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数几个的可以陪读的国家里,只有新加坡的陪读条件最低了,现在几乎不用什么钱就可以带孩子来了。想和大家探讨一下:究竟谁是陪读政策的最大受惠者?孩子?妈妈?中介?学校?语言补习中心?还是新加坡的消费市场?可能会是未来的新加坡社会么?
我听说新加坡出台陪读政策,主要是想平衡华人和其他种族人口的比例,在新的华人新生儿出生率要比其他种族的少很多,新加坡周围都是马来国家,而新加坡的执政却是华族,不可能不担忧,所以新加坡政府为了长治久安大量的引进华人是有他的必要性的.当然是最大的受益者了 国内前阵流行商业双赢,我想新加坡的陪读政策是多赢,都受益,就是受益的点不都在一个上,孩子是有了更高的平台看世界,母亲是母凭子贵了,其他就都是经济上的了,
新家坡政府是最大受惠者,想想看中国人在新人员有30万之多,陪读妈妈在新找工作受到很多限制,更是新家坡不可缺少的消费者只能说新政府聪明,最早拿留学当做是一种产业,人家是双嬴啊/
如果如流星所言,面对现在大量陪读妈妈回返中国,还有国内很多想来不敢来处于观望态度的人,当局又作何感想呢?难道母子来了又回去了已对航空业做了贡献就满足了么?如果工作继续难找的话,能像你和玉兰姐坚持到功成正果的人恐怕少之又少了。到时候这些孩子能留在新加坡的又能有几人。新加坡真的作如此考量么?
真正有钱的陪读妈妈能占整体的多大比例?政府果真这样想的话,应该向人民解释一下,也给我们一个宽松舒适的社会环境。否则,有钱的人也不愿意在这忍受精神必须跪着的生活。移民新西兰也用不了在这里买一座公寓的钱吧?
母亲可以留在新加坡照顾在政府学校学习的孩子,这个政策早在新加坡和中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的时候就有了。
政府的初衷就是要引进条件好的陪读妈妈,在能增加华人人口比例的同时还能给新加坡带了固定消费群,但有些事不可能象想象的那样发展,我想陪读政策给新加坡带来那么按摩人员也是新政府没想到的,现在出台的新政策也是想把陪读的脚步走回到他们预想的路上去
我觉得该是政府检讨政策的时候了,让有钱的人来就应该出示资金证明,要拿来新加坡存在银行里;或者继续收大笔的抵押金,现在连抵押金都不收,连基本的门槛都不设,也难怪鱼龙混杂。再就是孩子的成绩,妈妈的资历都要严格审查。另外在国内就给妈妈们考试,测试对新加坡政策到底了解多少,也测试妈妈来新的意图到底是什么。
刚刚才到这边看看,发现很多帖子的时间是去年或前年的,太成旧了点把.这个话题由来已久,怎么算也是新加坡赢的多了,钱你赚到了也是花在孩子身上,花在新加坡.最后人也是新加坡的,出来了有几个还想回去的?还解决了劳动力的短缺,专门把新家破人不干的活给你们干.多好!!!
