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投资理财

从我回国亲身经历看中国经济腾飞(原创)一楼有更新

首先介绍一下楼主的家庭情况,
一家四口都已入公民,夫妻均30多岁,来新加坡10年,丈夫在某公司做IT 架构师,老婆以前做财务经理,后来在家带孩子,现在自己创业中。
两个儿子,读私立幼儿园,外加补习班和兴趣班(俺陪儿子上钢琴课时迷上了钢琴,所以现在俺在学钢琴,学了四个月了,题外话)。
两套公寓,一套自住(贷款已基本还清),一套出租。
一辆车。
没有女佣(请过,后发现问题多多烦恼多多,所以老婆辞职自己带,辛苦是辛苦了点,胜在清静)。
存款、股票若干(股票是老公买的,俺对股票没兴趣,俺只对房子有兴趣)。
有买全家人各种保险。
生活方式嘛比较清淡,平时上班,周末带孩子出去骑脚车、下馆子、买玩具、图书馆借书、游泳、海边玩沙踢球露营什么的。
朋友圈子,有好几个朋友圈子,不同的朋友圈子可以分享到不同的信息和知识,过年过节总是有聚会。
夫妻都挺重视孩子教育,top 10的学区房也买好了。
本来过的好好的,知道自己不是富人,但过的还算小康吧,心想出国是对的,待在中国可能没这儿好。直到这次回国。
5年没回去了(这五年是因为我在新加坡生孩子,一连生两个,孩子太小,没法回去,不过这五年大部分时间,我父母是住在新加坡的),听说我们要回去,我爸我妈可高兴了,买了好多菜,冰箱都塞满了,结果最后都放坏了(最后菜都放坏了是因为我父母也没在家吃饭,请我们吃饭的朋友是请我父母和我们一起的,所以所有的饭局我父母都参加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回国就没在家吃过饭,回国三个星期,早中晚三餐全在外面吃的,而且都是朋友请客,包括早餐也是朋友请客喝广式早茶或本地小吃(请我们吃本地小吃的这位朋友特别贴心,她说你们在外国很难吃到我们本地小吃吧,特意带你们来吃,尝尝吧,把我感动的)。毕竟这么多年没回去了,大家都挺想念我们的,中国人聚会不都是下馆子搓一顿嘛。
这下我受打击了,
1、吃饭的包厢,在新加坡我们下馆子一般不去包厢,朋友聚会有时会订包厢,但是包厢的布置一般。可是中国的餐馆就不同了,包厢很大,设施很全面,卡拉ok设备比新加坡的K box要先进,当然现在也没人在吃饭时唱歌了,包厢很豪华,窗帘、壁纸、沙发、地毯、还有酒柜,就像装修书上的图片,反正我这个新加坡土包子是感觉比新加坡的餐馆包厢豪华多了。现在最头痛的就是如果朋友来新加坡旅游的话,我能请他们到什么高档中餐厅吃饭呢?难怪看到有网友叫"坡县"啊。
2、菜品和摆盘,菜品口味绝对地道,完胜新加坡的中餐馆,想起自己在新加坡吃过的那些中国菜,都是什么呀,色香味都没法和中国的餐馆比。当然咱不能考虑地沟油以及各种调味剂添加剂等问题,如果考虑那些哪儿还有胃口?摆盘嘛,现在中餐馆的摆盘也向西餐学习,形状各异的高档餐具,有一家酒店居然用骨瓷,高档啊,菜只有一点点,但是摆盘装饰非常漂亮,风格很像新加坡的同乐饮食集团下属某海鲜餐馆,记得一次在新加坡吃鹅肝,端上来的鹅肝也就麻将牌大小,干净精致,现在中国的餐馆也都走这个路线了。菜太漂亮了,尤其是拉花栩栩如生,我不由拿出手机拍照,结果一众中国朋友一脸疑惑:"难道你在新加坡没见过这样的?我们可是天天吃,没觉得有什么稀奇,就觉得酒店坑人。"我汗。
3、吃饭喝的酒,这次回去可以在机场买免税酒,我们就买了四瓶chivas,威士忌有很多种,但是芝华士是打入中国市场最成功的,只要你去酒吧,说:"来一杯威士忌。"侍者不用说就会给你上一杯"芝华士",芝华士俨然已经成了威士忌的代名词,而且机场买也不贵,48、58的都有,我们买了58块的,心想应该不会太失礼吧。结果回国之后,把人丢大了。人家请我们吃饭都是自带酒水(和酒店熟就可以免受开瓶费),各种名酒,五粮液、酒鬼都是低档的,茅台根本没人喝,都是拿来炒作的。其中最高档的是两种:
a、内参。这种酒的名字就叫内参(我一开始看成了"肉参",吓了一跳,呵呵),2000多人民币一瓶,而且是内部专供,不是一般干部或者有钱就能买得到的,在中国人眼里,这就是身份的象征,朋友想借此表达对我们一家的看重。我受宠若惊啊。
