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教育

聊一聊某些新加坡人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

中国来的新移民就不说了,孩子没上RI,华中都不算好成绩。家长抓得紧,多数的孩子也聪明,用功,成绩都不错。

新加坡人也有的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怕输的,可是身边的很多新加坡人,特别是住在组屋区的,对孩子的要求跟我们很不同。


跟女儿一起跳芭蕾的女孩,有一个哥哥PSLE了,放榜以后我就问起那个妈妈。“你儿子考得如何啊。?”
那个妈妈很高兴地说:“他考得很好啊。”
我以为他考上RI了,没想到她接着说:“他考了两百二十多分,是上Express啊,是上四年的。对了,你儿子上几年啊?”
“…………………….”


儿子他们CIP,去三房式的组屋去收报纸。自然有人问他们是哪个学校的,他们回答“是华中的。” 那里的住户没有人知道华中这个学校,他们就知道附近的两所中学的名字。


这个很无语,新加坡硬件建设很现代化,但…..


是啊,态度很不同,因为对于人生的看法不一样。
怕输的跟中国人一样,不惜血本投资孩子的教育。

我的先生,还有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们,应该可以代表这个年龄层的新加坡人。
他们跟随新加坡一起成长,经历过新加坡的70、80、90年代,自己吃过苦,也接受华校和英校教育,有些去美国、澳洲留过学。感觉素质挺不错的。对于非华族和像我这样的外来者,没有一点的歧视,讨论问题彼此很尊重的。
他们中间有银行高层、跨国企业总裁、职业军官、也有普通职员、营销人员、自雇人士,
虽然职业不同,但其实都很注重孩子教育的,而且不只是分数才艺方面,很注重品行的。

周围的同事很亲家庭,带着孩子一起享受人生。很多人把家庭日、聚会、旅行看得更重要。

极少部分不太管孩子,自己忙着做生意、买多多、做发财梦。呵呵


嗯,对于我们做父母的来说:
如果我是小学毕业,那么我孩子能中学毕业,我就很满足了,很开心了。
如果我是大学毕业,那么我就会希望孩子能硕士毕业。
我想这也有大多数人的心态吧。


新加坡低学历的也管,但不知如何管,所以大部分寄托于补习中心,每新星期一次的,每次25元,补的不亦乐乎。有一定学历的还是很重视小孩的教育的并不输过中国移民,RI,华中毕竟还是新加坡人占多数吧。不过感觉新加坡人低学历的人还是占了不少。看看巴刹,购物中心工作的人数就知道了。


是的。比如上知名小学吧,有些新加坡人就主张不要去上,他们理由蛮多的,比如,那些学校都是压力很大的,那些都是有钱人上的:)当然,很多也抓得很紧要不上名校为啥年年挤破头?还是看家长的教育背景。


很可悲的是看到很多跟儿子,女儿一起长大的新加坡同学。低年级的时候,由于功课容易,孩子成绩还不错,家长也高兴,有争强好胜之心,开家长会挺多话的。可是到了4年级以上,功课慢慢有了难度,低学历的家长可能辅导起来力不从心了,最后孩子的成绩也日渐平庸,PSLE能上个4年的中学就算很好了。


看完此帖。。。释怀了。。
知道怎样安慰i孩子了。。。考个四年的中学 。。。
嗯,应该没有问题。。


接触的新加坡家长不多,大部分是儿子同学的妈妈,感觉妈妈读过大学的比较重视教育,不输我们中国人,孩子学习也比较好,不排除有少数个别的。
例子一:儿子幼稚园同学,父母是医生,妈妈离职当家庭主妇,大儿子高才班,RI,二儿子高才班,南洋小学,老三是儿子同学,当时K2,补华文,学钢琴,小提琴,游泳。儿子毕业后没联系,估计老三也能学习不错。
例子二:也是儿子幼稚园同学,父母大学毕业,妈妈不工作,专管学习,大女儿名校小四最好班前五名。弟弟是儿子同学,学习钢琴,游泳学了一段时间,学校体操队的成员,假期去英国文化协会的假期班。
例子三,楼下邻居,爸爸做生意,妈妈马来西亚人,经济条件不错,貌似读书不多,但非常重视独生女儿学习,各种补习不断,才小一不知效果如何。
例子四:儿子小学男同学,爸爸医生,妈妈学历貌似不高,但很爱阅读,孩子也爱阅读,数学很好,又很怕输,是我儿子口中的学习好的聪明孩子。这妈妈不喜欢儿子压力太大,说明年就算考上高才班也不想去。


看了前面的贴,结论似乎就是重视教育=孩子进IR、华中。

我觉得教育得好,不一定就是进名校。
我周围一些新加坡人,尤其是本地补习老师,他们的孩子不选择名校,因为越是名校的孩子越去补习,好也补,跟不上也补,孩子都很不快乐。(说的是新加坡人哈。)
很多孩子会选择父母读书的学校,比如能进 IR的成绩,最后选择了父母的母校德明。

能在这个论坛上走动的人,相信多数最少时大学生,要比也要把相同阶层的人比较,才更客观些。


我们的孩子, 得和本地的医生之类的孩子比. 不同的社会阶层的人的思维方式, 能力是很不一样的. 和女儿幼儿园的老师聊天, 得知他们同学(绝大多数是本地人)中从N2开始上各种补习班, 兴趣班的不是一个两个, 每年的毕业表演, 都有孩子表演弹钢琴.


晕,难道德明不是名校吗?华中,RI不过是打个比方,直通车的学校及很多O水准的好中学都是名校。孩子能上这些学校是最低要求,我实在是不能接受孩子上220分的邻里中学。


回复 寂寞有害 的帖子

还是要顺其自然,孩子实在进不了明校,不接受也得接受。


同意这个~~~

父母自身的教育背景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孩子的学业要求~~~


邻里学校的有些学生
有的实在太过顽劣
打电话向父母投诉
父母说,老师,我们都很忙的,
你看怎么办好,就怎么办,你帮我教好他~~~:L

而且,不是孤立现象~~~


因为老公在做社区义工,所以我们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很底层的新加坡人(不是指钱,有些自己当老板,还蛮有钱的,指文化),真的对孩子一点要求都没有,认识好几个孩子读ITE的。读五年的也不少。

也有要求高的。同楼里一家,妈妈是本地人,家庭妇女,爸爸是马来西亚华人,三个孩子小六小五小二,都是年级前几名,都没有任何补习,在学校参加很多活动。三个孩子都和我儿子是好朋友,说到他们在家里,写功课必须一次写对,如果用橡皮擦,弄得不干净,是会被打手心的。


回复 春满月圆 的帖子

其实在国内也一样。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班一年换了三个班主任。第 一个男老师被气得吐血住院, 另一个女老师被一名同学压在桌子上暴打, 然后再也没见过她。别的班甚至有家长到学校来追打老师。第三位是一名退伍军官,他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收拾”了全班所有的杂碎并摆平了他们的家长,半年后我们就成了全校成绩和纪律最好的班,培养了多名优秀的大学生以及地区的高考文理状元,要知道此前我们学校从来没出过一名大学生。所以说,哪里都有顽劣的学生,关键在学校和老师。


新加坡家中有钱的或有一定钱的似乎是并不去力争上游,因为他们信心满满,高中或poly毕业后,进不了本地这三所,他会花钱去澳州,加拿大仍至英国花钱读个大学,回来一样混。不过普通人家或大多数外国移民来说能走这条路吗?所以不争是不行的,另外即使你有钱,不向上,别忘了“富不过三代”就这是这样来的。


女儿的一个马来老师,儿子也在这所邻里学校读4年级。从一年级开始学习就很差,考试时每个科目都不超过20分,包括马来文。现在在最差的一个班。当老师的妈妈一点也不着急。


恩。。真正的淡定。。。

学习了。。。


读四年和五年的学生比例大概多少,四年的是主流吗?
家长的要求就是孩子的目标,家长觉得上邻里中学就够了,孩子怎么能考上名校?所以李光耀说,读名校的学生的家长大多是大学以上学历。


从2010年参加N水准l和O水准考试的人数可以估算出, 四年的学生(37655名)和五年的 (11801名)比例大约为76:24, 另外还有大约4000名直通车学生。四年的学生绝对是主流。

