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坊购物商场最近频频爆出手机专卖店欺诈顾客事件,受害者有本地人、外劳及外国游客,可谓有骗无类,目无法纪。长此下去,我国文明法治,购物天堂等的美好声誉势会受损。
《联合早报》交流站7月8日又见投诉文章《珍珠坊黑店欺诈游客》,受害者(中国游客)讲述在珍珠坊手机专卖店被欺诈的遭遇。文中描述的诈骗手法,其实并不高明新颖,只是普通的“逼人吃死猫”之计而已,可黑店这招却是屡试屡中,挣了不少不义之财。究其因,黑店不高明,顾客也非笨,只怪“法律漏洞”为人所乘,成其勾当罢了。
黑店先是向顾客开出非常吸引人的低价格,等到顾客同意购买并刷卡付款后,店主就会说如要取货还须交这费用,交那费用,最后的价格就会比付款前的报价高出许多,顾客这时如要取消交易要求退款,就须被扣取所谓的“手续费”,或以其他物品抵消退款。这种陷顾客于“买不是,不买也不是”的两难局面的伎俩,与邻国的“刮刮乐”同样令人厌恶!
据文章披露,作者在感觉受骗而与店主理论不果后拨电报警,警察约一个半小时才到场(我国警方办案效率向来有口皆碑,这次反应稍慢,或许是因这类“消费纠纷”的报案不在重视之列之故),警察到场后表明消费纠纷不在警察干预权限范围,叫受害者去消费者协会投诉。
试问,受害人是游客,很快就要离境,去消费者协会或旅游局投诉是漫长的过程,受害人岂非要吃哑亏?还有,警察对受害人被店主恐吓,致伤的环节也不加查办,颇令人费解。
黑店以诈骗手法致顾客无辜损失钱财,甚至还恐吓、伤人,行径恶劣之极,把这种事件轻描淡写的归类为“消费纠纷”,实为姑息养奸,甚为不当。难怪黑店欺诈顾客事件时有听闻。
诈骗行为在我国的法律条文下属刑事案,“级别”不低,警方应扩大干预权限范围,设立一专案小组取缔黑店,这样一来,既能保护消费人,也能维护我国多年建立的美好声誉。
100%支持,这有损我狮城的美誉度,这些人该坐牢。警察不作为,是新加坡之耻。
至于受害游客,我深表同情,要是我我肯定不会再来新加坡了。
楼主是冒名的还是真的
警察不作为,是新加坡之光
事情要从另一个角度看
让消协放黑名单就可以啦!不用叫警察的!以前都是这样的!
表太指望新加坡的警察。小案子他们是不会重视的。你在街上被打了去报案他们会问:你知道不知道打你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如果不知道我们会很难查的。。。
黑名单有什么用?钱都诈走了,人家才不怕你告呢。
而且,何止这些?你就是查证、坐实了是诈骗,人家照样不鸟你。这都几十回了,成了毒瘤
因此只能预警国内来的那些人:这是黑区,没人管得了 -〉[ 新加坡购物黑区、绝对避免 ]
不错,这个5年前我就写过 -〉[ 为什么新加坡的警察不管事儿? ]
也是为一样的事情
大家可以去老李的非死不可留言,让政府好好重视
有一次经过珍珠坊看见一个中国人报警说买到了翻新的Iphone,警察上去跟店家交涉,然后无奈的对报警者说,你不能说他们欺骗你,因为收据上只写one unit iphone,店家没有注明是Bran-new的,所以不能构成欺骗罪,诈骗手法五花八门,令人防不胜防。
只要警察把那种警方用的大大的Crime Alert指示牌放在黑商家门外, 醒目中文写”警防上当受骗”, 效果立竿见影。谁搬走牌子就逮捕谁。
新加坡擅长铁腕高压, 从容对付这点小事, 就看愿不愿管了。
另外显示天朝国大民弱, 在国外任人欺辱, 谁都敢收拾你, 谁都知道你的政府不会为你出头。
最后这句真的让人觉得 好悲哀
如果警察也管不了,就只能靠游客自己不去那里买东西,不然就是永远的重复!
警察当然管不了,也无权管。这最重要。
其实新加坡这种人很少的了,但他一个人就把天下搞乱,好在只是一小块地方。反正,出国不用乱买东西
靠,这太强大了!
不过,这是个好主意.法律管不到的地方,应该走偏们
这不是crime,警察不可能有这个授权去做这个。
其次,人家早有对策。不然哪能活到现在。
就如同如切风波,人家要是愿意搞,你是阻止不了的
个人理解并不是警察不作为,新加坡是非常讲法律条文的,不是警察职责范围之内,他们很难干预。即使要判有罪,也要经过法庭一大堆程序,没个半年一年不会有结果,哪个外国游客耗得起?
非死不可留言不会得到回复,Email去总理公署比较够力。 Prime Minister’s Office (PMO)www.pmo.gov.sg/
黑店影响新加坡的声誉。。
应该封店!!
感觉新加坡的警察还不如天朝的城管。
这些黑店附近的警察,应该是几乎天天都有似报警,都早习以为常了,所以,1小时才到,已经算给面子了。
其实哪里的人,都是有追逐最大利益的贪婪本性。但同样在新加坡购物被黑钱的人,应该不会在非洲轻易被黑,因为对后者的环境早有警备。
主要是国内向来都对本地宣传得太好,以致游客们误以为本地的人,不会乱来。
把整个珍珠坊搞得乌烟瘴气的,其实珍珠坊的管理层难辞其咎,财迷心窍狼狈为奸。
发email谁看得到啊,人家只要回你一句说会尽快受理,你就得等
发去 public media造成舆论压力才是王道
再说,[关键词屏蔽]齐下也没有冲突
成立坡城管大队的时候了!
sc报警才给力
国内的新闻很少去抹黑别国,欧美不了解,新加坡和国土很大的大马的新闻是偏向报别人的负面新闻的,这样岛民们看多了,优越感顿生不是吗?
