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教育

应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能力

转自联合早报:
        一群花样年华的男孩们大发兽性群殴致死一名男孩血淋淋场面天天还在不断见诸报端,又惊见花季女孩血淋淋自杀场面。新加坡的孩子们,你们到底怎么了?我想谴责和逃避是一样的乏力无用,只想用微弱的声音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吧!
  2005年初在四川,我一个朋友有同样上小六的孩子,一天放学后,怀揣奥林匹克数学考试卷子,忐忑不安跟随父母回到家,爸爸刚把家门打开,这孩子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了房间的窗口,从18楼纵身一跃而下……听闻这个消息,我震惊难过伤心绝望,继而在8月毅然带孩子来新加坡求学,逃离了那个逼迫孩子的学校和扼杀孩子的社会,我为自己的孩子能有尽早接受新加坡先进教育的机会而庆幸。弹指一挥间,阅读到《联合晚报》12月8日的新闻,再次听到花季孩子因为成绩不理想,将从快捷班转去普通班学习,以牺牲年轻的生命来逃避现实。
  当然,孩子选择轻生的原因,也许更加复杂,不一定如报章所报道的那样。就姑且认为她是如报道所写的那样,是因为转班而自杀吧。这不禁让我思考:为什么在中国、在新加坡都有为学业放弃生命的孩子,原因显然不是因国家不同、教育体制各异。要直接问问教育到底教了孩子什么?无可否认眼前的生命才是最可贵的。我们到底有没有教导学生生命价值观,世界上到底有什么是值得以生命为代价?我们鼓吹推行的爱的教育本质在哪里?其次,我认为从父母到学校,都没能教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分数、分流、分层次本身没有任何错误,恰恰是新加坡的教育有把学生分等级来因材施教,让能者多学,多学者多做贡献。正因此才吸引了我不远千里,倾家荡产带儿子来求学的。分数是能证明学生学习能力最接近科学最接近公平的手段;分数的作用是一种让学生、老师、家长一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的证据。分数低了,证明你跟不上,所以应去更适合自己的层次里,其实是件很值得的事。为什么从快捷班去普通班学习就是丢脸的事呢?因为我们认为那是对自己的能力的一种否认和一种惩罚。这样问题出来了,那我们到底教导了学生们怎么样认识自己的能力了吗?能力低的真应该被惩罚吗?答案都是否定的。不争的事实是人的能力的确有高有低,此刻正是重视学习认识自身的能力的时候了。个人有认识自我能力的能力,会让人少走弯路。长辈有认识孩子的能力的能力,就会给孩子最好的建议和帮助。
  孩子的一时糊涂反照出来的是父母和学校的长期糊涂。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和为人师长者,一起来救救咱们的孩子吧。在爸爸眼中流泪妈妈心里滴血的时候,在花季女孩甜美笑容变成永远的一瞬的时候,更应该做的是救救活着的孩子们。积极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的树立,对自我能力的认识能力的培养,提高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灵商(Spiritual Intelligence Quotient)这三方面的学习,我认为比起学习任何一门科学技能都重要。
  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谈什么爱别人?一个不能实事求是认识自己能力的人,还能客观准确地认识其他事情吗?一个不能学会调节控制感情的人,起码不是个能愉快乐观生活的人。
  发生这样的悲剧,对任何人而言都是难过的,我没理由谴责任何人,但我有勇气仰天长啸拼命呐喊:不管孩子明天会是怎么样的人,我们都来救救孩子吧!


两年前,在深圳,一个女孩从自己九楼的房子爬到18层顶楼,一跃而下。她的妈妈是个医生,爸爸是个律师。她正在复读准备第二次的高考。
是什么彻底摧毁了这样年轻的生命啊。。。


看了后第一个反应就是想对我的女儿讲:亲爱的,你能考几分就几分,我不会给你压力,只要你开心长大。


17岁之前,一心一意拼高考,压力虽然大,但世界在我的眼中是美好的。

19岁那年,系主任以权谋媳妇,逼我跟他儿子谈恋爱,还承诺毕业时把我留校任教。
偶不从,被系主任借各种名义当众修理。偶可是从小品学兼优一路奋斗上来的呀!就这样无辜被摸黑!

老师的阴暗,摧毁了我对人生美好的向往,觉得成年的世界好黑暗,好丑陋,令人讨厌!
我萌生自杀的念头,并付诸行动--找一辆大卡车迎头撞过去……

幸亏司机大叔反应快,紧急刹车,然后暴跳如雷地臭骂我一顿:
“你个死丫头,吓死老子了!你连死都不怕,还怕活吗?你死都不怕,还怕谁?”

一语惊醒梦中人!小姑奶奶死都不怕,还怕你个以权谋私的系主任?不能这样白死!
回头就去学校,找党委书记把他告了……
我不怕大人之间的勾当了,因为我愿意用生命诉求--正义!