家长说孩子上邻里中学就够了,多数是在无力改变现实的情况下的自嘲和自我安慰,往往并非是初衷。多数华人对自己的孩子都抱有较高的期望,但养过孩子的父母都知道,自己的期望值往往是随着现实的残酷程度年年下调。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无心插柳反倒会有惊喜。

学历高的家庭往往有一种文化气氛,潜移默化之下孩子也会变得比较沉稳,能够从书本中找到乐趣,见识也会较高。这种影响才是孩子成绩好的主要原因,当然基因也可能有一定作用。给孩子树立那些他看不到也感受不到的目标,倒不如为他努力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气氛和和环境。


父母是孩子效仿的对象。
父母对学识的追求、对事业的态度、接人待物的方式和分寸,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所要求孩子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回复 jjrchome 的帖子

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才9岁而已呀,真的这么过分吗?
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会比较顽皮一点,但童真未脱,
对于老师还是存畏惧之心的,而且体格尚小,不太可能施暴

真正叛逆难管的是中二以后,15岁~19岁是最危险的年龄,
混帮派、抽烟、吸强力胶、性 乱,越规矩、寻刺激……
而且体内力比多分泌旺盛,体格已经长成,有施暴的本钱
在家里顶撞父母,在学校遇到不喜欢的老师,是会恶整的
这才是父母老师真正头痛的年龄

儿童时期要打好基础,小时不要宠得太坏,有毛病及时修正,小树苗从小修剪
等到青春期就不能来硬的了,要攻心战,男孩子给责任,女孩子修气质

中学生对待老师表面上酷酷的,态度拽拽的,
老师是不是真心关心他们,有没有责任感,他们心里其实很清楚
当老师以人格的魅力和学识征服他们,以尊重和爱心贴近他们,
这些大孩子会展现赤子之心、可爱的一面,对老师发自内心地爱戴。
如果老师能进一步走进这些少年的内心,成为心灵导师,就是真正称职了。


楼上是好老师呢。赞一个!希望所有的老师都成为心灵导师。那是下一代的福气呀!


是,说的没错,新加坡住在组屋区里的都是社会的下层人士,父母没读过书,所以也不知道怎样教导孩子。
我孩子上的gep班里是有很多中国人的孩子,但是新加坡人的孩子还是占有70%左右,而且里面出色的也基本上都是新加坡人,在看这些考上gep的新加坡孩子的父母,都是世界各大名校毕业的,而且住得房子200w以下的都是少数的。
不过,我发现从邻里小学考上gep的中国人的孩子占绝大多数。


目前接触过的新加坡人多数是女儿同学和邻居。。。多数都是属于KIASU类型的。今天一看到这个帖子谈到其他类型的父母,还挺惊讶得阿


那位三年级学生已经留级两年,极为凶悍,打遍整个地区小学从无敌手,但为人很讲义气,好打抱不平,后来在我们那位军官老师恩威并使之下渐渐走上了正轨。可惜不久后父母调去煤矿,他也随着转到煤矿子弟学校,立刻恢复本性,成了当地一霸。五年级的时侯被一群人夜袭,猝不及防,死在了铁棍之下。记得军官老师在班上宣布这一消息时眼含热泪,当说到如果那位同学的父母能够听从老师的劝告不让他转学时,连说了两个如果,然后就泪流满面。当时的场景一直存留在我的脑海中,恐怕会终生难忘。那位让我们敬畏的老师真的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儿女,在我们身上投入了几乎所有的身心。虽然他收拾我们的手段“令人发指’,  但从来不当众批评和惩罚学生,所有的”酷刑“都是在他的宿舍和办公室里进行的,而且从不记仇,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更厉害的是几乎天天家访,一来二去和所有的家长成了朋友,我们在家里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法眼,难得的是他从来不会向家长告状。我们在他那里得到了失去已久的自信和自尊,也同样回报给他尊敬和爱戴。二三十年过去了,我的母亲还会经常跟我提起这位老师,在电话里告诉我老师的近况,然后总结一句:”龚老师真是个好人啊“。


回复 jjrchome 的帖子

感动~
向龚老师致敬!
他真的是很用心爱护学生的人。


新加坡比较重视教育的家长通常属于专业人士,孩子遗传的素质也比较好。
有不少非常有钱的生意人对孩子的学业要求不高,所有的补习老师都请了,学不学就不管了。我的一个朋友专门教这种纨绔子弟的华文,很少有能及格的。有的PSLE的成绩实在太差,就把孩子送去国际学校或者出国去了。有的孩子才上初中,就经常换女朋友,深夜出去飙车打赌,一个晚上的输赢就有20-30万。玩的花样很多,根本无心学习。


回复 寂寞有害 的帖子

如果你的孩子,有这本事,当然好,实现了孩子自身的价值,也满足了你对孩子的要求~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功力不到,你能怎样?
是想一直揪住孩子的分数不放?还是觉得孩子的身心健全,品德素质一样重要?

本人不是反驳你,只是觉得你说的话,有点过激~

我家有个中等生,这本书看了么?建议一看
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更不是让我们操纵的工具,更加不是为了满足大人的需求而没有自我的一个牺牲品

他们是一个人,好的坏的,都要接受,学会接受孩子的好与不好


孩子在努力达到父母的要求的时候,前提应该是建立在孩子本身开心,快乐,自愿,兴趣的基础上的
我不会让孩子为了进去 RI ,华中而丧失了她应有的快乐~
强扭的瓜不甜
当然,如果他凭着自己的本事能够进去RI,华中,我举双手双脚高兴~

PS :我邻居,就是RI 的化学老师,上次到我家吃饭的时候,他说他们学校里面,不开心郁郁寡欢的孩子,大有人在~


我想邻里学校的学生难道都是快乐的?或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快乐指数比较高?当然因材施教,如果他是厨师的料就去做大厨,ITE就很适合了,但也要鼓励他成为大厨而不是杂工,行行出状元。同样智力的孩子,不同家长的态度,将来的路可能完全不同。孩子还小,不会选择,家长只是帮他以后不后悔。


难道上名校的孩子不快乐,上邻里学校的孩子反而快乐吗?不凭自己的本事,在新加坡还有什么办法能挤进名校吗?
跟“虎妈”比起来,我就是个“羊妈”,我对孩子的要求相当宽松。老大考中学的时候,根据他的情况我们定的目标是公教中学,分数不够的话上中正分校肯定没问题。反正一定要上一个校风好,有学习气氛的好中学。我家附近100米也有邻里学校,方便又什么用,中学跟小学不一样,等级和环境太重要了。


名校的学生压力大是事实,不过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充实而快乐的,他们的快乐来自于学业的进步,社会的认同,课外活动优异表现,甚至他们早恋的比例在同龄的孩子中都非常小,因为在他们的青春期,能吸引他们兴趣点非常多,也有意义。


嗯。即使是不太看中学业成绩的普通新加坡家长,也多重视中学的校风。
我对面邻居和我家关系非常好,她的大孩子中学没有考上快捷源流,只能上五年的,我们附近就有一个中学,但她宁可让孩子每天早起半个小时,坐巴士去两公里以外的另一个学校。因为我们旁边的那个学校,女孩子把校服裙子改得短得不象话学校都不管,校风可想而知。


我的邻居三个女儿都读5年的邻里中学,老二今年O水准考了17分,据说这分数其实可以上初院,但她宁愿女儿读POLY,可能她读书不多觉得能上POLY就够了怕女儿两年后考不上大学再回去读POLY,她女儿读书挺用功,真的很可惜。老三也不错在邻里中学前几名,老四爱玩,没考上附近校风好的学校去了一间差的学校,做妈妈的非常担心女儿学坏,我也经常看到有男孩子在楼下等。父母再不重视孩子的学业也会担心孩子学坏。而邻居的大女儿因为英文不及格上不了POLY只能读工艺学院也是挺可惜的听说华文很不错,如果她在早几年肯花钱帮女儿请补习女儿的人生就会改写~


回复 磐 的帖子

距我家几步之遥也有个邻里中学,我八点出门,经过该校,还有学生三三两两,慢悠悠地晃过来.

我告诫孩子,以后别选这学校一定得拼上中正或义道.孩子说:又升级了,最初说只要能考上快捷

班(四年中学)就行.孩子还说:在学校里也可以独善其身的,象她现在也可以不受别人干扰.我知道

那样会很辛苦的.好的环境太重要了!


