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准证

吴资政:经济转型绝不能再过度靠外劳

为实现国人实际收入十年后能增加三成的目标,政府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会持续推进不再过度依赖外籍工人的经济转型政策。

  国务资政吴作栋指出,我国过去曾推动经济的转型,却因为一时无须迫切争取增长而松懈下来。然而,我国已发展到一个必须作出艰难决定的重要关头,因此这次绝不能走回头路。

  “我们已经来到国人开始对外劳人口有反应的时刻。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如何提高国人的收入?如果政府一直允许外劳轻易进来,人们的收入将不会增加。我可以保证不管怎么做,一些底层的工作因为性质单调,怎么都面对找不到工人的情况。因此,即使一些企业会觉得痛苦,政府也决定必须向它们发出信息,它们须设法提高生产力,减少对外劳的依赖,没有别的方法。”

  不过,他强调政府已制定好些有助于企业成功转型的计划,如生产力及创新优惠计划等,并鼓励它们积极利用,使经济质量得以提高,国人的实际收入可跟着增加。

  吴资政昨晚同马林百列集选区约260名基层领袖针对财政部长尚达曼上星期五宣布的2011财政年度预算案举行对话会,收集民众对预算案的反应。一如所料,有人对政府表明将继续逐渐提高外籍劳工税的政策表示关注,担心这不只对企业造成冲击,经商成本的提高最终也会转嫁到一般消费者身上。

  然而,吴资政解释透过外劳来推动经济增长不仅不可持续,也不利于国人长远的利益。

  他认为提高人们三成的实际收入是个不小的挑战,对出席者进行现场调查的结果也显示,尽管多数人都希望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但不是所有人都有信心能做到。

  同吴资政在台上与民众进行对话的还有马林百列集选区议员林谋泉和王世丰医生。林谋泉被吴资政问及是否认为本身的实际收入在十年后能够增加三成,这名律师想了想,答说应该没问题。

  吴资政借此提醒人们提高生产力以达成收入增加的做法,并非等于工作时间加长。以林谋泉为例,他不须接见更多客户,而是提供更高素质的法律咨询


由于公民出生率持续下降,新加坡最终要做出艰难的决定。


从2楼就开始就混淆概念,可见情绪化的思考不仅是新加坡人才有,混在本地的中国人也有,香港人也会来插一脚。港报说新加坡20万中国移民受到新加坡雇主的剥削。。。看其内容其实在说20万中国劳工。


没有相当数量的人口,像新加坡这样的国家,任何经济模式都是没有用的。
减少外劳并不是说要减少人口。


花生吴在解释外劳税的事情,你们这些不相干的人在边上乱解读。。。


当老板的还抱怨招不到人,并不是所有新加坡土生人


你要是对移民课题有兴趣,不如自己去另开一个帖子。楼主引用的是外劳的事。楼歪来歪去到后来每个人都在鸡同鸭讲,吵得不知所谓。


回复 maurice 的帖子

单从文章上看,并不是在解释外劳税的问题啊,主要还是说经济转型~~~~


很简单一点, 现在新加坡是外来劳工多(这里只低收入工作)呢还是技术人才多呢?


新加坡的老人喽,照这个趋势下去, 华人出生率逐年渐低, 老年人越来越长寿,国家人口老年化,政府鼓励老人迟退休, 渐低对外劳的依靠等等。。


呵呵 如果他们继续近亲结婚的话 那新加坡的经济水平也未必会提高 因为智力下降影响新加坡平均人均素质,还是要引进外劳的


引进外劳原来是为了提高新加坡人的智力。。。


回复 maurice 的帖子

基本上帮他们生孩子。。。因为我听说很多外劳女 和新加坡本地人结婚了不是


很多是什么概念?100 个?1000 个?10000 个?10 年来增加的新公民和永久居民有多少?当中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有多少?


不是听说, 是事实,所以MOM才要求跟WP结婚要申请先。。


回复 粉红猫 的帖子

wp 和wp结婚也申请吗?不过wp和这边新加坡人结婚是为他们做出贡献的帮他们改良品种!!!


