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教育

求教,小三的孩子如何从泛读向精读过渡

我的儿子,基本上每个礼拜都去图书馆,大概借6-8本书。书借回来,很快就看完了,绝不再看第二遍。我向他提问,大概的东西,他都了解。从书本了解知识点,这个过程,他还掌握的不错。但是,我认为,看书不光是如此,还应该更深入一些。我认为,要让他从泛读向精读过度,要通过读书,学会思考,但不知道如何着手?
邀请大家集思广益,谢谢!

其实不必刻意,愿意读就多读好了。小孩子的书他愿意怎样读都可以的,殊路同归嘛。如果楼主一定要精读的话,试试背诵唐诗宋词古诗文,这些老祖宗的东西还值得精读,现代作品就算了。背会后默写,不够的话当书法练字练,中文的精髓皆隐于此了。个人意见,参考。

6-8 本是英文还是英文和华文书呢?我家的只借英文书,华文呢,她总是让我帮她买。也是泛读多,精读的话,我只能在假期抓一下。

唐诗宋词这些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我们可以常看到的,都是精华中的精华,确实是值得多背一点。“中文的精髓皆隐于此了”,这一点我很赞同。
但我想说的是,其实是另一个问题。依托图书馆,孩子可以接触到大量的书,有时候,我认为一本书很好,一段时间后,就会再次借阅,但我儿子马上会说,这本我看过了,不用借。可是,他的话,我并不赞同。当时掌握的很好,一段时间后,肯定会有遗忘,及时温习,还是很有必要的,“温故而知新”。何况,当时的知识结构下的理解,和现在的知识结构下的理解,可能又是不同的。所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图书馆的便利,可以轻易扩大孩子的眼界,但也很容易让孩子像玉米地里的猴子,掰个玉米放到腋下,又掰一个,而前一个掉了。只盯着前面,永远也不回头去拣一下。
其实,这个问题还是好解决的,给孩子建立一个自己的图书馆。以前,在中国,我一直坚持一两个月,就给孩子买几本书。但是,到新加坡后,我就没坚持了,以为有图书馆就可以了。现在打算重新开始储书计划。
其实,昨天,我把两个问题混在一起了。第一个,就是上面说的,第二个是如何培养精读。
我焦虑的是,我儿子有这种倾向,每本书都是“囫囵吞枣”,然后形成一种惯性,只泛读,而排斥精读。读书肯定是大量的泛读与精读的结合。我认为,现在正是培养精读的时候,而我对此毫无头绪,不知如何着手。想向大家取取经。
并且,我确实想借读书这个平台,开始培养孩子思考的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没有思考,阅读就会流于肤浅,不能真正的掌握书中的内涵。当然,有内涵的书,不多,小三的孩子,还未必会接触到。但是,浅显的书有浅显的思考嘛。这又该如何着手?

我觉得还是得买书更利于孩子精读,我家孩子从小就喜欢精读,不夸张的说,有些她喜欢的书已经读过100遍以上还爱不释手,自从来了新加坡,有了图书馆以后,就趋向泛读了,每次借的书也是废寝忘食地几个小时就看完了,然后就不看了,当然这和英文水平的进步也有关,其实提高英文阅读速度对应试是有益的。现在我基本是借书买书两手抓,借的书觉得非常好看的就去书店找,买回家了孩子就会多读几遍。
如果孩子拒绝精读,是不是也是因为没有碰到他的兴趣点呢,有兴趣才能反复琢磨吧。

这个话题我喜欢。非常同意精度和泛读相结合的观点。我女儿小四,她有时自己翻翻以前看过的书都会说:妈妈,我每次看xx书都有不一样的体会,好像比以前更懂了呢。我听了也很高兴,鼓励她说这是因为她的眼界更开阔知识更丰富了的结果。他们学校也会每学期拿一本书做精度的教材,比如这学期在学【Charlotte’s Web】,不过我觉得这还远远不够,自己在家怎么抓呢?背诵经典是方法之一,还有就是亲子阅读,亲子阅读的时候通常都是我读一段让她读一段,读书的时候节奏自然比自己看书要慢,这样可以给她思考的时间,有时也停下来讨论一下书中的内容,但是仅限于华文。英文她不爱和我一起读,她嫌我太慢了,还经常需要她给我解释

对了,新加坡要到哪里买书?我感觉POPULAR没什么书买,主要是卖文具和教辅书。
图书馆其实有不少好书,但是一般市场很难找到。
去年,图书馆处理旧书,我买了50本,可惜当时主要是帮国内的侄子买的。今年一定好好去挑一挑。
去年底,POPULAR的FINAL SALE, 也买了近20本书。可惜去的太晚了。当时以为是卖教辅书,不感兴趣,最后一天,没事才跑去逛逛。结果大吃一惊,有不少好书。就是奇怪,平时POPULAR没看到这些书卖。

