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政不断出,似乎很多人不满资产增值速度放缓,我也看到了很多评论说一线二线城市的中国人都不来了啊,资产比不过二线城市了啊,或者劝别人不要来新加坡。当然了发表评论的这些人似乎并没有打算离开新加坡的意思,大家心里深处还是很理智的呵呵。
我和家人刚刚离开北京,来到新加坡。从我的视角看新加坡和国内大城市的对比:
新加坡在环境方面是天堂,国内是地狱。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不是房产,钞票,而是不需要用钱的阳光,空气,水。北京这一两年空气持续恶化中。今天又是大霾,能见度200米,pm2.5经常300,500,甚至曾经一度接近1000.有常识的都知道300到500是有毒害的空气,500已经是美国大使馆测量仪器的上限,也就是说爆表了。我相信在新加坡待惯了的朋友是决计在这种环境待不下去的。有兴趣的可以去google一下现在北京的照片,看看能见度200米是个什么概念。有人也许会说我去上海,广州。空气也许比北京稍好点不过我去过很多次广州,工厂太多,基本也就是比北京稍微强一点。甚至厦门,大连,这些年恶化也很厉害。教育部很快会出条规,雾霾天气,中小学生取消户外活动。很多从没有想过移民的人,因为环境恶化的原因,都开始动摇了。各位有人愿意牺牲健康,换取更高的资产增值速度?我看没有吧。更何况论坛里基本都是第一代移民,跟大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父母在中国,只是回去投资也是轻松办到的事情。
新加坡的工资水平落后于一线城市么?我是公司平级调动,工资比北京高了一截。税却少了一大截。另外提醒,国内100万年薪的需要交税45万(我没这么高工资啊)。如果有工资等于或低于中国的,肯定是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从自己和公司身上找原因吧。
孩子教育方面,不好说谁强于谁。新加坡长大的孩子更有国际视野更与国际接轨是没有疑问的。反正我是不希望自己孩子接受填鸭式,应试教育。国际学校和国内的学校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道路,至少现在感觉还是不错。昨天又爆表了~~~哎哟,这就不用曝了你是公司平级调动, 是国内的企业吧, 当然派驻海外要比国内工资多一些.
如果是跨国企业, 刚毕业的,职位低一些的,可能新加坡工资会高一些. 但是人过中年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北京上海的工资就比新加坡高多了.
哪里都有得有失,我觉得新加坡不错,虽然收入少点,生活枯燥点,为了后代,牺牲自己一下也是值得. 所以更关心新加坡的前途命运.北京空气让人却步 在华外国人已开始撤退(组图)来新加坡不久的人通常只能拿新加坡和其他城市比较,而老公民和老PR往往比较过去和现在,新加坡的吃穿住行是不是越来越好了,还是在退步,这些才是他们每天切身体会的。[但是人过中年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北京上海的工资就比新加坡高多了.]
高多了? 好像也不会吧,举个例子吧。国内的空气确实真的差前面我发的一个帖子里,大家比过新加坡和香港。
在我看来,香港除了购物和靠近中国,很多方面是没有新加坡好Lz不是中层管理层吧。中层以上薪水没什么区别。而且lz是外派,不是本地职员,有外派补贴很正常。这边房租是国内几倍?
楼主对上海环境怎么看?不要用北京来代表所有大城市环境。我最近刚去过广州,觉得挺好。新加坡每年也有烟雾弥漫的不宜出门时段,可能lz还没碰上?
Lz来新多久?孩子是上真正国际学校?那在北京和这边就应该没什么区别。如果是上本地新加坡学校,那绝对鸭梨山大,只是你还不知道。本地孩子全部花钱上学校外补习课。巨贵。还每个都上。为什么?别看只上半天就以为轻松。问问真正的local吧。这儿嘛都好,就是过了这个夏天,迎来新的夏天,夏天之后还是夏天,夏天中我们马上过年。
矮!想当初,我家腊梅开了。。。外面大雪,屋里吃得热腾腾的火锅,甲一口二锅头。帅气!广州以前空气,卫生更差。现在好了些8-9月份我家阁楼葡萄藤结出很多有机葡萄,各种时令水果蔬菜,后面是竹林厦门空气变差了?真的么?我好就没去了。厦门人出来说说啊南方的城市似乎都不会像北京那样。
北京的首堵,雾,高房价是世界’闻名’的,不能那新加坡跟北京比,没意思。首尔东京没去过
不过比香港,纽约,除非你收入真的很top,否则除了无聊活在新加坡不会输纽约香港的。在安全和环境上新加坡要好得多,这点纽约落后新加坡香港太多了。如果你甘心买HDB买房压力也小得多。
但如果去旅游,(新加坡+香港)x3都比不过一个纽约。在新加坡,我已经把自己锻炼得,买一袋白面包,涂点花生酱,我也能当美味,美滋滋的吃完一袋。入乡随俗呗小伙子,刚来吧?话别说得太满太自信,到时候你就知道这也有北京的毒气的,哈哈。东北面,西面空气不好。是不是有怪味道。。初一,十五,农历7月基本不能开窗,纸钱烧的轰轰烈烈的。。。整体空气水平当然比国内好了。每到风向转头的时候,我住过亚历山大和west coast crest , 晚上那股刺鼻的酱油味同嚼蜡 boon lay那边估计更加刺鼻好久没回厦门了,不过厦门是比新加坡差一个档次,在卫生上,空气或者环境。那个不是酱油味,西面有个垃圾处理厂的味道。东北面的怪味估计就是马来西亚对面的工业区飘过来的。本人喜欢新加坡的理由很简单:
皮鞋一年擦一次。。哈哈,这是个粉重要的理由。
话说我的皮鞋从开始穿到穿坏都不擦滴回楼主:俺在这儿呆着过俺悠哉闲哉的小日子俺挺知足的:D这个理由好,在新加坡十几年从来没擦过皮鞋。好舒服的日子啊上海环境也不怎么样,不过有句话叫习惯成自然.中国其实正在锻炼人民在一场核战争后幸存下来的能力呢.
地沟油锻炼了消化系统, 现在锻炼呼吸系统.
我坚信, 未来是属于中国人民的.
另外,孩子教育的事,看来你不了解. 这是唯一一个比中国好的地方,唯一一个吸引我们留在新加坡的理由. 我并不是说教育水平高多少, 等你有了孩子慢慢体会吧.你觉得新加坡好就说好,真没必要扯上国内大城市,而且,即使你要扯上国内大城市,也不能总扯那些阴暗面。
你说的这些阴暗面北京上海的稳拿们难道不知道么?他们要是来新加坡申请PR,SC需要跟大多数人一样等上3-4年么?
他们不移民新加坡证明他们蠢么?那些稳拿来新加坡拿身份会比LZ更加困难么? LOL有关系有路子的还是在国内爽,没关系没路子的要靠自己奋斗的,待在新加坡比较适合.国内最近5年确实是日新月异啊,不过生活成本也很高,同样的吃,你要在上海吃的成本绝对贵过新加坡,住呢,上海的房价还没有赶上新加坡的公寓,房价和HDB差不多,薪水,我觉得要看税后收入才有比较性,即使是税前,同级别的,上海低过新加坡,生活,当然是上海的生活更加丰富.
其实我得出的结论是,要么是老板,要么是体制内的中层以上,要么是非体制内的高层以上,其他的还真不如在新加坡待着.你要是真认为在新加坡不需要讲关系,那只能讲你的级别还没有高到需要接触到关系的程度。
讲关系,任人唯亲从本质上讲根本就不是什么错误的事情,只要别把没能力的人依靠关系提升在职能职位。
这也是本地老百姓比较不爽某些寡头下面的猪头的一部分原因。
不管怎么教育,怎么补习,不就是为了以后有个好工作嘛,新加坡的小孩没有因为上课时间只有半天,学的东西比中国相对少,所以长大了就找不到工作??现在在金融区上班的年轻人以前不也是只上半天课的,长大了不一样有份好工作?
要上什么北大,清华,或者国外的精英大学,那些毕竟是少数,在中国是少数人,在新加坡也一样,不管你是上全天还是半天的,也不管你是补习了还是没补习这种说法某些新加坡人也提过
只不过一来没他那么夸张
二来提的很少
当然也不排除是部分东部居民眼红西部发展快吧。。。
那人是住后港的真心觉得新加坡在招商,给新加坡创造工作岗位这点做得很好。就是这样有人还说新加坡比香港和台湾差。。。。
可怜的新加坡政府,做得好都被这样说,做不好的话…….听起来你好像被他们的气焰烧到过这种中国人在国内耀武扬威,出国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有钱有什么了不起的,一样遭看不起,还破坏大部分中国人的名声。大士那边,确实有一些化工厂之类。靠近了也许有味道吧。如果去可口可乐的公司,估计没这个问题。。。见识过,不一定要被烧过啊那位住后港的是抱怨西海岸
嘻嘻嘻顺便说一句,那天把偶气死了,我去麦荔枝水库跑步,前面几个大肚皮中国游客(也许是游客,中国口音)。边放收音机边走,声音很大。收音机也就算了,人还边走边扔垃圾。人还打景区的猴子,用东西吸引猴子来又打猴子。 后面有其他国家的人在议论,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怎么能这么丢中国人的脸呢???怎么能。。。。你是看到别人被烧啊天朝命官怎是边陲小岛可比。 超级强国都比不了。
天官随便罚你的钱,拆你的房,嫖宿幼女,再关她娘,最后在人文关怀一下。如果北京一年四季潮湿恒温,降水量大,空气却还现在这个样子,那再拿来跟新加坡比也不迟。。。然也
没吃过猪肉
也见过猪发膘嘛难带你在中国办出国护照给过红包?
“高薪养廉”只是种手段,不是结果更不是原因。
一种社会现象会是很多原因造成的,建立完善的制度,让他们不能贪;建立监管机制,让他们不敢贪;同时还有相对的高薪,让他们不想贪。而我之前说的就是最后这个方面,简单指责说医生老师什么的收红包,他们是有这个爱好还是不得已而为之,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同意,北京的气候冬天真是太干燥了,地理位置又靠近尘土特别多的东东,北京下雪或者大雨过后,应该空气指数也不错吧?
新加坡是经常下雨,对空气品质也帮助不少。
但新加坡自然气候也有弱点,非常潮湿炎热。对喽,这个时候还有采暖问题呢,锅炉一开煤一烧的效果。。。[衣食足而知荣辱。]
我认为那句中国老话【饱暖思什么】更符合现实
别说现代,古代饱读圣贤书的读书人,成了官员,不愁衣食后,大部分是不知荣辱了,都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
中国只要有一个人收红包,那整个系统必定各个单元都收红包
新加坡只要有一个人不收红包,那整个系统必定各个单元都不收红包还是体制吧。如果天朝最高者能严惩贪WU者,谁还敢冒死去贪?就是大家看见绝大多数贪WU者都活得好好的,所以大家的胆子就大了。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这是根本。最高统治者狠下心来抓下一级,下一级不敢贪了,再下一级也不敢贪了,以此类推,风气自然就形成了。现在是反过来。街道办事处的看上一级的贪,而且更多,都没事,所以胆子就大,层层往上看,往上学。大家都觉得贪WU的一万个,抓了的就一个,概率太小了,值得冒险,所以就大着胆子贪。多了。
上次在ntuc超市,一个同胞妇女还穿着呢子大衣围着围巾。把冷藏的鸡一包包地塑料袋扒开,把鸡脚拿出来挑。俺在旁拿了一支,看她这么做实在受不了了,就说她不要这么做。 那大姐立马针扎屁股一样,你去投诉啊去投诉啊。你迁户口试试要不要红包?
