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我正准备打前站去趟新加坡,主要想了解下武吉知马一带的小学,小一入学规则,还有房屋租售市况。热盼能找到有经验的先行者不吝赐教!定到新拜会。
另外,以前去新加坡都是住酒店,这次特想在武吉知马找个生活社区住个十天半月的体验下生活,有没有可能的短租公寓或类似的方式?
望在新的朋友们帮助指教。。。先谢了。
嗯,我是刚刚来的。也是pr。巧的很,也正准备在武吉知马附近找房子,据我这几天的了解,武吉知马附近的名校是很多的。不过好像需要提早排队申请。如果住的地方离学校近,是可以优先录取的。
至于房屋,不知你想要的是什么房子。
武吉知马是传统的富人区。环境也非常好。价格当然也相当高。我看了一些房子。大约都是面积在150平米以上的公寓或者半独立屋。你可以说一下你需要的房子,我大体说一下价格。房子是非常好,但租售的价格也是惊人。
我目前住在服务式公寓。还不错了。不过这种公寓大多是在乌节路或牛顿地铁附近。武吉知马不知道有没有
都是有钱人
如果还没拿到PR,哪怕你就住在南洋小学旁边,因为外国人的孩子报名是在最后一个阶段,也旧是等到满足全部新加坡人和pr的需求以后,如果还有剩下的学额的话,才有可能轮到你孩子,否则你孩子只能是在附近哪个小学还有剩下学额就去哪间,当然剩下的通常都不是很好的学校了,就算你拿到pr,在2C阶段报名,极可能需要抽签,不是百分百能上的,所以当务之急是先拿到PR,可是既然你人都不在这里,估计就算能拿到,也是至少一年以后的事吧,那时候可能早都过了报名阶段。不是打击你啊,外国人想进好学校,那不是一般的难,连那个著名的投资家叫什么的,他的孩子要进南洋他还得当义工。
应该是投资移民吧。
回复 言言妈妈 的帖子
谢谢言言妈,我也主要为了孩子在武吉知马上学。也就是公寓啦,你说的半独立屋是不是有地房产?好像PR是不可以买有地房产的吧?租还可以啦。目前还没考虑好是买是租。
如果你能帮介绍一下租售价格自然是好,非常感谢了。
另外请问,你说的服务式公寓是可以短租的吗?我这次去想住到武吉知马的居民区体验一下日常的生活氛围。
回复 狮城北京 的帖子
如果你孩子明年才上小学,那现在申请pr来得及,你可以在KIASUPARENTS论坛注册一个ID,那里察看小学报名的情况,有各地区小学排名,小学报名各阶段抽签情况以及申请人数,2C阶段要8月初开始,你想去的好学校很难申请,因为大部分学额都被校友的兄弟姐妹,孩子占去,还有一些做学校义工的家长,剩下拿出来抽签的很少,通常会要求学校一公里范围抽签,而且不是肯定能上的,具体的你要到那个论坛研究一下了。如果这阶段抽不上,只能是哪间学校有学额就去哪间,肯定不会是好学校了,但是小三有个天才班考试,如果孩子成绩好,还可以在这时候转校,我认识的很多中国人的孩子都是这样进的名校。
武吉之马的房子你可以买那种99年地契的公寓,只要不是永久地契外国人都可以买,不过现在最少要一百万以上,否则买不到房子的。你可以在论坛找个中介问清楚,或者PROPERTYGURU上看看房价。
看这个连接就清楚了
http://www.kiasuparents.com/kiasu/content/bukit-timah
武吉之马地区的小学去年抽签情况,你可以看到,只有武吉之马小学在2C阶段后还有余额,也就说如果好学校进不去,可以上这间。本地人很多都是提前两年申请当学校的家长义工才能上好学校,但是就连这个都很难,所以抽签只能碰运气拉。
TUR = Cumulative Take-Up Rate at the end of the Phase
APP = Number of Applicants versus available places for that Phase
DEV-TUR = Deviation of the TUR in the current Phase of the Exercise from its historical average
At the end of Phase 2C, most popular schools would have reached a maximum of 100% for the TUR. That means that the total % of applicants that failed in getting a place in the schools is (APP-100)%.
School 2010
Places Phase 1 Phase 2A Phase 2B Phase 2C Phase 2C Supp
TUR APP TUR APP TUR APP TUR APP TUR
Bukit Timah Primary 180 27% 5% 31% 0% 31% 40% 58% 93% 97%
Henry Park Primary 330 40% 45% 67% 67% 78% 149% 100% 0% 100%
Methodist Girls’ School 210 33% 47% 64% 155% 82% 114% 100% 0% 100%
Nanyang Primary 390 46% 66% 82% 142% 91% 189% 100% 0% 100%
Pei Hwa Presbyterian Primary 330 52% 44% 73% 155% 87% 152% 100% 0% 100%
Raffles Girls’ Primary 300 30% 41% 59% 100% 79% 121% 100% 0
回复 我爱兔兔 的帖子
你真是好人。这种贴我都懒得回。LZ看来是有米之人,名校一条街,就是买房住进去了,也不见得能进去,就算提前两年做了义工还是要抽签,而且连做义工可能都要排队,抽签。就算你想捐给学校一个图书馆,人家都不见得稀罕。连索罗斯,李连杰都住在那里,也得给孩子做义工。
你的孩子今年5岁还是6岁?如果是2005年出生,2012年读小一的话今年8月底PR公民的报名就结束了,剩下别人挑剩的学校报名到年底结束。如果是名校的话2C阶段的抽签很难,PR还比公民少一个机会。
南洋小学只有去抽签碰运气了. 如果是女孩不介意读女校, 可以试新加坡女子小学, 住2公里以内应该能进.
非常感谢!KIASUPARENTS论坛我以前一点没了解,要好好研究一下了。PROPERTYGURU上看过武吉知马的房产信息,的确房价不菲。
真是感谢热心的“爱兔兔”,这组数据太明晰了,非常非常直观的令我了解了该学区的录取情况。鞠躬!
是不是也就是说,像南洋、恒力、培华这样的学校,到2C阶段,也就是2:1或1.5:1的机会能抽到签?如果抽不到的话,只有可能上武吉知马小学?不知武吉知马小学是否属于国内讲的“垫底校”,也就是很差的学校呢?
再次感谢你帮我提供的资料,很有参考价值了。
不用客气,因为我的孩子今年要报名了,所以就提前作功课了。其实很多人都说新加坡的小学都差不多,一定要说差别的话就是名校的学习氛围好过邻里学校,我家附近的启发小学以前永远是学额招不满的,自从去年还是前年出了个全国小一状元,去年居然也要抽签了,据我所知的这间学校有好几个孩子没通过小六会考就通过GEP进了名校,所以是金子哪里都会发光的,呵呵,不过这样我还是希望我孩子能抽进南华,也祝你好运把
你的孩子5岁的话,明年入学,今年8月前报名抽签全结束。你现在PR也没拿到,房子也没有买没有租。你说能有机会吗?就算你现在就租个南洋小学旁边的房子,人家这种名校是不会承认这种只有几个月的租房契约的。如果那么容易的话,我们早就这么弄了。
不过你有钱买这段的房子以后还会有用,到中学时孩子要是考得好,这条街的的名校够你选的。
忘记在什么地方好象看见过名校需要地址是在两年前就迁进去的,报名前几个月是不可以的。还是我穿越了,把国内的规矩记成这里的了?其实最好直接去学校问。
孩子是5岁,2006年出生,好像应该是后年入学吧?
哦,那你真是先行者了,祝你的孩子顺利中签南华!
不知这个KIASUPARENTS论坛是哪里办的呢?
满6岁入学,明年报名。
回复 狮城北京 的帖子
谢谢艾薇的提示,是要抓紧了。
2011年6月底一般是义工报名截至日期。 你6月底拿不到PR,是不让申请的,这是其一, 其二, 你就算申请都不一定被选中。 祝你好运
服务式公寓基本和酒店差不多的。只不过有点居家的气氛而已。有厨房设备,洗衣机什么的。几乎居家常用电器都有了。有一居,两居,三居。。。都可以的,适合家庭住。一般好像是一周起订。时间长了较划算。我定的是一个月。这个期间找房子,应该比较宽裕。
我看了些房子,可能会准备租。租金也是蛮高的。因为要求靠近地铁和学校,所以,一般150平米的房子,家私齐全的话,大多在6000元以上了。
也有很好的房子,那个半独立屋只有很少的一点地,是公寓里面的自己门前的,所以pr可以购买,不算排屋或者洋房。只是价格到了450万。
回复 purple_shaw 的帖子
应该是的. 基本不收外国人. 本地人想做都不能做, 干嘛还给你外国人.
武吉知马小学肯定不是垫底的学校
相对来说还不错~~~
回复 言言妈妈 的帖子
你现在住的服务式公寓是在武吉知马的居住社区当中吗?是否和以后租住或购买公寓居住的生活氛围一致呢?可以感受当地实际的生活情况吗?
RE: 准PR,想了解下武吉知马学区的小一入学及日常生活取经
好巧,艾薇,预祝你明年帮孩子报名顺利!不知我们是否一个学区?
一起努力,希望孩子可以进比较好的学校。
因为武吉知马一带的房子比较贵,我们买不起,所以不在这附近选学校。
服务式公寓类似国内酒店式公寓。入住的以度假的为主。离武吉知马很近,但并不属于当地居民社区。至于短期出租的居民房,我估计没有。当然我了解的还不多。在附近的公寓住,自己可以多出去了解。还是比较方便的。
我们的情况较多相似之处。可以多沟通。
我们的情况较多相似之处。可以多沟通。
呵呵,可以多交流。
楼主,我的孩子也是2006年出生。
他现在是K1,2013年上学,应该会是在培华。(因为之前老大在这所学校,所以可能会比较优先)
你家是男孩还是女孩?如果能到培华,说不准他们将来还能是同学呢!:)
个人觉得武吉知马小学虽不是垫底的学校,但在这一带是最差的。前几年还是不错的,可能换了校长…..感觉上是一直走下坡,小六会考的成绩也不太好。
而且学校很偏。在排屋区内,只有一辆巴士经过…..
好呀,大家多交流吧。你算是先行了,可能还要向你多取经呢,呵呵。
回复 狮城北京 的帖子
南洋小学的名气实在太大了,我觉得楼主有点困难。(希望楼主不要生气!)
其实,我的老大(女儿)一开始也是在一所邻里小学读书(那时候刚来没多久,只能就近上学),后来三年级的时候拿着成绩单申请转学才到了培华。当时我申请南洋,南洋很骄傲根本不收成绩单和信,后来勉强收下了也说希望微乎其微。
楼主,实在不行先找一所普通学校,抓好孩子的读书。新加坡有所谓高才班,会从三年级的学生中选拔,到时培华、南洋等名校就会有学额。说不准你孩子考到了高才班就能上南洋啦!周围很多朋友都是怎么做的。
你的老大到了好学校,你的老二就有优先权了。
我们公寓的孩子大多上培华和武吉知马小学。这南洋本地人也不好进阿,楼主不要考虑了。
还有,你的孩子英文过关了吗?这英文程度能跟得上名校的程度了吗?
我儿子的同学是杭州首富的孩子,到处托关系想上英华小学,还要捐多少多少钱的,根本没人理他。
班主任还告诉孩子的秘书,劝你家孩子再多读一年K2,这英文是跟不上本地小学的程度的,这孩子不聪明,还是12月底生的,很不划算。
多谢你的介绍了,只是不知这边的邻里小学你认为哪家不错呢?
培华我也有问过,公民优先,然后PR。招不满的情况下才是外国人。这PR申请上去也不是马上可以拿到的是吧!最近不好批。
回复 狮城北京 的帖子
我家在西部住,所以知道的也是西部的那几所。
武吉巴督的克明,伊丽莎白都不错!
不过,帖子里很多朋友都说圣安东尼也不错。
但最近在这所学校上课,印象大打折扣。
还有,蔡厝港的南山小学也是人们常常议论的热门学校。
仅供楼主参考!
你家孩子不是在培华上学的吗?我想了解下武吉知马学区内的情况,因为以后会住在那边。
回复 狮城北京 的帖子
在武吉知马学区内全是名校。我认识的一些人(不是公民,是PR)都是住在武吉知马,孩子在我所说的邻里小学上学。然后,想办法转到武吉知马的学校。因为初来咋到,进这些名校很难,特例除外!
了解了,看来是要过去好好看看了。谢谢。
超级热门的小学,有的等不到2C抽签,在B阶段名额就可能已经被占满了- 在校生弟妹;有优先权的校董、基层领袖、校友子女;有些轮到义工家长阶段孩子就已经开始抽签了,运气不好抽不到的话,家长几年义工白做的都有。
楼主如果没有特殊渠道的话,还是别打南洋小学之类名校的主意了。是金子哪儿都发亮,邻里小学考入中学名校的孩子有的是,我周围中国朋友的孩子拿政府全额奖学金留学欧美的、在本地大学读热门专业的,细数下来,竟然没一个是名小学出来的,没办法,谁让咱们不是土著呢,但只要书读得好就有办法,他们考上的中学不在前5也都在前10之列。这个版里的不少妈妈都有经验之谈,可以先参考下。
回复 楷楷妈妈 的帖子
你说的是呢,看前面“爱兔兔”提供的详细数据,好像培华也不可能有招不满的情况。
楼主可以参考一下“怕输父母”网站的小学排名,估计对你选学校有帮助。
Singapore Primary Schools Ranked By Academic Excellence
Share
151(Updated 17 Dec 2009) Academic excellence is one of the more important indicators used by parents to measure the quality of schools. The KiasuParents.com Academic Excellence Ranking for Primary Schools is based on schools with at least 1 student having a T-score of 275 or more points in PSLE from 2000 onwards. By noting the number of consecutive appearances for each school, we can get a feel for the consistency of the quality of the best students passing out from that school.
In general, top students do come from top schools. If a school has multiple consecutive appearances, it will imply that it has gotten a good process for churning out top students. The year is also an important indicator – if the school has not been getting top students in the recent years, it could mean that it is in a transition phase.
Do note that there are many schools with students scoring as high as 274 that are not in this list. The 275 level is used by MOE as the cut-off point for an honorary mention of a school with well performing students for a particular year. Unfortunately, MOE does not release the exact number of such students being produced by each school, so we cannot use that information in our measurement.
Methodology:
The schools score 1 point for every year it graduates any student who scored above 275 for PSLE. The school also gets an additional 0.1 points for every student that it sends to the list of top 10 national graduates of PSLE. Schools are further ranked according to the recency of its good performance in PSLE. The Index is a weighted total of the annual scores, and more recent results are given higher weightage.
We do NOT profess our method to be either definitive or accurate in assessing the relative academic strengths of Primary schools in Singapore. The best measure should be the total number of passes, weighted with the total number of quality passes across all schools. In the absence of such data, however, we feel what we have is the best anyone can publicly offer at the moment.
Note that any school with a Index of less than 1 could well be an anomaly, especially if the score was attained several years ago. On the other hand, schools that consistently managed to churn out students scoring >275 in the last 3 years consecutively probably have a good functioning teaching programme in place.
Not all schools are ranked in this table. Any school that is not in the list are those that have not produced a student scoring >275 in the last 10 years.
