卖35万,60万的组屋周围二手卖到90万,这才是不公平的。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所以体现到了热门区中签率远远低于非成熟区。如果定价一直跟着二手市场走,中签率应该是类似的。计划偏离市场越多,短缺越严重,中签率越低,短缺越严重。
在这里如果不考虑政治正确,完全市场定价拍卖(当然,组屋依然只能符合资格的家庭才能竞拍),那新房价格一定是高于周边二手房价格的,这点毫无疑问。明白这点,是不是补贴就一目了然了。
其次你偷换了时间概念,任何政策都是基于同一个时间点的,既然你说到达士岭,就讨论一下吧:
1) 当时的定价应该以当时的周边二手价格作为依据,达士岭作为高档新房的定价,相比周围二手组屋并不低,所以从当时的时间点来说,不存在补贴20万一说,这一点从申购率上也能很好体现出来。因为组屋是特殊资产规定了购买者范围,所以定价合理的标准就是接近中位数申购率,成熟区中签率远低于非成熟区无非说明: 非成熟区依然卖贵了,或者成熟区贱卖了,或者两者皆有。
2) 那个时候是在08年危机之前,全球量化宽松还没有开始,资产尚为进入明显的两极分化阶段,中心区和边远区的组屋价格是从08年全球量化宽松以后才开始的。
所以高价组屋并不是当时的矛盾。
3)放到现在,依然是用同一时间点新房和周边二手做比较的,边上二手已经卖到90万了,新房才卖60万,这是同一时间点同一区域的,所以说暗补贴一点不过分。如果没有补贴完全市场定价,新房贵过二手房是常识。绝大多数正常人都愿意以更高的价格买同样条件的新房。
我说的是平均主义?呵呵,要求所有3房都卖20万,所有5房卖50万才是平均主义。
高价本身不是问题,暗的明的补贴补贴高价屋主更多才是问题。另外,税收对于高价组屋,应该相比廉价组屋更加严厉。组屋是一种带补贴的资产,既然是带补贴,就应该更加倾向于低收入低资产的人群,而不是买百万组屋的人群。
最后,整体房价格过高会逼走中段甚至高端制造业,最后区域空心化,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房价过高带来的危害。
其实,这有啥可吵得。。。全部靠猜测,比如,这些成熟区得房子,50%以上得房子都盈利多少。 怎么都只只看到卖价,甚至个别卖价,就听风就是雨。
一个漂亮性感得女同事,她老公来给她送午餐,一句话没说就走了。 一个新来得男同事问:”那人是谁?”, 女回:”送外卖得”, 男问:”不用给钱么”,女答:”不用,晚上陪他睡一觉就行”, 第二天,男同事给她带来了四菜一汤。
看到部分成熟区卖出高价,不代表全部成熟区都能赚。。。不是每个实例都能复制得。
新房价格一定高于二手房吗?
中国不是这样,新加坡也不是这样。
你这个理论基础都错了,还怎么辩啊。
拿新加坡说,组屋就不比了,看看公寓吧,
刚刚TOP的二手公寓绝对比新推出的新房贵。
“整体房价格过高会逼走中段甚至高端制造业,最后区域空心化”,这也是无稽之谈。
你知道一个高端制造业投资选址时要考虑什么因素吗?