回复 trespasser 的帖子

我记得去年o水准的状元上电视谈心得
他说到,他从来没补习过,父母也不要求孩子每天补习什么的
我个人认为,一个学生能否取得成绩上的成功
除了本身的聪明才智,家长老师学校,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是肯定的
好学生,上课的时间好好利用,下课的时间并非一定要去补习~
有的学生就是这样,被父母捏着耳朵去补习,有什么用?
所以,就算每个父母都让孩子去补习,也并非所有孩子的人生就能因为补习而改写


回复 xuemei166 的帖子

还是觉得你说的话最窝心,哈哈


回复 liyuer 的帖子

我也是同感,我觉得很多新加坡人都很怕输呢~


回复 寂寞有害 的帖子

你家住在哪一区?
哦,哪一个方向的?


为什么问这个呢?我家住新加坡的最北面。


回复 寂寞有害 的帖子

这就说得通了。
因为我们前期在买房,看中了一处房子,真的非常喜欢,但是对方中介根本就连跟我们谈的机会都不给我们。很牛!
然后,我们的新加坡中介就跟我们说,因为一个有身份的人看中了这房子,他们在谈。所以他是绝对不会接我们这个单子的。
我们说愿意出高过那个人的钱买,但他们还是不同意。然后,我们就问为什么会这样?
他们说新加坡本土的人还是很有地域之分的,有钱人,有身份的人很喜欢聚居在某些圈圈里。
最北部应该不是他们所考虑的。


能拿状元的本身资质应该比一般小孩好吧,我姐读中学时最好的朋友就是读书天才,平日里温习只看三遍,第一遍大概看下,第二遍找出重点,第三遍再复习一下,从来不死记硬背,年年第一名。那种资质普通的只能靠父母督促,再加99%的努力了。邻居夫妻文化水平不高,小孩偏课自己没办法辅导,最好是能请补习老师加强了,她的老公比较疼二女儿,O水准之前有请老师补习英语,当时他老婆还心疼花钱呢~~
我的同学里现在混得最好的就是成绩最好的那几个,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永远不会错。


回复 恩丫丫 的帖子

非常同意你的观点


我们公寓里也有很多孩子读邻里学校 那个国籍的都有 父母的职位也很高 我看读华中和来福士的就几个 还是中国孩子 大概是陪读的妈妈对孩子要求比较严厉吧 个人观点


寂寞,寂寞啊。这个帖子给新加坡妈妈看到一定会提抗议的。
我一个新加坡朋友看了就已经问我寂寞是不是很好练了?因为她对自己孩子的要求很高呢!
不过她应该只是少数,下面讲讲我女儿的堂姐。比我家大女儿大一岁,今年读中二,五年制的normal tech. 相信我嫂嫂不会进这个论坛来看;P。

那孩子比我家的大一岁,小一开始就成绩差,都是要死不死50上下,有些还有个位数。每次我也不太问我嫂嫂她的学习。只知道最后就分到只能读5年的foundation班。我问嫂嫂怎么没给她补习呢,答案是补习也要看她自己想不想读。住同一栋楼的堂哥堂姐也不愿帮她补,说她会顶嘴。到了PSLE终于考及格,但分数只能读最低的5年的normal tech. 当时我嫂嫂开心死了,说孩子这次终于考好了,至少没留级。 我心里就在纳闷,其实PSLE fundation的考题本来就容易些,并不是孩子学习进步了。
进了中学,第一学年上半学期考了全班第6,孩子就得意了。她忘了她只是在班上考第6,而且本来就是普通班。年底本来可以有机会换到normal acad谁知由于她的自满就差0.3分没能换班。也就是中学没机会再回express了。
记得去年我女儿PSLE时我好紧张,平时挂在嘴上的都是孩子的学习。嫂嫂听到就说我很怕输,说孩子好坏最后靠自己。这点我也知道,但我总希望给孩子一个比较容易的路走,这样以后也少走些弯路。等那时得知我家的进了德明读4年制她就感叹以后俩孩子要一起毕业。可能受了我和几个其他妯娌的影响,这阵子每次提到她女儿的读书就训斥她,说反正如果她不好好读进了ITE的话就什么都完了,她也不会再去管她,让她自生自灭。我听到就跟她说其实我觉得她一开始就错了。小学时一发现成绩差就该补救了,不是到这时候来怪孩子。可能读的学校不同,认识的同学素质差异。现在那孩子中二,平时的兴趣爱好跟我女儿截然不同。 喜欢看日剧卡通,追韩星,一有空就上网。虽然是亲戚,但我也一直提醒老大不要学样。
身边有些新加坡人的孩子还是很不错的,我以前做工的同事,一个孩子小学GEP,中学RGS。一个拿奖学金,感觉父母对孩子影响很大。家长重视了孩子才会进步,家长松懈或放弃了,那孩子怎么能优异?


寂寞对孩子的教育是挺上心的。
这是孩子的福气,多学点对将来总是会有好处的。


这样也叫好练的话,孟子他妈就是历史上最好练的人了~


这肯定就是一个争论帖。
先不说新加坡,中国两地家庭的教育观了,单单说上这儿来的这个论坛上的爸爸妈妈们,应该是中国人占绝大多数吧?
就这一撮人里面,有不少有钱人高级知识分子,是住在政府组屋里。也有贷款一屁股账住在公寓里面或者排屋有地房子里面的。不能以居住来定等级。
在这里的中国人,或者不在这里的新加坡人,在读RI华中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有着大多数的孩子,是读的邻里中学或者普通中学。这些非名校的孩子,做家长的难道就把他们掐死?或者赶出家门?每个孩子,都是父母自己的心头肉。不管他是龙是虫,他都是我们最爱的孩子。你家的孩子读名校,你是爱的;他家的孩子读邻里学校,他也是爱的呀!!
不能说读名校的孩子,将来他就一定是人才,一定会光宗耀祖。
也不能说读邻里中学的孩子,将来他就没得出息,他就不能出人头地了。

360行,行行出状元。
天生我才必有用!

我们不能凭分数判断一个人的一生,也不能以学校论前途。

每个孩子的前途,都是光明的。
每个孩子要走的道路,都是曲折的。

论坛上发言,多注意其他人的感受。毕竟住公寓的,是少数;读名校的,是少数;还有很多很多住组屋的,读邻里中学的,家长以及学生,正在读着这张帖子。

想想,如果是你,你看了心里会好受吗?


看了本版开版以来的所有帖子,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讨论的内容和主题,都围绕着【名校】这个范围?那么邻里中学的呢?有关于邻里中学的校风,教学,成绩,学生,家长,教师,录取分数线,等等,怎么没见有帖子讨论?
是不是在这儿的所有浏览者,都是名校学生的家长?我想没有一个人同意。

很多默默关注着本版的,静静地潜水看帖子的家长,都是邻里中学或者普通中学的家长。为什么他们沉默着?是不是我们的有些话,把他们打哑了?

我无意批评谁,我想说的中心思想总结起来,就是:
当我们的孩子健康聪明时,我们的发言,要注意到有残障子女的家长的感受。
当我们的孩子成绩优秀时,我们的发言,要注意到有成绩不好孩子的家长的感受。
当我们的孩子读名校时,我们的发言,要注意到读邻里中学或者普通中学的家长的感受。

同时,我也检讨我自己的发言:
我是放养的家长,我不能要求别的家长也是放养。他们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就让他们去吧。没有什么对与错。教育方法本来就是各种各样的。每一种,都会取得成功。


哈哈,你说的对,我家住的Woodland的确可以算新加坡的乡下。不过这里居住的不算新加坡的穷人,应该算是普通的平民,比较有代表性。这个只有10多年的新镇建立的时候,很多年轻的刚刚结婚的夫妇拿到了这里的新房,结婚生子以后到现在,孩子正是接受教育的时候,所以这里的小孩子特别多,其父母多数是受过教育的新一代新加坡人,的确没什么有钱人,不过都有正当的职业。新加坡的穷人也见过,我刚来新加坡的时候住在宏茂桥的三房式的组屋区,那才是什么故事都有。


那你觉得你的女儿跟她的堂姐智力上的差别很大吗?你的孩子上德明而她这样,这难道不是教育上的态度的不同造成的结果不同吗?