Legend (Top National Student) Male Female
SchoolIndex10090807060504030201Nanyang Primary7.21.21.11.41.411.21.11.21.11.1Raffles Girls’ Primary71.11.4111.21.11.411.41.3Rosyth6.5821.31.11.111.11.111.11.11.1Nan Hua Primary6.53611.21.11.1111.11.21.31Tao Nan6.4551.111.11.31111.111.1St Hilda’s Primary6.0911.11.11.11.11.111.11.2 Pei Hwa Presbyterian Primary5.8551.21111.111 1.11.1Henry Park Primary5.45511111.111 1.1Rulang Primary5.34511.1111.111 Catholic High4.918 11.111.211 1.11.2Anglo-Chinese School (Primary)4.6451.11.111 11 Methodist Girls’ School (Primary)4.527 111.11 1111Ai Tong4.382 11.111.1 111.2 Bukit Panjang Primary4.1 1111.11 1.1 Red Swastika4.0731.11 11.1 1 1Maha Bodhi3.9911 1.11 1.11 1.1Pei Chun Public3.5551.1 111 1Nan Chiau Primary3.5271111.1 Chongfu Primary3.482 11111 1.1 Kong Hwa3.055 111.2 1 Greenridge Primary2.818 1.1 11 1 Maris Stella High2.818 111 1 1Yangzheng Primary2.727 11 11 Northland Primary2.7 111.1 1 CHIJ St Nicholas Girls’2.636 11 111South View Primary2.636 1.211 Chua Chu Kang Primary2.5451 11 Anglo-Chinese School (Junior)2.536 11.11 Haig Girls’2.455 111 Paya Lebar Methodist Girls’2.455 111 White Sands Primary2.427 11 1.1 Si Ling Primary2.3641 11 River Valley Primary2.336 1 11.1 Yu Neng Primary2.3 11 1 1.1 Unity Primary2.236 1 1 1.1 Pasir Ris Primary2.182 1.1 1 1 Qifa Primary2.182 1.1 1 1 Poi Ching2.082 1.11 1 CHIJ Primary (Toa Payoh)2 11 1 Compassvale Primary2 11 1 Singapore Chinese Girls’ Primary2 1 111 Keming Primary1.9181.1 1 St Joseph’s Institution Junior1.9181.1 1 St Anthony’s Primary1.845 11 1.1 Casuarina Primary1.8181 1 Gongshang Primary1.818 1.2 1 CHIJ Our Lady Queen of Peace1.7271 1 Hougang Primary1.727 11 Marymount Convent1.727 11 Woodlands Ring Primary1.727 11 Radin Mas Primary1.645 11 CHIJ Our Lady of the Nativity1.636 1 1 Concord Primary1.636 1 1 Shuqun Primary1.636 1 1 Yew Tee Primary1.627 1.11 West Grove Primary1.618 11.1 East Spring Primary1.545 11 Fairfield Methodist Primary1.545 11 Meridien Primary1.545 1 1 Ngee Ann Primary1.545 11 Woodgrove Primary1.545 11 Hong Wen1.455 1 1 Princess Elizabeth Primary1.364 1 1 Sembawang Primary1.364 11 Yishun Primary1.364 1 1 Jurong Primary1.291 1 1 Admiralty Primary1.273 1 1 De La Salle1.273 1 1 Xingnan Primary1.273 1 1 Geylang Methodist School1.255 1.1 1 Peiying Primary1.227 1 1.1 Bedok Green Primary1.182 1 1 Evergreen Primary1.182 1 1 New Town Primary1.182 1 1 CHIJ (Katong) Primary1.11.1 Coral Primary1.11.1 St Andrew’s Junior1.027 1 1.1 St Stephen’s1.018 1 1.1CHIJ (Kellock)1 1 1 Boon Lay Garden Primary0.909 1 CHIJ Our Lady of Good Counsel0.909 1 Fengshan Primary0.909 1 Gan Eng Seng Primary0.909 1 Qihua Primary0.909 1 Yio Chu Kang Primary0.909 1 Elias Park Primary0.9 1.1 Edgefield Primary0.818 1 Fuchun Primary0.818 1 Greenwood Primary0.818 1 Kuo Chuan Presbyterian Primary0.818 1 Rivervale Primary0.818 1 Temasek Primary0.818 1 Townsville Primary0.818 1 Yumin Primary0.818 1 Canossa Convent Primary0.8 1.1 Bukit View Primary0.727 1 Clementi Primary0.727 1 Corporation Primary0.727 1 Holy Innocents’ Primary0.727 1 Juying Primary0.727 1 Lianhua Primary0.727 1 Queenstown Primary0.727 1 Tampines North Primary0.727 1 Tanjong Katong Primary0.727 1 Woodlands Primary0.727 1 Xinghua Primary0.727 1 Xinmin Primary0.727 1 Zhenghua Primary0.727 1 Tampines Primary0.7 1.1 Anderson Primary0.636 1 Jing Shan Primary0.636 1 Telok Kurau Primary0.636 1 Chongzheng Primary0.545 1 St Anthony’s Canossian Primary0.545 1 West View Primary0.545 1 Seng Kang Primary0.5 1.1 Ang Mo Kio Primary0.455 1 Dazhong Primary0.455 1 Farrer Park Primary0.455 1 Jurong West Primary0.455 1 Mayflower Primary0.455 1 Montfort Junior0.455 1 Opera Estate Primary0.455 1 Teck Whye Primary0.455 1 Yuhua Primary0.455 1 Guangyang Primary0.4 1.1 Jiemin Primary0.2 1.1
我觉得LZ这种情况连争取上个邻里好的小学都非常困难,南洋根本就不用想了。
好在新加坡的履历是从中学开始写的,中国的孩子通过小六会考考上名校还是不难的,这是一个(基本)公平的社会。同理像南洋小学这样的新加坡排名第一的小学的资源又凭什么让一个新移民的孩子上呢?(校友会,基层领袖,义工多了)
如果是女孩会多几个选择,MGS,SCGS,莱佛士女子小学,也都是名校要抽签的。
是的,小学真的不用紧张,就近就好。我每次都告诉为此纠结的朋友,不用一开始大费周章地报名小。只要第2,3年级拿好看的成绩单转学,或3年级考GEP, 或6年级考PSLE,或O’ LEVEL,什么时候都有机会进名校。
怎么讲呢,先鞠躬了,非常感谢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艾薇帮助提供的资料参考。感谢你的乐于助人,相信你的孩子也会具有这样的好品质。真心希望你能帮助你的孩子顺利进入理想的学校并学有所成!
作为一个新人,我进入狮城论坛刚刚几天的时间,为了孩子2013入学的准备,虽然也做了些许“功课”,但越来越发现还远远不够,所以,进入论坛后,首先更多的是取经。在短短的几天里,结交狮城的新老移民,感受狮城的华人氛围,请教狮城的华人先进,体会良多也颇有感触!感谢楼上及未来楼下的,曾经与将会为入新如我的新人提供指导和帮助的热心朋友了!
我们都在竭力养育孩子,希望他们健康,同时教育孩子,希望帮助他们练就较高的智商,但是可能往往又忽略了情商的认真培养。我们希望他们诚实、有责任心、公正、讲规则、懂社交、乐于助人、富有领导力。。。我们太多的时候的确对孩子要求的太多,可是我们做家长的又能做到多少?!再次感谢乐于助人的艾薇女士及其他真诚善良的朋友,我将以你们为样,取到真经并成诵后,一定以己经验和体会,真诚帮助后来者解惑,倾力交流,共筑精贴!
取经ing。。。
多谢多谢,我现在的原则和你讲的实际也差不多,但武吉知马名校多也不得不考虑对吧。请问如果住在武吉知马你认为就近入哪个好呢?
LZ假如今年PR能拿下来,然后又在心仪小学1公里内报名前1年居住(我看KIASUPARENT FORUM上有例子),还是很有机会抽签进入比较好的小学的。不过可能南洋这些最TOP的就概率很低。所以我觉得你不一定把目标锁定在武吉知马一带的小学。。。我们小区里倒是好些南洋和英华的孩子,读书很紧张的,很少下楼玩,楼下玩的几乎都是外国孩子或者小BB。
确定了住的地方后就近,最好就在楼下或隔几座。孩子上学方便,缺东西马上就送去。还能经常去学校找找老师了解孩子, 名校老师大概没这个空吧。新加坡小学设施都差不多,既然名小的孩子不是靠择优录取的,就不用太迷信。我对武吉知马不熟, 只今年儿子上那边中学才去看过。所谓名校云集指的都是中学吧。说实话,一去到那条路上就猛塞车,房子又旧又贵,生活还不如其他社区方便舒适呐。
要不远一点也行,就像楼下这个PSLE的儿子,吃着火锅哼着歌,踩着小脚车去上学,链子掉了路上修,修不好就推车狂奔,也不耽误上去奥数赛搂个奖牌。
上面那个排名是按最近10年学校出的考分达275分以上的人数排名的。这标准太偏颇没什么参考价值。一般top student 跟学校关系不大了, 要看学校的总体水平。平时口碑好的学校在这个表上会列在另一个差一些的学校的后面。
回复 狮城北京 的帖子
男孩子的话,英华家族(Anglo-Chinese School)也很合适,离武吉知马不远,是本地人视为很“贵族”的男校,家长中非富即贵的颇多,老李家男孙也是他家毕业生。但是…也是非常难进。
的确,他的那个点评也使我改变了看法,继续回帖给这个楼。
sgcn007,看你所说的,ACSI是本地人视为很“贵族”的男校,有RGS中二GEP的家长强烈推荐我家小孩子今年PSLE去DSA这家。我家是完全平民家庭,正好看你也说了这些看法,抛开人家ACSI是不是要我们。我就想借贴请教你,就这个“贵族”和“平民”概念方面来说,我们想去DSA合适吗?
回复 明年PSLE 的帖子
明年PSLE,聊英华还是在那个英华老主楼下较合适哈:) 先对楼主打个招呼,不好意思俺下面要歪楼了。
所谓上流“贵族”比例,英华与莱佛士相比也不见得一定就高,家长中位居管理层、专业人士等中产上层的比一般学校多些倒是真的。英华家长可能比较注重传承,有相当部分男生的祖辈、男性家族成员同出这一家,所以小学外人不大容易进,也是有宗教因素,英华是教会学校,每天早操前还做祈祷的, 当然非教徒可以站着发傻,IB放榜成绩世界名列前茅,校长在网站上公开感谢天主:) 所以,英华的英校“香蕉”气氛浓郁那是一定的,贵族平民神马的,倒不必纠结。
至于是否合适去上,还是看家长的引导和孩子的心态。如果孩子比较自信,个性易于和他人打成一片,有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懂得什么该与同学比,什么不必太在意,也就不必担心合不合适。如果个性不合群,比较容易敏感自卑,那还是去孩子比较自在、较少无谓压力的学校好些。我有朋友很推崇英华,说该校不一味注重成绩,也重视人格养成,那里出来的男孩子整体上接人待物较有绅士风度,也乐于助人,我知道的几个也的确如此。有孩子在那里就读的,感觉不错。
以上纯属个人的有限观察,仅供参考。
据说,英华出来的
从政的不多
从商的多~~~
回复 晴、安之妈 的帖子
啊?原来南山这么抢手?因为我家就住在靠近南山的公寓,还想着我儿子还可以多一个选择呢。
回复 晴、安之妈 的帖子
既然稳进培华,就不用操心南山了。:lol
真的很难,02年生那批孩子还招360个,这两年每年少一个班30个名额,听说目标是210个,所以未来几年里面家里没有校友基本上就没希望,因为可能都不招家长义工了。
培华很好,以前我在武吉知马那边做工,早上去搭公车常能看见穿培华校服的孩子,超乖超有礼貌。
回复 磐 的帖子
谢谢啊!
一直以来也对培华的印象很好,所以才把女儿转过去。
但我女儿讲培华的校风最近几年也不太好.有男同学抽烟打架……
我觉得校长很重要,我女儿在07年转过去的时候,刚好换了校长。
所以我担心等我儿子上培华的时候,校风更差。
原本还存侥幸心理可以选南山,没想到没可能了。
就上培华吧!
楼主的沟通水平确实好,反应能力超好.
我理解的是,楼主一到这里就是 PR 了,对吗..那样的话,既然确定住在无极芝麻,那么就选在南洋一公里内把,为了保险,最好选在南洋和来福士女校一公里交叉圈里,呵呵,为女儿也做准备.
很多人觉得南洋难抽,其实,因为附近多是私宅和公寓,人口密度反而小,2C阶段一公里内好像才1.2-1.3个人抽一个名额,几率高于其他大多数名校.但是老大想抽签的话,必须是一公里内,抽到的话,恭喜你,女儿的问题也不是问题了,退一步讲,如果抽不到的话,按照今年来的数据,来福士女校一公里内基本不用抽签,那么女儿的就不用操心了.
回复 CD88 的帖子
呵呵,CD88的描述真正潇洒!多谢几次给予的参考意见,我正在逐步接受大家的指导意见,继续修正我的思路。
谢过谢过007。
之前有一点了解这个Anglo-Chinese ,只是因为本身“非贵族”,所以从未考虑过。我更希望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的做“一代”,让二代有机会健康成长。
我也是有这个纠结。为了让女儿考中学少一点压力,我想她可以在六年级的时候凭借花样游泳的特长DSA申请MGS,可是看到在我发的那个MGS的帖中,看到MGS贵族到那个程度,又很犹豫要不要去。
回复 云锦 的帖子
云锦过奖,主要还是这里的各位先进水准高,好沟通,又乐于提携后进。
你的理解很贴了,最近应该很快能拿到了吧,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事,具体也说不准的。
谢谢你的建议亦或你本人的研究结果,我也有过这样的念想,但还缺乏实地调研,比如,学校认可的PR时间、所在居所的居住时间等。相信以前肯定有人实践过这样的计划,结果如何,不知各位过来人可否指教。
无论如何,云锦,你让我了解到,也有同样想法的人。以我看来,这算是一种支持了!
不过,风险呢?目前为止,即便条件都符合常规,会不会“一天一地”?抽不中的话,MOE会派位到哪里,还能把握吗?我需要调查/考虑清楚。
说得对。
我之前一个同事,住在锦茂的组屋区,那年南洋小学竟然有剩余名额,她的女儿最后进了。可是这个孩子真的不争气,psle只考了200分,现在上了poly。
所以说上哪所小学不是非常重要的。
回复 fromnuaa 的帖子
多谢你提供的反馈信息与网址。
你的结论“所以说上哪所小学不是非常重要的”我是认同的,也就是说,如果进不了名校,我是可以接受的,像其他先进所言,“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学习这事还是要靠孩子自己,争不争气也是他的事。
但是觉得既然要住到那边,是否也要首先考虑下名校,应该是“如果。。。那么。。。”吧。不过现在担心如果抽不中,MOE最后派位的话又会是什么结果,会不会很差。。。
忐忑!
抽不中的话,MOE派的结果自然不会好,因为好的位置都被别的孩子占去了。但是小学是随时可以转校的,不需要太过于担心。
也不必纠结于武吉知马地区,附近地区也可以考虑,新加坡很小,开车的话很方便。
回复 狮城北京 的帖子
若是等到MOE派位的,都是一轮申请下来还有空位,也就是没招满的学校,凡申请就能进,一般不大会高于平均水平了,口碑好的邻里学校在2C阶段也是会有大约2对1抽签的。不过即使没如愿也关系不大,等你住下来人头熟了,或是孩子成绩够好,再设法转校呗,天无绝人之路。
btw, 怕输家长网站= http://www.kiasuparents.com, 里面一个本地家长论坛,对中小学教育有分门别类的讨论,下面这个是专门关于小学择校和注册的,有时间慢慢看:
http://www.kiasuparents.com/kiasu/forum/viewforum.php?f=5
以前见过有家长自述参加抽签过程,说唱名中签时自己手舞足蹈比孩子还激动,还有的心动过速手脚冰凉,哈哈,funny.
回复 sgcn007 的帖子
你好,007。你这回帖真是给人打气,让我信心倍增。字里行间不乏乐观主义,看了很是欣慰。其实我也是希望尽量尽到家长的责任,毕竟孩子目前没有能力自己去做选择。
多谢你善意提供的参考内容,有时间就继续做功课喽。
楼主不用客气,我给的这些资料也都是网上看来的,而且我也正好在关心小一报名的事,所以都是举手之劳。你问的“怕输父母”的网址在这里:http://www.kiasuparents.com/kiasu/,这是新加坡本地父母设立的一个网站,我觉得是个非常好非常实用的网站,里面有很多资料可供你参考。
回复 艾薇 的帖子
“举手之恩将涌泉相报”吗,所谓“愿举手者必乐于助人也”,再次感谢楼上所有“举手”的版亲!
“怕输父母”,我也是向你提问后,浏览“爱兔兔”提供的KIASUPARENTS才发现就是你说的这个,不知为何是“KIASU”,还有,新加坡的缩写我最近也是看得有点头大,呵呵。
Kiasu Kiasi分别是福建话怕输和怕死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明着新加坡的一种精神。
http://www.kiasuparents.com/kiasu/primary_school 参考下各小学的ratings,五星的只有Green Wood和Nan Hua,四星的一大堆.
你可以选Bukit Timah区的看看,Bukit Timah小学一颗星也没有:lol.
其实住在芝麻街,生活不见得方便。附近买菜吃东西的地方都少,家里有一辆车还真不够。以前我表妹租的是华中后面的公寓住,房子很好。可是出门就很不方便了,她坐月时,他爸爸每天走路20分钟到大路上去搭巴士去买菜,也不能买太多,回来的时候还要走路。在新加坡走路,烈日当头,真不是好玩的事。
其实住在芝麻街,生活不见得方便。。。
我也来控诉下,我在新加坡的第一家公司,就是在Bukit Timah的那些Ave,从1st Ave 到 6th Ave,不是不方便,而是很不方便。
武吉知马一带,今后3-4年内,都是乱七八糟的,修地铁修的。
真的很不方便,我住在这里已经怨透怨透了,就等合同到期马上撤离,这武吉知马没有一点可留恋的地方。。。
取经阶段小结,重新规划儿女入学方向
进来论坛一周的时间,因作为一名新人话题局限,仅只开此一贴取经。现在阶段小结一下Lah,呵呵。
首先还是要感谢此楼上所有的版亲们,没想到狮城论坛里的先进真是不少,素质水准高,善良好沟通,直爽又负责,短时间内帮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建议,而且很多热心有经验的版亲真诚发给我短消息,特意告知一些有价值的情况,当然也是我求之若渴的内容,令我大为感动!!向大家鞠躬了!(就像我回信给某位好心的先进时说的,这样的讲话不是客气,而是因为我为大家的善意和助人为乐所动!是发自内心真诚的致谢和由衷敬意的表达!)
在大家的帮助下,对一些有关新加坡小学入学的规则有了入门认知,对一些常用工具有了些了解,对武吉知马学区特点和基本生活情况也基本清楚了,包括大多数先进倡导的小学入学理念也亦能理解。此贴的确帮我解决了很多问题。突然想到一句广告语:狮城论坛,一贴灵!哈哈,一笑。
目前看来大家不是很认同我在武吉知马学区设定目标,因为这里的学校一天(名校概率太小)一地(垫底校不甚理想),交通、生活不便,房价又贵。但我原先一直只是在了解武吉知马学区的情况,现在对其他区域也不甚了了,不知大家于此楼后能否继续帮助给个规划的建议呢?根据各位的了解,武吉知马或其他区域均可。希望能多受大家启发,然后于下月赴新进一步扩大调研范围,多些选择方案。只是会让各位比较费神了。 没办法,出门靠朋友了,日后我当择机邀约各位版亲一聚,以当面致谢!
