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持续高涨,然后,多位拥有豪宅大车的官员和学者就发出呼吁了。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某人物豪气万丈地说:“每个人都像买房的观念是非常错误的!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租房也占到了40%,甚至更高!”
这句话说出来了之后,我幻想是一只顶着大红冠的攻击扯着喉咙闭着双眼,满脸通红地指天高呼……
建筑部副部长齐骥还说,普通收入的居民应该考虑用租房的方式来解决住房问题。
……
其实,在传统的住房观念还没办法真正扭转的情况下,有谁愿意花钱去租房子住呢?要真的有人喜欢租房子住,那肯定是这个社会已经有足够护民的保障制度和配套措施产生了。“定心丸”,似乎对于只能租房的普罗大众来说是很必要的。
做一个腿有问题的“租奴”
还不如做一个要用拐杖走路的“房奴”!
网友:听听我们“租奴”的辛酸事
网友:对中国人来说,家不仅仅是一个落脚地、安乐窝,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归宿感。租房住,总给人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网友:我们租房住已经有几年了,记不清搬了多少次家,不知舍弃多少东西,搞得现在都不敢买太多家居用品。现在有孩子了,我们又担心,没买房,落不下户口,孩子能顺利地进公办学校读书吗?能享受到同当地孩子一样的待遇吗?
维维恩:2002年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上海,租了四年房,经历过三个房东。房东多是本地人,他们把自有的闲置住房出租,只知道到期收房租,很少考虑租房人的情况,再加上水涨船高的房租,租一辈子的房能让人心里踏实吗?
租房“远水”能救房价“近火”吗?
太子三:在目前租房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若人人都去租房,将会进一步增大人口的流动性,给社会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何况,这也不是解决高房价的根本之策。
网友:日本很多人租房,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自己的住房。是否租房取决于工作地点同买房地点的远近。为了上班方便,他们会临时租房,再把自己的房子出租出去。地方政府也有一些专门为低收入者提供的房源,房源的所有者是政府而非个人,这就保证了租房者不用担心搬家的问题,居住期限完全由自己说了算。
网友:“廉租房”和“保障房”是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而采取的措施,怎么到了一些人的口里却变了味?保证居者有其屋,关键还要靠政府大力发展公屋事业,多盖老百姓租得起、租得久的公屋。
雨水:没有房自然想买房,买不起房就只能先租房。应建立“廉租屋保障向左,商业住房向右,经济适用房居中”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住房安置系统工程。避免相关部门调控房价胡子眉毛一把抓,房产商趁机乱起哄。
段拥军:以租代售,解决居民的住房需求并抑制房价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绝大多数购房人是为了居住而买房,因而对于一般的住房需求者,只要符合条件,政府可以为其提供市场价的房屋出租。对于低收入者,提供廉租房。各级政府还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制定土地转让价格的权力,通过调整地价以控制建房成本,降低租房价格,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走势。
当然是买房好了,尤其是pr,不然又要出房租,眼看着cpf每个月在交又花不掉,很难受的,不过来这里超过8年的,结婚的,基本都是买了房的
有房的人尽是忽悠那些没买房的人租
没房的也在忽悠没房的租,希望能冲击房价后买房~
权宜之计租房住还可以。
真的长期抗战的话,金钱和生活质量方面都吃不消,特别拖家带口的。
理性来讲,不少同学,可能觉得先吃吃苦头,先苦后甜,存钱比“居住质量”更加重要。(居住质量不等于生活质量)
但是,如果被不好的环境/生活所困扰,往往负面影响是下意识的,你通常不会太注意它,但是有一天受够了,突然爆发了
于是大吼一声
操,买房!
相信是不少人的经历
租还是买,照顾自己的需求还是很重要的,毕竟这年头工作什么的压力还真不小,To all those working hard! Cheers!
回复 华人网编辑 的帖子
在现有的政策下,
中国租房合算, 新加坡买房好.
刚才我一个同事才说,她刚来新加坡的时候还有点积蓄,后来想存点钱,就先租房吧,当时租房便宜啊,结果,她大概3年前才买的房子,那现在一回头,悔青了肠。。。说咋就不在还能买的时候买呢?现在复出的代价是当时的好多倍啊~而且一拖是一辈子的事。。。
3年前还很便宜啊,虽然不是最低
此一时彼一时,形势变化快,很少人能占到最多便宜的
相对来说,如果买的贵了,那就有人赚得多了,GDP也推高了。。。
回复 North-West 的帖子
自己一个人的话,怎样顺便都可以。
结婚了有小孩了,拖家带口地租房,不敢想象。
+1
而且好像没多少人注意到主题说的是国内的住房问题,和新加坡并不相同。
问题不是不买,是买不起啊。。
刚毕业的时候,房子便宜,可口袋没钱,而且非得找个伴才可以买。咱不想才出了学校的牢笼,就进了爱情的监狱吧。后来工作几年了,心也定了,发现房子不是贵了一点两点。算算年薪,看看涨幅,嘿,这几年算白干了。:'(
谢谢认可,周末的时候,好好总结一下经验。省得大家纠结。
回复 鸡蛋糕 的帖子
不能说没注意到吧?