高薪养廉?
新加坡政府高薪的占多少比例?但是廉洁却是整个系统的。
新加坡的警察薪高吗?人家敢收红包吗?
你听说过谁要进名校跑去MOE送礼的? 男人如树 我点评,免得歪楼,你就是嘴硬,马可波罗描写过元大都的繁华.你南京人吧.
我嘴硬?现在北京的城市的框架什么时候奠定的?明朝还是元朝?
明朝成立在哪里成立?经历前面2任皇帝的是哪个城市?
即使我错了,错的也是边疆小城中的“小”字。(我说小是以当时的南京来说,你坚持,那就当我错了)。
但北京地处边疆,地理位置不适合,这是实实在在的事实。而我本来强调的就是北京地理位置不好这点。
如果不是朱棣夺位,明朝根本不可能好端端的南京迁都去北京。而迁都北京的理由只有一个:因为是朱棣的地盘。
一个拼命夺位得到皇位的皇帝,劳民伤财地迁都,理由只有一个:为了守住其好不容易得来的皇位。
最后说声。我不是南京人。是只是说出事实。当年是哪一年?现在呢?还有啊,这个纬度只有伦敦?比就一定要挑出个最坏的还不是最近的比,然后自满地说我不是唯一最糟的,你看XXX不是也有过这种情况?这种阿Q精神是对各位在天朝帝都天天吸尘的肺有好处还是怎样?还是来看维基百科的介绍吧
迁都过程
明太祖的迁都打算由于历代统一王朝的都城都在中原,明朝统一全国之初,明太祖便打算择机将京师迁往北方。洪武元年,下诏以汴梁为北京,以金陵为南京,效仿周唐的两京故事。洪武二年,朱元璋又在故乡凤阳营建中都,同时下令从江南移民中都。但是开封和凤阳都是久经战乱,破败不堪,难以承担京师的重任,朱元璋于是放弃了迁都这两处的打算。洪武十一年,罢北京,改南京为京师。[2]南京皇宫是填湖所建。建成之后,由于地表下沉,逐渐形成南高北低的态势,在风水上是不祥的征兆。洪武二十四年,明太祖派遣太子朱标考察关中地区,为迁都西安作准备。然而第二年朱标病逝,沉重打击了明太祖,令其不愿再劳师动众地更换京師。
迁都北京靖难之役后的永乐元年(1403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京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同时开始迁发人民以充实北京;被强令迁入北京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
永乐四年,下诏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
永乐七年,明成祖以北京为基地进行北征,同时开始在北京附近的昌平修建长陵。将自己的陵墓修在北京而不是南京,证明明成祖已经下定决心要迁都。
永乐八年,亲征回师后,明成祖下令开会通河,打通南北漕运。永乐十三年完工,从此北京所需物资可以通过相对经济地运输。
永乐十四年,明成祖召集群臣,正式商议迁都北京的事宜。对于提出反对意见的臣工,明成祖一一革职或嚴懲,从此无人再敢反对迁都。次年,北京紫禁城正式动工。
永乐十八年,北京皇宫和北京城建成。北京皇宫以南京皇宫为蓝本,而规模更胜一筹。新修的北京城周长四十五里,呈规则的方形,符合《周礼·考工记》中理想的都城的形制。明成祖下诏正式迁都,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京为京师,但在南京仍虚设了没有太多实权的六部等中央机构,称南京某部。[3]
还都南京之议刚刚迁都几个月的永乐十九年初夏,紫禁城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遭雷击,尽皆焚毁。朝野议论纷纷。礼部主事萧仪认为,迁都后诸事不便,且弃绝皇脉与孝陵,有违天意。成祖大怒,立即处死了萧仪。[3]
明成祖死后,明仁宗即位。明仁宗长期作为太子在南京监国,即位后,面对残破的北京皇宫,立刻有还都南京的打算,下令修葺南京宫殿。随即,北京六部原印信收回,新印信重又加印“行在”,等于废除了北京作为京师的地位。但仁宗享国日短,未满一年即已驾崩,此时还都的实际行动尚未展开。尽管仁宗的遗诏中强烈表明了他希望还都的意愿[4],继位的明宣宗还是暂缓了还都的计划。明宣宗的儿子明英宗继位后,正式确定北京为明朝京师,不再称行在,从此终明一代再未改变。
影响及争议政治和军事大都陷落、元朝灭亡约半个世纪后,全国的政治中心再度回到北方。自石敬瑭向契丹割让燕云十六州后,北京附近已有约500年不在汉族朝廷中央政权控制之下(若从安史之乱、河北藩镇兴起算起则更长);而靖康之变后,整个华北地区也已经有近250年由异族统治。成祖迁都后,北京及其周边成为明朝的核心统治地域,汉族政权对华北的控制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赞赏成祖迁都的意见认为,由于首都距离长城很近,(事實上北宋以前的長城早殘破不堪,金長城距離還遠也年久失修,除居庸關、山海關兩段外,此時可以說根本沒有長城存在,建國初期武功鼎勝尚能北伐,北方游牧民族休養生息一代人後,英宗後即敗相盡露),中央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调动军队抵御侵略。成祖本人就曾以北京为基地五次北伐元朝的残余势力,北京在军事指挥上的优点是处于后方的南京无法比拟的,事實上數次北伐當時的首都都是南京而非北京,而且直撲塞外。同时,天子戍边的气势以及皇宫和先帝陵寝俱在前线的事实,使朝廷上下在面对危机时更有抵抗的决心,從漢朝起就常以皇陵之氣擋北方民族氣運,現實上看是完全起不到作用;例如土木堡之变、京军覆灭之后,明朝坚决地组织了北京保卫战,而不是像西晋、北宋一样放弃北方(北宋也打過東京保衛戰,在欠缺長城及牧馬之地的燕雲十六州,以開封經營百六十年)。
而反对者则认为,一方面迁都北京给明朝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北京地位陡然提升,令整个北方防线在向内收缩的同时也向北京集中,反而破坏了明太祖时北方边防的均衡配置。明宣宗放弃开平等三卫后,长城以外明军再无据点,令北京暴露了两翼,也失去了战略纵深,使京师长期处于外敌的直接威胁下,同时也是明中期蒙古在大漠、明后期女真在辽东坐大的重要肇因。[5]
经济明朝初期,华北相对于江南的贫困相当明显。北京的营建使北方的生产和人口迅速恢复。但是,作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城市,京师对物资的大量需求无法就近解决,必须依赖于大运河从江南转输。因此在明清两朝,漕运均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地位。漕运的繁盛带动了运河沿线市镇的发展,如扬州、临清和沧州等,进一步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
而反对者一般认为,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过分远离为明朝和继之的清朝经济增添了巨大的、不必要的负担[6]。另一方面,由于大运河关乎京师命脉,漕运从纯粹的经济行为上升为带有明显政治意义的行为。在运河沿线发生水患时,公家卻只會優先保護漕运的利益,而往往忽视周边百姓的安全。伦敦大雾请自行百度之。。。工业革命开始年份请自行百度之。。。年代差请自行加减之。。。
2013-1949请自行运算。。。再比较上行年代差。。。还好意思说,拿北京最坏的跟新加坡最好的比是谁啊?既然你也知道伦敦污染是什么时候的事儿,我就不多说了日本的情况和新加坡不能比的。
日本目前是娱乐业输出大国,同时在国际上拥有许多大品牌。
日本经济,目前是长期属于瓶颈状态,找不到突破,故表面衰退20年。
但这完全是表面,因为一个国家若真正经济衰退20年,基本上早该崩溃了。
但日本却衰而不崩,代表其经济只是没有让投资者赚钱,但基本上依然有一定程度的竞争力的。
新加坡的竞争力,其实是很表面的,没有深层的真正竞争力。你喜欢,就回去当吸尘机咯,没人拦着你所以么,说新加坡就说新加坡跟北京,扯欧美个什么劲?你看,翻来覆去就这句话,喜欢就回去咯?。。。这你做不了主,就好比你那个城市好你也做不了主一样。。。至少人家没拿半个世纪以前的事比
良禽择木而栖,你想当吸尘机那是你的自由,人家不想当吸尘机也是人家的自由。这应该是权力的问题,不是温饱的问题。
权力没有监督,必然会造成腐败。【朱棣10岁受封燕王,20岁就去北京就番了。39岁开始造反,等他在南京登基,是42岁的事情。
他绝对更习惯北方的气候和饮食吧】
你没看我的回复。他去北京是自愿的?他如果不是心不甘情不愿,会不顾一切的打回南京?
你是习惯你出生到20岁住的老家饮食还是气候,还是你长大后去的他乡?
退一步说,对一个好不容易夺位成功的皇帝,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比守住皇位更重要?
至于和北方的战事,当时蒙古确实是最大的隐患啊
为了抵抗敌人,所以把国家中心搬去靠近敌人的地方?没想过万一边关有变,敌人不是直接冲到你家门口?