我目前的基本情况如下,请各位帮解子女入新后的“连环扣”:
1-估计PR 两三月后可以拿到,随即将举家入新;
2-家中一儿一女,老大男孩5岁(2006)明年应报名P1(目标待定),今年应入幼稚园K1(目标待定);
女儿两岁半(2008)也即该入幼稚园(目标待定,最好和哥哥相同);
3-目前于新未购置房产或租房;
4-希望区域内属于文化生活氛围浓(非商业),基本生活方便,能较好兼顾小学与幼稚园。
有劳各位,根据各自的理念与经验常识帮助指导规划一下,多谢多谢了!
回复 艾薇 的帖子
谢谢你的提示,光想着明年了,觉得今年没几个月了。已修正为K1。
我女儿也是2006的,仔细研究过中西部的小学的中签率,发现武吉知马地区的名校的中签率还是比好的邻里小学要高。要是我有足够的钱,我会选荷兰路和武吉知马路之间,南洋小学1公里之内的房子,去碰运气。运气不够好,去了比较差的学校,就努力抓孩子1,2年级的学习争取转校。今年初一个朋友的孩子就凭着1年级的成绩成功转校了。
看过的一些邻里校区,稍微好一些的学校都要抽签了,每个区基本上只剩下最差的一个学校随便进,那个学校肯定比武吉知马小学差!
楼主应该不会在新加坡朝9晚5地工作,也会有车,可能还不止1辆,武吉知马地区还是适合的。
谢谢5095帮出的思路,我看了下地图,你的意思是不是建议搏一下南洋,失败的话加强努力以后争取转学恒力?
这个思路倒是符合我原先的想法,之前“云锦”有个提议也是建议在南洋和莱弗士之间选址,可以兼顾以后女儿的入学。不知你是否还了解这附近适合的幼稚园?
另外,请问你研究的中西部学校中签率是MOE的数据吗?我之前在它的网站上没有找到呀。
中签率在‘怕输’网站上可以找到,只是你要注册一个id才可以看到。
http://www.kiasuparents.com/kias … l-balloting-history
先搏南洋吧,失败的话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我朋友的孩子转学,是去6个好学校递了材料,有一个学校就要她了。
对那里的幼儿园没研究,只能说说我知道的没有地区针对性的情况。
政府对幼儿园的教师/学生比例有硬性规定,幼儿园都会用足政策,好的幼儿园一般都得排队。K1/K2相对比N1/N2容易找。你是准备让孩子读本地小学的,所以尽量找本地幼儿园吧。找幼儿园最好带孩子一起去看,孩子喜欢,有安全感最重要。我女儿2岁半时我们带她找幼儿园,走到现在她上的这一间的教室,看到小书架上的书,就自己拿了一本坐在地上看起来,不再非要拉着我的手,我们就定下来了。
谢谢提供网页,我之前总想看到MOE的官方数据了。不知KIASUPARENTS这个网站是哪里搞的?
还真不知道kiasu的背景。。。有注意到,去年的各校中签率迟迟没有在它的网站上登出来,论坛里有人问,就有人答说MOE的网站上还没有呢。。。
中签率每年教育部在每个报名阶段都会即时更新每所学校所剩名额和报名人数,kiasuparents 的数据是从那里拿的。
我以前在武吉知马的childcare做过工(那间现在已经关掉,原来在华中游泳池楼上),那区好的childcare和kindergarten很多,因为收费高,所以学校硬件条件和对老师的要求都不错。大部分幼稚园国际色彩很浓,小孩子来自什么国家的都有。城里我不清楚,再可能就是东海岸那边的比较好。
但5095说得对,幼稚园这个是孩子说了算,孩子喜欢是最重要的。:)
我想说的是,第一,居住,经济条件足够好的话,无极芝麻绝对是个好地方,最高档的住宅区,安静,私密性强.至于出行,同意5095的话,楼主家里成年人人手一车就够了. 有认识的人住那区,还有私人司机的,所以,不存在不方便的问题.
第二,不光是小学,名校中学也很多集中在那里.
幼儿园的话,最好的当然是南洋幼儿园,不过听说比小学还难进,因为孩子还在肚里就排队了呵呵,而且因为赞助太多所以虽然师资和硬件坡国一流,但是学费却超级便宜,当然排队的人也是超级的多——-不过,个人观点,幼儿园进不了第一名园也是无所为的了,————–还有其他不少也是不错的了,再说,这里不管是哪个学校,都是功夫在诗外,找好的课外学校和补习老师就行.
个人观点,除了无极芝麻,就是东海岸比较适合了,也是传统私宅区,喜欢海景的可以居住,生活方便,美食众多,名校没有无极芝麻那么多但是也还可以—
看你的描述感觉你家小姑娘一定很乖巧,现在几岁了?你女儿两岁半时,到新加坡有多久了?如果不久的话,不知刚开始对气候等的变化适应的怎样呢,刚入幼稚园时,语言适应是否较快?心理会有短时障碍吗?我家老大还算有点底子,估计适应起来会好点,女儿目前心理没谱。
这么说你是幼教专业人士喽,能不能帮介绍下小孩子过去后入园初始阶段的适应情况呢,包括语言方面的,这方面你肯定很有经验的了。
你给孩子安排的阅读单子我印象太深刻了,着实厉害!
女儿和你儿子一样大,也是2006年的。和朋友调皮的儿子们比,我家姑娘还算好,我很知足了,不过她现在在幼儿园里最好的朋友是老师口中最调皮的一个男孩,哈哈。我女儿在这个幼儿园适应得很好,第一天我陪了她2个小时就和她byebye了,她玩得没时间理我。不过她是从1岁开始就上全天幼儿园的。
小孩子的语言适应能力很强的,你的一个N1一个K1过来完全没有问题,而且每个班都有中文老师,孩子刚来时能帮到很多。
这里孩子学英语的方法和我们自己学的方法完全不一样。他们是先学读后要求拼写,我女儿现在可以自己念英文书,但有些单词只能拼读而不懂意思,因为我们在家只跟她说中文,英文词汇量还是比母语是英语的家庭的孩子要少些。
谢谢你介绍的情况,包括武吉知马幼稚园的。
其实,目前生活享受方面我认为不一定是最需要重点考虑的,要是想享受的话,可能在北京会更舒适些呢。怎样能给孩子们提供适合的生活环境及氛围,尤其是学业方面,倒是我更关心的。到那边无非还是为了孩子的教育,我喜欢新国的制度和人文,希望自己努力的结果能带给孩子们更多的精神层面的受益,所以我一直在考虑武吉知马。在各种功能区域当中选择的话,我个人更倾向选择学府区的。
相信你和很多人都会是类似这样的想法。
回复 狮城北京 的帖子
惭愧一下。当初是为了儿子才去学的幼儿教育。左右怀孕的时候也没有事情做。后来儿子生出来带到一岁半,朋友说该去上托儿所了,我也闷,就去找了份托儿所的工,是蒙特梭利的学校。做了不久,半年左右,儿子老是生病,我爸妈觉得我还是应该在家带孩子对孩子比较好,于是我就辞了职给孩子退了学,回家自己教他了。
所以……经验是没有的。知道一些,是因为我比较八卦,当时学幼教认识的朋友多也还在做这行,听她们议论起来。
语言方面不用担心,象我家那个那么慢的是很少的。后来三岁多去上幼稚园,真的是两年在学校一句英文也不说的。开家长会中文老师都说他聪明,中文很好,喜欢和老师聊天。英文老师都说他总一个人坐角落自己看书,当初把我愁得不行。现在也赶上来了。
你的女儿还真有意思,看来独立性还蛮强的。1岁开始就上全天可是够早了。
听你介绍完我这心理好像感觉放松了些。
你说的先学读后拼写,能再具体介绍下吗。想掌握下那边幼稚园英语学习的进程,好安排这段时间尽量先让孩子熟悉一下,在网上没有找到相关的内容,新加坡好像也没有幼稚园的教材卖,不然买回来就一目了然了。
回复 狮城北京 的帖子
这个真的不必太担心,我孩子刚来时3岁,一句英语不会,在家散养数月临时抱佛脚,教了26个字母,还有要上厕所、要喝水、要吃东西、不舒服等等几个短句,然后,送幼稚园(N1)。上了只半年,不但与“英语人”小朋友交流一点没问题,回家一路上还可以给我讲圣经故事,纯英语的,因为是教会开的,老师时常讲圣经故事,她就鹦鹉学舌了。孩子的语言适应能力比我们大人强,放心好啦。
回复 sgcn007 的帖子
你的回帖让我感觉很舒服,因为你孩子当时的情况与我女儿现在基本一致。
希望如你和5095还有磐在之前的帖子中说到的,语言不会成为他们的障碍。其实我之前更多担心的不是沟通方面的,而是怕他们心理上形成障碍。
现在听你们讲,我舒心多了。谢谢。
也来学习加水下:
孩子虽然是土生土长,3岁半由外公外婆带去中国一年,回来之后一句英文都不会了!
他回来之后,还是去的原来的幼儿园,我们夫妻两个十分糊涂,没有一个人去担忧他的语言。
哪家开着孩子成长路上的后悔药啊,我要买:'(
回复 明年PSLE 的帖子
呵呵,没担忧你儿子的语言不是也没有问题,人家还吃着火锅哼着歌,骑着小单车到处拿奖,干吗还要买后悔药呀?
还有,会这样吗?土生土长三年半,回国一年再回来,一句英文都不会了?!真是难以理解。
没办法,我要上班,没人帮忙,不放心女佣,只好让她上幼儿园了。幸好到现在为止看上去孩子发展得还不错。
这里的幼儿园都是双语教育。我女儿是先认识不少汉字,然后幼儿园开始教phonics(好像是N1就开始了),就是拼读,到K1开始学拼音。phonics是对能听懂英语的孩子才有用,就好比看有拼音注音的小孩子的故事书,如果会拼音的话,小孩子可以读出来,然后就能基本明白故事内容了。
有个疑问,LZ既然是北京人,北京是全中国教育资源最好的地方,考国内的一流大学比人家外地的少很多分,外地人都嫉妒死了。如果单单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一家人这样跑来新加坡从头开始值得吗?毕竟你们在国内的起点很高。
我第一个孩子今年上小一,对这里的小学教育系统流程考试制度甚至孩子怎样上课都一无所知,学校又是封闭式管理,和老师沟通只能通过用英语发邮件。什么都要学,常常是心里着急又使不上力。
LZ以前在新加坡生活过吗?如果没有的话一家人还要面对许多生活上的问题。
在国内做有钱人很潇洒,换成新币就要大打折扣了。这个真的要考虑清楚。如果LZ是赵本山李连杰这样的大明星或首富之流还是可以理解,新加坡治安真的很好也没什么人追星。
回复 5095 的帖子
新加坡的幼稚园N1就开始学PHONICS了吗?那到了K1/K2在学什么呢?
我看到新加坡P1的课本已经是开始要学语法了。
你问到的这些问题,我作为过来人,都不知道。嘿嘿
P1没有专门的学语法吧?
语法小一是教了呀,上半年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单数多数、介词和代词什么的,下半年一般过去时和过去进行时以及复合句的时态一致性。。。
小一还要求会写简单的英文看图作文,阅读理解并回答问题。
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P1有学语法。
K1/K2具体学什么,恐怕不同的幼稚园都不尽一样。
回复 trespasser 的帖子
怎么讲呢,也曾经很纠结。孩子在北京完全可以上名校的,而且就在家门口,一切方便。跑去新国干什么?待我向你一一释疑。
宏观讲,为健康(身体和精神上的)、安全(身体和精神上的)、教育(双语思维,在北 京可以将英文学得很好,但毕竟不胜任工作英语)
微观说,主要为人文,国内近些年来大家为了“发展”可以不顾一切了,事件多多,善良、讲道德的人却越来越看不懂了。ZF很努力,但是FB不止,何以兴邦?!孩子要适应发展,让他们学什么?为钱不顾一切?还是做一个善良、有道德的好人?
我们在国内的起点很高?提不上吧?物质享受的话可以!北京已经国际化!可前面我有提过,这不是我希望的,尤其有了孩子之后。再说了,如果目前能算上起点稍高一点的话(其实天外天之广阔,人外人之博大,无限。何来高低?),无非也是由低到“高”不是?归零,我认为是人生不同阶段必须要具备的心态,何况还不算是归零(送一首张国荣的“由零开始”大家共勉,呵呵)?国内的事业还可以继续的吗,甚至还可以开创一番新天地。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受益者,现在祖国道德“沦陷”,心痛至极,但又能何为?只好先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吧!如果每个中国人都能像本版中如此用心的父母一样教育好自己的子女,CN又何尝会不兴?!人文又何尝会不优?!我辈又何尝会PR?!
新国我去过几次,游玩过也考察过,一家人会面对很多生活上的问题,我们都很清楚也有准备了。不过还是要感谢你的回帖中给予善意提醒。
在国内做个“有钱人”可以很洒,其实也很傻。窃以为:没有了精神滋润的物质文明,不要也罢了!
你我皆为人,赵本山李连杰亦皆为人,既为同类,呵呵,我看,不比也罢了。
N1开始学phonics,一个字母一首歌,至少唱一个星期,学得很慢。
女儿总是很懒得回答我‘今天上课学了什么’之类的问题,我还真不知道她每天在学什么。只有她感兴趣的东西才会回来跟我说,加上老师一再跟我保证她学习没有问题,我也就放养了,没去多了解她在学什么,只回答她提出来的问题。她跟着K2上课,最近的问题涉及7大洲4大洋,每个洲有哪些主要国家,胃和心脏在哪里,人的皮肤有几层(为这个问题我还google了,汗。。。)等等。数学用竖式做加减法,几十几百几千的都是一个理,英语有教单复数,反义词。好像就知道这些了。。。
你女儿学校教的东西还真是蛮多的,我儿子也是K1,学校刚刚开始教phonics,都没有教这么深的内容,不同的学校差距还蛮大的。
同样年龄,你女儿都能独立阅读了,我们的到现在还是拿本书过来,让我读给他听,看到他自己认识的字就读一个出来,从来都不成句子的。看来,我要尽快帮儿子换学校了。
每年回国去, 几乎所有朋友谈得都是票子,房子,口气之大,让我惶恐。 还不如在这里平静地生活呢!
我女儿的独立阅读是要打折扣的,特别是英文,她只是读,由于家里只讲中文,词汇量还是少,很多单词读出来了还是不理解的。
我觉得幼儿园只要能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就好了,学多学少对以后影响不大的。
我想问一下你女儿愿意下华文字吗?还有abc这些字母, 123这些数字吗?
我儿子是非常不愿意写,每天让他写几个字,象上战场似的,“连哄带骗”、“威逼利诱”。。。唉。。。反正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了,就是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高高兴兴地写字。
我们白天都做工,就晚上那点时间,想教他点东西,但很多时间都耗在让他写字上了。
她不抗拒写字,有时会自己坐在那里写写画画,要是写出一个字她觉得比较好就会拿来给我看等表扬。但我们没要求她一定要每天写字,随她高兴。你儿子是年尾的,小我们半岁多呢,不用这么早逼他吧,等等看,等他自己有兴趣再说。
其实我一路来对孩子的教育都是放养的,但现在是被老师逼得没办法呀,小家伙上课不认真写,老师把幼儿园上课时没完成的作业交给我,让我带回家,让他晚上做晚,第二天拿去交还老师,所以不得不逼他呀。
如果是他喜欢写的,就写得很快,他上钢琴课,老师让他回家在五线谱上写notes,都不用我说,他自己拿出练习簿,没几分钟就写完了,而且还写得很好。他不愿写的,就是拖拖拉拉地不肯写,一下要卷铅笔啦,一下说写得不好,要用橡皮擦掉啦,一下要喝水啦,一下要上厕所啦,一下要给张粘纸表扬啦,一下要一颗五角星啦,反正什么花样都有,真是拿他没办法。
对不起,把楼主的楼给弄歪了。。。
回复 trespasser 的帖子
看你点评中提示服兵役的问题,这肯定也是PR提早需要签署的文件之一了,我是了解的,入乡随俗吧,我倒是觉得,这也可以算是求学的一部分吧,多点这方面的历练与经验,对于男孩来讲,都是“财富”。我还真有点替儿子期待呢,呵呵。
在北京能进一流的名校,在这边要不断降低要求,是有必要慎重考虑。现在人民币换新币是这三年来的新低,这时候换新币买房吃了利率的亏。在国内几乎所有难题都可以用钱解决,忍受社会的不公平不合理都是穷人,这点和新很不同。生活方面也是差别挺大,就拿医疗来说两边的医院是两个极端,国内是过度治疗,这边是所有医生无论大小,只相信数据检查结果。
楼主的孩子13年才读小学,有的是时间,慢慢感受吧。
回复 狮城北京 的帖子
我在武吉知马,没有车,出行很不方便。只有一辆公车经过门口的小路,常常要等20多分钟才来。以后通了地铁会好些吧。可能附近修地铁的缘故,惊动了猴子,现在每天都来家里骚扰。:(
不知道为什么每天早上回收垃圾的要来两三趟,是一边慢慢开车,一边按喇叭的那种,没法睡懒觉。(家里冷气坏了,所以一直开窗)
巴刹,商场也不靠近,要开车去买菜。
降低要求是有准备的,做每个判断都需要清楚自己主要想达到的是什么对吗?之前的回复中有说明了,不再赘述。
你讲”在国内几乎所有难题都可以用钱解决,忍受社会的不公平不合理都是穷人,这点和新很不同。” 其实想一想这样好吗?“己所不欲”呀。
“医生诊病相信数据检查结果”这样不好吗?不是挺科学客观吗?