你这话,让近百万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的PR/新公民情何以堪啊。合着外劳(女)才是重点。。。


回复 粉红猫 的帖子

恩哈 可能会长的好看点也说不定


新加坡也在讲产业升级,减少劳动密集型企业,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
问题是,有些行业,除非放弃,否则,永远都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


回复 lansejiayuan007 的帖子

新加坡年轻人都很懒惰不肯拿低薪水做苦力的 都是新加坡老年人在卖命和 外劳在卖命


回复 不回首 的帖子

等到人类净化成球体这样的愿望也许可能实现


回复 lansejiayuan007 的帖子

我们随处可见 那些走不动的老人还在那端盘子呢。。。多可怜。。。


你又知道他们觉得自己可怜? 很多时候你所看见的未必是事情的真相。。


不能说是很懒惰,感觉是说中国城市或者部分农村的啃老族,都是那些农民工在卖命,所以出现民工荒。

其实,是全球化下的城市通病


新加坡没有养老金,没有全民服役
现在六七十岁的老人,公积金也没有多少,三十年前更没有什么保险的概念。

不要跟欧洲的老人比,欧洲老人们的爷爷们,当年可是在各殖民地抢够了,给子子孙孙们留下了最够的资本来享受。新加坡老人的爷爷们,大多是猪仔来的。。。


回复 csy2006 的帖子

这个这个其实吧 可能我看到的就这些没有看到很远,,我从澳洲来新加坡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在澳洲干脏活累活端盘子洗碗的都是年轻的孩子们很少能够看见那些直不起腰的老年人还在外面卖命的 这个是真的。。。来到新加坡看见这个所谓发达的国家依然有那么多老年人为了生计腰都直不起来腿都迈步动路了 照样擦地端盘子洗碗卖餐巾纸。。。哎。。。每次看见他们给我收盘子我都说谢谢


新加坡政府的治理还算比较好吧,问题是随着中国,印度的劳工成本提高,总有一天,外劳是靠不住的。

从长远的角度,依靠外劳是不可持续的。新加坡政府是很现实和透明的,而且考虑比较长远的,就像中国城市依靠农民工时不能持续一样。


回复 粉红猫 的帖子

这个我也承认,早晨起来吃饭总是有一个老奶奶跑来卖我纸巾 也不知道她是记忆力不好还是咋地 明明昨天买了第二天照样问你要不要 还是持续不断的每天问我。。。我也相当佩服他的精神的。。其实。。每天早出晚归的在那买纸巾不过我想他这么敬业估计也不少赚。。。


哪天五大流氓想不开了,把原子弹当手榴弹一样乱扔一通,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随着人民币的价值越来越高,新加坡的外劳市场收到冲击是必然的,这就跟国内农民工的工资上涨一个道理。


回复 不回首 的帖子

恩哈 我们还有口气会等到那一天的。。。。哇卡卡卡。。。


新加坡政府想的还是长远的,长痛不如短痛,提高外劳税是正确的,前几年那么多在服务业干的菲律宾人都申请了PR,然后调到别的职业干被辞退的,现在再干回去就行了,他们除了会点英文,还有全民大学文凭,能力真的很差,干回服务业最适合,我公司前两天一下裁了4 5个菲律宾人(考核和能力太差)


其实有2点要注意,第一,女PR的生育率小于女公民(这点很多人不知道吧),而且还小不少。第二,老是说新加坡政府想BB想疯了,新加坡政府可没疯,想BB,但是不想要低收入低学历人士的BB,如果一个没有正当收入或者说低收入的新加坡家庭,政府是出了钱,让你少生或者不生。新加坡政府要的是高收入受过好的教育的,以后能让小孩受好的教育的新加坡人生孩子。这点和我朝正好相反。所以,如果一个低技能的WP,嫁给一个打散工的SC,新加坡政府不是鼓励是尽可能的阻止。


