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投资理财

八卦一下各种消费观、金钱观

楼主姐姐只不过是抛砖引玉——
我谈谈我最最熟悉的同事L的消费观。
他们家的情况是:L和她的老公、以及L的父亲三个人做工,L的母亲是家庭妇女,在家里照料家庭和帮助L带两个小孩。其中一个小孩4岁在上托儿所,另一个不到2岁在家里。
1,我的同事L,马来女,已婚,生了两个小孩,加上她的老公,一家4口人依旧还是和她的娘家父母亲住在一起。因为L是独生女,唯一的一个孩子,所以单身时跟成家后没有什么两样,区别就是L单身时她的妈咪只照顾女儿一人,如今是多照顾了3人(L的老公和两个小孩)。全家3代一共6口人,还是住在L出生之时的3房式组屋里面。(之前我知道L是住在离公司不远的组屋里面,我也知道她结婚以后还是和父母亲住在一起,但是我猜想既然6口人可以住的房子一定是大房型5房式或者最少4房式)。当我得知是3房式而且还是2楼的时候,我确实是大跌了眼镜的。我问过L为什么不要自己买一套房子然后搬出去住?L回答我:夫妻两人没有什么积蓄。——这是住。
前一段时间新加坡烟霾。L诉说孩子受不了。我就说我们家还行,白天黑夜都把门窗关紧了然后打开冷气,只是这个月的水电费要高一点了。L接我的话说:“我的家里没有装冷气。如果我把门窗关了的话,屋子里面会很闷,所以我家的门窗得开着。”几十年在新加坡这么热的天气里不装冷气怎么受得了?我问L为什么家里没有冷气?L回答我:因为没有钱,每个月差不多花光了。
2,公司离家里只有2站巴士那么远,真正坐的巴士其实只有一站路(因为巴士站台在公司的后面,要走一段路,公司是没有巴士站的)。按照穿高跟鞋慢慢走路的速度,从家到公司最多5分钟。好几次看到L的父亲来公司接L的儿子时我目送他是走向巴士站而不是走的回家的路。于是我就问L:“为什么你的父亲这么短的路程还要去坐巴士?”L回答我:“因为我的父亲脚不好。”OK,这个是一个理由吧。但是后来,我亲眼目睹L也是去坐1站巴士回的家,而不要走5分钟的路。我就闭嘴了。——这是行。
3,公司发了花红了,L开心死了,她问我打算怎么花这一笔钱。我回答她我会存起来。她告诉我她定了韩国、日本的旅游团,同时知会我她下个月将请假1个星期。当L从韩国、日本返回公司的时候,L买了很多韩国的脆紫菜和北海道的巧克力给同事们分享。L是挺大方的人,就是这一点,很多同事是很喜欢她的。
4,上个月,L过生日。她的老公定了圣淘沙5星级的酒店,他们全家(4人,不包括L的父母亲)在圣淘沙5星级酒店里面住了两天两夜。她在Facebook上贴了他们全家在香格里拉的照片的,证明不是吹牛皮的。
5,每天快放工的时候,L会打电话给她的妈妈,交代她照顾好2个小孩子,她要和同事或者是同学或者是朋友出去吃饭——他们的晚餐都是高档的西餐馆或者像维也纳国际那样的自助餐,平均人头在30块以上。每到周末和节假日,L家里总是热闹非凡,因为他们在家里开Party,我在她拍的照片上看到了丰富的食物和拥挤不堪的场面——家具什物没有地方放,人没有地方可站。——这是食。
6,对于穿,L总是那么几件衣服转来转去的,褪色了和过时了的从不讲究。她的老公和孩子也是如此。——这是衣。

马来人都是厉害花钱不存钱

这样的日子没法儿过!

每个人的习惯不同,没什么好讨论的。

这真没什么好总结的,也不关种族什么事。就像我也看不惯那些勒紧裤腰带也要买2套3套房的移民一样。

吃光 用光 身体健康  。。
各人有各人的活法
和文化无关
不用想太多 。。

8错, 各有各的活法, 世界才丰富多彩, 都一样该多boring 啊

每个人的消费观不同吧,我认识一个新加坡本地人,华族,住3房式组屋(自己买的,夫妻加2个孩子),吃却尽量选高级的。

看到很多人吃得很省,但是车那么贵倒是买得很欢

这样的生活挺好的啊,活着不累,死了不亏。

几十万的车说换就换,咖啡起了一毛钱的就噘嘴不高兴。

自己赚的钱,爱怎么花是个人自由。哪怕是一把火烧了,丢水里去了,也无可厚非。
不过呢,花完了没钱买房子,就别哇哇叫房价贵。就别哇哇叫政府不照顾你。

这是吃货精神吗 每天吃那么好
她花钱享受不存钱 可以理解
住三房组屋 如果家里规划的好
也是可以的
但是 这么注重享受 缺舍不得装冷气 就搞不懂了
不过我之前买房子的时候 也看过一家装修很好的 马来人的房子
三楼每个卧室都是吊扇 没有冷气 可能他们真的比我们耐热吧

怎么吃, 怎么活, 这就是文化啊, 肿么没关系?

这个好,哈哈哈^_^

楼主也就是列举了她观察到的某种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其实这和是哪个国家哪个种族没有必然联系。我估计楼主也没准备对这种行为进行批判啥的。
我就认识一个中国农村来的人消费行为和这个马来人差不多,他收入并不算低,但没啥积蓄,不过生活确实很精彩。

抛砖没有引来玉,倒引来了一堆的砖头。
亲们~请轻拍。
咱不就为了繁荣论坛,聊个天摆个龙门阵?至于给我上纲上线吗?

