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亲子

最后还是决定回国了

终于决定回国了。当初从上海到新加坡,从犹豫到接受到离开,从最初的试探、欣赏到愕然,到最终的厌恶,2年多的时间不长不短,但是也颇多感悟。
3年前我和老公一直在上海工作,买了房子,贷款还清,很稳定。在我怀孕期间老公遇到了新加坡的这个工作机会,觉得乘年轻出来看看不错,于是宝宝出生后老公先来了,我也在宝宝6个月的时候搬了过来。
我们的第一印象很差,因为房子。我们租了三房式租屋,2000块月租,是老公看了10多套房后签的最好的一家,我来了后很傻眼:一层十多户人家,窗口对着走廊,邻居的声响,晚上楼下人的聊天,都听得很清楚。屋子里装修不错,可是蚊子,蟑螂,蚂蚁,一样不少。屋子光线并不好,因为总有一面对着走廊,被周围租屋的高墙挡住光,这就是新加坡80%人居住的组屋?租金超过一万块人民币一个月,像大学宿舍一样的组屋?
既然签了,我们只能住下。最初的几个月,觉得还好,不管怎样,市中心地段,下楼3分钟地铁,过街就是超市,菜市场和各种店铺,周围四个儿童游乐场,还是很方便的。在社区里走走,周围人也都很亲切有礼。只是和上海比,新加坡太平淡普通了些,在我们的印象里,就是个设施齐全,平静安详的小城市。呵呵,设施齐全,平静安详,正是我留下来的原因。上海如果工资收入可以,不必来这里,这里市场小,除非你做到高管或者外派,生活还是上海便利多彩多姿!物价当然很高,但是比起上海和美国,也不是差距很大,让我们愉快的是它的便利,亲切和安全。但是,这种感觉很快被一件小事压倒了——我们的芳邻。
我的邻居从楼梯口到旁边依次是华人老人,马来老人,我家,印度夫妇,华人夫妇。刚来的时候妈妈和我们一起住,看见楼梯口的华人老两口她觉得很亲切,常抱着宝宝和他们打招呼,但是老太太一直很冷淡,老头几乎不说话,于是井水不犯河水。结果一天晚上11点半,她家打麻将又吵又闹,宝宝睡不着,我过去讲:“不好意思啊,请你们小声一点,我宝宝睡不着”,老太太女儿很有礼貌的道歉,接着麻将就停了。一个星期后,我从她家门口过,老太太叫住我:“我们新加坡人都是1点睡觉的,你不能complain,你晚上叫我们小声,结果客人都走了,我老公很生气,我女儿女婿也都很生气,我很不高兴!”我说好啊,下回我叫你出来私下讲。
又一个星期过去,妈妈说抱宝宝经过她家,她从窗口像赶小鸟一样叫“嘘嘘”。我没理会。再过了一段时间,宝宝学走路经过她家,就听她叫:“神经病!”我彻底火了,把宝宝抱回家,然后走到她窗口开吼:“出来!你叫谁神经病?!”她嘴硬说:“我讲戏里的啦,不是讲你!”我不愿纠缠,说“我警告你,下次再给我看见,没这么容易放过你!”转身回家,听她还在家里大声嚷嚷,我妈也火大冲出来说:“哪有那么巧,对着人脸叫神经病?忍你不等于让你欺负!”一通争吵后,事情就在我再次转身吼她闭嘴,她惊得从窗口缩回去后结束。她再也没敢主动招惹我们。我家的另一侧,印度邻居的隔壁是对华人夫妇,男的是个酒鬼,常常凌晨3点回来,喝酒,开电视,听音乐,声音很大。我们的卧室对着走廊,每天被吵醒后,过去跟他讲安静,他很配合,每次都关上门窗,声音调小,但是第二天又重新演过。有天晚上他喝醉了,和老婆吵架,被锁在外面,他拼命砸门,大声叫喊,我们感觉整栋楼都在震,老公出来叫他小声,他叫着要打架,我把老公拉回去了。事后他老婆来道歉,事情不了了之,但是我们很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周围那么多的邻居,除了我家,从来没人阻止过他半夜喧闹?只能说你遇到的邻居不友善阿,我的邻居都很好!你那个是市区的组屋所以楼根楼之间距离比较少所以光线不好吧。其他地方的都还好。
我觉得中国的居民楼盖得那才叫挤阿,低层根本都没有阳光进来。:Q我也不喜欢窗户冲走廊的房子,所以当时买的1层2户。
