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

面对高涨的房价后悔回国了

因为家里添了宝宝,让老公回国照顾孩子,本想买个房子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可该死的房价居然涨的离谱,动不动200w的房子,要知道为了回国放弃了在新加坡比较高的收入。现在我和老公2个人税后在上海拿了2w,可一想到买房子也是头疼,想想新加坡的房子还是挺便宜的,当了公民也就20w就能买个大房子了。对中国越来越失望了,这个烂国家,医疗改革,教育改革,住房改革,最后的结果都是老百姓负担越来越重。等宝宝大点,还是全家移民到新加坡算了,申请个公民,买个大房子,压力不见得比国内大。


在中国,最苦的就是老百姓!住都没有保证…


新加坡的组屋能跟中国的商品房比吗,依我看组屋就是集体宿舍,你们干嘛等将来移民,现在就移民新加坡算了,也不用说中国是烂国家,有本事移民欧美。


真的好贵啊


组屋就是集体宿舍?中国的商品房??……


呵呵,这是广大留守在新加坡的老百姓喜欢看的帖子。不过说什么烂国家也太偏激了,怎么说随随便便也培养了楼主这样可以随便移民的人才。


组屋就是集体宿舍?中国的商品房??……楼主说的200万的房子,跟新加坡的比,那新加坡的组屋当然是“集体宿舍”级别的啦。200万的是准别墅级的了。新加坡也住不到什么大房子的,楼主还是移民澳洲吧。其实,并不是房价真多高,而是你的收入低了。200万的准别墅也就相当于新加坡的40万,买个公寓还差不少;在新加坡收入4000是不能买公寓的,负担太大。


不该说烂国家的,毕竟是生你养你的地方,自己多少留点感恩吧。200万买别墅??? 200 万在上海只能在偏远地段买套不到200多平米没装修的商品房。且不说小区居住环境跟新加坡天壤之别,单单说面积,新加坡的面积是实际居住面积,200平米就是200平米,国内卖的是建筑面积,得房率有70%就算很好了,买套不到200平米的房子,使用面积在150。地段稍稍再好点,同样的价钱更小的房子。其实主要的问题是买房后的负担。在这里买 HDB 买 EC,相对收入而言,家庭负担不是很重。在国内就不一样了。我有说别墅吗?是“准”。一般接近于新加坡的连排屋。有个哥们买了浦东的,一百万。最多也就涨到200万吧。再说了,谁说要买靠近市区的房子了。你在新加坡,有钱买靠近市区的房子?居住环境天壤之别?我没看出来。不就一个游泳池吗?那玩意在中国只有喜欢冬泳的人才会看得上。如果我回去,想好了,250-300万的房子,20万的车,哪个不比这的舒服。可惜,税太高。最主要小孩上学的问题,转来转去可能中文、英文都学不好,总不能总是一年十几万的国际学校吧?所以,作罢LZ自己还不是为了照顾孩子才回去的。现在做点儿牺牲就骂起自己的国家来了,这太不应该了。腐败分子又绑架你回去。慢慢来吧


而且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国内的房价很难跌下去,太多的游资要进入中国,房产股票都是像火箭一样升。


发现一个有意思的情况,在新加坡的时候谁说中国不好跟谁急,到了国内天天骂也觉得没啥。对比新加坡政府,我们的政府什么时候体贴老百姓了,你每个月交20%的税养了一群狼。浦东的连排屋,不说房子本身好坏,周边环境你受得了嘛,很多别墅项目都在农村,旁边都是农民,花了别墅得钱却是农民一样得感觉,周边配套啥都没有,这样得地方有什么意思。


组屋就是集体宿舍?中国的商品房??……哈~ 组屋也分很多种,交通方便,靠近中心的也不便宜,现在都炒到60多万70多万新币,你能买得起!?钱丢出去,不眨眼?钱来的这么容易?都这么有能力,在新加坡月入几万,几百万新币?都看不上组屋了?有点瞧不起的味道。网上讲话潇洒啊。很多国内的人也高傲,自以为是过了头。


买 EC 贷30年,公积金足够的话,前几年都不需要用现金还房贷。买部日产车贷5-10年,贷款加其它费用大概1000有孩子的话请个 maid,每月最多900了。家庭收入8000,有公寓有车有女佣,算上其它杂费大概每月固定支出 4000-5000。占收入的 50%左右。我想这样的压力比在国内享受同样的生活标准,要小得多吧。还不考虑环境因素。


国内的白领的确买不起房子,大有人在啊。


市中心的房子早就3w一个平方了,中外环间的房子2w,外环的1w,200w,你在上海只能买一个实际面积100左右,中外环间周边配套不怎么样的地方。你要买别墅的话,可以呀,上海的别墅早就500w以上了。 安居乐业,对老百姓来说何其的难,中央政府要调控,可地方政府唱反调,最后税越来越重,房子成了遥不可及的东西。 如果没有国内的贪官,中国其实也是不错的。可恶的官商勾结!