历史正是如此,因为太靠近边关,满清入关,直接冲到北京城了。。。。。。。这是个自由的世界,难道这句话说错了吗?我哪有作主,我只是顺你的话说而已。我是就事论事,虽然新加坡社会很多元化,但是个体对外面事物的接受程度不够高,很容易受peer和media的影响。这个确实也跟教育机制有关。缺乏创新。因为你一定要证明新加坡跟北京的空气没有可比性是因为地理气候相差太远,我才建议横向比较嘛,不然我吃饱撑的扯出欧美干吗?哪知横着横着你又扯出陈年往事的伦敦,所以横竖都是你对,北京的空气污染是历史地理的必然,行了吧?所以说,在企业混的好的最好不要从政。
从政後工资太低对不起自己,太高对不起国民。
而且之前企业的习惯一旦带进政府,就准备挨骂挨到狗血淋头。
所以,我们还是找在企业混得差不多,不好不坏的人来从政比较好。:lol你看,又转进到自由去了。
要比,咱得设置统一标准不是。。。你看我要统一新加坡北京比较标准,你非得说欧洲;得,我尽量统一欧洲和北京标准,你又说年代得一样。。。哦,果然是自由,你有自由我没有。。。你有自由,横竖都是你对,北京空气污染是对的,因为它跟新加坡气候差的远,而且伦敦原来也有过类似污染,所以北京空气污染是对的,OK? 你赢了。
基本上,新加坡要保持竞争力,不应该从控制劳力成本(工资)下手。
而应该从控制租金和运输成本下手,保持低租金无运输税,这样远比压低工资好。
运输税就是指车税和柴油税。我基本赞同,这种说法。还有一点,就是新加坡浪费在国防上的资源太多了。
论人力资源,每个男性要服役两年而且之後有10年必需每年回营1周到一月。
论财政资源,目前新加坡的国防预算有国家财政预算的24%
基本上,比周边国家都多,别人人口更多但浪费在这地方的钱更少。
一个国家是需要一定的武力来自卫,但以新加坡的人口和规模来说,目前的军事开支完全彻底是在浪费钱。何谓“运输税“?劳力贵的话,完全可以通过租金便宜和运输便宜来抵消。
只要把租金一折,废除商用车的COEERP柴油税等相关税,就能留住企业了。童老弟怎么向往帝王之气应该去蒙古找传国玺,或者去徐州找华夏重器。
帮秦爷爷了却心事“反过来,新加坡人是否该想想政府的困难?”They won’t,they feel the success are rightfully theirs, it’s “inherent”. Because they are Singaporean,they deserve the cheap housing (but when they want to sell the house, theyexpect to sell high and buy low at the same time, so that they can cash out andbuy a car!), well developed infrastructures, and efficient/effective governmentetc..It’s acrying baby mentality, “I cry when I don’t get what I want” “I don’t votefor you when I don’t get what I want” If they spare a thought for the government, WPwon’t have such a resounding success in the last two BEs, without proper manifesto, what WP did is to point out the problems, aggravate the anit PAP sentiments and rideits way to the parliament to ‘slap’ the PAP”都伐了盖阿房宫了。 结果被项叔叔烧鸟。刚了解了新北京精神:
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
跟雾以稀为贵的北京相比,在坡县的筒子们该知足啦在下不赞成搞最低工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这不管用。
在下建议商税回扣,基本上,加重商业税,但同时让企业从工资扣更多税。
非管理层,本地员工工资不直接以开支从利润扣除,而是直接从税额扣除。白领员工100%扣税、蓝领200%扣税。
外籍员工工资,以正常开支计算从利润扣除。
本地管理层,一般经理级别,在会计上可200%开支计算,而外籍经理则50%开支计算。
本地高管(总经济及以上职位)工资只能50%开支计算,外籍高管工资则不能以开支计算.
也就是说,给本地工人(包括PR)的工资可以扣除比较多的税,给基层员工的工资可以比给管理层扣更多的税而给企业高管的工资基本上不能扣除多少税.
这样就能鼓励企业给予更合理,更公平的工资,也能降低企业对廉价外籍员工的需求。Singapore cannotjust merely be able to defend itself, Singapore need to have the military mightto prevent others to even consider attacking us.房东基本是经济寄生虫,应该打击其利润。
而且反正是国民少数,又是不劳而获者,没必要理他。别,我在西安上了5年大学,那边韩人多多,脏乱差,尘土飞扬,治安不好,我们学校有每年死一个的传统,经常打架斗殴经常发生。最近经常发生的雾霾在那里也是经常发生,还有沙尘暴。那里天生缺水,浐河,灞河都不似以前那么多水了,污染严重,冬季断流;所以是不能负荷太多人生存。貌似本理财版有不少的经济寄生虫。问题是政府这种做法完全是杀鸡取卵,自毁实质竞争力和内需,最後一定是内需不足而外资撤离,两头死。
如果放弃租金和税收,让工资上涨,就算外资撤离好歹还有内需,还有生命力。
工资是绝对不该低的成本,低工资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最大的。有在工作的就不算寄生虫,但没工作只靠房租的,就是寄生虫。
不过现在这时代,是寄生光荣的世道,越是当经济寄生虫越光荣。
比如当银行家就很光荣,分明是最大的寄生虫之一。Why buyinsurance? It’s the samelogic, today we are safe, and our neighbors are friendly. Do you have to waittill they turn aggressive then you start consider to build up a strong army? Itmight never ever happen, but can you afford the slightest chance of ithappening?新加坡这点儿地,根本禁不起任何战争
人家不用出兵,一顿炮火就轰平了
所谓武装力量根本就是自娱自乐我都给你看了维基百科的解释,人家正反两方面意见都有,
赞赏成祖迁都的意见认为,由于首都距离长城很近,中央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调动军队抵御侵略。成祖本人就曾以北京为基地五次北伐元朝的残余势力,北京在军事指挥上的优点是处于后方的南京无法比拟的。同时,天子戍边的气势以及皇宫和先帝陵寝俱在前线的事实,使朝廷上下在面对危机时更有抵抗的决心;例如土木堡之变、京军覆灭之后,明朝坚决地组织了北京保卫战,而不是像西晋、北宋一样放弃北方。
而反对者则认为,一方面迁都北京给明朝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北京地位陡然提升,令整个北方防线在向内收缩的同时也向北京集中,反而破坏了明太祖时北方边防的均衡配置。明宣宗放弃开平等三卫后,长城以外明军再无据点,令北京暴露了两翼,也失去了战略纵深,使京师长期处于外敌的直接威胁下,同时也是明中期蒙古在大漠、明后期女真在辽东坐大的重要肇因。[5]可以理解,新加坡这个国家确实受中国历史影响很小。
不过有必要用这么强烈的情感来划清界限吗?
你说英国在这边的殖民史学还好
大英帝国的兴衰和新加坡也没关系啊从教育来看。新加坡的学生也没有那么轻松的。除了学书本知识外,还有各种课外活动,各种义工活动,各种比赛,各种表演。如果是学生会的话,还有各种培训。
一些课程,比如美术,有的也是在下午上课。
学校里面针对毕业班的学生也有补课,平时下午或者星期六。
他们也很辛苦。我说的是中学啦,初级学院更忙。有谁是为了新加坡的“资源”而攻打新加坡的?
为什么人家一定要炮轰你?
就像买保险,该不该买住院保险?可能一个人从不生病,然后他一病就”翘“了,住院保险是不是浪费了?那是不是所有人都不应该买了。这里的学生出国很方便,澳洲,中国大陆,台湾,香港,韩国之类的。
MOE会subsidy一半的费用,剩下的一半可以用edusave还。武装力量算保险?
发生战争后,军队赔偿?甭管他愿不愿意,他20岁的时候是去了。
甭管他刚去的时候什么感觉,过了19年那绝对是更习惯了北方的生活。
他打回南京,是因为他要当皇帝,不是像在南京生活。
南京的夏天比北京可不是热一星半点,当年冬天可以生火取暖,夏天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北京成为首都的原因和成为首都的后果是不一样的吧。。。。
原因取决于驻地怎么想
而后果则不是他能控制的Insuranceis about hedging your risk away, By having strongarmed forces, its kinda reduces the risk of being attacked. Make sense?最后争来争去都不知道开始怎么争起来的了.
这楼歪的.深圳关外最低工资常年900,结果富士康跳楼了才提到1100。
关内现在据说最低1500。1500能干嘛?
香港最低工资28港币/小时。合新币不到四块五。你在新加坡赚得这么少啊?连麦当劳的学生临时工都不如现阶段的坡国其实还是发展中国家,从到处都有的大工地就可以看出来了。既然要发展,就必须有高租金和低价来刺激和吸引发展商。这一状况估计得持续到2030-2040年。
之后新加坡能走的路线完全可以跟瑞士学,低税收,较高的福利,降低土地成本占GDP比例,提高全民收入,吸引外国黑金。。我简单地问你,你可以回答yes or no吗?
1.迁都是不是朱棣的决定?
2.北京是不是朱棣夺位前的地盘?
3.北京是不是(以当时明朝的版图)地处偏北?
4.满清入关,清兵迅速冲到北京,是不是跟北京边关的距离太近有关?
至于那些各种各样的意见和理由,请参看《鹿鼎记》康熙和韦小宝关于撤藩的那段。
当然,如果你说那是小说。哈哈,我同意,小说而已。同样的,历史而已。意见人人都有,事实只有一个:
朱棣夺位,朱棣迁都北京,北京是朱棣夺位前的地盘,北京地处偏北,北京离明朝边关很近。“中国人跟新加坡人一点都没有关系。“
我们的童同胞说中国人是我们的祖先,和你说的有些出入。。。你也知道是有的中国人啊,对啊,是有很多无知的中国人啊,就像有很多新加坡人无知一样嘛。
中国人对新加坡人了解不多和新加坡人对中国了解不多都不稀奇啊。本来就是两个国家嘛。
中国人里面也有通情达理的啊。
你对中国人又有多少了解呢?这么以偏概全不显得自己也很无知吗?
新加坡历史课学什么内容是新加坡政府的自由,但是这也无法改变大英帝国的兴衰和新加坡没关系的事实啊。本来觉得没必要回你的,但是鉴于你总是觉得这个论坛对你不友善,我有必要澄清一下。第一,有基本常识的人都知道新加坡跟中国不一样,不需要你一来就开始说我们这里不一样,那里不一样。 有正常情商的人都会去找相似的地方套近乎。这是基本心理学以及与人相处的道理好不好,跟中西方教育没关系。你貌似是在表达你的不友善,并非交朋友。第二,你为什么要过分强调你跟中国人不一样呢,没有人说是一样的,是不是你自己有一种小国心态,很怕输。这个不是我说得,是在南大的时候,一门新加坡的历史军事课讲的。 第三,我讲的整体教育,是以新加坡本地大学的同学为目标样本,得到的结论。他们则是代表本地教育的主流军。我没有贬低我朋友的意思,就事论事。所以也不允许你说他们(你的言论中否认了他们的代表性,言下之意好像只有你朋友的群体更高级,更有代表性)。新加坡的确有很多西方文化,请也不要否认中华文化在新加坡的影响好不好。不要非黑即白的。争的原因,可能是我多说了。比如边境小城,多了一个”小“字。
争到最后,你说的跟我一开始提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引用历史,我只是说明: 北京成为首都是因为历史原因政治原因。或者直白地说,朱棣的个人选择。本来我不想再歪楼的, 但是考虑到这里来了几个土生新加坡朋友, 为了照顾他们的情绪,免得说我们不友好, 我不再发表任何关于两国,或者党派之类的意见.
还是讨论中国历史比较好
1.迁都是不是朱棣的决定?当然是, 可是你想说明什么?
2.北京是不是朱棣夺位前的地盘?当然是, 可是你想说明什么?
3.北京是不是(以当时明朝的版图)地处偏北?现在看也是偏北啊, 又如何呢?
