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求150~200万新币的投资建议

情况是这样的:目前小2口刚结婚,年纪不大,都是独生子女+新加坡的pr,已经买了4个房间的HDB,每个月公积金+租金还贷款还有剩,家庭收入大概5k+/月,过的很简朴,没车没孩子没宠物,在公司里做的还算愉快。鉴于国内的环境,现在想接2方面的父母来新加坡住,父母的意思是卖掉中国的大部分资产,带钱过来投资,然后让投资收益来给他们养老,可以在新加坡直接使用的钱大概是150~200万新币,总共要供养4位老人(50~54岁)。

虽然可能这笔钱在这里也就是一套小旧的townhouse的价格,根本不算巨款,不过毕竟也是2方父母一辈子辛勤劳动的积累,所以怎么用这笔钱,我们会慎之又慎。无奈自己的阅历有限,所以在此请论坛上的高人给支支招,这笔钱该怎么用?最能保值增值,还物尽其用?
欢迎大家畅所欲言,现在中国的年轻移民很多,还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养老投资和移民在未来几年肯定会越来越多。你的一个建议,或者一个帮顶,也许会帮助很多家庭。谢谢:)


可以加我qq:619342712详聊


投资蓝筹股,UOB,DBS, OCBC, SPH, STARHUB…… 股息不错噢。。。。


两方老人都到这边来的话,难道都和你们住一起?这样会不会矛盾丛生?要是买房子自己住的话,这些钱可以买两套condo,不过就没有剩余的钱可以投资了。

而且要考虑到老人还有医疗方面的问题,不是公民或者pr的话,医疗费用是否能承担得起呢?


问一句偏题的话,我看StarHub的股息是7%左右,是不是说,我买了1万元的StarHub的股票,假设到了派息日还是值1万元的话,我就会额外得到10000*7%=70?如果是涨到了2万元,我就会得到140?


200w新币  就是1000万人民币 还来新加坡做什么 在中国不更好


买多一套公寓住吧,其余的投资。


建议双方老人有空来新加坡小住,养老还是要考虑留在国内。新加坡的医疗成本很高。在国内,有退休金及全民医疗保险。


一般上教育程度高,性格随和的老人在哪里生活都容易适应,老人通常怕冷,所以来新加坡生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有150~200万新元养老金那经济上是相当没有后顾之忧了。说到投资这笔钱,个人觉得国内留一半,带来新加坡一半,现在经济形势谁也看不清,将来是个未知数。留在国内的那部分,如果股票,基金担心风险大,就以孩子身份买个养老保险,定期返钱的那种也不错的。带去新加坡的那部分要是能买个房子自住加上出租个房间什么的,就比和孩子挤在一起来得好。


要是我的话,那就买三套公寓,一套自住,二套出租,当然需要贷款部分,呵呵


大家可能没有看清楚,这笔钱是要把国内资产全部变卖了带过来,而不是现在手上就有这么多钱。四个老人过来首先住哪里?挤在一起肯定不行,至少要买房子吧,买一套两家人住?也不大现实吧。买两套的话,这笔钱就用完了。

所以还是建议留在国内,时不时的过来新加坡团聚一下的好。


很多人都想赚了钱回国养老

你们变卖家当过来养老?

150-200万买套大点的公寓就没有了。老人在这边没有医保,你们收入又不高。

建议先让他们过来住个半年试试。况且“老人们”都年富力强,到时听谁的?小两口分别都能摆平自个家里的话就还好,不然的话,一锅粥!

如果老人们真的很热情要把这笔钱交由你们投资,那再说吧。仅仅出于避险的话,没必要在最近转移到新


真要过来的话

贷款买一/两套公寓(可以先后)。充分利用人力的优势,留一部分钱搞点实业吧,如果他们有人做过生意的话(最容易可行就是开餐馆什么的)

如果过来之后,只是炒炒股票的话。也不是不行,不过恐怕日子越过越不红火,生活质量下降,继而矛盾多多
(在美国养老够有面子了吧,这种故事在美国都经常上演。所以新加坡的话,嗯)


很多新加坡人都跑到临近国家去养老。。。

养老还是在中国好吧


4个老人来新加坡养老?太有问题了!
老人的医疗问题你考虑过了吗?