看你要什么拉,在这里最起码不用为了回家很晚而害怕,也不用为孩子吃东西的健康问题而担心,还不用为了送礼问题而头疼,平平淡淡的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我觉得挺好的。
生活在哪里只是一个选择。我不认为新加坡比上海高贵,不拿到PR就得遗憾无比。喜欢一个地方,拿不到PR也许是遗憾,不过不喜欢一个地方,PR就真的只是一个选择罢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我有朋友,巴基斯坦人,多年来为PR奔走不止,也有朋友拿了就走,还有的朋友嫁了本地的老公,一定要住下去,还有朋友根本就没打算申请过,而我的不满不是因为PR,而是遇见的一些的事情和人太过困惑罢了。我觉得,到一个新的地方生活,不一定非要用仰视的姿态,太累,平视就好。至于美国,同样,我也不认为比中国高贵,离开的时候是拿着两个offer的,都是top10的公司,一个在休斯敦,一个在上海,选了回国,同样也是奔着自己快乐的方向走而已,就这么简单。其实每个愿意留下的人都有他愿意留下的理由,不愿意留下的也有不愿意的理由。
我喜欢新加坡,就是喜欢这里的相对公平,生活压力小,工作环境简单。在这里七年,也交了形形色色的朋友,有了小小的生活圈子。我是上海人,在上海生活了二十几年,反而着两年回去,每每受不了熙熙攘攘没有秩序的人群,受不了过去的朋友间若有似无的攀比风气。
虽然上海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个城市,但我已经把新加坡当成家了。无论如何,祝福lz,未来一切如意。分享一下我们自己经历的小事,也许能说明什么。在新加坡的时候,曾经办理去它国出差的签证,需要递交新加坡警察局出示的无犯罪证明。手续有点繁琐到还罢了,在警察局拿到一张纸,上面用英文写着:为了区别公民和外国人,此证明不授予申请者本人, blabla。当时真的火大,这样的政策对公民没有任何好处,却给外国人很多不便。唯一的理由就是,为了区别公民和外国人!
因为之前曾经在北欧一个国家读书工作了6年,自然也需要该国的无犯罪证明。相比新加坡,只需要在网上填表,输入自己当初在该国的身份号,注明用途。不到两周,这份证明就到了我的信箱。收到信的同时,附带一纸账单,大概15新币。其实那时候我们已经永久离开那个国家,完全可以不理会这份账单。但我们马上就转账了,因为被信任的感觉真的很美妙。哪里快乐,哪里就是家了,祝福MM。
喜欢一个地方只是一个想法,不能决定地方本身的好坏。就像女人嫁人,最爱的未必是最优秀的,而最终结婚的,又未必是最爱的。有时候连最优秀的人选,也众说纷纭。新加坡有很多的优点,只是我最终要嫁的,另有其人罢了。我也是从不喜欢,到现在能接受,刚刚适应了这边的一切,又要走了,有点遗憾,但还是欢天喜地的,家里人都恨不能早一天就飞回去,不过适应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回去也要重新适应,想想就有点心里没底
我年前回,你啥时回呀关于PR方面, 我想分享些自己的看法, 新政府对于各个种族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 对于印度人, 马来人或者白种人是更宽松些, 一来他们的人口基数比中国人少, 二是因为他们的总体教育程度要比中国人低。马来人还是印度人, 他们在新加坡上大学是免费的。 好像美国对于黑人和少数名族也有着这样的优惠政策吧, 每年有些大学名额留给他们, 因为他们种族的发展比较落后。其实就是是国内对于少数落后地区高考也是有着补贴和优惠政策。 而且新加坡政府更想把当地发展成多元化的国度, 而不是更中国化,可以理解他对中国政策上的一些保守态度。