4.满清入关,清兵迅速冲到北京,是不是跟北京边关的距离太近有关?中华民国倒是定都南京了, 没想到侵略者这次不走北边,改海路进攻了. 你要这么想, 是不是要拿圆规量量再决定定都哪里?在下认为,低租照样可以招资引商,也可以吸引到很多好的企业。
高租金低工资吸引到的企业,很多是不要也罢的垃圾企业。看到以前有个帖子说的很逗,说我们新加坡人和中国人没有关系,我们是堂堂的英国殖民地,和您的帖子多少有些相像,不觉莞尔北京成为首都是因为历史原因政治原因。或者直白地说,朱棣的个人选择
这句话肯定没错啊. 个人选择,也是历史选择,或者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这点学术界也有争议. 支持和反对的意见前面我已经都贴了.
但争论这个显然比争论新加坡人中国人更有意义,至少多了解点历史知识.所以,继续.[甭管他愿不愿意,他20岁的时候是去了。
甭管他刚去的时候什么感觉,过了19年那绝对是更习惯了北方的生活。]
你这话也太绝对了吧?
按照你这样说,古代那些被流放到环境恶劣的地方的那些人,甭管他愿不愿意,甭管他刚去的时候什么感觉,待久了就更习惯了那边的生活?
【他打回南京,是因为他要当皇帝,不是像在南京生活。】
你是怎么理解我的话的,我说过他打回南京是要在南京生活吗?
我说的是他迁都北京是他要回自己的地盘。
这么简单的观点,搞不明白你们就是不能理解?[size=12.727272033691406px]有的中国人会跑来骂我们这些在新加坡武装部队服役的是”卖国贼”
您碰到神经病了是吧?那你根本就没必要跟这些人混在一起。
你也应该知道,贵国也有很多人对中国不了解却有事没事就骂两句中国和中国人,几个本地论坛很常见,同样的道理我也不会没事跑去跟他们混在一起。是存在啊,就像很多白人直接问新加坡是不是中国的一部分一样嘛。
新加坡人了解多少中国啊?为何有些中国人不了解新加坡就那么让你咬牙切齿啊?没啥好好继续。我都说了看《鹿鼎记》。
新加坡公务员的全称是公共服务人员,即政府部门的雇员。全部公务员分别隶属于民事服务、司法服务和警察部队三大部门。但在政府部门里任职的不一定都是公务员,这些非公务员包括:法定机构雇员、武装部队人员、警察部队中警长以下的警员、日薪雇员和其他人员。新加坡行使政府职能的部门除公务员机构外还有法定机构。所谓法定机构是指依据国会立法成立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政府部门。
各国对公务员的定义不同,每个国家公务员的范围不一样,因此可比性差。
美国公务员是指,除政治任命以外的政府部门所有工作人员,人数为2403万人。
法国公务员是指,政府、公共机构、公立医院工作人员以及中小学教师,数量为505万人。
日本公务员是指,政府系统的公职人员以及国会、法院、国立学校与医院、国营单位所有人员,人数为448万人。
英国公务员是指,非经选举产生和非政治任命的常任文官,人数为46万人。
网上抄来的,可以看看.[size=12.727272033691406px]方舟子科学界我个人认为打假没错,但是打韩寒绝对是奉旨打假。
[size=12.727272033691406px]国人那么遭假货之害,没有理由骂方舟子打假的。骂方舟子一定是有原因的。(方舟子在新浪微博被骂到离开,在腾讯做访谈,90%以上的提问都是骂他讽刺他。)方舟子和吴法天、司马南、孔庆东肯定是一条战线的,他们自己也不避讳。
你提到的韩寒说不出自己的作品的那个视频,是故意剪辑出来的,原来的视频我很多年前就看过,那个节目把韩寒作为不学习的靶子,和几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一起做节目,从嘉宾到主持人都是明讥暗讽,韩寒比较抵触,所以问他很多事他都回答说不知道、忘掉了。其实如果他的作品真的是作假的,要背个作品的名字,和名字的由来,还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吗?要作假了,这点功夫还能不下吗?还能漏这么大马脚给人看?为什么会突然讨论公务员呢?
大家有什么不满吗?我是指针对普通的公务员,不包括mp呀,部长呀那些我的也被删,不过劳教制度快要被取消了,你这种状况嘛,劳教不一定,可能会被请喝茶,,,,要是人家到这里来请你喝咖啡就好了你所指的新加坡的公务员英文到底是什么啊?
你这段哪里抄来的?为了戳穿“新加坡公务员高薪养廉”这个谎言可否可以说mp相当于人大代表,可以是公务员,也可以不是?哈哈哈
如果说普通公务员的话,这绝对是一个谎言,部长除外。新加坡不是三权分立吗?按道理minister 是不应该和parliment 混在一起的啊。别说那么多了,你说的那些我不想掺合。
我只问你简单的问题:
两个人A和B,某部作品。
A:中学生。7们功课不及格(注意:包括语文)。基本的用词造句不通,比如”的得地“这样的不会用。很少看书,知道的作家很少很少。语文老师都认为他作文很差。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很少和人交流。
B:中年人。早期是师范大学生(那时的大学生是凤毛麟角),语文水平高,熟读中外文学作品,曾经在全国有名的杂志上发表过多篇作品。作为一个中年人,经历过中国社会变迁。而且本人还不幸被大学退学。
某部作品,几十万字。描述是中学生的故事。文字老道,遣词用句非常熟练,表达的思想非常成熟,引用古今中外典故,不时有针砭社会的妙句出现。给该作品写序的人认为该作品的写作水平和思想成熟跟中年人一样的水平。
选项:
1.该作品是A写的。
2.该作品是B写的。
3.该作品是A和B一起写的。
4.以上都不是
你的选项?
其他网友也可以选一下。。。。。。可能。。是政治因素?换一个党未必好,可是有一个反对党制约一下比较好,这样不至于形成绝对的权力,所以我是深深理解了谁说的那句话:为了我们的子孙换后代,请扶持出一个反对党来。。。议会中的多数党党魁 将获总统任命为政府总理,然后再由总理推荐内阁 部长和部门首长,经总统任命后组成内阁与政府。
这是wiki 抄的,从这个层面上说,是先有MP, 才有PM, 才有ministers这个事情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韩寒能够屹立不倒.
70后60后大多数认为是假货, 可是80后90后很多人坚持是真货. 我百思不得其解啊.
我们的教育连最基本的是非观都不教了吗?
方寒之争是去年年初开始的,何至于到现在还来争这个?算了,我打住。你们继续。
顺便说一句,我支持方舟子反中医,反反转基因,不过我也不打算争这个。争啥呀。
后面的选项你没看:一个年轻赚了4千万,开赛车泡美女无数人崇拜,最近还代表中国大陆去台湾见马总统。
一个住在老婆单位分配的破房,没车开,走在路上被人拿锤子打,上个网被人家赶。
前者获得了彻底的胜利啊。。。。。不要羡慕别人,要想想为什么自己不能。
俺每天都是自我批评多过批评别人。。蓝特 你赢了,恭喜你
我赢个啥。又不是我赚了4千万。。。。。我又没车。。。反反转基因
什么意思,不懂。。。。是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蓝特 要不然,发个邮件,问问马总统为什么要接见一个骗子?]
呵呵,虽然你说的是反语。这样说也是不对的。
重点是马总统接见了。重点是赚钱了。重点是成功了。至于背后,不重要啊。哈哈,重点是,已经快800贴了。。。。
大刚需拉拉,我今天下了。你们继续,目标1000贴今天。。。。政府的minister是由总理提名某些mp,由总统任命的,进入内阁的。可以理解为cxo级别,但每5年要被选一次。
政府公务员是实际干活的,内阁的变动对公务员的影响不大,例如ica的公务员不会由于内阁变化而被抄掉。说那么多没用啊,什么表面,深层的,完全是你的主观意愿而已。
我只说一条,日本人工资二十年不升反降。你们想象一下吧。不用发邮件了
因为马总统也是骗子。。引用: So there is no cause&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MP and civil servant.MP和civil servant没什么直接关系,除了当minister的mp是civil servants的老板。这样说是否清楚?这个"人大代表"也算是 "People elected to serve the public for the good of the public"。神贴mark一下我帖子成了年度最热帖的话,有奖励么I read wiki and understand how ministers are chosen.
However, in Singapore context, public servant and civil servant are distinctively different.嗯,从wiki 的描述上就是如此minister 必然是公务员啊,而理论上议员可以来自各行各业只要票数够Minister应该是内阁成员,算不算公务员就要看他们是否说以下誓词。满意的前提条件是公司给你的福利好过国内。如果钱不是大问题,新加坡是个不错的地方。神贴呀,比120113的新政还神。。。。太长了,头晕,,大家思维好发散啊。我已经进进出出此楼几次了,但是太发散了,插不了。。。。。福利是一方面,空气质量比钱更重要。现在北京的朋友都开始天天戴面罩了。请黄牛排五百一个号我也是.穿到坏都没有擦过,直接丢了.早就涨了,亲戚朋友的孩子都是1000元了.很穷的都要拿500,拿的时候还要说不好意思俺家穷比不上别人那么多.
过年我都不回去.天啦,这是火车站售票处吧.我看病也是.每次都有抗生素,每次都叫我吃完它.有.给你帖子加精华、加高亮了.
谢谢.围观神帖,2天就有这么多回复,看来这个话题很热你错了。
我只是说事实。
这不是抱怨。发散才容易插吧。。。随便说什么都能找到呼应。。俺是女的,俺不待见韩寒,除了假,他那也叫帅?根本就是矮子一个吧来来,推荐个你心目中的帅哥,俺看看啥标准?俺突然发现能在这如此宏伟的帖子里面能插上嘴了,我心中的帅哥只有我老公和儿子。以前是我老爸,呵呵。
小飞猪接龙吧。耶,我见缝插针,插进来,21世纪什么最重要?
Timing ! Timing ! Timing !
买房啥最重要,location. ! Location ! Location !mm你终于出现了,昨儿半夜你还说今天会写你的两地见闻。我refresh了一天的页面啊,只为等你我看到mm写的啦, 在信息量如此巨大的帖子, 不容易啊, mm写的是厕所遭遇你懂得,家里有个刚刚五岁的男孩,老妈我可怜啊,直到现在才能回回朋友短信,才能一屁股坐下来享受一个人独处的宝贵片刻。累得心肝颤抖噢晕了。什么厕所遭遇?免得你去爬楼了,就是在国内机场里面上厕所,刚解决完大事,厕所们一开,一婶冲进来, 踩上马桶盖就开始拉屎了神速, 可怜我还没出厕所们
有用的,在下说的是客观科学,非主观意愿。
日本人的工资问题,是他们大学泛滥,这点台湾也有同样问题,不代表他们经济本质有问题。
日本第一,内需市场大,而且人均消费力也比新加坡好。
更重要的是,国之本,就在教育、科技、文化(艺术、音乐、创作)、农业、工业、商业。
论教育,其实教育的成功与否,就看科技和文化,
林科技,这点日本几乎完虐亚洲所有国家,目前只有南朝鲜和他差不多。
论文化,基本上从一个国家的群众文化对四方的影响力就知道这国家的文化创作实力,这点新加坡基本被全世界完虐。
论农业,日本至今有农业,新加坡没有。
论工业,Made In Japan和Made in Singapore的产品,全球上那一个能卖比较多钱?