其实今天早报还有个文章,就是新加坡的建筑业的生产率只是日本的1/3,为啥?就是外劳太便宜,这个便宜不是说工资,日本同样的工资也可以招到中国员工,日本政府不让而已,只能提高生产率。新加坡就是外劳太容易,所以一直得过且过,不愿意提高生产率。女佣也一样,新加坡中等入息家庭都可以请女佣,最主要是税低啊,日本欧美政府可不行,女佣薪水行情差不多,税可以是女佣薪水的10倍。


我还满赞同蓝猫MM的, 没钱没学历的猛生,薪水高学历高的不生,抱怨living standard高只是个片面的借口。。
前几天新闻也报了一家7口住5房室租屋, 只靠老公1200薪水养活一家人的家庭可以得到怎样的援助。。
我就不明白了, 这种家庭生这么多, 然后又转向政府要补贴。。 能住5房式已经不错了。。 不明白, 这些人政府到底该不该帮他们


没有钱,晚上不能出去潇洒,自能早早关灯睡觉,睡不着干什么,就干那个,越来越多


新加坡和中国国情不同,两个国家的人口政策,总体上都应该算是合理的了。

中国要照顾到现实的情况,然后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新加坡要维持人口数量,保证人口素质。


我看吴资政的目的是安抚老百姓的心先。好让行动党有好的口碑(例如替公民的收入啦,新加坡的经济啦着想的党)来迎接大选,仅是个人观点,不知是对还是错。见谅了


我也看了,,目瞪口呆的。。我现在就在焦虑,怕孩子生下来养不起,人家1200,7口,5个孩子。。这个没办法,全世界的问题。。昨天香港大条新闻,一个72岁的香港老翁,10年前到大陆娶了一个30岁的,还生了3个小孩,现在都在香港,他结婚就62岁了,当然就是香港政府帮着养老婆小孩啦,昨天吵架,老婆把老翁打s了,现在香港政府不仅要出钱还要出力了,因为3个小孩没爸没妈了。。。论坛上吵翻天了,香港中产阶级一个不敢生,交税帮人家养老婆小孩。。


我的意思是,中国是农村可以多生,城市严格计划生育。你想农民工生3个4个,扔老家祖父母看着,也没准备给他们受多好的教育,初中毕业出来打工。城市里的家庭条件相对好的,对后一代教育重视的父母,严格一胎制度,当然也有很多自己也不愿意多生。结果是,20年以后,中国大部分的劳动人口还是只能承担一些基础的加工工作,这样下去,中国如何摆脱世界代工厂的结局?


吴老头子现在已经转变成理想主义者了,思路越老越不清晰。
日本本来就是新加坡的参考对象,如今经济萎缩的日本,新加坡还会去走他们之前的模式么。
1,2年前的移民,外劳政策对新加坡现在的经济增长完全是起到积极作用的,现在国民抱怨的房价和地铁拥挤什么完全是基础设施的建造跟不上移民速度。

去年放缓了移民,加速房屋建设,交通建设,以后必将继续开房移民和劳工,只不过会和基础建设的发展挂钩,同步增进。

老吴现在讲这个话只能看做大选前的炒作~


外劳税那可是实实在在的翻着跟头上的。。


回复 whataday 的帖子

外劳税完全可以转嫁,算入企业成本中,而且还给企业20%的税回扣。
表面上看政府要动大动作了,事实上换汤不换药。 真的要鼓励企业动用本地劳动力,政府还不如直接拿出请本地劳动力的优惠政策和补贴。


这不还一样么?让你提高生产率少要外劳,20%的扣税是固定的,外劳税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啊。改请本地人也有20%扣税啊。还有SC不是一直有就业补贴的啊。这次还多加了啊。。


回复 whataday 的帖子

有的企业还真的少不了啊,就说建筑工人,本地人没人肯做。要说提高生产效率,总不能两个人的活现在一个人干吧?