父母带着200万新币来养老,这还担心什么啊?我的几个朋友接父母来新加坡养老不是挺好的吗?父母老了丢在国内也不放心啊,前提是老人适应新加坡的生活。


买3套小公寓,其中2套两边老人各住一套,另1套出租。剩余的钱存起来应急。


还是先让老人过来住半年再说吧。我家父母没来之前也念叨过来养老,来过一次,住了一个月就想着回国了。吃不惯;没有亲朋;连菜场他们都想念。


回复 铁板烧饭 的帖子

你的问题其实涉及到很多个方面,而且各个涉及的方面很值得讨论的。

首先我要说的是我非常支持你们的决定。而且你家的情况跟我某对朋友挺像的(不会那么巧就是我认识的吧?)

我将从大的两方面来讨论
1.老人们在新加坡的生活,医疗,养老
2. 配合你家情况的投资规划


1.老人们在新加坡的生活,医疗,养老

生活问题:楼上网友说了那么多负面的。我说说正面的吧。我在组屋楼下认识好几对父母过来新加坡一起住。那些老人家都生活得很开心。
吃饭:认识的父母都是自己会做饭的,至少是其中一个会做。
医疗:我父亲动手术我是坚持一定要在新加坡做的。算是大手术。是不便宜,但服务阿訇效果好。国内同等级别的手术,加起红包钱也便宜不了多少了。我一个朋友,为了省钱回国动了手术,结果:手术弄错了,割错了地方。杯具啊!还有一个也是省钱回国动手术,被气得半死。具体细节不说了,涉及隐私。
老人家在新加坡的生活费,其实除了住之外,就是吃。


其实老人主要就是考虑两点:

1. 是否能习惯这边的生活,尤其是以前很多老邻居很熟的那种,到这边啥朋友都没有,一下子能不能适应过来,而且老人们其实也就不到六十,离老还远得很。
2. 医疗问题,上面说的那个都是极端情况,医疗事故哪里是那么普遍的,妖魔化医院也太夸张了。老人们过来就等于是100%的外国人在这里,有知道医疗费用怎么算的同志们吗?请解答。


我觉得还是上面有位朋友说得好,先来住一段时间看看再说,别急着下决定,老人适应一个地方的能力远远低于年轻人。


回复 freesoul99 的帖子

请问:一套小公寓大概要多少钱?


请问你父亲在这边动手术,有买保险吗? 还是按外国人100% 全部自付?


回复 阳阳妈 的帖子

100%自付。我父亲的是老毛病了,在哪里都不能买保险的。买了也不会获得赔偿。


回复 louisw 的帖子

负面的情况当然有,其他人说了,我只提正面。

我举的例子都100%真实。你不信就算了。

我相信楼主说他父母们要离开国内是有理由的。具体原因我就不猜了。

至于说这边没啥朋友这点,确实是这样。但这是普遍的问题,只要你离开原居住地,别说出国,就算只是到外地生活,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而离开国内到其他国家生活的话,我觉得新加坡肯定是最容易适应的。理由不用提了吧?


投资给我做餐饮 最明智的做法!


说点不太好听的,父母的身份不一定稳能够解决。你们如果拿公民,现在还可以靠子女拿PR吗?应该很少了吧?
到年龄非常大了,政府可能会拒绝给老人长期社交准证,在EP/PR版看过好象有人贴早报上的投诉,子女是公民,老母是马来华人,不知道八十多还是九十多岁,在新加坡也呆了很多年,马来西亚那边没什么亲人了,结果LVSP拒了。
如果你们一直PR就更难说了。你们都年轻,父母年龄应该也不很大,我记得有一段时间父母年龄五十多申请LVSP被拒的不少。好象有的同学分析是因为这部分老人出去打工的太多,所以政府就限制。现在情况如何倒没有关心过了。

先别把这些问题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政府的签证政策谁都保不准。而且也没法和他们谈人道主义孝道什么的。


回复 freesoul99 的帖子

买两套3卧公寓,两老个住一套,出租多余房间。


回复 山谷无回声 的帖子

根据我的经验(从做账和交税),餐饮是最难做的。我亲眼看到的都倒了好几家了。

你有钱的话,不如合伙去盘那个淡宾尼的店。那个可以看看(当然,还没看到具体如何一切都难说)