论商业,全世界最有名的大企业,基本就是欧美日韩,电子业的话台湾有几个,也就这样。
新加坡唯一的一个国际名牌就是创意,目前却也岌岌可危;除此外,也就只有政联企业能见人了。而SME基本上真正发展起来的,大部分老板都不是新加坡人,这显示新加坡人大部分根本不会做生意。尤其是读书多,这完全显示新加坡的教育系统是失败的,读越多越没创业精神越只会打工不会自己闯天下。
最後,日本的贫富差距也比新加坡低,这点亚洲基本只有台湾可以和日本比。
这些方是真正有意义的实质实力,其他东西,大部分都是表面的东西,价值没那么大。比如银行、保险、法律之类的,都是些枝叶末业罢了,好看罢了,其实不怎重要。非国之本与国之栋梁。
当然,新加坡人口土地比日本小,有些地方比不上是理所当然的,但至少,我们比较最重要的教育、科技创意及文化创意,这些基本上不一定人多就好的项目,新加坡是很落後的。殖民地是指由宗主[关键词屏蔽]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利,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地区。广义的殖民地还包括虽然拥有行政机关、军队等国家机器,但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方面或多方面被别国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和保护国,以及委任统治地、托管地,以及殖民主义国家在这些地区设置的“海外领地”、“附属地”、“海外省”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大多数殖民地获得独立,旧的世界殖民体系不复存在矮油,在这么“宏伟”的帖子里贴帅哥照片太不严肃了吧……
我怕被人笑话哟,要不咱上茶馆贴去?宏伟
这词用的好
来来来,咱上茶馆贴帅哥照片去
上次聚会你家大帅哥本来说要去的
害得一群大妈等长了脖子也没见
这次既然你又提到,罚你贴帅哥的照片
大帅哥不好意思贴,小帅哥也行说到韩寒
这儿有个很好玩的网站http://daohan.org/
倒韩网Minister本来就是被拿来组阁的吧
新加坡公务员对应的英文到底是什么?
是civil servant吗?Not all employees of the state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or corporations are civil servants. Usage of the term is usually reserved for employees working in government ministries and related departments. Those employed in Statutory Boards are known as “public servants”.http://en.wikipedia.org/wiki/Singapore_Civil_Service
Although it is from wiki not Singapore government website, it is same as what my Singaporean friend told me.内需‘
日本人口多少?新加坡人口多少?一个规模才相当于中国一个城市的国家,能有多大内需?
内需不够,政府增加人口,新加坡人又呱呱叫了。农业?
笑死了。一个城市国家还能有什么农业?你去东京看看有什么农业?纽约有农业?伦敦有农业?【日本的贫富差距也比新加坡低,这点亚洲基本只有台湾】
这两个地方的共同点就是非移民国家。对外国工作移民基本是封闭的态度。笑死?
你知道本地政府投入了多少钱在发展农业么?
你知道NSF有多少proposal是跟农业相关的么?
本地政府连核电站,太空卫星,核潜艇都在那勾画,还城市国家?
你不知道的东西有很多,不要用你一个小市民的眼光去妄自评价国家战略这种事情。你说那么多,只看到了结果,没有看到原因。
新加坡什么地方?国土面积相当于中国一个中等城市的小岛国,没有任何资源,唯一的天然优势是有利的航运位置。
跟新加坡连接的是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什么关系,新加坡人应该比我懂。另一边是印尼。每年为新加坡贡献一些有烟雾的日子。
如果把国家作为一个人来比喻。新加坡,说白了就一个天生残废的弃儿。
现实生活中,你会怎么对待一个努力生存的残废孤儿?
你对新加坡各种苛刻的要求和指责,罔顾新加坡各种客观事实。你推崇的中华礼仪就是让这样对待一个努力生存的残废孤儿的?
新加坡的成就,在全世界有目共睹。你亲爱的祖国,更是不吝啬对新加坡的推崇。
而你作为一个新加坡人,从来只看到新加坡的缺点,并且拿这些缺点去和其他国家比。
也许老李过去的一些行动政策对你所在的这个群体造成伤害。但新加坡没有伤害过你。忘记了,你是 新加坡人,而且,还是一个人。
是新加坡人,善待自己国家。是人,对一个努力生存的残废孤儿,宽容点。也就大刚需你理理我呀,哈哈。
其实最近新加坡政府动作很多,房价,人口,土地面积,交通线路。
所以讨论版异常活跃。哈哈。呵呵,纯粹好玩而已。再怎么弄改变不了事实:
人家年纪轻轻赚了几千万,开赛车住豪宅泡美女无数崇拜者。
相对地,倒韩者的,连个房子买不起,没车没钱。同样,我也希望参与讨论的人们不要对中国进行苛刻的要求和指责。中国的成就,同样有目共睹。的确是像你理解的这样的,
农业绝对不是去种田,这里面有很多战略问题。
说美国农业强一方面是产量高,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农业科研实力过于雄厚,包括农药,农产品基因研究等等。这些农业相关的产品市场化以后远比房地产利润丰厚。
这方面本地政府还是有远见的,为了保持或者是某些方面追赶对中国的科技优势,科技方面从未放松。
本地的军事势力在东南亚是有目共睹的,而且,新加坡的上层人物玩政治的能力不比犹太人差,差的只是中层。对于国防,农业这种大战略相关的事情,本地政府完全值得期待。【同样,我也希望参与讨论的人们不要对中国进行苛刻的要求和指责。中国的成就,同样有目共睹。】
关键字:1.客观 2.苛刻。
中国的经济成就,应该肯定。但有些东西,比如tan wu,比如食品卫生, 这些指责,不是苛刻。特别是对tan 腐败的要求,应该是一个文明进步社会的基本要求。
而楼上某人对新加坡种种,是无视新加坡国土极小,资源几乎为零,人口才几百万,周边国家对其孤立无援的客观事实。As is the case with many other civil service positions in Singapore, the salaries of police officers are reviewed in accordance to market rates. Salaries are kept competitive as part of anti-corruption measures. Gross starting salaries for police officers may range from S$1,559.43 to $2,186.90,[15] and that of senior police officers from S$2,650.00 to S$3,889.00,[16] depending on entry qualifications and National Service.
15.^ a b http://www.spf.gov.sg/career/po_salary.htm#top
16.^ a b http://www.spf.gov.sg/career/so_salary.htm#top
明显
1。警察在新加坡是civil servant。
2。虽说为了廉正,他们的pay 会随market 调整以保证competitive,但是具体数值也给了,他们的pay并谈不上多好。两组关键词也是我要说的
1客观
贪腐客观存在,准确地说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高薪养廉跟制度性腐败没有本质区别,五十部笑百步而已。美国上世纪初贪腐更加严重,花了半个世纪的时间才治理得马马虎虎,要知道中国改开才不到四十年。客观,就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发展程度,不能说看人家美国,欧洲,新加坡怎么怎么样,你中国就该怎么怎么样,现在,立刻,马上。。。邻居家的孩子?那是神一般的存在。。。
2苛刻
食品卫生。谁应该对食品卫生负责?第一责任人是自己。好路边摊那一口就别怪自己吃到地沟油。奶粉么?最近的二氰国际上根本就没有检验标准,食品检疫检验局的人心中一定有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谁tmd能想到能往奶粉里掺这东西?。。。凭什么中国要替逐利的国际资本接受道德审判?新加坡能有今日的繁华,一定程度上就是这10多年不断的引进人口,大大的推动了内需。
可是很多新加坡人觉得社会的繁荣是他们应得的,而人口增加造成的问题是他们不愿意承受的。普通民众对于居住地的选择是以什么为依据?以满足自己的要求为依据,以自己的能力为依据。
谁都知道中国大人口多,所以很多问题根本是无望解决的,如果你很在意,只能移民。
同理,新加坡国家太小人口密度大,绝对有问题是无望解决的,所以如果你很在意,只能移民。
新加坡和中国哪个好?完全取决于你能在哪边更好的发展,机遇是一回事,能力和性格是另外一回事。
毕竟大环境是个人无法改变的,只能自己去适应。
所以气候,环境,工作文化,生活文化,政治文化,这些都是你我无法改变的。只能适应。如果适应不了,有本事就去自己能适应的环境,没本事就只好煎熬着了。。。不错,指责毫无意义。尤其是为了比较而指责。
可以讲新加坡好,但不要以指责中国不好来证明新加坡好。你眼里的客观和我说的客观,完全不是一回事。
按照你的理论,你身上有病,你也可以说大家都有病(或者曾经有病),不需要医治,或者可以慢慢治没有关系。
还有,你把监督管理食品卫生的责任推到个人身上。这个我ye不敢苟同。
按照你的理论,哪天你被人抢劫捅si了,第一责任人也是你。谁叫你走在路上呢?谁叫你没有练好防身术?警察没有错啊。警察也不知道哪个时间哪个地点有坏人出现啊。
当然,你的看法我不同意,但我尊重。还是那句话,新加坡的政府高官高薪是事实,政府廉洁也是事实,但高薪和廉洁之间是没什么关系的。政府既不是这样宣扬的,逻辑上高薪养廉也不成立。
首先,廉洁必然来自高效的监督机制。新加坡人的素质并不见得就比中国人高,去中国后一样原形毕露,但在新加坡就老老实实。
这说明约束人们行为的,是环境。
其次,腐败最重要的问题不是收钱,而是收钱之后办事失去了基本的道德准则。
一个高薪的部长,如果能够任人唯贤,能够做到以国家利益为重,他依然是个好部长。
虽然实际上高薪并不能保证他做到这一点受限于部长自己的能力。
但贪WU的部长,是一定不可能做到任人唯贤,做到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中国人多。所以挤。这点绝大部分中国人都是明了而且不会埋怨。即使是堵车的问题。至少我国内的朋友,也是很能理解。
如果打个比喻。人多相当于某人长得高大,人少相当于长得矮小。
指责一个矮小的人说他扣不了篮,或者指责姚明玩不了体操,是苛求。
但贪wu腐败等等这种不良现象,类比是人身上的毒瘤。毒瘤就该清除,而不是说别人也有或者别人曾经有,就不用清理。差距是比出来的
你说拥挤,和中国比当然没得比,不过人家去趟美国去趟澳洲,就发现这里真不是人待的地方
新加坡买套组屋的钱,美国多数市郊能买到相当可以的别墅
新加坡现在的COE,美国能买两辆宝马
你如果是工程类,收入可能只有澳大利亚的一半
除了hawker center吃东西便宜,新加坡真是赚得少,花得多,工时还长。
但是靠北半天,去趟印尼马来西亚发现还是自己好
比来比去,心里就不平衡了”去中国后一样原形毕露”
很好奇是哪方面的原形?中国的贪WU是绝对无望解决的。
因为中国人习惯这种体系
贪WU已经融入了中国工作文化和生活文化
中国人奋斗的目标,多数也是加入特权集团
真让中国人没一点后门可走,恐怕还不习惯了。是的。至少我没看到政府这样说过。
政府每次说都是请人难,从私人企业挖人才必须给高薪。
新加坡的,我没留意具体例子。香港以前有个财政司长(相当于部长),就职前是国际投行的区域老板,年薪几千万,包括奖金啥的过亿。当官薪水几百万。
几百万算高薪?从民众角度说是的。但跟他以前的收入比,算个mao。部分同意的。有感。
从这里都有些人对tanwu欣然接受,就可以看出来态度了。比如新加坡人在中国的“个人修为”,那就相当的入乡随俗
比如新加坡商人去中国做生意,那也是相当的入乡随俗是的。很多人反对特权,只是反对“他们自己没有特权”。真有权力,说不定比台上更狠。。。。我感觉新加坡和中国都是很有机会的地方。人口多少,和气候都是主观的,关键是自己的机会。我们千里迢迢下南洋,不是来享受阳光的,老一代是这样,新一代也是这样。老一代新加坡人靠向中国倒[关键词屏蔽]致富,辛亥革命前后那些人赶上了橡胶也大发展,发了大财。60年代后新加坡经济大发展,日子也不错。我们这代新移民只有靠剥削未来的新新移民可能才有更多的机会。吓一跳, 什么时候新加坡也有农业了啊.
