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教育

早报:教师岂能坚持学生放弃高级华文考试 (ZT)

教师岂能坚持学生放弃高级华文考试
(2013-02-21)
● 陈茜莉去年,我儿就读于西部一所历史悠久的中学。小儿一直以来,成绩平平,总是有惊无险地过五关斩六将,一路平安杀至O水准。华文水平总是在鬼剃头,险象环生之间徘徊,每每考这门学科总叫我忧心忡忡………。
  去年6月间,随着O水准普通华文成绩放榜,华文教师(科目主任)以我儿B3的成绩要我儿放弃报考高级华文,理由是以他的历来经验,我儿的成绩肯定不能通过高级华文那一关,并要我儿与其硬碰高华,不如重考普通华文为上策。
  之后,软硬皆施地要我儿非放弃高华不可,我儿以忐忑不安的心情,向我诉说,并想听取我和他父亲的意见。这令我震惊不已,也令我感到痛心,试问这是个怎么样的教师,在学生考试前,未考先放弃?为人师表,理当尽守本份,谆谆善诱,引导学生为考试做好充份准备,不应轻言放弃。所以,我告诉儿子,哪怕只有那么一成的概率,也不应放弃争取考上的机会。
  我儿回校把我们的决定告诉教师(科主任),不料,这个决定引发教师的不悦,并训了我儿几番,并在当晚亲自致电我们,重述以我儿B3的成绩“肯定不及格”,不如放弃为上策。我好言说尽,恳求他不要放弃教导我儿。结果,教师还是不能接受我以不放弃任何概率尽力争取为由,还是坚持要我劝导儿子放弃高华。
  最终,在僵持不下的情况下,我唯有搬出“父母是否有立场”来打发他,不悦的他竟要我以书信方式清楚地列明坚持要考高华的原因及后果自负。
  当晚,气煞之余我立即动笔,长篇大论地列明不放弃的原因,并于翌日让我儿呈交教师。也因这起事故,我得知这名教师不但平日懒散,不尽本份教导学生,常因一些小事故而无故责罚全班,浪费学生们的时间,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名科主任也到其他班级要其他普通华文考获B3之下的学生,都必须放弃高华考试。
  表面上,这名教师可能真的不希望学生硬碰,做无谓的牺牲,但我怀疑其真正原因不外是为了总成绩,整体高华学科的及格率,成绩不佳的及格率直接拖累他个人的“钱途”(加薪)表现(升职)。此等行为,不仅有误人子弟之嫌。
  为了应付高华,我除了亲自督导,也为我儿请了家教,[关键词屏蔽]齐下,我儿的高华终于拼出个“特优”。还能以这个“特优”进了心仪学府。此举令许多曾被这名教师误导,平白失去争取的机会而懊悔的学生对小儿羡慕不已。所以,教师的私心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前程啊!
  普天下的教师们,既然选择神圣的教学为事业,理应以学生的利益为重,竭尽所能带领学生冲刺到最后的一刻,不轻言放弃,乃为人师表所应尽的本份,切莫为达人私欲而牺牲学生的利益。关于放弃高级华文考试
(2013-02-23)陈宪章  看了2月21日《交流站》上的文章《教师岂能坚持学生放弃高级华文考试》,我感同身受。前年,我女儿参加中四会考,她是在东部一所知名学校就读,在会考前,老师也以她成绩不理想为理由,要她放弃高华会考。老师也说过,一个人不及格要好多人扶持。
  当然,我和我太太都反对,叫我女儿尽力而为,四年的学习不能因成绩不好而放弃,已经是臨门一脚,一定要试试看,不考怎么知道水準在哪儿?结果去年成绩出来,考了一个A2。
  我打电话去教育部,提出我担忧的事,不要让老师叫学生放弃高华考试,结果是不了了之,我也不想追究。
  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教育部强调要加强和推广母语教育,学校却叫学生放弃高华考试,学生的心态会怎么想?我不知道还有多少的学生学了四年高华,到了会考前夕,却在学校老师的软硬兼施下,临阵放弃了。站长的话
(2013-02-21)
和作者的儿子一样,我那就读于小学六年级的小儿子,也遇到过学校老师劝告不要选修高级华文的问题。我儿子的华文水准也是一般,所以我们把是否选修的决定权交给了他,他决定接受这个挑战,所以我就在同意书上签了名。
  次日,他到学校交了表格,放学回家后,我问他老师有没有说什么。他说,华文老师告诉他,既然他决定选修高级华文,就要努力用功学习,争取考到好成绩,不要让父母和老师失望,但最重要的还是不要让自己失望。
  我觉得,与作者的儿子相比,我儿子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从中也能看出,在我国的校园里,并非所有的教师都是那么看重及格率和“工作表现”,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好老师还是有的。为了升学率!诶!:@看起来很恐怖啊
