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教育

我眼中的新加坡小学教育

孩子还在上小学3年级, 在一所有历史的教会学校。有几点不很明白, 或认为与这个号称世界第一世界的国家不相配, 请大家指正啊。
1. 孩子班上一共40个学生, 三门主科(英语, 数学及科学)皆由一个老师负责教学。如果此老师每日花6个小时在学生身上, 既每个学生平均每日获得此老师3分钟关注。请问, 政府口口生生说如何重视教育, 我怎么感觉不到? 是不是钱都花在那些学完拍屁股就走人的外国留学生身上了?!
2. 在孩子1,2年级, 除了小学开学时被邀请到学校开家长会, 过后从没被邀请过去学校见老师, 讨论孩子的成长情况, 老师从来没给我们打过电话, 从来没主动给我们写过邮件。
3. 学校的室外可利用的操场和活动空间, 零零碎碎全加到一起有5个篮球场地那么大。那么全校有多少学生呢? 一个年级270人, 供6个年级, 1600多人。
4.学校以学校为本, 发出各种通知时, 很多次给学生的通知很短, 造成家长很狼狈应付。不太讲信用, 随意更改计划。比如年初时的cca计划, 某个项目说好星期2, 后来临近开始都改到其它日子, 造成家长的不便。
5. 动不动就关门放假。神马建校日, 青年节, 教师节, 考试日, 行政日, 等等, 想个名目就放, 造成双职工家长的极大不便, 大大增加社会成本。
6. 上学太早, 天不亮就出门, 为的是在学校操场席地而坐, 在光线不明亮的情况下, 学校命令孩子默读, 之后听校长训话, 有没有道理? 教室里的照明灯方向不是顺着孩子的双眼, 是否科学? 孩子说班级里很少调换座位, 对视力有好处吗?
7. 没有课间休息, 几堂课连轴上, 合理吗?
8. 书包太重, 合理吗?
9. 校车很昂贵, 动辄涨价, 每个月60多, 而且9个月的服务却收12个月的费用, 校方教育部从不过问。
没有抱怨, 只是不明白, 与宣传的不符。

  哈哈,大家都得补习的。
   外国留学生日子并不好过,对他们来说,小学学费顶上大学学费了。
    教育应该成为新加坡的一个支柱产业。资源有限啊

最后一条,动不动放假的确令人头疼.
不过就老师对学生的关注来说, 国内现在也好不哪里, 好的小学, 一个班级动不动就超过60个人, 试想下, 上课的时候老师有精力关注到每个孩子? 后面的孩子如果不听讲, 老师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除非严重影响到了其他学生.
和老师的互动, 国内也是需要家长主动的, 除非你和老师有私人交情.
但国内小学的硬件设施, 大部分都比这里的好.

1. 孩子班上一共40个学生, 三门主科(英语, 数学及科学)皆由一个老师负责教学。如果此老师每日花6个小时在学生身上, 既每个学生平均每日获得此老师3分钟关注。请问, 政府口口生生说如何重视教育, 我怎么感觉不到? 是不是钱都花在那些学完拍屁股就走人的外国留学生身上了?!据说以前也是一科一个老师,不知道什么时候改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2. 在孩子1,2年级, 除了小学开学时被邀请到学校开家长会, 过后从没被邀请过去学校见老师, 讨论孩子的成长情况, 老师从来没给我们打过电话, 从来没主动给我们写过邮件。我没有这个问题。因为我家老大小学时比较调皮,几乎每个月我都会被学校请去谈话, 每两个星期接到老师的投诉电话一次。老二很乖巧,从没被投诉过, 我们也乐得清闲。
3. 学校的室外可利用的操场和活动空间, 零零碎碎全加到一起有5个篮球场地那么大。那么全校有多少学生呢? 一个年级270人, 供6个年级, 1600多人。我孩子的学校有两千多人,差不多也是这么大的活动空间。
4.学校以学校为本, 发出各种通知时, 很多次给学生的通知很短, 造成家长很狼狈应付。不太讲信用, 随意更改计划。比如年初时的cca计划, 某个项目说好星期2, 后来临近开始都改到其它日子, 造成家长的不便。我孩子的学校还好,各种Paper Works做得无可挑剔。
5. 动不动就关门放假。神马建校日, 青年节, 教师节, 考试日, 行政日, 等等, 想个名目就放, 造成双职工家长的极大不便, 大大增加社会成本。我家孩子放假就直接送去托管中心。
6. 上学太早, 天不亮就出门, 为的是在学校操场席地而坐, 在光线不明亮的情况下, 学校命令孩子默读, 之后听校长训话, 有没有道理? 教室里的照明灯方向不是顺着孩子的双眼, 是否科学? 孩子说班级里很少调换座位, 对视力有好处吗?我孩子才上学三个月就开始近视了。
7. 没有课间休息, 几堂课连轴上, 合理吗?不合理。国内小学的孩子近视率很低可能和课间休息时间充足有关。
8. 书包太重, 合理吗?这个还好,我家走过一条马路就到小学了, 没觉得背书包很累。
9. 校车很昂贵, 动辄涨价, 每个月60多, 而且9个月的服务却收12个月的费用, 校方教育部从不过问。走路上学,没这个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很简单.
“爱她,或者离开她”

逃避不是办法。
我们都要努力去解决现状。我曾经为教育资源的问题给报社写信, 但倾政府的媒体不刊登。请让我们继续在不同场合, 不同渠道, 去反映, 去呼吁, 去改变。总有一天会改变的。
如果真的爱这个国家, 就应该去帮助她, 而不是看在眼里, 沉默。

1~2, 我们家孩子学校,1~2年级,一个老师负责英文和数学音乐体育,还兼班主任。
老师非常负责,课业教的很好,和我们有很多的交流,我们有问必答。
3年级以上,三科主科是不同的老师。
3,差不多。
4, 没有这些问题。
5, 我最喜欢学校动不动就放假了,又可以乘机出去玩了。嘻嘻
如果是考试期间,则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在家里给孩子复习一下功课。
6, 我特别赞同你提的这一点。操场或者大厅光线很暗,让孩子阅读非常糟糕。真不知道学校怎么想的。
还有白板和投影仪的使用,我觉得对孩子的视力也很不利。
7, 非常不合理。
8, 我们家孩子的学校给每个孩子配了 Locker, 不需要用的课本可以放在 Locker。 书包不重。
9, 我觉得只要有校车接送,解决了孩子上学问题,价钱就还算OK。 时间是主要的。

问题是经常看见你的发言, 有时侯在财经或其他版块, 总是带有强烈的怨气.
就象夫妻之间, 出于爱的埋怨, 和没有爱之后的抱怨, 听起来是不一样的.
没有爱,就放手吧.

看到问题, 要解决; 因为不提出, 他们会认为情况很好, 疏于改进。
沉默不语, 全面接受, 就是爱?
我自己选择来这里, 因为这里有很多我喜欢或认同的地方, 但不是说所有一切都是完美和美好的。比如说教育资源, 我感觉他们对小学的教师队伍投入不够。但每年的教育经费那么大, 不对称, 钱都用到哪里去了? 他们可以对外来的学生好, 但前提是要把自己的孩子照顾好啊。

