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本地有更多私宅项目快马加鞭地完工,有分析师认为,原本预计自2013年起陆续完工的私宅供应量,将提前涌入市场,这或许会导致本地楼市提早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国际产业顾问(IPA)创办人兼总裁邱瑞荣告诉本报,由于不少正在兴建中的私宅项目,其进度比官方预估来得快,因此相信将有不少私宅单位将更早地进入本地市场,或造成多一轮供应量预估数据的上调。
邱瑞荣举例,根据市区重建局(URA)的最新预估数据,Kovan Residences将于2013年取得临时入伙准证(TOP),不过,这个项目事实上应该会在今年内完工,一些房屋经纪也已在广告里宣传其“即将TOP”。
另外,一些其他私宅项目的竣工日期,也有可能比预期中来得早。
邱瑞荣举例,波东巴西地铁站附近的8@Woodleigh,预估在2013年取得TOP,但或许在今年底或明年初TOP。
邱瑞荣说:“Soleil @ Sinaran预估在2012年取得TOP,但如果你开车到施工工地,会看到它的造景作业已经进尾声,可能会在2011年完工。而Alexis预估在2014年取得TOP,但实际上应该在2012年取得TOP,这是由于它是低层公寓建筑,已正在进行打完地基后的后置作业。这些都是包含几百个单位的私宅项目。” 其他建筑工程实际进度比市建局预估的TOP日期来得快的项目,也包括Optima@Tanah Merah。
上述现象对本地私宅市场供应量,将产生一种“提前及摊薄”的效应,即把市建局所预估、在2013年起大幅飙升的私宅供应量当中的一部分,进一步推前到2011年及2012年。
国际产业顾问提供预测,本地在今明两年取得临时入伙准证的私宅供应量将各达1万1500个单位,这个数字比市建局估计的8430和8116个单位来的高。
至于在接下来的三年,即2013、2014和2015年,本地取得临时入伙准证的私宅项目,供应量将各达1万7000个、1万9000个和1万9000个单位。
相较之下,市建局估计的这三年供应量,则各达1万7565个、2万1680个和2万2518个单位。
对于这一点,欣乐(SLP)国际执行董事麦俊荣则相信,在三年后,本地楼市将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
麦俊荣说:“过去10年来,本地房市每年的平均吸纳量为6500个单位。2013年至2015年间,房市供应量约为(年平均吸纳量)的三倍。在这三年里,房市可能会出现供应过度的情况,而租金或许自2012年下半年起感受到压力。”
看来政策和供应的叠加效应将会不小
拭目以待吧
等啊,等啊,等降价啊。。。
我等崩盘, 哈哈,
如果普通公寓价钱都低于 50万了, 像06年之前
我就多买两套屯着….
要真崩了,估计就业市场也不行了,要趁现在多存钱:lol
嗯, 广存cash..
除非经济二次探底,要么房价不会跳水的,顶多是缓慢下跌。
买主就会是或租房,或有房的人乐。因此租金承受压力是对头的。
从哪里看出来是提前卖掉的?
以前有IAS时,TOP会有很多人卖房子…
没有cash在手啊,升啊跌的和我没关系了!
怎么看房市都不会崩,如果出现先兆,政策稍微松那么一两条。。。
今年形势特殊,一方面是防通胀保民生(大选年),埃及已经出事了。另一方面经济形势怎么也不觉得从衰退中走出来了,谁会以为中国和印度能成为领导经济成长的火车头?? 就是一帮加工企业,就能带动世界经济了?很值得怀疑。要不政府就不会两难了,
经济好不好都次要的,只要是继续印钱,利率继续低就没事。
新加坡的房地产是不是供过于求影响都不大,最多租金跌,但是房价还是不会跌,利率低到这种样子,中产阶级随便就能从银行贷出一堆钱来。
依我看,要命的在于利率。利率一升,本来能买得起的房买不起了,本来能持有的房持不了,供需关系一下逆转
不会的,如果那种情况出现,政策就又会调整。想那几年,好多措施如延迟付款等等就会出现,现在的那些新政也早就会取消了。
8楼说的不错,都是卖掉的了。对租金市场有直接影响
我倒不是说会大跌什么的
不过对近期的私宅应该会有效果
没有经济意外跌不了多少
投资市场现在只有房市最稳,资金走不了
早报安定本地P民人心的文章,反正这轮总之是要见顶了,全岛新公寓的价格也将维持在一1000PSF以上。。接下来就是慢慢的适应。。继续长线向上
早该到顶了,看看政府连续的降温措施,再涨更严厉的措施肯定会出台的。估计会小跌,但不会很大,大跌估计全球经济再次探底了。等工作都难保的时候,我相信房价再低,买房的人也不会急着买了吧。
持币观望等着跌了进场的人, 很多呀… 这个样子想大跌几乎是不可能的.