支持一下.总要出点办法搞掉这些毒瘤啊
森林广场大门的玻璃门上就有CASE贴的被投诉的店的名字和次数。这么做应该是有点用的。但是那贴的纸也太小了,只有A4大。如果,把这些店的名字做成大海报并加中英文警告贴到所有大门入口和电梯里,并且经常更新加入新店名,相信会有立杆见影的效果。
只能说便宜莫贪。
牛车水也不时没有正经做生意的。
甚至就是那些黑店,我去买也绝不会上当的。
首先我买贵重电器,会先到处打听价钱,心里有底之后才开始去寻找。
其次,我买贵重电器从来不给现钱,都是刷卡。
单据没有开明白我是不会签名的。
接着说警察的事情。
大家都说是欺诈,请问证据何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正规的店,买手机的话都会把编号粘一张在上面,或者是打印进去。
这些事故里面,并没有这个手机编号,也就不能证明是欺诈了。
还有就是,被骗的人都是买的所谓export set,也就是没有保修的。
那试问什么维修费用哪里来的呢?听到这个还不起疑心,是不是太不小心了呢?
我不是为这些奸商辩护,事实上他们之所以能一而再,再而三的这样做,是不小心,贪小便宜的消费者惯出来的。
消费者惯出来的?哪个被骗的人不是外国短期游客?哪个晓得你在外宣传新加坡是购物天堂、是法制严明的国家,结果到了这里来才会知道有这种骗人的人无人管理、被骗的人无处寻求公道的小把戏?把责任推给消费者太不负责任了。这些黑店分明是给既做[关键词屏蔽]还立牌坊的新加坡政府惯出来的。什么警察无法可依管不了?我看就是不想管,就这些屁大点事如果政府想管了,一个礼拜搞不定?
同意。这些,是什么人大家心里有数,坚强的一痞
碰上这种人,强龙还压不过地头蛇,只能认栽。结果,成功一次胆子就更大了。。。
这里是新加坡,一切民生问题还是要照章行事。
或许你不知道,新加坡是以行为,而不是以价值定案量刑的。
很多时候我们以人之常情来主观的判断某人的某些行为。
但是在法律眼里或许并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还有就是你说的政府一个礼拜搞定。
我想你误会了。
新加坡没有所谓的严打,没有所谓的从重从快。
那都是妨碍司法公正的行为。
再次强调,我只是就事论事,绝对不是为那些奸商说话。
说奸商是消费者惯出来的,也就是希望大家多个心眼,不要吃亏。
至于游客,我想,经一事长一智吧。
泰国的假货举世闻名。
漫天开价也众所周知。
他们的旅游业受影响了吗?
除了政治不稳定与淹水的时候,哪天没有人去玩,去购物?
只不过去的人都知道,买到的不是真货,也就以假货的价钱来衡量。
也知道人家开口要100,还价就是20.
没用。这些是劣币驱逐良币。
你等店名,我就换名字。。。你一点脾气没有
森林的以前也是搞得乌烟瘴气,但他们做正经生意的多而且大,而且互相竞争,所以,知道被黑的坏处。珍珠坊那里,据说大部分是同一个人的天下,,,正经的,根本不敢轻掠其锋,老早不干了。。。
那为什么在新加坡人家就会被骗?还不是你在外面自我宣传是法治国家,购物天堂。法制严明,意思就是我受骗了我可以有法可依,商家也同时被严明法律约束不敢造次;购物天堂,也就是说你的购物体验优于其他地方,同时价格会有优势。你都这么立牌坊了,结果还出这种事,然后还要把责任消费者,他们是不是太无辜了??
制定出一个受害者无法寻求帮助的规矩,看似井井有条,但实际执行上呢?警察不能管,消协没可能及时管理等等,制定出无法apply的法律法规,这本身就是脑残行为、奇葩事情。如果法律执行不了,那还要它干什么?跟没有有什么两样?
政府不出面、不干涉、不作为,这不叫依法办事、尊重法律,这叫循规蹈矩、纸上谈兵。
法律严明不代表没有空子
欧美发达国家都有很完善的法律制度,黑社会一样存在,一样欺压百姓
法律不是万能,坏人同样可以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不法行为
倒是天朝这种法制不完善的地方,想治谁就治谁,只要他想治,就有法律
case只能调解,商家不理这种无法律意义的调解,只能上告去小额法庭。
很多外国游客的案例,都是警察推case,case推旅游局,旅游局又推case。
比如这个: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6897162-1-1.html
本地踢这种球的本领,的确快国际顶尖了!
你去买试试看就知道会不会上当了,人家耍无赖给你下套,摆明就是要坑你。
确实,套多了。
本人亲身经历,越搞越坚强,现在他们搞不过我了,免役了。最主要是游客买的那些咱一般不会买了
记得最早的一个,买照相机,city hall,正经商店,挺诚实的老太。最后顺带卖我两电池,一个20还是40块。之后我就飞了。几个月回来一看,电池5-8块。收据还没了,认栽
一个经验就是认准自己要买的东西别的推荐产品和配件一概不睬
94,当年刚着陆新加坡
大不了,最后没货了,一拍两散,哈哈
唉,这年头,无良奸商远比骗子更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