这一切的委屈,我把父母蒙在鼓里,不想让他们担心,事事自己搞定。

如今,面对花季的少男少女,我始终记得自己那一段灰色的记忆,
在近乎成人的外表下,是一颗颗还未告别童真的心,
哪怕才高八斗,对人生的看法还依然理想化、依然纯净

18岁~23岁,是走向真实的成人世界的年龄,面对丑陋与黑暗,心理危机四伏,风暴随时在内心刮起。所以,请主动关心孩子,不要让他们孤独地应对这一段岁月。


回复 xuemei166 的帖子

这是真事不??再次对你表示仰慕。。。


回复 feifei625 的帖子

是我的人生的一段真实的经历~

这段经历,与中学生朋友在课堂分享过
告诉他们自己的苦涩、绝望
让他们知道人人都有困难的时候
学会走过风暴……


教育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前面是光明的,脚下却是不平坦的艰辛的。
早报的这则新闻发人深思。
多年前,我读过一本书《倾听孩子内心的风暴》。
今天,借着这个帖子,我从这本书中做一些摘要吧。希望有更多的人去思考。


“我的成长岁月里有一个黑洞——父母过度保护,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全感和适应不良,因为安全感是建立在能够用自己的能力,去对付处理问题的基础上。

替孩子做他们能做而又愿意做的事,是对他们积极性的最大打击。等孩子长大了,你觉得他应该自己做什么的时候,他已经熟练了逃避。

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如果他所得到的任何事情并不是按他的愿望实现的话,他就会感到生活亏待了他,他收到了虐待。”


“我的成长岁月里有一个黑洞——父母过度保护,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全感和适应不良,因为安全感是建立在能够用自己的能力,去对付处理问题的基础上。

替孩子做他们能做而又愿意做的事,是对他们积极性的最大打击。等孩子长大了,你觉得他应该自己做什么的时候,他已经熟练了逃避。

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如果他所得到的任何事情并不是按他的愿望实现的话,他就会感到生活亏待了他,他受到了虐待。”


“三个重点高中的女学生拒绝参加高考,理由是——我不能让他们(父母)这么容易就得逞。
关心重压下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引导父母们理解孩子,把孩子交给他自己,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命运负责。”


“母亲下市的第六天,当时家中只有我一个人,我僵座在窗前哀哀地哭着,突然心底里产生出一个念头:这回好了,没人管我了。这也就是一瞬间的闪念,却让我感到可怕和罪恶,我好像再也没有那样想过,但是恰恰是那一闪念,给了我要好好活下去、按着自己的愿望试着活一活的决心”


“一个在家中备受宠爱和照顾的女孩,一个在学校总是名列前茅的好学生,突然有一天面对老师的批评,哭着喊出:从来就没有人关心我!
她的爸爸说,要不咱家换户主吧。
她的妈妈说,是不是我死了,她才能变好。

做一个放手、放心、放下架子的父母,允许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思考和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处理他们自己的人际关系,允许孩子们出错,理解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
真正的成长必须是自身付出代价才能获得。
中国孩子学业竞争的残酷程度,胜于成人的任何一个行业。”


“关心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好孩子的父母最需要做的。
孩子们的学习动机究竟是什么呢?孩子们是否从他们所受的教育中学会了成长?
父母爱孩子要把爱的能力赋予他,有了这一点做基础,他将来有多大的事业、多大的名利,就看他的努力和运气了。一个懂得自爱的人会努力、一个爱人的人好运又往往格外眷顾他。”


“孩子面临的将来的竞争不仅是能力的竞争,还将是心理素质的竞争。而孩子的心理素质,决定于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


非常同意~~~

教育的重点   
从孩子的一生来说   
肯定不是只有学业~~~


“大人永远不要指望一指出孩子的缺点,他就会马上改正。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在成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之前只是一个信号,一个发给父母的信号,提醒大人们应该格外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并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方式。
孩子的世界很小,他经历的磨难,在他看来都是最大的。他的痛苦,我们难以体会和想象。
有时父母之爱就是一座围城,想冲出来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外伤和内伤。”


“教会孩子做人,比教会她数学可能还要难。孩子的数学可以由别人来教,父母会不会不是很重要,但是孩子怎么做人却要父母言传身教。即使你不想教,她也会学,这就是耳濡目染。
良好的家庭教育首先要有良好的健康的亲情关系。
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让她知道你爱她,而不是你在拼命为她负责任。”


“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行为方式(管女儿叫儿子,管儿子叫女儿的父母很可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性别角色认同。
孩子们身上暴露的问题,往往是他们内心冲突的外现,做父母的在这个时候,仅有爱是不够的。
在家里常常是父母哪个个性糟糕,孩子更像哪个。”