1. 孩子班上一共40个学生, 三门主科(英语, 数学及科学)皆由一个老师负责教学。(低年级比较容易,高年级就不会了,可能也跟不同学校有关)
2. 在孩子1,2年级, 除了小学开学时被邀请到学校开家长会, 过后从没被邀请过去学校见老师, 讨论孩子的成长情况, 老师从来没给我们打过电话, 从来没主动给我们写过邮件。(那是好事啊, 孩子中规中距, 其实家长更应该主动)
3. 学校的室外可利用的操场和活动空间, 零零碎碎全加到一起有5个篮球场地那么大。那么全校有多少学生呢? 一个年级270人, 供6个年级, 1600多人。(老学校的原因吧, 新学校活动场地应该大一些)
4.学校以学校为本, 发出各种通知时, 很多次给学生的通知很短, 造成家长很狼狈应付。不太讲信用, 随意更改计划。比如年初时的cca计划, 某个项目说好星期2, 后来临近开始都改到其它日子, 造成家长的不便。(可能是服务意识跟不上吧, 话说教育部也没要求老师有服务意识啊)
5. 动不动就关门放假。神马建校日, 青年节, 教师节, 考试日, 行政日, 等等, 想个名目就放, 造成双职工家长的极大不便, 大大增加社会成本。(通常放假都是全[关键词屏蔽]一的吧)
6. 上学太早, 天不亮就出门, 为的是在学校操场席地而坐, 在光线不明亮的情况下, 学校命令孩子默读, 之后听校长训话, 有没有道理? 教室里的照明灯方向不是顺着孩子的双眼, 是否科学? 孩子说班级里很少调换座位, 对视力有好处吗? (等全国都该单班制以后,就不需要这么早上学了)
7. 没有课间休息, 几堂课连轴上, 合理吗? (课堂纪律比较松, 孩子们上课是不累的, 中间其实也有休息时间)
8. 书包太重, 合理吗? (学的东西多啊)
9. 校车很昂贵, 动辄涨价, 每个月60多, 而且9个月的服务却收12个月的费用, 校方教育部从不过问。(校车是市场行为吧, 贵咱不坐她的,让他没钱赚)

猜测一下关键词是 国* 统 。实验如下: 全[关键词屏蔽]一。

孩子3年级了, 今年6月放假前, 学校邀请我去跟老师一对一见面, 我很感动, 哪怕只有短短的15分钟, 等了2年半终于能见到老师了!
按约定时间提前到了学校教室, 门口已有两位家长等了, 一问他们的时间约定, 都是排在我前面, 而且都应该现在已经结束的时间安排。就是说, 更前面的家长每一都超时, 结果是见面时间越托越长, 后面的家长等待着时间越久。可以理解, 哪个家长不想多与老师多聊聊以便了解孩子的情况。
等了一个多小时后, 终于轮到我了, 本想与老师多沟通, 也许老师累了, 饿了(快接近中午了), 我明显感觉到老师不愿与我多谈, 匆匆念完孩子档案里的两行评语, 就与我没什么话了。
我不怨老师, 她已经尽力。她没有时间, 因为我后面还有家长。那么, 这样的见面, 这样的效果, 是我出了问题, 还是哪里出了问题?

你过虑了!这这里,孩子有问题,老师就会找你。孩子一切都好,老师是不找你的。

其实除了学习成绩和纪律问题之外, 家长与老师之间关于孩子有很多其他的方面都可以谈的, 尤其在孩子人格, 性格, 习惯, 思想等等, 毕竟我没在学校与孩子共度时光, 而老师却每天都与孩子在学校见面, 互动, 老师的观察是与家长不一样的, 而且有其职业的敏感性。
可惜, 我得到很少的反馈。或者说, 老师可能不了解孩子, 因为她可能没有时间。

你都知道老师辛苦,还要求老师主动和你聊呀。
每个家长想了解的东西都不同,你要主动提出你所关心的话题。
比如,我最关心的就是孩子是否很活跃,尤其是和老师之间的互动,
老师说,老二很好,和同学老师都很活泼,也很喜欢帮助老师。
老三呢,喝同学一起就打打闹闹非常来劲,
见了老师就很安静了。
不过,他上课时很积极发言的。
老师说他很乐于助人。
都是需要我问,老师才会谈啊。
老师告诉我说,班上有个小朋友,年底生的,个子也很小。
经常下位到我儿子的位子来玩,我儿子就会把他送回座位去。
那个小朋友也经常借故小便,溜出去玩一会。
老师笑着说的,没有批评那小朋友的意思。
一年级的孩子还是比较宽松的。

我们家去年被老师主动约谈过几次,一次是臭小子被老师批评时钻桌子底下,一次是同桌投诉说他打人。现在是看到学校来电就打哆嗦。所以同意fiona2004的说法,此处无声胜有声。
如果需要和老师沟通的话,我们会给班主任发短信。

知道他们很忙, 所以我从没打扰他们, 头两年没有见过老师, 没有发过电邮, 没有打过电话, 去问孩子的情况。直到等到了两年半以后, 换了老师, 才盼来了那宝贵的短短的15分钟, 可惜, 我得到的是很少的观察和反馈, 因为我猜她没时间观察啊。每天每科每个学生3分钟, 能说出来什么?
40个小朋友, 3门课, 一个老师。这就是教育资源。

讲句实话,偶总觉得孩子是自己的,老师,学校都是辅助你的。
如果你觉得老师对你孩子关注不够,你应该去问老师。
读书的时候也帮老师作过点辅导学生的工作,如果学生没有问你,你也不知道他有需求!

就三门课一个老师, 绝对是浪费学生的保贵时间,学生本来可以学更多的, 这个绝对可能全世界绝无仅有, 让我想到中国偏远山区,穷的不能再穷的地方的乡村女教师就是一个人担负多门课程。

过虑了

孩子很小在上海的时候, 幼儿园的班主任老师家访两次, 一次在开学前(上小班前), 一次在第二年开学前(中班前)。而且坚决拒收红包。上海的公立幼儿园还是很正规的, 老师们很负责任。
现在想起来当时我看待这种家访是多么地想当然, 认为那是老师历行公事, 是应该的。看来我很幼稚啊。以后回去的时候一定去看望那位好老师, 太难得了。
从来没有奢望新加坡的老师家访。只是希望能多从老师那里得到关于孩子的观察, 反馈和建议; 虽然我了解孩子身上的习惯, 性格和问题, 但很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看的, 毕竟她是专业人士, 阅人无数。可惜在校方安排与老师见面规定时间里, 老师却给予的很少, 很不够。所以我只能认为, 老师的时间不够用, 忙不过来, 这是教育资源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 即小学教师资源的问题, 我很想听听本版做正式公立学校全职老师们的看法。

不喜欢现在的学校,就push自己孩子去你认为好的学校,新加坡相对还是很公平的,只要你成绩够好。
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

不好这样说,楼主只是那自己的孩子作为例子来证明他的论点,即新加坡的教育资源不足,或用得不是地方。

不多说
只告诉你一点
老师是也是人,一天只有24个小时
老师从上班到下班,一天做足12个小时的经常有
没有的那几天,都是在外上Course或者分享会什么的
这还不算,老师拿回家改的作业,出的考卷什么,带领学生 参加比赛什么的~~~
小学不知道
中学的师生比例是1:150
请千万记得
孩子永远是自己的孩子
老师只是老师~~~

楼主说的问题,潜在意思还是这里的教育某些方面有问题,家长需要得到更多满足(比如更多的师资,更多的家长与老师的互动)。
大环境暂时就这样,等政府真的去改革楼主说的问题时,估计楼主的孩子都读完小学了。这对楼主的孩子有何帮助吗?
为何不用关注这些问题的时间,关注自己的孩子,在能力范围内,让自己和孩子够好过些。
我觉得楼主的描述很大程度都在说学校的问题,忽略了描述当事孩子的感受。
教育学校有责任,家长更有责任。为什么不先从反思自己开始?