纠正一下:
农药生产属于精细化工行业
研究转基金属于生物工程行业.在野党宣称的当官不能为了钱要为了荣誉感,那显然就不现实
但是我也不太同意将政府高官的工资和顶级大亨挂钩
这个矛盾要怎么解决我也不知道。。。。别的不说吧。高考北京户口搞特殊。
我一朋友高中时,不说北京户口的,高考时大骂不公平。
后来他勉强上了一个2流的北京地方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终于成了北京户口。
呵呵,他现在觉得北京户口的高考优待的应该的。看到提议改革的,他破口大骂。。。。。。。很正常啊,这边也一样嘛
比如说,某些人刚来的时候租房子,对房东那是各种血泪控诉啊
结果自己进了圈子买了房,对房客那叫个百般挑剔啊
我辛辛苦苦上了岸,不折磨下没上岸的怎么行?我去趟澳洲,觉得这里真是好。
澳洲无聊死了。。。。。。。
我看到美国[关键词屏蔽]泛滥,无辜孩子被扫杀,我觉得这里真是好的。
哈哈,习惯问题啊。我朋友在新西兰,也习惯了那边的无聊。
我朋友在德州(犯罪率据说是美国最高的之一),从开始提心吊胆到现在理所当然,也习惯了。新加坡确实是有农业的
农业包含种植,畜牧,渔业,林业等
这里有鸡场,好像也有捕鱼的
种菜种水果我不清楚
但林业应该没有,新加坡的木头不是用作经济目的的。
但是发展农业那就真是没看到了。
倒是辅助农业发展的有,比如你举的两个例子,都不是农业,但可以服务于农业。这帖是全方位科普,一楼一楼爬上来谋杀了不少脑细胞。
天朝的才子就是多啊~我对悉尼的印象比这里好啊
看看人家的bondi beach,那才叫beach啊
那个沙,那个水
新加坡这只能叫bitch….
只要我能在悉尼找到份体面的工作
我一定走。。。。
话说你觉得新加坡还不够无聊啊。。。
从不无聊的角度,你觉得新加坡哪里比悉尼好啊?
不准说什么遍地hawker center不用自己做饭啊我从这点上,特别警惕所谓的政党选举。
比如,那些反对贪wu,是真的反对,还是因为他自己享受不到?比如台湾阿扁,上台后就大谭特贪。
老毛说反对独裁要多党统治,那是国民党是执政党时代说的。共产党上台后,你知道的。。。。。
历史教训,我可不敢轻易相信反对党所谓的承诺。
我更相信,比如香港前财长,当官前收入上亿。比如纽约市长,彭博。这种人tanwu的可能性比口口声声清廉爱民的草根要低得多了。新加坡这边去美国读书的都想留那边。。。。
我中国的同学们也是各种不择手段的想去美国。。。。
虽然我知道美国的地铁破得跟中国小地方火车站一样。
不过一般技术移民都不会生活在最底层,生活不会很差。
那么美国的多元文化和丰富的生活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而且美国人排外的思想并不严重。
自己失业率上升也很少听到是怪外来人口太多了。这种纯粹个人看法和选择。
我以前的公司就是澳洲公司。我那个老外老板就是悉尼的。
他就觉得这边好。(当然了,老了肯定回去澳洲)。
有人不喜欢新加坡的气候。我喜欢。农林渔牧不是并列的么, 现在说法是农业包括种植,畜牧,渔业,林业了? 新说法?你不知道啊?某人认为“脑残”不算是骂人的。
所以,某人认为政府有投资发展农业科技,新加坡就是算有农业。
新加坡有在搞核科技,有参与太空发展计划,新加坡就不算是城市国家了。
某人的逻辑思维,是我这种小屁民不能高攀的。我问我美国同事:是什么因素决定你投哪个政党?你会去关注他的执政纲领,选举承诺吗?
他们(3个人,但都是和我单独说的)的回答很相似:“其实铁血支持者很少的,很多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选,承诺那东西这么多届了基本都是空头支票,不管谁执政。没实现我们也没办法。只要他没有个人问题一般不会启动弹劾程序。”
政党支持和宗教信仰有点类似,全看你相信什么。。。。
在野动嘴皮,是绝对比上台做事容易不啻百倍的
就像我也不满高官高薪,但我也知道光靠荣誉感是放屁,你要我给出个吸引高端人才执政的方法,我也给不出。。。。
据我所知,公交车司机(不是私人巴士司机)的工资是交通业内最低的,劳动强度也是最大的,人数也众多,所以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
至于15倍还是20倍,我认为可以以对社会的能力,贡献量,工作量等量化;而部长毕竟是高官,工资在1到2万之间是正常的。而且别忘了,他们同时还是议员,每月1万6津贴,全加在一起每月3万多,已经很高了!而每月10,20万多是绝不正常的!同理,上次他们搞的工资检讨是拿新加坡收入最高的1千个人做参照,也没有理由。你这是不是叫”讳疾忌医”啊.
你身上有病, 我们大家也都知道,这病不好治,不能一蹴而就,甚至有些人就是绝望的态度(比如我,根本不认为腐败能治好), 但是大家讨论一下病情你都不爱听.不让大家说, 说了就是不客观….
那是不是”讳疾忌医”啊.其实我很想听听那个移民北欧的同志说说
当地的政府官员的收入大概在社会上什么水平
他们本身是什么背景——像美国的很多市长,议员自己已经很有钱了
还有就是他们从政的出发点是什么那你就别从政,呆在你那个行业继续拿你的高薪吧。
人民不需要你是因为拿高薪,才来当部长的。这四个字啊,关键是后面两个字。
讲“疾”的人得“医”得了病啊。
成天喊贪腐要命,一不给药方,二不给医嘱,然后就说看哪哪哪多好。要给药说,这个药治前列腺增生,治好张三,所以给李四也好用,嗯,李四是女的,是女的,女的。。。你的理论是你的,也许我对你的理论理解不够。
那么我问你,既然是病,说出来,要求治好,算不算”苛求“?既然tanwu不好,大家指出,要求改正。这算苛求?
你的客观是什么?是不是认为既然全世界有贪wu,欧美以前也有,所以对中国的tanwu,不能批评?批评就是苛求?
至于食品卫生,你自己去看看政府部门的网站。人人都要为自己负责,为自己健康安全等等负责。但这不等于政府该做的事情就可以不做好。更不等于政府做不好的时候,人民批评政府就是苛求。
我指某网友对新加坡的”苛求“,也只是针对他无视新加坡人口小资源少等等这些天生的劣势。对那些指责新加坡政府做的不好的地方比如交通建设,我可不觉得是苛求。
最后说句,你有的理论,我尊重。不过,我的看法,针对中国各种不良现象的批评,不是苛求,更不是就不爱中国。膜拜神帖歪楼墨尔本。
先说好,我不是说那边就不好。省得被喷。
我只是说新加坡更适合我。
非要我举例。就是融入问题。我在新加坡柔融入没问题。澳洲毕竟还是白人国家。澳洲那边我也可以和他们聊天啥,他们人也很好。
但看到他们的面孔,心里实在觉得还是外人。。。。。。。。你举的例子现象都存在,但是不要否认完全的反例也是常态。
我成绩够好,小学到大学从来没被人挤过名额,我接触的都是公平竞争。
我生病,我爸妈生病,亲友生病没送过红包,照样药到病除。
。。。。
用发展的眼光看趋势,至少我充满信心。。。我医不好, 我早说了那就是一绝症.
但我还是可以帮忙说一下你的病症吧, 说不定就碰到神医了呢?
你非不让人说, 那更没有治愈的希望了啊, 就盼着那病自己不治而愈?
可能你没这经验吧, 一个人一说有病, 周围热心肠的大妈会拿出各种各样的偏方来, 就算都不管用,大家也不能看着你等死啊.那你觉得凭什么吸引人才来当高官?别的不说吧。
公开官员财产,这是很好的医疗方法(我认为)。可是呢,某些人不愿意啊。
而且,问题是,某些人不愿意啊,屁民除了气愤,暂时也没办法。人家手上有权呢,屁民算个啥。。。。你觉得是碰到神医的概率大还是碰到江湖术士的概率大?
休克疗法万灵啊,治经济滑坡贪腐僵化小儿麻痹月经不调,结果呢?
量化宽松好啊,就是好就是能救经济,我就不告诉你怎么救。说得还少么?有用么?。。。所以“有些人”不愿意也是中国的问题?很好,你终于进入到讨论治疗方法的阶段了.
是吧, 有病不能藏着掖着, 大家这不都为你着急吗?
先把症状说清楚了, 我们再慢慢讨论治疗方法.呵呵。楼下的某人回复你了。
这种反对者最爱说的话“你不愿意你可以不干,换别的人干”,台湾那边的人最拿手啊。
呵呵,别的人是谁啊。 不要“讨厌的精英”,都换“可爱的草根”啊。看啊,阿扁多么可爱的台湾之子啊,亲民清廉,整天爱台湾啊。好啊,上台了,成了“7亿”总统了。
还有某党,代表无产阶级啊。要干掉资产阶级啊。转眼时间过去了,过去的无产阶级领导者,一个个腰缠万贯情人一大堆了。满嘴马列,实际@#¥%。
好听的话,人人爱听。但我爱怀疑。
我比较相信谁呢?比如纽约市长,彭博,亿万富翁。我比较相信他不会以权谋私啥,他已经那么富有了。他腐败的可能性有,但比较小。
那些号称清廉的草根,上台面对巨大的权力,庞大的金钱诱惑,是怎么想呢?真心抵挡住诱惑的,我相信有。但有多少抵挡不住诱惑的?