b、加拿大冰酒,这个朋友说:"这是我去澳大利亚考察时在机场免税店买的,不贵。"我听了快汗死了,冰酒在机场免税店我看过,好像一小瓶就要将近200新币吧,在我看来还挺贵的。(注:这个朋友和内参的朋友不是同一人)。
喝着人家的高档酒,再看看我送给人家的60新币的芝华士,真是羞愧难当,早知道朋友如此盛情,我干脆买四瓶XO好了。
4、车,不用说大家也明白,朋友都是普通人,可是人家开的不是四个圈的,就是"别摸我",有的公车私车好几辆车,换车如换衣服(中国买车真心不贵,比新加坡便宜)。有几个升官的早就配司机了,喝醉了司机负责把他扶上车,我们送的礼物直接交给司机,司机知道我们是好朋友,所以也不避讳,直接打开后备箱,让我们自己放礼物,我的妈呀,满满一后备箱的洋烟洋酒,一晃眼看到好几瓶XO,我心情沉重地把我们的"芝华士"以及其他礼物放进去,心想希望朋友不要嫌弃,"礼轻情意重"啊。
5、红包,新加坡礼不重,过农历新年,我们也就给个20块钱的红包,意思一下,10年前还有2块钱的红包呢,那时没结婚,去新加坡朋友家拜年,人家给的,说是单身的就可以拿红包。早已习惯了新加坡这淡淡的人情了,这次回国被惊到了。因为朋友众多,大家只能以吃饭来小聚一下,所以很多朋友也就吃饭时见上一面而已,吃完饭临走时,朋友突然从手袋里拿出两个红包给我两个孩子,让我猝不及防,而我根本没有准备任何红包给人家的孩子,我心想也没过年啊,怎么中国还有这风俗,随便吃顿饭也给红包?看来我当真是离开中国太久了。我不想要,就跟人家在那儿推来推去,当然最后我拗不过朋友,人家就认为你不拿红包就说明你看不起人家,我只好拿了,上车打开一看,每个红包都是1000块,有的2000块,我两个小孩,那么多朋友,几乎没人不送,我们回中国除了买礼物和机票,以及给父母的赡养费之外,几乎一分钱没花,可是回新加坡却带回来了半箱子红包。大家可想而知我有多苦恼我有多亚历山大了,中国经济真的飞速发展了,中国人真有钱啊,可是我欠了人家这么多人情,怎么还呀?
6、物价贵,这次回国去了好几个地方,每天除了赴饭局,就是去旅游,我们9月回去的,刚好是旅游旺季,各种景点门票、索道票、缆车票、以及景点的实景演出门票都很紧俏,而且很贵,西安物价并不高,可是兵马俑门票要150人民币,换成新币当然不贵,如果在上海这算便宜的,但是西安只不过是内陆省会城市,物价不高,房价不高,工资也不高,怎么门票这么贵呢?不过150块看兵马俑很值得,只不过华清池也要130块人民币一个人,这就有点贵了,里面就是几个皇帝洗澡池的遗址(其实就是一个坑,让游客自己发挥想象力),还有著名的捉jiang亭。不过等我到了这两个景点后,我才知道为什么门票贵了,原来来这两个地方的几乎全是各国老外,他们在导游栩栩如生的忽悠下,已然沉浸在中国往昔的烽火岁月之中了,他们脸上陶醉的表情告诉我,他们已经穿越回秦朝了。也有中国人来看的,台湾人比较多,这是他们首任总统住过的地方嘛,很有纪念意义啊。
最搞笑的就是一些大陆小青年,他们看了老蒋住过的房间后说:"怎么国民党这么廉洁啊!住的这么差!"我快笑死了。
这还不算贵,华清池的实景表演才贵呢,贵宾票980一张,幸好我家亲戚是某市地税局局长,能拿到内部赠票。
门票只是一个方面,我们逛了几次玩具店给孩子买玩具,结果我们发现中国的玩具比新加坡的玩具贵,比如新加坡的玩具35新币一件(中国制造),同样的玩具在中国买200多人民币,折合新币40多块,居然比新加坡贵!当然也有便宜玩具,但是质量明显差很多。
服装店,在新加坡100新币的男士衬衫,在中国专卖店卖2700人民币,而且生意兴隆,顾客很多。
小孩子衣服、纸尿裤和奶粉,以前就知道中国洋奶粉贵,要不咱中国同胞也不会从外国抢购奶粉了。这次回去特意比较了一下,还真是,新加坡卖40多新币的,人家敢卖400多人民币,而且满大街都是婴幼儿用品专卖店,敢情小孩的钱就是好赚呀。而且价钱都不一样,感觉都是店主随便写的价格,没有最贵,只有更贵。售货员个个巧笑倩兮,青春靓丽,我问:"你们奶粉怎么这么贵?"她微笑回答:"我们这是正宗从国外进口的。"我说:"隔壁那家也说是正宗从国外进口的,可是人家价格比你便宜多了。"她显然被问惯这种问题了,很镇定地继续微笑着回答:"哦,这个就靠你们消费者自己去辨别了,现在水货很多哦。"我败了,乖乖掏钱。新加坡貌似很少有水货假货,所以我们在这里生活了十年,已经失去了辨别真假的能力。