现在政府把那些“头脑灵活”的陪读妈妈从按摩院里“解放”出来,恐怕下一个门庭若市的应该是婚介所了,不说大家也明白。如果以前是“色”搅腥了一锅汤,那么以后可能会出现“骗”带来的不良影响,到那时还是大多数无辜者作“陪葬品”。
怎么可能是依靠引进陪读来平衡人口比例?就是挣钱和维持学校一定数额的学生量。既然陪读妈妈挣钱不容易了,哪把他们的…..打扰一下也未尝不可,呵呵,说不定明年政策又变了呢。
对于陪读政策我想最大的受惠是新加坡当局了.第一,支持新加坡的私立教育产业,我就读的语言学校有来自于许多国家的学生70%来自于中国,如果没有中国学生,新加坡一大批私立学校将会倒闭,第二,支持新加坡的教育产业,我孩子进政府学校给学校的赞助费3000新元,每两年给教育部赞助1000新元,第三,增加新加坡社会零售消费水平,我和孩子每月在新加坡生活基本消费700–800元,其中包括饮食,交通,通信等等日常消费.第四,给新加坡政府增加的税收—-税收主要是房屋出租而产生的税收,如果没有成千上万的学生以及他们陪读的妈妈,我想新加坡目前出租的房屋将会减少许多,那么政府也就收不到这部分的税收,
我准备买的是永久地契,公寓顶楼,总面积1700尺,均价700新元/尺.如果是100(或是99年)年地契,是400–500/尺,地段差也是比较大的,东部高于西部15–20%.因为考虑将来要把它出售,所以在买房子的时候只考虑永久地契.比如在东海岸PARKWAY 边上的优景阁,是100年地契,但是从建到售出已经消耗的3–4年,我买下再使用几年,到我出手的时候估计还有90年,所以有可能卖不出好价钱!优景阁的房价真如你说的那样,3间卧室的公寓就是五十多万新元,决不超过60万.
107万新元? 是什么楼盘?现在有这样高的吗?普通的4房的私人公寓(99年) 应该在 50 万左右.
同行之间抢生意吧,应该是个机会哦
哈哈,有道理,支持!
生意人应该会算这笔账,拿几百万的人民币在中国买房置产,投资股票的回报率要比在这里不知高多少倍。租房子一样可以住得舒服。即使买了洋房也会受邻居欺负,只因我们是中国人,拿了公民也改变不了人家的看法。(报纸报的邻里纠纷)多数人认为政府是想在我们身上赚钱,却又不给我们作为消费者应受的礼遇,我们也该想点办法了,我相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等的。我们要发挥不怕苦不怕累,排除万难的精神,生生不息,赚多多钱花少少钱,反正我们在国内也一样要吃饭穿衣,取之这里用之这里也是上策。有时间去图书馆看书修身养性(免费),去游泳池强身健体(便宜),有不平事尽可以去投诉,反正警察随叫随到。目的在于尽量去消耗他们的社会资源和环境资源,这也是纳税人的权利。
我住在马林百列,本来想在新加坡买房子这样自己会过的舒服一些,如果我和孩子在3-4年后离开新加坡再出售,所以我选择的楼盘都是永久地契的房子。看了许多楼盘,不过现房不多,要等一段时间才可以交付使用,在PAYALYBA附近有一个楼盘是现房,我看了也很满意,想买下和代理也说好了,准备签协议,不过107万新元的总房价我必须先付30%才可以拿房子,由于新加坡的帐户上没有那么多的现金我必须要通过香港汇丰银行转,所以需要时间,但是关于这一点我没有告诉代理。在我办理转移款项的时候,代理公司的另外一位代理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对房价有异议?并且解释说房价其实还是可以协商的,我问他可以优惠多少?他告诉我可以下降10%,我当时就呆掉了。。。。。。。 在国内房价基本是透明的,如果是一次性付款最多下降不会超过3%。这里售房代理给我的开价,然后主动降价让我迷糊了。我现在反而是有一点害怕,不敢出手了。不知是照顾我,便宜卖给我,还是陷阱! 思来想去,还是安分一点为好,所以现在我对买房子是观望,目前还是租房子住的!
玉兰,你好,看帖子你好象在买房子,在那个区?聊聊吧。
甜甜妈我说的基因优化化的事是真的,是李光耀当总统的时候就有这样的说法了,而且是官方的.