看得出LZ家条件是不错的, 估计PR的拒绝是因为居住时间的关系。你的比法很有问题, 新加坡的很多新的主屋基本上没有走廊坊,很多都很大气、漂亮、明亮,房子的设置跟condo差不多。
有些甚至是一个门一户,每家都不挨着。
你拿新加坡30-40年前的补贴房和中国新时代的商品房比,本身就很多问题。你拿新加坡的补贴房和中国的老公房,或者新加坡的condo和中国的商品房,这样才毕竟公平吧。请问是什么幼儿园呀人各有志。。。。。。。。。。。。有共鸣的当知音。。。。。。。。。。没共鸣的当听众。。。。。。。。。。。不过建议楼主多主观的陈述。。。。。。。。。少主观的比较。。。。。。。。。。。。。因为每个人的境遇不同。。。。。。。。。。。可能让你决定离开的“理由”,往往是很多其他朋友留下的“理由”。。。。。。。。。。。。。祝楼主一家一切顺心吧。。。。。。。。。。。回到祖国总还是幸福的。。。。。。。。。。。。。支持搂住, 非常的同感。可是换句话说,搂住如果住在公寓,在家里的阳台看着自己的孩子在游泳池和爸爸戏水, 星期天一家人去动物园,晚上开车去吃海鲜,还是很写意的,当然搂住如果可以过得更好的在中国也是很好的,说真的住在公寓和租屋有着天壤之别,其实楼住的大多数观点没错,错就错在你有那个条件,可是没有创造你爱上新加坡俄的理由。 不能说楼住的家境就决定了花钱的方式, 花钱的方式应该取决于赚钱的能力, 既然你是哪个层次的人就应该去尝试一下哪个层次的生活, 尝试过再说不,也不迟 ,说真的新加坡有极少数的家庭驾着宝马主组屋的,那都是有特殊原因的。只建议搂住尝试再说不。。。。。支持你,哪里快乐,哪里就是家。希望你快乐,希望你离开后偶尔能想起新加坡的好。我爱中国,但是我同样爱新加坡,因为我的女儿我的丈夫我很多亲人都在这。我没有以仰视的目光去看待新加坡,因为内心我是充满自信的,我并不认为我输给新加坡本地人。我年后回了,年前事情多,太麻烦房子是很重要的生活元素,不过我不认为它能影响一个人或家庭是走或是留的决定。至于说两地的房子比较,各人标准不一,前些年很多人喜欢比较中国和美国物价,说便宜的是爱奢侈品爱买房的,说贵的是孩子要上大学或是被征个税征得高的。各人的结论都和自己的消费习惯及结构有关,没有绝对的对错。
新加坡的好在很多方面是度假式的标准幸福生活,比如楼下游泳,海边玩沙,生活便利,空气还行,这些我也欣赏,不过生活和度假是两码事,我愿意每年花一个月的时间在东南亚小岛上住住,游泳挖沙看书,什么都不想,但其它时间倒宁愿把脑子填满。新加坡的感觉太过狭隘,那种心灵沙漠的感觉,像是脑子怎么填都填不满。有研究显示,人对集体的认同感,最大程度取决于归属感。团队竞争和爱国心其实从本质上讲是自我保护的表现。一个环境呆久了通常都会认可,因为各种因素稳定了,自己的习惯慢慢改变,自然也就认可了。象我爱吃川菜,但两年不吃,口味跟着淡下来,也就无所谓了。上海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跟朋友骂起上海来,话也不少,不过终究还是爱它,忍受它的缺点,爱它的好吧。每种文化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懂得欣赏别人,自己才会被人欣赏。无所谓啦,不喜欢他们处理事情的方式而已感谢众多姐妹的支持,有MM还发了手机短信给我,说怕我受欺负一个人承受。真的很感动,谢谢了!也感谢小鱼儿妈妈,karenlim,虽然想法不一样,但关注了这么久,帮我把帖子顶这么高也功不可没。