不知物价飞涨和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有没有关系?
7、享受便利。上面说了,这次回国去了北京、陕西等好几个地方,不停游山玩水、不停赴饭局、不停接电话、不停坐飞机,但是都不累,为什么?因为我们享受了各种便利,比如:
a、所有门票、索道票、缆车票以及实景大型表演的门票,都不用我们花一分钱。(朋友有内部票,和景区给各单位的赠票,很多赠票没人用都作废了,我们刚好用上)。
b、坐飞机,有专人来车接我们去机场,直接送入贵宾室,办理登机牌和托运行李的手续由专人代办,而且优先登机。(朋友看我们带着两个孩子,大的三岁多,小的还没断奶,而且随行的还有我老妈,尽是老弱妇孺,所以主动提出帮我们安排的,我其实很不习惯,觉得欠人家太多人情了)。
c、在人山人海的景点,我们不用排队,直接走工作人员通道进入景点,这对带着两个小小孩的我们来说,真是最大的福利,省了多少时间啊。而且其中一个景点,排队的人从山上排到山下,我们经过这些排队的人群时,足足走了十分钟,你可以想像那队伍有多长吗?如果我们自己等,估计三四个小时肯定要的。还有一个索道,排队的里三层外三层蜿蜒曲折,我们坐索道上去了,又坐索道下来了,发现一开始排在最后的那个人现在还差几个人才排到他(我对他印象深刻,是因为他戴了一顶颜色很特别的帽子,所以我上索道时不由多看了他两眼)。对于走员工通道的事情,我解释一下,省得有人断章取义、无限联想。头天晚上吃饭时,有朋友问:"你们明天去哪儿玩?"我说:"玩了两天,挺累的,明天不想出去了,想在家休息一下。"朋友说:"那个***开了个新景点,你五年前回来时还没有的,挺火爆的景点,你明天去看看吧?"另一个朋友说:"对呀,那个景点挺好看的,你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不要错过啊。"前一个朋友就说:"不过最近三个设施有一个坏了正在修,另一个也在检修,只有一个设施在工作,所以人比较多啊。"我连忙说:"那人多就不去了,我最不爱凑热闹了,还带着两个孩子,还得背奶粉奶瓶,麻烦死了。"朋友说:"没关系,我认识他们经理,我打个电话给他,叫他安排你们走员工通道。"我在新加坡待久了,其实不习惯搞特殊化,我就说:"那没必要吧,太麻烦了。人多我们就不去了,下次回来再去吧?"可是朋友很热情滴说:"别介呀,下次谁知道你什么时候回来呀,你放心,明天我安排。"我还是啰嗦:"算了,太麻烦了••••••"话音未落,朋友急了:"不麻烦不麻烦,就一个电话的事儿,你是不是看不起我呀。"我连忙辩解,只好接受朋友的好意,并连声道谢。
第二天,一下车,景区公司经理就来接我们,带我们走员工通道时,我还感觉不太好意思,那经理安慰我说:"没事儿,国家领导人来了也是从这儿走。"我开玩笑说:"哇,我还享受国家领导人待遇了。"经理说:"呵呵,你这老的老,小的小,当然要走绿色通道了,这是国际惯例嘛。"我忙说:"谢谢,谢谢,太麻烦你了。"
走员工通道,我不觉得是插队,经理告诉我们平时人没这么多,这段时间检修设备,人群无法快速运送进去,所以人才这么多,而且只要他值班,一般看到抱孩子的妇女或老人在排队的话,他都会让这些人走员工通道的,他这种做法算是和国际接轨了。
再说一句,在索道口等索道时,我老公去上卫生间了,我就抱着孩子站在索道口那儿等他,一边和索道经理聊天,这时,身旁排队的人群里有几个貌似台湾或香港口音的游客就很热情地对我说:"你带孩子不用排队的,你可以走那边的员工通道,喏,就那个木门那里。"我含笑说"谢谢!"索道经理回答她们:"我们等一个人,等会儿人齐了我就带他们走那边。"我很感激这些体谅妇孺的善心人,其实不用麻烦索道经理,我也是可以带孩子走员工通道的,虽然没有设立专门的老弱妇孺通道,但是让老弱妇孺走员工通道,这是大部分游客都认可的。就算船沉了要逃生,不是也要老弱妇孺先上救生艇吗?当然一定会有无耻的男人叫嚣着让老弱妇孺也来排队(泰坦尼克号里不就有这样的无耻之徒吗,不奇怪),可是只要大部分人都体谅老弱妇孺,这个国家就有希望。我深深感到:中国经济腾飞了,中国人的素质也高了,学会体谅妇孺了,虽然不是所有人的素质都高了,但是我还是感到很高兴,我为中国高兴。