换别的人干。前提是别的人干得更好,别人真心爱民,别人真心抵抗得住诱惑。。。。谁能证明这点,我可以投“别人”的票。如果只是说说,谁愿意相信这种空口无凭的话,那是他们的自由。我是不信的。我相信历史教训。你又在偷换概念。
批评,客观的批评从来都是欢迎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更是一直都被倡导的。但是批评的同时,其他因素是不是也应该一并列出来呢?比如说资本发展的一般规律,可复制不可复制的经验等等。
你可以批评网友无视新加坡人口小资源少等等这些天生的劣势,那么我想请问,中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地区差异明显,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算不算天生劣势?在大义凛然的批评中国的时候,可有人提过这些?
你最后说句不是就不爱中国,我没扣帽子你就先给自己扣上帽子了?那我也来扣个帽子:喜欢抱怨的人都喜欢扣帽子,这样的人哈哈,一如既往的多。。。不是吗?是吗?
有些人掌握了中国权力,他们的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还是他们的问题只是他们的问题,与中国无关?有些人掌握了中国的权力却要被P民挟持着公布自己的财产,这权力可是够有限的。。。p民倡导的天赋人权哪里去了?这跟比较中新生活采取双重标准有不同么?哈哈。你这帽子很大啊。
我说了,这是你的理论,你的理论我又怎能百分百理解呢?
所以我问你啊。
我提的是问题啊。
你怎么不回答问题,先盖帽子呢?就算我学习不了你的理论,你直接说我理解错误就可以了,谁在盖帽子呢?那是要慢还是要快啊?你让我很精分啊。。。
一会儿说病入膏肓不治不行,一会儿又要说治疗方案宜精益求精。。。这个比喻说得非常好。
虽然我不认为是绝症。这病是可以治,只是有人不愿意治。因为他们是靠这吃饭的。
至于说都不让说的,一说就是”苛求“的,我个人愚昧,理解不了这些人的思想理论。。。。。
这种事情不是第一次,我批评中国科研界弄虚作假等不良现象,也是有人跳出来说我不应该批评中国。
我理解不了他们的思想理论,你能帮我分析分析?哦,所以我从没明示/暗示你不爱中国,你却说明不是苛求更不是不爱中国,这个叫受迫害妄想症?
你的问题我已经全都正面明确回答了,理解不了是你的事情。倒是我问的几个问题你从未正面回应,这倒是意料之中。。。【有些人掌握了中国的权力却要被P民挟持着公布自己的财产,这权力可是够有限的。。。p民倡导的天赋人权哪里去了?这跟比较中新生活采取双重标准有不同么?】
厉害!
这句我实在理解不了了。智慧大考验。那就好好理解吧,不给人发读书卡好多年。。。
不期望你明白你逻辑里面的错误,但是希望明白当逻辑错误的时候,推导出来的观点是片面的甚至是荒谬的。。。本人愚昧。我的问题”
那么我问你,既然是病,说出来,要求治好,算不算”苛求“?既然tanwu不好,大家指出,要求改正。这算苛求?
你的客观是什么?是不是认为既然全世界有贪wu,欧美以前也有,所以对中国的tanwu,不能批评?批评就是苛求?“
你什么时候回答了?
1.那么我问你,既然是病,说出来,要求治好,算不算”苛求“?
2.既然tanwu不好,大家指出,要求改正。这算苛求?
3.你的客观是什么?是不是认为既然全世界有贪wu,欧美以前也有,所以对中国的tanwu,不能批评?批评就是苛求?“
恳求你的回答。当然你回答不回答,是你的自由。
但你说回答了。本人愚昧。
我的以上问题,答案只是:算或者不算,是还是不是。
别的你就别说了,省得你的理论我学习不了,你又说我偷换概念了。我是为了小孩才决定在新加坡长期居住的,归根结底,还是觉得这里的教育机制,居住环境好过中国。求解所有网友(不止是作者):
【有些人掌握了中国的权力却要被P民挟持着公布自己的财产,这权力可是够有限的。。。p民倡导的天赋人权哪里去了?这跟比较中新生活采取双重标准有不同么?】
作者的逻辑,本人实在跟不上。
百姓要求官员公布财产,是”挟持“?
“因为有些人被百姓要求公布财产,所以他们“权力可是够有限的”?
天赋人权,所以pi民不该要求某些掌握权力的人公布财产?她的我不知道,我的在红字:
1.那么我问你,既然是病,说出来,要求治好,算不算”苛求“? 要求治好不是苛求, 要求立刻治好是苛求
2.既然tanwu不好,大家指出,要求改正。这算苛求? 要求改正不是苛求, 要求立刻看到效果是苛求
3.你的客观是什么?是不是认为既然全世界有贪wu,欧美以前也有,所以对中国的tanwu,不能批评?批评就是苛求?“ 批评可以,但是也要看到进步,肯定进步,要有信心好奇一下Way版,你是会计师,照理应该是很忙碌的,怎么有那么多时间在上班期间和网友较劲?真令我失望,法庭肥皂剧看多了吧?还算或者不算,是还是不是,不是不是应该申请法官驳回缺失预设条件的问题?
这三个问题不就是一个问题么,我在659楼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你可以批评网友无视新加坡人口小资源少等等这些天生的劣势,那么我想请问,中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地区差异明显,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算不算天生劣势?在大义凛然的批评中国的时候,可有人提过这些?
为了帮助你理解,我可以再加一句,没有提到先天劣势的批评,就是苛责。而且每次较劲,文字滔滔不绝,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动则上百字。
我我我。。。。惭愧,只看了第一句和最好一句。刚需妹子,我好忙啊,这做饭蒸鱼蒸蛋蒸豆腐。蒸一根排骨,希望我小朋友多吃一口,
然后抡去梆子在擦地洗衣,都怪新女佣政
策。好忙好忙还有几天才来啊?我也在反省中。。。。。说是说还有5天,现在还没给我具体的时间他们来当部长,肯定不是因为高薪吧,去商业界,也许拿的更高。还是监督机制
否则我不报全你怎么知道?管个国家哪那么容易,当个部长也没那么容易,这个论坛,对一个问题就可以五花八门的想法,如果你是部长,你怎么做决定?一般人早就看得眼花缭乱了,在这里随便怎么吹,怎么说都可以,真去当部长,有几个敢站出来去做的?这个不光是钱多少的问题,给100万,也许10万人去申请要做,然后做几个月就换一个?国家可不是他们的实验室啊,能这样折腾的话,这个国家肯定死掉了。钱肯定是很重要的,否则吸引不到顶级人才来做,这个一定要是顶级人才来的,而不是一般的优秀人才。因为管理国家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他自己说是搞破产清算的
所以新加坡公司倒得越多他越忙
以现在的形式,下一大波高峰就要来了。。。1.那么我问你,既然是病,说出来,要求治好,算不算”苛求“? 要求治好不是苛求, 要求立刻治好是苛求有谁说要立刻治好?肯定不是我,而且起码我没看到有谁。大部分人是要求“越快越好”。
2.既然tanwu不好,大家指出,要求改正。这算苛求? 要求改正不是苛求, 要求立刻看到效果是苛求有谁说要立刻治好?肯定不是我,而且起码我没看到有谁。大部分人是要求政府推动改革。至于改革的效果,不可能是立刻的。
邓小平改革开放也是要多年才见效果。但重点是他实行改革了。
3.你的客观是什么?是不是认为既然全世界有贪wu,欧美以前也有,所以对中国的tanwu,不能批评?批评就是苛求?“ 批评可以,但是也要看到进步,肯定进步,要有信心我肯定中国在经济体育航天农业等的进步。就tanwu这点,我看不到任何进步。别的地方我不知道,我们那边卖官买官的价格又高了。比房价还涨得更快。。。。。
当然,你可以说tanwu方面有进步。我尊重你的看法。但对那些认为中国吏治方面没有进步而是退步,没有理由要求他们在批评的同时还要“肯定进步要有信心”是的,要吸引顶级精英,而且必须是顶级精英才能领导国家。
高薪吸引来的不见得一定是顶级精英
但是顶级精英一定要有足够吸引力的 incentive 才吸引得来
我觉得光靠薪水本身也不太对。现在的薪水就太高了——因为是世界上最高的,而新加坡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都不是世界最好的。
而即使是这样,有些部长之前的收入比现在都高,已经是“屈就”了
有什么东西,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呢?
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让精英们不计收入上的差距来领导国家的呢?
其他廉洁的国家,是用的什么呢?我在堪培拉读书,悉尼上班。要比的话,悉尼好一点,
而且我不是讲澳洲不好,是不一样的好。
我人比较贱,受不了闲着,所以不喜欢待在澳洲,节奏太慢。
我情愿像在新加坡,每天上12个小时的班,赶report,堵车,每天想着要买比别人大的房子,好的车子,贵的手表,周末晚上找两三个朋友出去喝酒,看球,“抱怨”人生。我觉得这样我‘活“过了。
还有一点,澳洲的薪水看上去是比新加坡高,但是税也高啊。
别的我不了解,就讲“苦逼”的 奥迪特吧,
4大 澳洲起薪4万到4.5万,税至少交掉1万,到手3.5万,加上9%的养老金。实际总收入也就4万不到一点。
新加坡,现在估计2.8-3千一个月,加上雇主交的公积金,也有4万。
蓝领就不一样,建筑工人,理发师,水电工,时薪20-30,那是新加坡不能比的。
福利是好,但是不能和欧美比,就讲看病吧,
那时候我刚拿到pr,有了医保,想照个胃镜,打电话去医院预约,结果 1,等六个月(免费) 2, 两个礼拜 (如果我选择购买私人保险)3,明天(现金,完全不用医保)热闹热闹。多少人骂中国zf腐败,就像是绝症。哇塞,你们好厉害,居然看得这么清楚。
中国火箭上了天,你们说我也是一个自豪的中国人;中国zf有腐败,你们说中国的了绝症,没救了,就差说幸亏我在海外,还换了国籍。
说吧,骂吧,实干兴邦难,家长里短容易啊。你们大可以隔岸观火,别哪天真回了中国,也成为那腐败的一份子,还说只是不得不。第一代的部长薪水可是很低的,只和一般中产阶级差不多,但他们的政绩最好、贡献最大,这怎说?不要老是活在过去,第一代的部长的政绩好,可不可能是因为起点低?竞争少?
you pay peanuts, you get monkeys.更正一下,不是重创房地产业,只是重创房地产投资,地产开发和建筑则必需扶持。新加坡刚建国时,议员部长的工资基本等于一般中产阶级。但他们基本是顶尖人才。我老爸老妈的年代,38快钱的工资,住房免费。这怎么说?我说某人一天到晚刻舟求剑有啥意思啊?不是刻舟求剑,是很简单的一个逻辑,就是人当追求进步而不是退步,尤其是工资越给越高的时候。2011年GDP 增长最高的三个国家是蒙古,土库曼斯坦和加纳,新加坡连他们的零头都不到,更别说欧洲了。
所以新加坡应该把这些国家领导人请过来。没讲不求进步,而且新加坡怎么就退步了?