当然,新加坡社会自然也会存在它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是肯定的。
Trespasser,这位朋友,听起来好像你不是很喜欢生活在新国呀,不知你目前感受了多久了?
非常高兴能听到生活在武吉知马的朋友介绍那边的实际生活情况。我这次去,主要就是为了感受一下那边的实际生活的。不知Calishang描述的是哪一片?
我想楼主来这儿配备辆车,请个女佣是没问题的。如果有了这些生活方面的基本支持,新加坡相信不会让你失望。这边的女佣有中介培训过,比北京的保姆强多了。还是菲佣好,可以用英文沟通,我家以前那个在我忙的时候,还可以代替我给小的
读英文故事书。现在她老公把她招回菲律宾了,她还常给我们打电话,和我两个孩子感情非常好。
昨夜有版亲来跟我说sunflower把孩子们教的如此优秀全面,羡慕死人了。
我跟在你后面回复下楼主。
我在Bukit Timah工作了快2年,现在最要好同事从小住在Bukit Timah,的确是不方便,但是看你怎么比较了,考虑到北京那么大,住在Bukit Timah出行到哪里,也就算不上什么了。
我还想补充Calishang朋友的回贴,我同事家里简直是动物乐园,什么动物不去啊?她还捉拿了松鼠,送给我儿子看,之后去放了。所以如果我的宗教是信仰自然来说,这是最贴近自然的王国了。
谢谢sunflower帮我分析。
因为你有经验,还想请问能否给个正规的家政中介的网址或电话?如果能再多介绍几句有关与菲佣合作的体会和市场行情及手续就更好了。
不知现在北京家里的“阿姨”是否有可能带过去的,现在阿姨挺好的,时间长了,大家也是都有感情了。
回复 明年PSLE 的帖子
信仰自然好呀,信仰自然的人也好呀。
你说的是呢。北京确是大,大有大的不便,但习惯了北京,出行无论去哪好像都难说有很远的感觉了。Bukit Timah,凭我目前的印象,大概有个4-5km平方?
好像帖中也没听有比较可怕的动物入户拜访,如果只是猴子、松鼠什么的造访,是不是孩子会更开心?好像也没有什么的吧?或许还会有更瘆人的??
回复 狮城北京 的帖子
这里女佣中介很多,请不请得到好的主要看运气。我的经验是不能要transfer的,要直接从菲律宾过来的。以前我那个在马尼拉做过女佣,是中介介绍直接从她菲律宾家乡来的。手续由中介帮你办,每半年带她去邻里家庭医生那边体检一次就好了。这边各家中介收费都不一样,其实服务差不多,没多大差别。
北京的保姆你是带不过来的。我姐在北京,正愁找不到好保姆呢,如果你要走,把你家保姆介绍给她吧。
回复 sunflower77 的帖子
请保姆是要靠运气和缘分的。你介绍的情况了解了,谢谢。
可以呀,如果需要的话,到时候我介绍给她。
通过楼主的帖子,我也学到了很多。选择房子有很多的实际问题需要考虑。我准备考虑东海岸的房子了。
回复 言言妈妈 的帖子
还没啊。中午还与先生讨论,他还是喜欢武吉知马。我准备一会儿让他看看这个帖子再说。
我现在已经觉得东海岸不错了。这边的朋友还是推荐我住东海岸的比较多。
回复 言言妈妈 的帖子
滨海湾和东海岸确实也都不错的,环境好,房子新。
我以前都看过的,印象也不错。新加坡现在楼市如何,请先行的言言妈再介绍下吧。
幼儿园的情况你都已经着手调查了呀,真是有心的好妈妈。小宝的事我还没来得及考虑呢。不知这么多天了都忙了些什么。
不过我有朋友在这边是幼儿教师。她说新加坡的幼儿园虽然设施一般。但教育理念是很好的。这一点我已经感受到了。我曾经学过幼儿教育,对一些教育理论也是挺感兴趣的。对新加坡的教育理念我很喜欢。
“呵呵,是爸爸,有心的妈妈在家专心照料孩子呢。。。。。。。。。。”
——————————————–
晕,原来是爸爸。真没想到啊。那真是很难得的好爸爸啦!
回复 狮城北京 的帖子
这里有两家女佣中介的链接,你可以去看看:
Nation: http://www.nation.com.sg/
Budget Maid: http://www.budgetmaid.com.sg/cms/
这边训练过的女佣做事很专业、很仔细,很多事情不用你命令,她都会自觉去帮你做。
东海岸和武吉知马二选一的话, 我会选武吉知马, 因为中学的名校几乎都在那里, 而且我觉得山比海好看.
偶现在住东海岸,觉得到哪里都很方便. 而且离孩子的学校又近. 如果她有本事朝芝麻路靠拢, 会考虑内迁. 学校路程的远近是我考虑据住地的首选条件.
回复 calishang 的帖子
看了下地图,Casabella靠近华中,我家离它比较远。如果你住高层公寓,可能不会太吵。在新加坡武吉知马相对人口密度较小。我觉得吵,也可能是因为我们从美国的农村来,那里地广人稀。:)
回复 言言妈妈 的帖子
相对美国农村而言,武吉知马生活还是挺方便的。巴刹,商场,各种娱乐设施都不远。等车习惯就好,至少家门口还有公车,而前不挤。我在新加坡不开车,不习惯左边开车,新加坡的公共交通不错,如果不赶时间,没觉得有太多不便。
回复 狮城北京 的帖子
北京的阿姨能不能带来,完全取决于你的身份,就是,你取得PR的途径.
如果是投资移民的话,是完全能带来的,和菲佣等几乎相同的工作签证.仅限投资移民的PR.
多谢Sunflower帮忙找来的网站,参考了。
同时谢谢CD,通过点评给予的帮助。
回复 狮城北京 的帖子
我来这里四年了,谈不上不喜欢,但头一年不适应。我的孩子2岁半过来,在这里生了老二,对这里的医生和KKH太熟悉了。在国内时三甲医院很多看什么病去什么医院,已经摸熟了。来到这边政府诊疗所只是开病假单的,大的儿童医院比如KK,开的总是那三四种西药,高烧不到第5天不会帮你验血,要验血后才开消炎药,只要你咳了超过5天一定照肺,医生只相信X光片。习惯了国内的中西结合各种的口服液中成药,开始会很不习惯。
我儿子长得一身好皮肉又白又嫩,想到将来要服兵役就觉得可惜,新加坡那么热站在太阳底下晒10分钟皮肤就开始痛了。我们住东部,德光岛从这里坐船过去,那些当兵的孩子,从肤色来看已经分不出华人马来人。我们只希望将来2年能缩减为一年。
非常感谢楼上几位提供的各类信息,于我而言,任何相关的信息都是宝,都可以加强我对新加坡和武吉知马,包括其他区域的深度了解,以利于加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因为不了解不熟悉,所以欢迎大家多帮助提供各类信息,相信对所有即将后进的新移民都会是宝贵的参考和帮助!
当然,最最最主要的,还是对武吉知马学校P1入学申请和幼稚园选择的情况介绍或经验之谈。各位可再参见本帖第9页的84#,期待各位的高论。
你好云锦,昨天我为什么没见到你的回帖,此论坛网站好像有些不稳定,总出现打不开网页或是报错。
果然这样吗?为什么我之前基本都是听说不可以的。
是否有相关政策法规的说明?或者出处?
回复 trespasser 的帖子
新的环境自然是需要熟悉的,不过要是调整好心态的话,熟悉新环境的过程应该也可以算作一种乐趣,只是涉及到孩子的问题的时候可能父母心里都会比较着急一点了。
兵役的问题,还是当做对孩子的历练机会吧,好皮肉毕竟比不上好能力吧?
说到让孩子多历练的话题,另外想起两个问题:
1-团队运动中我认为首选足球,儿子在北京练了一阵了,不知新加坡是否有Pre-school的足球学校或俱乐部?新加坡男孩子是否普遍喜欢足球运动?(其实我也喜好足球,目前每周一场,是否也有成人的俱乐部可参加?甚或有版亲同好?)
2-孩子目前在北京YAMAHA学钢琴,我从YAMAHA的网站知道新加坡的YAMAHA历史更长,武吉知马也有分校,只是不知,孩子一开始接受钢琴英文教学会怎样,相关专业词汇是否需要孩子提前恶补?
有相关了解的父母请帮介绍下情况吧。
回复 狮城北京 的帖子
歪个楼,找版亲同好踢足球…你是要参加男足涅还是女足涅?:lol
回复 狮城北京 的帖子
我住CCK,这里的民众联络所有儿童足球俱乐部,最小从五岁开始,每年有比赛。喜欢踢足球的孩子以马来人居多。在武吉知马路有好几个大的草场,常看见白人家长带着孩子们在那里练球,可能也是自己组织的球队。反正很容易应该能够找到踢球的地方加入。
成人足球更多。且不提国大南大,组屋区有草地的地方基本上都有人踢球。有些人水平相当好。我家楼下有一个运动场,以前我老公常下去踢球。里面有一些人以前是新加坡踢职业足球的。别说新加坡足球差,业余踢的还真不是他们的对手,我以前做过足球报的足记,看球的眼光还是有一点的。有些都五十开外,脚法相当娴熟,那是得有童子功的。
钢琴很多老师也略通中文,所以不用太担心。
回复 sgcn007 的帖子
这不算歪楼吗。007总是这么谦虚,本帖主题就是“武吉知马入学及生活方面取经”的。多谢之前回帖中给予的相关信息。
球友无处不在,足球也是国际语言,在北京有时候也偶尔和老外切磋一下。这里虽然很多妈妈,但毕竟还是有些父亲的啦,再有就是像“磐”的先生那样,也是好踢球的。
所以,自然是男足了。。。
回复 磐 的帖子
没想到你曾经是足记呢,那肯定能理解球迷的球瘾了,也多谢你介绍了儿童足球俱乐部的情况,希望能让孩子继续参加这项运动(当前只能算是游戏),多多历练下。
看来你先生蛮厉害的,能和专业下来的一起踢!你说的是,再差的专业也比业余要强多了。
钢琴的问题,你提示了我,毕竟还在华人社会。谢谢。
回复 狮城北京 的帖子
不客气,我自己是样样通样样松的那种。
男孩子踢足球是不错的运动,可惜我儿子一点不喜欢,他就不爱任何集体活动。这边华人男生比较多打篮球的。踢足球远没有马来人那么普及。印度人好象都打板球去了,很少在运动场上看见印度人。
我老公水平不怎么样。不过他心态好,愿意当后卫,做清道夫,所以人家愿意带他玩。不过他现在的球友们出去打比赛,他是不太有资格上场的。以前还在国大混的时候,国大举行室内足球赛,他们自己组的队里有一个在国内打过省级青年队的,那是牛人,砍瓜切菜般每场灌人家十多个。
喜欢踢球的人那种热情,呵。楼下那些踢球的基本上每天风雨无阻。我都纳闷他们家里的太太没有意见么。
新加坡的运动氛围比国内好。花很多时间锻炼好象是很普遍的事情。
回复 磐 的帖子
是啊,还时常可以见到弱不禁风或肥头大耳的老青年们在大路上大汗淋漓地练长跑,木有办法,男人爸爸们40岁前每年得回营集训,还得测体能,无形中也逼不爱体育的人被迫锻炼。
这边足球俱乐部满多的,大人小孩踢球的都不少,很多足球教练周末租用学校的操场开课,所以等你住的地方定下来,在附近应该很容易找到。
另外关于小一抽签的问题,去年我小儿子报名前研究过一阵,在没有任何其他资格要到2C阶段抽签的情况下,南洋算是比较机会大的,女校的话就是莱佛士。不过这两年由于房价涨的离谱武吉知马的屋子已经不算太贵,所以那里的生源增加很多,可能会越来越难进了。
回复 磐 的帖子
现在好像确实孩子们很多喜欢打篮球了,可能NBA的影响更大一点,团队也更小一点。
你所说“新加坡的运动氛围比国内好。花很多时间锻炼好象是很普遍的事情。”可是我之前没想到的,果然这样的话,对孩子也是个好事了。
回复 Christinazh 的帖子
谢谢你介绍足球俱乐部的情况,既然足球俱乐部蛮普遍的,看来将来又能比较容易地解决一个问题了。
还有你关于小一入学问题的看法,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包括房价因素的分析。或许真的会越来越难进了。
现在还拿不准的主要就是如果抽签不中,进入武吉知马小学的话,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校风会否天壤之别?
希望了解那边情况的父母也能给点建议。
回复 狮城北京 的帖子
其实楼主真的不必过于纠结。喜欢芝麻街,就在那里置业好了,至于小学,RP爆发早就进南洋小学,RP爆发晚就进南洋女中华侨中学咯~ 想来你也会买车的,新加坡不比北京能大到五环六环,这里开车不过个把小时就可以从“我国”上海一口气开到“我国”新疆,往北开的话一不留神就出国开到马来西亚,学校距离对有车一族真不是大问题。
怕输家长网站上也有以各小学分类的家长互助讨论帖,不知你看过没有? 武吉知马小学的主题帖在这里: http://www.kiasuparents.com/kias … php?f=38&t=4403
楼主可以参考下Dukes Residences的位置,无论是出知马路或上PIE或U转花拉路上AYE出行比较方便,离超市,巴刹,小贩中心走8分钟应该到,重要的是走去南小4分钟而已,缺点是小项目,不靠山,不看海,矮楼,而且贵.不过南小附近的大多是矮楼公寓,而且数量不多.优点是永久地契新公寓,出行’生活方便
邻居都是有地有米的有名跑车的
这里的运动氛围和条件真的比国内要好很多。我是每个星期和朋友一起打一场羽毛球,除了每个社区的专用体育馆,CC,发现好多邻里中学都有很好的室内运动馆,周末能以很低的价钱租来用。不太了解足球,只是每次去旧马场买菜吃东西都看到旁边的大草坪上有人在踢球,似乎整天都有,因为我们去的时间都不一样。
我女儿也在学钢琴,跟着一个国内来的钢琴专业毕业的老师。这里有大量国内来的钢琴老师,大多能以双语教学,这个不用担心。听几个已经过了8级的大孩子讲,国内来的老师教小孩子比较好,他们普遍对基本功的要求比较高。
回复 sgcn007 的帖子
你给的意见和建议非常客观,说到我心里去了。其实我也不想纠结,只是之前有回帖对BTPS反应较差,让我又有点“小马过河”前的忐忑了。
KIASU的讨论帖我曾经简单浏览过,印象中BTPS的讨论中很少涉及师资、校风等实质性问题,普遍反应好像还不错。有时间我再仔细查看下你给提供的链接,谢谢。
你描述新加坡的“袖珍”让我看起来发笑,还有5095 的点评,幽默的比喻。
请教:RP是什么的缩写?Role Playing?
回复 KQKD 的帖子
你回帖的信息好具体!直指楼盘,感谢!
我在Propertyguru上看过Dukes Residences,好像算是个Apartment吧,价钱的确贵了。那里的楼盘“邻居都是有地有米的有名跑车的”,如果“没地没米没名跑车”的栖过去,岂不是占到便宜了,呵呵,回头去了参观下。
BTPS在私宅区,附近只有一个很小的组屋区,周围居民密度低,其他附近的小学都是名校,这是它总是招不满生的主要原因。不用抽签就能进的小学里面,它应该算好的了。
另外,上个周末听了2个‘不知道怎么就进了南洋小学’的个例,例外还是有的。
南小去年68人报名只录取36个,中奖率不高啊,过两年等花拉路那大项目竣工就多了千多户竞争了,到时候不紧南小难进连花拉路都更拥堵了,不多算,就一户一辆车来说上下班的高峰期壮观啊……..
其实在花拉路上有几个大盘也是1公里范围,靠山空气幽,矮楼,屋龄高,但也是一个贵字,进出只是一条路,考虑到日后多了千多户,个人不太推荐
回复 sgcn007 的帖子
RP敢情是人品,呵呵,见笑见笑。谢谢007和5095,我就说吗,自从进来,新加坡的各类缩写搞得我云里雾里,没想到还有中文字母的缩写,哈哈。
论坛,以前我不是不大逛,是基本不逛。进本坛也是为孩子吗,新环境新制度新习惯,只有多取经向先进们学习啦。
但我还是不甚明白为什么你说RP大爆发的时间点。为什么是RP?
看了5095下面点评中的解释,才明白。原来RP=YQ,呵呵。
回复 5095 的帖子
收到,谢谢你的经验分享。
不过如果像是YAMAHA上大课,不是一对一的时候呢,是不是只能还是尽快让孩子学习相关专用词汇?否则孩子听不明白呀。
还有BTPS的分析,很有道理。应该是这么回事。
南小的特例是指什么呢?
没有YAMAHA的经验,但我觉得不用担心孩子的英语,小孩子一般听老师讲上几遍,结合看老师做什么,就知道老师在讲什么了。而且,这里大多数老师的英语都带口音,你就是先教了小孩子过来也要再适应的。
南小的特例就是,抽签没抽上,但最后是进去了,我不知道是走的那条路。。。
狮城北京 中奖率确实很低呀。大项目是指Farrer Rd 的D’Leedon?