我家也是接到劝退电话,普通中学,高华班,今年中三。因为是华语家庭,很注重孩子的英文,华文没放在心上,但是孩子考得还可以,总好练说我不学,也可以。11月假期在国内接到劝退电话,学普华,不要参加今年的考试。在电话里和老师谈了半个小时,最后不了了之。明年还不知道。关于选读小学高级华文的几点浅见
(2013-02-26)张斌斌  这几天看到华文报章有几篇跟孩子高级华文学习有关的讨论,笔者感到很欣慰。因为这说明通过政府的大力推行,大家对华文华语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家长对孩子的华文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
  教育部针对小学五、六年级孩子的不同华文程度,将华文教育划分为基础华文、普通华文和高级华文。我的理解是,基础华文教育是针对那些华文基础较弱的孩子,侧重点在于提高孩子的听说能力;而高级华文要求比较高,主要给那些各方面成绩都比较理想,华文基础又好,并且对华文有浓厚兴趣的孩子选读的;普通华文的要求是介于两者之间,是绝大多数的孩子会修读的。
  对于家长,如何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孩子的选择,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在是否让孩子选读高级华文时,左右为难。在这里,笔者想就这个问题,纯粹从策略层面,发表几点浅见。
  一、我们不妨将基础华文比作散步,普通华文比作跑步,那么,高级华文就相当于跨栏。如果孩子跑步都有困难,你要求孩子去练跨栏,这可能会摔跟斗的。所以,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过往成绩,孩子的个人意愿来做一个基本判断。如果难以选择,不妨听听孩子所在学校的华文老师的意见。
  二、大家最关心的是孩子小学离校考试的成绩。就笔者所知,普通华文是跟其它三科一样,在总分300分之中所占的比重是一样的。高级华文的分数不计入总分之内,只有在孩子选择特选中学时加额外的分数,最多3分。所以,从分数看,高级华文可能有锦上添花的作用。只是如果没有很好的“锦”,“花”又有什么用呢?
  三、也许很多家长认为,高级华文教育涵盖普通华文教育,高级华文没考好也不要紧,还有普通华文。殊不知,高级华文班的普通华文教育,是有所不同的。首先,他们的课本是针对华文基础较强的孩子的,所以程度比较深,内容比较多,老师教的也比较快;其次,由于要兼顾高级华文教学,老师花在普通华文教育的时间和精力相对会较少。孩子也一样,必须同时应付高级华文和普通华文的课业。这样,如果孩子的华文基础不是十分扎实,不但高级华文学不好,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普通华文学习,造成两头不到岸的局面。
  四、更糟的是,如果孩子在高级华文班跟不上,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对整个华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那就适得其反了。有些孩子在高级华文班学得很辛苦,转到普通华文班就得心应手了,兴趣和信心是个很大原因。
  五、再者,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孩子其它功课成绩不理想,只有华文还不错,这种情况,家长不妨考虑叫孩子修读普通华文,这样,孩子可以花多一点精力在其它功课上。这对提高孩子小学离校考试的总成绩,是有帮助的。如果孩子的总体成绩上去了,而且普通华文成绩很好的话,在中学阶段还是有机会选读高级华文的。
  六、笔者是“态度决定成绩”的忠实拥护者,即使孩子现在的成绩不太理想,只要孩子有好的学习态度,再加上家长的督促,老师的帮助,成绩大幅度提高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孩子修读高级华文比较吃力,家长不妨跟孩子和学校老师做个沟通,尽早做出一个最适合孩子未来发展的决定。
华文华语无疑是越来越重要了。我们应当鼓励有能力、有兴趣的孩子,更上一层楼,选读高级华文。但我们也必须量力而行。笔者以上的看法,希望对那些孩子成绩处于“临界”状态,正纠结于是否让孩子选读高级华文的家长,提供一些参考意见。越是名校
越是爬树~~~
像我们这种邻里学校
最多给学生分析利弊
反而不会这么。。。。明显。。。。
哈哈~~~为啥你女儿中三被劝退?