我曾经在其他帖中坦露自己的心声:
希望本版成为所有的孩子和家长的加油站!
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借此帖我再重申:
爱是我们的旗帜
我们以谦卑之心追寻知识和做人的真谛
我们以感恩之心来回报曾经培育我们的人
我们以慈悲之心来感念众生、服务众生
我们不仅爱自己的孩子,也爱所有人的孩子
我们不以成功而自傲,也不因失败而气馁
我们为成功者加油,也为失败者打气

有道是文如其人,从文品见人品
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在网络上一一呈现
面对不同的声音,我们持包容海纳之心
也期望诸友珍惜版缘,以爱心互助,勿以词锋伤人
在世即是修行,我们一起共勉吧~

感谢诸友踊跃赐帖!欢迎助人贴、分享贴。
谢绝违规广告贴、吵架骂人贴。
鼓励大家多多助人,多多交流信息和心得。


春版,偶的稀泥和完了,
轮到你来调节气混了~

你还不赶快从床上爬起来
坐着地铁 况且况且况且况且地赶过来灭火!


好练:”hào liàn – boastful, likes to show off, originates from Teochew (ho lien). Other than ‘likes to show off’, the term can also describes someone who has a strong pride, i.e. cares about not losing face.” – from Wikipedia

怕输:Kiasu – “a Hokkien  word that literally means ‘fear of losing'”… which means an attitude of “not losing out in a highly competitive society… or to the extent of parents imposing heavy study labour on their children in their wish to make them at the very top of all other students.”- from Wikipedia

“寂寞”和孟母都属于“怕输”, 怎么会被人理解成“好练”了呢?以我的理解,“寂寞”的本意其实是想比较新华人移民和本地人在子女教育上谁更“怕输”,并无显示自己和贬低别人的意思。


我这个贴的本意不是说上名校就了不起,是比较诧异某些新加坡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当然很多新加坡的家长也是重视孩子的教育的,“怕输”这个字就是从这里来的。可是的确有很多不太重视这个事情,在新加坡这个如此重视文凭的地方说什么“读不读书都会一样出人头地”根本就是自欺欺人。
我觉得以一个智力普通的孩子来讲,只要家长给他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即使考不上所谓的名校,能上一个校风严谨的好的中学不是件太困难的事。你可以看看那些对PSLE成绩没有什么要求的邻里中学的情况,真的不是去念书的, 我儿子的同班女生,上了中一就拍拖,每天跟一个马来男孩手拉手回家,见到我们还大大方方地叫“阿姨,叔叔”。我简直是浑身直起鸡皮疙瘩。我怎么能让孩子去读这种学校,能说名校和普通学校一样吗?


教育方法有很多种不假,可是每一种都成功可是不敢苟同。
米版你放养得成功了(这个特别的例子里面肯定也包含了潜移默化对孩子性格和独立性的培养),可大多数的孩子如果放羊的话我看都去玩了,谁肯读书。
除了极个别天生好强喜欢读书的孩子以外,大多数的小孩都差不多,小学的年龄正是贪玩的时候,中学又到了叛逆期,对异性有朦胧的好感。做家长的要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观察,引导,教育,不能听之任之。不然10年以后,差距就很大了。


回复 jjrchome 的帖子

这叫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说话的人没有显摆自己和贬低他人之意

但有些正在为懵懵懂懂的孩子费煞苦心,却见不到效果的妈妈,听了心里会不好受~

寂寞帮主为子女教育版给了很多力,帮过不少人,也是很尽责很成功的妈妈。

米版之意只是提醒寂寞在促请中国妈妈们把孩子推进好的学校氛围时,
注意一下家有中等生和低分生的家长的感受。

我想,听到不同意见,就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吧
这个胸襟 咱寂寞还是有的,对吧?

早上起来,呼吸一下凉凉空气,诸位,开始美好的一天吧~


我个人认为,
小时候孩子如果得到完全的心灵上的自由,让孩子自我管理自我控制,长大了,就不会因为家长的放养,而放弃读书去玩了吧?
相信大多数孩子,其实都有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个自我管理要建立在孩子不能伤害环境不能伤害他人的条件之下~不然就剥夺这个权力,要有家长盯着~时刻盯着~
相信孩子会选择前者,自我管理,不管什么事情都要家长盯着,真的很没有自由可言
我看了寂寞的搏客,可能是因为年龄上的差距,我今年28,孩子才3岁,哈哈,我的教育方式上面比较崇洋~  孩子放学我不会问他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我问的do u enjoy ur lesson today ? are u happy ?


还有一点就是,我从来不认为
新加坡这么个碗大的地
住在公寓的都是有钱人有学问的人
住在政府组屋的都是没知识没学问的人
我推崇的是,就算我自己华丽,我也要低调~
真正富有的人,不会跟别人炫耀,更不会贬低别人


跟着不少帖子,但很多时候不敢插嘴,就是因为敢发言家的孩子都太优秀了,每次看到问哪间名校好,觉得连答复的资格都没有。不过也是因为这些父母对孩子学习的重视令我也不敢怠慢,记得以前“小孩不笨”的电影中有这句话- 天下没有笨孩子,只有懒惰的孩子。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为-天下没有笨孩子,只有懒惰的父母。


我也一直不能容忍自己百米成绩跑不进10秒,可是没办法,跑死我也追不上博尔特。:'(
我做我自己,只要我竭尽全力了。


什么叫完全心灵的自由呢?不教育,引导,孩子怎么知道管理自己呢?
你的孩子才三岁,在教育上面临的问题当然不同。想当初我女儿三岁的时候还不会说话呢。


回复 zch111 的帖子

偶劳工从18岁到40岁,每年回营受训,
测试体能,2.4公里跑 从来跑不及格;P

跑了22年,不及格22年
40岁还是得了一个金光闪闪的奖牌
表扬他完成国民服役:lol


这个事我是这么想的:
有的家长不特别要求孩子的学业,对我来说是好事.本来这个社会竞争就很激烈了,他们家的孩子不学,我家的学,这样竞争就少了,我们家孩子升名校的机会就大了不是?:lol.
反过来说,大部分孩子都好好学习,将来知书达理,社会进步,科技更发达,人人有份不是更好?
怎么想都是双赢的好事啊;P;P;P
我对我孩子期望是就算不能考得好成绩,起码不能学坏.不做名人,只要做一个好人.


回复 xuemei166 的帖子

国民服役是光荣的事,精神可嘉:D
向您先生致敬!


是啊,我相信孩子是需要引导和教育的,当然引导和教育的方法各异,有些还可能截然相反。

西方的精英教育都是从小学就开始的,总是强调的所谓快乐学习,总觉得有那么一点点愚民的味道。


把题目改了一下,加上“某些”,请大家酌情对号入座。
欢迎大家继续讨论,读书当然不是成才的唯一模式。不会读书的当老板不是更好(就是成功的几率更小一点)。我老公就很没出息地说:“我的书读得太多太好了,就只能打工了。” 所以我们也就只会让孩子读点书混饭吃,就是酱子。


回复 zch111 的帖子

哪里哪里~
我常笑他,当兵体测不及格22年,也是好公民~;P
真打起仗来,你是冲锋冲得最慢的,挨长官的臭骂最多的那一个
撤退也是跑得最慢的,在后面挡子弹,准备当烈士的那一个

我鼓励儿子:至少你比你爸跑得快~:lol


太自由了,就乱了
所以才有纪律,有规则,有法律


回复 xuemei166 的帖子

那咱没有跑得快的优势,咱不跑了.
咱改练枪法吧.子弹跑得快啊,一枪毙一个,也不错嘛:lol:lol:lol
发完了帖子,觉得"毙"又太残忍,下不了手.:'(:'(:'(
额滴各路神啊,救救额吧...


