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

新加坡总体教育制度!绝对必读!

。我看像我这么认真的人,真的是少阿。你们就挑自己需要的读吧。
导读
1楼- 序2楼- 如何学习英语3楼- 融入学校生活4楼-融入新加坡社会5楼- 新加坡学校计分体系
6楼-关于CCA(什么是CCA)7楼- CCA记分方式和对升学的影响8楼- 关于通过特长上初院9楼- 新加坡的初院概况10楼-a水准初院选科11楼-名校中国招生面试内容12楼-o水准和a水准毕业学生必读13楼-o水准概述14楼-新加坡高等学院(大学,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概况15楼-新加坡政府中小学入学考试介绍-AEIS,PACT,QT16楼-参考资料/连接(待整理完毕)

这帖估计能帮大家解决不少问题,也能给大家不少收获。

至于我吧,认识我的人,早认识了,不认识的人,可以深入。qq:1290440414 (验证:你的年级)
求学经历:
2004年,自费来新求学,自己找的学校
2005年,进入政府中学中一
2008年,四年中学毕业
2009年,进入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教育部全额学费资助和助学金。

很多资料来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724628643作者为莱佛士奖学金得主和他的母亲。现在在美国读大学。
也有一大部分来自其它论坛和我自己本身。


如何学习英语

   
1.在刚刚去新加坡的时候,如何在开学前的补习班学习学英语这个东西应人而异。还记得第一次在新加坡的英语考试(上ESL(注解1)的分班考试), 题目都能看懂,自己凭着感觉做 ,但是作文写起来就力不从心,只会用简单的句式和词语。其实个人感觉上ESL时,考试的时候不要随便用词,尽量保证少犯错误,平常作业一定要敢用词,敢写,然后从老师的批改中学到东西。
    我们那个时候是2个月的ESL,慢慢的就开始适应英语了。主要是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学英语,要大量的阅读,经常的去说英语。记得刚开学上课没有什么障碍,都听的懂,但是一与新加坡同学交流还是有些许难度,一个是他们的口音听的不习惯,还有一个是自身反应速度的问题.可是这个东西,急不得.循序渐进,慢慢摸索.多和同学老师交流就会好的.
    考试中其实还是求准确率,不要瞎用词。个人最容易错或者扣分的地方是到底什么地方用the, 什么地方不用the. 但是这个每个人不一样,所以没普遍性.
    其实现在回想,当初应该再和各门课的老师多交流.只有通过交流,实践,英语才会提高.RI的老师印象上都比较乐于助人,所以没有什么拒人千里之外的.就没有必要怕.任何时候与教授/老师交流都没有坏处.

注解1:ESL是语言班。文章为从国内直接招去读莱佛士的学生写的,为SM1.语言班为莱佛士学院设。

2.关于范文的作用
    关于在GP(注解2)中和SAT(注解3)作文中范文的作用。的确,确实有用,因为它告诉你如何写,给你一个大概框架和写作方向;但是每个人的写作style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不可强求;并不是每个范文都适合你.当然大量阅读是没有错的。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写作(写好可以请老师批改),才能不断的提高和习惯写作的文体、积累写作的题材。

注解2:GP为a水准英文考卷。General paper.
注解3:SAT为美国高考。考试科目为英语和数学。自学书籍推荐:新东方SAT参考书。

3.对新概念(注解4)英语的看法
    个人没好好学新概念;所以不知道它到底对英语提高有多大作用. 但是大量阅读是没有错的.新概念是一个好的范读教材,尤其是第4册.
注解4:新概念英语new concept.国内一般使用英语教材。
(补充:我也觉得没什么用。新东方书籍才是国内最好的书籍)

4.词汇量如何提高
     背单词在初期是必须的,因为你直接进入一个新的语言环境,如果没有一定的词汇量不可能很好的表达自己.但是之后背就不是那么很有效了,个人感觉大量范读–报纸,杂志,小说,非小说比较有用.

    关于sat 的准备,可以看看词汇,但是如果你平常范读多了,你会发现其实sat的词汇都是可以在范读中见到的.sat的作文其实和GP蛮象,动作快一点就可以了.  

(补充:背词汇最好设定量,时间。通过一些记忆法来背诵)


融入学校生活。

1。 语 言
    刚来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的英语远远不够。但不要气 馁,用心 学,下 功 夫。慢慢的英语就提高了。

   1)要 避 免 急 躁 情 绪。刚来 的 时 候 语 言 有 差 距  是正 常 的 。 要 保 持 良 好 的 心态 ,不 要 急    躁 。 坚 持 每 天 读 s tr a i t  s  t i m e s , 每 周 看 re a d er s’   d i g es t   和   T i me ; 遇 到 不 认  识 的 或 生  疏 的 词 语, 句 型, 多 请 教 别 人 或 字 典 , 这 样 慢 慢 的 , 语 言 会 提 高。
    2)还要多应用  语 言  ,坚 持 在 任 何 环 境 中 都 用 英 语 与 别 人 沟 通。熟 能 生 巧 ,讲的多了,很多东西会自然的重复,你对语言的体会 就 会 更 深 。
    还有要多和老师交流;他们可以细致的和你讲解怎么使用一个词,为什么你这句话不对。新加坡的老师是不会拒绝 你的。只有你不想去找他们而已。
    用简单 词汇 。 刚开 始 的 时  候,  很 多 人 会 背句 型,背单词;这些用处不大。重要的是你知道如何应用这 些 句 型 和 词 汇。从 简 单 的 词汇 和 句 型开始  用起,掌握了简 单 的用 法 ,再逐渐升级,达到融会贯 通和 触 类旁通。

(补充:不建议 看很 多 充 满俚 语 的 小 说 或 者 故 事。“不。 要。 脸”才是学习的秘诀,敢说,敢show,才能进步。)

2。与人打交道适应环境及交朋友
     瞬 间 离 开 了你 所熟 悉 的 环 境,朋友及家人都不在你的身边;就需要你积极主动的去交朋友。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出门在外靠朋友。
    先从身边的人,你的室友,你的同学,你的监护人等开始交朋友。只要用心、真诚,你会发现很多人都愿意和你 交往,与你做朋友。从中你也可以受益匪浅,学到很多东西。
(补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接 触  多点朋友,特别是本地朋友对学习会非常有帮助。)

    把新的环境当作自 己的家。在国内如何处事,社交,在这里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与别人沟通,没有好坏之分,只在于你想achieve什么。是想成为一个八 面 玲 珑 的人,还是要 消 息 灵 通的人,还是只要自己较好的几个朋友。不同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你在新的环境中,会不断的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因此你做人处事的方式也会逐 渐 发生变化。记住,没有最好的做人处事的方式,因人而议。做自己,而不要作别人。

如何融入新加坡同学中是很重要的。这里没有什么必胜绝技,或者valueless suggestions,有的只是自己two-cent worth thoughts。
要融入到新的社会中
   我们刚来的时候会发现周围一切的事物都是新的,陌生的,一般会有两种反应
    - 避免与陌生的事物接触
    - 主动去了解陌生的事物
    新加坡是一个中西结合的地方,由于有很好的管理,治安也较好,没有必要封闭自己,避免一切和自己不熟悉的人或事交流,那样只能生活在自己原来的世界中。

    既来之,则安之,还是要主动去发觉身边的新奇事物及不熟悉的人。这样,你才会融入到这个社会。就像最近新加坡一直吵的沸沸扬扬的关于是否引进外国人的话题,新加坡人在抱怨新来的外国人,很多经过了几年变成了永久居民或者公民,仍然不能很好的融入到这个社会。并不是说外国人一定要学习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习俗,重要之处在于如何和睦相处,消除一切相互的负面印象。向新加坡政府提出的一样,对于学生,想真正的融入本地学生的圈子,首先要主动与当地人交流,不要害怕或者害羞,大多数本地学生也都会愿意和你交流。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交流方式和聊天话题,这里不存在一招玩转天下的事,需要每个人慢慢的琢磨,积累,磨练和提高;说白了,就是一个人与人交流的过程,与中国人和中国人的交流没有本质区别。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对方是新加坡人,交流媒介是英语,文化背景有差异。你有可能因为对英语不熟悉而不愿意和新加坡人交流。这大可不必,他们也理解你的英语是第二语言;这就和他们说中文一样。大家都有擅长和不善长的语言,所以在语言的方面不要有任何顾忌。除此之外,还有人会觉得新加坡人的思想境界、关心的东西和我们不在一个等级、层次上。尽管有些人的确如此,但绝大多数新加坡人还是比较善于交流,愿意交流,值得交流。人与人的交流不仅仅是普通的问候、寒暄,在一定程度上,是思想和思想的碰撞,是互相了解、学习的过程。问候、寒暄只是为更深层次的交流做铺垫。尽可能的去建立与新加坡人交流的圈子。新加坡的大作业往往最少要三人组队合作、在CCA中、在各种活动中,多选择与本地人合作,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融入平台。