钱只有用掉的时候,才是属于自己的。

说不定人家就是喜欢热点,挤点。。。。

我觉得正常,我们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只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当然不一样啦。

我家每个月基本月光,除了基本定存保险,再留点旅行的钱,剩下都是日常吃吃喝喝买东西花掉了,估计我们这样的就是LZ看不惯的类型;P

快来分享下都怎么花的?
我的购物欲望就很低

完全赞同

亲~,我有写【看不惯】吗?

这种应该是对明天没有担忧的人的消费观。

说真的,每个人花钱的习惯都不一样。
就看你对生活的要求哪样比较注重。
我每个月马票都要买7-8百,很多人也会觉得我浪费吧;P

挺好的,洋人好多都不存钱,有多少花多少

来来来,八卦一下,马票收成如何?

要算一辈子的话,入不敷出。
但是从5年前算起的话,略有斩获。

看到这个帖子,就想到双尸案的嫌犯。欠了6万元,就被判破产,还是杀人嫌犯。感觉还是未雨绸缪比较好!

开个玩笑啦,我自己也是看不惯,可是爱享受爱花钱的臭毛病改不掉啊啊啊啊

我相信每个人的消费习惯都不同的,这个很难说怎么花。买个包包几千,出去旅游几千,一个月在家吃的次数一个手就数的过来,再加上乱七八糟数得出数不出的,不月光也奇怪。

蛮好的,5年前的就当交学费好了

总数算起来还是亏了。
10年中了一次,所以算起来5年里面是有赚一点。

我觉得世界性来说,应该别国别族看华人比较奇芭吧。
上一代人30块钱薪水省吃俭用存了一辈子。
老了要来给刚出社会的孩子买几百万的房子。
两方谁家出钱多少还能大打出手反目成仇。
多少父母为了给孩子买房,把自己老房子给卖了。
年轻人几千块钱薪水房贷占了一大半。
然后辛苦大半辈子,贷款还完了,房龄也快到了,房子也老了不值钱了。
然后下一代又要买天价屋,还是得卖了老屋去给孩子买新房。
这房子炒得那么高就算一平一个亿,还是碗里两棵小白菜。 这一辈子过得又有意思么?

三十年前还在发粮票吧,碗里吃的和今天能一样吗?那时候万元户家里也就收音机算家电吧?今天的百万元户家里呢?谁又能预见到再过三十年后社会的样子?

金老越来越犀利了。

总结得真好,有理工男的理性和文科男的感性。呵呵

你描述的是中国人,不是华人。
中国人这样做是被逼的。
而华人尤其是海外华人,行为不见得是这样。
其实中国现在就有很多月光族,啃老族
所谓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也被丢得差不多了。

中国人对房产有的独特的情感,这是历史遗传下来的。
如今广大中国人民在房价和收入比例严重失衡的情况下,依然在努力买房,原因有很多,just name a few:
1. 有房有地是成功必要条件的传统观念——所谓没房的男人不嫁现在是广大中国女性的婚姻经。虽然什么丈母娘推高了房价那是狗屁,但也确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现实——本版流行术语之一的刚需。
2. 房价一直在涨,远远高过收入的增长速度。面对高房价,中国人只能选择承受——当然有本事移民那当我没说啦。现在买不起,将来更加买不起。
3. 有老可啃。一方面父母支持程度高,二来子女数量少,父母觉得我的钱迟早是他/她的,客观上增加了被啃老的可能性。
4. 就中国那福利,你在中国敢不存钱买房吗?我一个荷兰同事,35岁,未婚,和女友有个很可爱的小宝宝。人家一个月花个1000来欧租套独门独栋的一层楼小House。尼玛这在北京稍微好点的地段租个两室一厅就差不多了。

1 原来老鼠是戴眼镜的啊!
2 新加坡不是高税收 高福利的社会。虽说不该过渡节省 也不应该 月月光。楼主举的例子的家庭 如果遇到 失业 意外 重病 就会立刻落入困境。到时候怎么办呢?
3 我有一对朋友夫妻 带一个儿子 十多年前 两人收入加起来一万 。男的做电脑构造师 女的在医院做实验技术人员。都三十出头的样子。拿到pr 很快买了三房式组屋。 贷款不到十万。两人就开始很焦虑 把每个月的生活开销压到最低。狂还贷款。后来儿子考进名校中学 也不顾。居家回国了。理由很简单 没有安全感。爷爷奶奶想孙子!
结果孩子痛苦的不得了。回国后 又考了国外大学 高中毕业再出国了。 这俩人 男的在北京做工女的在另一个城市她父母有势力的医院做医生。
手上有几百万人民币的带回去的钱。估计也给孩子留学用的差不多了。
元芳 怎么看?

现在知道你还是马屁精!

本地有些华人也是差不多的,不是种族的原因。
所以,未来二十年,占据有钱人一线的是你们这代新移民了。所以他们越来越不爽,工资如何高也还是被你们超越,抱怨的背后他们的习惯又不愿改。

你好强啊!每个月马票都要买7-8百!

我觉得他俩得了忧郁症!

算一卦?没看懂为什么要算一卦?运道不太好的话,去庙里(或上教堂)拜拜不就可以了!

over worried

我就想知道不安全感指的是什么?