新加坡还可以,除了太热以外别的都不错。如果去新加坡的话,工资8kS$,买房子应该没啥问题。


不该说烂国家的,毕竟是生你养你的地方,自己多少留点感恩吧。200万买别墅??? 200 万在上海只能在偏远地段买套不到200多平米没装修的商品房。且不说小区居住环境跟新加坡天壤之别,单单说面积,新加坡的面积是实际居住面积,200平米就是200平米,国内卖的是建筑面积,得房率有70%就算很好了,买套不到200平米的房子,使用面积在150。地段稍稍再好点,同样的价钱更小的房子。其实主要的问题是买房后的负担。在这里买 HDB 买 EC,相对收入而言,家庭负担不是很重。在国内就不一样了。


发现一个有意思的情况,在新加坡的时候谁说中国不好跟谁急,到了国内天天骂也觉得没啥。我也发现这点了,好玩。看来到了国外都更“爱国”了。


发现一个有意思的情况,在新加坡的时候谁说中国不好跟谁急,到了国内天天骂也觉得没啥。对比新加坡政府,我们的政府什么时候体贴老百姓了,你每个月交20%的税养了一群狼。浦东的连排屋,不说房子本身好坏,周边环境你受得了嘛,很多别墅项目都在农村,旁边都是农民,花了别墅得钱却是农民一样得感觉,周边配套啥都没有,这样得地方有什么意思。我看你是在中国没看到什么好东西。但那不代表没有。房子好坏我不说,但外观当然不差。有小区,你还要怎么样的环境呢?你骂狼也就算了,瞧不起农民就不应该了吧?当然,国内房价确实是疯长(前面没买的就惨咯);薪水是比较低,所以我说LZ就是钱挣得少了一点。还有,是否沾过房改的光。如果从来就没什么产业,那当然很惨。错过一步,步步错过。


我也发现这点了,好玩。看来到了国外都更“爱国”了。告诉你一个真理:失去的才是最珍贵的


告诉你一个真理:失去的才是最珍贵的这论坛咋就没个鼓掌的图标呢?!说的好啊!在国内骂就和在家里骂家人一样,你再大声,也是人民内部矛盾。在国外这么骂自己的国家,只会让外国人看不起。请问,你有到大街上骂自己家的人吗?两口子骂到大街上,大概就是离婚的前兆了。身在国外如果痛骂自己的国家,也就该移民了。你那么不满意你的国家,就不要再赖在这儿了。不过我相信楼主只是一时气急,口不择言而已。不知楼主想在新加坡买什么样的大房子?以您那口气,应该不是组屋吧?那我倒真想知道,您那200万人民币也就是40万新币在新加坡能买什么地方,什么样子的大房子?


这论坛咋就没个鼓掌的图标呢?!不过我相信楼主只是一时气急,口不择言而已。没有鼓掌咱就竖个大拇指吧。LZ说的还不算过火。现在是为了小孩作出了一点牺牲,值得的。以后如果需要,再出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有得有失。


LZ这样说自己的国家多少还是有点不妥….不过理解你的心情…明天会更好吧!