    在团队合作中,要勇于,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听了别人的ideas后,不屑而顾或是自行惭愧或随波逐流。重要的不是自己的对错,而是让别人可以听到你自己的声音,发表自己的意见。当然不要刻意的突出个人,说一些not making any sense 的话。表达自己的时候,你可以无拘无束,或是精心设计你所想要别人看到、认识的你。两者各有利弊,在于你想project 什么样的image,你可以选择不同的说话方式。这个不宜多评论,只在各自的目的,经验和喜好。

这里写的很简单,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只要你有一颗真诚的心,积极的态度,你就会克服很多困难,逐渐发现你会喜欢的新环境。


新加坡学校计分体系

“入学扣分优待”
    新加坡实行英国式的 6-4-2基础教育体系,学生中学四年后通过 “O”水准考试升入初级学院(高中)或理工学院。“O”水准考试设多科目,而每个科目评定采取分段标准制,即A1=1分(百分制75分以上)、A2=2分(百分制70-74分)、B3=3分(百分制65-69分以上)、B4=4分(百分制60-64分)、C5=5分(百分制55-59)、C6=6分(百分制50-54)、D7=7分(百分制45-49)、D8=8分(百分制40-44),F9=9分(百分制 39分以下,为不及格)。初级学院/政府理工学院(大专)的最低入学学术成绩是6科20分,即英文或高级华文加上5科最佳科目
  “入学扣分优待”就是让那些在课外活动(注解1)上表现良好的学生,在进入初级学院和理工学院时获得1至2分或最多4分的入学扣分优待。在一科最好成绩才可得A1(=1分)的情况下,扣除1分将会有非常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学生选择学校,这就相当于中国高考,额外加20分。

   “入学扣分优待”之所以广受学生、家长及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是因为它和一名学生长远的学业前途甚至就业前景息息相关。学生只要参加一个课外活动,完成四年的中学教育后,基本上每名中学生都可以获得1分“学扣分优待”,表现非常出色的则可得2分(注解2)。许多初级学院(高中)每年都按学生个别的发展需要,保留一定学额,给那些课外活动表现突出,却无法符合最低学分要求的学生

补充:理工学院入学分数计算为5科,基本不需要人文分数,除了人文科系,比如中文系,心理学等。不管是初院还是理工,英语和数学分数必算。上初院英文必须要及格,而理工的话,有些可以接受7分。但是可以选择的范围会缩小。
注解1:课外活动为CCA。
注解2:CCA是A扣2分,B或者以下扣1分。


什么是cca?如何选择?

新加坡的中小学基本上都是半天上课学习学科知识,剩下的半天则是开展各项CCA的活动时间。所谓CCA是英语 Co-Curricular Activities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课外辅助课程”。新加坡政府,1998年开始实行将课外活动纳入初级学院(高中)及理工学院升学的“入学扣分优待”;2000年,正式将“课外活动”改名为“课外辅助课程”,系统地、可量化地和可操作地将“课外辅助课程”纳入中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一、CCA介绍
    为了得到全面发展,新加坡教育部强制性规定所有小学、初中生必须参加四大组别中的一项活动。这四大组别是体育活动团体、制服团体、表演艺术团体、协会和学会团体。

1)体育活动团体:体育活动,就是各类体育比赛项目。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健康活力、公平竞争和团队精神。
(补充:学习压力大,运动的cca可以帮助出汗,利于身体健康。能不能参加比赛和拿奖是次要。但是这类cca分数不高,因为少了leadership和service等方面)

2)制服团体:有男童军、女童军、红十字等。这些人基本上每天活动就是穿制服走队形之类的,当然还有其它的很多。制服团体活动则通过灌输学生自立、适应力、自律及服务精神来使他们成为良好公民。是最难进的团体,也是非常辛苦的团体。
(补充:这类cca非常适合培养团队精神和自信。注重全方面发展。cca分数通常可以达到a,但是非常花时间,也非常累。)

3)表演艺术团体:表演艺术团体就是各种合唱团、舞蹈队、华乐团、管乐团、弦乐团、钢琴、口琴、手摇铃、舞台剧比比皆是。
(补充:人有一技之长都是好的。这类cca分数不高,但是很花时间,不过受益终身。)

4)协会和学会团体:协会就是一群兴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搞搞活动。数学、自然科学、天文学、IT、华文学会,基本上要什么有什么。
(补充:这类cca是我们以前在学校说的“混的”,基本没什么分数,也没什么特别强制性的东西。但是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CCA活动把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增强意志、强健体魄、增长智慧、求生体验等多方面内容融入到精心设计的各项活动当中,弥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不足。所有活动都强调与社会交流,灌输核心价值观。提升领导才能。

    初级学院(Junior College),相当于高中,因为学校比较大,CCA更加多。基本上还是那些大类,不过没有了制服团体。在其它的大项目下面,有更多的小项目。有的学校CCA零零总总70-80个(注解1),连一群人在一起打超级玩家DOTA(Defense of the Ancients)都算。

(一)核心项目
体育活动团体        制服团体        表演艺术

体育活动团体         
2)羽毛球
3)篮球
4)独木舟、帆船
5)体操
6)曲棍球
7)柔道
8)英式篮球
9)户外运动
10)橄榄球
11)藤球      
12)足球
13)棒球
14)壁球
15)游泳
16)乒乓球
17)网球
18)田径
19)排球
20)水球
21)其它被批准的运动

     

制服团体
1)学生军
2)学生警察军
3)男童军
4)女童军
5)红十字会
6)圣约翰救伤队
7)男少年旅
8)女少年旅        

表演艺术
1)美术和手工艺
  a)书法
  b)中国画
  c)摄影
2)视听/图书馆
3)棋类
   a)中国象棋
   b)国际象棋
   c)围棋
4)合唱团
5)社区服务
6)舞蹈
7)戏剧        
8)音乐团体
a)马来民间乐团
b)六弦乐
c)口琴
d)直笛
e)管弦乐队
f)其它
9)语文及文化学会
10)乐队
11)新加坡青年交响乐团
12)少年飞行俱乐部

(二)任选项目
学会/俱乐部
1)模型飞机 2)公民 3)电脑 4)地理 5)历史 6)家政 7)数学 8)集邮 9)科学 10)工艺11)其它
说明:新加坡教育部规定,中学生需参加课外活动,以接受全面性的教育。在选择课外活动时,他们可按自己的兴趣,在核心项目中,选择至少其中一项。
    在一个标准记分制度下,学生在完成中学教育后,将按其出勤率、成绩以及对该项课外活动的贡献,获得分数。
                                

CCA就是所谓的课外活动,是新加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初中还是高中,甚至大学生都会有CCA。当然也有个别人对这玩意不当回事,什么都不参加,要不成天读死书或者成天什么都不干。我还是属于随大流,有那么几个CCA。
总体来说,中三中四的CCA就是给我锻炼身体,锻炼意志力,又多交了一些朋友。有人也许感觉CCA很无聊;但是什么事只要你喜爱它,钻研了,就会发现其中乐趣,当然还有和队友,教练的交往,有些珍贵的友情就是在队友之间建立的。不可否认,课外很多时间都花在了CCA上,一周20几个小时,确实很累。但是当你发现自己还是可以从中学到些东西、成长的话,你就应该觉得值得。当然你也可以不去参加任何活动,这是你的选择,如果你认为可以用这些时间干更有意义的事,go ahead and do it。(直通车的人可以偷懒,而要考0水准的人就必须去好好参加CCA,它会关系到你的初级学院录取)

其实中三中四CCA占据了我很多时间,到了初院,CCA时间没有减少,反而更忙。我在CCA之外也参加了很多比赛和其他不再CCA范畴之内的活动。有时候在初院感觉CCA已从原来中三中四一半的生活变成了一个平台,跳板,机遇去扩展自己的交往面,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无论你在什么CCA,做什么,要么你很喜欢它,要么你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不然你就在浪费时间。有时候和人交往比CCA本身更重要。

注解1:好的学校cca多点,差的当然少点拉。cca day的时候可以通过每个cca拿过的奖和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过了选择的时间,也可以直接找负责老师。

补充:
cca(课外活动对我的影响)
我参加的是制服课外活动(girl guides)。我的课外活动很特别,很注重我们去发展领导能力的。课外活动给了我很多的机会,很多表现自己和开口说话的机会。我还记得老师要求我们去自己组织一个游戏,然后用英文告诉大家怎么玩这个游戏。当时的我,简直就是讲的乱七八糟,还被大家笑。可是,我却没有因此被打击,反而和大家一起笑,化解尴尬。虽然心底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开心,可是却没有因此而不再开口,因为我想在cca方面也取得骄人的成绩!
我还记得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提拔我做领导,让每个人都难以置信。因为他们觉得我的英文不好,没有办法发布命令。可是,老师却很喜欢我,因为我比别人用功,做起东西来,比新加坡孩子少了一份的埋怨。为了不辜负老师,我一次又一次的用英文发布消息,虽然每次都需要在背后做很多的准备“台词”工作,可是对于我,我总是做的津津乐道,因为我对生活和这份课外活动,充满着“热忱”。
课外活动让我接触了很多的人,很多的事,感触很多,教到了很多的朋友,这也让我觉得,我在新加坡,不再只是一个人。