说到家长会,从女儿幼儿园开始我一次没拉下过,但给我的15分钟也从没用完过。
通常老师在通报完成绩后就是一句她很好,一点问题都没有,不用担心。
我会不死心地试图找出她的不足之处,至少是我在家里观察到的她的缺点。
老师的回答总是,她在学校不是这样的,很好,或是,她比别的孩子做得好很多。
然后就没话了,连10分钟都用不了。
小学第一学期结束见了老师,还是一样,很好。
这学期结束看学校的日程安排又有见老师的时间,但我们到现在没接到具体的时间安排,据说这次是老师只见想见的家长了。

绝对赞同你说的,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
只是觉得楼主是想做个好公民跟政府提个醒。

我也来谈谈我孩子的老师。对儿子的一位华文老师影响深刻,他可能比较喜欢儿子,过年给他红包,有时还买汉堡包给他吃。华文老师要儿子别告诉其他同学,结果儿子小,不懂事都告诉好朋友了,这样后面的福利给没了。女儿现在的 FORM TEACHER 也很好,虽然我理解她一人教三科,不容易,不可能把内容教透,但她很认真。有什么问题,我可以写邮件或短信给她,她都及时回答。感觉这里的老师比国内老师辛苦,所以我都理解他们。

其实我认识的很多资深老师和年轻的低级政府官员也对Bureaucracy和体制有所不满,新加坡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巴士服务等。多数年纪大一点的掌实权的都要么在下很大一盘棋,要么就觉得赢棋不闹事不折腾只想守成。楼主的一些意见我觉得不错,新加坡人对视力保护不重视。那么多条一下子提上去的结果就是一条也不会有影响,最好在论坛内讨论讨论,确定属实的话一条一条的找门路提上去。不过也影响不到楼主小孩了,而是给未来小孩造福。
前几天国庆的礼炮指挥官是我JC同学,让我觉得新加坡真小,也许每个人出点力都是可以形成一点pareto improvement的
至于家访,我觉得和corporate culture有关,不是老师决定的。
根据以前一些老师告诉我的,学生也很反感老师把学生的所有情况反馈给家长,这样做的话以后“告诉你家长”这条警告就没有威慑力了。而且告诉家长家长没有作为的话,等于白告诉。新加坡的家长对孩子管教没有中国的严厉,老师也是。管得严了会被一些家长投诉的。

讲句实话,我的看法和你的差别很大!我本人认为新加坡的小学老师工作量非常的大!远远的超过正常的一般上班族的工作量,你所提出的要求有点过头了!
老师也是人,老师不可能面面具到,老师本身只能关注2头,这是每个行业的通病。如果你要的更多,老师就要付出更多!
你可以提你所有的要求,但要合理!谢谢!

其实我不只是从自己孩子身上想, 这是整个社会问题, 我们要如何解决。我曾投书早报, 可是没有刊登。我不知道原因, 也许报社不认为这是问题, 或有其他顾虑。
所以, 我希望通过民间的努力, 不同地点, 方式, 渠道, 持续不断地努力, 也许几年, 也许政府会注意到的, 是能改变的。也许我们孩子的孩子会得到益处。那也是成功。
如果什么都不做, 情况可能永远会这样。

我也分享一下
我孩子小学前三年在一个小学
除了报名,和小二受邀参加一个颁奖礼,好像是某个科目拿到了年级第一
我没去过学校,也没接到过学校 的电邮和电话之类~~~
后三年去了另外一个小学
除了小五学校要求每个家长要参加的一个家长会
我去了
历时五分钟
再就是最后一次去拿小六成绩了~~~
上了中学,现在中三了
参加了中一新生的说明会
还有中二一个出国的说明会
我也没有见过任何一个老师
也没接到过电话或者电邮~~~
我的理解是
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比如他的性格、情绪管理、学习习惯之类的
没有老师找上门,应该是好事啊
说明他在学校一切0K
这不挺好的么,老少都省心~~~

另外,作为一个老师
我想说的是
如果你的孩子真有问题,无论是学业跟不上,功课 一再拖延,跟同学相处困难,暴力倾向,自残倾向,
情绪管理跟不上,不尊重老师等等,
老师肯定会找上门的
不光老师,可能还有辅导员,还有校长介入~~~
作为老师
最怕的家长就是
事无巨细,统统要求老师负责~~~

你误解了。我只是说孩子老师没时间, 很忙, 3门课40学生, 不是她的错。我的中心思想是学校教师资源的问题。如果班级小, 别人20人一个班, 或者增加科任老师, 那么班主任的工作量会降下来, 他/她就可以有时间研究各个学生的情况, 针对性施教。

给你+2分吧~~~
新加坡的小学教育体制肯定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但是,无论体制多么好
学校终归是学校
老师终归是老师
他们都无法替代家庭和父母~~~
孩子,终究是自己的孩子~~~

如果你说的中心思想是学校教师资源的问题,那你说得更有问题。
小班制,40人变20人,讲讲容易,作起来不是一般的难。
和十年前相比,新加坡的人口增加了多少?小学生的人数增加了多少?40人变20人!学校的课室要增加多少?老师要增加多少?
把这些问题推给老师和学校?
真心的对你说,你真的是狮子大开口!

哈哈!讲句实话,孩子在上小学时他那个班主任,不是一般的棒!小妹妹就像发电机一样的运转,但看到她这样,我马上打消了自己原来想做老师的想法,落荒而逃!

看了大家的回帖,好像多数和老师互动不多。而且家长会也少。
是我们特别幸运还是什么呀,
我家孩子上过三所小学,树群,莱佛士,孺廊。
每个小学都是每学期末都有家长会,每个家长15分钟和班主任谈。
其它科目的老师也在,家长和班主任聊完之后,可以排队去和其它科目的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
倒是GEP的家长会,只是通知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家长,见某些科目(成绩低于平均的)的老师。
我和树群的老师联系非常多,有老师的手机, EMAIL, 还可以在孩子的Handbook 上留言。
现在孺廊的老师,班主任也经常短信我,我们交流也很多的。
华文老师是我们中国同胞,很年轻。有时候在学校外面吃饭会遇到她,
我们也会聊天啊。
这方面我感觉很舒服呢

莱佛士的老师也电话我好几次了,
班主任,付班主任,CCA的老师,可以随便聊的呀。

晓林在这里和晓林那个小一报名的帖子想说的一样:
1。这本来就是新加坡小学的实况
2。想要改变,不是几句话几封信能改变的,受限于资源习惯等等
3。家长应该担负更多的责任和主动性,决不会出现你要见老师或约谈老师被拒罢

我老公是孩子学校的义工,就是平时也去参加一些学校的活动,帮忙什么的。
如果家长希望和学校保持更多的联系,方式很多的。
学生外出活动的时候,学校会问,是否有家长也陪同孩子参加。
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接触老师和了解学生。

呵呵,表误解俺儿子的老师偷懒啊其实我也有他们老师的联络方式就算没有我有事就写封信给儿子带去给老师就好了比如有一年我需要提前回国
我就是写了一封信让儿子带给老师
老师直接告诉儿子,没问题~~~
孩子的学校每年也有家长会的
但只要不是校方要求一定要去的
孩子又没什么问题
老师也没点名
一般我就懒惰并发作,自己不去了~~~
作为家长
我不是一个好榜样。。。。。。

其实教育制度好还是不好,要看怎么比较。
和自身比较,永远有需要提高的地方。
和其他国家比较,新加坡学生在世界舞台上不输给任何国家。
在同一个教育制度下,孩子们也有好坏之分,享受的教育资源相同,孩子学得好还是不好,确实靠自己,靠家长,不能靠老师。老师给每一个孩子的关注都差不多。

说的很对
如果有什么问题
老师和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互动
是非常容易的~~~
家长真有什么疑问
随便就可以联络到老师
但是,你非要老师面面俱到的主动汇报
这也太那个了吧
先回家问问孩子,自己的孩子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么
尤其是中学的孩子~~~

我也猜了,答案一致。就不再试验了。猜字游戏能调解气氛,免得战火烧起来。在其他版,有过新加坡女性ai结交中国男性,结果也成了大家的游戏。

妹子, 别激动啊。
首先问你, 20人的班是不是对孩子好? 如果你回答好, 那剩下的问题就是技术性的问题了。那就是, 在不增加总体教育预算的情况下, 如何做到20人一个班, 问题在哪? 教师, 教室, 管理, 还是思想? 多问几个为什么, 就能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从新分配资源, 重新平衡各方利益, 达到新的平衡。
如果20人实在不行, 那30人行不行? 增加科任老师(如科学)行不行? 方法有很多, 目的是给班主任老师减压, 让老师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

我赶脚我们在说两个问题。我在指出教育资源的问题(政府学校提供了什么?), 你在讲如何做家长的问题(家庭, 家长的作用)。这两个问题有联系, 但毕竟还是两个问题, 两者都重要, 但不能互相取代。两者都应该加强, 角色不能互补。
我当然知道, 老师没有主动找我, 说明孩子乖巧(纪律), 学习成绩好(学业), 是好消息。但除此之外, 我认为还有很多话题可以沟通。孩子的学校号称全面教育, 纪律, 学业不是全面的。我不认为我孩子是个完美的学生, 有一些缺点和不足, 希望老师提出。

我不敢苟同新加坡教育全球第一的说法。如果单单从教育的结果看(不看中间过程), 拿小部分优秀学生, 或许可以与所有其他所有国家比较。
别怀疑我对新加坡整体教育制度的看法。我只是在谈我所经历过的小学三年级的教育情况。

你正好说反了, 如果只拿小部分优秀学生比, 新加坡永远比不过中国,美国,俄罗斯这些大国.而恰恰是平均水平, 要优于这些国家.