可是不知为什么,论坛里却有人借我走员工通道的事情大做文章,说我插队,说我搞特权。对此我深表遗憾。也许我言语过于简单,没有交待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导致有的人断章取义了,那么现在我也详细说明了当时的情况,希望误会我的同学能够消除误会,如果还有人再借题发挥,那我就只能强烈抗议了。呵呵
这些便利都是我的同学、朋友、亲戚们带给我的,而他们之所以能给我便利,就是因为中国经济腾飞了,要么有钱,要么有权,才能给我这些便利。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之所以说是便利,是因为旅游的人太多了,如果旅游的人不多,那我们也无需享受这些便利呀。如果景区没人排队,或者排队是边慢慢走着边排队这种,那我们就完全无需走员工通道了呀,我们完全可以抱着孩子慢慢走。而旅游的人多只能说明中国人现在有钱了,钱多了,消费观念也变了。
8、基础建设增加。以前最喜欢新加坡的图书馆,这次回去发现,中国这五年新建了很多基础设施,还增建了几个博物馆和图书馆,给市民的精神生活添砖加瓦。
9、电影院更豪华,娱乐场所更多。以前就觉得上海的电影院不错了,这次回去发现更豪华了,电影院的包厢真不错,新加坡电影院貌似没有那种二楼小包厢?当然票价也比新加坡贵很多,可是这丝毫阻挡不住人们看电影的浪潮,这说明大家都有钱了,好电影再贵的票也一票难求,也能催生黄牛。
10、出国旅游早已不是奢侈。很多朋友都出过国,旅游或者考察,最差的一个也至少去过香港、澳门、台湾和新马泰。有的朋友已拿到澳大利亚绿卡。俺们待的新加坡太小,不入人家法眼啊。
11、都重视孩子教育。父母本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自不必说了,人家早早买了海淀区的学区房。没有能力搞学区房的干脆送去贵族学校,现在贵族学校全国开花,哪个省都有,就算是山寨的贵族学校学费也不菲,朋友们都还能负担。有好几个朋友把孩子送去国外留学了,人家没有选择新加坡,这让我有点失落。不是说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挺好的嘛。
12、住宅楼增多很多,这次回去,看到城市发展很快,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小高层公寓,城市里到处拆迁,很多马上封顶的大楼挂着售楼热线得意洋洋地看着我,真是一片欣欣向荣啊。包括以前是郊区甚至农村的偏远地方,现在也在大修别墅,我问:"不是说中国房地产会跌吗?修这么多房子,卖得出去吗?"朋友说:"专家说跌就让他们说嘛,他们就是靠说话赚钱的嘛,但是有几个人真信呀?!你看这些别墅都价格不菲,但是每次开盘都几乎一抢而空。迟了还抢不到呢!"虽然在新加坡时也读了很多专家关于房地产的文章,心里知道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直牛着,但是亲眼看到这一片兴隆景象,还是感触深刻。那些说跌的专家们,你们看到了这些,还敢说跌吗?反正我是不信中国房地产会跌了,中国房地产就是一个"不跌的神话"。我在中国还有一套房,这次回去想卖掉,结果整天忙着应酬,根本没空儿卖。加上新加坡的公寓,我目前手里也就三套房,反观那些在中国的朋友,谁手里没有四五套房?他们怎么得来的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本贴的讨论范围,我只是想说:我这些朋友真富啊,总之比我富,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看到了中国的经济腾飞。当然不是所有同学朋友都混得好,但是问题是混得不好的根本就不来聚会,省得被富人同学说自己参加聚会是骗吃骗喝,所以那些混得不太如意的我这次回去就没见着。