房市透支未来预期的罪状又加了一条,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唐昊在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上的一番话说得人很舒坦,他说白领们是潜在的中产阶层,而现在房价透支的不仅仅是今后几十年的收入,还有再教育或者投资或者创业的机会,因此也透支了往上发展的路径,对他们的发展权是一种明目张胆的伤害。  如果记者也算是白领的话,个中酸楚,恐怕体味得更深。一位供职某中央级媒体的朋友,最近在北京通州买了套房子,哭着喊着把自己变成了房奴,并尽可能地多贷了款子,把自己的后半生收入给押进去了。而在两年前,他还在自己参与的报道中坚定地相信,房价要跌,或许就在明天——或者无来由地觉得“不能这么持续下去了”。2005年年初,大家估计房价摸顶在即,结果两年半以后房价翻了一番,才发觉彼时的“摸顶”价才刚刚起飞。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自己也被新闻给欺骗了。  网上流传一个地主灭长工的故事。“黄世仁”先把原本长工们租住的团结楼“公房出售”,然后“旧城改造”,叫长工和有钱人再买回去。买不起要闹事?猪圈旁边建经济适用房;钱不够?钱庄放贷。但为了保证商品房卖得好,经济适用房到现在才建了一间,长工们开始闹事,地主赶紧通知长工们,房子要跌价了,别买了,租房住吧,我家的猪圈可以租给你们。到头来,长工们的那点积蓄都被地主拿走了,也没住上房子。  按理来说,长工们买房的积蓄用来置块地,上升为中农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但是地主的房产政策彻底断送了长工的这个机会。这故事讲得有点过于写实,但还可以继续演绎,比如长工们终于发现他们上当了,而且他们没有任何资产,也不怕官府把东西没收掉,于是闹起事来义无反顾。这下好了,满村的长工对付一个地主,地主家焉有不覆之理。  所以有个理论说,中产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但我们似乎对中产利益群体一直很压榨,就像上面这个地主一样不让中农出现。直到今天,中农还被污名化为革命最不坚定的阶层。而中产阶层同样不尴不尬,和下岗工人一起抢房子,和街头摊贩一样受气,又被认为是有钱人,谁都想从那弄点肉吃,谁能不透支?于是,中产们一边吃着方便面加班,一边也要在网上代表弱势阶层发泄不满,而不敢放声说说自己的利益,否则立即招来板砖。基于历史和现实,以前是代表贫下中农,现在代表弱势边缘群体,才能找到道德正义感,甚至在政治上也会变得正确起来。  当年一场合作社,分给农民的土地莫名其妙就没了,中农自然也被灭了。今天一场房产大戏,就把小白领手上赚的那点血汗钱又给收走了。既然预期如此不明确,是不是中产,倒也无所谓了。


bb
国内你大学毕业,进入所谓的500强公司,工资1w左右已经算可以的了,毕竟社会平均工资才2k左右,和房价不成比例呀,而且我们这一代大都是父辈没留下房子,要靠自己的。用经济学家来说就是人口红利期,资产飞涨的年代,收入的增长比不上房价的爆炒,搞的都是负资产有啥意思。唉,发一张我们家BB十几天的照片,看看好可爱的。现在大了淘气的不得了,整天爬,3个大人都搞不定。


新加坡无法开拓事业。


为什么一定要去上海啊,既然选择中国一级城市,就知道是这样的,要不选择二级城市你的压力就没那么大了啊,所以大家不可以说祖国不好啊,就好比上酒店和上旅社肯定有[fly]差别[/fly]


房市透支未来预期的罪状又加了一条,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唐昊在岭南大讲坛·公这东西怎么说呢?至少,现在的经济、社会学教授讲的都是屁话。更不要说副的啦。你如果觉得做新加坡人好,我认为你的话没多大问题。毕竟新加坡是发达国家,大家都承认不少东西比中国好多了。我想,民族大义您还是得讲讲吧。别的不说,你在上海,100万的房子没有了?不会吧。一年24万,五年一套房子。如果在新加坡,一年5万,四、五年一套房子。不就是这么回事么。当然,你入了公民,条件就好多了。那就入吧。只是不说谁烂就行了。大家互相留点面子。


……现在的经济、社会学教授讲的都是屁话。更不要说副的啦。……说到房价,似乎是全球通涨啊。(除了美国)新加坡不也在涨吗?前两天报纸还登了个在澳洲的新加坡人把位于珀斯的房子卖了,价格翻了7倍呢。文章标题是“住在金矿上的……” 


薪水差不多的话,就要看自己在哪边生活愉快,毕竟不同人不同感受,有很多亲人围着好?还是觉得就一家三口也很开心?


ls is 青年才俊的太太..hehe


ls is 青年才俊的太太..hehe 


me, not 青年 not 才俊 also….


呵呵,不过我老公在家没啥地位,都得让着我和宝宝,因为我比他小,工资却和他一样。上海人太多汽车污染严重,新加坡太热,去小城市吧又没好工作,怎么就没有一个好地方呢?