我的观点是:中国人最好不要参加华乐,华舞等。虽然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文化,但是,这让我们失去了很多和本地孩子接触和学习英文的机会。所以,我觉得,要提高英文,环境很重要。置身于华文的氛围中,不利于英文学习。敢讲,不怕讲错才是学习的关键。


CCA(课外辅助课程)计分(非直通车学校)

1)CCA(课外辅助课程)分成“核心”与“任选”课外活动两大类别。只有属于“核心”的课外活动项目才可以用来换算成“入学扣分优待”。“任选”项目,则纯粹是让学生凭兴趣参加。
     “核心”课外活动项目有60个,包括:
     (1)运动与球类活动/探险活动,共有23个项目。
     (2)制服团体,共有8项目。
     (3)文化活动/学会,共有 24个项目。
    学生在中学四年中只需要从这60个课外活动项目中任选一个参加就行(注解1)。新加坡并没有强制规定学生一定要参加哪一个项目,所以校方不可以强制学生选择某个特定的课外活动项目。不过,新加坡要求每所中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参加制服团体。新加坡教育部视察团每五年会到学校进行视察和评估,如果发现学校的课外活动发展不均衡,会提出改善建议。新加坡不鼓励学生参加跟学术相关的课外活动项目(如模型飞机、公民、电脑、地理、历史、家政、数学、集邮、科学、工艺和其它学会或学术俱乐部)。这主要是因为新加坡教育部相信这些眼学术相关的活动可以在正课内进行,必要时可以补课形式进行,所以不必列为核心课外活动项目。新加坡教育部鼓励学生专注于一个课外活动项目。不过,如果学生中途想转换另一个课外活动项目,教育部是允许的,分数则是从新学年开始计算,之前参加的课外活动项目所取得的分数;也可能转入新课外活动项目中。新政策将使学生在投入课外活动,调剂身心,吸收正课以外的知识的同时,又不致因耗太多时间而妨碍学业。

2)中学辅助课程活动分数将在第四或第五年结束时计算。计分按五方面表现计算:

(1)领导才能(leadership):担任中队长、班长、学生协调员、宿舍管理员、组长、表演指挥、队服成员
     、俱乐部或社团负责人都有计分。如果参加两项活动,则累加,但最高为12分。
(2)素质提升活动(Enrichment):为提升学生个人品格专门设计了3大类各多个模块的活动。学生在4-5年
     内每完成一个模块可得1分,最多可完成3类各两个模块得6分。
(3)成就(Achievement):分成学校代表、获得奖章和成绩表现等3部分。
         ①代表学校参加校际、区域、国际比赛取得最高名次,就可获得计分,最多可计8分。
         ②成绩奖是指参加非竞赛类奖项活动,诸如国家青年成就奖,取得奖励者可获得计分,最高可得6分;
         ③成绩表现,参加校际、区域、国际比赛取得奖励名次即可获得计分,最高6分。
(4)参与(participation):参与所选课外辅助课程出勤率高于75%者,可计最高10分;对于
     出勤率 50%-74%者,可允许次年补足,否则不予计分;对于除健康原因外低于50%的出勤率,不予计分。
(5)服务(Service):在中学期间参与社区活动超过100小时,可计5分。对于校外社区活动的性质、组织
     单位等均有明确规定,不在规定之列的均不能取得计分。

学生在4-5年中学学业结束时,将上述5类计分总合,并换算成等级,如下:
中学4年制      
25分及以上        A1   
20~24        A2   
16~19        B3      
13~15        B4     
10~12        C5   
8~9        C6      
4~7        D7      
1~3        E8      
0        U      

中学5年制   
26分及以上        A1
21~25        A2
17~20        B3
14~16        B4
11~13        C5
9~10        C6
5~8        D7
1~4        E8
0             U

    新加坡课外活动的安排,由于学校的氛围不同,对课外活动的重视程度也不太一样。你可以根据你的个人爱好去参加各种俱乐部(兴趣小组),在俱乐部中,你可以代表学校去参加校际比赛。在初中,学校是规定必须参加CCA(课外活动),而且如果你想进更好的初院,CCA就需要是A1,初院的CCA是否参加就没有硬性规定。由于新加坡每年有政府奖学金,这些就需要靠CCA去支撑,仅仅有成绩是不够的,同样新加坡的大学,对课外活动也很重视,你想要奖学金,仅仅靠你的考试成绩是不够的,这也是从另一个方面,刺激了课外活动。再加上英美大学对课外活动的重视,从客观上使得新加坡的学生不得不关注课外活动。新加坡的课外活动,都是完全的学生组织,全部靠学生去运转,包括人、财、物的安排。比如:你想组织一次活动,那么活动的构思需要你想、活动经费需要你去筹措,场地需要你安排,参加人员需要你去联络等等都是需要你去处理。如果你是组织者,这都是你要考虑的问题哦。在活动中,如果你有问题,可以请教老师,但老师不会包办代替。这就是与国内活动的根本不同点。大家可以想一想,这样的活动难道不锻炼人吗?活动是由学生自己组办的,你会不全部身心的投入吗?这样的活动难道没有收获吗?
    课外活动的类型很多,有文艺、体育、学科竞赛、社会活动等等。每一个学校都有成型的各类俱乐部,同样你也可以再建立新的俱乐部。你可以到社会上与社会团体联合开展活动。一切皆有可能哦。有关注学科的,也有喜欢社会活动的,这样在学校就丰富多彩起来了。如果能把这二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人,各类大学都是非常欢迎的。在这些组织中,学生会的地位非常高。它的作用就是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大型活动的组织。每年一个星期的迎新活动都是完全由学生会自己策划和组织的。
    由于考虑到初院要考A水准考试,所有的活动在二年级的上学期基本结束(大约5月份吧),留出时间让大家复习应考哦。新加坡在这个方面考虑的还是比较周全的。

注解1:可以选择超过1个,但是需要知道如何分配时间。


关于通过特长上初院

通过特长直升(简称DSA)进入优秀的初级学院的。但是请注意,DSA的招生时间是每年5-6月,在各个初级学院的网站上报名,填表,然后会有该初级学院那个方面的负责人给你打电话联系你过来面试。各个学院的时间都不同,所以要自己经常查看官方网站,留意招生细节。一下的DSA只适用于初级学院,好像初中的DSA不是这样的。

  一般可以DSA的项目是各种艺术类(舞蹈、器乐、声乐),和体育类(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等等)。初中则还设有奥数特长招生,可是初级学院没有。因为莱佛士、华中和国大附属数理中学等顶尖优秀学校包揽了新加坡科学所有国家队的成员,从初一就开始集训,优秀的奥赛高手实在太多,所以初级学院DSA是不招数理特长生的。而且不同初级学院的侧重点也不一样。莱佛士是出了名的体育学校,因此每年几十个特长生的名额,百分之九十是给体育的,百分之十才是给艺术类的。而艺术类当中舞蹈队又是重中之重,2010届(也就是我这届)全校只招收了一个艺术特长生(中国舞),华乐团、合唱队、弦乐等等,一个都没有收。可是光乒乓球队一个社团内就收了至少3个体育特长生。所以有艺术特长的孩子DSA莱佛士有点困难。而德明是出了名的艺术学校,它所有的演出社团都非常的优秀,因此德明可能会特别看重艺术特长生。就以华乐团为例,新加坡的最顶尖的华乐团按顺序是德明、华中、谈马锡和维多利亚初级学院的,他们每年可能都会招收华乐特长生。

从2011(我下面那届)到2012两届学生中,有两个乒乓球特长生,一个华乐艺术特长生。但是请注意,他们之所以能称为特长生,绝对不是浪得虚名的。我从山东来的学妹,以前是安德逊中学的,在来新加坡之前她是山东省乒乓球省队的。而华乐今年招来的四川来的SM1学生同样也是安德逊中学的小叶,古筝弹得不仅是棒而已。乐器DSA的人十级是基本要求。小叶曾经考上了四川音乐学院,可是最终还是决定不走专业道路,一心向学。她不仅弹得非常非常好,而且台风、礼仪、视奏、基本功,所有现场发挥的东西都十分到位。一下子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被莱佛士选中。SM1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因为年龄问题不能代表各自学校的体育社团出去比赛,因此可能不太了解新加坡的水准。不是一个“好”字就可以使一个人成为特长生的。游泳是莱佛士最强的项目,我隔壁班的TW在中四那年已经代表新加坡参加北京奥运了,其他的人也是在亚运会上、东南亚运动会上争金夺银的人。而我的学弟作为学校篮球队的主力,也是因为他爸爸是中国某省队的教练,从小训练他打篮球出来的。
(补充:想滥竽充数的最好绕道。通过这种方式上了初院,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在CCA。绝对影响学习)