回复 恩丫丫 的帖子

你孩子才三岁啊。


我觉得寂寞说的没啥啊。


其实美国家长也很重视教育,有本书中国人写的「一岁就上常青藤」,虽然内容不是完全赞同,但是可以了解一点美国的教育,我看了最大感觉就是美国家长也不是不管小孩學習和才艺的啊。


赞同!
纯属从个人视角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兼听则明
教育无定式:lol


才二十八岁啊!我二十八岁时还没想到要生孩子,就知道所谓的享受人生,更不用谈思考教育理念了。后来在子女教育的路上一路摸爬滚打多年,至今也没看到曙光。经验没有,就讲个亲身经历的事吧:

多年前和同学们在澳洲的一个牧场骑马,牧场主策马在旁陪同。路经一片肥美的草地时,那些看似老实的马儿一下子炸了窝,纷纷尥着蹶子跑去吃草,怎么也拉不住,一名女同学甚至被从马背上甩了下来,幸好没受伤。只有我和少数几位同学的马不为所动,继续前进。过后聊天时牧场主说: “你们几个以后一定会成为好父亲,因为我看到你们在马头稍微一转时就轻拉缰绳,马就再也不会有非分之想。而其他人在马狂奔时才如梦初醒,狠拉缰绳,但为时已晚,更会激怒烈马。教育子女也如同驯马,需要适时纠正方向和鞭策,不然以后想拉也拉不回了。” 这位牧场主是纯正的西方人,孩子们个个成绩优秀,彬彬有礼,课余在牧场上帮忙,晒得黝黑,连三岁的小女儿都能骑着小马,驱赶牛群。


回复 jjrchome 的帖子

你举的例子,很有道理,我赞同
我觉得你误会了我的意思~
我的孩子的自我控制,当然也需要大人的辅导和帮助,毕竟还是还小,还是需要大人在一旁叮咛,但是我管理孩子的方法就是以孩子为主体,并非让孩子依着大人的意愿
比如说我3岁的孩子想上豆豆班还是托儿所,我问的是他的决定。
我只是举个例子~
必要的时候,大人的引导,肯定必不可少
并非全部按照我自己的想法,我尊重孩子的决定

当然,等孩子大了,读了小学,中学,我同样按照这样的理念来灌输孩子


回复 寂寞有害 的帖子

当然,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面对不同的问题,是肯定的
但是,有一个理念,我始终坚持,就是让孩子做主,不过有个前提就是,孩子不可以危害环境,不可以损害他人的利益,不然你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大人出面了,给孩子自由,不表示大人视若无睹,撒手不管了

这就是心灵的自由~
她心灵上解脱了,才会发挥得更好
我看到有些孩子,去跳舞去弹琴为的是父母的心愿,而不是自己的兴趣
当然,我说的是某些,并非全部,这样的孩子,心灵得到自由了吗?


老大,争论其实没什么不好
只要大家都心平气和
而且这样版面才更活跃啊~~~


那倒是
本版的建立和意义
肯定不能是只以分数和名校为马首的
那根本违背了教育的真谛
也太狭隘了~~~


说实话,我到现在也没明白nini12同学的意思
以为漏掉了什么
再翻了n遍还是没明白
愚钝啊,我~~~~


回复 恩丫丫 的帖子

我也不赞成给孩子补习,但是我周围的孩子都在补习,只有我们没有补习,是不是——矛盾中,可是这些补习的孩子,成绩都没有我儿子好是真的。


+10000000000………….

这就是本版的意义所在
无论放养精养
无论大事小情
只要事关孩子教育(包括:分数,人品,性格,爱好,精神状态,早恋,欺骗,撒谎…….)
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互相观摩,互相学习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就我个人来说,
我觉得,作为一个成熟的人
即便有不同的意见
只要大家心平气和
都是可以互相学习的
当然,
对那种处心积虑的、有目的的恶意误导(看法偏颇或口误除外)
应该予以揭露,不然,他们到处害人~~~


老大,
你看看你发这个帖子的时间
我还有可能没起床吗?
新加坡的老师,难道不是上班最早的咩~~~

在你发帖子的n 个小时之前
我早况且到学校了,天都没亮呢
悲摧的人生啊~~~


本来就没啥,可是有人愿意推理,引申出啥啥的我也没办法。

不过这贴现在点击,回复率都挺高的。LZ我真有点飘飘然。可以“好连”了。


嘎嘎,
我是你我就在一边偷着乐
这下知道了如何提高点击率
下次
我专门找个潜争议话题~~~


回复 SGMENGMEI 的帖子

握手~亲爱的


非常同意你的观点!现在我孩子还小还没上小学,不知道她以后读书怎样,但是看到周围或者论坛里大孩子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进了RGS之类的,简直是羡慕嫉妒恨啊!不过万一我的孩子读书真的不行,我也不得不接受现实,在新加坡不管怎样都是有口饭吃的:)最近公司招聘,看到有些投简历的,中学是名校,也就一个月赚2000-3000,所以名校并不能代表一定成功


这叫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说话的人没有显摆自己和贬低他人之意

但有些正在为懵懵懂懂的孩子费煞苦心,却见不到效果的妈妈,听了心里会不好受~

寂寞帮主为子女教育版给了很多力,帮过不少人,也是很尽责很成功的妈妈。

米版之意只是提醒寂寞在促请中国妈妈们把孩子推进好的学校氛围时,
注意一下家有中等生和低分生的家长的感受。

我想,听到不同意见,就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吧
这个胸襟 咱寂寞还是有的,对吧?

早上起来,呼吸一下凉凉空气,诸位,开始美好的一天吧~

———————————————————

我在56楼才发的言。这个讨论话题,开了几天了,但是我没有进来看,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昨晚上我才进来浏览,一路看到了第六页。看到有些父母的话有点重,而有的家长于是有点不高兴了,我有感而发而已。我的发言,是基于前面的55个楼的帖子内容而言的,并不是在回答寂寞无害的帖子。如果是,那么大家看到的,就应该是【回复 寂寞无害】和【引用 寂寞无害XXX的发言,XXX是指发帖的时间和发言内容】。论坛混久了,我可能太公式化了——有【回复】和【引用】,就是针对某一个ID某一个楼的发言;没有【回复】和【引用】,就是针对的这个讨论主题的所有发言。


我没有觉得争论不好呀。如果我认为这个话题不好如果我的意思是指楼主无故惹起争端的话,昨晚上我就关闭帖子了,而不是还长篇大论参与讨论。(我的作风,大家应该都多少了解一点吧?)


没人谁有火吧?
我叫大家发言注意点别人的感受,这个错了吗?

请注意,我说的是【大家】,不是【寂寞无害】。


我也不认为我是算成功了。
只是我比较感恩。我打心底里认为,虽然我的儿子这样,我已经很知足很满意了,我没有拿他跟别人 比。我没有对他再提什么要求。需要考6A的很多,但是如果我的儿子考个5A,我照样很高兴,同时我不会要求他为什么不是6A?因为我是单亲妈妈。我和儿子相依为命了这么多年,他能做到这些,我已经很满足了。即使他不是考进德明,我照样还是爱他。我希望他快乐地过日子,这也是母爱。并不能说只有要求他刻苦用功读书考个天才班那个才叫母爱呀。

只是很幸运,他自己会努力。自己很用功了。物理,化学考的A+,其他的华语,数学,地理,历史,考的A,英语考的B。不调皮,不打人,不骂人,不玩游戏,没有恋爱,自己早早去上学,自己静静地做功课,自己早早地睡觉。从小到大,都是自己上闹钟起床,自己背书包去上学,自己独自做功课(我没有陪太子做作业),外面帮助人,家里煮饭炒菜。。。我还能要求什么?