看来楼主为日后挥军狮城做了不少功课了,这附近的公寓不多不难选,多数很贵,只有靠大路旁的几座商住楼相对便宜些
忘记回了。看了下地图,我家在Pei Hwa一公里内吧。是一片私宅区,2或3楼的排屋。早上有车子进出的噪音。收垃圾的也来的不太早 8,9点以后。(汗,我起的太晚了)除了这些,挺安静的。
发现附近住家的小孩子都不太出来玩,我的一些住在组屋的朋友的孩子们,都是楼上楼下打成一片,互相串门玩。
狮城北京 哦?会有这样的情况吗?新加坡后门也开的吗? 发表于 昨天 16:18
应该是有我还不了解的游戏规则,毕竟是第一代移民,见识还是相当有限。相对来讲,这里还是很公平的,环顾朋友们的孩子们走过的路,我都已经放弃了做义工给孩子多个机会的方法,象另一个帖子里有个妈妈说的,硬拼成绩吧,最简单又有效了。我研究学校排名抽签成功率都是1年多前的事了,研究到最后,再听听过来人的意见,得出了‘硬拼成绩’的结论。相信我的孩子不会让我失望。
同意,成绩就是王道。
如果孩子成绩好,转学去心仪的学校是早晚的事。
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在好学校里垫底,孩子的心情也不好过。
问过女儿学校的老师,他们不留作业给家长的,老师会根据孩子的程度给功课,都在学校里做。老师开玩笑说我的学费付得值,女儿喜欢做,老师就得多给她。
这个倒蛮适合我儿子的,他不喜欢写字,但非常喜欢动手制作些什么东西,或画些什么东西。
已经问了你女儿的学校,说现在没有位,让我们等,要到六月底再通知我们。
你这个说得真好,父母再怎样安排,其实孩子的路还是要他们自己走的,“唯成绩论”对于小学孩子来讲固然稍显狭隘,但在公平公正角度而言,的确是算最好的遴选方式了。
对于所有父母,“强扭的瓜不甜”,“无心插柳柳成荫”,或许是两种极端别样的滋味呢!
你这样一讲,我还真是觉得自己的所谓一套计划是不是有点过了。呵呵,估计要纠结一阵子了。(自己的事情从来都很痛快,可在孩子的问题上不免瞻前顾后。。。)
看了楼上艾薇和5095的讨论,不禁在想,到底怎样才能让孩子的成长得以平衡呢?
既想让孩子学好上进以丰富人生(适应东方的应试体系),又不想让孩子牺牲健康丢掉快乐童年(学习西方的自由体系),不知“平衡论”何日得正果?
理是这个理,认同,谢谢分享。
相比而言,中学择校肯定更为重要,但是小学阶段如果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学习习惯,也很难以优异的成绩去择中学了。对吧?
每个学校、每个孩子皆有所不同,都具有自己的风格、特点、趋向和喜好。所以,还是“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向和方法呢?只有在不断实践—-修正—-再实践—-再修正的循环中,找寻适合自己的“平衡”了,所谓伴着孩子们“共同”成长吧。
回复艾薇176#的点评 “我家孩子现在基本上是“放养”,除了学校的作业,不给他任何压力,希望他有个快乐的童年。弹钢琴、学游泳是他自己要求的,他喜欢就让他去做。”
那你还真是不简单,做到这个很不容易了,尤其对做妈妈的来说(感觉妈妈们好像都要求孩子比父亲“厉害”的,尤其是学习方面)。国内很多“虎妈”的。
顺便解释一下,这个跟帖不是讲你们“既想。。。又不想。。。是说我看完你们的讨论后,不禁自己来思考一些问题,不知自己的“平衡论”何日修成正果。。。
现阶段, 对我女儿而言, 玩和学习并没有分得那么清楚. 有时叫她自己玩一会儿, 除了剪纸, 捏象皮泥, 她也会去看书, 写字, 画画, 甚至做数学题. 在学校上speech and drama课, art and craft课对她来说也是玩, 去学跳舞, 游泳就更是好玩了. 弹钢琴也好玩, 一本乐理练习本一次能做上十几页, 都是让她贴纸, 好玩啊 (烧钱啊, 好几块钱一本的东西2,3次就做完了)… 她每天学很多东西, 也很开心, 这样不是很好么, 学习和快乐童年不矛盾啊.
我自己觉得孩子在上学之前应该以“玩”为主,做他自己喜欢的事,要学些什么也都融入在玩当中,边玩边学。我孩子是属于特别调皮坐不住的那种,如果我们要他坐定下来读书,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认数字是在坐电梯的过程中认完1-30的,认abc是在玩电脑玩手机要打password的时候慢慢学会的,我们常常带他去动物园、植物园、科学馆、图书馆、逛shopping center、去supermarket买菜、出国旅行。。。在外面看了很多新奇的事物后,他会问很多问题,这正是我想教他的内容,他会要求去图书馆找他喜欢的书,只有他喜欢的,他才会坐定下来看。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现在阶段,最适合我孩子的就是“放养”。
当然在他上学以后,比较懂事了,为了他的将来,我会选择“虎妈”的教育方式,我还特地读了“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这本书,真羡慕虎妈,她可以教出这么出色的女儿。
能做到艾薇这样,顺应孩子的个性,寓教于乐,一定是属于很用心的智慧型母亲了。真的耐下心来,如此用心地教育,我认为很不容易,值得称道!
看来《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也会影响到很多中国虎妈。相信成功教育的背后,一定也饱含辛酸。
有哪位听说Henry Park PS 要迁址的吗?刚听到有人说,也不是确定的说辞,特求证,谢了。
再有,不知HPPS和PHPPS各有什么特点,如果作为目标进行先后排序的话,如何考虑呢?
Henry Park PS在9所GEP小学(都是名校)中算是比较差的,每年的psle成绩都是如此。
PHPPS是哪所小学?
我女儿在yamaha上了一年多,从三岁半到现在。老师唱do re mi fa so的时候比讲英语的时候多。英语一般就是come to piano/white board,switch on keyboard, star eleven,petal down,这种指令性的,听上几节课,或者跟着小朋友一起做,都会了。比较压力大的可能是唱英文歌,我是觉得primary 2的相当难,我女儿基本上只能跟几个单词,弹琴什么的倒是没问题。老师的英语我觉得满标准的,也会讲中文,然后班上有中国来的爷爷奶奶陪上课的时候,老师讲开琴关琴第几页什么的时候会讲下中文照顾到。我挺喜欢这个老师的。
说起运动,我建议孩子游泳,新加坡的天气适合游泳啊,到处都是游泳池,如果说团队运动的话可以打水球。
游泳的受伤几率在所有运动中几乎是最少的:)
回复 狮城北京 的帖子
Henny park 有GEP班
培华没有GEP,但是据说每年培华考上GEP的都有10多个孩子,
谢谢yilinhere帮介绍的YAMAHA课程的上课情况,描述很具体了,现在我能够很好地理解Singapore Yamaha这边的上课状况了。
多谢!
另外,这位你喜欢的老师是哪里人呢?
就是新加坡人,一个年轻的女老师,以前的3岁半课程是个年纪略大些的女老师,比这个温柔,没有这个活泼,都挺好的。
下周即将赴新了,看着满满的行程,比商务之旅还要紧凑,和以前几次赴新休闲逍遥游的感觉完全不同了。其实,概括的讲,也就是两方面:学习和生活,可细细看来,这两方面涵盖的内容太多了,需要进行很多的进一步调查确认,以及零距离的实地生活体验,方能做出很多大大小小的判断。希望能少走些弯路。
想起近来论坛里先进们不断地为我做出的答疑、解惑;指导、介绍;劝告、警示,等等,心中总是升起感激之情,再次感谢这些版亲的热心相助和善良告诫,使我从一无所知到目标明确!希望这次能有机会向这些乐于助人的人父人母们当面致谢并示以敬意!
感谢SCLT!感谢SCHR!感谢SCXJ!
注:SCLT(狮城论坛) SCHR(狮城华人) SCXJ(狮城先进) :):victory:
回复 狮城北京 的帖子
另外,尽可能多的利用地铁或者bus作为交通工具。或许更有利于对新环境的认识。
回复 言言妈妈 的帖子
谢谢言言妈提供的信息和建议,这次我是准备尽量深入当地生活的。
其实,在我的印象中,新加坡好像还是蛮富有生活气息的,不像某些地域也并不大的地方:冰冷的建筑、冰冷的交通、冰冷的人际、冰冷的节奏,大概只有脚步是“热情”的。。。
希望新加坡的生活是“平凡”的,有温度的。。。
请问,大家在租房或买房的经历中,感觉哪家中介机构比较规范、富有信誉呢?
我是直接上网找自己喜欢的房子,然后在联络agent安排看房,当然你也可以找个agent,把你的要求告诉他,让他先筛选一下,然后带你看房。你买公寓是不用支付佣金的。最重要的还是要你自己拿主意,千万别在agent的煽动下作出冲动的决定。
我主要看的网站有:http://www.iproperty.com.sg/和http://www.propertyguru.com.sg。
你找到自己喜欢的房子后,可以上这个网站,参考以往的成交价:http://www.ura.gov.sg/realEstate … ctionController.jpf,做到自己心中有数,尽量按这个标准砍价。
回复 艾薇 的帖子
艾薇:买二手的公寓也不用支付佣金吗?我找的中介说我要给买方付佣金,卖方给他的卖方中介付佣金。不是这样吗?
我现在租下了一所公寓,两年。交付了两个月的押金,还要给中介一个月的房租做中介费,一般是这样的吗?
我在2009年买的二手公寓,不用支付佣金,当时我特地问了agent,她告诉我,买卖公寓只要卖方支付佣金,买方不必支付。你是买方,所以不必支付一分钱。当然,如果你与agent签过协议就另当别论了,一切照协议走。
租公寓是看签约的时间,一般是签2年就付2个月的押金,签1年就付1个月的押金。另外租户要支付150元费用,用于登记tenancy agreement。给agent的佣金一般可以谈的,你的agent收你1个月的佣金算合理的。
回复 艾薇 的帖子
谢谢艾薇,这样我就放心了。
回复 艾薇 的帖子
谢谢艾薇,你提供的介绍真是详细完备,工具也很有参考价值,非常感谢!
肯定也是你实战的经验成果,有先进们的大力支持,我等新人应该会逐步接近目的地了。
向狮城先进们报到、问好,我已达新,明日将开始逐步深入了解新国生活。
准备先从教育部和学校开始。其间如有疑问,还需向各位求解。
或者哪位认为狮城生活中有不可或缺的方面需要我此行一并见识了解,还请给予提示,谢谢。
刚刚卖了屋子,虽不是你那里的。不过中介倒是不错的。有兴趣介绍给你。
回复PSLE:
多谢你的关心和问候!
感觉这两天天气还好,雨水算多,感觉比以往凉快些,知足了。我还说这两天每天快马扬鞭的,天气算比较配合的了。
一直跟着看这个帖子,获得了很多有用信息,非常感谢楼主和回帖姐妹.
虽然我的情况和楼主不太一样,但我也在考虑让三对半的女儿去新加坡读书, 去年从英国回到北京, 想多学点中文, 因为爸爸是英国人,孩子和爸爸用英语交流和我用中文都没问题,可是长期在英国生活或读书的话,她的中文会成为问题,我们的目标是让她两种语言都掌握,想到在哪受教育,真是费尽了脑汁,新加坡似乎是个理想之地,, 去年来北京的前我们就考虑去新加坡,我还在宝宝版发了一个帖子, 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2511386-1-1.html得到很多热心姐妹的回复,有姐妹说去新加坡读书中英文都不会地道,但是双语, 最后决定在孩子没上学前,先来中国学习中文, 然后在决定是在中国,还回英国还是去新加坡上小学, 到现在还是没有最后决定. 看到楼主的发的这个帖子,很为楼主的坚定信念鼓舞. 所以就一直跟着这个帖子.
我也计划在6月份去新加坡做一下实地考察,楼主比我们情况要好基本上已经解决了签证的问题,我们是如果决定去新加坡上学,我们在开始找工作或在新加坡创业申请签证. 这应该是另外一个大难题.
期待着楼主更多实地考察信息. 非常的有幸看到这个帖子,对我实在是太有用了. 再次谢谢楼主和回帖的姐妹.
我很能理解“心中有爱”的感受,毕竟这算是一个“大决策”,尤其是对于孩子而言。不过我感觉你的孩子还小,应该还有时间做足充分的准备,决定还是要自己来拿的。
我赴新后一直在做各种了解,当然主要是教育体制、学校和日常生活方面,只是现在每天早出晚归的,像上紧了发条一样,暂时没有很多空余时间整理思绪。实地考察的见闻和感受,我会在完成考察后小结一下,也便于正在或以后准备赴新的朋友们参考。
不敢再晚睡了,因为怕明日体力不支,再续了,晚安。
回复 狮城北京 的帖子
非常感谢 “狮城北京”在百忙之中回复. 希望这次考察体验劳有所获. 一切顺利.
热切忠实的期待你的考察小结.
回复 言言妈妈 的帖子
热新的言言妈妈,想了解如何租住服务式公寓,不胜感激,我的QQ 1120044762,
两日前回到北京,狮城考察体验之旅历历在目,很想记录一下,但因较多积压事务待处理,且周末要好好陪孩子玩玩,所以且计划在下周简述实录,以为小结吧。
先于此谢过其间“答谢会”上的多位狮城先进,多谢各位的大驾光临,并不吝赐教!
LZ回去了啊,这次的考察收获还满意吗? 什么时候再来记得知会一声。
回复 crystal8135 的帖子
是呀,回来了,算是有收获的,起码更有概念了。
再去一定约上孩子们一起玩。很喜欢你家怡君和思语。
新加坡考察体验实录之前言
这次在新加坡十几天,主要三项任务:一,深入了解学校及相关教育体制;二,了解安家的适应性、深入体验新加坡的日常生活;三,答谢狮城先进们之前回帖中的热心指导帮助并继续取经。
此行还算丰富,学习了很多、体验了很多、感受也很多,对于我今后安排自己家庭在狮城的移民生活大有帮助。今起会陆续录些文字,一作简要总结记录,二也希望今后对其他新进能有所帮助(如果某方面能算得上有参考价值的话)。
本不知从哪落笔为好,刚刚拟好个提纲。想来本帖自发帖伊始即受到热心版亲们的关照,版内先进们通过各种途径指点迷津,使我从一无所知到逐渐入门,自是非常感激,所以就先从“狮城先进”开始说吧,然后陆续简要谈谈此行中对新加坡的人、房、车、教育、小学、 幼稚园、补习中心、公共交通、饮食、医院、运动等方面的浅薄认知和个人体会了。
均为入门级认知,新进参考需谨慎,望版内先进们多多给予指正、丰富为盼!
新加坡考察体验实录之狮城先进:
有幸在新安排了小聚,拜会了几位先进移民,答谢先前帮助的同时又向先进父母们学习了解了更多常识和经验。感谢这些热心的人父人母,你们的友善与帮助,让我一直感动!
鸣谢:sgcn007、艾薇、言言爸爸和妈妈、楷楷妈妈、寂寞有害、Crystal8135、5095(排名不分先后),当然还有在本贴中曾经热心回帖真诚相助的所有先进们!其中也有先进因为时间不凑巧没能有幸当面道谢,相信后会有期!祝好人一生平安,一切顺利!
体会:狮城先进素质好、水准高,超级友善又热心!见到的孩子们也都很优秀很可爱。
回复 狮城北京 的帖子
最近带着孩子到外地,没能上网,今天上网第一件事就是进入楼主的帖子. 终于看到了期待已久的小结.楼主的小结字字是金,给了我很多的借鉴和帮助. 非常非常感谢分享.一切顺意!
说到小孩子的学业负担,看你要拿新加坡和哪里比。比美国,澳洲,负担还是很重的;和中国比,就轻松多了。
回复 男人如树 的帖子
对于“如树”兄所言,我多少也有所认知,尤其是新加坡比西方国家的学业负担重这方面。
不过听到“和中国比,就轻松多了。”,还是有所疑惑,不知是否能达到“多了”这样的程度?