每年报考DSA的学生很多,艺术类的面试都在六月中旬,评委一般是指导老师加上社团的执委。舞蹈类我不了解,但是乐器类的话要准备一首独奏曲,然后我们会现场给一段小的乐曲,一分钟准备,然后演奏。之后我们也会询问一下常见问题,比如学习多久了,获过什么奖,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等等。有以下几点一定要注意,这时我两年在DSA考生中发现的问题:

1、  不要同时DSA太多学校和不同的CCA,一般学校不喜欢这样的学生。我们就遇到过一个女生因为器乐和舞蹈都很突出,然后同时DSA了国家初院和莱佛士两所学校,但是她和另外一个男孩子差不多水平,在同等情况下,华乐团名额紧张,我们会担心如果舞蹈也要了她,那就浪费一个名额。所以最终莱佛士没有要她。这就可惜了。

2、  报考DSA之前询问一下在那里的学长和学姐,自己擅长的东西是不是正是学校需要的。华乐团有五个声部,每一届招收的情况不一样,各个声部就会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很需要DSA来补齐我们所需要的乐器。五月份新一任执委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统计次年新生的声部乐器情况,以及根据当时的情况给出DSA需要招收乐器的喜好。比如我们如果非常缺少大提琴、笙和唢呐的话,招生时我们就会特别注意大提琴和管乐的考生,可能他们并没有非常高超的水平,只要有个八九级,我们一样也要。但是在此我要再表扬一下小叶同学,因为我们这届正好缺大提琴、笙和笛子,最不缺的就是古筝,可是她的高超技艺让全场人不得不服,最终被排在华乐团DSA单子上的第一名。所以一定要弄清楚哪些初级学院正缺什么,不要盲目地报考。P.S补充一句,钢琴特长是绝对不要的,因为钢琴社团没有比赛,不需要钢琴高手。其次钢琴在新加坡是普及乐器,学校里随便抓一个人来都能弹钢琴。而且学校有专门的音乐科目,钢琴弹的好的人实在太多。

3、  准备工作要充足。有不少学弟学妹是在DSA面试已经近在眼前的时候才想起来要报考。有的乐器已经半年没有碰,甚至有的把乐器丢在中国,或者已经残破不能用。需要报考DSA的同学们要从年头就开始准备,尽管学习很紧张,但是也要抽出时间练习。不要到了最后,坐在评委面前了才说:“我很久没练,谱子记不得了。”这样子是绝对进不了DSA的大门的。

4、  最重要的一点,千万千万不要错过DSA的时间!!!每年都有学妹打电话给我跟我说报名表交晚了,能不能我带她进去面试。华乐团在招生方面确实不太正规,每年都有很多很多人临时来面试,之后再填表,可是这样的行为给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毕竟DSA是一件大事,还是认真做好来。不然就像我最尊敬的学长那样:“错过了时间,你们不要我。好!我自己考进来,我偏要来!”果然他O-level就进了莱佛士,最后还做了我们华乐团的首席二胡。呵呵 ~很有骨气!

DSA面试之后,老师和执委们会在一起把考生排序从1到N,然后交给学校。具体要不要不由各社团决定。学校然后根据所有社团整体的需要分配名额。给一个,那就是排名第一的学生进。如果一个都不给,就算所有考生都好到顶天也进不来(我这届就是这个问题)。今年莱佛士就给了华乐一个名额,所以只有小叶一个人DSA进了华乐。DSA进入初级学院的学生到了初级学院除了学习之外,要以招收他/她的社团为主,不可以因为其他的事情而不到该社团训练。当然也存在不负责任的人,考进来以后就没影了。但是这样的行为给那所中学的形象会造成影响,更是给下一届学生的DSA带来了麻烦。


新加坡初院教育

新加坡的教育理念,还是受东方文化影响比较大,家长对孩子都倾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又是空前的高。我孩子在新加坡的中学四年(新加坡类比我国山东的学制,初中四年、高中二年;我孩子在国内初中毕业后去新加坡插班到中三进行学习)。我的感觉,新加坡是进行分层教育的,根据每个人的成绩来分班,早年还有天才班,现在取消了;但代替的是根据成绩分兴趣班(就是我们的实验班、好班那个概念吧)。由于在中三就可以进行选课,类似我们的文理分科,如果你侧重点在理科,同时也必须选修文科的科目,语言基本是必修的(反之也然)。中四毕业有个O水准升学考(类似我们中考),现在很多直通车就把这个给免掉了。但在初院(类似我们高中)的学习,是为A水准考试做准备的(相当于我们的高考)。

    课程的安排,是根据你自己的爱好来确定的。同时,每一门学科又被分成三个等级(简单H1、中级H2、大学课程H3)。一般的人要求最少选修3门中级H2。最少选修7门课。其中GP(阅读与写作)、PW(专题作业)、还有二外是必修课。而大学课程H3的选修,是根据你在初院一年级结束后的成绩来确定的,这个是建议你选修,同时你也可以不选修,最多可以选修2门大学课程H3。从课程的安排上看,学生的自主性很大,你可以根据你的实际能力和感兴趣程度来选修不同的科目。同样,你也可以考虑如何得到一个好的GPA,来进行选课。我孩子A水准考了8门课,GP、PW、中文、数学H2、物理H2、化学H2、经济H2、矩阵H3。其中,中文的成绩就是参加O水准的考试的成绩。PW在初院一年级结束,H3仅仅在二年才有。上课的方式,基本是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初院的考试不多,与中国一样每学期就期中、期末考试,在A水准考试前有个预考(类似我们的模考)。平时的小测验不计到最后的成绩。在初院记成绩的方式与初中不一样。初中是重视平时成绩,而初院就看考试成绩,我想这也是为了让孩子们适应一考定乾坤的思想吧。初院课堂的教育方式,类似我们的大学教育,上完大课,老师拍拍屁股就走人,你有问题,可以直接找老师(上班时间,老师都在学校坐班或通过电邮),也可以自己自学。总的感觉作业不是太多,一切靠学生自觉革命。
    A水准考试就是新加坡的高考。如果你想去英国,那你最少H2要三门A,去剑桥、牛津有时还要H2四A哦。同样,国立、南洋的录取也是有成绩这个入门砖的。如果你有三A的话(H2),进入新加坡的大学就不成问题了。

    体会:新加坡通过初中、高中不同阶段的成绩记分方式,来调控学生的学习。在初中,平时成绩(每次的单元测试)都计入总分,平时成绩占学期结束时总分的40%,这样高的占比,使学生必须重视每一堂课,每一次小测验,相对而言就是有点强制学生去学习。而在高中(初院)阶段,就看大考成绩,凸显一次考试成绩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考试。
    分层教育,比较有利于孩子们的竞争,面对面的直接竞争。
    学科的自由而带限制的选择,强调适当的文理均衡。同时又满足了不同孩子的喜好,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每一门课的分级,同样有利于孩子去合理安排时间,关注自己需要关注的东西。


初院选科
1) JC的课程选择。课程的选择因人而异。基本原则是对什么有兴趣就选什么。其实和中国一样,新加坡也分文理。你想向文学(英国文学,历史,地理,中华文学,china studies,经济等)发展,by all means 选择你想学得课。 偏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就是你的选择。

2) JC的选课要求
JC的课程是由三部分组成(必修课、数学与科学和人文科目与艺术)。在必修课外还需要至少从数学与科学和人文科目与艺术中选修3H2+1H1;其中必须有对比科目,也就是说你数学与科学和人文科目与艺术都要最少涉及一门(4门课中,如你选3门数学与科学,就必须还要有一门选自人文科目与艺术,同样如果你选3门人文科目与艺术就必须还要有一门选自数学与科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你更好的全面发展。
    必修课:是语言类课,由阅读与写作(GP)(H1)或知识与探索(KI)(H2)、专题作业  
            (PW)及母语课组成。因为母语课由于你在中四的时候考过O水准的高级华文,这样
             就不需要再学。

             GP或者KI是二选一。KI有点和哲学相近,想选它是要通过一个考试,不是人人都可以
           选,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GP比较大众化,有点时政加英语的感觉,主要看论点,当然
           语言好自然有优势。KI属于H2深度。选KI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一门对比科目。既
           可以当数学与科学类又可以当人文科目与艺术类。(它是一门算二门的课,既代替了
            GP,又作为对比科目)