你要这么想。。。
英国做世界工厂的时候,两千来万人口,生产的产品,卖给两亿人口,所以赚够钱了,产业升级了,可以不做了。
德国做世界工厂的时候,五千万人口,生产的产品,卖给十亿人口,赚够了,升级了,也可以不做了。
接下来轮到美国,不到两亿人口,生产的产品,卖给四十亿人口,赚够了,升级了,第三次技术革命了,不做了。
最后,轮到中国,十四亿人口,什么时候才能赚够,也许要等到第二次大殖民时代的到来吧。。。

中国的产业升级之类的纯粹在忽悠人罢了。。。


码头工人,焊接工人,clean room女工,酒店服务员。。。
这些工作,本地人肯干嘛。。。


没说让本地人做啊,让提升生产力,这几个严重依赖外劳的行业生产力是日本的1/3啊。


嗯,数学不好。。那就是说要到世界人口100多亿200亿的时候才可以??哇,那不是冲出地球走向外太空了?:funk:


怎么提升??
以造船为例,我去韩国和日本的几个船厂看过,工人本土化,熟练工人的薪水几乎与工程师相同。而新加坡,熟练工的薪水,连大学刚毕业的工程师都不如。


新币对人民币一直在涨,根源是美元一直在跌,而人民币汇率一直在与美元绑定。。。
按照自由汇率计算,人民币的价值跟马币差不多


所以说,中国的产业升级,要到下一个大殖民时代才有可能完成。。。


总有个过程,就因为过去几十年太容易请外劳,请外劳的成本也太低,导致了人海战术。当然啦怎么提升,让MOM那帮拿了高薪的去想吧。


新加坡现在很矛盾。
给外劳足够的培训课程吧,合同到期,劳工都回本国做supervisor去了,新加坡的那点薪水没什么吸引力。
不给外劳培训吧,生产力没有任何办法升级。。。
现在新加坡快成中国的蓝领培训基地了


老吴说什么就是什么咯,人家是内阁资政. 至于这么操心嘛。


回复 whataday 的帖子

根本不用MOM用脑子去想的,“经济转型” 这种话竟然在经济走强的情况下说出来,不是老吴脑子不清楚,就是在挑战SC智商。新加坡的经济走强一大功臣就是这些廉价外劳来减少企业成本。

所以说,赤裸裸的大选炒作啊~


你买房是投资还是自住?
自住就不用考虑那么多。。。

人民币与美元解锁是早晚的事情,成为自由货币也是早晚的事情。。。


但是大量的外劳的涌入也确实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的负面效应,不可否认,新加坡离开外劳肯定不行,但是要多少外劳,什么行业需要外劳,这是可以商榷的问题。其实这个产业升级的终极目标其实是淘汰那些生产力低下的小企业,外劳税再高,大公司照样给的起,负担不起的都是那些小作坊小公司。


但是大型企业,特别是construction类的,是需要大量小企业支持的


这就是经常讲的contractor了啦,这个问题说起来就复杂了。。。不管怎么说,政策走向我们不能左右,只能跟随。


contractor还是小问题,大公司都有固定的大型sub-contractor
麻烦的是那些小vendor。。。
每个vendor涉及的金额都不大,找东南亚其他国家的,经常发生订单延误甚至直接跑单的事件。。。


你争取早买房才是上策,和这两年的租金,房子上涨的可能来比,新币和rmb的汇率差就是浮云了。基本来说,新币和rmb汇率在今后的1,2年里,趋于稳定,和美金来比都有一个窄幅上升空间。


父母过分的溺爱孩子,孩子张大后势必没有出息!
政府过度的保护本地人的饭碗,实际上就是打破本地人未来的饭碗,一代代传下去,有朝一日,在纷乱无常的国际人才竞争中,这些人的出路只有死路一条.

养得娇嫩红颜,实为草莓一片.

今年春晚有句话,我们的眼睛是黑色的,心是红色的,一旦眼睛红了,那么心就黑了!
外劳顶烈日,冒酷暑,赚得一点血汗钱,有些人眼就红了,因为他们心黑了!
不然,有种,你来做做看啊!

建议国会开会时,叫一群食阁的老安嫡弯着腰挪着步去端茶送水,开一个活生生的现场会!