与其讲社会退步了,是不是该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没跟上社会进步的脚步?
现在的大环境能和30-40年前比吗?你自己也承认你当不上部长,对吧。但是你又觉得他不配那么高的工资,你凭什么觉得不配?
如果你可以拿比他少的钱,干比他多的事的时候,再来讲吧。zhou.qun 你去问安提安哥,国家几年间增加100多万人口,房屋交通等基本建设是不是要赶上,相信他们的回答比精英要正确。
所以随便抓个案提案可就能去当部长了?
上下嘴皮一搭谁不会?
房屋道路不要人建啊?不要时间建啊?
建这些东西不要外国人啊?
新加坡的经济结构就是需要这么多劳动力来维持,你不招进来,公司就运转不下去。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既然你有这么多的批评是为了国家的好,那么不如就从实干开始,比如你说的你看到卖官买官的价格又高了,你完全可以举报。不会煮饭的人,难道就吃不出东西好不好吃吗?
难道不会演奏乐器的,就不能批评难听的音乐难听?领导层的明显退步,阁下还看不到,在下也无话可说了,阁下自求多福吧。TG说了要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结果有了
TG说了要赶走帝国主义,结果中国的土地上不再有外国驻军。
TG清廉的时候,一批人大叫外行不能领导内行。
TG清洗的时候,一批人冲上来整另一批人
TG清楚的时候,一批人跳起来叫贪WU
结论:反正总有人不满意。
当大道理看不明白的时候,看看自己的饭碗,再转个身来看看周围人的饭碗,噢,大致上是慢慢地满起来。
说过多次的老话:别告诉我TG做的有多差。告诉我你做过的那件事比TG做的好。总理都承认失误了,你还在坚持?要看请那些外国来建了,一般中国工人行动快建得快,孟加拉工人就特慢。管理国家,是煮饭吗?
你看啊,我承认,你不会煮饭,但是能吃出好坏,
可是你的好就一定是好吗?你饿的半死的时候的好,跟你酒足饭饱时的好是一样的吗?
讲音乐,你不会乐器,你能听出 50 分和100分的区别,你能听出95分和100分的区别吗?慢工出细活。质量有保证。。1:饿的时候东西当然比较好吃。
2:当然听得出来。
目前的领袖比不上以前,这是连行动党的支持者也大部分认同的。
这个事实,某些人就是看不见,而且还骂人活在过去、刻舟求剑,这是不了解历史。如果您看过孟加拉工人工作的情况,您就不会这么说了。
他们可以三个人慢条斯理的去干一个人的工,然后边幹边闲聊。
一个做工,两个在旁边‘监督’。所以当初应该找安可安提去当部长的?
我觉得找你可能还强点。
你想表达啥?
动嘴皮子比安可安提高的人多了去了
有什么用?哈哈,这个版最大的乐趣是小童同学和大家论战。请教一下Way版,公司在啥样的情况下可以要求司法管理(Judicial management)而不要清盘呢?W版急了
那个被***的是什么?
作假账?
哈哈哈哈哈发现有不好的地方,说出来,顺便给点修理的意见,就叫‘动嘴皮子’?
这个观点十分幼稚、可笑,就是大家都闭嘴,不从政就不论证,即使政府有过,只要自己不从政就不该指出问题。
这种观点,基本上独裁国家最喜欢了。部长,
我的日子过得是越来越好,我身边的朋友大多数也是过得很好,我当初刚来新加坡的时候,每天就想着回国,要么去澳洲。我现在放弃澳洲的生活,就是要回来新加坡。
15-20 年前的新加坡,可以跟今天比吗?
我承认政府有些政策有一定的问题,但是不至于像你讲的“明显退步”。
如果PAP真的下台,我才要[size=12.727272033691406px]自求多福啊。这个帖子不适合说正事
哈哈哈哈
童部长在的帖子
大家必须抱着扯的心态参与
要摆正位置。。。。nvm同学,我觉得你好极端啊。。
难道除了200,300万的,剩下的就是1000,2000的安提暗扣了?
这点我同意way版的,不能用证明一方不行,来证明另一方行。
基本上新加坡还是有空地的。
以目前的技术,若能土地完全开发,加上填海的话,基本上容纳到一千万人,也是可以的。
问题只是政府太贪心拉人太快但同时建设又太慢,所以还会造成这么多问题。
问题是政府规划和建设不足,不是新移民的错。
新加坡若没新移民,恐怕会更惨,因为新加坡的教育无法培养真正的人才。
新加坡,需要更多外来人才;尤其是中港台马的人才,素质比新加坡好多了。
看马来西亚过来的许部长就比之前土生土长的某马姓乱臣贼子好太多了。娱乐一下~~~
甘肃省政协委员彭丹下乡体察民情@北京厨子
元芳啊,这辆车停成了这样,很蹊跷啊,你怎么看?狄大人,司机一定是脚踩刹车才停下来的,但是身后就是万丈深渊,如果他早点踩,可能就掉到桥下了,如果他晚点踩可能就跑很远了。他踩的恰到好处,才能停成这样。。。大人,一定是他前面的车停了,他才踩的刹车。。。可是,前面的车为什么要停呢?在深圳住了十来年,没关系,也没需要搞关系,没靠过关系,却活得滋润的人路过。申明,来坡国也只是千万中国人中祟洋媚外的一个,来了,深度后悔中。。。我一朋友肚绞痛,去医院三四个小时都等不到医生,来了就开项目,等肚痛完了1600没了。死贵,还没人管。你没经历过,不等于别人也没经历过,许多说中国不好的人有几个切身体会过,还不是以讹传讹。@梁惠王
有个朋友来问我买哪种净化器,我记得前年就劝他买的,他当时说:"你活得太精细了,这样以后就没有免疫力了。再说咱们国家的空气哪有那么脏,外媒那是危言耸听。。。"结果这回国内媒体也不遮掩,他信了。可见中国人对政府有何等信任,感天动地啊真是[在深圳住了十来年,没关系,也没需要搞关系,没靠过关系,却活得滋润的人路过。申明,来坡国也只是千万中国人中祟洋媚外的一个,来了,深度后悔中。。。]
好奇地问句,既然深度后悔,为什么不回去?新加坡又不是监玉,把你关起来。。。。
强扭的瓜不甜啊。回去,中国多一个活得滋润的人,新加坡少了一个不高兴的人。大家都好。大士工作的人飘过~~是啊,俺在上海生活也是外地人一个,没关系,没靠过关系,照样过得好好的。
正在为回去上海积极准备中。喜欢哪里呆哪里呀. 就不喜欢有些人, 呆在A说A不好, 呆在B说B不好.
关于看病,最近”有幸“亲身体验了一下。
先是在新加坡的著名的公立医院陈笃生医院看急诊,7点钟进去,12点出来,前面一个半小时边等边做些检验,然后近三个小时都在等检验结果。整整五个小时没见到医生,从头到尾都是各种护士。最后花费99新币。
然后回家过年再看了个门诊。在二线城市中上等的三甲医院,一进门把我吓死了,有15个挂号收费口,每个口都有超过10个人排队,外加有些人会插你的队。但不得不说,效率确实高多了。5分钟就排到我挂上了号,又过了五分钟就见到专家门诊的医生了。然后安排验血和B超,每个项目从交钱到拿到检验报告都不超过半个小时,然后又回去见了医生,从进门开始算不到1个半小时就出来了,等待时间加起来都不超过40分钟。然后都是医保卡余额付的钱。
不过硬件方面,还是新加坡的完胜,陈笃生医院给人感觉像是shopping mall,国内的只能说是像火车站。中国人就是爱比,外国的月亮就是好,就是园?我在AVE16,刺鼻的味道倒是没有,可是这边的空气确实真不咋地~引用: 友好中华 我在广州的两个小外甥都慢性鼻炎,以前我有慢性咽炎来新几年好了。广州这两年空气好些但也不时有灰霾我自己就很严重的鼻炎,以前没有,是来了这边2,3年才开始的,一直很严重,在广州深圳待的2周,完全没问题,一回来就又不行了。我觉得很邪,广州虽然比以前好多了,但是还是比新加坡要差的,看来我更适合不那么干净的地方。。。我NO.4我也有这个症状,回来琢磨很久,才明白国内的食品中有抗生素,吃了有消炎作用。新加坡大学,poly,都有很多组织去中国实习的机会,至少我接触到的学生,去了中国之后个个都不想回来了。为什么啊,因为国内的生活多姿多彩。生活归生活,我看真工作了他们还不想回来?没什么实际生活经验的孩子而已女儿去上海两个星期,回来后告诉我:一定要珍惜新加坡的生活。新加坡很好,但始终无法让我有种归属感。
可能是自身的问题来了四年,拿了PR还是不是很喜欢,莫名的想家。
公司是一家中资企业,感觉里面的人大多数还是抱着老了回国的态度的。
但也有一部分人就很享受新加坡的生活。这其实就是每个人对新加坡的看法了。
不过现在的中国人不愿意里新加坡倒是真的了,尤其是富裕地区二线城市的年轻人。象江苏,浙江之类的省份。东北,山东,河南一带还是有的。
主要还是国内现在也富了,都独生子,大学一毕业都买房买车,生活条件好了也就不愿意出来了。我这里说的不包括房价高起的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只是指苏南地区的二线城市。
如果老一些的移民可能就有感觉,九十年代回中国很有优越感,现在呢?应该已是消逝殆尽。
但中国的问题也是很明显那就环境食物问题,让人觉得最基本的生存权也受到威胁。
哎,罗嗦那么多,我承认新加坡还是比国内的任何一个城市都要好。但好不一定就是要呆下去的理由,它给不了我归属感,取代不了乡情,亲情与朋友。
我是准备回国了,割了PR,取了公积金回家了,回到伴随我成长的小县城,那里有我的父母,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家。国外没有归属感,国内没有安全感;人都是在找感觉。
如果长期二边走走就好了没有归属感是因为你没在这边成家。。
等你在这边买了房、结了婚、有了孩子、拿了公民,你的想法跟现在肯定会有不同带一群曾经打死也不去中国的。。
去了一趟上海江南 一趟广东,坐了几次高铁 洗了几次澡。。。。
现在碰面 就问几时再去。。
用他们的话讲:“中国有好多范冰冰哦。。。。”:'(洗了几次澡?
在新加坡不是天天洗澡吗?你懂的。没有外国的侵略可能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可能现在你还扎辫子呢。可能整个中国受制于一个人的管制呢。 说的不要那么肯定好吗。神帖啊, 跑偏多少次啊:D:D:D我是山东人,但是我喜欢北京,我知道他的一千个一万个不好,但我还是喜欢,跟着父母加入新加坡籍,也许只有这样以后才能有机会去北京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