基本上是英文书。很尴尬的问题是,华文书中,大量的是翻译作品。图书馆也很难借到华文书。

真的好羡慕你的孩子,我的孩子,学校也指定了一本书,但是老师完全没管过,就是书单上有这本书,买了,就没人问过了。根本没什么精读课。

我家孩子从小一开始把图书馆能借到的公主精灵系列都读完了,也是追剧情绝不看第二遍,你帮她选的她丢一边。当时我问她的班主任有什么办法让她看别的书,老师回复是顺其自然,她爱看让她看,过了这个阶段自然会改变。慢慢的她开始借别的书,最近迷上科学方面的,上星期借了一本everything on earth,看得津津有味。

我也面临同样的困惑,正巧楼主发了这个帖子。

你的孩子多大?

我家小子小二,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只是泛读,从不精读。
有时候在想是不是图书馆的书太多了?有时候又想是不是年龄的关系?

我觉得,精读要有人引导,有意识地训练,家长一定要插手,否则孩子不可能主动去精读。就是不知如何下手?而且,如何选书,也是一个问题。我认为,好的书单,可以构建一个好的知识结构。
我自己读书,基本上,都是别人有什么书,我就看什么书。父母没给我帮助,只是幸运的是,小时候,隔壁邻居是图书馆的,所以在物质不丰富的年代,接触了不少书。小学高年级时,后排两个都不读书,但是有一堆的哥哥姐姐,所以我开始看了一堆的金庸。初中,有个好友,她妈爱看琼瑶和凡尔纳(多么古怪的组合!!!),我又开始看言情和科学幻想。高中又有个好友,家有西方CLASSIC,从此反映时代背景的,富有浓郁时代特色的经典小说成了我的最爱。(好笑的是,借我书的人,都不看书,真应了那句话————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其实,从我的阅读经历,就可以看出,我接触的书籍,知识结构上有很大的偏差。虽然我也看过古文,散文,历史,地理之类的书籍,但都非常零散,它们的比重,远远不能和这几类小说相比。虽然后来意识到了,却没看书的心情了。深以为憾
分享一点自己的经验,来抛砖引玉。为了架构好的知识结构,家长也一定要插手孩子的选书。我的做法是,每次借书,我儿子挑一半,自己再挑一半。挑回去了,还要注意引导。有时候孩子自己会看,有时候根本不碰。这时候,就要亲子阅读,把他骗进来。

不好意思,刚才有点歪楼,只是从我自己的经历,分享一点自己的经验。
其实,我更想和人交流精读问题。本人基本观点,精读要有人引导,要有意识地训练,家长一定要插手。就是不知如何下手?

也是一样的烦恼。女儿小一,是个小书虫,但也是看了故事就算,跟科学知识有关的书也就记住了里面的知识,而对表达方式没有任何感觉。
问题是我自己就是一个工科女,不知道怎样精读,更不要说去教孩子了。