回复 老鼠爱小米 的帖子

米版,你误会了~

我发帖强调本版的服务宗旨
同时调节讨论的氛围
职责所在
你应该了解我的意图

最近一直在关注版内的讨论,
越来越多的版友参与讨论是好事
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正是本版所乐见的

你前面发帖意在提醒大家:
发言时关注不同听众的感受。
我觉得你的这个意见很中肯
所以相信大家听得进去

大家交流这么久
每个人说话的风格已经了解

你如果留意一下
在本版另外一个讨论贴中
已经火花四射了

偶尔打打太极、歪楼跑题、和稀泥
化掉一些凌厉的词锋
留下余地和分寸 是必要的

目的只有一个:
我希望每个版友
在本版均得自由和尊贵

你把我拖下水,
再把我拖上岸吧~


回复 老鼠爱小米 的帖子

小小米独立又自强,像你~
孩子大了,他应该是很了解你的压力,才这么懂事,不想你为他操心。
他组织能力强、为人周到体贴、功课也不错、长得高又帅,未来应该是灰常光明呀~

你也要为自己考虑~
要不要去《非诚勿扰》玩一玩,我们去混亲友团?:)


本地人也会经常聊中国移民的教育方式。尝试翻译了一篇博文Getting into the heads of China kids (http://hedgehogcomms.blogspot.com/2010/05/getting-into-heads-of-china-kids.html)。博文作者是新加坡妈妈,大女儿是GEP学生,前年DSA进入名校。文章和回复较长,节译如下:

了解中国孩子

几乎每一年小六会考放榜时,我们就会在报纸上读到关于一些中国孩子名列前茅的新闻。而且其中一些孩子刚来新加坡时只学过一点甚至从没学过英文,却能够在几年内就在学业上击败了本地孩子。
  
对于这种现象有各种解释。有人认为中国孩子更聪明,还有人认为他们在年龄上有优势。无可否认这些中国孩子通常比本地的大一两岁 – 对于小学生而言这可是个巨大的差距。

这些可能会起作用,但我认为答案是中国孩子更加刻苦,就这么简单。(请参考我以前关于格拉德威尔10000小时定律的博文。(即:一万个小时的苦练是成功的前提 – 译者注))。最近和一位中国来的羽毛球教练聊天,她说她上小五的侄子,每天放学后吃完午餐就做学校功课,然后再作六份试卷,最后还要查找英文字典找出二十个生词并记住。周末他的奶奶会考他,他必须能够背诵这星期的140个单词并说出其含义。除了吃饭时间他从不休息,他的人生就是学习。

看到这样的中国孩子,你就不会对他们胜过本地孩子而大惊小怪了。可能有人立刻会下定论,“噢,新加坡孩子太懒了” 或 “新加坡孩子没有上进心”。这些对我而言毫无意义,就像政府里的一些老头整天教育年轻一代说你们没经过战争之苦不要把现在的生活是做理所当然一样。

简而言之,时过径迁啦。新加坡的孩子不付出同样的努力不是因为天生懒惰,而是我们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较小的危机感。没什么对错,事情就是这样。

那位教练还告诉我,他的哥嫂送儿子来新加坡是想让他有一个更好的将来,并十分明确地给孩子一个选择:留在新加坡努力读书或者回国。孩子最终选择了前者。

我逗趣说,“你们还可以把孩子送回中国,我们的孩子能去哪儿呢?”

我知道这个例子可能会有点极端,肯定不能适用于所有来自中国的孩子。但毫不夸张地说,许多中国孩子来新加坡的目的只是为了能学业优异,这样他们就可以有本事出人头地。这也是很多中国人举家迁居新加坡的唯一原因。

相反,很多像我这样的新加坡家长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平衡的生活方式,享受运动,享受音乐和舞蹈,甚至享受学习(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只注重考好成绩而剥夺了孩子的兴趣)。但大多数中国家长不这么想。享受学习?拉倒吧!他们只要成绩。

不幸的是,新加坡的教育体制是以考试为主,什么都看成绩。所以中国孩子才会这么的全力以赴,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成绩。如果对考试有帮助, 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背下所有的标准作文和答案。毫无疑问,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教育体制要求在小六会考中测试斯瓦西里语,中国孩子马上就会去学,而且还能考得很好。不管考什么都是一样的结果。

但是我们不想给孩子这样的生活, 因为这根本就不是生活。比如,如果我想让Andre (作者的儿子-译者注)考好PSLE就必须从现在起让他放弃羽毛球和钢琴以及所有的玩耍时间,就像教练的侄子一样,除了睡觉就是学习。我会这样做吗?当然不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理由嫉妒那些成绩优异的中国孩子,因为他们把这当作了人生目标。我们也不需要自责。我相信人生不止需要成绩优秀,我要给孩子们一个我想要给他们的童年。所以我也要接受现实:中国孩子将会比我的孩子成绩好。

我讨厌这些中国孩子吗?才不呢!我佩服他们的坚韧不拔和专心的态度。但我也觉得他们有点可怜,我才不会让我的孩子过这样的生活。 就这么定了,不管结果会是什么样。(博文完)

回复1: 他们只想出人头地。。。但是记住成功后他们也会变得和我们一样。。。
回复2:。。。我相信中国家长也想让孩子玩和享受学习,但只有移民到西方国家才能实现吧。。。我的干儿子智商很高,也和你提到的那位中国小孩一样用功,但他长大后对自己的童年生活深恶痛绝。。。
博主:。。。这些中国孩子长大后也不会让他们的孩子过这样的生活。。。以前新加坡学生在澳洲上学也是名列前茅,让当地人相当懊恼。
回复3:。。。我认识的中国孩子除了学习之外也有丰富的课外活动。。。才不像你说的那样呢。
博主:。。。我相信有些中国孩子不止会学习。。。但无可否认学习是他们的首选。。。你提到的中国孩子有能力两者兼顾,但是别人呢?。。。
回复4:。。。他们努力学习,这样才能不回中国。。。有些人讨厌中国,他们非常珍惜能离开那里的机会。
博主:讨厌中国?有意思。我认识的中国人可都挺爱国的。。。
回复5:。。。在国外的韩国人也是这样努力。。。。他们的国家可不穷。。。动力来自激烈的竞争。。。没有人爱和韩国人玩,他们什么都想赢。
回复5:。。。韩国和日本的孩子都压力巨大,希望我们的国家不会变成这样。
回复6:。。。我们推孩子到底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孩子?。。。我们宁愿相信补习中心的广告也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以前,我的儿子四岁不会阅读,小一时被老师标以“迟钝”,急得我到处找补习中心。后来没上,现在不也挺好的吗?。。。
回复7: 我听说在中国竞争更激烈。他们在这里还有机会拔尖,在中国早就被淹没在人潮中了。。。
博主:新移民和当地人在利益上的冲突是一个老问题了。但这种划分“我们“和“他们“的心态是不健康的。与其担心“威胁”,不如坚定信念,不要跟别人一样用狭窄的方式定义成功。


难道中国移民的孩子都是这样或大多数是这样的吗?
我周围没有一个是这样的, 孩子们的生活都挺丰富的。没瞅见谁家孩子废寝忘食只顾学习的。


转载这篇博文的目的想让大家了解部分本地人对中国孩子以及对教育的看法。


回复 老鼠爱小米 的帖子

“但有些正在为懵懵懂懂的孩子费煞苦心,却见不到效果的妈妈,听了心里会不好受~”
关于这一点,我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诉你,作为妈妈哪怕孩子在别人眼里是一无是处的,在自己眼里也是聪明能干的。越是让妈妈费心的孩子,妈妈越是牵肠挂肚。
我从来不谈一些在常人眼里差生,是因为对他们妈妈的尊敬和感动。说一段我跟一位妈妈的对话,希望她知道了不会介意。
我:为什么你今天这么累?
妈妈:今天是学校SA2考试第一天,孩子起床后就说头晕,坐在那里连早餐也不吃,路也不会走。
我:其实他什么都知道,他心里觉得很害怕。
妈妈:我说我背他上学。
我:这里过去学校也是有点远的,背久了真的很累。
妈妈:是的,刚好电梯坏了,我从8楼把他背下去,再背去学校。
我(泪水马上就上来了):真的对不起,我不该提起。
妈妈(眼泪也在打滚):没关系,说说比较舒服。
我(把小孩拉到面前):你妈妈真的很伟大,你以后一定要孝顺她。
妈妈(泪水下来了):去了还不到两个小时,老师又打来电话说,孩子流鼻血。我就去接回家了,今天没参加考试。其实学校说他学习障碍是可以免考的,但我总想让他多学点。
我们俩都开始掉眼泪,孩子就在旁边一只手拉着我,一只手拉着妈妈。
妈妈:我的教友说,只有去法国,才可以,让他学到更多的东西,才有绘画方面的培训。现在我们还没有那么多钱呀。你看他这么弱小,我们做父母的再不保护他,那他该怎么办?他没有一天离开过我。我不照顾他,谁照顾他呀!