一般都是中三年尾考过普通华文
成绩不理想
比如没有拿到A
在中四才会有‘劝退’一说啊~~~作为一个华文老师
其实
还是很悲哀的。。。。。是的, 如果高华比英文成绩高的话。
L1R4和L1R5的记分方法如下:http://acsbr.moe.edu.sg/cos/o.x?c=/wbn/pagetree&func=view&rid=1073484转载有一篇有意思的博文:高级华文A*,积木式的作文(ZT)http://wosi-woxie.blogspot.sg/2012/06/blog-post.html
作者:李德星, Lee Teck Seng共同的记忆
心中想写这一个课题很久,就是没有下定决心。一直到最近在脸书上看到侄女分享下面这张照片…
  照片本身没有特别之处,只是中间有句话,“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侄女分享这张照片时,说这勾起她对华文作文的回忆…。从脸书上其他人的回应,看来这一句话,也勾起不少侄女这一代年轻人共同的记忆…。
  我也记得,我有一次陪女儿做作文时,她开头的第一句也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这让我有点惊讶,因为她刚开始学写作文(应该是小三那年),她的华文也不怎么样。虽然,在一间传统华校小学上课,但是,由于学校和生活中多数是用英语,华文程度有限。刚开始写作文时,能够用上“风和日丽”,看来不简单。
  然而,为什么这样一句话,会勾起不少人,包括身为家长的我,对华文作文的回忆?
放弃,还是坚持?
  为了让读友了解这个课题,必须先交代我女儿在学校学习华文的背景。
  她的华文水平不高,虽然因为进了特选小学,从小一开始就有高级华文这一科,她都是勉强过关。在小四那一年的年终家长会,我有幸成为几个被点名,必须在会后见级任老师的家长。
  老师要我们几位家长好好回去和孩子谈,虽然孩子勉强达到继续修读高级华文的标准,但是如果孩子没有兴趣,应该考虑是否放弃继续选修高级华文,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他科目上。
  之前,其他老师在给家长分享选修高级华文对小六会考成绩的利与弊时,就提到,高级华文只有在申请进入特选中学才有用,申请其他一般中学没有积分上的好处。而且,进入特选中学,就算考到特优,也不过多三分。如果,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其他科目,使其中一个科目的成绩在小六会考中升一级,如从B升为A,甚至一个高分的A和一个低分的A,总积分将增加不只三分。
  家长会后,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就打定主意不要给女儿压力,如果她不想上高级华文,我不想逼她,不能因为我自己是华校生,希望她选修高级华文,迫她做不喜欢的事。学习不应该是在逼迫下进行的。
  第二天早上,我和太太讨论这个课题时,除了表达自己不想逼女儿学习时,也分享自己经过一夜的辗转难眠,产生的另一条思路。如果,我们现在就让女儿放弃高级华文,我们向她传达什么样的价值和人生观?是不是将来面对困难时,就是逃避和放弃?而不是面对困难,和加倍努力跨越障碍?
  有了这一想法,我们夫妻俩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就是鼓励女儿面对高级华文的挑战,并且给她找个华文老师一对一补习,而不是上补习班。这样才能对孩子做针对性的教导。
  然而,女儿华文成绩,到了小六那一年,还是差强人意,都是在不及格的边缘徘徊。有一次补习老师向我分享她内心的失望,觉得看不到我女儿的进步,没有成就感。然而,大家都不放弃,补习老师也一直在努力。虽然,女儿的高级华文还是垫底,学校没有再重提要她放弃高级华文。间中女儿好几次都提到某某同学主动放弃高级华文,只修普通华文了。不知她是否尝试向我暗示她的意愿,我都装着不知道,鼓励她坚持下去。
  意想不到的是,女儿小六会考,普通和高级华文分别考到A*和特优的成绩。这真是让我们夫妻俩大跌眼镜。真的不感相信她的华文有A*或特优的水平。高级华文不那么高
  这又牵扯到我一位在神州大陆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大学同学。他时常会批评现在新加坡的后进,虽然考到高级华文特优,但是在大陆使用华文时,词不达意,写一封公文都有问题。我一路来都认为他偶尔爱发牢骚,不认为考到高级华文特优的华文能那么差劲。
  然而,现在女儿的事实摆在我眼前。为什么会这样?问题在那里?为什么一句“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会勾起对华文作文的共同记忆?