刚找到的资料,分享一下
教孩子掌握精读的方法
2009-11-17 09:38:58    来自: 中国教育论坛
精读就是仔仔细细地逐字逐句地阅读,将所读的内容理解清楚,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在阅读重要的书籍时一般要采用精读的方法。四年级孩子需要训练自己的默读能力,家长可以限定时间,让孩子默读。但是需要告诉孩子默读不是无声的朗读,不要让字词的读音体现为声带的运动,这样会降低阅读的速度,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
精读需要思考。精读要的是读懂的效果,不是逐字逐句的读书形式,所以精读的时候一定要分出一些精力进行思考,弄清楚所读段落含义,所读的故事讲述的内容是什么,或者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没有思考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所读的内容。一般来说,精读的方式是逐句阅读,精读不仅要读懂书中或者短文的内容,还要明白哪些内容是得出的结论(“主干”),哪些内容是为结论提供证据的材料(“枝叶”),在精读的时候,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读“主干”上,“枝叶”的阅读可以粗略一些。例如上文中“爱迪生的故事”,文章的结论在第一和最后一段,爱迪生好奇多问,具有非凡的想像力和实验精神,这使得他最终成为一个大发明家。为了说明他好奇多问、具有想像力和实验精神,文章采用了一些事例说明。
精读需要体会语言的精妙,读懂文章之外的含义。很多文章,尤其是一些名家的经典文章或者古文意义深远,需要孩子认真体会,甚至还要理解一些句子的“弦外之音”。例如有些句子说的是反话,真正含义与字面的意思正好相反。
教孩子精读,父母应该找出时间与孩子共同读一些好文章,告诉孩子如何在文章中找中心句,如何在段落中找关键句,如何理解作者的语气,如何理清文章的内容结构,并试着让孩子去分析。当然家长一定要找一些浅显的、逻辑关系清晰的短文,以免孩子在阅读中感到困难而产生挫折感。
教孩子掌握速读的方法
速读顾名思义就是快速的阅读,也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细细品味和消化,而是了解书中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速读只需要快速地浏览文章的主题句和段落的关键句,了解基本内容和结构就可以了。
速读需要一定的技巧。例如速读的时候视线要宽阔一些,眼睛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移动,而是以一句话甚至一段话为扫描的对象,这些信息 进 – 入 视线以后,大脑要快速地分析这些材料之间的关系,将主要的内容提取出来。速读的时候不可能朗读,只能默读,可以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速读的特点是快速,只需理解关键的内容,所以阅读的时候可以将文中长句子的关键词找出来,将修饰的成分忽略掉。
速读一般用于阅读浅显的故事和用于扩展知识面的阅读材料,四年级孩子对速读还比较生疏,家长要逐步引导孩子加快阅读的速度,掌握速读的方法。因为随着孩子阅读范围的扩展,速读是更为重要的阅读方法,很多人直到成人也未能掌握速读的方法,不能快速地阅读会给学习带来很多不方便,甚至影响知识的涉猎和研究的开展。
不同的读物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不同类型的读物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具有不同的阅读技巧。
·故事类读物:孩子很大一部分读物是故事类图书,让孩子通过历史故事、名人故事、科学故事等认识世界,认识生活,辨别是非,并在读书的过程中确立自己的梦想,形成一些基本的生活和做人准则。
阅读故事一般要找出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故事中的人物
□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过程
□结局怎样
□故事的启示是什么
家长要经常鼓励孩子将看过的故事讲给自己和其他小朋友听,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的概括总结能力和记忆力,增强孩子的交往能力。
科普类读物:科普类读物也是孩子喜欢看和必须看的重要书籍,可以帮助孩子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科普类读物包括科幻小说和科普知识。在阅读科普知识的时候家长要引导孩子将观察和读书结合起来,也就是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观察和体验书中看到的科学知识,同时鼓励孩子通过观察发现科学问题,并到书中去寻找答案。这种与生活相结合的读书方法不仅可以增长孩子的科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科幻小说具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家长要引导孩子从动人的故事中寻找科学知识,并分析这些科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鼓励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展开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学习参考类读物:学习参考类读物有很多种类,有配合课本学习进度的辅导书,有拓展学习能力的参考书,有的是按照课程划分的分科辅导材料,有的是全科性质的辅导材料。
一般来说,大多学习参考类图书需要精读,必要的时候要做些笔记。参考书中的一些典型练习题可以适当做一做,并与老师课堂上所讲述的内容联系起来,如果必要的话可以将参考书的内容补充在课本上。四年级孩子还没有养成合理利用参考资料的习惯,家长不要买太多的参考资料,重要的是让孩子形成利用参考资料学习的意识,引导孩子利用这些资料进行同步学习

谢谢分享!
这是说4年级才需要练习精读和速读,那小一点的呢?是不是随便读呢,哈哈。。。

P3

顶一下

要精读的好书还是要买的。我大部分书是上网买,中英文都是。带孩子逛书店看见喜欢的也会买,大众书局给孩子看的书英文还是有许多不错的,中文精品少一些。大书局我觉得能淘到些好书。喜欢的书孩子们会看到能背下来。
要精读的书也不多,我一般也是和孩子一起读,然后讨论。大多是历史和哲学思辩类的。故事类的至多讨论一下情节和故事结构起伏什么的。小三的小孩还很懵懂。

问一下子:有哪些书(中文或E文)是适合小学生精读的?

精读的书,确实要买。但是网上买,好贵。我在亚马逊买书,加上邮费,就一个字形容,贵。你在网上的购物经验,可以分享一下吗?
你的孩子现在多大了

嗯,儿子小三,女儿K1。
感觉还好,尽量找可以平邮而不特快的卖家。一般我一个月花在买书上的钱也就一百块左右,年尾因为订杂志可能要多个三五百。我想对大部分家长来说,都不算大开销。
港湾那边的page one不错,我偶尔去逛,还有图书馆,看了值得收的书再上网找看看。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