呵呵,这和中国当年的社会经济结构有关啊。
现在的地都是国家的,那就只能转到房子咯。。。

我觉得他们最大的担忧是怕失业。。 俩人英文都不好。但是很幸运的都找到工作(没有在本地上学直接过来的)
薪水也不错。 架的高了。怕。。。。

或许,10多年前的人对于借贷没有这么坦然的面对吧。
中国当年很多人买房时全款,自己东拼西凑也不找银行借,觉得利息划不来。
只是后来房价涨得太猛了,东拼西凑也买不起,不得已借贷之。然后发现其实贷款也不是什么龙潭虎穴。
然后又有了要适当借贷保留现金等各种新理财观念。

其实是个性使然。。。。
10多年前我就贷了UOB的。8点多利息。还是年初算一次换一年。。 不是也活着?

版大,敢问投资回报如何?

这说明在当年你就是个牛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唉,我时常用三句俗话安慰自己,船到桥头自然直–别为未来太操心,没有过不去的坎–别逼死自己,还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别尽眼热人家好

蜗牛的牛。。。
大家都买我就跟着买了。。。 有点傻大胆。。。 真没有觉得自己有信心什么的。。
我觉得这玩艺跟结婚一样, 糊里糊涂 一冲动结了也就结了。晚了在调整再磨合,  在觉得有滋味或者贼美劲。
摸着石头过河。
那些考虑的仔仔细细的 。。 反而不敢往前走 最后剩下了。。。

所以现在离婚率高啊。。。。
买房子没有结婚那么麻烦。毕竟房子是死的,决定权完全在你,而配偶是活的。。。。。

不必为了儿子孙子的房子拉了自己的老子娘子一起铿钱,人生苦短,必须及时行乐啊。

及时行乐没什么不好啊~~ 不然以后人在天堂钱在银行

我看不咋滴。
听起来,这夫妻对孩子不怎样。孩子小时候,父母把每个月的生活开销压到最低。孩子的日子估计不会爽。“后来儿子考进名校中学 也不顾。居家回国了。理由很简单 没有安全感。爷爷奶奶想孙子!结果孩子痛苦的不得了。”中学被父母逼着放弃好不容易考试的名校。
我要是这孩子,我可恨死父母了。
“这俩人 男的在北京做工,女的在另一个城市她父母有势力的医院做医生。”
听起来,这夫妻感情不咋滴。

1。孩子那时候是真的可怜极了 无奈的很只好回去。
后来发奋出国读大学不再听他们的了。
2。人家夫妻生活蛮和谐的。。 什么时候见到都是红光满面。

都不在一地怎么夫妻生活啊?
莫非是你偷你的汉子我包我的二奶?

“什么时候见到都是红光满面。”
分居两地还能红光满面。受谁滋润的啊?

各自各精彩啊

非常正能量!赞一个!

其实人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就像寻宝游戏)!敢敢摸就摸着宝了!
摸着石头也不用急,丢在旁边就可以了!

床。。。。。。。

貌合神离强撑稳定的家庭不要太多啊。。。。

你们两位同学太狭隘了 :))))赫赫

微微西提姐说要敢敢摸。 我不由得一激灵:)

那你就敢敢摸,摸!粉丝支持你

早年,有对朋友夫妻,稍好点。
买了个3房式,拼命还贷,为了2百来块钱一个月的学费,让女儿上德名,而不去南洋。他们住西部的。

你暗示明示的啊。我们是合理推论

是德明吧。也不错啊,也是名校

好远呢。而且,毕竟有点不一样吧,就为了。。。

不敢
由诗为证: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

不伸手,那手长来干啥用啊?自能用来自摸?
黑哥领会精神不够。伸手被捉不是问题,问题是捉你的手是啥。是手铐,还是美女的小手。手铐的上新闻了,美女的小手你看不到。

我可以分享个更极品的吗?我认识一对夫妻,跟我同年结婚的,都是独生子女,到现在娃娃也不要,两边父母还时不时的补贴他俩,他们工作也不差,俩人超过5K吧,到现在还租住公寓,一直喊着买房子,去一直不去真正行动,都30多岁的人了,我常常听他们为彼此的什么什么特别的日子花心思准备什么大礼,送金送银送旅行,有时拿个无薪假期,背着包就出去旅行了,同样是人啊,人家咋那么潇洒尼,人家口头禅是:活在当下!唉,反正我是木有那个魄力,就像那个谁,跑去丽江开个兔子歪歪一样,真好!

讨老婆就要燕子这样的。。
敢嫁敢生养。。。
让男人少操多少心阿。
建议立为楷模!:))

俺老公也是这么说滴,说娶了俺,这日子过得特安心

消费观差别确实确实灰常大,没有说哪种好那种不好,不同时段改变也很大,分享中也会学到东东。我是私人帐面从来都是4位数上下,不曾想过积累储蓄,花了才会积累生活,存着只是数据变了,生活没变。

吃了享受了也不错哈

啥叫潇洒,不过是每人心中看重的东西不一样。
他们认为旅游比房子孩子重要。我觉得房子孩子比较重要。
他们出去旅游,又累又快乐。我跟孩子们玩,也是又累又快乐。
各有所需,谁也不比谁潇洒。
如果说有区别,我不止是现在快乐,老了有房子住有孩子做伴还是快乐。
他们现在快乐,老了跑不动了,想要孩子要不了。看到时他们还能快乐不?

据她自己说,她两边父母从来不催他俩买房子生孩子,我就有点怀疑,那个年代的父母,这么不急着抱孙子的真不多,我都替他们着急了,还时不时好心的劝他们把这个年龄该干的事做完,后面再潇洒去,看来,我还是传统的观念,人家那真的是超前的观念。。。

你比较成熟!

lz慧眼!