除了发自内心的感动,我别无他言。有些人,我们不可以说;有些错,我们不可以谈。
因为要一个人知道自己的错误,弱点,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要一个人去面对,去修正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呀!
对于弱者来说,只想静静地生活。


是啊,成绩好的是不少,可是很少见如此读书的。儿子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班里转来了3个中国的超龄生,比他们大一岁。一个女孩吹得一手好长笛,278上了RGS。一个男孩很贪玩,爱玩电脑游戏,还是球迷,经常三更半夜起来看球赛,272分上了RI还是接着看球,还经常打电话给我儿子聊足球,教我儿子在网上看球,气得我锁了儿子的电脑。现在这孩子在RI还是很拉风,参加英文讲演比赛完了又参加《华文智多星》,双语都厉害。


这个楼有点歪吧。“为懵懵懂懂的孩子费煞苦心,却见不到效果的妈妈”是我们所敬重的家长,而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家长当然会一如既往地爱他们,并且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去引导他们,这些都不是我这个贴讨论的内容。


回复 山谷无回声 的帖子

奖学金得主犯法的也有~
所以学业成就代表学生时代的优秀,不能说明未来一生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弄潮的机会,也有退隐的选择,在乎个人的想法吧~
看看我们以前的同学,现在境况各不相同,
有的一辈子追求巅峰,奋斗到最后一分钟,
有的早早金盆洗手,退出江湖,谈泊名利

记得看过一个《关于中国历年高考状元现在的状况》的调查帖子,
也看过当年中科大少年班的神童们的现状调查
我想这一点大家应该看透了吧

扶上马,送一程。孩子的人生路自己走~


这个我估计是不少本地人的想法。现在中国移民的孩子很多了,光选几个发奋图强的例子,有点偏颇,还有点自我安慰也不一定。就像我们说新加坡某些家庭不管孩子教育一样。

不过在这点上老李有不同看法:)可以看看这个录像。
http://www.razor.tv/site/servlet/segment/main/currentaffairs/59026.html

虽然我认为努力最重要,但我也同意没有点天赋或者说一定的智商,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拿到顶尖的成绩。


我提上老李的话就是要说明,要兼听则明。
其实,依我的观察,本地人在邻里的和移民在邻里的情况不一样,虽然资源同样,结果很不同,当然,第一代移民的压力感可能有很大作用。
新加坡是个层次比较分明的社会,也是相对公平的。说句悲哀的话,今天在邻里的本地小孩没有名校本地小孩的资源,很大程度要归结于他们父辈的能力。所以,我不行的,绝不逼孩子:)


我觉得那个新加坡家长说的有一定道理. 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 同样是移民的孩子, 他们的成绩和父母当时的各方面的状况有很大关系. 周围有2个孩子的几家朋友, 几乎都是老大比老二成绩好, 我能想出的主要原因就是, 老大开始读书时, 父母处于奋斗期, 危机感较强, 对孩子的要求会比较严, 孩子看着父母的努力, 也会比较勤奋. 而老二多是在这里生活基本稳定后生的, 等老二开始读书了, 父母多数自己不需要那么拼了, 对孩子的要求也没那么高了.


是吗?我家老二比老大学习好。嘻嘻


李资政的看法却不同。看看他在接受国家地理杂志采访时言论吧(摘自明报):

“本土国民冲劲不足,新移民却求知若渴,决心取得成功。例如来自中国的学生原先都不会英文,但是他们深知学好英文在新加坡是很重要的,因此努力学习,很多新移民学生在中学毕业时,英文都是班上顶哌哌的。

我们常提醒国人必须勤力点,否则会变得愚笨。他们总是看不透这一点,以为既然可以慢跑,又何必赛跑,何不保留力气,做点其他事情 比如搞艺术、芭蕾舞和体育运动。但是,新移民却整天呆在图书馆或家 埋头苦读。”

看来中国学生是政府拿来做榜样激励本地人滴!

另: 这番言论在中文网站上广泛流传, 但我在英文网站上(包括国家地理的访谈记录)却无法找到,真实性值得怀疑,就当是传言吧。


类似的话老李是说过的,这是他为啥引进移民的原因之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本土人,在新闻上有播过。当然,老李也说了,长久了移民生活稳定了,也和公民一样没有斗志了:)


统计调查是老大和独子有成就的几率比老二,三高。
可能和老大和独子受父母关注多有关。到不一定是遗传好。通常孩子和父母甚至和祖父母的智商差别不很大。


回复 寂寞有害 的帖子

你这贴不是在讨论    新加坡人对孩子教育的要求吗?
特殊教育是新加坡一项不可少的教育。不知道是新加坡天气太热,还是什么的。有点问题的学生真是太多了,有时智商跟有问题并非是划等号的。
我可以告诉你实情,前面所提的那个孩子是名校小五的学生。他妈妈对教育的关注程度绝对不会亚于任何一个考260以上的学生的妈妈。他妈妈从来不羡慕别人,她跟所有的人谈她儿子现在只是没有开窍,所以她什么都让孩子学。她认为儿子什么都听得懂,只是表达不出来。她相信她儿子有一天会大器晚成的。
我所知道一个小学时要吃镇定剂才可以上学的孩子现在也考进了一所挺不错的中学。如果从分数上看,这孩子有问题吗?你说。
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华中中二的学生 80分满分的测验考 54分,是处于什么水平?
                               因为这位新加坡妈妈一直说她儿子很烂。


回复 小小一片云 的帖子

54/80,不知是什么科目,这个成绩相当于B3,不算太差。不功不过吧,不过如果是理科,最好能考到A。70分就拿到A了啊。


对新加坡又多了些了解 谢谢


这应该是典型的高分低能吧


填鸭式的灌出个高分孩子不是太难,培育出善良正直、高情商、有品格、有强烈责任感的好孩子那才是水平。米版是个成功的妈妈。


回复 寂寞有害 的帖子

他妈是要求挺高的。他们家族里的小孩全名校的。PSLE如果260以下,就算烂的。


哪里都有你。


我是老大,我的儿子是独生子女。但愿我们都如你所说。


这点我挺认同的,报小一的程序更多的就是考的父辈的能力。。。但报中学还是比较公平。。。


学习好坏与否和他以后的成长并不能挂上等号,每个人的天赋都不同,怎样做人,怎样多给孩子创造机会,我觉得才是重要的。
我家儿子,老大,从小就上了每月千多块的幼儿园,4岁还上KUMON,钢琴,可现在P4,学习还是让人头痛,每月补习就要一千多,钢琴是早就放弃了。我就想着可能孩子还没开窍,我尽最大努力给他创造机会,如果他过了几年突然醒悟,也不至于落后的太多,同时也给他多看看其他的行业,教他一些做生意的基本知识,以后的发展就得靠他自己了。
老二是女儿,4岁,幼儿园的任何兴趣班她都要求上,额外开发智力的班她也要求,而且经常盼望着早点去,想省都不能省。
认识的一个卖菜的生意人,2个孩子从小没补习过,一个国大今年毕业,一个今年考大学,5科A,还在头疼要上哪个学校。中学全都是邻里的,当然这种例子应该比较少吧。


回复 古道 的帖子

俺妈认识一个安迪曾经在小贩中心卖红豆冰,两个儿子都读大学,还一个留洋,让小贩们瞠目。Aunt对儿子说,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来卖红豆,如果不想卖努力学习,不时鼓励孩子一定要上进。刚读了一个小故事,老师奇怪一个孩子成绩越来越差,问之,曰:“我妈说中学毕业就去工作,不需要读很多书,读书无用!”奇之细问,原亲戚中有两人大学毕业,遗弃父母,怕儿子走同样道路,让他不要读书,刚好也遂了孩子的愿。父母给创造了学习条件,努力在孩子,如果没有创造条件可能更差吧,虽然我有期望还挺高,但是也常常提醒自己,孩子尽力了,他也有选择的权利。上面的老大如果父母没有任何栽培,可能更糟,想想就安慰了。


每月补习1000多块,你是否意识到补习太多可能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乐趣?