应付考试的技巧
  记得女儿的华文补习老师就提到,要在华文考到好成绩,除了在一般的填词、选择题中争取满分,不出错外,必须在口试和作文中考到好成绩。
  如何在作文中考到好成绩?学校教孩子,除非特别有把握,能够的话,尽量避免命题作文,应为命题作文必须掌握好作文题目,一不小心就会离题。就拿不到好成绩。最好就是做另一形式的作文,就是考题会提供一段短文开头,考生必须根据短文提供的情景,完成一篇文章。
  接下来就是必须在作文中多用好词佳句。那好词好句怎么来呢?除了,平时的学习的成语,就是多学(说的难听就是多背)作文范文中的佳句。“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就成为新加坡众多学子文章开头的好词好句了。
  女儿小六年中假期,华文老师给的假期作业就是必须收集好的文章开头和结尾各两则。这些开头和结尾,必须有普遍性,能够在不同的文章内容使用。同时,也必须收集描述“开心”、“伤心”、“紧张”、“害怕”和“难过”的佳句各一句。
  女儿把家里以往华文写作班的范文,和母亲之前买的小六会考作文范本查尽。选出认为可以交工课的佳句,电邮给老师审批。以下是她选的好的开头和结尾(有可能经过老师修改),例子:
    “开头: 在人的一生中,会发生许多事情,有悲有喜,有离有合。一些事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悄悄被遗忘;另一些则被永远留在脑海里。”
    “结尾: 这次的经历深深地烙印在我/我们的脑海里,令我/我们全家毕生难忘。即使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我们的心情较为平复了,我/我们还一再提醒自己,…。”
  老师一般都在一两个工作日内就回复。女儿这一工课一直卡在“伤心”的佳句,来来回回五六次,还是不能找到能令老师满意的佳句。太太觉得浪费太多时间了,她要我出手,因为我是华校生,她不是。我只好写了下面一段,让女儿交差。
    “我心中不由一阵绞痛,泪珠开始在眼眶中打滚,情不自禁地想放声大哭。”
  我还向女儿解释,我为什么“自夸”这一句好。这一句把“伤心”的意境,写得细腻,且层层推进。
  女儿把这一段呈交给老师后,等待老师回复其间,我是有点颤颤惊惊,深怕自己写的也被老师“退货”,那不是有愧自己做为华校生的一份子。还好,有惊无险,女儿华文假期作业终于过关。
  小六考试前一个月,华文老师要小女天天交文章,还定时约见她们几位比较弱的同学,讨论她们文章的内容。
  最终,小女不负众望,考出特好的成绩,终于让老师有成就感。问题的反思
  在应付考试的前提下,作文变成了类似积木游戏那样,把好词佳句堆砌起来。所以,“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成了众多学生信手摘来的作文开场白。怪不得作文范文在书局中是摆在显眼的位置。
  这样的问题怪谁?怪考试制度?怪教育部?怪老师?我想不是那么单一和平面化的责怪。
  老师对高级华文利弊的分析没错,怪不了他们。最终大家,学校、校长和老师都要面对自己业绩的考核、面对家长和学生对成绩的期待。老师在备考过程,也用心良苦,要每个同学自己找自己的好词佳句,不是由老师提供给大家统一的佳句。如果那样的话,每一个同学一模一样,改卷的老师看到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一个模式,熟口熟脸的,必将影响后面同学的分数。
  自己学习写作过程中,也曾经模仿过。就算在企业领域中,也有后来者模仿前人的成果(现在称为“山寨”)。但是,范文应该只是一个学习过程,不能停留在“山寨”。最终,必须鼓励学生们自己创作。但是,学生自己创作的能力,从哪里来?间中是否还有,一个环节?除了熟背有关佳句外,学生是否了解为什么那是一句佳句?佳句的美在哪里?是它的细腻、层次感、生动或扣人心弦?记得以前自己中学时期,有文章赏析的课。现在的小学课堂上,不可能是古文、诗词的欣赏和分析了。但是,欣赏和分析佳句的时间,应该有吧?