你说错了
我说的不是如何做家长的问题
我说的是
家长不能对学校和老师提不切实际的各种要求的问题~~~
我也说过了
你有问题
你有疑惑
可以直接联络你孩子的老师
正常的老师一定会给你答复~~~
但是,你不能指望老师时时刻刻把眼睛长在你孩子的身上
最简单的,你的孩子发生了些许行为偏差
老师当堂纠正了,他也知道哪不恰当
对老师来说,这件事就结束了
如果,您等着老师这个也需要给您反馈,那个也给您反馈
很抱歉,老师没那个时间和精力
也根本没那个必要~~~

可以啊
如果纳税人愿意缴纳更高的税金
给政府支付相关多出来的师资和各种资源
别说20人,10个人也行阿
人家贵族学校,好像还有8个人一个班的~~~
可是你看你又在理财版
吐槽政府这个税,那个税,还有GST什么的~~~

同意上面的,
1 。这不是个技术性的问题。
2。您的孩子对你来说是100%,就这样,您都不肯给老师打个电话问问情况,对老师来说他只能是30分之一,您为何要要求比自己多得多的东西呢?

看来认真读贴是很重要的。
请看我前面的建议, 我说”不再增加教育总预算”前提下, 如何改善小学的师资情况。我也没说10个或8个学生的超级小班, 请不要讲抬扛。教育部长要统筹安排, 只有他知道预算怎么用了, 该如何用。如果小学多用了, 什么地方应该少用。他要做出权衡。我的建议是, 与其大量经费花在外国学生身上, 还不如花在国民身上。

不是1/30, 是1/40。我不给老师主动打电话询问, 是不知道她何时有空, 不想贸然打扰, 因为我猜她会很忙。我也不想搞的像开电话会议, 想事先安排好时间。反正有家长会嘛, 可以等。
所以我期待在她事先安排好的时间, 即她安排好了, 我也安排好了, 在这个15分钟里别的不谈, 专谈孩子的事情, 我不认为我这个要求是过分的。
现实是, 我按时到场, 老师不能接待, 因为她在接待别的家长。在比规定时间晚了一个多小时后, 她才接待我。可以看出, 她已经很累了, 但还要说下去, 所以讲的很少, 只有我问, 她简短地答。大家都是成人, 谁不能感觉到, 老师很想提早结束这场谈话。
我并不怪她, 她也是人, 她已经尽力。如果我是她, 可能做的还不如她。但我认为, 如果班级的学生少点, 她的科目少点, 对她, 对学生, 对家长都会好很多。

我没有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 也没有让老师时时刻刻盯着我的孩子。你这是从哪里得来的?
我的要求是家长会的效果可以更好, 更有效, 因为家长会的初衷就是让学校家长之间充分交流。而不是让家长等了1个多小时以后, 没说几句就草草结束。这要求算高吗?

大女儿来新后从四年级读起,小学上过二间,中学一间。期间有过很多的不适应,明年小女儿要上小一了,确实有不少的担心。
1,小学一个老师教三门主科,我也是真的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在中国,一个老师专教一门课,好几个平行班都归一个老师教,老师对课程及学生掌握的情况都会更加了解,应该会轻松一些吧?这儿一个老师专管一个班,那可能真的得看孩子的运气了,要是遇到不负责的老师,那不是完蛋了?——胡猜一下,也许和精英教育有关,把最好的老师留给重点班?
2. 至于家长会,也与中国不同,这儿老师是一个一个的见,每次看到后边还排着一大串,想和老师多谈都不行。好在,想开了,老师不找,说明孩子没问题。——这点与中国也不同,在中国,老师会先集中把全班的情况通讲一下,再针对班级中学生常见的问题与家长共同交流,(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不用一个一个家长的重复),最后才是有问题需要问的家长留下来。——又乱猜了,可能这与新加坡注重个人隐私有关吧!
3.对于学生的活动空间,包括体育课,的确比不如中国学校。——入乡随俗吧!平时自己多带孩子运动下,可以弥补的。
4.对于学校更改计划,这点我没感觉到。——即使改,也应该是有不得已的原因吧!理解万岁!
5.至于放假,学校应该是根据国家的规定。不过,上半天学,的确是挺麻烦的,不象中国,双职工家庭可以和孩子同时进出,很方便,不需要专门让老人帮忙或是把孩子送去什么托管中心。这不,精精明年上小一,还在想怎么办呢?因为学校没设托管中心。
6.上学时间的安排,的确应该检讨一下,前几天早报还有人提出学生太早上学,没吃或不吃早餐的问题呢。——也许这样做是为了缓解新加坡的交通问题吧!
7. 没有课间休息, 几堂课连轴上, 的确不合理,——直接导致四眼孩子增多。另外,上厕所是要举手经老师同意的,结果是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随便走动了,因为全班四十个人,一个接一个的话,课堂纪律如何维持呢?
8. 书包太重,——这点中国也有,但新加坡好过中国,学校提供柜子,可以锁一部分。
9. 校车很昂贵——结果是可以考虑让学生就近入学,因而达到每所学校都是好学校的目的了。
我们提出这些问题,还确实是不知道如何能让那些精英领导们改变一下的,我想,这才是论坛讨论的主要目的吧?

新加坡的师生比例似乎也不是很低。 以下摘自教育部网站:
注: PTR = 师生比例   
        PER = 教育工作者(Education Officers和Counsellor)和学生的比例
从上述表格和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见下)可以看到,新加坡小学的师生比例应该是在1:15~1:17之间, 据说英国的师生比例是1:18,这两个国家都是一个老师教多个科目。而中国小学的师生比例是1:17, 美国师生比例是1:14。 问题来了, 为什么中国可以做到一科一个老师,美国老师可以一人教1~2科,新加坡和英国却做不到呢? 老师累得半死,学生还要到外面补习,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呢?
补充: 新加坡和美国政府的人均教育支出差不多(美国略高一点)。中国人均教育支出最高的地区是北京,大约是上述两个国家的1/5; 最低的地区是湖南,大约相当于新加坡和美国的1/15.
附录: 世界各国小学师生比例列表: 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SE.PRM.ENRL.TC.ZS

谁说国内的孩子就不近视?你们是不是太不了解国内的孩子了。我所有国内的朋友都抱怨孩子近视了。
国内上学虽然有课间十分钟休息,但孩子是不可以出去玩的,只能坐在教室休息。因为怕孩子乱跑受伤,学校担不起责任。
国内小学三点多放学,哪个家长可以去接?都是老人和全职妈妈接的。
至于和这里的老师沟通,你有问题可以短信或发信问的,老师都会和你沟通的。
楼主,如果你想家长会和老师多聊些,你就定最早的时间,太早很多家长会迟到,你有很多时间聊。我每次都定的很早,和老师聊的时候时间也很宽裕。