回复 磐 的帖子

早报的投诉有时不靠谱。
有些苦主其实没有说出全部的真相,光挑好的说。


回复 山谷无回声 的帖子

我没多少资产 所以才需要人投资啊,我在新加坡3年多 剩下6万新币 但是很多要寄给家人先,所以剩下不多。我打算做面食,北方风味。绝对正宗 包括牛肉拉面(秘制牛肉)砂锅(打算去跟国内一个店的老板去学;他的砂锅火到不行在国内)蒸包(非常非常香 大小适中 我们山东的,堪比狗不理,我只卖5毛一个 一顿饭吃十个不久才5块)馅饼(韭菜、肉等,北方人喜食很好吃)牛杂汤(可以让人上瘾,一想到就会忍不住冲动的牛杂汤!)
看看狮城论坛上的回帖就知道了 在新加坡的中国人 山东人 东北人是最多的,加上北京河北山西陕西等喜食面食的顾客必须要火,新加坡的食物简直就是垃圾 没法吃。

我有个朋友计划合伙了,有两个新加坡的同事也说可以帮忙,如果还有人加入或者可以投资的话会更好了,一本万利的计划。只是我在想找厨师师傅过来的事不太好办,不过我可以回去学 哈哈。


回复 山谷无回声 的帖子

淡宾尼有个摊位位置不错


回复 singapore761 的帖子

不想打击你,也希望新加坡多一家美食店。也希望看到多一个中国人在新加坡成功创业。

但看你的帖子就知道你太乐观了。
你知道开一个店每个月的成本花费比如店租,装修,水电费吗?
你知道在新加坡的人工成本如何吗?
你知道请中国人需要配额的吗?知道申请准证过程很麻烦的吗?
你算过你每个月至少要多少营业收入才能抵消你所有的成本费用?
你算过要卖多少饭菜才能达到你的营业收入目标?
你算过要有多少客人才能达到的销售额?

朋友,开门做生意不是你去吃饭,你吃饭管自己觉得好吃就行了。你做生意得看市场。
光看你说的,你觉得在新加坡这么热的地方能卖多少砂锅?你去food court那么看看,卖砂锅的有几人买?这里不是中国。中国人说是很多但跟国内比就是九牛的一毛。

你去亚龙那边仔细调查,有多少间中国餐厅不是关门了就是转让了?你知道小肥羊都转手多少回了?

真的,中国餐厅的生意不是说不可以做,但真的很难。你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精确的计算才能赚钱。太过乐观以为“一本万利”最后是血本无归。


回复 WAYNEWEI 的帖子

生活问题:楼上网友说了那么多负面的。我说说正面的吧。我在组屋楼下认识好几对父母过来新加坡一起住。那些老人家都生活得很开心。
吃饭:认识的父母都是自己会做饭的,至少是其中一个会做。
医疗:我父亲动手术我是坚持一定要在新加坡做的。算是大手术。是不便宜,但服务阿訇效果好。国内同等级别的手术,加起红包钱也便宜不了多少了。我一个朋友,为了省钱回国动了手术,结果:手术弄错了,割错了地方。杯具啊!还有一个也是省钱回国动手术,被气得半死。具体细节不说了,涉及隐私。
老人家在新加坡的生活费,其实除了住之外,就是吃
——————————————–

支持不同角度

2,吃饭问题应该不大
3,医疗来说,只是手术什么的差别不大。但是如果有慢性病,需要护养,比较需要透析什么的,就很厉害了。希望他们都托福,身体不错
4,如楼上讲,ltvp是否足够保险。要不然,到时被迫回去更是折腾他们,只有一对能留下来,留谁,要考验智慧的

1,生活问题不可小视,甚至比医疗问题更严重
1a, 能不能找到朋友圈子,社交能力如何
1b, 能不能适应生活方式。比如找不到任打麻将什么的
1c, 是否能接受生活落差。因为能有200万新币,在国内应该地位不错,有人尊敬吧,如果过来后一般般平淡点,要能接受
1d, 老人是否都比较随和,你们是否各自能摆平家里。比如说,一个退休前是个正科,一个是生意人,一个退休老师,一个家庭妇女,家里有事情要决定,是否可以互相妥协,如果有矛盾,你们斡旋功力如何

总之,来住半年先试试就最好。

如果基本能解决,那么过来享天伦之乐的好处是盖过坏处的,尤其是将来

早点生娃,也是有利于他们过来这件事的

:lol


回复 磐 的帖子

这是必需考虑的问题!我身边有些朋友的父母拿不到LTVP,那个折腾!机票花了不少钱,人也受罪--弄到心力憔悴!