跌点是点,总比买在最高处强。
您说到重点了,要让房价大跌,需要蒸发很多财富…
还真难说!真得跌下来的时候,现在说要要抄底的人就都不见了。即便是有抄底的,但是不断见新低的时候,大家就都观望了。。。此一时,彼一时。。。
别忘了,新加坡是个资本自由流动的地方…
新政基本上规定,房产市场自由资本易出难进,相当于压缩市场资金…
同理,偶一直说的,中国屡禁无效的根结在于资本无法自由流动,造成资本积压…
所以国内市场只要保持2个条件:1,资本无法疏通… 2,经济持续增长(重点是始终保持贸易顺差)。房产只能向上…
说白了,贸易顺差会造成M2投放一直上升… 资金没有出路的情况下,会大量投入房地产… 这点不解决,国8条10条限购限贷全都白搭… 土地投标就没可能下得来…
此乃中外房产之大不同,不可不察…
最怕是投资热钱撤出
这两天新加坡股市大跌就是个可怕的例子,明明没什么负面消息,就是每天跌,资金撤出转移
S$1,000/尺 = 10,760/米 = CNY55,414/米
55,414*80% = 44,331/米 (套内算成建面)
44,331*70/99 = 31,345/米 ( 99年转70年)
结论:相比上海北京均价2万/米,新加坡1千/尺(CNY31,345/m)还是太贵!
考虑到楼盘品质周边环境等因素,新加坡应该跌到800-900/尺(即CNY25,000 – 28,200/米)应该比较正常。
另:我记忆当中,北京的商品房是以套内面积出售的,请知情者证明一下。
回复 山谷无回声 的帖子
今天下跌第6天? 谁有sti的图给偶瞅瞅…
在高点时,不要太相信over sold,有的时候会没有over sold反弹的!
大跌也不是没有可能。万事皆可能。但如果大跌的话,政府马上就会取消那些不利房产的政策、反而代之推出有利的政策。所以,不会‘雪上加霜’
但政策都会有滞后效应
怎么没有负面消息?全都是。欧洲本来就不稳,埃及又出事了(中东原油),中国不断调息(最直接的原因),美国就业以及公司盈利大多低于预期。
除了亚洲,国际资金基本上没有地方去,根本不用担心撤出的问题。
同意。股市根本没有什么科学可言(包括整个所谓的经济学)。所有的预测什么的,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没个准
负面消息每时每刻都有,我的意思是指没有让新加坡股市跌这么惨的很厉害的负面消息。 美国 不是连涨很多天吗? 新加坡一向受美国股市影响的,这回背道而驰,过完年又说是因为中国加息,最后中国都涨了,新加坡还在跌。显然新加坡股市连跌主因是资金撤离,而不是什么受负面消息的影响。正面负面,资金要撤离,拦也拦不住。
政府不会马上取消政策的,除非房价连续暴跌,目前的形势还是要抗通胀,防泡沫。毕竟银行的利息还是很低的。除非发生大的失业,要么房市的月供不回断的,而由于房子贬值,造成的抛售,正好帮了政府,调控房价了,控制风险了。
那么庞大的资金,撤出也是要有策略的,不是短时间可以撤出的。一般是把散户都忽悠进去后,一点点撤,最好彻底撤出,最好散户割肉或被套。若干年后,他们再来割羊毛。
负面消息?都是资本炒作的借口,
难道是97的翻版?
csy2006你太厉害了
就这个一句话
俺打了个冷战:L
应该还不会吧,那时候新币的汇率到兑人民币1:6.2,而且房价飙升。危机的导火线是在泰国,后来印尼苏哈多倒台,
回复 freesoul99 的帖子
怎么没有?股市那东西,从来都是涨涨跌跌,前面不是也涨得很厉害的嘛,总要调整,借着就会
资金撤离,什么资金?股市还是房市?撤不撤不是一句话可以说得清楚的。
我觉得,应那么一句话:内因是觉得事物的关键。97年,东南亚甚至亚洲都没钱,结果到处借债大发展,结果,危机一来,大家一起完蛋。现在这些国家比那时候有钱多了,又没有那么多债务;这些负面内因,现在全在欧洲那边体现着呢
现在情况与97不同,但08年,东南亚的股市也还是跌啊。要不是中国的大手笔拉动内需,现在恐怕也股市,房市一片沉寂吧。
回复 good99 的帖子
股市
至于什么资金,麻烦请翻阅这两天的报纸
不会吧
看看亚洲区域的增长前景了,如果增长的都是虚拟的东西,或者成本高,就是热钱在撤退了,但是这一天早晚会来的。 随着亚洲成本增加,风险增加,作为投资人,你的想法也是避险啊。
97年的情形是房价高企,股市疯长,汇率很高。正好为热钱退出找到了最佳时机。
房价跌20%的机会来临的时候,请问你的钱包做好了准备没有?:lol
反正利率不涨,二手房市没法跌,把资金撤出放哪儿去?去银行吃那1%不到的利息吗?还不是得继续往房地产放。一手房价格调整倒是有可能,但有二手组屋和公寓价格撑着,也调整不到哪里去。反正银行利率低,开发商完全守得住。
回复 freesoul99 的帖子
眼拙。说过了,那些信不得。股市里的东西,正过来反过来,怎么都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