对新加坡,有人爱有人不爱,也许我的不爱伤害了一些热爱它的人,不过这也就是分享的意义。原谅我不是一个大爱的人,这里有我欣赏的地方,比如组屋制度本身,比如高效的政府和严格的法律,但欣赏一个人的优点不代表爱他,客观的来说,算,参考因素之一吧。我的邻居还不错,, 没矛盾, 大家见到面打个招呼..  种在门口的盆栽, 不在家时邻居也会帮忙浇浇水剪剪枝, 挺好的..我也爱上海,随便人家怎么说,总归是自己家乡。
祝福楼主,去留都是自己的决定,其实只要不后悔怎么都好。 虽然留在新加坡10来年了,现在为了孩子福利也入了公民但是归属感还是没有的,我还是爱国爱上海的。有机会以后死也要死回去的。看完了全部的帖子加回复。感觉楼主确实是个很emotional很文艺的人。
有条件回到自己的家乡当然是最好的选择。成家以后房子当然是很重要的,多少人因为香港的居住水平被吓跑,多少人因为房价从北上广一线城市撤离,绝对是个影响因素。
华人始终是生活在华人文化主导的环境里比较舒服。新加坡中产及中产以上严重西化,社会风气如此,对于我这种从小英文考试头疼,看英文书头晕,看到西餐就反胃的人来说,当然会觉得格格不入。
其实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新加坡华人家庭也是分成两种的,一种中文交流,一种英文交流,往往文化水平较高(特别是父母辈),生活较为优越,较有话语权的,是那种讲英语的,思想西化的家庭。
而过来工作的中国新移民,绝大多数又是属于学历层次较高的,同一层次的,文化背景流派不同,同一语言背景的,又往往不在一个层次上。
缺乏归属感是情理之中。楼上说的对,在新加坡通常与我们打交道的人,层次太低。
新加坡层次高的,我们又很难接触到。“设施齐全,平静安详的小城市”
最后一句让这个帖子亮了
也许上海也只是你的下一站,不一定是终点站。囧搂主,无论在哪里新年快乐我也爱上海,不过我还是觉得新加坡更适合居住,也更适合我的孩子。国内的人太矫情,而且上学,看病什么都要塞红包,好累啊。同感!渐渐从最初的厌恶这个城市,到现在一点一滴发现它的美好。一个城市,不能光看硬件设施,还有软件设施。不过新加坡的硬件也是很不错,不花俏,但是实用每次回国,女儿总是抱怨连连,以下是他们发的唠叨
"妈妈,妈妈,为什么每次到中国流个小鼻涕,医生就给我打针,新加坡的医生给我甜甜的药水""妈妈,妈妈,为什么中国的司机从来不在斑马线上减速,不但不减速,他们还加速冲到我面前"妈妈,妈妈,中国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好像都不喜欢排队,每次都要到我了,总会有个人冒出来"妈妈,妈妈,快看看,那个开着漂亮车的叔叔,摇下窗就吐口水了"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不能一个人妹妹下楼玩,我在新加坡时都没看你陪过我这么久"妈妈,妈妈,这里的公园和学校比新加坡大多了,我太爱中国了,中国有四季,让我穿各式各样的衣服,还有好多好玩好吃的东西。。。"
宝宝,那我们回来中国吧,妈妈每天带你去大公园玩,带你吃好吃的,认识更多的朋友,新加坡我们吃不好住不好玩也玩不爽"
"麻麻。。。我才不要在中国住呢,新加坡的司机安哥看到我们小孩子,在大老远还没到斑马线就已经停车让我们过了。我在公园[关键词屏蔽]摔了,好多安滴安哥过来扶我,还借我电话打回家。下雨没带伞时,不认识的哥哥姐姐送我去有盖的走廊。反正我就住新加坡,就爱在这边上学,中国我们去玩玩就好"
如果没有他们,我还真和老公回国住了,现在在这,完全因为两个孩子。这次真的是非常赞同楼主的观点
只是目前中国的生存环境也非常不健康。让孩子在这种功利熏心的环境成长也非常让我不愿意。我是上海的,的确在上海不愁吃穿,生活多姿多彩,但是获得很有压力!貌似每个月赚的不少,但是开销实在太大,幼儿园差的不敢去好的就要每月4千,请阿姨也要这个价,而且还不专业。再说说吃的,菜场的不敢买只有定无公害的;谁不敢喝只能买净化器;奶粉不敢买只能从国外拖回家;不敢让孩子出去玩现在又是雾霾;宝宝们动不动就生病还会每次要求挂水;反正活得很累!之所以来新加坡只是为了能吃上安全的食物,喝上清洁的水,给孩子相对安全又简单的生活。