这年头男人不易做啊


me, not 青年 not 才俊 also….totally agree…


这年头,懂得知足有什么用,社会逼着让你不知足。人过去,现在,将来,永远都不会知足的。这不是社会逼的,而是人的本性所至。当然,社会进步也有人不知足所带来的贡献啊。


我老公在家也没啥地位,若是有了宝宝,就再降一级,呵~ 工资可比我多多了。lz应该挺有能力哦。 如果看房价和薪水的比例,还是觉得过来比较轻松一些。下面这句话是象xemee抄来的:“中国人自古没有向外移民的传统,因此从心理根源上都是泱泱中华、大国独尊。始终觉得移居海外不算是正途。其实,抛开这点小小的虚荣和自尊心,平和的看待个人选择,无可非议。”嗯,我也觉得喜欢哪里就在哪里落脚,开心快乐的生活就好,有些事儿不用看得太重,移民的国家多了。你是幸福的女人,看得出LG很爱你。:“中国人自古没有向外移民的传统,因此从心理根源上都是泱泱中华、大国独尊。始终觉得移居海外不算是正途。其实,抛开这点小小的虚荣和自尊心,平和的看待个人选择,无可非议。”是啊,无可非议!


踢飞。。。我踢飞laaal….


还是老爷们说的实在些!人总是后悔,总是不满足,总是找不到自己满意的东西。我早就说过:人就是这么一种动物 — 不知足!这年头,懂得知足有什么用,社会逼着让你不知足。


lz跟记念日都很幸福啊,这年头,有责任感的好男人少啊。全球都在涨价,我只关注自己的薪水,靠自己吧。


人贵知足.当您对各种欲望没有感觉时,您也就升华了.


dun have 老公…ai…..must work harder to feed myself的确,should work harder.


人贵知足.当您对各种欲望没有感觉时,您也就升华了……


这年头男人不易做啊  这年头女人更不易做啊


千万不要后悔.向前看,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的.现在全世界都在寸土必挣,全球都在涨价.您要做的,只是如何使自己赚钱的速度能赶超通货膨胀的速度还是老爷们说的实在些!人总是后悔,总是不满足,总是找不到自己满意的东西。我早就说过:人就是这么一种动物 — 不知足!


这年头男人不易做啊那还不都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搞的:妇女能顶半边天嘛。结果搞成在家里把天都顶破了,即使钱比LG挣得少多了。


呵呵,不过我老公在家没啥地位,都得让着我和宝宝,因为我比他小,工资却和他一样。我老公在家也没啥地位,若是有了宝宝,就再降一级,呵~ 工资可比我多多了。lz应该挺有能力哦。 如果看房价和薪水的比例,还是觉得过来比较轻松一些。下面这句话是象xemee抄来的:“中国人自古没有向外移民的传统,因此从心理根源上都是泱泱中华、大国独尊。始终觉得移居海外不算是正途。其实,抛开这点小小的虚荣和自尊心,平和的看待个人选择,无可非议。”嗯,我也觉得喜欢哪里就在哪里落脚,开心快乐的生活就好,有些事儿不用看得太重,移民的国家多了。


千万不要后悔.向前看,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的.现在全世界都在寸土必挣,全球都在涨价.您要做的,只是如何使自己赚钱的速度能赶超通货膨胀的速度


人贵知足.当您对各种欲望没有感觉时,您也就升华了.ya…become water from ice le


人要懂得知足,社会也很难进步。


人贵知足.当您对各种欲望没有感觉时,您也就升华了.ya…become water from ice le升华是不是等于翘翘了?


ya…become water from ice le变成水叫溶化,从冰直接到水蒸汽才叫升华。


侬以为精神面貌的升华才是真正的升华.忍人所不能忍,弃人所不能弃,这乃是上乘.


lz看来不怎么了解新加坡的房价,20w在新加坡只能卖到很偏远地方的4房,lz说的集体宿舍都是比较旧的组屋,大多住的是相对于收入比较低的人。200w rmb=40w新币, 现在在新加坡只能买到好点地段的4房式和5房式(大小是90-120平方米而已),EA, EC别谈拉,偏远地方的40W都难买到。公寓更是别谈拉。个人觉得新加坡现在不要算太旧的组屋的居住条件还是不错的。现在新的组屋大多都建得和公寓一样,有些建得还比一些公寓更好。现在在上海200W买的房子至少还是能买到公寓有保安的那种,在新加坡40W不管什么地段都是买不到这种条件的房子。


中国房价还不贵,该涨到十万一百万一平米.让广大老百姓彻底死了买房子的心思.这样大家都老实了


很有意思的话题。人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呀!


