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读中三的儿子拿回的辩题。
我觉得题目的深度和广度超出了他们这个年龄能驾驭的范围。
但这样的思辨能力训练对他们有好处。
本版有好多具远见卓识之士,我就代儿子拜各位为师~
请就此命题赐教。先此致谢!
--------------------------------------------------------
衷心感谢jjrchome、orchestra、vivocity2010、山谷、春版等版亲的给力支持!
在众版亲指导下,犬子所在的团队已经获得了辩论赛的冠军,学到了宝贵的经验。
小朋友们特此叩谢诸位恩师!!!
:_mbll:_mbll:_mbll:_mbll
好大一个题目
咱坐个大沙发
全球化会促进各种不同的文化交流,但 是不是传统文化就很难讲。
因为各种不同的文化加快交流,资讯大爆炸,流行文化可能使很多的传统文化加快留失。
回复 xuemei166 的帖子
先问几个问题:
1. 正方还是反方?(很明显“促进”方的难度较高)
2. 一辩,二辩还是三辩?
3. 英文辩论还是华文辩论?
国际大专辩论赛2001温莎大学对东吴大学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YwMDk2MDQ=.html
辩论赛——全球化趋势中的文化发展将强(淡)化民族化特色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QzOTg0NDg=.html
大学生英语辩论赛视频(全球化利弊)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Hhb2NfrRVSQ/
经济全球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兼论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http://www.lnsgdb.com.cn/news/view.asp?id=1902
Culture and Globalization (推荐!)
http://www.globalization101.org/issue_main/culture
回复 jjrchome 的帖子
行家赐教,叩谢!叩谢!
小朋友是正方(促进论)的二辩
他的英文演讲混混可以,但与人辩论就不行了
被同学害进了华文辩论赛,跌跌撞撞打进了决赛
现在正赶上年中考试,蜡烛两头烧
辩题一关比一关难,超出小朋友关注的范围
所以,向大人求救了
网上有很多资料,需要他去理解和消化
二辩要学周伯通,玩双手互搏
所以正方、反方的思路都要知道
to xuemei166:
谢谢你对我的关注,大选课题我是有模型数据库的帮忙,不是我真的厉害。:L
正方的思路可以传统文化用流行文化包装,来达到加快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的角度来谈。:victory:
题目真是大~~~
二辩是队伍的主力,不仅要学“双手互搏”,还要学 “乾坤大挪移”,将对手引入埋伏圈。更要学“独孤九剑”,以攻为守。比如抓住正方二辩先手的优势,问几个问题,让对手拼命答啊答,他再答你再问,他答不出你替他答。这一招可以打乱对手的计划和思路,消耗对手的时间,积小胜为大胜,以便让队友在总结陈词时给予对手致命一击。
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弱势文化的逐步消失更是历历在目。作为“促进方”,切不可否定某些传统文化正在消亡这一事实,更不能在文化全球化这一问题上被对方牵着走。想想看吧,这一论题被人辩论了无数次,相关的学术论文更是多不胜举。如果对手用心,完全可以猜出“促进方”的招数,轻而易举地举出大量的论据来捍卫自己的阵地。因此,陷入“阵地战”对正方不利,“避实就虚”和“釜底抽薪”才有可能获胜。
作为正方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如何定义“全球化”? 现在的全球化与过去的“征服,殖民”有何区别?
2. 如何定义“传统文化”?包含哪几个层面?哪一个层面容易被“全球化”?那一些不容易?
3. 如何定义“发展”?
4. 文化全球化等于“文化同质化”吗?
5. 传统文化是从“全球化”开始而开始消亡(或衰退)的吗?什么时代文化消失得最快,过去还是现在?弱势文化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6. 历史趋势是“文化同质化”,还是“文化分化与复杂化”?从19世纪末全球化开始后,国家和民族的数目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民族主义加强了还是减弱了?
7. 纵观历史,何时民族文化发展最快?是“保守封闭”时期还是“开放融合”时期?
8. 美国文化会“一统天下“吗?美国自身的文化统一了吗?
9. 经济发展可以促进文化发展,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会不会促进其传统文化的发展?
10. 罗素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摹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这种小范围的“全球化”对西方文化的发展究竟是“促进”还是“妨碍”?
11. 信息社会和网络社会导致世界文化的交流更加直接和频繁,一些民族文化和活动被世人所知并走向世界,如柔道,瑜伽,风水,中餐等等。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这些传统文化是发展了还是没落了?
正方应主动出击,将辩论引向以下结论:
1. 弱势文化多是亡于天灾,“人祸”(侵略和殖民),科学的普及和发展以及自身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而非全球化之过。
2. 全球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播和发展。
作为二辩,应澄清全球化不是“一统化”,努力强调全球化是一个“过程”而非“目标”,表现在国与国之间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并抛出第一个问题:“十九世纪末全球化开始前,亚洲只有三个独立国家(中国,日本,泰国),英法语几乎成了通用语言,为什么现在变成了48个国家,语言种类更是五花八门?”。对于西方文化的流行抛出第二个问题:“战国时期,胡服骑射流行一时,汉族文化是日渐强大还是被胡化了呢?”。应灵活运用此类问题让对方跟着己方跑,最好是绕糊涂对方,从而将主动权板向自己一边。
辩论靠的是随机应变,准确灵活地运用辩论技巧可以让“白马非马”。
水平和时间有限,就算抛砖引玉吧。
回复 jjrchome 的帖子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顶礼 叩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