其实就是不同的选择。可以选择旅游,选择不要孩子。。。等等。
但别以为这叫做潇洒,别以为这样的选择就比别人选择房子孩子高一等。

不懂啥才算成熟。不过,我喜欢房子喜欢孩子,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把钱花在这上面,我乐意。当然,如果钱多点,可以整天去旅游,也很好。
我觉得我的选择,合乎人类天性,合乎社会期望。这很好。
正如西瓜和葡萄,我喜欢西瓜,正好西瓜很便宜。所以我以很低的代价得到想要的。而那些喜欢葡萄的,就要花多一点钱,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

激灵??你是光头?

我也支持你!!!

全须全引的
估计这个你听不懂:)

没有听不懂!是看不懂!

牵狗上摆渡…
就是十分完整的意思….
哥在你脑海里居然是’伯大’? 太伤人自尊咧:(

支持干什么:)

支持她就是支持她!
也可以支持她当版猪!

有了孩子就不能这么潇洒的出去玩了啊,经济上就不说了,出行方面别说出去旅游了,带个小的去个超市都不方便。所以人家这才是把这个年龄可以享受到的二人世界早早点享受掉啊。

无语!!!

年轻的时候有孩子确实感觉绑手绑脚的,但是也不能一直耽误了,timing很重要,35岁之前生就可以了吧?~

英文名JOHN?

不说种族,华人我也有见过这样消费观念的。只能说每个人的生活方法不同吧。

what ??

著名的 伯大囧

可能人家确实不想要孩子?

两人加起来还是平均?
以现在的物价5k还是10k对生活品质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就拿旅游来说,10k收入的家庭选择就要比5k的多得多。

要不要孩子是他们的选择。
我只是说他们的选择无所谓潇洒。
正如西瓜葡萄,无所谓那种水果更高级。我喜欢吃西瓜,他们喜欢吃葡萄。喜欢吃葡萄是他们的事,但不见得就比吃西瓜高级。
相反,我们都吃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都高兴。

其实潇洒一词指的是没有拘束,和高不高级无关。
他们没孩子,也没住你那么大的house,commitment肯定比你小。
虽然收入不如你,但需要顾虑的比你少得多,确实要比你潇洒。
但我觉得,这种潇洒是个人选择得出的。如果你不买这么大的房子,不要孩子,只管自己的吃喝玩乐,可以比他们更潇洒。但你没有做这个选择。所以也无所谓羡慕。

赚不过你,但玩得过你,也算不错

中午还和同事八卦,那个双尸案的凶手要是有点积蓄,何至于杀人啊,区区6万元的债务就破产了。
老鼠斑竹的同事这家过的非常危险,平时吃光用光花光,到了家庭有危机时怎么办?替他们发愁,着急。:o:o:o:o

我就不能什么都想要么?
吃着碗里惦记着锅里。
人么就是这样的。。。 追求无止境。

6万已经不少了。。 有为了几千块跳楼和钻地铁的前几年。

我觉得羡慕这个只适用于自己想要但现在达不到的状态。
有些东西,或许你相对我占优势,但我不在乎,那我不会羡慕你。
有些东西,你做得到但是不想去/不屑去做,那么也不会羡慕那些真正做到了的。

所以家庭要有点积蓄啊。

所谓幸福生活就是能选自己想要的,能做自己爱做的,能过自己爱过的日子。旁人怎么想是他人的事。子非鱼焉知鱼乐不乐?
有人爱孩子有人爱房子还有人宁愿养狗也不养孩子,有人中庸有人剑走偏锋,都是自己的选择。看过不少一心只为家庭孩子却舍不得拾掇自己的贤妻良母,也有那种把自己拾掇得特体面家里却一塌糊涂的女人,反正他们家人没意见就好。我每次外出旅行,也总会碰到各种心态的人。有谴责的:你怎么能不管老公孩子自己出来玩呢?有羡慕的:你老公居然肯让你单独出来旅行哦?有怀疑的:是不是感情不好才出来散心或者寻找艳遇啊。。。你说真话反而没人信。因为个人有自己的理解。

必须的

如果我不买房子,不要孩子,只管自己的吃喝玩乐,我就会潇洒地生活?
NO,大错特错。我不但没有潇洒,只会痛苦地想办法存钱买房子,找医生看不育症去。
原因很简单,房子孩子,我之所爱。求之不得当然痛苦。
相反,如果旅游吃喝玩乐,我之所爱。却被房子孩子绑住了,我也痛苦。
关键就是,你喜欢什么,要什么?
喜欢房子的人,顾虑是买房子养房子(首付,按揭)。喜欢旅游的,顾虑是影响他们旅游的事情(意外怀孕,父母压力,身体,旅游费用)。
总之,你有顾虑,我有顾虑,大家都有顾虑。除非没有欲望,没有想要的东西。

而且人生确实有"运"一说。有些人一辈子运气好,吃了用了享受了一辈子也没遭啥罪。有些人小心谨慎未雨绸缪攒着积着最后还是没过上好日子。就看你是否看得开。中国人是一向缺乏安全感的民族。所以喜欢积蓄,喜欢为未来打算。却往往忽略当下的生活。
某天看到老友的QQ签名:再不远行就老了。深有同感。我们总以为将来可以如何如何。。。其实太多事现在不做以后未必有机会做或是有心情做。年纪不同,想法不同。所以,在吃喝玩乐享受生活上我从不苛待。但是也不至于真的一点积蓄不留,毕竟上有老下有小。买房买车的原则就是:不影响现在的生活质量。如果要紧衣缩食,就不投资。先过好现在的日子吧。

是的。我也喜欢旅游。但觉得陪小孩,工作更重要。所以旅游对我说是次要的。有当然好,没有也没什么大不了。
回到楼主说的那一家,喜欢旅游,宁可花钱去五星级酒店,不开空调,不买大房子。说明他们觉得前者更重要。家里热啊挤啊乱啊,他们受得了了。说不定还享受大家一起挤一起。

看你写的,很有同感!!
活在当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不要都等老了才做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可以到那一天吗?