      数学与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电脑学。

     人文科目与艺术:经济、美术、音乐、地理、历史、历史(中文)、中国文学史、华文与文
                   学、华文理解与写作、日文、马来文与文学、淡米尔文与文学、英国文学、
                   法文、德文、戏剧研究与戏剧学。

                            

         校外的H3科目:在大学与大学生一起上课、按照bell curve评分。
                        在J2的五、六月份大考。
               
   
3) 如何合理的选课。
    一般人人都会选数学,虽然有些人认为数学不重要,但是你看一看NUS、NTU或SMU的录取要求,绝大多数课程都需要数学及格。如果你都没有上数学,谈何及格。剩下的基本上看兴趣。大多数SM1会选择物理,化学再加一门文科。还有选课时要考虑你大学准备学什么专业。如果你对生物或医学感兴趣,那就必须去选生物了。如果你想大学学经济,这个时候经济就是你的必选。
    新加坡的选课可以给你一个适应的时间,你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更换。可以变更学科的深度(由H2变成H1),还可以变更学科。总之很灵活。虽然这样讲,如果你想几个月后换学科,你要考虑到要赶上你前面几个月拉下的课程。
    我曾经因为是否选china studies纠结,最终选了化学;保险起见,因为已经决定选经济,再多一门非常规课程,有些拿不准。
    H3课程是根据你的J1成绩来确定是否有资格选。当时我是很少数有资格去选2门H3并超过一般的12个学分的人,但我考虑到J2的时间及个人精力,就选择了1门H3。

      我选择的是GP、PW、华文、数学H2、物理H2、化学H2、经济H2、校外H3(国大线性代数)。(其中PW在J1结束、H3在J2  2月开始,5月结束、华文在中四考完)

4) 选课对GPA(注解1)的影响
   其实选课对GPA还是有很大影响。一门简单的课可以让你轻松拿A,而一门深奥的课就会让你的GPA很难看。这就看你如何权衡成绩和课程的难度。大家可以理解,中华文学和经济相比中华文学简单的多;同样H1与H2相比,H2要困难的多。但是你决定选什么课还是和你想要达到的目标有关。如果你只想不花太大功夫就拿个好成绩,那就选中华文学吧,至少拿A的几率比经济大多了。如果你想挑战一下自己,也对经济有兴趣或好奇,那就选经济。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课可以选,如历史、地理、英国文学、艺术等。如果你对他们有兴趣,而且在中学有一定的基础,为什么不学呢?
   
    最终,我们的选课主要就是如何权衡分数、兴趣和发展方向。这里没有一个定式,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客观的选择。这个决定最好自己做,不要受到他人的影响。对自己负责,即使后来后悔了,也是自己的责任。建议在选择前多与老师、学长交流,了解你将要选择的课程内容及难度,做到不打无准备之战。
注解1:GPA是累计成绩。理工学院都是用gpa算出成绩。


Raffles书院国内招生细节

现在又到SM1招生、录取的时候了。贴一下孩子2005年7月24日写的考试小结,也许对大家有帮助。

现在回想昨天的考试,确实是一次值得回忆的不可多得的经历。
8:15——8:35,IQ测试
8:50——11:05,数学测试
11:15——12:15,物理测试
14:00——16:00,英语测试
16:15  男生开始面试
17:00——17:20,我的面试

分析一下:
IQ测试:我感到并没有像以前被录取的人讲的那样难,我做得很顺,也许是我碰到简单的迅速
        选择,碰到难的也迅速选择,就这样糊里糊涂地用15min做完所有的IQ题,剩下5min思
        考最后几题,可是苦思冥想,最终还是蒙的!
数学测试:就那样!自我感觉——不好,也不坏。
物理测试:开始有些不顺,后来渐入佳境。
英语测试:好歹还是认识不少单词,虽然有些句子,不,几乎所有的句子,都不太懂。
          英语作文,充分发挥了我丰富的想象力,花了将近45min写了近500词的文章。

我的面试:值得回忆。以下是面试的大概过程:
   (A=我  B=考官)(中文:现场说的就是中文,英文:现场说的就是英文)
B    Please sit down.
A    Thank you.
B    Relax.
A    Take a deep breath
B    Now, please introduce yourself.
A   My name is XX. I’m fifteen years old. I’m from XX School. Now I would like to use R, A, F, F, L, E, S, raffles, the seven letters to describe myself.
    R is reliable. I’m an honest student.
    A is acquisitive(注解1). I devote much time to the acquisition of the knowledge.
    The first F is friendly. I’m friendly to everybody, so everyone likes to talk with me.
    The second F is flexible. I’m flexible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注解2).
    L is leadership. I have been a monitor and a secretary of the League for three years at school.
    E is easygoing. I seldom get angry, so I can get on well with everyone.
    S is stubborn. If I do something in the right ways, I will remain to do it until it finishes(注解3). I also like challenges. I have confidence in passing this interview.
B    脸上露出了笑容,又将以上的七个词问了一遍,并说stubborn这个词在中国人眼里是褒义词,但在他们眼里是贬义词。请我换一个以S开头的词。还说你可以想一会,不要慌。
A   Simple.
B   How to explain it?
A   When I thought something, I would tell it to someone directly.
B   XXX.(他讲了一个词,还解释了一大堆,我一句也没听懂,我就一边听,一边点头,外带微笑)
(补充:任何面试,表情很重要。)
B  Introduce your parents.
A  Occupation?
B  Yes.
A  My father XXXX. My mother is XXXX
B  你为什么会选择新加坡?
A  指的是新加坡莱佛士书院吗?
B  Yes.
A  May I speak it in Chinese?
B  We prefer English.
A  OK. Last month, your headmaster came here and introduced RI. I am attracted to the school. RI has a long history since June. 5th, 1823. The school was re-named Raffles Institution in 1868 in the memory of  Sir Thomas Stamford Raffles.
(补充:任何时候,都要对自己要去的地方的相关信息做了解。比如考生在这里很好的说出了莱佛士的历史)
B  How do you know the information?
A  I found it on the Internet, RI’s website. Also, RI has records of achievement.
B  Have you been to any other cities in China?
A  Yes. Last summer, I traveled to Yunnan Province with my father. We went to Dianchi. The lake smells bad.
B  What’s your hobby?
A  I have many hobbies such as reading, watching TV and sports. I like sports best, especially playing football and Go. My favorite sports star is Yao Ming. He’s very tall. I think his basketball skill is very good. I like him very much. I once asked my father to buy a real Yao’s jersey from the U.S.. When I was watching the Rockets matches, I would dress the uniform. He trains so hard that he is becoming a star player. From him, I learnt that if you work hard, nothing is impossible.
B  What is your dream?
A  Whatever I do in the future, I must honest and word hard. I want to be a statesman in the future striving to narrow the income gap in society?
B  (打断了我的话) What will you do to achieve the narrowing of income gap?
A  可以让高收入者交纳较高的税,对他们实施高税率。而在一定收入以下的人可以不缴税。比如说年收入在50000元以下的人,可以不缴税。这里的50000元只是一个比方、假设。
B  你有没有想到,如果你采取此项政策,很多高收入人群会反对。
A  如果我是一个领导者,并实施了此项政策,在政策实施初期,我也许会受到很大压力,高收入人群会游行、示威,我甚至可能因此下课、下台。
B  如果你的税率太高,富人投资所赚的钱,也许90% 要上交,他们可以不到你这里投资,那么你这里的经济发展会陷入僵局,你怎么办?
A  我认为中国目前经济发展迅速,充满巨大的商机,没有一个富人会放弃赚钱的机会。
B  如果富人收入所得的90% 上交,他们会觉得太辛苦,就会不在这投资。
A  中国市场巨大,我想每个富人都想在这投资。即使有一些人不愿在这投资,只要有人投资赚了钱,其他人势必会争先恐后的在中国投资。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B  但如果没有人投资呢?
A  我记得我曾看过有关高税率的文章,说得是在西欧,我记不清是瑞士还是奥地利还是其他国家,实施的是高税率政策。如果我要实施此项政策,我一定会派人到当地考察,在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制定政策。
B   Very good.
B   (在讲感谢你的配合,我们一起度过了漫长的一天。。。)
A   Could you ask you a question?
B   Yes.
A   I have found some information about RI. I read RI’s motto. But I can’t say it in Latin. So I have a question. Why doesn’t RI have an English motto?
B   XXX (大意是在中国读拉丁文很难,但在新加坡很简单。这条箴言是Raffles爵士定的)
B   Do you know the English meaning of the motto?
A   Hope of a better age.
B  (我们会在今天晚上或明天上午通知你是否被录取,谢谢。。。)
   握手,感谢 (完)

(补充:  在新加坡,一些针对的面试士会有中英文的。比如,我上次去moe面试也是这样。切记,讲英文的时候请说标准英文。中文的时候则要说中文。不要讲singlish,考官非常不喜欢,即使singlish很生活化。)         
注解1: acquisitive有求知欲的。
注解2: different circumstances在各种情况/环境
注解3: until it finishes这里有语法问题,应该是until it is done/finished