回复 WAYNEWEI 的帖子

兄弟 没有调查我是不会说的,在这里一句两句说不清楚 以上只是阐明一下基本观点而已,
我是学酒店管理的 成本客源市场神马的当然我都会计算的啊,做生意不是YY生意 钱是实实在在的,砂锅这个是我朋友的主意,她说她要回国去学 这个我保留意见 有待商榷。亚龙还是chinatown还是orchard他们关门还是转手那是定位问题,选址问题头脑问题 我的经营方式能跟他们相提并论吗,我不管小肥羊我不是多乐我也不卖火锅。我现在只是在kopitiam弄个摊位而已,经营特色面食 绝对好吃 价格很低 服务大众,我不是高端餐厅我也雇不了几个人所以目前也根本不会考虑你的请中国人过来的想法 至少不是现在,人工不是问题,我们自己做先 或者我也有同事新加坡人说可以帮忙 租金是定的我的营业额的20%,水电费基本我营业额的5% 成本5毛我就没必要卖1块。其实说投资也没多少钱就够了,大部分只是买买设备的钱而已,要是开大店就用了。 还有东西好了新加坡人也肯定会喜欢的
不过谢谢你的指教 我会往最坏打算最好去做


觉得,投资的问题先放一遍。
前边有已经有人给你分析得很好了。

一定要先让他们来半年适应一下,不可以还可以回去。我父母来了两次,我妈妈还可以,我爸爸,住了3个星期死活要回。。。
在这边养老,我觉得会很闷。。。特别是国内过来的老人,很多圈子他们很难融进去。语言,活动,等等都受限制。

而且,还有就是身份问题。这个也是重点。新加坡政府在给LTSP的时候,一般让老人过来带孩子,或者还是老人比较年轻的话还可以。不然。。。来养老,被拒或者renew的时候被拒的可能性要高很多了。这个时候万一被拒,怎么办?国内也没有了,这边也不可以待,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连PR都有拒的。。。

有那么多钱,在国内可以生活得很好,可以考虑在海南买一套房子,然后冬天的时候大家去那边轮流住一下,当度假。
或者,让他们来新加坡住一下,过冬。这样不是更好。而且相对还能保值一点。。。

能有这份孝心,很不错。不过这个要考虑全面一点,不然孝心没尽到,反而折腾到两边没有着落。。。

还有就是相处问题。老人都随和还好。。。

这些大问题解决了,再考虑投资不投资的问题吧。

投资方面,我觉得在新加坡,像你们这样的情况,在新加坡,我觉得买一套公寓比较合适。
1)拿贷款,充分利用银行的钱。特别是现在利息还不是很高的时候。未来会高,但是总体肯定划算的。
2)老人来了,也可以自己住。老人在国内的时候可以租处去,收租金。新加坡的租金对比贷款,蛮不错的。

医疗方面: 如果你有能力,也是很想让父母在这边治疗的话。就买一个医疗保险。

新加坡的医疗保险,相对蛮划算的。举一个例子,CPF刚出medishield的时候,亏了很多!所以政府不干了,让5家保险公司接受。然后他们监督。这样做到医疗保险低价格,重大保障都有了。

如果国内医院有关系在里面,其实一般的情况国内治疗也可以。只是可能重大手术,还是新加坡比较好。

大家给你出了这么多注意,慢慢考虑一下了。呵呵。


回复 WAYNEWEI 的帖子

非常同意!!!
中国人在本地才多少?北方人又有多少呢?如果你的店的企划只是针对中国的北方人,那谁敢投资您呢?我周围的Food Court里有家中国北方人卖水饺锅贴一类的,我几乎每周必光顾,老板讲,他怎么卖都卖不过隔壁的面摊,新加坡人多于中国人。


你爸妈那辈人英文肯定不好,在这边生活很困难的,不要把他们的生活就局限在楼下聊天。

出去吃饭逛街,问路看站牌都麻烦。去个CC报名个娱乐班,你们能一直陪着么?