果真能达到的话,我倒是会替孩子们庆幸了。
新加坡考察体验实录之小学:
以Bukit Timah为主,在附近走了十来间小学吧,NYPS/HPPS/PHPPS/BTPS/RGPS/MGS/NHPS/ACS/SCGS看到的学校基本都很美很规范,看得出基本都管理得很好。将来根据自己的居住地点以及对学校的理解与偏好,自行选择就是了。当然,还得要进得去,从MOE的数据上看,入一流名校真的希望渺茫,如果Ballot不成,想再上层楼的话,就更需要加倍努力喽,虽非不可为,但也需要极美的成绩单和一点运气。对于之前版内先进之教导“小学不须倾力追求名校,新加坡的小学都还不错”也算有了更深的理解。依据先进们的经验,“小学只要适当打好基础,中学择好校才是关键”。后期我将根据房子的情况最终选择确定目标。
体会:学校都还不错,但接触到不同的General Office的Manager或是Principal,还是会感觉到水准上的差异。其实也正常的,学校与学校、人和人都不同的吗。
新加坡考察体验实录之幼稚园:
在Bukit Timah走了十几间Kindergarten和Childcare,看到的Kindergarten都是半天班(3 Hours),Childcare可以整天(7 to 7)。幼稚园的硬件设施的确和北京的没法比,不过Principal和接触到的Teacher都不错,理念也很好。看到的孩子们精神面貌也不错,都很平和、开心。后期也将根据房子的情况安排孩子们就近入园。
其中也去看了南洋幼稚园,官方说明是登记排队现在排到2010年以前出生的孩子了,可实际听说,肚子里的都已经排上队了,哈哈,“名校”的诱惑!不过,其实听过介绍就知道,这样的幼稚园实际并不适合国内过去的孩子的,南洋幼稚园非常重视中文学习,以中文为主,可我们需要的应该是以英文为主。所以,还是不应盲目追名牌的。
体会:相比小学而言,幼稚园不论校舍还是师资好像都简单许多,不过想来现在的小孩子还能在幼稚园享受下简单纯粹,也属不易了,还是不要从很小就都巍巍的样子好。
总体而言,够用,还行。
新加坡考察体验实录之补习中心:
感觉新加坡遍地的补习中心,补什么的都有,英文、华文、数学、科学、音乐、舞蹈、击剑。。。有应试性质的,和兴趣类的,好多,每个区域都有,大多在Square、Plaza或是Mall里面。
体会:诸多的补习中心,大概也体现了新加坡人重视教育以及Kiasu的心态。
新加坡考察体验实录之公共交通:
公交Bus,车况良好,车厢净、冷气足,站点近、间隔短。就是不报站名,有些车上也没有站点说明,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讲,感觉有些不摸门,还有就是因为站点多所以有些慢;地铁MRT,几条线,因为城区也小,所以很容易搞明白,比较方便吧;的士Taxi,不是随手能招来的,需要在专门的停靠区域打车,甚至经常排队等车的(有次从Novena的United Square打车,排队等了半个多小时),当然也可以电话约车,稍加几块钱,Taxi司机也都很守信用,On Call的车,都会找到订车的客人才会接活,宁可多绕两圈,也算很规范。但是,高峰和闲时打车价格区别较大,有时甚至高出两倍的。比如,有次17:30从Marina Mandarin打车到Orchard Scotts,车费$17+,可是22:00左右回去时,仅$6+,我当时以为司机搞错少收了,但一问他,说是忙时闲时的区别,看来新加坡的ERP收费的确还比较厉害,很多时候也经常会出现类似情况。
体会:新加坡的公共交通,最方便算MRT,短途可选用Bus,Taxi不太好打,中心区也会塞车。总体而言,公共交通应还算比较方便,看运用水平了。
新加坡小学只上半天课,也是补习业兴旺的一大原因。
新加坡学校里是少教多学,6,7岁的孩子真能自己学好了?单收入对很多家庭不现实,小孩不上补习还能怎样?即使妈妈(或爸爸)可以不上班,也要有能力辅导孩子,不然还是得去补习。
山谷先生提到:”……学校的老师也把自己的责任推到补习那边去了。
……让学校的责任受到影响,才反对 — 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不平衡, 同时毁灭孩子的童年。”
我认为一语中的!
我这次考察学校时也多少有些体会,学校以及老师如果没有了教学的明确责任,完全依赖孩子家庭给安排补习的话,一方面浪费教育资源、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会助长孩子之间的恶性竞争,的确也就会“毁灭孩子的童年了”。
新加坡教育部不会没有意识到这样简单的问题吧?!不知以前是否有给予方向的引导或在未来会出台一些相关的指导方法呢?
我对单纯针对学校课程的补习还是有抵触情绪,但观察现实的学校教学,从朋友处得到的信息是,不想让孩子去补习,父母就得下点功夫。也见过很自觉又能自学的孩子,总觉得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愿我女儿以后能是那样的孩子。
课外兴趣活动式的课程,我觉得是需要的,孩子有兴趣,不要过量就好。但孩子的兴趣多数时候是3天打鱼2天晒网式的,所以有时候,我也会稍微‘逼’一下。怎样拿捏这个引导和逼的程度,就每个人不一样了。
锦上添花式的补习,如奥数,那得等孩子凸显出那方面的特长又有浓厚兴趣时才考虑。
我的孩子还没上小学,相信我的观点会随着时间有所改变。但基本的想法是,做父母的责任是不断的观察孩子各方面的发展,能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但水平有限,能帮多少忙,抑或有时甚至帮了倒忙,那就是孩子的命了。
新加坡的childcare,不管是不是所谓的“名校”,只要地点方便的,几乎都要在waiting list排队。而且越是年龄小(playgroup, N1),排队的时间就越长。
因为要给孩子转幼儿园,从去年起就一直在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看了7-8间幼儿园,也在他们的waiting list上等。上个星期总算确定了一间我们心仪的幼儿园。下面是一些小经验:
1)一定要带着孩子,最好是全家一起去。其实这间心仪的幼儿园我从去年就开始申请了,期间有无数次的电邮往来,了解情况,也打电话询问过,也亲自去看过(但当时没有带孩子),但给我的答复一直都是没有空位。上个星期,我们带着孩子,全家一起去见校长,说明我们的情况,以及很想进这间幼儿园的愿望,当然孩子在当天的表现也很好,校长当场就把仅有的一名额给了我们。
2)选幼儿园前先做好功课,选5-10间作为自己要重点了解的范围,上网看看别的家长对这间幼儿园的评语,在住家附近向邻居了解,最好是能同现在在这间幼儿园的孩子家长聊一聊。
3)要实地参观整个幼儿园,看室内课室、室外活动场地的环境,厕所和厨房是否干净,图书馆或图书角是否整齐、干净,最主要是看里面的小朋友在幼儿园是否开心。
回复 山谷无回声 的帖子
是呀,我也同样是反对应试补习的,觉得新加坡的补习有点“泛滥”的感觉。这种补习成风的大环境应该不是太健康,尤其是应试性质的补习方式,孩子会很受其害的。从“精精妈”在上页中关于补习中心实录的点评中,不难看出家长对于依赖补习的无奈。
另外,我比较认同5095的观点,“课外兴趣活动式的课程,我觉得是需要的,孩子有兴趣,不要过量就好。”总比总是用一下午的时间“野玩”的好。
回复 艾薇 的帖子
艾薇的经验以及给予的建议非常好,很实用,向你们这些用心的妈妈们学习!。
尤其觉得你讲“一定要带着孩子,最好是全家一起去。” 很受启发。而且找幼稚园带上孩子也便于观察孩子是否喜欢。
另外,恭喜你为孩子成功转换了心仪的幼稚园。
也跟风说一下补习。
我们参加过儿子学校校长和家长委员会的茶会,里面有家长问校长,是否需要给孩子补习或者在家做名校试卷。校长很肯定地说不用。
以我观察儿子他们上课教的和考试考的东西,我们才一年级,肯定看到的只是很片面的,新加坡的语文考试偏向于应用,如果在家里有很好的语言环境,孩子又还算愿意阅读的话,其实比中国的语文简单得多,并不需要在学校功课之外加强,不管是校外补习还是在家做名校卷子。
但是因为大多数家庭都没有办法保证在家里有高水平的双语环境,普通邻里学校里很多孩子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甚至无法保证任何一种语言的基本水准,所以会感觉到学校少教多学的政策无从把握。只好托付给补习老师。
数学其实也是差不多的理儿,小学数学如果孩子语言能力比较强,理解力够,感觉上不应该很困难。当然奥数是另[关键词屏蔽]事。还有为了进GEP什么的补习,我等凡人不太好理解。
兴趣类的补习和半天制的学校有些许关系。象我们,作业少少一点,大半天在家里晃,我也不总有精力陪他玩24点和下棋,做益智活动,也不能整天看书,虽然看书是好事,更不能整天看电视和打游戏,不就扔出去学点啥是最省心的。附带每天就得练琴,得打拳,能耗掉不少时间呢。
磐的叙述应该很符合实际生活了,估计也是大多数家庭的现况。
不过,新加坡的这“少教多学”还真是深奥的很!
也许只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可以肯定的是,补习成风的,显然不是孩子们。
说到补习了,我忍不住也说几句了。
补习成风,真的是新加坡的教育制度所赐。
先说,老师,远不如中国老师敬业,国内的老师是一心要抓考试成绩的,老师很少请病假,对学生管理也很严格。新加坡不一样,老师最怕的是学生家长投诉,不敢管学生,以至于
我大女儿四年级来这儿时,惊奇于学生可以上课时吃东西,甚至跑来跑去了。(这也说明,为什么新加坡的家长一心要给孩子报名校了,主要是学生来源更好些)。新加坡的老师常常请病假,而且,由于小学老师常常是一个老师即教英文,又教数学,甚至连科学也一起教了,华文老师则负责教华文和好公民。(反正我女儿小学转了二间学校,都是如此)因此,只要老师一病,就差不多一整天没教新的东西,只临时找个老师,随便对付一下,或看看影碟之类的打发半天时间。
另外,感觉这儿没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因此,不象国内,只要对照课本,就知道每天老师都应该教的新东西,不同的学校,用的也会是教育部统一的教学大纲。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同事的儿子,刚开始上学时,她非常惊奇,好长时间,老师都没有用到课本,而只是用学校自印的教材。因此,名校和普通学校就又有差别了。
还有,孩子只上半天课,而且,每学期,很早就考完期终考试了,然后,老师就不再教新的东西了。比如每年五月底才是学校的假期,可有些学校五月上旬就考完了,因此,老师在课堂上教的东西真的是很有限。不象在国内,老师一定会教到最后一天,通常是考完就放假了。
教学内容也有些问题,也许是英文和中文的思维方式不同,发现学校的课本,常常是连贯性不强,不是一环扣一环的。这点,我和我老公在沦落为大女儿的补习老师时,深有感触。
(说到这儿,我要说我发现的一点有趣的现象,比如出租车车费,在国内,车费是按每公里多少钱标注的,但在新加坡不是,是按照每S$0.2可以走多远标注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试着算一下,我发现麻烦多了,这也许是中英文思维不同的一个例证吧,非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而且,因为这儿比国内更注重形式,学校只注重一些虚的东西,所以,虽然老师只上半天课,其实事情更多,更忙,要将所有的东西都准备成册,以应付上面的检查。我认识一个国内来的华文老师,跟我说过,光应付这些无用的应付检查的东西,就每天都忙到晚上十一二点了,这样,老师还有多少精力去注重教学呢?
唉,越说越多了,这些应该都是多数孩子不得不补习的主要原因吧!
对了,说到中文,我还要罗嗦几句,女儿的作业或考卷,有时来问我,我也常常不知道如何回答呢!感觉巨受打击,(好歹我在国内也是大学老师呀!)一次去朋友家,她是这儿中学的华文老师,她告诉我,作为大学中文系博导的她的父亲,O水准的华文卷子,也有好多都不会呢!所以,华文好,不一定考得好,我大女儿,公认的华文好,因为她常常有文章发表于报章,作文也常被老师当范文,而且,我家是地道的华文环境,可是她的O水准,华文才只得了个B。也许这是没请补习的结果!:P
回复 磐 的帖子
但是因为大多数家庭都没有办法保证在家里有高水平的双语环境,普通邻里学校里很多孩子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甚至无法保证任何一种语言的基本水准,所以会感觉到学校少教多学的政策无从把握。只好托付给补习老师。
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名校的学生补习多,哪怕不补,老师也会建议你补,要不就是建议转校。
邻里的学生补习少,正像你说的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薪水也不会很高,没有那么多钱补习的。而且竞争也不激烈。
回复 山谷无回声 的帖子
看来你内心是明白的。
此帖资讯丰富,可以作为来新求学的童鞋的《指南》了!
各位版亲爱心大放送~
不加高粱,天理不容--加!!!
P.S 回国当了半个月的野人,今天回来爬贴,爬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楼真高啊~:lol
看了精精妈帖中的大段描述,了解很多。尤其是“大多数孩子不得不补习”的原因。
这次去新加坡后,心中一直还没想明白的,真要算“补习之风”一事!要不要补习(主要指课业部分,非素质类)仍然没谱,估计要等孩子实地上学之后才会有个确定的想法了。
不过,察觉了新加坡“补习成风”一大现象后,始终还是如鲠在喉。听过各位先进妈妈们的讲述和观点后,也确实体会出多数家长在无奈地“随波逐流”。
学或是不学,MOE不管,体制在那里;
补或者不补,School不管,分数在那里;
愿或是不愿,Parents不管,风气在那里;
累或是不累,Every One不管,孩子在哪里?
补还是不补?成还是不成?这是个问题!
看了山谷先生对“一片云”回帖的点评。您是不是想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补去吧!呵呵。
看来山谷先生是个非常坚定的人呢!相对地说,固执到极致就叫执着!
我的看法:真正能做到“不入流”的父母很不简单。
话说回来,我认识的父母有国内本科文凭的孩子,大大小小2,3十个,没有一个疲于奔命于补习课业的,父母用点心,就没这个需要了,最多有针对性地补一科,在我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山谷先生说的真好。
做父母的首先要约束好自己,尽量不乱插手干涉孩子过多。应该想想自己的成长过程,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来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走上属于孩子自己的人生道路。
环境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原则。决定的事情就做,做了就不后悔!父母强大的内心力量会非常大的影响到孩子的,这种东西靠补习是绝对得不来的。之前和版亲sgcn007学了个网络论坛词汇(RP大爆发)这种强大的内心力量或许是未来孩子RP大爆发的重要能量源泉!
很钦佩山谷先生从文字当中透出的坚定与执着(呵呵,没有说您固执的意思),感觉得到那种坚强的内心和走自己的路的决心!一样的胸有成竹!
补习的事情,我也来说两句。
其实问题就出在“补习”这两个字在我们中国人听起来很难听(其实应该像中国一样叫提高班),我刚来的时候就非常抵触,心想我的孩子挺聪明的,怎么会去“补习”呢。
那个时候网络也不发达,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本能地离补习远远的。直到到了三年级儿子的英文成绩一直不太好,才想到去补习,他的英文补习几乎是把所有牌子的补习中心和上门来的补习老师都试过了,有的很差有的有优点可以借鉴,这个如果详细写可以写一大篇。总之他的英文一直在补,进步是有的,可是成绩一直偏差。别的科目没有补习,成绩都还不错。
现在轮到老二,我的经验LZ可以参考。在她5岁的时候,送去I Can Read。学英文的发音,拼读,这个很重要,是基础。大一点,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去Just Education的英文,这个跟学校学习和考试是同步的,像单词的语法两边多重复才能巩固。这里的英语课没有课本,没有单词表,课外阅读很重要,多练习也重要,95%的孩子在这个年纪是最贪玩,注意力最不集中的时期,多重复几次能学多一点是肯定有效的。当然,这些工作家长帮着做也可以做到,可是一则孩子对家长的话不大肯听,二则英文方面我们这些以英文为第二语言的家长的水平实在有限。当然如果你的孩子属于那5%的爱学习的孩子,我的话你不用看,去看山谷家的放养经验就可以。
英文搞定以后,其他都容易,数学方面家长要学一点画Module的方法辅导小学的孩子就没有问题的。
我同意上面一些妈妈说的,名校的小孩,有钱人家的小孩补习更多,所以他们的孩子还是读名校,还是在上层社会。我以前老板的孩子,三个小孩都读RI家族,从小学到中学都是每个科目都补习,而且孩子也很聪明,现在两个女孩都在NUS读医科,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大致上是没有错的。
精精妈说的全是事实,也是精华。不过尽管如此,LZ也不用怕,这里的孩子还是比北京的孩子轻松多了。就像我的孩子,英文和全科的补习两个,每星期三次,花样游泳每星期三次,钢琴,芭蕾每星期一次,看起来疯狂可是她还是很有空闲,有时间看电视,玩游戏。
北京的孩子功课超多,周末还要才艺,奥数,蹲坑,而且全是以功利为目的的,小小的孩子,没法想象。
非常感谢“寂寞有害”斑竹中肯的回帖,以及这么多良好的建议与指导性意见!尤其是您将培养自己孩子过程中的经验中的精华拿出来指导我并与大家分享,更是值得敬佩!
之前很多父母也都结合新加坡的实际情势诚恳地给过我很多非常好的建议或是参考意见,一并再次谢过!我觉得非常非常有幸能够得到如您等狮城先进们的指导,让我可以逐渐地加深对于新加坡教育体制与学习方式的熟悉了解,并且,在生活常识方面也学到很多。狮城先进们在我发帖取经的近两个月以来,不论是码字传经还是面授机宜,种种热心与无私的帮助,让我一直心中暖暖,也深深地记住了很多版亲的名字。给大家深鞠一躬!
关于补习,看来是个大话题(估计也都是“少教多学”惹的祸!),这两天我看着先进们的回帖与点评,专注在这方面的学习思考,都没来及续写“实录”。我现在感觉孩子教育的问题的确很占用精力和劳神,近来为了孩子赴新求学的利与弊在反复衡量,包括评估赴新后的各种安排对孩子的影响等,生怕做出错误的“决策”耽误了孩子的发展。总体来说,还没算走出纠结的阶段吧。无论是否名校,无论补习与否,无论是“山谷”还是“寂寞”,可能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方式方法还都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借鉴和调整应用,这一过程或许会耗费十年?二十年?
