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投资理财

金融风暴启示录

人们说金融市场的轮回10年一次… 温故而知新…

98亚洲金融风暴:90年代亚洲经济神话,引发经济过热,使得亚洲新经济体市场估值逐渐与实际脱轨….
1997 诱因:国际金融炒家攻击泰铢,继而连续攻击东南亚国家汇市,引发东南亚经济危机…
1998 中心:东南亚危机产生骨牌效应,炒家继续攻击,造成东亚经济体全面崩溃…
       结束: 炒家在香港和俄罗斯2场败战后,铩羽而归…
1999 触底反弹
2000 后期效应: 网络概念股狂热,引爆泡沫,世界股市进入新一轮崩盘…

08金融大海啸:
2007 诱因: 2房信贷问题引发次贷危机
2008 中心: 次贷危机造成骨牌效应,中心为雷曼兄弟倒闭案…世界金融体系崩溃…
       结束: 各国紧急救市措施,刺激经济复苏…
2009 触底反弹
2010 后期效应: (欧洲主权债务?或其他?)

评:
1. 历史总是如此巧合…
2.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这句古话在金融市场在适合不过了… 市场总在最幸福的时候隐藏祸患,在最绝望的时候看到希望… 还是巴菲特的名言,****贪婪****恐惧…
3. 受创少的地区复苏快…
1999,道琼斯站上1万7千多点,纳斯达克站上5千多点…真的
这次美国风暴中心,亚洲也率先反弹….
4. 你认为什么时候进场最好?(大风暴过后)…
这个问题问100人,101人都会这么答… 不用怀疑,大崩盘之后开始反弹时,会引发大规模的进场热潮… 直到有一天,人们开始问,是不是过头了?
5. 复苏的过程…
假设你是一名医生…一天送来一位大失血的垂死伤患,需要紧急输血1000cc… 你把他救活了,并叮嘱护士… 病人借血库的血是要还的,等他身体恢复到足够健康了,请每个月抽回200cc人体上限的血量,还回给血库… 过了3个月,你听到护士说,现在还不能抽血,不过病人已经每天跑步10公里,和健康时一样多… 你会有什么表情? 总结到什么吗?
6. 余震…
大地震之后一定会有余震,不过经济余震经常不在原地震中心…
余震的伤害有两种: 1,地震中震坏的危楼; 2,松散土地上建起的高楼…
2000网络泡沫明显是第二种… 经济复苏引发投资浪潮,适逢网络科技神话成为投资热点… 资金不断追高,酿成惨祸…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明显就是第一种…主权债务危机怎么来的? 还是金融风暴… 虽然欧洲本来债务比率就很高… 但是各国为了救市,需要进一步注入资金… 结果,参照上一个故事… 央行就是血库,来了很多失血病人,央行被迫大量输血,结果自己出问题了… 所以现在要?… 回答正确
那这次有没有地方在盖高楼? 这个问题大家应该不愿意面对… 那就不谈了…

此文仅为笑谈,分析不严谨,不对未来形势有指示意义,本人亦未必跟从操作…
只为抛砖引玉,欢迎大家讨论,批判,修正及添加…

加:
27楼浅谈目前困境和人民币问题


人才啊!


    上面说欢迎讨论,批判,修正及添加…不包括灌水… 拖出去DPP…


目前的利率结构符合通缩的环境,而完全不符合通胀的环境。正确的利率可能应该比现状高出5个百分点。调高利率有利于防范危机。如果保持现状,由于实际利率为负,通胀将进一步恶化。而且情况将导致恶性循环,从而引发危机。因此,为了降低危机爆发的高风险,全世界各国都必须加息,而且是刻不容缓,越快越好。


:handshake严重同意,  ~~~冒着被拖出去的危险…….

可以再加一个   学习   吗?


回复 4# Swister

高见…
不过相比加息,退市是一个更具隐秘性的做法…
退市可以收紧资本流通性,另外弥补ZF财政支出… 又不易被市场发现引起恐慌… 迟迟不加息,应该是退市之后的进一步收紧的做法…
吾臆测前期传言的欧洲资本市场大逃亡现象,一方面是反应快速的投资机构,另一方面很可能就是欧洲央行紧急退市造成的….