前面说道新加坡老师的工作量超级大, 这就实在难以理解,别的不讲,就中新二国相比:   1)新加坡课老师任的课时,不如中国老师多, 中国大多数地区应是早上四节课,下午二节课, 早晨和中午上课前还有半小时早读和午读, 以及晚自习二节课均有老师值班。  2)批改的作业量跟本没法跟中国老师相比。  3)老师如果担任班主任,还有纪律,课外活动要管。4)假期比中国长。对比新加坡还有各种各样的无名假, 国内假期有的还要补课, 虽然有一点点补课费。 依我看这边有中国一半的工作量就算不错了。先声明一点,我是就事论事,新加坡老师象任何一国的老师都是辛苦及值得尊敬的。

经费的投入有时真不能说明什么, 要看用在哪,以及它的使用效率, 从前面及以前大家反应的问题来看, 这边费用效率堪忧。

谢谢你关于家长会约时间的窍门, 没错, 吃一堑长一智, 希望不再做晚见老师的倒霉蛋了。
我与现在的老师有电邮的沟通, 但不涉及孩子表现方面。觉得最好见面谈或电话上谈这种事比较好。老师偶尔打电话来告孩子的状, 基本是纪律上的小事, 她匆匆茫茫讲完就挂断, 老师很忙。

一个老师教一门课还是多门课和师生比例应该没多大关系,因为同一时间每个班都需要一个老师,不同的是在3节课的时间里,一个老师是一直呆在一个班里上不同的课,还是去三个不同的班上同样的课。

首先理解楼主写的这些内容,其次也很理解跟帖的朋友们的回复,以及在新加坡做老师的万分辛苦程度。
我头脑很简单,几次给MOE电话提过建议,希望教育体质方面有些更改,虽然人家对我建议很不感冒。。。

其实新加坡老师真的是很忙很忙很忙的,而且真的很不容易做。

我们可以简单计算一下. 如果一个年级有10个班,按照新加坡教师分配方法,如果不考虑华文,共需要
10名教师,每名教师兼任班主任.  按照中国的分配方法,如果每名教师教3个班,班主任只教一个班,需要10名班主任再加另外7名其他教师,共17个老师; 如果班主任教两个班的话,需要13个老师. 班主任也教3个班的情况并不多见. 很明显,按照中国分配法,新加坡需要更多教师. 换句话说,新加坡老师被压榨得很惨.
至于哪一种分配方法效率更高,答案应该是很明显了吧.

是哦,我读中学时,好像每个老师每天最多3节课,在课堂的时间是要比新加坡老师少多了,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给我们出难题!
看来还是这里老师不够闹的。

很多年前, 如果在中国念大学或者重点大学, 你会发现湖南同学的高考分数都非常高, 一打听, 分数线比别的省能高出十几分到几十分, 没想到教育投资是”第一名”, 离题了 …

不难理解,这里的老师有相当部分时间不是用于教课和备课,而是不得不应付繁复的行政工作和程序,在我看来,那些事情本来就是学校行政和后勤的分内工作,不应该浪费老师的宝贵时间。记得春版就曾经有个相关的吐槽帖。

谢谢你的贡献! 不要太在意他们的回应, 坚持做你应该做的事情! 从发声到实施,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 也许几年, 也许十几年, 几十年, 别放弃啊!
我也会向教育部发出正式书面建议, 让我们的声音不间断地让他们听到!

我赶脚这些数字与实际情况联系不大。至少从我孩子的情况看, 小学的教师(尤其上主科的老师)编制不足。1,2年级时候的班主任教英语, 数学两门, 同时她还是整个年级的主任, 超忙; 3年的班主任教英语, 数学和科学3科, 也超忙。孩子学校有很多其他工作人员和老师。
请问知情人, 小学的各科HOD教不教课? 还是他们是纯领导, 自己不上课?

支持lz的每一条意见!
我很理解你,因为我们的孩子都有在国内受过教育,有两厢对比的感触。
也支持你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态度。
的确,要推动政府改善某些成规绝非易事,也肯定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可以肯定我们的孩子们得不到益处,但我们还会有孙子,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所以,为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为了后代子孙的幸福
我们应该也必须努力推动各种制度的逐步改进和日臻完善。
不过,问题太多了,很难一下子解决
我同意前面一位网友的意见,一点点push吧。
比如,先努力解决视力问题:
让孩子们定期换座位,不难吧?
让孩子们做眼保健操,不难吧?
改善教室、礼堂的灯光照明,有点儿难度,但还是可操作的。
白板和投影仪……这个可能真挺难的……

所以我说这是个问题, 数据和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我家老大的小学老师经常晚上8,9点钟还在学校加班,有时晚上10点还从学校还打电话给我。 这些老师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嗯~  10多年前,我家老大上小学的时候,我父亲代表家长去孩子的学校听过一次公开课。
父亲回来说,新加坡的教育体制又N多弊病,
我父亲在国内做了一辈子的中学老师和校长,对比新加坡和国内的教育
他总结了几条,和YISHUN主帖比较一致。
当时,他说,新加坡小学老师的课时是他们学校小学老师的几倍。具体我忘记了。
孩子也经常说,老师早上4点就起床了。
晚上改作业到10点。

引用: 我当然知道, 老师没有主动找我, 说明孩子乖巧(纪律), 学习成绩好(学业), 是好消息。但除此之外, 我认为还有很多话题可以沟通。孩子的学校号称全面教育, 纪律, 学业不是全面的。我不认为我孩子是个完美的学生, 有一些缺点和不足, 希望老师提出。那好吧,可能是我误解你的意思
那你能不能说明白一点,你的 老师没有主动找我, 说明孩子乖巧(纪律), 学习成绩好(学业), 是好消息。但除此之外, 我认为还有很多话题可以沟通。孩子的学校号称全面教育, 纪律, 学业不是全面的
是指的什么呢?
一个孩子学业优异,有自律,跟同伴相处融洽,对于老师来说这是OK的
一般来说,老师不会为一个没什么问题的学生,主动联络家长
如果你还要了解别的
你真的要自己跟老师主动联系~~~
至于家长会
说真的,只能做到基本的传达信息和沟通有复杂的问题的孩子,都不是在家长会上解决的
因为你也说了,一个班40个人
一个人10分钟,400分钟。。。。

不再增加教育总预算
又要改善小学的师资情况
这个真的很难~~~
还有你说的这个引用: 我的建议是, 与其大量经费花在外国学生身上, 还不如花在国民身上。是指的什么?那些SM1的学生吗?
如果是普通的外国学生
现在他们的学费也不便宜啊
中学每个月650了
初院1000+ 了。。。。

“我们跟北京有对[关键词屏蔽]流的中学”
屏蔽的是什么字啊?

春满月圆      对口的交流。。。。

因为我老妈在国内当小学老师,班主任,因此,对国内的小学老师日常工作很了解。也有一个好朋友在本地中学当华文老师,对比之后,深知在新加坡当老师的确不容易。除了要上课以外(课时比国内多很多),还得应付日常行政工作,准备大量不知道有用还是没用的东西,(这点是新加坡的通病,说好听,是任何步骤都有SOP,标准化程序),还有,就是要组织和参与学生活动。因此,这儿的老师真的是很辛苦的。反正她非常得忙,早出晚归的,远比国内的老师忙。另外,学生也不好教,老师不能严管学生,一不注意,就会被家长投诉的。因此,教育制度的改进,必须是从上至下的,还得由新加坡人认识到有问题,才可能改,(可惜,我新加坡同事,好像都没感觉楼主提到的是问题),光是外来移民提议,改的可能性真的是不大。

我就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不让老师拿同一年级的几个班来教?这样老师备课也只备一个。现在坡小学中学都是一个老师分别拿不同年级的课,无形增加工作量

管理者无能,只能这么解释

我是根据经前学校的情况总结的,作业量就看个人了, 负责的也许作业就多,否则就少,完全看个人, 另外, CCA好象不是任课老师去管的,也许中学不一样吧, 假期CCA好象只有一次或二次,没有任课老师参加,  你每星期这么多做业要改,说明你是负责任的老师。