我是上海人,我爱上海,但是生活在新加坡让我很安逸!:)你说这印度邻居有什么好,一点都不讲究,能叫他脏死,门口放了一堆破鞋不说,还养了不少花,也不收拾,掉了一地的叶子,洗个衣服吧,从来都是滴滴嗒嗒的在往楼下滴吧水,你就能不能叫他烦死,真是郁闷。我的印度邻居也脏
他们家晾衣服在走廊墙上 一大片一大片印度衣服颜色都懂得
不过 我们还比较友好 经常走动
她回国给我女儿带了套印度裙子
我生产也买补品来看我
觉得邻居不关种族的事 就是看人看运气楼主 最近听说太多中国人回国 甚至拿PR买房的也有回国的 原因很多
觉得象你这样的回国理由很少见
邻居是换租房就可以换的一直不明白拿到pr能怎么跳呀,往哪跳?看到一篇美国华人的帖子,贴上来娱乐一下,什么也不说了:)
我去过中国很多的小城镇、小县城和小城市,那些小城市的居民活的都挺安逸都挺巴适都过得挺好。记得有一年去内蒙集宁,集宁人就认为集宁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因为内蒙所有的城市都比集宁更冷冬季更长。也去过山西的临汾,临汾人也认为临汾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因为那时候临汾人没有去过青岛,没有去过大连,没有去过广州,没有去过海南更不用说是出国了,人家自然就认为集宁或者临汾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了。人家这叫什么?人家这叫淳朴!
无可非议,温哥华是加拿大最好的城市了。在加拿大的几个城市中,温哥华首屈一指!所以,我的一个帖子提到温哥华的气候不好,顿时跳出来一群人对我大吼大叫乃至人身攻击,其实,我说温哥华的气候不好既是朋友抱怨也是亲身体验,NOTHING PERSONAL, 但是,温哥华那么一个伟大的国际大都市,有些猪价滑人的心眼那么小,那到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
台北人就一直以为自己是国际大都市雄踞亚洲乃至大都市之首,因为台湾省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都住台北。其实也不能怪人家台北,台北就是比高雄,比九份,比台南,比乌来,比基隆,比台中,比金门大很多豪华很多呀。没有见过世面自以为是还是可以理解的。温哥华也一样!
说实在的,如果就气候单讲,温哥华如果和Seattle, Ereka, Fort Bragg, San Francisco, Santa Cruz, Monterey, Santa Babara, Santa Monica, Huntington Beach, Laguna, Oceanside, Carlsbad, Encinitas, San Diego, La Jolla 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相比,哪个城市都比温哥华强的都不是一点两点儿的。但是温哥华如果和魁北克、多伦多,蒙特利尔这些在冰天雪地里的城市相比,那当然是好的了。
这就像美国的一个乒乓球代表团去中国访问,在美国都积分了几千分了准备去中国横扫。到了北京和什刹海体校的十一、二岁的小孩打了场比赛,场场全输。你在美国称王称霸,在中国乒乓球界也就一个十岁孩子的水平。温哥华在加拿大是气候最好的城市,到了美国,也就排一百七十多位往后吧。
不过,要是哪个城市输场冰球就[关键词屏蔽]一下,在美国绝对排第一!