金星的帖太牛了,拜读啊
神帖留名,呵呵 也许不久就会看到利率调高,附带“高楼”的崩盘
到时再回来置评,此文必火


哥,能不能顺便也一起分析下上个世纪30年代那场经济衰退.
记得昨天的today后面有一篇文章, 谈有可能更大的经济衰退在后面的可能性.


回复 6# goldenstar

退市怎么讲?
指ZF将钱从资本市场抽出吗


    当时俺年纪太小,不太记得了…. 歹势….


回复 11# goldenstar

今天today的那篇dont blame the germans也蛮好看的


    救市的反义词… 看它当时在什么方面救市… 俺没研究过…

另,索罗斯上礼拜说欧元很可能崩溃…
他应该是想,要不是有欧元这个东东,早把欧洲打稀巴烂了…
如果各国还是分散货币,四猪国不论能力还是胆量,都不可能像当年香港一样作战…


today这么多好文章啊? 回家路上去垃圾桶翻翻…


金星说说如果发生主权危机对整体会是怎样的影响?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可能会持续扩张,下半年退市政策出现两难的决策局面。退出太早,中断复苏的步履;退出太迟,助长泡沫的扩大。因此,把握退出时机及政策力度,已经成为当前困扰欧美各国ZF最棘手的难题。


回复 16# 大棒棒糖

    目前来说,就是 被动性财政紧缩(不知道又没有这个词)… 主动财政政策应该是政 府调控经济的手段,但是欧洲政 府是被主权风险调控… 属于恶性和不可控性… 后期发展就要看情况了…

还好有欧元保护伞,要不欧洲早毁了…


回复 15# goldenstar
不用找垃圾桶啦, 找这儿的最后一页文章好了, 没事看个消遣.

http://myepaper.mypaper.sg/ebook … 0cnd.js&ver=Gen


    崩盘是未必的…
但复苏道路应该是长期的,至少要到各国ZF完全退市… 经济才能摆脱下跌压力…


未来路线?
1、N猪破产,N个大银行倒闭,金融危机再次重演,大伙捂紧口袋以备捞底
2、中国出钱拯救猪国,买入倒闭企业,买入欧元,市场复苏,中国大赚 – 大伙跟着买欧元,猪国股票
哪个可能性高些?


金星的帖子含金量高。


佩服,也顶一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第三次大萧条正在酝酿南方日报    2010-06-30 01:57:31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

  在经历了金融海啸后,美国经济有没有走出低谷?欧债危机会不会拖累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全球经济到底会走向何处?这一系列的问题,一直就是经济学家和各国领袖谈论的焦点话题。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则坚持其悲观的论点。在6月27日发表专栏文章中,克鲁格曼表达了对于一些国家过早展开财政紧缩政策的担忧,称决策失误可能会触发经济史上的第三次大萧条,并指出数百万失业人员将会为决策失误付出代价。

  处于第三次大萧条初期

  提到经济大萧条,人们可能会马上想到电影大师卓别林的代表作———《摩登时代》。《摩登时代》对上世纪20年代末世界经济大萧条做出了深刻描写,让人印象深刻。

  经济衰退很普遍,但经济大萧条却很罕见。经济历史上只有两次经济衰退在当时被广泛地描述为“大萧条”。第一次是在经历了1873年的经济恐慌后进入了通货紧缩和市场不稳定时期;第二次就是1929年至1931年金融危机后大量失业人员无法就业的困难时期。

  克鲁格曼指出,不管是19世纪的长期低迷还是20世纪的大萧条,它们都并非发生在经济持续衰退时期。相反,当时都包含了周期性的经济增长,但那些经济改善并不足以弥补最初经济衰退带来的损害,“而当前,我十分担心我们正处于第三次大萧条的初级阶段。如今的情况看起来更接近19世纪经历的长期低迷期,尽管形势没有像20世纪大萧条时期那样严峻,但本次大萧条的代价,对全球经济、尤其是对数百万受失业困扰的人民来说,仍然是巨大的。”

  决策失误导致经济大萧条

  在克鲁格曼看来,第三次大萧条主要是由决策失误引起的。世界各国ZF现在均表现出对通货膨胀的过度担忧,而事实上,真正的威胁却来自通货紧缩;各国领袖都在宣扬收紧开支的必要性,而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是支出不足。“这一切在上周末让人深感失望的20国集团峰会上均得到了生动体现。”