同感, 老师平时没有主动找家长, 说明没事. 同样, 家长会老师没话讲, 说明没事, 家长也没话讲, 说明双方都happy.  曾经参加家长会, 等前一个家长近一小时,无非是跟老师投诉孩子的种种不是。老师无奈啊。
个人经验, 家长会就是一个形式, 要不就是家长老师之间的一种相互….interview – 感觉一下对方是否称职。

说来说去, 都是拿新加坡和中国比, 要不要新加坡完全效法中国啊, 这样的话, 看看还有几个人愿意留在新加坡。

我记得我没有得到”孩子与同学相处融洽”的评语和反馈。老师从没讲过, 我无从而知。孩子没有被老师投诉与同学吵架, 或打架, 或者没触犯纪律, 并不能说就是”融洽”。我心目中的”融洽”是个很褒意的评价, 不是不吵架就是融洽。如果孩子比较内向, 不怎么与同学来往, 也没触犯纪律, 就”融洽”了吗?
所以说, 学习成绩与纪律不能代表全面教育。我认为还应该有品格, 性格, 习惯, 毅力, 韧性, 道德, 责任, 成熟, 诚实, 自信, 热心, 热情, 体格, 尊敬, 等等。即全方位的人的教育与培养。当然, 我不能奢望在15分钟里老师能滔滔不绝地讲孩子的全方位, 那是不现实的。但也不能在让我等了一个多小时之后, 5分钟不到就讲完, 准备打发走人? 比如, 我想知道孩子在上课时的表现, 会不会积极发言, 回答问题,; 会不会在小组讨论中与同学积极配合, 积极参与; 孩子没有做过模范学生, 哪里有待提高; 有没有主动帮助同学; 表现得有没有自信, 等等。我的目的不是非让我的孩子一定样样争第一, 我是希望得到客观评价, 无论肯定还是否定的, 全面了解, 之后在家庭教育中做到有的放矢, 扬长补短。
其余的家长们, 你们不想从老师那里得到这些反馈吗?

跟中国比是因为大家对中国的教育最了解,别的国家在教育上肯定也有值得借鉴之处。再说方法好坏跟国家也没什么关系吧,美国还经常拿中国的教育和自己比呢, 小布什还仿效中国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呢(虽然失败了),奥巴马还要学中国在中小学全面推行学科竞赛呢。人家没想完全效法中国,只想挑自己认为好的来学。
要不咱比芬兰 – 公认教育最成功的国家。 芬兰也是一个班一个老师, 而且从小一到小六都是同一个老师,但芬兰一个班只有约20人, 而且小学老师也必须拥有硕士文凭, 孩子上课时间少,老师假期多,老师待遇比医生律师还好, 芬兰老师经常家访, 芬兰木匠比教授收入高。。。
比美国也行,美国小学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是新加坡的两倍, 美国一个老师教1~2科,美国有无比强大的教师工会。。。
新加坡做得到吗? 国情不同,各有所长,不能照搬。但谦虚一点,多借鉴一点,慢慢从最容易改的地方下手,这一点应该做得到吧。

我们都挑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问了, 老师也回答了。你问了吗? 如果问了老师不回答你, 那才是老师的不对

任何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如果新加坡的教育一样样都像中国一样,恐怕你的抱怨会更多吧。想开点,只要小孩去上学开开心心,也能学到东西,就不要操太多其他的心了。就像大家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结果政府改,改了结果更多人说不好。如果大家都多看重利的一面,多关注那里,那么,生活也会像利的一面发展。
小学生课程程度不是很深,新加坡的老师都是大学毕业的,我想都是可以教的。只是,确实有人教的好,有人教的不好,这个在国内都是一样的,碰到好老师是福气,遇到教不好的老师只好家长费心。这里的老师是没有精力教得太多太深,但另一方面,家长努力,小孩就比较容易拔尖。
新加坡的学校重视的是全面的发展,不像国内,只看课程学得多和深。跟国内没什么好比的,课外活动、课堂形式和内容相差太多了,不过我喜欢。只会读书有什么用?
楼主家的是女孩,不明白男孩家长的心,如果能不被老师找,是多么好的事啊。我儿子小一开学没多久就被老师找了,老师先打电话沟通,他不听我们的,在学校还是那样,结果就被老师叫到学校去了。心里很忐忑,要是在中国,那是去学校要挨老师骂的。结果是老师找了学校管心理辅导的老师,一起跟我探讨如何纠正儿子的行为,老师一点都没有责怪家长和小孩的意思,只是想帮助他尽快改正,心理辅导的老师也很负责,提了很多问题问,然后提出建议怎么做比较好。虽然是没有挨骂,但是也真心想不要再到学校见老师了。
其实学生发生问题都是在平时,一年一次的家长会是讲不了什么的,最多看看成绩情况。相反,每天在handbook上看老师的留言或给老师留言才最重要,可以及时掌握小孩的情况。
这边体育活动少我觉得跟天气有关,减少在大太阳的时候的活动是有必要的。国内其实更少,课间休息都不让出教室的。
上学太早是个问题,有些新学校就是8点上课了,可是上课晚放学就晚,吃饭太晚了也不好。真的要改吗?日本上学也是很早的。
我儿子坐校车,需要起早,我是多么希望家离学校近,走路十分钟到学校。或有车送10分钟到学校。7点出发是可以接受的。这个我觉得是家长的问题,不是制度的问题。
视力是跟身体有关的,跟遗传也有关,同样的环境下还是有那么多人不近视。这个也不能怪政府吧。还不如让小孩多休息眼睛,增强营养。另外,父母都是近视小孩的近视概率是很高的。我也是近视,可是我真不是学习学的,是初中有年暑假天天看电视看的,我是不会因此抱怨国内功课多让我近视。
我有时也觉得学校有些方面做得不好,不过看到小孩喜欢上学,喜欢像玩一样在学校里,就觉得还是不错的。不会去跟国内的学校比,我从小听话,学习不错,都不喜欢去上学,更何况性格行为都不是很听话的儿子呢?

对了, 最重要的是挑好的学习,
比如用白板, 对视力影响多大我不知道, 难道回到白粉笔吃灰的年代?
比如课时的设置, 有科学依据45分钟才是最佳的吗?
感觉很多人的想法是’和中国的不一样就是不好’, 为什么不入乡随俗呢
老师的数量也是如此, 当然老师越多越好, 一对一更好, 但是看问题不能仅从一个角度来看
什么都有个平衡, 教育经费就那么多, 是花在师资上还是花在其它软硬件上?
有人要说了, 让政府多投入啊, 别忘了, 新加坡人最关心的是医疗,住房,就业,政府要增加投入的地方多着呢
部长已经被民意左右得都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提起学校的体育运动,
我儿子在孺廊上一年级,这么久了,
据孩子说, 从来没有在户外上过体育课。
都是在大厅里。
有时候体育老师不在,就让他们在室内学习。
儿子每天都盼望能户外上体育课, 每天都失望。现在也麻木了。
听说,最近开始有户外体育课了。
这就是大家都追的名校啊。
老大老二的普通小学,除非下雨,都是在户外上体育课的嘛

我儿子普通小学,也是在户外上的,除非下雨。看来还不错?而且都是早上,也不会很热。

说实话,你感兴趣的这些问题我是不感兴趣的。因为我得不到我想要的答案。你想从老师嘴里听到关于他对小孩的评价,可是又怎么能保证这个就是客观无误的呢?老师也是人,是人就有偏向,难道老师说你的小孩好就好,老师说不好就不好了?况且老师为了少担责任,一般都往好了说,可是家长要自己清楚了解小孩是什么样的。
每个小孩性格各异,擅长的东西也不一样,本就没有一个标准说什么性格的好,什么性格的不好,所以是最难评价的了。老公姐姐国内做小学老师的,我看她写评语就是有模版的,都差不多,先夸几句,然后不痛不痒说什么方面再好点就更好了。我们也从学生时代过来的,自我评价的时候不是也是成绩好的说成绩,成绩不好的说跟同学相处融洽,一点用都没有。
我一般会关心成绩处在什么水平,以及小孩在学校是否有行为不当影响到其他同学和老师上课。我觉得这些老师是会如实说的,其他虚的就不问了。
每个人容忍程度不一样,也许这方面你觉得有不足的地方他人觉得已经很好了。所以对孩子有高要求只能自己来。
虽然我也很想知道小孩在学校的一举一动,可是我知道是做不到的,小孩大了,不能时时看着他了,只能经常跟他交流,观察他,尽量多了解他。