喜不喜欢,是你主观的看法。
但负担的大小,却是客观存在的。
你强调前者,我说的是后者。
在你眼里,潇洒是一种生活态度,而我觉得是生活行为。
没有孩子是否痛苦,这取决于你是不想生还是生不出,也就是能还是愿的差别。

对啊,他们现在享受的轻松惬意,你如果选择也可以达到甚至可以更轻松更惬意,但你没有选择。
所以你也不会去羡慕这种轻松惬意。

当然可以。黑哥你有这个本事么。
有本事的人可以样样有。

现在交通发达,除非去某些确实很不方便的地方,否则旅游是极为简单的事情(当然,要有旅行费).我上次去新西兰,飞机上隔壁坐一个老奶奶,她说她现在就是全世界到处跑。
按照新加坡人均寿命和退休年龄,不出意外的话,一般人起码退休后20年可活。很多时间去旅游。

多少继续算合理水平

轻松惬意是能力问题。要是有足够的钱买房养小孩,即使选择买房养小孩,也很轻松惬意。
能力不够,哪怕去旅游,整天想着怎么省机票省门票,这个消费太贵不能做,也无法轻松惬意。

要看具体情况吧看你STRETCH 了多开
我的考虑是:1 必须是正资产 比如你有3间房子。必须保证必要的时候卖掉一间另外两件就很安全。2。有一点些金(其实我很少手上有大笔现金的时候,刚刚有了一点,就被老婆拿去花掉了还带回来更大一大笔债务)能应付不时只需。 有些投资要能快速套现 –哪怕损失一点。也能救急

得不到,想一想也是可以很爽的么:)

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呢?我说说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很多年前我去了西藏,赶在青藏火车开通前。走的是最难走的川藏南线。对于爱户外爱旅行的人来说,大概西藏,新疆,内蒙什么的总是要去一去的吧?你觉得等我60岁70岁(假设我身体也还健康)去和年轻的时候去会一样吗?有些地方,不用10年就会有大变化,而人的变化就更大。何况60岁我还会想去西藏吗?
我当年和驴友从成都开车进藏,经过无数坐火车和飞机看不到的美丽景色,老了还能这么折腾吗?
如果你指的旅行团到此一游那种,我也就没啥好说了。

老了我就择一背山面海的地方,散步种菜写字。。。趁着年轻身体还健康结实,把想看的风景都看了,想去的地方都走到了。。。才不会后悔。

有多少钱,和有钱怎么花,是两个问题撒。

人生本来就有很多意外。。并不单单指去旅游者这么简单。。
只要力所能及,心情愉快,就让我们去享受吧!!

不一样,大大地不一样
我出行和带父母出行,选择的项目就完全不同。
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那就行程不能太紧太累,内容要相对平和。
像水下项目,或者刺激性太强的,就只能放弃。
我爸爸有痛风,海鲜就不能吃,啤酒也不能喝
等等等等。
趁着年轻多体验是有道理的。

“对于爱户外爱旅行的人来说”
你说了那么多,其实关键就是这句。因为你喜欢,因为你爱。所以你在乎,你乐在其中。
但是对不爱户外爱旅行的人?看到那些风景有什么意义吗?看不到又有什么损失吗?事实上,许多人所谓的旅游,就是普通跟团游。你也许觉得这种旅游太没意思了。但是,萝卜白菜各有所好,普通人就是喜欢普通的旅游,而且他们不见得不开心。对这些人来说,退休后确实有20年慢慢看。
所谓的不一样。其实本质就是一样:各取所需。说不一样,也就是你选择的方式,确实有点挑战性。

对我自己的孩子,我不会管他们喜欢房子,还是车子,还是不要孩子。但是绝对的不可以吃光,用光,花光光。这是不能容忍的。要从小教起。那些吃光用光的父母可能也会有同样行为的孩子吧。完全不为自己的人生做规划,我觉得不是什么潇洒,而是失败。

旅行只是其中一种生活娱乐方式。最终想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事情等你老了也依然可以做的。所以不要总是活在未来,觉得未来我可以如何如何。。。有时候我们连明天都不能把握,何必现在紧着自己拘着自己?当然,每个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这个话题我就打住了。

并不是所有的事情等你老了也依然可以做的,比如说生孩子,way版,对不?

“最终想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事情等你老了也依然可以做的。所以不要总是活在未来,觉得未来我可以如何如何。。。”
你说得对。
但你别忘了,时间对每人都是公平的。老了,无法像你说的那样爬山。但是,老了,同样你也失去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时光。
在你去旅游登山的时候,你同样的,失去了和孩子一起的时光。你看到了某些风景,你也错过了和孩子一起的某些时光。
活在当下,是对的。但这个当下的生活方式,是选择去旅游,还是选择和家人孩子一起。纯粹就是个人选择了。不要以为年轻时不去旅游,就没有活在当下。呆在家里和家人一起,也是一种活在当下的活法。

是的。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我看许多采访,很多事业有成的人,说起来,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好好陪他们。

觉得你们两个还是代沟的问题!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想法上差异也是蛮大的!