  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克鲁格曼就一直鼓吹各国ZF实施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以帮助全球经济免于全面崩溃。事实上,在2008年底、2009年乃至今年,各国ZF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规模惊人的经济刺激方案。

  “与前辈们在面对金融危机时上调利率不同,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在本次危机时期均大举下调利率并积极采取措施支持信贷市场,并且与以往ZF在面对经济下滑时竭力平衡预算不同,ZF明智地选择允许赤字水平上升。可以说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已于去年夏天结束。”克鲁格曼指出。

  然而,欧美各国失业率、尤其是长期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且并没有迹象显示失业率在短期内能够迅速下降。而同时,美国和欧洲似乎都正在走向日本式的通货紧缩困境。面临这种严酷的情况,人们可能会期望决策者意识到他们在推动复苏方面做得还不够。而事实却相反,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许多国家的决策者都日益关注财政紧缩计划并且趋向于按传统观念平衡预算。

  克鲁格曼表示,各国如果过早实施财政紧缩计划和退出经济刺激,那么为这一政策埋单的只能是那数百万的失业人员,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要持续几年处于失业状态,甚至有一些人永远无法再回到工作岗位上去。


金星确实有才


赫赫, 我在19楼贴链接的就是paul krugman的这篇原文


是的,不过今天的金融架构和30年代是有很大区别… 美国的政治家经济人都时刻紧盯30年代大萧条来提醒自己… 如果要重蹈覆辙,应该会是不一样的方式….

30年代面对的是通货膨胀和资本紧缩,政 府和大银行为了避免损失大量回收资本和债务,造成生产大萧条…

此次面对危机,明显时参考了前车之鉴,ZF加大投资… 现在引发的问题是,多番刺激下,美国消费不足,失业率高居不下… 其他各国由于大量投资出现产能过剩…

以中国为例,
刺激配套造成生产加大… 但是美国消费品市场萎缩,加上欧洲危机,造成出口受阻… 生产产品销售不了,会造成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现在首先引发另一个问题,制造业利润压缩,回报率降低,风险加大… 造成进一步的生产投资受阻.. 中央持续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环境下,资金不愿进入制造业,开始进入资本市场炒作… 房价因而飚高,却连企业相关的股市都不愿意进… 可想而知,国内的资本多么泛滥,但是企业风险又是多么高… 已经畸形的很厉害…
中央房改政策目前都是治标,怎么回收过剩资本,或引导资本回归制造业市场才是治本… 但资本回归制造业的前提是:消费市场必须大力复苏, 这对美国就有个依赖性… 美国消费市场复苏也有个前提,就是就业市场必须复苏… 这是一个循环….

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40%的核心目的是什么?
郎咸平最近绕着危害谈了一圈,就不谈核心… 美国是要中国成为世界消费市场的第二引擎… 美国就业率迟迟上不来,这个消费引擎一直发动不了… 再下来之前全球刺激产能的政策进一步发酵,没有消费市场来消化,除了恶化,各国也必须重新受紧财政,经济又将萎缩…
欧洲已经自身难保… 所以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国购买力增加40%将是强大的消费引擎,可以消化多余产能并带动生产… 但这个对中国的伤害就不言而喻了… 而且中国还没有能力做一次过产业升级…

中国领导层自然明白这个一损俱损的道理,所以才愿意有限吃亏,慢慢放宽人民币升值… 旨在大国责任吧… 郎教授那番财政部都是经济傻子的话,主要还是面对老百姓说的…


金星真乃高人也~

碼字功力越來越好了。偷閑也要上來拜讀一番。

PS: 97年亞洲金融危機產生的因素非常之多,并不是只由一個原因所引起的。是當時幾個情況一起發生才導致的惡果。其實不能完全說是SOROS導致的危機,他最多只是加速加重了危機而已。


不是高人是闲人….

97开头一句说了,亚洲经济过热造成估值脱轨,才引来索罗斯们….
具体就不啰嗦了,各国股期2市被当成提款机,国家反抗反而加重崩溃….

还不如当初英国半推半就,欲拒还迎的好啊….