  自己也留意到,自己和孩子沟通时,一来被动的常常和他们使用英语。另一是,就算用华语沟通时,词汇和语句不丰富。更糟糕的是,有时候只用简短的命令式词句。与其怪他人,不如检讨身为家长的自己,在孩子的语言环境中做了什么努力!后记
    不久前,问女儿她是否在小六会考中用了之前准备的“好的文章开头和结尾”。她告诉我普通和高级华文作文,她都用了同样的“好的结尾”,只是总结经验/体会时,按内容的不同做了更动。我猜想她没用上“好的文章开头” ,是因为她避开了命题作文。
    好像不只一次看到这样的笑话:一个小学生的作文写道,“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下着倾盆大雨…”。希望这不是真的,这个学生就是积木式的套上好词佳句,不知道“风和日丽”的意思。个人要求,一楼二楼提到的知名学校点名出来,让大家了解一下我也不知道。是中二年底,11月份接到劝退,写错了。女儿现在中三,高华班17个人,据说今年考不到A的,中四都不可以选修高华。目前中四只有4个人学高华。女儿普华成绩考得没有高华好,如果不让修读真的不知怎么办?普华B3,高华A1。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可能是口试影响成绩。你女儿的学校
同时要求他们考普华、高华?
让她努力在今年普华中拼到A吧~~~
中三普华0水准考不到A
中四高华的确不乐观
我的学校最极端的例子是
中三普华A1
高华F9 ~~~
我看了我校四年的纪录
凡是中三普华B3或以下的纪录
坚持考高华的
无一例外,中四高华都是不及格
从D7到F9 都有~~~
虽然是事事无绝对
报纸上的那个孩子的确是厉害
普华拿B,高华拿A2
不过,她母亲的投函也说了
给请了补习老师,同时自己亲自坐镇监督~~~
天下无难事
只要肯咬牙~~~另外,性格内向不爱说话
影响的是普华的成绩~~~
高华没有口试、听力~~~是的,普华和高华都考。谢谢你的回复。今年努力吧!她的成绩不定性,看作文和口试。小时口试老师让她说说关于购物中心的事,她竟回答没遇见过什么事,没什么可说的。去年家长会我有幸被留下来,老师都投诉她不说话,你问十句答不了一句。和班上爱说话的人平均一下就好了。营造华文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2013-03-04)萧国荣  最近,常在《联合早报·交流站》看到关于选修高级华文与否的讨论。此话题引起诸多讨论确是值得鼓舞的。但我觉得不论是选修普通华文或是高级华文,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有效学习华语的环境。
  在斟酌是否要选修高级华文时,个人对于华文的兴趣与热诚,以及普通华文的表现都成为主要考虑的因素。成绩确实是非常重要,但要知道,语文是一个非常灵活的科目,是个“生活式”的科目,绝对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能将语文学好。为此,不论要掌握好哪个程度的华文,至关重要的是有效学习华语的环境。
  许多学校极力推广“母语双周”活动、订阅《联合早报》、甚至带学生到中国浸濡。这些活动是否就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华文程度呢?其实关键就在于兴趣与热诚。说实在的,还是有不少学生讨厌华文,即使修读高级华文也是为了积分罢了。
  笔者认为,校方和家长都有责任培养学生对于华文的兴趣。双方都必须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华文的重要性。华文一定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学习,绝对不能死记硬背。即使是在学习词语、成语、俗语等,都是通过练习、复习而加以掌握的。
  生活话题与时事方面,通过大量阅读书报、观看新闻、时事节目等是再好不过了。关键在于这些活动应该成为学生的日常活动,并逐渐成为爱好,而别只视为功课。在这方面,希望学校和家长循循善诱,即使是在家里尽量多用华语与子女沟通。毕竟身为华人,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民族语言感到自豪,并且时常使用。
  至于校方,在课室内,各校可以做的是改进教学法,尽可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华文的兴趣。在课室外,学校也可尽量适当地营造出浓厚的中华气息。
  学习环境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让华文“动”起来。
  只要校方和家长各尽所能,齐心协力应付目前的挑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清楚听到学生们说:“我爱华文!”尊师重道 从老师做起
(2013-03-06)
林建初  最近,两位家长因为学校老师要他们的孩子放弃参加高级华文的考试,引起他们的不满,便分别投函《早联合报·交流站》,表达心声。这种我国特有的现象,让我联想到尊师重道的问题。
  尊师重道本是我们华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记得有一句俗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不只老师十分重视自己的职业,学生也非常尊敬老师的为人,甚至一辈子不忘老师的教导之恩。
  身为老师,当然希望受到学生的尊敬,但他或她是否曾想想:自己有哪些品行和学识值得学生尊敬呢?如果一名老师的品德和学问并没什么修养,平时又不关心不爱护学生,那又怎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呢?