政治是否稳定,基础设施是否完善便利,用地/税收是否有优惠,是否有受教育的劳动人口。。。但是,跟周围房价一点关系都没有。
相反,正是由于高端制造业的进驻,才带动了周边的房价,因果关系反了。
说实话,真心不公平,新房应该放在网上给全部的新加坡拍卖,为啥还有些人不能买,不是剥夺他们的公民权利吗?抽签是在鼓励赌博心理更要不得。。。
热门地段拍卖的话不是越拍越高?那会有更多的人感到不公平了
首先,组屋不是公寓,更不是有地住宅,是带政府补贴包括土地补贴的经济适用房
经济适用房,显然也应该带有相当大的计划经济的比重,当然,你别扯平均主义,那是两码事。我从来不反对组屋卖上100万,但是当周边组屋卖到一百万,开出来的新盘才卖60多万。而同期非成熟地区新房溢价却极低的时候,这就明显不公平了。
我说的不公平不是你买了以后升值多少,是你买下的那一刻,已经比周边二手房得到了远高于非成熟地区的补贴溢价。
我觉得我说得很清楚了,你硬要抬杠随便了,反正这里是公共论坛,你有发表你意见的权利。不过看官们都是文化人,看得清谁说的更在理。我说错的时候也不少的。
过高的房价会逼走中高端制造业这个已经是事实了,你看看香港还有制造业么?纽约还有制造业么?纽约可以这样玩,是因为纽约可以抽整个美国的血。香港可以玩到现在,是因为大陆这个靠山和特殊的历史原因。新加坡你能这样玩么?你打算抽马来西亚的血?你看那个马老头干不干,没了中高端制造业,到时水一停就嗝屁,垃圾都处理不掉。高级的海水淡化,先进的垃圾回收,都是广义上的高端制造业。房价过高,显然是不合适的,新加坡是不可能也没有办法对别的国家施加关税的,完全比拼的就是人力资源。
新加坡要博取短期房价,政府啥都不用做,公寓直接取消ABSD,就可以至少再上30%了,组屋取消家庭限购一套的约束,立马翻倍,你当新加坡政府像你一样只想着房价越高越好啊。
不知道晓林是不是在调侃,其实BTO放一部分号去拍号,是政府增加收入的很好手段,当然,这个会被一些人故意丑化也是一定的。
我也就是随便说说,操作方式肯定有,当然了,要抹黑太容易了,啥也不做放任楼价自由飞涨是最容易的,要做了就一定会动了一部分人的钱袋子,就会被恶意抹黑。
假设有200个号,拿出前50个号进行竞价摇号,不影响BTO本身定价,比如高楼50万,低楼45万不变。拍卖的只是靠前的号码本身。这样是不会影响BTO定价的,但是靠前的号就支付了所谓“鄙视链”的溢价。这个本质上和公寓VS组屋类似,公寓支付了远高于组屋的土地成本。BTO靠前的号也应该支付一定的成本,尤其现在BTO好号的隐含价值越来越高。
现在新加坡老龄化,增加收入是没办法的,相比而言,这个比抽人头税要合理公平的多了。收钱总是痛苦的,这个无解,要是新加坡地上涨个金矿出来,大家不用交税每年分红才是最好的,但是事实上做不到。
你说的很有道理。 所谓论点正确,可是论据有误–“当周边组屋卖到一百万,开出来的新盘才卖60多万”没看到有这样情况出现过。
比照Feb 2019 各3个地区BTO补贴图表
我所知道的BTO的补贴 2010-2019年这10年当中 甚至更早从2005/2006 开始 ,BTO和周边旧房的差别在8万-10万之间。
其实真正补贴多的是EC,不过这种情况很快就变差,补贴减少了–被发展商搅坏了。
例子 RIVERCOVE RESIDENCES EC$ PSF PER PLOT RATIO $355 2018年卖的时候价格是$950-$1050PSF,价格全被发展商拿走了。比这个前几个月卖的huandred palms EC,PSF PER PLOT RATIO $331.02 卖的价格约是$850psf 地点比较好
huandred palms和RIVERCOVE RESIDENCES是同个发展商
接下的EC在sengkang的 sumang walk PSF PER PLOT RATIOS$583 (5/10/2018)所以2019年底/2020年初的时候价格会在$1050-1150psf
文庆卖出的100多万是5房DBSS,而Feb 2019 BTO 60多万的是4房。
哈哈,感觉rbdg大叔 在论点站不住脚后,完全进入自我模式。
举例“当周边组屋卖到一百万,开出来的新盘才卖60多万”完全是自造的论据。
xinxin01 同学已经对他自造的论据提出了完整的反驳。
Perfect
这个数据好,哪里找到的?
那就应该找BTO价格和市场价差距最大的去BTO吗?所谓买到就是赚到?