没有好好陪他们是小事,没有孩子才是大事。

这有什么好争的 个人喜好不同么。
有的人觉得要趁着年轻遍尝天下美食
也有的觉得趁着身体好多跑几个小姐也是美事儿。
我这人比较贪心就希望两者都要 – 如果可能的话

哦,是这个原因。
我是理解她的。旅游是好事啊。趁年轻去旅游爬山,这很好啊。话说我也去西藏了。10几年前。
只是她们不了解。活在当下,不是只有一种方式。在家里陪家人,也是一种活在当下的方式。生活的方式很多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等孩子读小学了,趁学校假期时,带孩子旅游,是很快乐的事。关键还是要有银子。

有本事的人,真的都可以有。
没有本事的人,时间有限。除去工作赚钱的时间,剩下的时间,真的不多了。反正我个人的时间,基本都是放在家人身上。
上次去新西兰,也是出差,顺便看看老朋友。陪朋友聊了两个通宵,风景啥的,还真没怎么看。

即使一个季度旅行一次,每次不会超过10天(大部分时候是5〜7天)。算起来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也不少啊!何况其中至少一次是全家旅行,怎么就错过跟孩子相处了?旅行又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也不靠旅行为生啊!
我只是让生活更丰富更多元更有活力。旅行对我来说也是充电。你有点钻牛角尖。
我们各自按自己的想法生活吧。觉得幸福就好。

我不是独生子女。而且我是俩孩子的妈。年纪当然也不轻了。不过我很喜欢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说两句。
我认为有自己的空间时间和跟家人在一起不是不能平衡的事。

跟本事没关系跟体力有关根胃口有关:)

同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东西,而不是盲目的跟风。
在鱼和熊掌的取舍中,要考虑到哪个对自己更重要,哪个对自己更紧急。
当下必须做的就先做,今后可以做得就后做,现在不做以后就不好做但现在不是不得不做的那就不做。
主要事物上的满足感,是绝对可以盖过次要事物上的失落感的。
不要小孩的人,和一心放在小孩身上的人,在育儿这个问题上是没有交集的。

我有体力有胃口,就是没本事。

这个观点我真同意。

时间不够用啊。不然就可以兼得了。要是花一点点时间赚钱,剩下都属于自己的时间。多好。

不好意思!你能平衡是好事!恭喜!

找干爹啊!

要达到这个目标,只有一条路!不能用体力或脑力赚钱!要用钱去赚钱!

遇到这种大是大非的时候威版就表现出了少有的含蓄和低调。。。
当我们都在拥在丽江小店门口看瓷娃娃的时候 威版已经独具慧眼描住了店门深处柜台后面的美女老板娘呢。
没有一点真功夫,一般是进不到这个境界。
您呢,就是谦虚。:)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看重的,做自己喜欢的就好。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没有谁的爱好比别人的爱好更重要、更品味、更高尚更啥啥,每个人能够enjoy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好,每个人都能到老了觉得无怨无悔就好。(不过无怨无悔蛮难的,因为人太贪望)。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读到博士,工作后因为忙碌,因为外派等种种原因,无暇生孩子,电话中跟我种种诉说,我是劝她其实生不生孩子都无所谓,可是当她和还是男朋友的老公第一次看到我的孩子时,是飞奔过来自称干爹干妈,带我的孩子半天,我孩子就非常喜欢她们,特别是她的男朋友,所以我知道他们很喜欢孩子,一直劝他们赶紧生,最后我同学37岁,已成为正教授了,才生了女儿,算是为时不晚吧。这时她老公已经45岁左右了。

还想起李银河,在王小波去世的时候接受杨澜采访,杨澜问她后悔不后悔不生孩子,李银河说,有点后悔,不过如果时光倒转,她还是会选择不生。这就
是人各有志。

只能怪老板娘太漂亮了。

所以说我没本事么。没达到钱生钱的境界。

支持我啥?为啥支持我呢

她支持你支持我。。

啊啊, 比如这次我们旅游开销铁定超2万, 我高兴啊, 但我却不会花2万买手表或名牌, 每人心中的重点大不同

当初我买房子的时候是一个新加坡本地华人的中介,也是我一个同事的弟弟。
他的性格绝不是那种比较积极的中介,但是人性格温和,很有礼貌人也很好。
我就跟他聊到08,09的时候行情不好,是不是生意难做。他说对啊,确实没有什么deal,没得钱赚。(他老婆也是中介,她老婆那时候也赚不了什么钱)
我挺同情地说,哎呀,这样真是糟糕,碰上这种时候你们岂不是很头痛。
他很轻松地告诉我:不会啊,行情不好的时候他比较开心。
我不解,为什么开心啊?没钱赚不是吗?我以为我理解错。
他跟我解释:因为行情不好,所以很空闲,可以很多时间做别的东西,比如旅行,过2人世界等等。所以反而开心。
这段对话我现在还一直印象特别深。
我一直希望我可以到达这种境界。。。

你从哪里得知我是戴眼镜的?
帖子里面应该没有讲吧。

好久不见,你越来越年轻了,像18岁的姑娘。

英文不好就会失业咩?英文不好只是找不到好的工作,不好的工作还是找得到的。

你不一样,你不是人,你是神。

如果我的孩子考上南洋,我卖了房子都让他去读,多么好的机会呀。(我儿子是进莱佛士差点,退而求其次进的德明。可不是真的为了便宜的学费而进德明。)

哇,住在西部,读东部的学校?疯了。孩子长途跋涉多么辛苦。

我做不到。
未雨绸缪,长远打算,计划未来,是必要的。

小心发言呀,小心燕子的老公看到吃醋哦。

他上论坛吗?