新加坡的房价也在飞涨。。。不过你如果回国仅仅是为了孩子,这显然是个错误的决定。。。有钱人都拼命把孩子送出国,享受安全的社会、自然环境。你到愿意送孩子回去享受污染的空气,食品等等 哈哈哈。呵呵,我不认为新加坡的房价在飞涨,飞涨的只是房租…如果新加坡房子涨了10-20%也叫飞涨,那国内翻倍的涨叫什么?


刚接到2个机会,一个在新加坡的,一个在国内的外资,机会应该是国内的公司好点,但工资是新加坡的高,犹豫中。在国内的时候我和老公也是老出差,还不如去新加坡一家大小稳定下来,至少可以每天回家照顾BB。


哇你们好厉害哦,开口闭口都是百万的,还嫌弃这嫌弃那,看来我们这些在中国过的都不能叫生活了~~~~等着你们的救济了,我在杭州这140平的房子,可能在你们这只能算是阁楼吧,哭~~~~~~~~~~~~~~~


lz提出的问题非常有代表性呢!上有老,下有小,要顾及谁呢?另外还有自己的事业,等等。不过,我还是觉得在一个地方安定下来作为根据地比较好。更加有利个人发展。


有钱在哪活得都舒服,没钱在哪都不行~~~~~~不过按楼主的想法还是移民澳洲吧,福利好太多了,100多万人民币住别墅,几万块开好车,什么也不干也有1万多人民币的补贴,孩子学费一毛不要,医疗全报,环境也不错,lz考虑下吧~~~~


涨多少该买的也要买,买不起就另说啦。。。


为什么大家都要去上海,中国还有很多城市的。


来到这边之后,有点小小后悔。新加坡这里,除了租屋还有什么呢?有关房子,我也没有太大要求,100平方米和200平方米又会差距多少,不就是睡觉的卧室有点用处,要那么大做什么。还是喜欢中国。


哇你们好厉害哦,开口闭口都是百万的,还嫌弃这嫌弃那,看来我们这些在中国过的都不能叫生活了~~~~等着你们的救济了,我在杭州这140平的房子,可能在你们这只能算是阁楼吧,哭~~~~~~~~~~~~~~~杭州140平的房子….有钱……………..


新加坡除了租(组?)屋还有很多别的拉,有待慢慢发掘。。。


      我爱中国!!!!!!!!!!!!


您爱中国大家都知道.可不要老顶沉几年了的帖啊


平良心说,新加坡生活确实比在中国生活轻松很多。在中国1–2千的工资很难想象可以整套化妆品,衣服,包包都用名牌。我在新加坡就可以,我刚来不久的时候,工资从数字面值来说比中国低,也就2千新币,可是我可以整套化妆品用国际大品牌,可是我在中国收入5000还是感觉很困难。在新加坡买房,我算过我这样的收入也可以买房,因为可以拿多余房间去出租,所以压力不大。每个人看法不一样,这些只是我个人看法,不同意者可以理智的来讨论,但请不要来这里吵架。还有习惯把新币乘于5来和中国对比的,我觉得这样的方式是不合理的,因为如果在新加坡什么都乘于5的话,那确实什么都贵,那你还是回中国生活比较实际点。顶你搂主!


国内的物价也着实不低啊!


国内房价确实不便宜…..