hdb官网上
那HDB是应该想办法平衡BTO和市场差价,不能分化太大,否则变投机了,和中彩票一样了
还是重温一下老李讲过什么吧。
“李光耀在建屋发展局为庆祝成立50周年而举办的国际住屋大会的一场对话会上指出,这么做的目的是要让拥有这一重要资产的国人从中获益。因为只要新加坡的经济继续保持繁荣,再加上住屋环境不断改善,组屋必定能保值或增值。”
“为了确保我们的人民深深扎根于此,而人民也有值得捍卫的事物,我们就得成立军队。但是,我们的人口又不足以成立一支正规军队,而要叫住在小房子的人来保卫住在豪宅里的人,也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一开始就认定每个国民都应该拥有房子,这样每户家庭才能拥有值得保卫的资产,而我们多年来已把组屋视为人民最为珍贵的资产。”
新一代如果抛弃老李的立国原则,让我们大选时看选票吧。
对于选择那个BTO 不同人有不同的选择
1 我所了解的补贴本来都差不多,但补贴多少与个体有关,因为AHG和SHG不同。
2 预期的价格,好的地点价格比较贵,如果对新加坡房市预期看好,那么如rbdg所说的到5-10年后60万变100/120万也不是不可能,而如果选择SK或者文礼,只能是30万变40多。
我所了解的补贴都差不多
你说的补贴是直接补贴,是HDB给的现金。
我理解楼主说的是BTO和市场差价的问题,是隐性的补贴,虽然 不能马上能套现的,但是一旦满足上市交易条件,那么立马就可以套现了。这个才是问题的关键吧。
我不太了解HDB的政策,等其他人来解释吧。不过,要是我要买的话,我肯定会选择BTO和市价差距大的,如果BTO比同地段二手租屋价格低很多,那等5年后可以上市了,那差价不都是账面盈利了吗?也算政府给的补贴啊
我说的不是直接补贴
说的是图表的显示的bto和市场的价差
但是数据明明白白显示差别是很大的。
你看一下4房式,第1张图的BTO价格和市价差别可以高达25%-35%,而第2张只有6.5%-9.9%。那我要买4房式BTO的话,肯定选图1的地段啊,除非有其他特别理由(比如学区)
真的是伤脑筋
如果你要这么算,你不如买3房,甚至是2房的(如果你可以买)。 所得到的%折扣更多。^_^.
其实主要原因是在成熟地区, 政府不再建5房式组屋
老李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既然是政治家,有些事就不可能在当时讲得太明白,这和历史背景有很大关系。
当大家受教育程度,金融知识,数学水平以及道德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说的太细会适得其反。
首先,在说话的时间点,老李没有撒谎,组屋的确绝大部分时间在涨价,而且涨得很快。
但是,你不要忘记99年屋契这个事。我们做个极端例子来解释这个问题,当屋契还剩5年时,按照法理,屋价到底是平均年均贬值总价的20%,5年后归零。还是继续年年涨价?
你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知道你怎么想的,无非希望政府让你继续免费或者极其廉价的价格续约继续住下去。但是这个副作用你却只字不提:
1)会给财政带来极大的负担,各种税收不可能是现在这个%
2)阶级固化,因为如果按照这种做法,市区5房的人得到的隐形财政补贴要远高于住偏远地区3房的居民。
一些住市区5房贵组屋的人,到时候煽风点火鼓动住偏远地区3房的居民来为自己牟大利,这个玩法并不高明,点穿了就那么回事,只是执政党没法自己直接说,会被恶意攻击。
经济能高速发展,当然皆大欢喜。
但是当经济无法继续高速发展,又面对老龄化时,政府将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你就知道继续放任越来越多的百万组屋快速诞生会对选票有利了?
要是这样太容易了,取消组屋限购,一家可以买两套,就这一个政策,组屋价格可以连夜翻倍,你信不信?
99年契约的屋子,总价不可能一直上涨,因为最终是归零的。但是恰恰这一点,才能保证每一代新加坡年轻人,能靠自己的劳动买得起体面的屋子,而不是不得不去啃老。
阶级固化加快了?
你这就有意思了,老李说的话和你观点不一致,你就帮他解读为”政治家,不能讲的太明白,适得其反“?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42楼的feellikestar 同学
成熟地区政府一直在建5房式组屋。看一下BTO就知道,只由于价格敏感,建得少了。
此一时彼一时吧 那时并没有预测到马拉西亚高铁取消 西部受到影响 所以他们都往这边跑了
有的人想涨价 有的人想便宜 众口难调 也是狮城朝廷难以调整的原因
深感市區的組屋應該全部是租賃租屋,或者30年短期屋契。在市區發展99年屋契組屋,完全是個錯誤。現在完全顛倒過來了,30黏短期屋契在郊區,市區的屋子反而越來越天價。這種組屋發展思路完全偏離了公共住房的初衷,也達不到縮小貧富差距的目的。
看来很多人都觉得大家一起穷才是正道,呵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