我看你把她当成了大刚需了。

早生孩子早种树,我现在都可以在树底下乘凉看我的同学当奶爸了。

双尸案的凶手怎么了?什么6万元去杀人?
谁扫盲一下。

你终于坦白承认了。
不怕小黑嫂嫂看到吗?

你是奶爸1个,别争了。

你是大家长呀,最有本事了。

等孩子长大了,就是这样子的了。除了上班、赚钱,剩下的都是属于你自己的时间。比如姐姐我。

他是表面老实,骨子里好色着呢。
小黑哥是表面好色,骨子里老实。

冒着生命危险问一句 :
姐夫呢?

太隐私的问题,不答。
(你真是不想活了???)

捧着手机 看着帖子。眼泪哗的一声就下来了。
多少年了 组织上终于 作出历史的结论了!
鼠主任英明啊!

完了 ,估计活不过今夜!
有神马后事早点交代吧。
哥帮你缮个后没问题

哥是论坛的宝,众嫂嫂都喜欢:)

几笔房贷请黑哥帮忙还了吧 。。
其它的到家再想想 。。
祸从口出啊 。。。。。。。。。。。。

明知死罪, 还顶风作案, 胆子也忒大了! 难道乃我大明海大人后人不成? 佩服佩服!

彼此彼此 。好说好说。。
打嘴巴 。。。啪啪啪。。。。

年轻时候的玩和年纪大了时候的玩心态太不一样了,陪着玩的人也太不一样了

学你咯。讲好话。

我仅代表群众感谢你冒着生命危险问了藏在我心底很久的一个疑问。。。。。

个人隐私 不回答!!!

哥错乱了 原来楼主不是侬!
虽然是一窝出来的

楼主当然是我了。你没有老吧?

那个戴眼镜的就是我。

那就对了 你不是说大跌眼镜么 不带眼镜怎么跌?

同问同好奇中啊,马甲也有好奇心啊。hia hia hia

姐夫这种东西有没有不关键。可以没有:)
我这个算不算顶峰作案?

这便宜占大发了。
男人只有表面的区别,骨子是一样的。

称,姐夫这种东西,妹子偶的确为你捏一把冷汗。
姐夫这种可有可无的东西看到如何是好?
我把自己也推到顶峰了

哦,原来如此。

你们打住吧。谁再说封他/她的ID。

鱼呀,别跟着捣乱了。

支持你还不好?

你想的美!?

还是你看得准!

快交入党申请吧!

早就在党了。只是在白区转入地下了。。。:)

按照你说的,繁荣论坛。不争哪有那么多人顶贴?

嗯。按照我看到的情况,确实如此。
退休了时间更多。我以前的老板,也算个大人物,退休了烦恼得很,不知道干啥。
看来还是趁小孩小,多陪陪。长大了就不可爱了,成了人家的女朋友老婆了。。。。。。

你是看骨师傅啊。。。。

哪里人啊?
我老家那边,老板才不干开瓶这种事情。都是老板的手下才做的。开瓶,倒酒,点菜,等等这些杂事,必须是手下干的。
如果是在酒店吃饭,连手下都不屑干这种事情,直接叫服务员开瓶。

谁开瓶谁付钱 ??。。。 那不是拍MP 是忽悠人么:)

我老家那边的老板都是第一代。个个白手起家。
我是广东人,广东人讲究实际。作为老板,你什么都不会都没关系,会出钱就行了。反之,你会这个会那个,没钱,啥都没用。
杂事需要老板出手,那手下凭什么领工资?开个瓶而已,这都需要老板出手,其他人都干嘛去了?
我说的都是事实。所以不明白你那故事中的老板竟然还要借助开瓶来突显自己。

我老家那边我爸是村长,让我想揍谁就揍谁

不过,不过我就喜欢喂养小狗,读读书,谁惹我我放狗去咬他

我是觉得有点夸张。做老板的需要借助开瓶来证明自己厉害,这也太什么了。

“关键点不在开瓶,而在别的男人开不了瓶盖,只有她的男人能开。”
我就是不明白这有什么好开心的?开个瓶而已。
别人不会就他会,就证明他牛逼他厉害?
实在不明白这逻辑。
还特别花时间去练过。当老板的花时间在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上,真的不明白有什么意义。

为了开瓶,争来争去的,我放狗咬你们

都别争了。 我来开。 我是开瓶专家。
瓶子呢在哪里?

打扰一下,插一句! 他是男人,他看不懂你的想法!他还以为你在写小说呢!

村长万岁!

咬我吧。我就是不明白,开瓶而已。
我们那边开瓶就是服务员的事情。跟递茶倒水之类差不多。会不会,没人在乎。不会叫服务员,拿把起子开就行了。
所以我第一句话问是哪里人。也许在某些地区,会开瓶是很有面子的事情。文化差异吧。

我想回我的小乡村接管我爸的位子。然后继续喂狗

我不争。也没啥好争。纯粹只是不明白而已。
这事情跟“一群人要倒茶,大家都说不会倒,最后老板出手,倒茶成功。大家都说老板好厉害。”一样。

有些人是功夫开瓶,比如说用牙咬开~~~ 这样大家就一片赞叹
确实是某些小地方的人爱好这类的行为的

其实我也觉得有点纠结
到底是开的神马瓶?啤酒瓶?红酒瓶?香槟瓶?这没神马技巧啊,拿工具开不是几秒钟的事吗?
我觉得你们大家的戏演得也太假啦。。。一来二回的,服务员站旁边会不会满头黑线啊,心想有钱人果然都很二
我发现我又太直接了,oppsss….