你们说的什么啊??什么基因优化,,多年的小范围的混血。。这是什么啊??难道这是新加坡在“引进良种吗”???不要胡说了。。。难道去的人都是基因储备吗???就算是,也不要这样子说出来吧。。。。。让在中国的同胞们听了心里不是滋味。。。。
玉兰,如果以后有房子,请叫上我,哈哈,我有兴趣谢谢。
我知道这里也有很多国内的人们关注这个板块,恳请各位兄弟姐妹在国内向亲戚朋友宣传一下:千万不要带年幼的孩子来这里读书!这里的媒体还是民间大众都不欢迎中国的陪读妈妈,本地人不理解,居住在这里的中国人也不理解,其实现在我自己都不理解当初为什么会来,蒙掉了,彻底地麻木了。这里的政府非常地廉洁透明,国人也非常的奉公守法,政府规定你不许做工,国人就不敢聘请你,那是犯法的!这里是法制社会,可不像中国有时是人情和金钱在法之上,在这里犯法没得商量。
顶楼上的
这儿名校我不清楚,普通学校的教学很一般的。小学里1个老师通常教同时几门课,通常英文,数学都一个人教。数学水平通常都教的很差,经常都教很苯的方法解题,常常让学生用枚举法解数学题。 中国的学生,好多人都在这里学得不错,因为数学和语文容易,不少人能拿双百分。所以一般只要英文跟上了,成绩都很不错。 最大的缺点是:这儿只上半天课,上早课的,7点前要到学校,要起大早。然后上完课有半天没事情做,孩子跑到哪里去了也不知道。。。 楼上的说的对,国内的基础教育确实是很好的,这儿不能比。当然这的英文程度是比中国高好多,基本上这的小学毕业,不会输咱国内的大学英文6级。
对哦!基础教育还是国内比较好,大学再出来,说句心里话,高等教育还是美国好!不过说一千道一万孩子也要回读书,会读书在哪里都是出类拔萃的,不会读的……..
据我了解,国内的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会让不会读书的孩子变成会读书,这里有时候会相反。一些中国孩子在这里有点成绩,那只是矬子里挑大个,在国内是排不上名次的。(以上是个人愚见,和陪读版块无关,大家求同存异,谢谢)说话时想起一句成语:如履薄冰。
我了解的只是关于我儿子的学习情况,可能不会是大多数的。作业很少,大多数时候是没有,你问孩子怎么会没有作业,他回答说在学校做完了。那他在学校的时间有多少是在上课听老师讲课?只能在听写薄,还有考试卷上看见老师的“真迹”,其余时间的作业和练习都是孩子同桌之间改正,说是老师在前面给正确答案。万一小孩子溜号漏改或误改了一道题怎么办?还有老师会了解孩子的弱点在哪里么?能有的放矢地教学么?现在又在推行“少教多学”,本地人是天才,可以不用教很多就会,孩子也有足够的自制力去多学,我的孩子做不到,我们该怎么办?
这都是政府的好政策啊。所以,那些有“文化”的家庭的孩子,基本上从幼儿园起就给孩子补习,好多人一直补习到上大学的。和补习相关的产业也很多,什么补习中心,托管所。。好多的。。。 最麻烦的还是孩子如果上的是早上的班,1点以后就到处跑了。等晚上我们下班回去,吃完饭,他们就该睡觉了。你连“说”他的时间都没. 要孩子学得好,补习好象是唯一的途经。补习的作用不大,主要是找个人陪他读书。 小孩子要成绩好,最好是有竞争的对手,不然很难进步。 楼上的不妨给你的孩子找个竞争对手,最管用的就是这个了。
当然这的英文程度是比中国高好多,基本上这的小学毕业,不会输咱国内的大学英文6级。这个不见得,见仁见智,我们这些从国内高中毕业过来的,在这边读大学,还是一样可以写出高水平的论文,让新加坡人翘大拇指!语言只不过是表达的工具,关键还是看你有没有料!
现在又在推行“少教多学”,本地人是天才,可以不用教很多就会,孩子也有足够的自制力去多学,我的孩子做不到,我们该怎么办?本地的孩子很少没有上补习班的,补习老师教的进度比学校快,到学校上课等于是复习了,学校少教的可能就要在补习班给补上,学校的学费是便宜,可每月真正付出去可不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