O水准和A水准毕业生必读

转载自《波士顿环球报》刊登过的一篇文章,题目叫“为了找到好工作现在要做的20件事”,奉献给大家一起体会。感想是我自己的加上去的哦。

1.Get out of the library. You can have a degree and a huge GPA and not be ready for the workplace. A student should plan that college is four years of experience rather than 120 credits,” says William Coplin, professor at Syracuse University and author of the book, 10 Things Employers Want You to Learn in College.”
第一,走出图书馆。就算有了学位和很高的GPA你也不见得就为工作做好了准备。学生应该有规划,校园四年的
      人生经验比120个学分更重要。
感想:在美国大学里,课外活动常常和功课一样重要,通过课外活动可以得到很多课本外的知识。
(补充:这就是为什么,我把很多时间花在和社会接触上。)

2. Start a business in your dorm room. It’s cheap, Google and Yahoo are dying to buy your website, and it’s better than washing dishes in the cafeteria. Note to those who play poker online until 4 a.m.: Gambling isn’t a business. It’s an addiction.
第二,从宿舍开始做生意,这很便宜。雅虎、谷歌都会争先恐后地买你弄出来的网站,这比餐馆里洗盘子好多
      了。至于那些通宵在线玩扑克的人,记住赌博不是生意,赌博是瘾。
感想:要想创业可从大学同步开始,不见得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大学有大把的时光和大量的人力及知识资源。
(补充:学生没有大量的经济支持,可以从小的做起。不要埋头的读书。这就是我现在为什么在做这些,也就是为什么我造就考试做这些。我现在做别人不想做的事,以后就能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东西.)

3. Don’t take on debt that is too limiting. This is not a reference to online gambling, although it could be. This is about choosing a state school over a pricey private school. Almost everyone agrees you can get a great education at an inexpensive school. So in many cases the debt from a private school is more career-limiting than the lack of brand name on your diploma.
第三,别债务缠身。这和在线赌博关系不大,虽然可能有关系。这是关于应该选择一所州立大学而不是昂贵的私
      立学校的问题。几乎所有人都同意在不那么贵的学校里也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从个人前途上看,无债
      一身轻比花钱买个名牌文凭要有利得多。
感想:不要仅仅盯着大学排名,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补充:这点我个人觉得很废。学校的费用是次要,学校和科系还是应该考量的。)

4. Get involved on campus. When it comes to career succes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 social skills to read and lead others — get you farther than knowledge or job competence, according to Tiziana Casciaro, professor a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Julie Albert, a junior at Brandeis University, is the director of her a capella group and head of orientation this year. She hones her leadership skills outside the classroom, which is exactly where to do it.

第四,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哈佛商学院的Tiziana Casciaro教授在谈到事业的成功,情商――阅读和领导别
      人的社会技能――均来源于在大学做合唱团的指挥和领导,在那里获取的能力要远远超过你的学识和工作
      能力。这在美国文化中,是所谓”领袖素质”的基础。
感想:通过校园活动,可以学会怎么理解、帮助别人,满足别人的需要和别人沟通。找工作时会被别人另眼相
      看。千万不要认为这些仅仅是校园生活而已。
(补充:以上几点,在cca的过程中都可以培养。对于将来在社会,得灵活应用了)

5. Avoid grad school in the liberal arts. One in five English Phd’s find stable university jobs, and the degree won’t help outside the university: “Schooling only gives you the capacity to stand behind a cash register,” says Thomas Benton, a columnist at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who has an English degree from Yale and a tenure-track teaching job.)
第五,避免在文理学院中读研究生。五分之一的英语博士可以在大学里找到稳定的工作,走出校门(找工作),
      学位没有任何帮助。Thomas Benton(一位高等教育纪事报专栏作家,拥有耶鲁大学英语学士学位和一个
      任期的田径教学工作)说:大学仅仅是给你一个站在收银机后面的能力。
感想:除非你离了学术不能活,读博士对实际工作毫无帮助。在美国博士不见得比本科更好找工作。与中国情况
      相反,中国有很多公司,硕士生以下不要。不能拿中国的经验去套国外的生活哦。
(补充:能力比文凭重要。所以,一些老师夸大或者炫耀自己是什么名校毕业的。实在还是得看能力阿。理工生或者大学生不一定比博士差)

6. Skip the law-school track. Lawyers are the most depressed of all professionals. Stress itself does not make a job bad, says Alan Kreuger, economist at Princeton University. Not having control over one’s work does make a bad job, though, and lawyers are always acting on behalf of someone else. Suicide is among the leading causes of premature death among lawyers.
第六,Alan Kreuger(普林斯顿经济学家)说:跳出法律学校的轨迹。律师是所有职业中最压抑的。本身有压力
      的工作并不代表是一份坏的工作。律师总是代表别人去争利,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工作,是一份坏工作。
      自杀是律师中第一号非正常死亡的原因。
感想:收入高不代表是好工作。人的一生不仅仅只有工作。
(补充:我不太同意他的感想。我觉得重点应该放在 Stress itself does not make a job bad,有压力,才有动力!)

7. Play a sport. People who play sports earn more money than couch potatoes(注解1), and women executives who played sports attribute much of their career success to their athletic experience, says Jennifer Cripsen of Sweet Briar College in Virginia. You don’t need to be great at sports, you just need to be part of a team.
第七,参加体育运动。调查表明,大学从事体育运动的人,毕业后比那些不沾体育的同学明显收入高。美国人从
      事体育不仅是锻炼身体,而且是培养竞争的才能和领袖素质。一个大学运动队的队长到华尔街找工作,优
      势不可限量。
感想:生命在于运动。美国大学里的体育生需要完成与其他人一样的学习,训练通常是每天都要占3~4小时(我
      孩子告诉我,体育校队的人每天下午4点到7点进行训练,天天如此)。这也是美国大学一视同仁的特色,
      这样毕业出来的人难道不更优秀吗?
(补充:能动的时候就多动动,别老宅。老了动不了了,那才悲剧。)
注解1:couch potato就是“窝在沙发上的土豆”。一个字,宅。

8. Separate your expectations from those of your parents. “Otherwise you wake up and realize you’re not living your own life,” says Alexandra Robbins, author of the popular new book “The Overachievers.” (Note to parents: If you cringe as you read this list, then you need to read this book.)
第八,别按着父母的期待生活。”否则你醒来后会发现你过的不是自己的日子。”
感想:父母有父母的生活经验,但孩子有孩子的喜好。按照自己的人生去生活,自己会感觉更快乐些。
(补充:我父母一直搞不懂我在做什么留学还是教补习的事。他们觉得我还安安稳稳的跟着教育部。但是,我觉得,我想要的,不是他们想我成为要的。经过n次沟通,我还是觉得没有办法沟通。后来总结出这就是所谓的代沟。所以,长辈的意见要听,但未必他们要的,就是适合自己的。)

9. Try new things that you’re not good at. “Ditch the superstar mentality that if you don’t reach the top, president, A+, editor in chief, then the efforts were worthless. It’s important to learn to enjoy things without getting recognition,” says Robbins.
第九,做一些你并不擅长的新事物。你对自己未必了解,这是苏格拉底给人类的教诲。“如果你没有达到顶峰、
      做总统、得A+、做主编,看起来你做得毫无价值,没有达到巨心得状态。重要的是要学会享受没有得到认
      可的事情。
感想:请给自己一个机会。什么自己不擅长这个,不擅长那个,作茧自缚。很多人二十年后会生活在自己完全没
      有设想过的现实中。
(补充:做过了很多不同的工作。钱是次要,我觉得我学的,是生活,体验的也是生活。或许现在看不到什么成效,但是将来一定受用。)

10. Define success for yourself. “Society defines success very narrowly. Rather than defining success as financial gain or accolades, define it in terms of individual interests and personal happiness,” says Robbins.
第十,以自己为中心来定义成功,“社会上成功的定义非常狭隘,相比较收益和荣誉的定义,成功应该定义为个
      人的兴趣和幸福感更重要。以自己为中心来定义成功,别以外在的东西(比如金钱)来定义成功。
感想: 生活需要自我调节,幸福来源于自我感觉。(是不是有点阿Q?)
(补充: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一样重要。)

11. Make your job search a priority. Jobs do not fall in your lap, you have to chase them. Especially a good one. It’s a job to look for a job. Use spreadsheets to track your progress. And plan early. Goldman Sachs, for example, starts its information sessions in September.
第十一,好工作要自己去找,不要等着天上掉馅饼,尤其是好的工作。找工作本身就是一件工作,你应该用表格
        记录找工作的过程。并且要提前规划。比如说高盛从9月份就开始招工信息通报会。
感想:幸福来源于自己去追求。等待将会一无所获。
(补充:接触过一些非常成功的人。每个人对于成功,都会说,主要是一些机遇抓住了。什么是机遇?我认为每个人对于每个事物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就是抓住机遇。比如,经济学里才说的故事,到了荒岛上的商人,看到所有人没有穿鞋。a离开了,认为没有生意。b大喜,认为是绝对的商机。)