看来各人的观念不同。
为什么我比较看重老师对孩子的评价? 因为我看不到其他孩子, 我无法比较, 不知道孩子在群体中的表现。而老师的阅历丰富, 通过孩子们比较, 能看出孩子的不同点, 相同点, 优势, 缺点。毕竟是职业人员的第三种角度。无论老师的评价是否客观, 是否含蓄, 隐晦婉转, 我会参照自己的观察, 综合考虑。

儒廊的活动空间太少了, 因此小一的孩子一直都是在Hall里面或parade ground上体育课。 教育部几年前已经承诺为儒廊扩充校园并建一个Dance Studio, 不知何故到现在也没动静。

楼主太理想化了,请熟读lgreen说的,经验之谈啊。我跟lgreen的想法差不多。
不要对教育工作者抱有太大的希望,我老公也是老师,大学也学儿童心理学。育儿的话,他还不如我。天天问,为什么儿子会这样?为什么儿子会那样?
要老师具备观察每个孩子的举动,这本身就很难。没几个老师做的到的,一是精力不够,二是能力不够。理解一个孩子谈何容易。我觉得楼主说的理想状态跟蒙氏或者华德福的会比较接近,或者国际学校,或者homeschool。选择很多的,不过既然要选择公立学校,肯定遇到的问题会比较多。
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最懂欣赏孩子的还是父母。
楼主对老师的需要太高了…….

儿子明年才读一年级,还没有亲身体会。不过倒是很喜欢这里家长会的形式,可以和老师一对一的谈。不过觉得还是平时和老师沟通最重要,作为家长要积极和老师配合这样才有成效。

“如果能不被老师找,是多么好的事啊”
我家老大也是儿子, 因此感同身受。

我的确没有经验, 就一个孩子, 以前没做过家长。
我不认为我理想化。个人意见, 孩子成长的环境是家, 学校和社会。小学的孩子, 主要是家和学校(社会尚不怎么重要, 因为孩子在社会环境中总有家长陪同)。家里面, 当然自己能掌控, 我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但小学校方面, 就没如何办法了。不知道孩子的表现(不是指分数)。唯一期望的, 从班主任, 或其他老师那, 能多了解孩子的在班级里的信息, 反馈。
我还是相信老师的职业水平, 他们年复一年的教小朋友, 什么孩子没见过。至于他们有没有时间观察, 是不同于有没有能力观察的。如果没有时间, 说明太忙, 工作量大, 应该减负。
其实, 首先可以做的比较容易做的是, 把一科从班主任老师的肩上卸下来, 比如科学科。这样班主任老师就只负责两门课的课程, 多出的时间, 用来观察研究学生, 把教育工作做细。当然, 这需要招募更多的老师, 经费, 培训, 管理, 教育部要统筹安排。
2013年的教育预算是116亿, 这个数字与小学一个班40个学生3门课一个老师是不相配的。

如此纠结教育制度和家长会,不如把孩子放在家里受教育,自己教授所有科目,真正了解孩子优缺点,免去对所有制度和老师的疑惑。到了期末考试时候,教育部会按排所有在家受教育学生在规定地点参加统考。新传媒艺人林明伦三个孩子从幼稚园开始就没到学校接受教育,他老婆全职在家当老师,教孩子每一个科目。

是的,各人观念相差很大。也许是生活经验的关系,我是不喜欢老师把我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较的,自己也经常提醒自己不把他跟其他孩子比、
我们小时候是在国内的,因为各方面都比同龄人差,身高体重、运动能力、交际能力等,真的是活的压力很大,每天认识的不认识的看到都会说,怎么这么瘦,不给他吃好的什么的。他还小,不知道他有压力没,反正我是有的。但是不管怎么做都比不了别人。
来这里后,虽然上了幼儿园状况百出,但是这里的老师、家长没有人再把他跟表现好的同学比较,给我的感觉是都觉得虽然他不好教,但是也是正常的,多费点心就是了。从此以后我的压力小了很多,也学会跟着他的步伐慢慢来。别的小朋友学游泳几次就会了,他学了二十次了还怕水,不敢游,结果有一天就突然会了,感谢教练一直很有耐心。
楼主孩子很优秀,不了解我们这些后进生家长的心理,老师不比较对我们有利。我们一直跟自己比,比自己以前有进步就表扬。
如果楼主觉得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欠缺或有潜力,可以直接跟老师说自己的想法,比如说希望锻炼孩子的领导力之类的,老师会放在心上,并在合适时给予机会。这边不像国内,老师不会揣摩家长意思,有什么要求最好直接提出。

前面的一个朋友提到, 让一个老师观察每一个学生, 这很难, 一是不容易(没时间), 二是能力不够。
我的看法是, 这是老师, 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责任之一。如果说时间不够, 正说明其工作量超负荷, 应该减负; 如果是能力问题, 那我就不明白了, 老师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才上岗的, 每天与学生见面, 互动, 组织活动, 为什么不了解学生的情况? 我认为小学老师的责任不是像大学老师一样, 只负责讲课, 讲完课就走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终归不同。育人不只是传授知识, 还有教孩子怎么做人。如果不是这样, 那么学校的教学宗旨又是什么?

以下是工人党非选区议员余振中的关于总理国庆讲演的回应,只关于小学班级学生人数的意见。不是专挑反对党的人的话,从执政党的人那里找不到。NCMP YEE JENN JONG :A issue that was not touched on is class size. I think the current class size of 40 (30 for Primary 1 and 2) is too big. It leaves weaker students with insufficient attention from teachers. Many students felt it necessary to go for tuition to catch up. In the process to make every school a good school, MOE could work on reducing class size. For a start, that can be reduced for all primary school levels. With smaller class sizes, teachers can better handle each student and work on developing the individuals holistically, all part of being a good school.
他还有其他关于总理的教育方面的回应,但与本贴讨论内容关系不大,不转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看了大家的各种讨论,收益匪浅,知道了如何与老师沟通和新加坡的一些教育政策。自己也很庆幸儿子上的是一间没什么人想去的邻里小学。首先老师学生的比例高,从小一起每科主科都是由不同的老师担任,还没遇到过老师教三科的情形,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比较全面。其次,早已实现了小班制,程度比较差的只有十几个人一班。老师都很热情,和蔼,也许是工作压力没那么大的原因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总理说的每间学校都是好学校也是有道理的。我儿子的学校,虽然去好中学的比例不高,但是孩子们在学校很开心,喜欢自己的学校,以自己的学校为荣。我觉得这也算是一间好学校。

一个班上总有几个难管的学生,老师的精力多数放在他们身上,不让他们的行为影响到其他的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其他大多数都是好学生,没有问题的学生,难道还非要找出那些没有问题学生身上的问题?美其名曰让他们更好?
即使这些现在经常出问题的学生,我认为实际上也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只是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行为,需要一些教导,慢慢大一些就会变好。
我是这么认为的,小孩子是没有问题的,出问题的都是我们大人,他们潜移默化中从我们或其他人身上学到好的或坏的习惯或行为,经常需要纠正,需要帮助,需要好的榜样。从他们一年级开始,就有社会公德、品行的教育课程了,但是不管怎么教都不如言传身教重要。
我觉得合格的老师也应该是认为每个小孩都是好学生,只是有些需要帮助。而不是天天盯着学生的错误不放,给学生扣各种大帽子。
如果你是个学生,你希望老师一直不停地盯着你,告诉你哪些做得不对,哪些需要做更好吗?我想除了幼儿园的小朋友,大了的孩子已经不希望老师或家长时时刻刻盯着自己,告诉自己该怎么做。他们喜欢自己学,从各种渠道学,苦口婆心地说教对他们越来越没用。如果专门让一个老师一直盯着他们,干涉他们的想法和行为,那样也是违反小孩子成长的天性的,即使出发点很好,想让他们变得更好。他们自己会成长,即使有时会绕弯路。
另外,任何事都是有利弊的,30,40人的班级有什么问题?小孩子学习很多东西都是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的,减少同学的人数也就减少了交到更多脾气相投好友的概率,减少了学习的榜样,减少了见多识广的机会。如果有特殊需要的人可以少点人数,大多数正常的学生我觉得没有必要通过减少班级人数来获得更多对个体的关注。你看一些特殊学校,的确是人数很少的。