哈哈,笑死了. 谁逼你用人民币来新加坡买房了?


新加坡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这些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还能提高生产力到哪里去,一个人一天能砌几块砖,收拾几个房间,整理几块电子板是有个顶限,再怎么提高也没啥大变化,而且这些又不是机器能取代的,除非新加坡政府不打算要这些行业了,不过没了这些行业,估计新加坡也瘫了吧,老吴头不过是搞点大选前的花样,多争取几张选票罢了。。。。


很多行业都可以优化以节省人力,要看老板愿不愿意投资去做了。服务业可以优化的地方少一点,建筑业/制造业可以做的地方就太多了。

服务业来说,跑堂的服务员省不了,但是点菜员全部用手持设备,信息可以直接送到厨房,这样可以砍掉中间不必要的环节和人力。

建筑业可以优化的地方就更多了,技术上,工序上的改进,可以省很多人力,而不是到处招散工。

新加坡一些旧工业区还有不少传统的制造业工厂,低利润低效率,政府可能借这些政策来淘汰这些手工作坊。


不明真相群众围观中


说真的,这个坛子就你鼻子尖,从这里面能嗅到一点别人嗅不到的东西。高!:D

看了几页,感觉大多数人也就是就事论事,如同大多数国人一样,自动入瓮了。

看似政府要对付外劳了,也就是对付外国人了(甚至是外来移民了),这样好了,国人出了气,选票也可以有多一点点增加了。其实呢?

不拾人牙慧,我另外开帖子说


不对吧!那应该迟买才对呀,等RMB和新币很接近了再买!哈哈


那你为什麽不说,早出生十年更好呀!房子更便宜,什麽都便宜!这是经济规律吗?


水涨船高,中国的国情如此。

移民过来了,还用父母的钱在这边买房子,每个这样,就把新加坡的房价也炒上去了。


继续追问,谁逼你非要20多岁买房了?
谁让你必须靠父母了。
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所有的代价和后果都是你自己接受的。

就好比你非要吃好餐厅,自己钱不够又特别想吃,找父母借钱吃过之后说,你们好贵阿,我是借钱来吃的噢!
谁让你非要吃这个。。。
美国人平均31岁才第一次购房,德国人42岁,比利时人37岁,欧洲拥有独立住房的人口占50%,剩下都是租房。


问题是成本问题,以及人员素质问题。

新加坡以前提高劳动效率就是靠采用科技,这在全世界都一样的,如果可以,当老板早就采用了,新加坡使用先进科技方面不落人后的,所以提用科技那就是废话了。

这个问题当初新加坡的企业主也有辩论过,最早政府提出的时候。政府的例子是,一家小店,店主连会计,搬运,销售都兼职了。


回复 lansejiayuan007 的帖子

没关系吗,等你买了房子也租出去一间,不就把房租赚回来了吗?换个角度想就没有那么郁闷了,我就是这样开导自己的。哈哈


你又错了,更早前新币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6。从这个角度看,那你应该庆幸你没有早来新加坡。


一个是房租问题,另外一个,我的意思是,RMB和新币的汇率在短期(1,2年)不会有太大的起落,也就是RMB和新币相对美金都升值,rmb相对新币不会太大升值。


是的是的,到过1:6。。呼啦啦


回复 lansejiayuan007 的帖子

应该有十年了吧!


我来时就是1:6。1996 年。


其实哦,港币才郁闷呢,最高到过4.5HKD:1坡币,现在是6.1:1,汗啊


“111”楼给答案了1996年。haha


主要还是大选的成分比较多
    以前李资政讲过 没有外劳降低成本 外资公司就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那时就会有更多的新加坡事业。
       目前还是需要外劳的
长远看 像中国印度等国家发展起来后 到时引进外劳就不是那吗实践了
               所以现在只是给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这些严重依赖外劳的行业敲一下警钟
更长远的看(也只有李光耀才看的出) 做为一个城市国家 在人类历史长就没有超过100年的
            


其实老吴说的是不能过度依赖,而不是不依赖。


保重,趁年青就多赚点吧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