12. Take a course in happiness. Happiness study is revolutionizing how we think of psychology,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How to be happy is a science that 150 schools teach. Preview: Learn to be more optimistic. This class will show you how.
第十二,选修关于”幸福”的心理课程。幸福的研究来源于我们对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思考。如何快乐是一
       门学科,超过150个学校都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教学。学会积极乐观的态度。
感想:幸福是一门需要用心去体验的学问。用愉快的心态去迎接社会的考验。
(补充:在乐观中面对悲伤。人要有足够的气场。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不乐观面对生活,等待你的只有“死亡”。)

13. Take an acting course. The best actors are actually being their most authentic selves, says Lindy Amos of communications coaching firm TAI Resources. Amos teaches executives to communicate authentically so that people will listen and feel connected. You need to learn to do this, too, and you may as well start in college.
第十三,上表演课。美国社会整个就是个舞台,从教授、政治家、企业总裁,到律师、将军、记者,不会表演就
        很难出头。与人沟通,使人聆听并感受的学习不妨从大学就开始学习。
感想: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情商的重要性。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交流沟通无时不在。而方法和基本常识我们需要
       尽早的去学习。
(补充:我认为act可以理解成两个方面。1,做自己的工作,play your role。2,是act to be others.就是中国人说的,做人要圆滑。)

14. Learn to give a compliment. The best compliments are specific, so “good job” is not good, writes Lisa Laskow Lahey, psychologist at Harvard and co-author of “How the Way We Talk Can Change the Way We Work.” Practice on your professors. If you give a good compliment the recipient will think you’re smarter: Big payoff in college, but bigger payoff in the work world.
第十四,学会赞美别人。哈佛大学心理学家Lisa Laskow Lahey在《How the Way We Talk Can Change the Way
      We Work》一书中说道:最好的恭维应该是具体的,像“工作好”并不是一种好的赞美。如果你给别人一
      个好的赞美,你会被认为是一个聪明的人(这样的效果,在学校里会有很大的好处,在工作的世界里你的
      收益就会更大)。
感想:在生活中,既要当好演员,也要当好观众。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感觉和别人有距离,其实就是缺那简单的几
      句问候和一个拥抱。学会感恩,你将生活的更快乐。
(补充:这里可以借鉴一下孔子的原则。但是我自己改了一下:对于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要“面说人短,背说人长。对于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要“面说人长,背说人短”。最主要的还是,一褒,二赞,三损。)

15. Use the career center. These people are experts at positioning you in the workforce and their only job is to get you a job. How can you not love this place? If you find yourself thinking the people at your college’s career center are idiots, it’s probably a sign that you really, really don’t know what you’re doing.
第十五,使用就业指导中心。美国大学一个重要部门就是求职咨询机构。专业人员帮你分析自己的长短,以及就
       业市场,帮助你准备面试,修改申请信。
感想:不需要一切都靠自己打天下。学校是你的后盾,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的。
(补充:接触过2个曾经做cctv的人,他们说,去学校主要不是能学到多少东西 ,主要是能有什么人脉。因此他们能在cctv谋职。意思浅浅,但是你们懂的。)

16. Develop a strong sense of self by dissing colleges that reject you. Happy people have “a more durable sense of and aren’t as buffeted by outside events,” writes Sonja Lyubomirsky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Riverside. When bad things happen, don’t take it personally. This is how the most successful business people bounce back quickly from setback.
第十六,被拒后应该坦然以对。快乐的人自己定义自己,不会用外在指标定义自己。当不好的事情发生的时候,
        不要太在意。学会如何从失败中走出来。
感想:成功的人就是那些学会了如何快速从失败中站起来,再去奋斗的人。
(补充:我失败了n次,但是也成功了n次。每次都是学习。)

17. Apply to Harvard as a transfer student. Sure people have wild success after going to an Ivy League school but this success is no more grand than that of the people who applied and got rejected. All people who apply to Ivy League schools seem to have similar high self-confidenceand ambition, even if they don’t get in, according to a study by Kreuger.
第十七,以转校生的身份申请哈佛。人们从常春藤名校毕业无疑会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是那些申请后被拒的学生
        也不差。所有申请常春藤名校的人,即使不能入校就读,也都有同样的自信和野心。
感想:成功的人有一颗永不言败的心。
(补充:别人不选你,或许是他没眼光。而不是你不行。)

18. Get rid of your perfectionist streak. It is rewarded in college, but it leads to insane job stress and an inability to feel satisfied with your work. And for all of you still stuck on number 6, about ditching the law school applications: The Utah Bar Journal says that lawyers are disproportionately perfectionists.
第十八,不要过分追求完美,不要给自己不必要的压力。生活不止是工作,学习,它还有很多很多。
感想: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去热爱人生。
(补充:心态要放正。)

19. Work your way though college. Getting involved in student organizations counts, and so does feeding children in Sierra Leone or sweeping floors in the chemistry building. Each experience you have can grow into something bigger. Albert was an orientation leader last year, and she turned that experience into a full-time summer job that morphed into a position managing 130 orientation leaders. A great bullet on the resume for a junior in college.
第十九,要靠打工读完大学,积累工作经验。通过打工你会认识很多人,每一份工作,都会给你经验的积累。领
        导才能的锻炼就是从这些打工的过程中获得的。
感想:大部分中国学生做不到,甚至认为打工没有必要,其实打过工的人才会真正珍惜生活。打工仅仅是学习
       的一种手段,通过打工,你会学到更多课本以外的使用知识。
(补充:和cca和社会经验是一个道理。不解释)

20. Make to do lists. You can’t achieve dreams if you don’t have a plan to get there.
第二十,把你的目标列成表,因为你没有计划就不可能成功。不要整天没事干老胡思乱想,只有真正的行动才能
        拯救你!
感想: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做起。
(补充:我一直在自我充实。别人问,你有好的将来和不错的学识了,还要什么。我说,我要的,比我现在有的多很多。我对自己的要求,比我现在达到的也多很多。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自我要求,以追求更多的进步。)


o水准选科

[科目内容]
英语包括口试和笔试。
口试占20%的比重,总分为40。分数分布:读12,图画描述12,对话16。
笔试占80%的比重。笔试分为阅读理解和写作。阅读理解满分50(占全部分数的40%),分为理解问答(comprehension question)和片段缩写(summarywriting),各是25分。写作满分60(占全部分数的40%),分为实用文(functional writing)和作文(free writing),分别30分。
英语如果不及格的话(低于C6),上了初级学院(JC)或者理工学院(poly)之后,是要重新读英语的…

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等…)分为实验和笔试。
实验占20%

试占80%。笔试满分100分,30分的单项选择题(multiple-choice question,直译是多项选择的问题,就是给你很多选项,但你只能选一个),40分的比较短的简答题,30分比较长的简答题。其中比较长的简答题,一
共三题,每题10分,最后一题可以选择either或者or。
人文(指社会+选修人文)
社会,选修人文各占50%。
社会满分50分,课内25分,课外25分。课内的你就背死吧….
选修人文可以有选修地理,选修历史,选修英国文学,选修中华文学。相比于完整的地理,历史,英国文学或是中华文学,选修学的内容会少一些,至于考试难度我就不清楚了。也是要背死的东西…TOT
人文(完整的人文)
分为课内和课外,各占50%。
可以有英国文学,中华文学(那个..你就等着背死吧…),地理(据说也是要背死的…),历史(我不说只是因为我不知道…)

[语言]
单独拿出来是因为它很重要,我极度认真。
我不相信你们回去选什么higher malay或者higher tamil,那真是太可怕了!所以仅拿快捷华文和高级华文作为范例。
严格来说,快捷华文是不能算作语言的,意思是在L1R5的算分中,快捷华文是不可以当作L(language)的。只能是一门普通的R(relevant subject,相关课程)。快捷华文包括口试,听力和笔试。
高级华文是可以算作语言的,包括口试和笔试,口试占20%的比重。

————————————————————
这条分割线代表着种种关于学习两门语言对于O level减分的说法(这些说法都有待考证..我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听到官方的..)
大前提:你的L1R5分数中的L1取的是高华,也就是高华的等级比英语好,或者一样。
在英语及格的前提下,高华可用作L1,并且可以在pass的情况下减两分。英语不及格就免提了。
此优惠只是用于JC,考Poly的话是没用的。