孩子不容易,房子不容易,以前说回去养老吧,现在年纪大了也不容易了。“2月15日上午,一位九旬老人瘫倒在南京解放南路人行道上,嘴里还吐着白沫,来来往往的行人路过看见这一幕,都小心地“绕个弯儿”走过,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搀扶。最终一位热心市民魏女士在喊来七八名路人作“见证”后,才敢打电话报警。(2月16日《现代快报》)见义勇为、扶老携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雷锋精神的具体写照。可如今这种举手之劳的热心行为却遭遇寒冬,甚至成了人见人怕的“陷阱”,让人“有所顾虑”、“有备无患”,需要喊来七八名路人“见证”后才敢行善积德的时候,不少人的心都在滴血。施以援手的魏女士无奈地表示,毕竟老人年纪大了,“我要是自己把她扶起来,到时候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怕会惹来麻烦。”魏女士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2006年11月,南京青年彭宇将倒地的老太太扶起并协助送往医院,查出严重问题后老太太说正是彭宇撞倒了她,并将他告上法庭。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在双方均无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根据“常人逻辑”并通过“自由心证”作出一审判决,裁定彭宇补偿原告40%的损失,赔偿45876元。此案经媒体披露后,网上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彭宇,彭宇自己也感叹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冲动了”。更让人意外的是,“彭宇案” 迅即在各地引发了“蝴蝶效应”——1月17日,扬州一位老太太不小心摔了一跤,一位小伙见状赶紧上前搀扶,但小伙的伙伴却嚷道:“你赶紧松手,老太要是说是你撞倒的,麻烦可就大了!”小伙马上松手跑掉,老太再次摔倒地上,导致伤势加重;1月18日,江苏一名94岁的老太太在买菜途中不慎滑倒在积雪上不能动弹。周围群众害怕救助会惹出麻烦,于是便一直任其躺在那里……”


说到房子,不知道国内物业管理是个什么样子他们是发展商自己组建的物业管理公司吧?新加坡在物业管理这方面还是比较健全,跟成熟的其他涉及到环境,卫生,交通等政府部门的沟通也是很方便的。有什么问题,最起码可以直接联络到他们。国内是不是在这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呢?最重要的是,物业管理公司是谁的人?他们能干实事吗?


发展商才不会组建物业管理公司。通常是房子建好后由发展商找一个物业公司来管理,等业主委员会成立后,如果业主们不满意再自己换物业公司。政府部门也可以直接联络,只是办事效率……物业管理公司有很好的。 我在上海居住的时候,那个物业公司就非常好,门卫都会帮业主拎东西,开门。反而是我们现在住的新加坡这个院子的物业不那么好,我们买很多东西回来,门卫都不帮忙拿。


说说北京.现在在北京一套较好的房子加上装修家电300万左右(不是别墅,是商品房).好房子的标准:至少3居;城八区,旁边有好的小学和中学.有了孩子,三居比较合适.旁边必须有好的学校,北京是就近入学的.即使你有办法夸区择校,你也不愿意看到孩子天天起的比鸡还早.在说说平时的花销.养车1500元,家庭基本生活费5000元(孩子幼儿园,水电,煤气,电话,吃喝等).每月7000元只是基本支出,不包括买衣服,旅游,每年的物业采暖的费用.这些全部加上的话,一年算10万元,生活质量算中等.孩子上学.天天得琢磨孩子学习的事情.国内竞争激烈呀!工作方面,人际关系永远最重要!在说说新加坡一般新加坡组屋3居比较多.新加坡本身没有海淀区大,孩子上学再远也可以克服吧.不像北京开车开了两个小时没出朝阳区,更别说堵车让你直想骂人.60万新元不知道在新加坡能买到什么样的房子.至少买个组屋应该是不错的吧.平时的花销,估计2万新元的支出,生活质量跟北京没法比了.车想都别想.孩子上学,北京和新加坡估计差不多,都不容易.工作方面,毕竟在国外,说的不是你的母语,难度不小.如果你在新加坡或国内某个城市达到了你满意的生活水准,就不要轻易挪动了,毕竟来去都不像你想像的那么轻松!相反,你对目前的生活有一定的不满,可以想想人挪活树挪死的道理.年轻的时候只想赚钱,现在想想在生活可以正常继续的前提下,做有前途的工作更重要,至少40岁前是这样吧!


其实生活的压力不是简单按照物价的绝对值来算的。绝对值相同,分期付款和年数和利息也是有影响的,所以新加坡很多没工作几年的年轻家庭住20w新币的组屋但是驾20w新币的好车。国内买房要30%的首期,利息要有8%吧,90w RMB 的首期不知道要工作几年后才能存到。新加坡买房组屋的话,不需要首期,贷款可以完全从公积金出;买公寓要20%首期,其中15%可以从公积金出。国内买车贷款5-7%,只能贷5年,养车的压力不小;新加坡买车可以完整的贷10年而无需首期,UOB去年车贷只有3.25%利息。 每月车贷也只有几百快。分摊到每个月的账单上,新加坡的物价压力要比国内小得多。 


一看就是欠骂贴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