写了很多,肚子已经抗议了,所以到此结束吧,我不存在炫富的意思,因为我一开始就说了我知道自己不是富人。这次回国对我略有打击,因为这些朋友同学,以前都是不如我的,现在却一个个混得风生水起。但是也让我耳目一新,我深感欣慰,因为中国经济腾飞了是好事,我毕竟有一颗中国心,我希望中国能持续性发展,有朝一日能成为世界强国!我也祝福我那些在中国生活的同学、朋友和亲戚都能过上比我更好的生活。各位理财版的同学,我们都曾经是中国人,还有人到现在也舍不得放弃中国护照,这说明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我们都是爱中国的,毕竟中国是养育我们的地方,人总不能忘本。虽然现在中国还不完美,还有缺点,比如和新加坡比起来,中国还不够廉洁等等,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是爱中国的。我们爱中国,就好像爱着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孩子一样!不论我们的父母孩子漂亮还是丑陋、聪明还是愚笨、乖巧还是叛逆,甚至有多少缺点,可是我们对他们的爱永远都不会改变,也不会减少,只会越来越浓,越来越深!
让我们对发展中的中国多一些包容,多一些谅解!让我们像爱着我们的父母孩子一样去爱中国吧!
看了一些回复,深深误解我本文的意思,也许是我自己描写不到位吧,就不一一回复了,
请大家不要偏题,本文无意比较新加坡和中国哪个更好(因为我心中早已有答案了),本文也并没有说中国比新加坡好,这个比较是要论综合素质的,哦,这就是另一篇文章了。
本文只是楼主自己一些小小的感慨,感觉中国很多地方和五年前不一样了,这短短五年发展够快的。其实五年前的中国是啥样,可能楼主自己也忘的差不多了,只是一个依稀的印象罢了。
五年前回国,那时没孩子,是我自己一个人回去,没去旅游,因为很多地方早都旅游过了,所以某些旅游景点没什么太大变化,但是增加了新旅游项目倒是很吸引人。西安我小学时就玩过了很多次了,(这次回去有孩子了,所以是带孩子旅游而已),五年前就回去一星期,只去了一个地方,只有少数几个朋友要找我办事,所以早早就向我妈打听我啥时候回去,所以回去她们就知道,另外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我回去了,细究起来,其实有的朋友和亲戚都有十年没见了。
北京没让我震惊,西安让我有点震惊,不过上次去西安是十年前,所以变化大是正常的。还去了老公家乡,老公说变化挺大的。地点不说了,老公会责怪我暴露隐私了。咱尊重他的隐私标准。还去了一个地方,地名不说了。
楼主也不像某些人说的那么孤陋寡闻,中国人富有了我早知道,中国大妈扫黄金扫地产,中国富人在国外名牌专卖店扫货,等等,这些新闻只要会认字的就都知道。但是看新闻与亲身经历,毕竟感受是不一样的,此文重在描写亲身经历。
楼主只不过是感觉自己久在新加坡安逸的环境中生活,有点井底之蛙了,在新加坡,我现在过的生活和五年前的生活没啥区别,哦,现在多了一套公寓,多了俩孩子,因此也添加了一些保险。但是生活水平和五年前没啥区别。但是中国,五年前后变化很大。就是这样,我有话要说,就说出来罢了,谁知引来这么多议论,五花八门的,不过百花齐放白鸟争鸣也是好事。我是站在我自己角度写此文,大家也都是站在自己角度看此文,谁也不敢说自己的角度就是最客观最正确的,这世界没有最正确,只有更正确,没有最客观,只有更客观。或者这么说:你认为最正确那你就最正确吧,你认为你最客观那你就最客观吧,按照你自己的标准去活,开心就好。
背影姐的一段话完全说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特在此引用:"我觉得楼主的意思只是想说怎么几年没有回去,过去还不如我的朋友一个个都混的比我还好?然后就举了一些例子,那些例子只是用来证明朋友混的不错,有条件让自己享受好的待遇,我也不觉得他的朋友是铺张浪费,自己赚的钱自己花,爱花多少花多少。facebook创始人乌节路一间酒吧喝杯红酒还好几万刀呢,别人管得着吗?从帖子里能够看出楼主出身也不简单,所以她口中的普通人可能对别人来说已经不普通了所以不能代表全中国人民,可是楼主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啊,她认为那些就是普通人,所以楼主就说看来中国经济真的发展了,要不这些朋友怎么能有现在的地位呢?"
俞敏洪的一段话:"毫不夸张的说,一个13亿多人口的国家,大部分人已经能够吃饱饭穿暖衣,并且还能够过上有梦想的日子,我觉得这个时代真的值得我们感谢"。