  也许是我们的社会一味偏重学业成绩的表现,遴选教师时又过分重视文凭而忽视品格的修养,结果造成有能力在学校担任教学工作的教师,并不一定具备值得学生尊敬的条件。例如有的老师嗜赌如命,不仅空余时常泡在赌场里,连上课时也“身在教室,心在赌桌”。这种嗜赌的教师,在同事间只能引来鄙视,在工作上由于心不在焉、敷衍塞责,肯定不会获得学生的尊敬。有的教师染上烟瘾,工余和休息时,总是烟不离手,以致讲书时满口烟味,令人难受、恶心,学生怎能对他有好感?
  有的老师对聪明的学生总是特别照顾,对资质平庸的学生便不免忽视或轻视,这种偏心的错误态度,怎能教班中所有的学生对他们产生敬意?
  说起旧时代的某些老师,那更让人不禁唏嘘。我的朋友告诉我:她小时候的一名老师竟然瞧不起乡村的孩子,不论上课时或带学生出外,老是左一句“山龟”,右一句“山龟”,嘲讽他的学生。另一名英文老师更没有风度,每当学生不会做功课时,便“异低儿、异低儿”(idiot)地责备他们,还慨叹自己倒了霉。
  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职责,不就是把无知、幼稚的学童教导成懂事、成熟的人才吗?如果班里的孩童都是知识丰富、怀技在身的,国家又何必聘请老师来教导呢?这种本末倒置、明知故犯的詈骂、嘲讽的行径,既有损老师的尊严,又容易伤害孩童的自尊心,怎能给学生留下好印象?更遑论培养尊师重道的精神!
  另一位朋友则有一段温馨的回忆:在她童年时,一位老师曾用脚踏车载她一小段路程,让她永远留下老师美好的印象。
  学童年纪小,辨识力不足,不懂也不敢驳斥老师;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会渐渐长大,见识也会不断增进。一旦他们长大成人,回忆起这些不称职、不热爱工作的老师,他们会饮水思源吗?他们会感恩、尊师吗?
因此,我不禁要这么说:尊师重道,从老师做起。老师平时的一言一行,在在会给学生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象,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明乎此,老师们怎能不谨言慎行,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呢?
  但愿所有为人师表者,都把教学工作当做神圣的重任,全心全意地为国家、社会栽培人才,那么,尊师重道的风气便自然而然得以形成了。站长的话
(2013-03-06)
过去几年,我国学校发生多起校园风化案,男老师和女学生发生性关系,女老师和男学生有暧昧之情,而我们也不时听到或在报章上读到家长对老师的投诉,从教学不认真到以不恰当的语言羞辱资质平庸的学生都有。
  时代不一样,一些人感觉到现代的老师难以给予尊敬,老师的一言一行也无法给学生当榜样。当老师不重视自己的工作,或不能胜任教学工作,只将教书当成赚钱的职业时,家长和学生越来越感觉到要尊师重道不容易。
  如果老师不谨言慎行,对学生的自尊心不在乎,又如何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呢?又怎能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