多谢多谢寂寞斑竹和各位先进了!我想还是尽量多多带上好心人的告诫与劝慰,先准备好如何迈步“出发”吧。
我是小马,准备过河。
让孩子能比在北京轻松一些,也确实是我的考量之一。欧美稍松,北京偏紧,最后选择新加坡,除去双语的因素,就是希望能够有紧有驰,但愿能够恰当吧。
看您给安排了这么多的“补习”,还能说“比北京的孩子轻松多了”,大概也是半天上学的缘故吧。听起来让我感觉释然些,确实在担心孩子会没有自己空闲的业余时间“玩”。看北京的孩子和家长多了,实在有些含糊,呵呵,还想让孩子能喘口气呀。
回复 寂寞有害 的帖子
我还有一点不太理解,再请教了。
本人也考察了一些补习中心,了解了下相关费用,一般都是以term来计费,印象中好像并不会比childcare贵多少吧?The learning lab应该算是我目前看到的应试提高类补习中价格比较高的。对于您讲“有钱人家的小孩补习更多”不甚明白,这和钱有直接关系吗?补习的费用并不应该算是各类家庭的一项大开支吧?是不是说还有其他“贵族”补习中心?或是因为家庭中孩子多负担重的缘故?补得种类多的缘故?或是其他什么原因。。。
给孩子安排的非补习也,应该叫活动。弹琴跳舞陶冶性情,游泳锻炼身体。如果这些都不用追求功利的结果压力就不大,也不会太累,而且是对学习生活的调节。
绝对跟钱有关系。在补习中心里面The Learning Lab是最贵的一档,每月300元左右,学习钢琴的费用依照级别的不同从200-600每月不等。更贵的好的一对一的补习是学校的老师教的,每小时40-80不等。如果每科都补习的话绝对是天文数字,不是工薪阶层老百姓能负担得起的。
估计你所考察的幼儿园也是那种每月1000元以上的最好的幼儿园,一般普通的组屋区的全天幼儿园政府补贴以后每个月少过500元就够了,这样妈妈可以解放去工作,也是合算了。很多住在组屋的教育程度不高,薪水也不高的新加坡人,每个月花一百元给孩子补习也不肯。所以新加坡的阶级是这样区分出来的,穷的人不重视孩子的教育,下一代还是处于社会的底层和下层。不过即使这种底层和下层人民的生活也还是不错的,有工作,有房子住,一点也不悲惨。这就是新加坡。
谢谢寂寞斑竹的回帖释疑了。
您这段回帖我能理解,较贵的补习不是一般家庭都能负担的,但也并不影响他们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对吧?如果“很多住在组屋的教育程度不高,薪水也不高的新加坡人,每个月花一百元给孩子补习也不肯”,那我就无话可说了,明显的理念差异了,是不肯,而不是不能!
呵呵,所以,我还是觉得这方面与钱无关的。
说回来,对于刚从国内去到新国的后进来说,如我等,才更加面临钱上面的不适应,因为,五块多钱拿过去变一块了,对吧?新加坡人或各位PR精英没换passport的,不管是earn新币的还是拿新元salary的,100就是100,1000就是1000,而我们就不同了,人家拿100 我们拿530,别人拿1000我们可要拿5300的吗,对不对?所以,此前进一步回复寂寞斑竹的不理解贴,绝无“挨骂”的准备,呵呵,所以不希望被误解为“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只是觉得,补还是不补,不会单纯是钱的问题,而是理念、观点的问题吧。
见了5095在我回复寂寞斑竹关于补习费用不理解一贴中的点评后,即“您这一帖,要是没有前面这些铺垫,绝对招骂啊。。。” 顿时增强了我的内疚之感。实话说,昨晚回复寂寞斑竹的这一贴之后,也觉多少有些不妥,担心的无非也是你点评中的意思。曾想删除此回复,但又觉得一来呢,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错就错了,也就罢了,二来想来想去确实还不能理解她前面所言有钱人补习多的问题,所以还是进一步询问请教了。
发帖时,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根据我的考察,可能我咨询的补习中心就算是较好一点的代表了,比如United Square的各类补习中心,其中Lorna Whiston的termly course fee $600, The Battle & Music的termly course fee $200+, Yamaha的termly $400-, 如寂寞斑竹说的The Learning Lab算是最好的补习中心,每次课$70左右。。。所以在我脑中形成的概念是,即使补,不可能每科都补,根据自己孩子的所短或兴趣,选择性的补,每月费用多少?$500? $600?当然,到现在我也并不确定我家孩子每人以后会是多少,具体还要过去慢慢来看了。那么,如果是“中等”的补习中心呢?$300? 所以,我的印象中,无论哪类家庭,养育孩子,每月如此的补习费用应该不会只是有钱人的专属,而是理念问题了。所以说,此为我不理解的原因。
现在,结合各位的回帖与点评,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如5095点评中所说“刚查了一下,2010年新加坡家庭中位数收入是5000,减去1000的CPF,可动用4000元,一家4口,每人可用1000元。”一个中等家庭$4000可支配的收入,即便没有任何存款,无法满足孩子的这方面费用需求吗?当然,此处的设问是指向重视教育的家庭的。再说了,childcare也要至少是这样的费用吗,即便如你的点评“妈妈工作的新加坡孩子上childcare每月政府给300块钱的补贴,他们一般不会去上超过600元的,就是自己出300不到”。再看山谷先生的点评说明以上费用估算也基本符合常理,“平均一科在每月100以上, 如果补3-4科, 家里有几个孩子, 一个月1-2千。。。 ”,既然如此,目前为止,我还是不能理解,补习的行为能否完全归结到钱上面?如成人世界中,有人使用名牌,求品质或虚荣;有人使用品牌,求保障或实用;有人使用普品,但求当时用度,不一而足!但,结果是,大家肯定能够各取所需,何谈无力呢?所以说,此为我仍然不理解的原因。
哎呦,今早要搬家,但还是花了些时间读了几天没来就堆得这么高的楼,惭愧的说,lz几天的考察比很多在这里居住几件的家长还要精辟。从居住,日常生活,交通,学校到补习,写的很详细。
记得老大未读小学前我们给她学的是珠算,Phonic, 画图。当时是觉得孩子空余时间很多,给她学些兴趣的或是对以后读小学有帮助的科目。到了读小学后发现孩子的科目除了学校学到的以外,做父母的还是要花心思来教导,那时一直告诉她如果成绩继续如此糟糕就给她去补习。老大很紧张,也很排斥。慢慢时间长了发现全部的朋友都在补习,补习变成了一种维他命,就也不抗拒了。毕竟我们也没太多时间来辅导孩子,而且到了一定年纪也怕教错孩子。
不过父母花了钱给孩子补习,孩子真正有没有进步?有没有提高?其重点还在那孩子身上。孩子对科目产生了兴趣,不去补习成绩也会提高。孩子觉得科目很枯燥再怎么补习最后最差的还是那科。所以父母不要觉得送孩子去补习就是将孩子放进了保险箱,还是要时常督促她(他)。
对于老二我的原则是尽量不补习,以后最多给她报读些兴趣班。但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倘若孩子还是不足需要补习那也只能随大流了。
乱写一通,要忙着整理搬家的物品了。
回复 狮城北京 的帖子
楼主, long time no see :lol
关于孩子在外面上补习,据我个人的有限观察,可能可以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1. 雪中送炭型 – 孩子基础差跟不上学校进度,的确需要补习,而有些父母自己督导力不从心;
2. 锦上添花型 – 孩子聪颖勤奋,学校进度太慢,有些虎妈型家长认为有必要提速,把孩子向天才推进;
3. 有的放矢型 – 孩子天资聪颖,可能有偏科或个别弱科需要加强;或者孩子聪明但学习缺乏主动性,家长需要借助外力来推动;
4. 跟风自慰型 –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其实颇茫然,只是人补我也补,买个安心(亦或顺便安慰自己已经尽责了)。
对照自查,自己属于哪一型?
(也许还有其它类型的,欢迎大家来补充。)
看了一下你列的几种,竟然不能对号入座。
小女在我家楼下上一个私人的补习班,全科,就是说除了华文都教,一个星期两次,一次两个小时,价钱也十分大众化,四年级才90元一个月。由于我们这家的补习老师比较熟了(以前教过儿子),所以我二年级的时候把女儿也送去,本意是觉得她那时上下午班,早上不起床,把上午的时间全都睡觉,很浪费,上个补习等于老师看着读一点书,聊胜于无。
现在她一直上到4年级了,除了英文,其他科目的成绩还挺好的。我就送她去Just Education去补英语。我跟她商量,把楼下的补习班停了吧。没想到她竟然说“不行。”我问她为什么啊,她回答说学校的科学课时太少(一个星期2节),讲的内容太少,反而是补习老师讲得系统,详细,这样考试起来比较有信心。
我这个当妈妈的也不够格,竟然都没有看孩子的课表,也没有想到科学也是主课,课时竟然这么少,不知别的学校是否是这样。反正不足以充分地学习,温习这个科目,这个时候补习成了必要的补充了。小女不是那种爱学习,很用功的孩子,可是她竟然能够掂量出学校和补习之间学习的互补的状态,我有些意外,也觉得她有点成熟了。所以这种补习很大程度是在弥补学校教学的不足。
回复 寂寞有害 的帖子
你这基本上还算3有的放矢型吧。90元全科那个还兼有before after school的效用,很超值。
先恭喜Crystal一家乔迁!
你乔迁百忙中的复帖也给了我一些启示。尤其“补习变成了一种维他命”,我觉得很贴切。新加坡的补习之风或许就像是在不断补充维他命的感觉,简单、方便!比想方设法从日常饮食中有针对性地摄取来得容易,起码省去了需要了解每种食物有效成分含量的麻烦。现代人越来越喜欢抄近道的!但肯定也有问题,比如滥用维他命也会有副作用、即便准确补充已经确诊缺乏的维他命,还会有化学合成品的不良反应等等。所以,个人认为,最健康的方式莫过于合理膳食了!但会较比麻烦。
你帖中讲的非常好:“不过父母花了钱给孩子补习,孩子真正有没有进步?有没有提高?其重点还在那孩子身上。孩子对科目产生了兴趣,不去补习成绩也会提高。孩子觉得科目很枯燥再怎么补习最后最差的还是那科。所以父母不要觉得送孩子去补习就是将孩子放进了保险箱,还是要时常督促她(他)。”我有同感!每位父母从自己的成长经历都会看到,喜欢的事情一定事半功倍,而不喜欢就会事倍功半!
不喜欢?就是缺乏维他命?!
补充?最好的方法?合理膳食?!
什么才是合理膳食呢?
我们知道,每个人不喜欢的基本可以肯定就是方法不得当,所以才不擅长。比如我们以前上学时的某门科目,从差到好,实际就是方法从不掌握到掌握的过程,对吗?想法帮助孩子喜欢上可以一了百了,即花精力帮孩子寻找好方法,让他逐渐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好,从不喜欢逐渐变成喜欢!我个人认为这当然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合理膳食!但如果说给了方法孩子仍然就是不喜欢怎么办?我个人会这样处理:Let it be!如同Crystal讲的,我也觉得很高概率是这样的“孩子对科目产生了兴趣,不去补习成绩也会提高。孩子觉得科目很枯燥再怎么补习最后最差的还是那科。”补来补去,补得孩子自信心受影响,反倒会殃及池鱼!或许更加是宏观上的事倍功半、弄巧成拙了!或许还不如同样的时间精力给他补他的强项,让他强者愈强?!
为什么在国内上狮城论坛总是这么费劲?总登录不了不说,还经常上不去论坛呢。上次在新就没这些事的。
回复 sgcn007 的帖子
Hi,See啦See啦,007。哈哈,我这算不算Singlish?
估计我们有可能是1型的。呵呵,起码要补英文的。
由于网站问题,重复帖。Deleted.
而且下楼就到,路上时间是零,看来会一直上下去了。
刚刚明明看到发表的帖子,怎么又不见了?
回复了看不到?:Q
以下的帖子的来历:由于昨晚网站故障问题,发了#271帖子但没有显示,直到今日下午,找不到了。本帖是今日按照昨天的印象再码的,所以意思与#271近似,但文字有所不同。感谢xuemei斑竹的帮助,最终解决了问题,原帖竟也没丢。
恭喜Crystal一家乔迁!
乔迁百忙中的复帖,给了我一些启示,尤其是“补习变成了一种维他命”,我觉得这是很形象的比喻。
盲目补充维他命,补多补过了,有副作用;补充所需维他命,如果是化学合成,补了还会有不良反应!那么,补充维他命,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合理膳食?!从日常饮食中增加摄取所需维他命,一定是最最科学之道。只是会麻烦一些,需要用心。
又听到你讲“孩子对科目产生了兴趣,不去补习成绩也会提高。孩子觉得科目很枯燥再怎么补习最后最差的还是那科”,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感觉很有道理,想到很多。
由此,以上面维他命的补充为基础说开来,是否一样的道理呢?
我们做父母的应该都会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越喜欢的事越愿做,越不喜欢的事越不愿做。对于孩子来讲,一样吗?
喜欢的科目,事半功倍;不喜欢的呢,事倍功半!
但我认为,孩子有时候不一定是真不喜欢,而是因为不擅长所以“不喜欢”!
因为不喜欢所以变弱项!
因为弱所以信心不足!
因为信心不足所以恶性循环!
怎样解决不擅长的问题呢?
靠补习?应该说也没有错。
但我觉得更准确一点的表述,应该是靠家长和老师共同帮助孩子找到从不擅长到擅长的方法,孩子掌握了方法,就会擅长!
擅长了就会喜欢!
喜欢了就会变强项!
强项自然就会有信心!
因为信心足所以就会良性循环!
典型的合理膳食吧?!
所以,我觉得,从根本讲,补习如果是将孩子推出去,属于花钱买分数的期待,这种维他命的补充起效的概率极小;如果是将孩子拉进来,找到有针对性的方法,帮助他擅长,即会像Crystal讲的产生兴趣,起到奇效的概率就会极大。我认为这就算是通过合理膳食补充维他命了,标本兼治,一劳永逸,绝无不良反应。
客观讲,如果就是找不到帮助孩子擅长的方法呢?个人认为,不如将有限的时间精力投向孩子擅长的科目或项目,让他强者更强,形成差异化和自身优势,以此来补充自身的弱项!
这样,则孩子快乐,家长释然!
综上,个人认为:“补习”,“合理膳食”最重要!
回复 sgcn007 的帖子
Hi,007,see 啦, see啦! 呵呵,我这算不算Singlish?
估计我们有可能属于1型,因为起码英文要补的了。
奇怪咧,为什么楼主狮城的回帖,列表和提醒里都有显示,就是版面不显示呢?
是论坛的毛病。
前几天大家讨论补习的话题,而且登录发帖一直有障碍,所以“实录”一直没能续写。
我的“实录”应该已近尾声,这几天争取尽快完成。
继续了!
奇怪,有得回帖看不到呢???
这个网很饿咩?吃帖这么严重。
这贴彻底完蛋了,怎么也看不见。
恭喜楼主帖子加色了。
我虽然插不上话,但每隔2,3天就会过来看。
楼主从找学校找房找补习中心都写了特别详细。在此帖中我也学到很多。
继续关注ing!
第29页已经显示,我的回帖为何又见不到了呢!?抽风啦
这个, 大家都知道吧。
新加坡考察体验实录之饮食:
新加坡的美食的确不少,作为一个多种族国家,各式风味各领风骚,多做了些尝试,很有些意思。想想吃过什么风味:辣椒螃蟹、胡椒蟹、马来娘惹菜、印度Tandoor、泰国菜、宫保牛蛙、牛肉炒河粉、黄亚细肉骨茶、福建虾面、马来沙爹、海南鸡饭等。
不得不提的还有马来西亚的榴莲—猫山王,不愧为榴莲中的极品。
体会:人生不可缺少美食。这些风味,有些是在Restaurant,有些是在Food Court,还有些是在Food Stall,不论在哪,都很好吃。
新加坡考察体验实录之医院:
先后去看了新加坡竹脚妇幼医院(KKH)、国立大学医院(NUH)、中央医院(SGH),因为只是参观下,所以没有什么实质体验可言,能感受到的就是医院内非常干净有序,医患面貌都不错,也许是没有看到重症病区的缘故,反正随意走过的地方都没有混乱或嘈杂的现象。医院内餐馆、商店、麦当劳等栉比鳞次,有时甚至有置身商场的感觉。而且导诊牌上中英印马四国语言对照,不会一头雾水地进一头雾水地出,很清晰。
也看了下区域性便捷型的Clinic,干净整洁,也不错。据介绍,在新加坡,平时常见的小毛病一般都在附近的Clinic解决就好了,质量也没问题,可以省去往大医院折腾的麻烦,比较方便。
体会:新加坡医院的氛围有些像北京的外资医院“和睦家”,我主要指环境和风貌。只是比起来,“和睦家”就显得太小了。应该说比它大出许多,尤其是SGH,很大。总之,看了新国的医院,心里有种舒畅的感觉。应该也能体会出两点:管理、素质。
这贴子让人受益不少。谢谢前辈们慷慨指点。LZ RP不错,很有号召力。
学习了。
千万不能让贴完完啦!
系统好了么?testing…
这楼是不是太高不好使啦;P
回复 楷楷妈妈 的帖子
今天不给面子了,连点评都点不了啊
回复 楷楷妈妈 的帖子
哈, 顶出来了.
最近论坛一直“便秘”,时通时不通的
狼头和米版都渡假去了~
技术的活除了狼头 其他斑竹都木有办法整
已经发了十万火急的鸡毛信给狼
三天了 都木有只言片语的回复
估计当野人去了~
要么找不到网 要么找不着北
这贴好欢乐!版亲尽管继续码
被吃掉的贴 最后总是要吐出来的
而且一吐就吐一长串……如楷楷妈妈DE
;P
完了,我的贴又被吃啦~:funk:
在国内上这个论坛得碰运气,最近总是上不来. 不知道是我新买的移动网络问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每次看完楼主的总结,总有别人栽树我乘凉占便宜的感觉. 谢谢所有提供信息的先进们.