其实也不能怪人家,加拿大那个美丽的国家就那么几个城市,就那么几个人,人家又不是泱泱大国凭什么就要大气呀?
有一次和波士顿的朋友电话:“怎么十月份就下雪了?”人家波士顿人说:“是呀,我们准备和加拿大人一样,冬眠了。”幽默、大气,一句加国脏话都没有!
在美国住的人,见识也多,纽约费城芝加哥底特律西雅图洛杉矶旧金山波士顿休斯顿圣地亚哥随便哪个城市拿出来都是国际级的没有人对自己居住的地方那么DEFENSIVE,一个城市的好好坏坏又不是你自己决定的气候冷暖又不是你家厨房你家后院儿你可以说了算?但是,你千万别说温哥华不好,不然有些人会披着一个甲鱼壳骂你疯子、变态、偏执、浅薄、暴露癖、猪狗不如或者给你贴一个给他自己竖中指的标准像,而且还花很多时间像跗骨之蛆一样跟着你的帖子到处爬到处损你,那里的人真是悠闲!我说那里的气候不好,最多是和你们的观点有点不同,你们也没有必要带着全家老小在我门前下跪呀?
千万别惹温哥华的猪价滑人,你惹不起!
《版权就是有,翻印也不究》就是拿了PR不待新加坡啊,大部分回中国
人各有志,本人觉得针对lz的选择是正确的只能说你老公太不会选房子了……最近半个月正好回上海,经历了黄浦江死猪事件,喝水只敢纯净水了,还好,明后天就回新加坡了,相比较环境,治安,新加坡绝对首选啊,上海马路上的灰啊,各种各样素质的外地人啊~~~目前,上海本土人只要有点门路或者想法的,都想移民了,上海已经不是20年前属于上海人的上海了~~~真理!
刚被邻居连累被大耳聋泼漆的人深有感触!自己喝就算了,过滤水再烧烧开最多。可是给小孩冲奶粉的水只能进口的瓶装水了,因为据说中国的地下水都有污染,矿泉水也不安全。
身边确实只要有小孩的都会考虑移民。就像我以前的海归老板说的,自己回来挣钱可以的,但是小孩留在美国是肯定不会带回来的。
对了,请教各位妈妈,新加坡的自来水可以直接喝,但是冲奶粉也要烧开的,是吧?哇,我居然全部看完了,楼主是个很有文化和思想的女性、而且读她些的东西也很有见解,我现在的处境跟你差不多,回去的心态重一些,天生恋家冲奶粉的水一定要烧开作为一个岛屿城市型国家,抗风险能力自然非陆地国家所及,而且这里只有五所知名大学,本地人读大学比例是不高的,因而我们碰到的普通大众孤陋寡闻我去年来的新加坡 太太孩子也过来了 太太不工作 孩子上幼儿园 总体收入和国内我们两人总收入持平 但就是感觉生活质量下降好多 所以我还是会在合约满后明年回上海的 不要说未来30年 现在上海也不比这里差多少建议有空时看看新加坡水的构成。再去看看蓄水池、新加坡河。新加坡别的都不错,水是短板呀读完了, 上次上次是在报纸上看到煮咖喱, 这次竟然是烧香, 我邻居也烧香, 初一,十五, 过节, 中元节,但我没有像楼主这样处理,这个是华人的文化, 可以理解的, 我和邻居处了有接近6年了,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还有邻居过年还给我儿子红包,我也送礼物给他们, 楼上的马来邻居还帮我在游乐场看孩子, 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可能是我要求不高吧。其实仔细想想楼主说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不是什么伶牙俐齿这里好像太多重洋内外的人了
我也没觉得的新加坡好在那里呢完全没必要为了邻居的事而影响对新加坡的感觉,要看大方面。择邻而居,我遇到的华人倒不至于你说的那样,当然,楼主如果把这里的生活和上海的成熟阶段比自然是没办法比的。赞!看得清楚!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