回复 singapore761 的帖子

再次强调希望你成功。

如果你已经开始了,那我啥也不说就只有祝福。

“kopitiam弄个摊位”

如果你还没开始我就啰嗦几句。别的地方我不知道,kopitiam我算常去,有会员卡。摊位生意好一般都是卖鸡饭鸭饭汤面肉骨茶杂菜饭咖喱等等,都是新加坡人习惯吃的。巴西里购物商场里的kopitiam,以前有一两摊中国口味的,我很喜欢吃。但后来生意太差关掉了,我很遗憾。还是那句话,你喜欢别人不一定喜欢,中国人喜欢的新加坡不一定喜欢。去kopitiam吃饭的还是新加坡本地人多。

啰嗦几句,无恶意。希望你成功了告诉我一声,我也去捧捧场。


回复 North-West 的帖子

前面说了,只要你离开原来的地方,别说去国外,就算去另一个城市都会面对生活问题。楼上还有人提到去海南什么的,在新加坡遇到的生活问题在海南一样会遇到。

我实在不明白这里一堆反对声音。楼主都暗示“考虑到国内的情况”了,肯定他们父母是对国内的生活不满。我知道身家超过1千万人民币的人多了,80%都想移民到国外。

如果移民国外,新加坡起码比其他地方好适应多了。

至于说什么生活问题。每个家庭都不一样,每对父母都不一样,谁知道楼主的父母说不定很适合新加坡?我前面说了,我见到的几对父母都很适应新加坡的生活。

重点的是,什么东西重要过享受天伦之乐?将来有小孩,带带小孩,看看电视,看看报纸,找人下棋打牌什么,呼的一天就过去了。什么叫寂寞?在我看来,没有跟孩子在一起才叫寂寞!


回复 铁板烧饭 的帖子

我个人建议双方父母不要来这边定居或是养老,不现实的


你讲的有一定道理,没什么要反对的,天伦之乐固然重要,只是我看的角度不太一样,希望给楼主多点可行性分析。(现实生活往往要复杂一些,婆媳矛盾也是“天伦之乐”的一部分哦,搞不好的话,这个苦恼可比乐趣要大)

其实,我只是提醒楼主1c , 1d而已,不少人可能会忽略

因为他的情况和你楼下的父母可能不太一样,你看到的可能都是过来住几年,顺便带孩子的,不一定是终身养老。

更关键的是你楼下的,有几个是带着200万新币过来的?所以情况可能很不一样

一般来说,就所谓“落差”而言。越是国内过的一般的可能越是在这边开心点
越是在国内过的舒服,有公车有地位的,可能承受落差会大点

反正,还是过来住个一年半载试试看比较好


回复 North-West 的帖子

我举的例子都是那些父母打算一直留在新加坡的那种。不是你说的那种短期的。

你们有个误区,总觉得在国内有1000万人民币的人就会过得很好。告诉你,首先是不一定。其次就是就算过得好,富人的要求跟你们想的不一样。比如富人更加重视安全环境食品卫生等方面。李连杰为什么选择新加坡?按他的说法就是安全和环境占很大的比重。

至于你说什么有公车有地位。还在位的人会出国呆着?(除了潜逃的那种)愿意过来的都是退休了的。退休了什么公车什么地位都没了,想得开的无所谓,想不开的在国外还舒服一点,眼不见为净么。

至于又提到的什么婆媳矛盾什么。别忘记了,那是就算在国内,只要一起生活,都会面对的。这个跟来新加坡生活无关。提醒你们,很多问题是普遍的家庭和人生问题,跟来新加坡无关。比如我有个朋友,来新加坡几年胖了20公斤,就说是新加坡害的(当然有点开玩笑)。请别把你们在新加坡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归咎为“在新加坡”才有的问题。


我绝对不是反对楼主父母过来,只是提供多一点现实考虑让他预先了解和排解而已。

楼主的情况你也不太了解,他们是铁了心过来?是尝试过来会不会过的更好?还是避免一些国内的生活环境才过来?我们都不确定

所以不要信誓旦旦,讲到好像一定是过来一起住更好。

至于你在楼下的经验,很可能不太一样不要经验主义

“有几个是带着200万新币过来的?”