97 的幾個因素:

1. 金星說的估值脫軌;
2. 當時大多數亞洲市場還不夠開放,不能靈活自由的交易;
3. 某些國家ZF的外匯儲備極低;
4. 當時很多國家的匯率固定不靈活;
5. 國際炒家的攻擊。

估計還有其他許多種種其他因素,歡迎大家熱烈討論


请教各位高人, 我07年被银行的人忽悠买的基金,结果不幸的是那个基金主要还投在欧美市场。。 结果大家也知道了。。。 现在亏了将近4千,我想卖掉了, 我应该转去另一个新加坡市场为主的基金。。。 还是亚太区为主的基金呀?? 还是暂时不要买了。。。 


金星大大帖子说得好象我暂时不要买的意思。。。 我理解的对吗??


回复 30# sysg

哇,酱紫要我写多少字…. 多谢补充….

不过2,4 两点不赞同…

2,东南亚国家的问题就是过度开放,但监管和避险机制却很糟糕,才让炒家有机可乘… 之所以选择泰国开刀,除了泰国偏离过高外,另外就是泰国市场自由度特别高…

4, 汇率相对固定的国家地区,如香港,大陆,新加坡(新加坡是不公开一揽子货币),受创更轻些… 马来西亚也在后期采取封闭态度,减少受攻击…

多加一项就是当时东南亚各国ZF不稳定… 泰国印尼苏哈多强权ZF都是因为金融危机被改革派倒台,倒台急剧加剧动荡,更被抄家抓住机遇… 泰印影响到今天还不能稳定下来…
马哈迪在封闭后实行平稳过渡…


所以說要拋磚引玉呢。

要金星寫好的,必須向他丟幾塊磚頭


回复 32# 记忆消失

    只做讨论,不做指引…
预测未来是上帝的责任,经济学家也做不到呀…


    直接被打 倒……


哦。。 谢谢。。。
和你们差距太大了。。 你们讨论的东西,有些术语我都看不明白。。。 


金星自學成才的吧,啥時候一起考個CFA?


    我编故事还行,会计只会看报表,哇哈哈….

另外不小心看到美国治理30年代大萧条新政中关于黄金的政策,转过来… 看来乱世黄金也不保险啊… 还有汇率… 话说奥巴马上台改革不少参照罗斯福的….

罗斯福在整顿银行的同时,还采取了加强美国对外经济地位的行动。从1933年3月10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开始,采取一个接一个的重大措施: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6月5日,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1934年1月10日,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通过美元贬值,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


    看到不少关于基金经理亏钱的报道。买基金也不是包赚的呀。因为基金经理投资错误,造成了亏损,没赚到钱呗,所以大家的基金都没得钱分。
国内的报道,是富了基金经理,亏了基民。
新加坡的报道,也是有买基金血本无归的。。

基金的钱,也是不好赚呀。

要小心。

如果在买基金一事上,有亏无赚。这就说明【不适合从事基金】。跟他无缘。
还是改道吧。


有些人打麻 将,总是赢 钱。有些人打麻 将,总是输钱。我属于后者。我也偏不信邪。再打!还是输。

我于是就用【我跟麻 将无缘】来解释了。再也不打麻 将。

我有10年了吧,没有打过麻 将,也不看打麻 将。

去赌 场,怎么赌,赌什么都是输。没有赢过。

从此我再也不去赌  场。玩都不去玩。

我还没有去圣淘沙金沙赌  场呢,不是因为100元的进场费,哪怕没有进场费,不要钱,我也不去。

没有那个缘分呗!


难得的好帖,值得一顶


90年代那一波当时还在学校,没概念。
这次的危机诱因是过低利率,资产证券化过渡后引起的资产泡沫破裂。
目前的经济情况本质没有任何好转,在如此低利率下引发又一波的资产泡沫,如果破裂,损失将远超于此次危机。
我不知道为什么新加坡如此乐观,美欧日都没有任何复苏的迹象,以新加坡的经济模式能有多大作为。
两个IR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但是当前最大的问题是人均收入持续下降。过去10年,靠吸收这种家庭年收入10W USD以下的新移民,新加坡获得的只是名义GDP的增长,对于自身经济是没有多少好处的。
换句话说,新加坡在亚洲的竞争力其实是降低了。
如果真有第二波危机到来,加上目前普遍的高额债务状况,后果不堪想象。我所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新币一次性贬值。


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对于我自己, 潜意识里的思维模式是排错式的, 就像做选择题时, 去除错的, 就是对的, 这是万恶的高考制度造成的. 好像我开车, 经过岔道时, 走错的概率大大超过走对的. 似乎也是这种排错的潜意识在作怪.
而投资就不一样了, 拿自己的资金去验证了错误, 就没有机会做正确的了.