唉,阿嚏说的对啊,我们已经被国内各种超过了。

是啊,五年没回去,变化就这么大,真是日新月异。

中国现在虽然权贵当家,但是有权有势的那些人还属于广大人民群众中一小部分,大多还是平头百姓,靠工资吃饭,好一点的能多赚点外快,再好点的有个微小型企业,往上走那就是创业多年企业有一定规模。。。。。。当然,有权的好办事,这在国内是不争的事实,要不然没有门路的人怎会到处拉关系找路子贴人情。。。。。。楼主莫恼,您看到的是少数权贵阶级办事方便,但是等在景点外数小时排在长龙中的普通大众仍是成千上万。。。。。。

楼主的原创还是转帖?

您分析的很有道理,我就是觉得我应该把压力转为动力,以后要更加努力工作,更加努力生活。

未来会更发达。
shichengati是明白人。不过人不能什么好处都碰着啊,毕竟前些年在新加坡的也是很受国内人羡慕的。

米版,这次俺是原创,呵呵,写的我手都酸了。

我国内的同学让我也有压力,好多都有自己的事业企业,而我只有个老公。所以,压力来时抗压,动力有时加大马力往前跑吧。

等会儿给你加精华。辛苦了。

亲,你说的俺都惭愧了,俺走员工通道和插队应该有区别吧。

其实这个不是经济腾飞真正的表现,这个是贫富差距加大的表现
只能说楼组亲戚朋友混得不错,这个仅仅是一小部分
中国的特权阶级的便利,谁都知道,但是全国人民能这么便利么?

真的吗?谢谢米版。
我一定再接再厉,多写一些原创。

以楼主所处的阶层,还是回国日子会过的比较爽

想当年,亚洲四小龙时代,新加坡多么辉煌。

楼主才知道呀,早就说了,全世界最好的职业就是在中国当官啊。只要你不是辛辛苦苦伺候完官员还得伺候朋友的司机,辛辛苦苦半夜就去排队挂号可是别人却被直接领着进诊所的病人,不是捧着珍贵的礼物送人人家能收就感恩不已的办事者,是大把大把的收红包的人而不是大把大把给别人包红包的人。。。生活当然是十分美好的。
PS,你的那些权贵同学和亲戚,他们的孩子还打算留在国内吗?有没有问你怎么才能将孩子办出来?
想起一个朋友的女儿,从小来新加坡上学,回国去医院检查身体的时候,也是妈妈的朋友领着直接进诊室不排队,这个孩子还知道跟她妈妈讲:你们这么做是不对的,不公平。。。

父母健在,五年没回国。有什么特别原因吗?

当然不是全国13亿人人人都这么便利,但是我走了这几个省市,发现这也不是个别现象,我的朋友在酒宴上聊起他们的同事朋友同学亲戚,好像也都借着中国经济腾飞的翅膀,飞的很高了,言语间他们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啊,当然他们的朋友同事同学,我就不认识了。

更加努力工作,我觉得有点被洗脑的感觉,努力生活应该

是的。多写一些原创帖。

前段时间在微信看个某位大神不公开的演讲稿,还是很有见地的。中国改革开放这几十年,蛋糕做大了,但是分给老百姓的比例反而小了。过去十年,老百姓相对收入实际是在下降的。像中国这种高投资低消费的增长模式的必然结果就是物价飞涨,通货膨胀,老百姓买单。

不可否认,你说的也是事实,

下篇帖子写什么内容?米版能不能给个建议。
谢谢。

已经加入公民,现在回国太迟了。

哦,没什么特别原因,就是这几年响应新加坡政府的号召,忙着生孩子去了,所以抽不出时间回国。
不过这五年里,我父母北京、新加坡两边跑,但是大部分时间是在新加坡,所以我也没必要回去。

楼主2套公寓了,貌似在新没咋享受。。
两边的我都 吃过玩过不少,有钱在哪都很爽。。至于国内的插队这些 真很让人向往麽?碰到比你更权势的时候也许就会希望大家都能公平对待了。

你看我第10条和第11条,人家不愿意拿新加坡绿卡,也不想把孩子送来新加坡读书,五六年前我回去时,是有人资讯过来新加坡留学事宜,现在人家有钱了,眼光高了呀。
PS:你说我那些朋友是权贵?哦,我可以郑重告诉你,他们就是手里有些小权的小官,或者是靠自己创业发财的普通人,在中国发了财,自然有关系。
你想听真正权贵的奢侈生活吗?我以前接触了一些中央级别的,也有听说一些,那可比我写的奢侈多了,我的帖子写的只是毛毛雨。
所以我不认为我的朋友是权贵。