好贴子。。。学习中。。。


回复 陪读娘娘 的帖子

咱们一起复习。。。哈。。。


是啊。。。我需要不断地反省。。。


呵呵~~~
那肯定不是你一个人~~~

大家都需要成长
和孩子一起成长~~~


谢谢斑竹点评   


“教会孩子做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家庭关系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重要部分。做父母的人,无论文化程度高低,教会孩子做人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不是围在孩子身边对他宠、管、卡、压、诱、帮。。。得个100分就万事大吉。
比如有的孩子在家和父母的脾气态度都非常不好,但是在外面和老师和同学的关系还不错。孩子自己也讨厌这样,但是他没能力为自己解决内心冲突,他把情绪表现给父母时,是含有某种期待的。如果父母忽略了或不能给予理解和适当的疏导,时间长了,他觉得他这样做是理所应当的。这是父母如果在一味地责骂孩子,孩子不仅不服,还会加重逆反,和父母和家庭产生更大的冲突,直至把这种矛盾带向社会生活。”


“如果你真的认为自己不懂教育,那么教育孩子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少说多听。
做父母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毫不顾忌孩子的心情与自尊,不肯按照孩子的标准对孩子横加干涉,处处管制,将会给孩子带来一生难以治愈的心理创伤。
当妈妈一定要在孩子做人和他的考试得分上想明白一点,那就是即便他不是第一名,也是你最亲、最好的孩子、最需理解和宽待的人。”


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少年时期那样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时期了。认识到这一点,做父母的应多用心思去理解孩子,并把理解看得比照料他生活还重要。”


“做父母不必人人都是教育家,但是因为不知道做父母还需要学习还需要自省或根本就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却还非要扮演教育者的角色,真是不能原谅。
孩子在长大过程中经历的挫折,就是父母的挫折。孩子走了弯路,说明父母的教育也走了弯路,为了孩子,父母们要肯于重新学习、敢于重新开始。”


“没有一个孩子是脱离了家庭的背景而出现问题的,也许错不在父母,但父母必须反思和警醒,然后和你的孩子一起面对问题,改变和调整自己。
现代孩子不缺吃不缺穿,唯一缺少的是人生存在和发展最重要的挫折锻炼。
有些时候,孩子并不是需要我们的引领,而只是需要我们做伴。”


“孩子的自尊心一旦遭损,他的人格、他的健康就都会出现水土流失,他的成长将受到严重破坏。
要尊重孩子改善自己的心愿。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行动跟不上愿望,孩子也一样,在他想做和能做之间恰恰需要我们用耐心、理解、鼓励、支持,甚至宽容为他架起一座桥。
父母对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孩子要存一颗接纳的心。奔腾的小溪在曲折跌宕之后,终要归于大海;孩子正是有了这个阶段的混乱冲撞和抗争,才成熟长大,站在我们身边时让我们惊讶。”


好文,学习了!


“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关注子女一生的健康发展,而不仅仅是某一阶段、某一过程、某一技能。
母爱的伟大不在于你都替孩子做了什么,而在于你教会孩子怎么去做”


“成长是一次痛苦的流亡。
没有青春期的叛逆就没有一个人的成熟,不经历一次内心的痛苦流亡,就没有成长。
每个少年都有一个关于英雄的梦想。
父母对孩子的了解、理解、耐心、鼓励,是帮助一个少年走向成熟、走向健康人生之路的基石。”


“改变教育的冷漠,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改善和提高教育。”


好贴要继续~~~


写这个帖子的时候,我还在中国。
现在又回到新加坡了。
临走的前一晚,登陆狮城网,只能显示主页,点击的帖子却打不开。
只好把这个未完的摘录留到下次回家再补齐了。
这本书在我家放了快十年了。
往事如烟。。。
一晃孩子就长大了。。。


摘抄本很重么
咋不背过来呢~~~


额。。那是很厚的一本书。。上面很多案例。。
我已经摘抄了大部分的结论性评述。。我想过,把后面的部分撕下来带过来,也好有始有终。可是,好好的一本书,我还是别把它弄坏了吧,它也有它的生命。。
我发现真正去理解这些教育理论的,多数都有教育工作经验,有切身的体会。


回复 orchestra 的帖子

啊……就这样落幕?
怎~~么~~可~~以~~:'(:'(
好的~你说话算数!
你下次回家把它写完!!!
我们拉钩、上吊、一百年不放空炮!!!


  好吧。。。好吧。。。我上吊     
我一定。。。一定。。把它补齐叻。。


好帖子,关注!幸好我现在学习还不晚,想当年我父母的做法也让我很叛逆,如今我却快重蹈覆辙了:(惭愧


说的不错,曾与先生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上有很大分歧,我曾这么说:“我只有一个孩子,至于他以后是否能出人头地,是否能光宗耀祖,……这些都不重要,我只希望他以后能健康、快乐!”但事实上我没有做好,惭愧:$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