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想一二”,今天跟朋友学的新成语。什么是常想一二呢?她跟我说完,我就觉得她太有才了。上网一查,出处是TW著名作者林清玄的一篇文章。然后我迫不及待的告诉她,下联是“不思八九”,横批是“如意”。她跟我说:如意就是这么简单,别庸人自扰就如意了。哈,觉得真的很经典。钦佩~~~
我们年轻时并不知道发愁的滋味,愁是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而有些许自嘲,些许浪漫,些许期盼。终于,慢慢地我们长大了,三十而立了,愁思真的如春水一样涨溢恣肆,奔放倾泻,滚滚而来……想着父母满鬓白发,想着孩子呱呱落地,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却是一个怎么也富不起来的小市民。想着梦寐以求的东西就像彩~票~一样总是真实的照耀着别人的生活,想着寒窗苦读十年却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心情是浮躁的。这个时候,真的~真的~不想长大,只想逃离到阿凡达。可是能怎么办呢?不能自~杀~,因为在新加坡自~杀~死了还好,没死就要坐牢的。哈哈,当然没有必要。朋友就是想跟我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那八九是不~重~要~的~,尽力,随缘,不奢求,重要的是那十之一二。想想母亲的微笑,即使那是曾经过去时,但我们是她生命的延续;想想孩子的呀呀学语,可以走了,又可以跑了,可以叫爸爸妈妈了;想想下班回家了,就可以看到自己的爱人了;想想那偶尔的点滴的成功也值得我们自豪的,多么~多么~的快乐呀,多么~多么~的幸福呀……
妈妈给了我们生命,神安排了我们的命运,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按照神的安排生活,主耶稣让我们怎么活着,我们就怎么活着,还要快乐的活着!!!感谢主,感谢我们的阿爸父,感谢神创造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感谢神给了我们一颗感恩的心!阿门~
附注散文:常想一二
作者:林清玄
朋友买来纸笔砚台,请我题几个字让它挂在新居客厅补壁。
这使我感到有些为难,因为我自知字写的不好看,何况已经有很多年没写书法了。
朋友说:“怕什么?挂你的字我感到很光荣,我都不怕了,你怕什么?”
我便在朋友面前展纸、磨墨,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
朋友说:“这是什么意思?”
我说:“意思是说我字写的不好,你看到这幅字,请多多包含,多想一、二件我的好处,就原谅我了。”
看到我玩笑的态度,朋友说:“讲正经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俗语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们生命里面不如意的事占了绝大部份,因此,活着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我们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的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了。”
朋友听了,非常欢喜,抱着“常想一二”回家了。
几个月之后,他来探视我,又来向我求字,说是:“每天在办公室里劳累受气,一回家之后看见那幅‘常想一二’就很开心,但是墙壁太大,字显得太小,你再写几个字吧!”
对于好朋友,我一向有求必应,于是为“常想一二”写了下联:“不思八九”,上面又写了“如意”的横批,中间随手画一幅写意的莲花。
没想到过几个月,我再婚的消息披露报端,引起许多离奇的传说与流言的困扰,朋友有一天打电话来,说他正坐在客厅我写的字前面,他说:“想不出什么话来安慰你,念你自己写的字给你听: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接到朋友的电话使我很感动,我常觉得在别人的喜庆锦上添花容易,在别人的苦难里雪中送炭却很困难,那种比例,大约也是八九与一二之比。不能雪中送炭的不是真朋友,当然更甭说那些落井下石的人了。不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后,在生活中大概都锻炼出宠辱不惊的本事,也不会在乎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或落井下石了。那是因为我们已经历过生命的痛苦与挫折,也经验了许多情感的相逢与离散,慢慢的寻索出生命中积极的、快乐的、正向的观想,这种观想,正是“常想一二”的观想。
常想一二的观想,乃在重重乌云中寻觅一丝黎明的曙光,乃是在滚滚红尘中开启一些宁静的消息,乃是在濒临窒息时,有一次深长的呼吸。生命已经够苦了,如果我们把几年的不如意事总和起来,一定会使我们举步惟艰。生活与感情陷入苦境,有时是无可奈何的,但是如果连思想和心情都陷入苦境,那就是自讨苦吃,苦上加苦了。在波涛汹涌的海上航行,我早已学会面对苦境的方法。
我总是想:从前万般的折磨我都能苦中做乐,眼下的些许苦难自然能逆来顺受了。
我从小喜欢阅读大人物的传记和回忆录,慢慢归纳出一个公式:凡是大人物都是受苦受难的,他们的生命几乎就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真实证言,但他们在面对苦难时也都能保持正向的思考,能“常想一二”,最后他们超越苦难,苦难便化成生命中最肥沃的养料,是为了他们开启莲花所准备的。
使我深受感动的不是他们的苦难,因为苦难到处都有,使我感动的是:他们面对苦难时的坚持、乐观、与勇气。原来如意或不如意,并不是决定于人生的际遇,而是取决於思想的瞬间。
常想一二
想起霍金,眼前就浮现出这位杰出科学大师那永远深邃的目光和宁静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不仅仅因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为他还是一位人生的斗士。
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已在轮椅里生活了三十余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
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肃谧。
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然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心灵的震颤之后,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涌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人们深受感动的,并不是因为他曾经的苦难,而是他直面苦难时的坚守、乐观和勇气。人生如花开花谢、潮涨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乐;如果谁总自以为失去的太多,总受到这个意念的折磨,谁才是最不幸的人。
由此,我不由得想起了“常想一二” 这句人生箴言。
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常有友人问及他高寿的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
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副对联:上联:不思八九;下联:常想一二;横批:如意。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了。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终以那份豁达与坚韧去化解并超越苦难。
常想一二。因为境由心生——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如何对待它才是最大的问题。
常想一二。毕竟,决定生命品质,塑造人生境界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人到无求品自高。。。
知足常乐…..
活到这把岁数,我总觉得身边的人风光无数,自己的前途暗淡无光….常想如何过得更好做得更出色…知足暂时不是我的追求,可惜人的**就像无底洞…
真感性啊
你的头像从帅哥变成帅鬼…..
本来已死…
这鸡汤很有营养。。。
一石二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