是的,我们在新加坡生活比较平淡如水,有了孩子也不方便去酒吧之类的场所。
另外,我走的是员工通道,不是插队,当时我们抱着两个小孩,小的还没断奶,一直热的大哭,如果排队也会哭得那些排队的人心烦意乱的,人家也不一定希望我们排队,所以走员工通道。

同意,以一小部分特权阶级的便利从而认为整个中国飞黄腾达,未免太武断了。中国奢侈的一面谁都看得到,但如何缩小贫富差,促进社会公平,以及xx自由,才是决定中国能否真正在世界崛起的关键。

现在国内很乱,有个忠诚的老公才是最大的收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 从排队到喝酒到去机场,吃喝拉撒,国内做什么事都要门路,有门路你就享受到便利,没有门路你就是一苦逼的路人甲
2 外国身份还是好用的,至少还能回去骗吃骗喝。
所以楼主的故事与其在羡慕在经济腾飞,还不如说是羡慕各种特权带来的便利。特权的便利大概只在中国才能被最大的利用。

别的我不想和你争,我看到的是朋友们有钱了,这些朋友有的是个小官,有的只是自己创业成功的普通人而已,在中国你不打通各类关系你怎么做生意?所以在中国,创业成功者必然也是关系网众多者。我可以告诉你,那个拿冰酒给我喝的就是自己创业成功的,不是什么以权谋私的人。人家去澳大利亚考察花的是自己公司的钱。这和贪官什么的是两码事。
不知为什么你眼里就只能看见以权谋私?
有的人,看到中国人发财了,就说人家以权谋私。看到影星红了,就说人家潜规则。这是不客观的。
在我印象中,你囧囧有神不像这样武断的人啊。
PS:我没有骗吃骗喝!朋友请吃饭是尽地主之谊,朋友来新加坡的话,我也一样会请他们吃饭,而且会尽我的能力让朋友的旅途更加便利。怎么就成了骗吃骗喝了?我们朋友五年没见,吃顿饭而已,也被你讲的如此庸俗。请你注意你的言论,不要以讽刺挖苦别人为乐!

其实这些啊,都是中国人没节操的表现,铺张浪费,不守规矩不守法
其实正常的吃点东西也就算了,我看到奢侈的吃,是吃点一般人吃不到的,比如国家保护动物,保护级别越高,那些特权阶层越喜欢吃。

呵呵,楼主无非就是写写自己的经历而已,为什么一个普通人的普通经历,在某些人看来非得要和特权阶级扯上,一说起国内变富裕了,马上污染啊,腐败啊,挂在嘴边。
呵呵,过不了几年这个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失落。

再说,我们从新加坡登机时,因为带着两个孩子,被允许优先登机,那么请问你这算不算特权呢?这算不算插队呢?

你这就扯远了,有点借题发挥了,我再说一次,我的朋友不是特权阶层,

不管自己创业,还是当官的,本质没有差别。
中国有几个当官敢说自己不贪?
中国几个做生意敢说自己所作的完全合法,经得起查?
其实这种表面富有的现象,7,8年前我来新加坡之前就是如此了,那时候做销售,我几乎肯定所有的官都贪,所有的生意人都违法。

是啊,五年没回国,我就是真心觉得中国和五年前不一样了,中国人富有了,谁知会有人联想到特权什么的,还借题发挥说开去,我真是无语。

不光中国,哪个国家的成功人士都是关系众多。老外也很讲究networking。
有没有能力先不说,中国当官的哪个不是人精?最起码人家这是EQ高的表现。我也接触过个别官(不小的)二代,谈吐和见识明显和普通家庭孩子不一样,也都表现得很有素质。
那些一看到中国成功人士就说他们靠关系外国的就说靠实力的,可能都是nerd。

世界上很多机场都有让带小孩的家庭优先登机的规定

谢谢还有人记得我。我已经很少发言了。对于我,我总是想得和人不一样,楼主说的这种感受,我几年前就已经预见到了。
为什么会是这样,大家在新加坡听到了太多新加坡成功的故事。这就是问题,其实大家应该看到新加坡的问题才是,可能是不愿意承认新加坡的问题。新加坡的问题在哪里?在于墨守成规,不敢挑战过去。使我们这一代移民丧失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比如,现在老美经济不好,印钱解决问题,所以利息超低,钱不值钱,这就是机会。新加坡应该鼓励大家趁火打劫借钱才是。这是多么合算的买卖?然后,政府应该鼓励让大家到中国买房或者投资,或者让新加坡人乘机实现住condo的理想。中国利息7%,新加坡2%,这正是新加坡的优势和机会。新加坡应该不中国更敢于借钱投资才是。老美敢印钱,新加坡就应该敢借钱。
这可好,老美利息低了,自己不敢借钱了。等老美经济一个反转,来个利息10%,新加坡的老百姓如何实现梦想?那时再想condo,再想在中国投资,就是白日梦了。