我小舅子喝啤酒就是用牙开。也很平常。
某非是跟气功师一样,用手一拍,开了。
话说回来,我在泰国某特殊地方见识某种特殊的开瓶。那叫厉害。呵呵,不能说。

很多人都看过,没啥不好意思的
就是女生用A和C 之间的神器开瓶

开个瓶盖子没完了,几位专业歪楼的表现失常,还没歪出去啊?;P;P;P;P;P;P

呵呵,快要歪出去了,已经到泰国了

啊这个也看。。 看我不告你家大人去。。。
以后不让去泰国了

婶砸了。 怎么就不稳了
底盘很稳的么。。。 看不出问题来阿。。。
都怪威版。。。 开个瓶子也要大惊小怪。

只是好奇,开一个瓶还要做那么多戏。。。。。最后还老板威武。
话说歪楼是应该的。虽然是理财版,但咱们又不是李嘉诚,哪能有那么财可以理。没有财理,没有话头说,不让歪楼,那论坛可就冷清了。

哇好生热闹!          今日深证成指收盘  :8186.68  48.91  0.60%

最近的人命案是不是就是这种消费方式带来的呢?不能说全是,但至少好像也是个导火索阿。。。个人消费习惯当然无可厚非,但这个结果却害了几家人阿。。

好奇买这么多,投资回报率有多少?

道理是这样的没有错,谁都可以看明白吧
只是这个作为招数的行为“开瓶盖” 略显弱智,不搭
个人想法而已

这个是中国房价的畸形问题。
买房的要月供,不买的要月租,供完了至少房子还能值点钱,月租的就。。。

个人消费习惯是个人的事情。
不过从国家,从社会的角度,只消费不储蓄是很危险的。特别是新加坡这种低福利的国家。即使是高福利的国家,也出现问题了。

再纠缠讨论开瓶,小瓶瓶受不了了,小瓶瓶来了,哼

太可怕了。 去泰国旅游不小心会被泰妹活活咬死。

你不喂她怎么会咬你。。。

嗯,这样的话就放心了。

你们好坏呀!

忙得没时间看新闻报纸的俺表示毫不知情,因为论坛没网友八卦详情。

女娃娃闭眼!

其实你们要首先搞清楚那个a,c之间的表演到底是魔术还是杂技

亲爱的,别纠结了。说不清楚的。

你们再吧俺婶气出个好歹来 俺全家跟你们没完

还不是你不让嘛

搞神马最让人快乐

赌博,不是投资哦。

赌博,无所谓回报的。

一般般吧。
小市民,除了这个,还能指望什么?

搜索“父子双尸案”

我也好喜欢跑步,每晚5km是我坚持的,嗯坚持

哇,您属鹿哒?

五公路啊 真多 三点五差不多了 我走3km 每天

200% 同意

我说的是论坛,没有说投资理财版。其他版也无详情八卦。

     看来是上瘾了。。
     跑步过程中产生的内啡呔,
     能进入大脑与情绪有关的区域,
     脑边缘和脑额前区被激活。
     如同人们沉浸于爱情,
     听到令人欢快的音乐…..

回大家,关于跑步:
志玲姐姐还在娇滴滴的,妹子我们更不能老去
志玲姐姐我看每天至少有8公里噢。
为了更年轻和更有体力和更加开心,选择跑步。
以后写书:书名 就叫跑步的力量

和志玲姐姐一起跑步!

哎呀,一夜之间歪跑步上了?这个话题我喜欢,我也跑步,每周跑个4-5次,每次45-60分钟。聊跑步去茶馆啊,别耗这里了;P;P;P;P;P(替小肥猪吆喝,鼠版别砸啊;P;P)

no no no 我们把话题拉回来了,关于投资,投资健康是最大的投资!

不跑,暴走。跑容易伤膝盖。每次45〜60分钟。只要坚持体型就会很匀称。不过走多了小腿会粗,所以现在每周只走两次。其余时间瑜珈和郑多燕。
楼上说的没错,最好的投资是健康。没有这个前提,一切都是空的。

好像不上吧,不过他有个账号我偶尔帮他登陆一下,呼呼

具体不知道,没有打听过,只是平时谈话说道还需要父母补贴点,他俩也就5K多点,估计就是两个人这点吧

消费方式不是问题,关键是不要走极端。
我也有不怎么储蓄图享受的中国朋友,但人家不会杀人越货。钱是自己的,想怎么花怎么花。但不是自己的钱。。。。

有些戏,即便大家都心知肚明,也会一起演。捅破窗户纸的会被各界当成罪人的。
我就经常捅。。。。

摸。。。。

多人了,就各式各样的人都会有,肯定会有人走极端的,尽管数量极少,但即使一个,杀伤力也够大了。。。

唉,无所谓了,见怪不怪。
淡定。

啥ID名字呀?

哈哈,中了
当年我写个怎么省钱给拍的被您把帖子锁了,呵呵
财经版”闲”人最多,反应了一个本地人不愿看到的现实

嘿嘿,不告诉你:)

我家里有装气机,极少开,个人认为吹风扇健康环保,;P

您这可以收入我的那篇如何省钱,哈哈

老公对论坛0兴趣的好处显出来了,俺可以胡说八道胡作非为

咋,你家劳工还会限制你顶异性的贴?啥年代哟

干嘛要那么能干啊?你们硬生生抢走了男人的光环,难怪人家说你们不贤惠。

就是嘛,跑步吧,郁闷就跑步。星期六跑了10.5KM,越野跑,累得贼死。。。。。

在野外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一种中长距离跑。

乡下吧,反正不是orchard rd

你老公也来这儿?
啥ID呀?

中学时期常常在卖荔枝蓄水池那边跑cross country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