还想知道楼主对新加坡的天气怎么看,和北京夏天比哪更热?
引用艾薇点评 “若没预约,等候时间很长。带孩子去KKH的急诊部,一般都是半夜,得等1个小时才看上医生,然后做化验等结果,再看医生,最后拿药,要折腾几个小时 ”
这和北京的儿童专科或大医院的儿科急诊差不多了,是有些麻烦且累人的。
有没有版亲给孩子看医生有其他窍门的呢?
好贴需要顶起来。我终于知道什么叫武知马吉了,也懂了芝麻街的意思。谢谢各位啦!
回复 狮城北京 的帖子
试下shansg给的偏方,看看灵不灵。
应该是服务器的问题
回复shansg:
谢谢你帮助将前几天的帖子顶出来了,看来服务器的心情你最懂,呵呵。
另外,看到你前几天点评了未能显示出来的帖,不知你是怎样及时看到的呢?
回复shansg在下面的点评:我按你说的试过了,为什么我就看不到呢?
刚刚又试了一下,真的可以看到了,但是回复后没有顶出来,看来这会儿服务器的心情不大好呀。
不过,这样倒越是好玩了,自从这帖“躲猫猫”以来,每次上来都像摇奖,不知能不能“中”,哈哈。
在shansg提示的方法启发下,昨晚又发现一个好办法,在此帖首页点击“倒序浏览”就可以查看到所有回复了。
这网站在国内确实是不好上,我也经常遇到问题,而且经常登录不了。
新加坡的天气,我个人觉得,肯定是热!比北京吗,应该说北京的夏天燥热,新加坡的湿热。如果白天常在户外日头下肯定非常“蒸”的了,不过一般家中和公共场所(包括公共交通工具)都会有空调,就没问题。
我去年4月去SG,就感觉很热,经常冒汗。可是今年5月感觉就还好,没有像去年受不了很狼狈的感觉。后来想想可能与去年是带着两个孩子去的有一定关系,而且主要带着他们出去玩,经常抱上抱下或扛着背着的,经常会折腾的出汗所以觉得很热。这次一个人,节奏虽然不慢,但反正没觉得像上次那样热了。
因为我停留时间有限,对于天气的认知肯定非常片面了,还是请常住的先进们给说说吧。
新加坡考察体验实录之运动:
好像感觉新加坡最普遍的运动和游戏应该算作游泳了,基本每个社区都有泳池,与国内不同的是,因为气候的原因,新加坡的泳池都是户外露天的,很自然的感觉,经常能看到成人或孩子在游泳或嬉戏。不过,没见到过标准的泳池,对于成人来说,会不会太小不过瘾?刚游几下就到彼岸了,而且水深多只是1.2M。后想来也许与新加坡的楼盘都较小有关系,北京的公寓楼盘动辄千户,一般都会有专门的楼座专门建成会所,标准泳池(50米,8-10泳道)、健身房、体操房、桑拿室、烟酒吧、餐厅等等几乎一应俱全,新加坡的楼盘就都没有这样齐全的场地和设施了,至少我看到的楼盘都没有。Agent带我看设施时,一般就是前述的泳池(我理解应该算戏水池或儿童游泳池)、网球场(大的楼盘才会有一两片场地)、健身室(GYM)(非常小,不用走进去就一目了然了),不过一般户外都会有BBQ的专门区域以及Jacuzzi ,这是国内所没有的。
不过,这次来的后几天住到Marina Bay Sands试新了一下(去年来时还没开业),200多米高空顶层的Sky Park的确风光无限,一边是City View,另一边是Bay View,整个新加坡几乎尽收眼底,很美!还有那楼顶边的泳池也设计别致,仿若在高空中畅游!几处Jacuzzi也是在楼顶另外一边,同时可以欣赏浩瀚美景!后悔的是,直到快要退房离开了,才想起来,如果邀上言言、小芝麻、楷楷、逸明、逸平、怡君、思语、Amily、还有艾薇的女儿等一干孩子们来Sky Park游泳的话,他们肯定会玩得非常开心,乐此不疲。以后有机会再相邀吧,这次叔叔的心思实在没在玩上。
再算得上普遍的运动可能算是跑步了,倒是经常看到并且听说很多喜欢跑步的人。
不过足球的话,我是基本上没看到的,除了在小学校园中见过有零星几个孩子踢球外,其他地方和时间都没有见过,也可能我的活动区域和时间有一定的局限。遗憾的是,本想参加一个足球俱乐部的周末活动,跟着踢一场的,结果因为这次的主旨不在此,时间实在安排不开,冲突了,没去成,只好下次再去的时候去体验了。
体会:新加坡人爱好运动的体会不甚强烈,主要也因为我这次的主要考察目标不在这方面,或许没有真正体会到。我倒是希望孩子们能有氛围多些运动的机会的。
这知马街不紧楼价贵连基本生活消费的都高,只听说这的巴刹东西比别的地方都贵,但很新鲜,平时买菜没特别留意过,因为偶是马大哈问过价钱就忘了,可老公常去买了水果,昨天偶们经过裕廊西那人气最旺的巴刹,老公下去买了3样水果回来说应该搬来这住了,实惠多了芒果一粒一块,红毛丹一公斤2块,妃子笑一蓝10块.可是皇后巴杀卖的红毛丹一公斤3.5块,妃子笑一蓝18块,芒果也不少于2块
谈及运动方面,如果哪位版亲了解Bukit Timah附近比较正规的儿童足球俱乐部、围棋培训道场或是女孩的芭蕾培训中心,还烦请指点告知,多谢了!
因为我这次去没有更多的时间寻找这类运动的场所,所以还要向各位先进请教。
看看能否顶出来?
把好帖子顶起来。。。
嗯,听说有几个大的公寓项目有标准泳池,bukit timah那里多是小楼盘,游泳池真的会很小。社区的公共游泳池都有标准泳池。
什么时候搬过来呀,到时一起玩吧。
感觉今年是不正常的‘凉快’,所以这么多地震和火山爆发。。。
新加坡的湿热经常让人感觉很闷,而且是全年都差不多,时间久了人会觉得越来越没力气。多运动能感觉好点。
这个版里有一个专门介绍去新加坡围棋协会学围棋的帖子,可以找来看。新加坡围棋协会在碧山中心。
朋友介绍去南洋艺术学校学舞蹈比较好。我女儿在crestar学了1年半多了,觉得不咋样,没有一点基本功训练,就是让一群小女孩穿的美美的随便学,能学多少是多少。。。
今年新加坡果然比往年“凉快”的吗?怪不得。与地震和火山有关吗?
我之前好像听说新加坡算是基本没有天灾人祸的地方了,据说海啸台风有马来西亚给挡着,而且多少年没有地震过,不知是否属实。
你讲“新加坡的湿热经常让人感觉很闷,而且是全年都差不多,时间久了人会觉得越来越没力气。多运动能感觉好点。”听起来有些不解,越来越没力气还会想运动吗?
另有一问题:不知这样湿热的气候是会导致新加坡人脾气火爆呢还是温和呢,呵呵。
多谢你给指路。围棋协会在碧山,武吉知马就没有分支吗,回头我查看一下。
你女儿现在不是挺好吗,“一群小女孩穿的美美的随便学,能学多少是多少”也挺好呀,我看Amily的气质体态就很棒了!南洋艺术学校也有学前儿童的芭蕾班吗?Bukit Timah也有的吗?
感谢fangping9999的热心介绍,我上次去看了CROWN CENTER和BUKIT TIMAH PLAZA,确实看到里面有一些学习中心。
但不知有没有哪家在相关领域内口碑比较好的。所以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学习中心,以便下次去时详细咨询。
另外,刚看到你在“实录–运动”一节中的点评“上周末在旧马场后面看到好多小朋友在踢足球,似乎有教练带队”,不知具体是哪里呢?Riders’ Lodge那边吗? 我觉得儿童足球俱乐部的信息很难得到的呀,终于听到一个。多谢!
是儿子学围棋吗?我也正在为女儿找好的老师呢。言言小学的时候学过两年,是业余三段呢。想让她再拾起来,也许转学的时候会有用处吧。
回复明年PSLE在“实录–运动”一节的点评: “很多在新加坡很久的朋友们都看你的帖子在汗颜,包括我,因为你有些方面了解的比我们还多的多了。不过“而且水深多只是1.2M”这个概念错误.”
即便是在某些方面,“我了解的比你们多”也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我就权当是版亲对我的鼓励吧!
主要还想请您给予纠错,有关1.2M的水深。 多谢。
是在为儿子了解围棋的衔接,他现在北京一家棋院学棋,他也有兴趣。过去那边后还想让他能接着学学的。
言言厉害呀,业余三段了,如果她喜欢,当然还是拾起来的好。转学作为CCA的强项能否有用处,我想可能根据学校的不同会有所区别,但如果她有兴趣的话,应该只有好处的吧。
今后我们过去了,有机会让我儿子向言言姐姐学习去。
刚刚一口气看完,好帖子,顶起!
:)表扬这个用心的爸爸!
:victory:
可怜天下父母心。介绍一个比较现实的办法,就是去找一个在那里读书的干姐姐或者干哥哥,也可以认一个读过那里学校的干爸干妈,如此你孩子就一定可以进去的了。
其实那里读书不重要,努力教育孩子通过小三的GEP选拔,那样你孩子可以任意选择学校的了。
啊?还有这招。albertfengsg不是开玩笑吧?
你说的通过小三GEP,应该是教育孩子靠实力的好办法了。
我那实录中的楼盘只是局限在Bukit Timah范围,看到的都没有标准池的。
踢球我指的是在社会上的运动场没见过。
BTW,请问山谷先生平时有什么运动爱好的吗?以后有机会切磋一下?
回复山谷无回声的点评 “是的, 新加坡在几条地震带的死区上, 台风是 北纬5度以上才有, 新加坡是 3度, 完全没有台风的问题,”
山谷先生果真博学呀,解释的非常清楚,长见识了!
在版内先进们的帮助下,我最近的学习范围很广很杂很有意思!
谢谢先生,多多赐教。
刚刚一口气看完楼主的两个热帖,真是一个事业与BBS双兼、双赢的好父亲。顶!
主要还是看孩子的成绩与学习态度,认干亲传说多。即使真有我想孩子也不会同意吧。
小学,只要在同年级能够考进最好的班级,有的是机会再考进南洋。与其家长费劲脑汁的想办法,还不如积极的引导孩子呢。人生的路很长,名校不是标准。
去碧山的围棋总会吧。新加坡的象棋,围棋,桥牌总会都在那里。
华中是男校,没听说有女校招围棋特长生。
寂寞斑竹提示的这句确是,刻意进GEP,没有天分也会很难受对吧。
可是,也许因为我的孩子还没入小学,现在还不解如何评判这所谓的天分呢?如果没有,即使分数够也不应该进的。那么,新加坡本地有没有相应的基本标准呢?家长应该如何思考这个问题呢?
主要还是看孩子的成绩与态度,认干亲传说多。即使真有我想孩子也不会同意吧。
小学,只要在同年级能考进最好的班级,有的是机会再考进南洋。
人生的路很长,名校不是标准。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健康,快乐最重要。
是我电脑出问题了还是怎么的?总是看不到我的回复,刷新几次,关机重启还是原样。郁闷了
好的,下次去,参观一下。
碧山的这个围棋总会,一般如何方式教学的呢?
是否平日和周末都有课程?
前段时间有人在这个版里问GEP补习班事宜,似乎大多数版亲反对参加这种补习班,觉得孩子不要刻意准备就去应考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是不是GEP的料。
大多数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其实的确是这样,每个孩子都有他的过人之处,不过侧重不同,爆发的时间也不一样。
小三的GEP考试其实是筛选出一批拥有高IQ和已经超前学习的孩子。IQ逻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测试孩子的英文程度,要比同龄的孩子难很多。真的需要很早就培养和督促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这个很难做到,特别是我们中国背景的家庭,从大人到孩子都很难。
我觉得我的两个孩子都有聪明的一面,可是并不是天才,高才。高才班考了一下没考上(老大根本没去考),就读的就是很普通的邻里学校,也很好啊,也可以考上好的中学。就像谦子涵说的,在普通学校最好的班就很好了。
看您的回帖又多了解了一些GEP呢。说得很有道理。
我目前是想为孩子报名校,但也不是必须的,Ballot不上也无所谓。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现在没在那边安家,一切为零,否则家住哪里也就在哪就近入学了。
我也不认为我的孩子们是高才或什么天才(即便是我也识不出,呵呵),也不想他们学业负担过重(这也是我们赴新的主要原因),只要孩子能够在较好的教育体制下、学风不错的学校环境中逐步成长就好。其实,我对孩子们的希望很简单:健康、快乐、做好人!
您最近给我的建议都很好,我一一记下了。谢谢JM斑竹!
室内羽球馆不错,以前常约同好一起订位切磋。
后来大家时间不能配合,就不能作为常规锻炼项目了。
公寓里的泳池配合环境设计,尺寸上难以达到标准泳池的要求。
不过有些狭长泳道可以达到标准长度的。
爱好网球,又找不到球伴的话,壁球是不错的选择。有冷气、不用晒太阳……
新加坡的天灾要防雷击。长远看,防海平面上涨后的海水倒灌。
人祸嘛,防自己的赌瘾。不好赌的话,基本与跳楼和大耳窿无缘……
多谢xue版的介绍和建议!
看来xue版擅长羽球?我倒是也能挥几拍儿啦,陪练应该还将就了。
希望以后有机会与您等先进一起切磋、锻炼。
本人倒是偶尔也去赌场,但不好。一般都是小输小赢,只当玩儿的!
防雷击?新加坡雷雨多的原因吧,很厉害的吗?
海平面上涨这类的因素,就先考虑不了这么多了,哪儿都会有类似的问题的。
另请教:新加坡的地势哪里最高哪里最低呢?
不太明白,既然武吉知马地势相对算高,为什么还会有那边的公寓被严重水淹?而且不止一次?
引用: sgcn007 这里的雷比国内厉害,有时很低,一闪就当头劈下来,打高球被劈到的都有。
那么,下雨之前,大家是不是都尽量避免出门呢?还是有什么当地防雷的常规好办法?尤其是适合小孩子的。
现在还想特别请教一个关键问题,殷切期待先进们给予指导意见。
最近在考虑选择住地,也在等着参考今年2C的抽签结果。
如果准备明年报名搏一下2C的话,在NYPS和HPPS之间,该如何选择好呢?
当然,如果ballot不成功,还要准备让孩子入Bukit Timah小学的。
我是需要首先确定了想ballot的学校后好安排within 1km的房子。安排好房子就准备全家过去了。
所以很想参考,假设是各位先进的孩子明年报名的话,会如何综合思考这个问题呢?多谢了。
links
http://www.kiasuparents.com/kiasu/content/singapore-primary-1-registration-school-balloting-history
http://www.nyps.moe.edu.sg/
http://www.henryparkpri.moe.edu.sg/
每年只有两季 – 旱季和雨季,要是下雨不出门,那在雨季会被憋死滴。雷劈一般在空旷的地方或劈倒大树什么的,周围如有高楼,行路不必担心,孩子应该没事的,俗话说,天塌下来还有高个儿顶着呢:lol
多谢jjrchome的提醒,我这就挪过去。
这两年雨水比较厉害,设计排水管道的时候没有考虑过大暴雨的情况.
就和国内说的几十年一遇,结果这几年年年遇差不多.
避雷只要尽量不在下雨时走到空旷地带就好了.每年基本上都有被雷劈的,我记忆中报道比较多的很多是正在户外运动时突然雷雨没有去躲避,结果被击中.
其实就近找建筑物,包括政府建的有盖走廊和公园亭子一类都有避雷针.一年一两例也还是小概率事件.我才回国两个星期,我贵州人,两星期里贵州就出了不下三起雷击人的事,死了好几个人呢,比这比例高多了.
另外随身携带手机等物品会大大增加被雷击的概率
非常感谢fffzzz真诚地为我们着想!
谈到国际学校呢,以前没申请移民的时候,曾经想过以后让孩子上国际学校的,以避开国内的应试教育,让孩子能够免受“折磨”,但考虑到中文的问题和孩子妈妈英文基础的问题后(其实我的英文也就是相当的一般般了),就放弃了这种想法,如果家庭沟通都成问题,如何教育呢,呵呵。
我不是很了解,在那边上国际学校和国内上国际学校的区别很大吗?你们如何考虑的呢?为了以后离开新加坡后能够国际同步吗?
那挺好呀。
这位孩子爸爸,就是你讲孩子足球的组织者,一般都会组织什么样的活动呢?能不能详细给讲一下,适合的话,我们以后也可以参加的。
多谢你的介绍。
我觉得上国际学校挺好的呀,轻松快乐,对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更有益处,而且还能国际同步,利于未来向外进一步发展。。。估计你们是因为到新工作的原因而带孩子过来新加坡的吧?如果未来还会有工作上的国际移动,自然国际学校会是更好的选择了。
引用: fffzzz 我的意思是如果万一只能去最差的, 那么国际学校也是选择之一.
谢谢你善意地给予的提示!
带孩子一起去真的很重要,很重要。
我们去参观时,负责招生的老师,直接喜欢上我家小朋友,当场就录取了
也赞一下 楼主的沟通能力。
回复第101楼sgcn007的帖子:
:)请问您孩子上的是哪所教会学校?我也想帮我孩子申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