你说的太对了,我都差点忘了,新加坡也有networking的呀,最起码找工作时有人推荐的胜算就是大嘛。

lz和lz这些同学亲戚也基本活在同龄人的top10%了  。。。

那中国某些景点,没有设置让婴幼妇孺先登缆车的,我们就应该抱着孩子在大太阳底下苦等,然后孩子不停大哭,老人也体力不支晕倒,是不是这样才公平?走个绿色通道就变成特权阶层?

看来楼主的同学主要还是二线城市。等二线城市的房价继续上涨,新加坡人住condo的就越来越没有自豪感了。新加坡condo的设计本来就差,中看不中用,到时候大家就越来越觉得二线城市的房子珍贵了。那时,楼主再回去,感觉会更加不好。没有办法,新加坡的问题一时解决不了。要跟上中国的发展,我说过多次了,回去抢房子吧。

如果说我们活在同龄人的top 10,那是因为我们付出了比别人多90%的汗水。
在哪个年代,哪个国家,成功都不是信手拈来的,幸福是要靠自己争取的,而争取的资本,在我,就是努力工作,努力提高自己。
不要跟我说官二代富二代成功很容易,我不认为他们是成功,我认为他们只不过是继承长辈的财富而已。

虽然我和你的某些观点一致,但你讲的这个借钱不敢苟同。
如果我们事先知道低利率维持到多少年,如果我们能准确踏准经济的节奏,当然可以按照你的思路操作,问题是我们能吗
不要说我们散户都不可以,即使是那些投行的分析师,都没办法踏准节奏。
所以借钱要量力而行。
新加坡的利率低,是由于外围影响加上本身的金融结构决定的
日本的利率还更低。
作为政府来说,特别是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家来说,更要量力而行。

说的很好,视角独特,我们就应该向这个方向去讨论,什么特权啊什么的都偏题了。

为什么小孩会在太阳下哭等,恰恰说明社会虽然物质丰富但是还不和谐。
如果大家的小孩都晒太阳,你和你的小孩不用晒因为你有关系,这当然是不公平。

明白 以30出头的年纪已经2套公寓了 同学都配司机的话如果混官场的级别也升的可以了 所以lz毕业的高校猜想也比较牛    有钱有关系的话其实在哪都能过的潇洒 lz也不用自卑 你已经很成功了

嗯,我的朋友北京、上海、西安、厦门、深圳、长沙、广州都有。
你说的对,中国一飞冲天,发展势头现在看来很不错,至少五年就变化这么大,未来只要稳定发展,前途是很美好的。
我祝愿中国美好,我的心理落差是:我以为在新加坡算小康了,在中国却感觉不如小康,仅此而已。

我觉得你可能过度享受以至于有些搞不清状况了。我没说他们是以权谋私或者潜规则什么的,但是不可否认你“享受”到的一切都是他们给你的特权。如果你回去不去找其中的任何人,只是凭着自己曾经中国人的长相,不管是旅游还是去机场还不是要排长队?吃东西还不是得考虑一下价钱?那时候你就不会去想什么美好便利的生活了,你只会去抱怨排队如何没次序,食物看上去不靠谱,价格如何不合算。这边走了 VIP 后就开始赞美,那边跟老百姓们排了几个小时队后大概就要开骂了。
骗吃骗喝或许有些说过了,但是利益关系也好,要面子摆谱也好,你要是多回去几次,你觉得他们还会这么殷勤招待吗?
他们来新加坡玩你大概也会很热心的招待,他们要是经常来,你还会把他们当回事吗?

这就是中国式的便利和国外的便利的不同。中国的便利是建立在“关系”上的,哪怕是最普通的需求。

谢谢你的鼓励,回国有点震惊,还真带来一点小自卑,不过现在回新加坡也很久了,心情已慢慢平复,感觉新加坡平淡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岁月静好,就是对新加坡生活最好的写照。

不要管别人的看法如何,我就觉得你这篇帖子写得很真实,很有人情味和中国特色。
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经历的,不管是奢华的生活还是贫穷的生活,只要是真实的,就值得写。

祖国一片大好啊      话说我前一阵也买芝华氏了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