以美国的就业报告看,美元应该进入新一轮的贬值… 幅度应该不小…
利率早已到底,刺激经济措施迟迟无法反应在就业率上… 奥巴马无法忍受大洋彼岸涨工资民工荒,自己国家10人有1人失业,这还未反应出欧洲危机的影响… 对人民币40%升值期望不实际,那美国天天挂在嘴边目地是什么? 那就是美金出现相对贬值的时候人们已经有心理准备… 预计中美中欧贸易纠纷货币纠纷将会加大…

另外,短期来说,中国股市应该会受到一定支持… 人民币升值对产业打击不小,但是会造成热钱回流… 连我这种小民都想换人民币放国内,更不用说投资者了… 资本市场上,房地产属于高风险区,股市却在低位… 预计进入国内的热钱除了放银行定存,应该会有较多资金进入股市…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 有些在新投资买房的会把脱售房子, 换回rmb?
看了看google上sgd对rmb的汇率趋势, 貌似和新加坡的地产走势蛮符合的,  是不是巧合? 还有很多的走势和地产的走势一致吧.


不太可能。中国人投资新加坡地产的其实没有印尼的多…
另外新加坡的地产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回复 46# goldenstar
过了胆战心惊的一天,看到这个帖子,到这里才算有点看懂了。
我的总结是:
1.房地产属于高风险区,进去要谨慎;
2.股市是低位投资,可以进去一部分钱;
3.人民币的升值是势在必行的,有闲钱就可以进入;
4.如果2R带动得没有预期的理想,那新加坡作为小国寡民,新币是会贬值的,不可以孤注一掷;
就市场而言,我不认为新加坡的经济已经复苏了,多出了很多就业机会倒是真的。
但就业机会的增多并不能代表经济的复苏。
不仅仅房地产,一波又一波的物价上涨,其实什么都涨了,就薪水不涨。
涨上去就很难掉回去了,货币贬值了。
如果说前几年最好赚钱的行业是房地产,那2010年最能发财的行业又是什么呢?


个人觉得美元中偏长期看涨(3-5年),包括对亚洲货币和欧洲货币。欧洲国家好吃懒做,这笔债没那么容易还的。欧元区升息应该还是会比美元晚。美国的经济虽然架空了,主要还是表现在美国国内就业机会少,但整体技术上的优势还是保有的。

亚洲是真的吹泡泡了,目前亚洲除日本的资本市场规模还太小太小,国际资本是所谓的smart money,哪里回报高就往哪扎堆。个人觉得目前澳大利亚的泡泡比新加坡还大。3,5年内或许会出现一个投资澳元的极好机会。只要亚洲还有泡泡可以吹,资产价格还可能进一步上涨。只要获利空间小了,这些国际资本撤退,美元就会大涨。要想亚洲带动全球复苏,以现有的经济规模还差的远了。

新加坡目前的房子比96年还是相对便宜的。ZF也刚好乘此机会大盖BTO捞一把,推出的地段就是极差的。我在去年是过于善意的理解本地ZF了,以为他们会为了提高生育率控制房价。现在想想也明白,人家在BAC, C上亏那么多,不炸点油水不行。现在ZF还是BP的top 10 holder….不知道BP命运如何。ZF会亏多少。。。。但是不管怎么搞,GWY的薪水是不会降的。


    其实不少公司薪水还是有涨了。


是啊, 很多公司加薪
我身边有工资比较低的朋友涨幅超过50%


回复 51# 老鼠爱小米
噢,这样。
最近一个月看是涨了。


    薪水是最近涨的。


你的基金还留着?
我04年买的基金,1万的本钱,等了这么多年,还是亏。
最后只有放弃。拿回8000多块。
但是,继续放着根本就没有盼望。
我劝你放弃吧。
转别的投资,还能赢回来。


术语不懂,没有关系。
能赚到钱才是硬道理。
现在中国的炒股专家,有几个是科班出身?
会术语的,永远在学校里当老师。
实战的都是大老初。


早买了。。。 我看欧洲那些国家金融有问题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卖了。。。
我比你还惨。。。 我亏了近4000呢。。。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