但是关于扣分,有多种说法:
理论1:当英语拿到A1时,L1R5总体扣两分。
理论2:当英语拿到A1时,L1R5总体扣两分;当英语及格时,L1R5总体扣1分。
理论3:当英语及格时,L1R5总体扣2分。
理论4:当英语拿到A(包括A1和A2),L1R5总体扣2分。
理论5:当英语拿到A(包括A1和A2),L1R5总体扣2分;当英语及格时,L1R5总体扣一分。
究竟相信哪一种,很多老师的说法都不一样。
【考试费用】
费用分为两部分,basic fee(基本费用)和subeject fee(科目费用,视各科情况而定)。
如果考试的科目是属于cambridge subject(剑桥科目,就是通用的O水准科目),那么基本费用是52新元。如果考试科目是local subject(本地特有的科目,比如母语…),那么基本费用是26新元。
对于剑桥科目来说,subject fee大致有两种,43新元和51新元。比如各种语言,以及各种科学学科的费用都是51,而数学和纯人文的学科则是43新元,这只是一个大致。
对于本地科目来说,例如高级华文,中华文学,就是24新元。


新加坡高等学院(大学,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概况

新加坡高等学院(大学,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概况
要来新加坡读大学,理工学院和艺术学院的,不要怕找学校找资料很麻烦就不去认真去收集学校资料,也不要觉得花钱就可以搞定所有的事情,比如:买文凭。不建议去买,第一,买的不一定是真的,第二,没学到东西,等老板用你的时候看你什么都不懂的话,到时候麻烦的是自己。
很多私立学校在读的中国人,都是在很多东西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来的。很多中介说在读的时候可以工作,毕业后工作好找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中国人在新加坡读书时经常走些“弯路”,花了很多没有必要花的钱。
对于没有能力上公立学校的,那才可以考虑上私立学校,但是一定要选择在新加坡政府注册的。怎么看自己是否有能力呢,拿个简单的方法吧。如果底下政府大学的官网都读不懂的话,那您的能力一定不到,并且差了一大节。
新加坡主要大学:NTUNUS SMU SIM STUD
www.ntu.edu.sg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www.nus.edu.sg新加坡国立大学
www.smu.edu.sg新加坡管理大学
www.sim.edu.sg新加坡新月大学
www.stud.edu.sg
新加坡科技大学
新加坡五所理工学院:NgeeAnn Poly, Singapore Poly, Temasek Poly, Nan Yang Poly, Republic Poly.
需要留意是:个大理工学院的申请章程和时间, 一定看好他们下一次什么时候开课,报名时间截止到那一天,不要报名截止时间到了你在想去报名, 那样老天爷也帮不了你,只有等下次。

http://www.tp.edu.sg/main/default.htmTemasek Poly
http://www.sp.edu.sg/wps/portal/vp-spwsSingapore Poly
http://www.rp.sg/Republic Poly
http://www.nyp.edu.sg/Nan Yang Poly
http://www.np.edu.sg/Pages/default.aspxNgee Ann Poly

普遍上,商业科目都比较难入取,因为新加坡人比较中意这类的
设计,Enginering和IT 类的相反的容易进入,而很多从国内直接收的学生一般只能读一些比较冷门的科系。
新加坡的艺术学院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diploma)新加坡拉萨儿艺术学院(degree)(我对艺术学院没有研究,抱歉)

新加坡的私立学校众多
进入学校可以自己去报名,也可以去找中介(私立学校中介不从学生收钱,一般是直接从学生缴纳学校的学费中抽取),也可以直接找学校代理。(记住,除了学费外,这些中介如果要求给别的费用,那么都是不合理的。)
关于中介:确保他本身是校方认可的中介/比较一下收费/咨询一下校方学生有关负责
若要了解您将要加入的学院是否拥有在新加坡政府注册 (可以到新加坡官方网站 CPE)
www.cpe.gov.sg

私立学院肯定会有他们的商业价值,所以即使你的成绩再可怕,只要不介意读久一点,给多一点钱,可以说是都有机会进。

关于选择学校:
1.自己要感兴趣。没有兴趣,没有热忱,再好的专业都让你痛苦。2.是想上学的人都想上好的学校,也就是名校,但是既然是名校就不会那么随便让你进的,首先要成绩好才可以然后在加上自己的运气。3.政府学校的属性比较高。私立学校的大学文凭,都不及一张理工学院文凭。4.学校要让你有就业保障,有让你在社会上的发展潜能。


新加坡政府中小学入学考试-aeis,pact,qt

新加坡政府中小学入学考试介绍-AEIS,PACT,QT
入学新加坡政府中小学的三大考试

AEIS,AdmissionExercis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的简称,即新加坡国际学生入学考试。
从2008年开始,新加坡教育部推出了AEIS考试,考试时间在9月和10月各有一次,考试科目为英语和科学,12月底公布结果,通过的学生由教育部统一就近分配学额进入ZF中小学。
AEIS免去了国际学生自己找学额的麻烦,也为家长节省了一大笔中介费。
但是AEIS每年考试的时间集中在9、10月,12月底才能知道成绩,万一没有考过,就没有机会在第二年进入学校。
2009年的AEIS考试通过率很低,据说只有20%,所以要报考AEIS的学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
AEIS官网:http://www.moe.gov.sg/education/admission/international-students/admission-exercise/

关于AEISAEIS不好考的事实是很多人都清楚的。由于考试不出成绩,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所以导致很多家长很担心。(大家都知道进了政府学校,不仅仅能省学费,也能让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和拥有更好的学习氛围)AEIS是一个专门为外国人进入新加坡政府学校所设置的考试,每年一次,时间在年底。2004年之前,来新加坡的外国学生找学校的方法是:(通过中介)去个所学校询问空位,然后由有空位的学校自行出考卷,让学生参加。学校会通过学生的分数(学生未必及格),决定是否收取学生。在2004年,政府(教育部)进行了整顿,让学生参加一个统一的考试。学生拿到成绩单时,会看到自己的分数和同级的考生的平均分。学生(中介)可以自己拿成绩(指定学校),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资料(护照等)到各个学校进行申请。学校会通过基于学生的成绩和资料,还有学校本身的空位的情况,然后决定是否收取。所以当时的考试费用大概是200左右。而现在,就是AEIS。考试基本情况还是一样,但是,学校是考完之后直接分配,这样就省去了学校与学生之间不必要的“递资料”过程,因此AEIS费用也就是吓人的600左右。
考试内容:
很多人以为,孩子要读中一,就考中一的内容,其实大错特错。实际上,这些和升学考试一个道理,上中一,就考小六的考卷,大家以此类推。

PACT,Principles AcademyCertification Test,是新加坡校长学会组织的外国学生入学考试,考试科目为英语、数学。参加校长学会的ZF中小学都接受PACT成绩,考生可凭PACT和QT成绩直接申请这些学校。有些非校长学会的学校,则会自行出试卷给向本校申请的国际学生。PACT一般每一两个月会举行一次,考生可以重复报考,减低了考生不被录取的风险性。但是考生需要凭此成绩自己找学额。
PACT官网:http://www.pact.sg/viewcategory.asp?id=1

QT,Qualifying Test,相当于智商测试。
QT主要是评估学生的推理能力,基本上是看图找规律之类的,只要是智商正常的孩子差不多都能通过。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好时间,因为时间短、题量大,真正做题的时间只有20分钟。
QT考试没有具体分数,只有通过或者没通过。没有考AEIS,或者AEIS没过的学生,都需要QT通过才能找学额进ZF中小学。有QT成绩的孩子,还是需要参加学校设定的考试。并且要通过一些别的学历和获奖证书,来进入政府中小学。
注意:QT一生人只能考一次,如果不过,只能报考下一次AEIS。
QT官网:http://www.moe.gov.sg/education/admissi**/international-students/qualifying-test/


图片信息。(待整理)


留位。大家觉得好,请顶帖。


新东方解题可取之处
:胡慧)
本文摘自新东方樊黎明的博客,博文链接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bfd1420100s3m1.html


很给力支持
此贴不能沉


晓铮老师辛苦了:)


义安   10月入学 高录取

高考400以上即可办理

联系QQ 6-7-2-1-3-0–0-8-5


顶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victory:


此贴必须顶


  内容我基本排完。有时间我就放上来。请看过的人,都帮忙顶了。谢谢。


好久没上了 见帖必挺


能说说A水准吗??


a水准的什么呢?


就是怎么考A水准之类的啊.
因为我有意向想报考新加坡的政府大学.
可是听朋友说很难考.
所以想多了解一下啊.
谢谢你啦!!


不错,欢迎多发表些类似文章。


楼主的帖子是神帖。再次感激地顶一下!


太感谢楼主了!!谢谢!好贴呀,尤其对于像我这种刚刚入学的中学生来说,学到了很多东东呢。一直关注楼主的文章呢。


小铮姐,我帮你顶到我的微薄群和 人人里去~~~


学习了,谢谢。很有压力呀


确实是好贴


好贴。很细心,很全面、把留学的问题细心权威地总结。非常感谢!


好,顶贴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