李连杰选新加坡绝对是因为:

1,税率低(首要)
2,没有遗产税

3,其次才是安全,环境,出入境方便什么的

人家怎么可能说我是图低税率?。说跟做不一定是一致的。
在美国和新加坡同时有的选的情况下,选新加坡,低税一个很大的优势

至于又提到的什么婆媳矛盾什么。别忘记了,那是就算在国内,只要一起生活,都会面对的。这个跟来新加坡生活无关。提醒你们,很多问题是普遍的家庭和人生问题,跟来新加坡无关。比如我有个朋友,来新加坡几年胖了20公斤,就说是新加坡害的(当然有点开玩笑)。请别把你们在新加坡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归咎为“在新加坡”才有的问题。
———————————————
至于“婆媳关系”的风险,同在一个城市,甚至同住一起要比一个在国内一个在国外的情况,其发生概率大大提高,所以你说跟他们来新有没有关系?

我们可没有归咎什么“在新加坡”才有的问题,你讲话要小心点


回复 North-West 的帖子

我只是提供正面的证据。负面其他人都说了,我不必再重复。我一点也没有信誓旦旦地说楼主父母来了之后一定会更好。相反,是楼上很多人一口咬定来了之后更不好。我是针对有些人的看法提出反证。我反对更不好的说法,不等于我认为来了之后会更好。我唯一敢确定的是,对于中国人父母来说,如果出国的话,新加坡肯定是最容易适应的国家之一。

而且我只是针对“在新加坡”这点。个人家庭等问题,楼主自己应该了解和去解决。首先一点我说过了,个人家庭问题与这个其实无关。那些问题即使不来新加坡长住也是会有的。比如你提到的婆媳问题,只要住一起都要面对。除非楼主永远不要和父母住在一起。

至于你说的我经验主义的说法,那就更不对了。我一再强调是”我认识的几个“”正面“的例子而已,换句话说,我认识的负面的例子也有,我不提而已,而且我不认识的情况如何,我更是不知道。经验主义的反而是其他人,把那些生活的问题全都当做楼主父母过来新加坡一定会遇到的问题。按照他们的看法,楼主父母别说出国,连换一个地方住都成问题。


回复 North-West 的帖子

你说我”讲话要小心点”,我可是小心得很。
我说“请别把你们在新加坡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归咎为“在新加坡”才有的问题。”
看清楚,我说别把“新加坡遇到的所有问题”,也许有些问题是新加坡特有的(比如天气特别热等等),但也是有很多问题是普遍性的。那种跟来不来新加坡没有关系。
我引用李连杰的例子,也是说”按照他的说法”

而你呢?你说“李连杰选新加坡绝对是因为”
你怎么知道人家就是“绝对”是那个原因?你有什么客观的证据能证明别人的想法?请别拿你的猜测当事实。你不是他怎么知道他真实的想法?

请记住一点,你猜测可以,但别“信誓旦旦”地认为你是对的。关于有钱人选择新加坡的原因,我这里有个例子。再次强调是我个人知道的个案。我刚来新加坡的时候,知道有个从中国过来的年轻人。他爸爸据说是当地首富。他说他爸爸被绑架过一次,给了几百万赎金后,绑匪还是要把他爸爸锁在车里,然后放火烧车。很幸运地他爸爸竟然逃脱了。之后他爸爸跟他说,我还要在中国赚钱,但你最好离开中国,永远别回来了。然后他爸爸就把送来新加坡了。

除了这个案子,还有一个。是我认识的做生意的前辈。去年被人打了一枪(真枪),虽然没中,也把他吓得够呛。他很羡慕我可以在新加坡生活,说他自己赚差不多也要出国。

以上例子不能说可以代表全部有钱人的想法,但起码说明了一点:很多有钱人选择新加坡,不会像你说的什么逃税避税。别人我不敢说,如果我有钱,当我选择那个地方作为我生活的地方,我发誓绝对不是为了省那点税。美国虽好,但[关键词屏蔽]泛滥这点实在让我非常顾虑。在我看来,美国就是杀人抢劫者的天堂。