我是不主张孩子补习的。我的孩子也从未上过补习班。

RGS现在上课,老师只是开个头,其它让孩子自己找资料,自学。


我前几个月用闲余时间做兼职,同事都是新加坡大姐。比较熟的两位大姐,其中一位三个儿子,一个在国立大学一个POLY。另一位一个儿子,今年服完兵役去国外音乐学院留学,特长是长笛,平日有教学生,赚不少钱,几千块的笛子都是自己买没问父母要钱。另外还有一位只来过一次,两个儿子都是大学生,有补习,小时侯抓得紧,不用功就带他们去看人家收盘子收垃圾,教训他们不用功以后就要做这个….
感觉这边小孩的发展前途比国内好吧,竞争没那么剧烈。起码大部分人都能读上POLY,小部分读大学和工艺学院。


看得我压力好大
我儿子根本达不到你的最低要求:L


海星就是间好学校啊。


这个卖红豆冰的Auntie对孩子正确引导的例子啊。管孩子不是送孩子去补习,是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


一开始就想举新加坡邻居的例子。隔壁家有个小女孩,比我的女儿小两岁,家里也摆着一架钢琴。每次我女儿练琴的时候她也弹,可是她没有去学琴,就在琴键上按出一堆噪音来,搬来两年,女儿的钢琴水平又长了2级,那个女孩还是在乱弹琴,我听到的唯一的一句乐曲就是3-2-1-2-3-3-3。为什么不让孩子去学呢?


另外一个邻居,家里有四个小孩,有两个男孩跟我女儿一个学校,读四年级和五年级。两个男孩挺有礼貌的,还是Perfect。可是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读书,不是在家里玩游戏机,就是在楼道里面跟别的小孩玩。问及他们的成绩,原来他们的考试两个人加起来,只有一门是及格的。


这样啊,那我就期望他能考上自己的中学吧
不过以他现在的成绩估计他连220都考不到,但愿学校让20分的政策不是传言。

要说,海星中学接了一批这样的生源还能混在不错的中学堆儿里,学校的教育还是挺有成绩的。


这个事我也干过。我会带我儿子去受现场教育,再不冷不热地说:【你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你也是做这个。】


哎呀这个妈妈受打击了,想死的心都有了。:lol


真的是沉重打击
可是不能死啊,怎么着都得活着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昨儿刚看了唐师曾的报道,一对儿北大的博士到深山隐居
大不了,我也带孩子们上芝麻山隐居去:lol


海星中学挺好的呀,它们能接受中国SM1奖学金学生就说明学校不错。


我是个土身土长的新加坡人,硕士教育,我妻子来自中国,高中毕业。我想我家能更好的说明两地人民对儿女教育不同的看法。

我们有个她前段婚姻生下来的女儿。我是很在乎女儿的学习的,妻子反而觉得更注重女儿的身心发展。女儿的学习并不是很好,上了五年制的中学,这让我更加忧心。

女儿很幸运的拿到了PR, 妻子和我都很开心。但那一天女儿回家说找到了兼职工作了,我一想到她的学业可能会受到冲击,我就要反对。妻子反而抱着相反的态度说:让她出去锻炼锻炼,让她知道老爸赚钱的辛苦,而且女儿的零用钱就不用操心了。我无语只能希望往后女儿能安排好时间不影响她的学习。


五年制中学不是直通车吗?还忧心什么?


回复 legilimens 的帖子

五年制是非快捷班,好象叫普通学术班?那种学了五年才能够考O level,四年级还要考N level的。不是直通车。


回复 sun814 的帖子

你女儿要考N水准,学习要抓紧。打工真的那么重要吗?

她妈妈辛辛苦苦把她带到新加坡,是希望她能读出名堂,不是为了打工赚几个钱吧?


是的中四要考N level, 才能考O level


问题是您的女儿和您的赚钱方式不同,叫她如何感受呢?如果说让她体会一下没有知识赚钱的辛苦倒还有情可原。我的同学高中时厌学,去工厂工作了三个月就老老实实回学校上学去了,最终考上大学。

理解您的苦衷,这件事要先和您的太太沟通好。如果你们认为她再努力学习也无法进步,可以尽早为她规划一条适合她的路。若有一线希望,为什么不全力投入争取翻盘呢?


我了解,所以我也在观察她现在的学习。


回复 sun814 的帖子

您的太太应该经常逛逛这个论坛,让她也感受一下这里奋发向上的气氛,洗个脑什么的。注意:别向她透露您的笔名,我们也“尽量”不说。。。阴谋应该不会那么快败露的。。。嘿嘿嘿。


你老婆在中国也属于学历低的。那么你有影响她一下吧。


回复 sun814 的帖子

我儿子也是说去打假期工。之前老板嫌他小,不要他,再怎么也得满14岁15岁吧。等到他满了岁数了,长高长大了,可以去做假期工挣点零花钱了,但是学业又紧了。我同意他去他自己都不要去了,他说没有时间。他除了用功学习之外,还有很多课外活动,忙到回国都没有时间。我说学校假期一起回国看望外公外婆,他说学校假期中有童军露营活动。我说每期学校假期你们童军都有露营活动,难道就永远不回国了吗?你请假咯。

还好,我儿子他自己本身是一个很上进的人。


回复 jjrchome 的帖子

哈哈如果让她看出来是在说她也不好。


版亲们,你们太“狠”了!昨夜看帖化掉我好多时间!


阿华甜:爱,就是让他恢复他做孩子的快乐,我不是很赞成这个妈妈的伟大做法,虽然我承认她伟大。试想如果逼考出了大问题,她就明白她要的是孩子……

你难道没看出,这个孩子是“周杰明”呀!
他妈哪有逼他,只要他去跟正常的孩子一起坐坐就好了。小学还可以跟正常的孩子一起学习,到中学就不可能了呀。


:victory:哎呀妈呀,我从昨天看到今天了呀?俺挺佩服自己滴,人家都是码砖慢慢起滴,俺咋就一晚上啃到天亮呢?哎还好明天托福,丫头休息,俺可以安心睡觉嘻嘻。
帖子真是好啊,我还是昏昏的,对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应该比以前知道的多点吧?起码知道了德明和ir?:lol


我很喜欢这里学校的气氛,积极上进的气氛,
而且活动丰富,学习不是唯一的事
崇尚诚实、正直、公平,这种软环境比硬环境更吸引人


回复 小小一片云 的帖子

小声问一句:谁是周杰明啊?


回复 jjrchome 的帖子

我想是坡剧《破天网》里的男主角,一个自闭儿,但有某些特殊天分,例如数学,方向感,第六感等。语言特别在不说“我”而以“周杰明”指代第一人称。


天啊,8年前的贴。当年的我,怎么那么能惹事儿啊。


事隔多年,您大侠重现江湖了


现在看当年的老帖,仍然以成败论英雄。 唯有成绩可以量化。


我家老大已经NUS大三了,刚刚结束半年多伦多大学的交流,现在开始半年的实习工作。感谢中学高中的教育,让他在现在的学习工作中始终充满了求知欲,享受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老二现在也JC2了,跟哥哥一样在华初读书,今年迎来A水准会考。
回看8年前的自己,也是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摸索,当时的各种想法不一定成熟,但大的方向没有错,现在孩子大了,已经很少管他们了,他们有能力开始他们自己的人生选择。


真是非常美好的结局。 恭喜你! 发现学习好在新加坡是青少年成功量化的标准。 尤其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工薪阶层。而低收入的阶层,更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可惜普通学校学习内容过浅,学习时间太短,如果没有额外的家长,补习中心课外辅导,靠孩子自己。 有一些难度。
我在大瓜小一,看了许多以前前辈的帖子,用了推荐的网站和方法。 大瓜顺顺的进了来福士女中。 儿子比较特别,还在摸索中,但是也是进了培华的好班。他自己有自己的问题,还好我们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提前意识到他需要额外的帮助。
现在的阶段, 我尽量避免陷入一个错误的观念,免得自己孩子进了好学校,就好学校一切都好,希望和其他学校的家长一起探索中学的培养。 我是懒人,希望少走弯路。
其次, 课外活动的投资有点多,希望可以平衡和学习的冲突。
谢谢那个时代网络版留下的痕迹。


中一要学习高效学习,从题海战术中突围。大家都在拼学业加课外活动,缺一不可。


大瓜自己去摸索, 有三外,根本没时间题海。

或者说开学就掉进题海了。。


是呀,灰常感谢那个时代网络版留下的信息,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blog

Share
Published by
blog

Recent Posts

中国全面禁止虚拟货币

炒币者极度深寒:不止凉了,还冻…

4年 ago

如果在六个月投资赚取超过1%的利息

银行每个月都打电话,问我借不借…

4年 ago

想买住院保险……

如题, 29岁SC. 你好,我…

4年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