最后一句很在理。

老師教几门课的调整是教育质量水平要提高的表現之一.因為现代知识的学习需要跨学科,和同学科多层次视野,一个老師只教同一级别同一科目是无法实达到这些要求的.但再好的考理念也需合适的土壤,搞的老師工作量山大,效果正的少负的多

大班制每个孩子的发挥空间少。同学间的相互影响是有的,上升到相互学习的高度就过了。

第二条是好事啊,难道你希望整天老师吃饱了没事干动不动给你发短信发邮件?一会让你检查孩子作业,一会让你干这个干那个,烦都要烦死

有些确实是很实际的问题,比如对孩子视力的不重视,比如连着上课中间只有一次recess,这些都不是老师可以解决的问题,教育部和学校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而且这些是可以做出改变的事情

从高往低了说,博士生教育,对外国人不要钱还发津贴,是因为新加坡本地人不愿意读博士,不从外国招人来读,学校取消博士生教育?那南大国大成啥玩意了,导师都下岗?国际排名还要不要了?
硕士生和本科生,是找了不少外国人来读,但是要注意到减免学费的都是本地人不愿意读的,science和engineering,热门的恐怕没有减免的事情。何况,一流大学的标准就是有一定比例的留学生,要是闭关锁国校园里全都是本土新加坡人,那么南大国大算几流了?
中小学外国人来读,交的费用足以购买这里不怎么高的教育了吧。

老师可以自己决定在班级里面定期换座位吧

楼主这贴有目的的,你们都看不出来吗?我 2 年前就看出来了,懒得搭理他。看着楼主不断得引导别人往他的本意上靠近。。。实在好笑,就差了一个识趣的人狠狠得在他的痒处抓两下。。。

我来抓两下,是不是把外国学生全赶出去,或者学费暴涨一千倍,收来的钱给土生公民发福利?

我从头看到这里了,我不是好妈妈,我娃学校的家长会,我2分钟出来了,因为老师说娃表现不错啊。老师问要不要见一下英语老师和其他老师?我说不用了,娃不惹事就行。。。

据我所知, 很多国人不得不到国外去读大学的工程, 科学, 因为无法入本地大学就读。也许他们太不用功, 成绩太不好吧, 活该上不了自己国家的大学。
那些拿奖学金就读本地大学的外国人, 毕业后, 有的直接去国外了, 或进修或工作, 有些虽工作了几年, 也陆陆续续地走了。我身边这样的人占大多数, 留下来的长久住下来的不是没有, 比较少。我认为, 大量用纳税人的钱招收外国人供外国人读书的政策,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 都是不成功的。

个人需求不同。我只是想把1年见老师的唯一一次机会-15分钟而已-利用好, 可惜, 学校老师不给这个机会, 因为老师太累了, 40个学生3门主科, 她不是神啊。
号称除了国防外预算最高的教育, 钱都去了哪里? 一年4亿新币供养外国人啊。

我们也是从外国人变成坡国人的。难道你不是吗?

如果这个国家不花钱招优秀留学生,我们或许都来不了这个国家。我们周围的许多都留下了,变成坡国人。那么读不了本地大学的有的是家里很有钱出国读个好专业,剩下的JC的后百分之十,他们真的是太不努力了。中国的后百分之的高中生能上什么样的大学?

政府吸引外国人来新加坡读书的政策是成功地,没有必要质疑的。欧美发达国家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中国这种第三世界国家都在提供奖学金给外国人,
新加坡人去国外念书,绝大多数是出于自愿选择,觉得经济能力允许情况下应该选择含金量高的外国大学。
新加坡人靠不上本地大学的,可以先上poly,再上大学,只要肯努力,机会都是有的。
政府完全可以多开几所大学,满足每个人上大学的愿望,有用么?

你直接发信给老师要求见面阿,说有问题需要讨论下,我就这么干。
自己要主动,不要什么都等老师。公共教育,公共医疗。。。这些国家出钱的东西,就这么样
新加坡算好了,你去英国看看。
中国的教育就好么?这么多年了也就一个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大型的欧美跨国企业,有中国ceo么?

我也是外国人,怎么领这个钱?

作为一个外国人,真诚感谢新加坡政府给了我孩子入读公立学校的机会。但近年来对国际学生的各类政策真是愈发趋紧了,很多DP孩子学位难求,据说现在入学也都要参加AEIS考试,国际学生的学费也是一涨再涨。奖学金计划确有部分国际学生受益,同时他(她)们也签订了多年的工作协议。除此之外绝大多数国际学生都是花费不菲,用来支付学费以及生活其他开销吧,一年4亿新币供养外国人,这个是全部用在奖学金孩子身上的吗?

我部分支持顺哥的看法。奖学金吸引外国学生的政策是对的, 但是在执行层面还有改善的空间。招来了太多综合素质不高的国人, 完全不懂得感恩, 只拿新加坡做跳板。在狮城网各论坛都遇到过这样的人。
懂得感恩的人, 即便将来离开新加坡, 他也会把新加坡做为第二故乡。不懂感恩的, 还没离开新加坡就大放厥词。

对人对政府都不能太苛刻,谁能保证道德素质层面的东西,出几个不好的,很正常的。
女怕嫁错郎,嫁错的还少么?

这四亿是哪里的数据呀?实在太扯了。就奖学金来说,国大,南大,博士硕士那些也不是白给的,拿了后要再实验室干活的,还要带学生批作业,基本上扯平了。并且这种机会,给新加坡人,他们都不爱干。

你说的这种不得不去国外读的,成绩如何呢,既然新加坡几所大学的目标都是国际一流大学,那么不可能是个本国人就收,而忽略了国际学生,如果是那样,过不了多久,这几所大学就成垃圾了。这其实就是要引入竞争,促使本国人努力。当然,对那些竞争力不强的,肯定是坏消息,不过也没办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政府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至于读完后离开了,首先,国际学生在这里读书,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做出了贡献,消费啥的贡献先不说了,引入竞争促进本地人更努力,就是明显的贡献。其次,读完了离开这不是外国人的错吧,本地不能提供发展的机会,人不走咋办。这一点新加坡政府要好好检讨一下,如何能够创造更多的高端就业机会。

更重要的一点,政府的钱来自纳税人,别忘了外国人也是纳税人。

嘿嘿,作为普通员工,欧美外企里面,我可不希望中国人当什么CEO,甚至普通的经理我都不希望是中国人。
原因嘛,在外企工作的人应该都懂的。
上面的中国人应该换成非洋人更准确一些。

政府的钱只有一部分来自个人税收,还有各种其他的税收,还有土地,投资,等等。

谢谢指正。的确是除了个人税收,还有企业税收,土地卖出,对外投资等等。我的意思其实是,普通新加坡人和在这里工作的外国人,对新加坡这个社会的贡献其实没有很大的差别,本土新加坡人口口声声纳税人的钱都给外国学生用去了,这个不客观。

RE:我眼中的新加坡小学教育
这个几年前的帖子,我现在深深体会到及认同。现在校车费140,过年又涨价10元

不知道现在小学的情况有没有改善呢?希望有家长分享一下

其實亞洲教育不都是這樣嗎~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