至于婆媳问题(那是说不完的话题,说到完都可以写小说了),更主要的是家庭问题,家人相处的问题。我说了,除非永远不和父母一起住,不然迟早得面对的。


你回其他人的帖子里的内容,就别放在回复我的帖子上面,这就是要“说话小心点”

我非常非常介意“被标签”,或者“被站队”(既然我没有“归咎”,就请不要说“你们”归咎。。。)

因为这实在让人很郁闷,不回应嘛,貌似认同你的观点;回应嘛,貌似全部赞同你所针对的楼上说的那些情况,你了解这种这个dilemma吗?这不是我们第一次为这种鸡毛蒜皮的事伤气了吧?你还没看清为什么吗?所以你还是一条一条的回复就好了,反正都是具体的小事

另外,这个帖子讨论的问题就像民众在听证会讨论三峡建设,我们都没有决定权

所以,我无意左右楼主的决策,仅此发表一些诸如,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对地质和环境的影响;你可以列举对于能源和防止水灾等的好处,但是不要给我站队就行。


回复 North-West 的帖子

原来是“归咎”两字。。。。。好吧,我取消这两字,改为”认为是”。

至于你说的“被标签”“被站队”。
首先我要说的是我针对问题而不是对人。你和楼上某人都提出一些家庭问题什么的。而我是针对这点而提出辩论。我没有否认这些问题的可能出现,而是认为这些是普遍的问题,跟是否在新加坡居住无直接关系。

其次,我得说,是否”被标签“是不由得个人意愿的。人在活在世上就肯定会被标签。比如身高,如果1米90就会被归类为“高个子”。比如你爱看足球就会被归类为“足球迷”等等。是否”被标签“是由个人的每项特点来决定的。只是说要尽量那种比如认为高个子就一定会打蓝球的”标签“。

上次的”其次“是我个人对你说的很讨厌”被标签“的一点看法。你若不同意就算了


首先我要说的是我针对问题而不是对人。你和楼上某人都提出一些家庭问题什么的。而我是针对这点而提出辩论。我没有否认这些问题的可能出现,而是认为这些是普遍的问题,跟是否在新加坡居住无直接关系。
————————-
1,住在一起/一块,相对来说会比天各一方,所产生的相处问题要少
所以这跟他们来新是有直接关系的(记住lz定居在新,不是在国内)。

2,另外,哪一位网友说新加坡不适合老人居住,比不上其他国家,你就找他去掐好了。我有比较什么国家比新家坡更宜居么?!!!楼主显然也没有考虑移民他国。

你偏偏在回我的帖子里讲什么“归咎于新加坡”,那请绕道

3,至于标签,世界怎么样我管不着,别人随便“标签”我,我还是有意愿反抗一下的。如果知道别人不愿被“标签”,您也非得执意要这样做,并冠以“这世界就是这样的”,恐怕不是很礼貌吧?

4,(顺便说一个“谬论”,很多loser反而是很喜欢“标签”的。
我是XX国人,我是正宗本地XX人,我的同学/朋友都如何如何,我哥们赚多少多少一个月,说白了,没有本事,沾点别人的光,抚慰一下自己可怜的自尊心而已。。。不知道如果有人硬硬把你归类为“这种人”,“以给自己标签而自豪,并乐于标签别人”,你会觉得荣幸?我想,一笑而过吧)

5,真的,别在跟我的贴了。鸡毛蒜皮的事,lz都弃楼了,我也闪了,您玩好


看着心动,先转籍,再以华侨的身份回大陆投资,爽死吧!


楼主确定能给双方老人办下来长期准证吗?


这对我和对你都是一个好机会,但是不需要那么多钱
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4524842-1-1.html


可以QQ:1204776352联络,这里有更好高档的投资项目,回报率也很高,快来加我了


我们的一连串投资项目,还能帮在中国的移民新加坡,推向国际舞台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