我连某人物是谁都知道。
楼主刚买了房(在新加坡),这贴我理解为楼主支持鼓励大家买房。
这个帖子引用的是中国的消息,但道理不管在中国和新加坡都是一样的。
总之越晚买房子越后悔,因为房子早就不居住意义上的房子了,而是一种资源,是各种资源集合,包含了人力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金融的资源等等。。资源是越来越少的,人是越来越多的,所以买不起的会越来越买不起。。不管中国还是新加坡都是这种趋势。。除非搬去深山老林。。但是你做为一个城市人,你就告别了,城市交通,工作机会,医疗资源,人际资源等等。。。谁叫人类是群居动物呢。。所以等房子跌到工资舒舒服服负担的起的人。可能永远的会寄人篱下,除了失去自己的翻身机会,也丢掉了子孙后代的翻身机会。。
啊!!!你太了解我了~~~~~~~~~~~~
对,所以在我的房子贴那里的大侠说得对,有机会要买,没机会创造机会也要买!好像是这样说的。。呵呵呵
我星期三才和上海的同事聊天,她就认同现在租房不买房。所以还是看个人。
现在她“我出6500RMB租了价值600万的房子”,“我既然生活在这里,我就根据环境情况选择我的居住环境和条件, 我租房便宜又灵活”,“在中国没人会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的房子,只是70年的使用权,其实就是租房,签的合同比我长,但自己要操心打理好多事情”,“工作换了孩子上学了等等,即使不方便还不能驮着房子走,于是在这个大城市里四处奔波”
但是她也认为“我的见解适用我自己的情况,大多数人难以克服身边人的压力”
—————————-
所以我觉得还是在个人。仅针对国内现在的状况。
你要问她,如果买的起房的情况下呢。
我到现在还真没见到买的起房,就是不买房的人。
很多结论都是无奈的情况下得出的
回复 电玩巴士 的帖子
我见过。
好几年前国内的朋友是可以买的(勉强可以买),老公当时觉得房价一定跌(听了某些专家的话),然后房价一路狂飙。。。。。
新加坡一对朋友也是这样。本来有余钱买第二套了。国内的老人家说“不要负债啊”(有些老人对借钱很恐惧),就把钱放银行。。。。。。
她把自己在上海的房子卖掉了。80多万变成400多万。工作只是兴趣。
其实这个账很容易算。
她卖了房以后手上有400W现金可以用来投资。不算江浙一带的私人贷款高达8分的月息,就按每年5分的年息,一年利息就是20W. 算下来一个月就是1W5以上的现金,这笔钱好像是免税的。扣掉就算8千的用房费用(包括租金水电,试问你们算帐的时候谁计算了水电房产税利率?),每个月还有7千的生活费。加上她和老公都有工作,现在的小日子可以说过得非常舒服。
———————————-
我并不是说看空,事实上我自己也是看多的。但是并不是说我们看多就是真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过法,为什么一定要试图证明所有不同意见都是错误的呢?
手上400w的人,我还真不能想象至少一套房也没有.
嗬嗬,大家各有各的活法。
呵呵,现在上海的房子租售比完全不平衡, 买大房子的确不明智. 现在如果手里有两套房子的人应该卖掉一套毕竟现金为王,入袋为安.
不过租房子也有租房子麻烦的地方,如果是一两个人的话,应该有一套小房子. 在现在的形势下没有必要去买大房子让自己过度受压.
如果有大房子可以换成小房子,多余的钱房子银行里,每个月的利息比出租房子省心又多,何乐而不为? 人生短短几十年, 你就算有个大房子你也不可能守着一辈子,还是要出去走走看看,玩玩吧. 生命短暂,房子是死的,人是活的.如何活得好才是真的.
[点击播放视频: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Y4NjYxMDEy/v.swf]
某大师说:
早生孩子早享福,
早买房子早享受。
我接触的老美,50岁多了,没一套自己的房子,租了一辈子豪宅,换过十次车,没一辆全新的。在新加坡的家每个月租金一万四,从来没为自己没有一套不动产烦恼过,住的还特舒坦。每个种族对住房的理解和需求不一样,早买早安心,买比租划算那是华人才有的思想
偶也见过接近四十岁的白人算有钱人,但是没有房子的,过得也不错。
但是文化不同,华人就还是比较有家的概念。
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lol。。。 刘少奇名言。。。。 可供参考:lol:lol:lol:lol:lol
其实买房是在做公德。。。。。大家百年以后。。。至少有一间房留给子女。。。
他们清明才会想起。。。坟头烧香磕头的日子又到了。。。。。。。。。。:L:L
我记得看精华区。一位大侠说的:基本上,你的飞机抵达新加坡之后你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买房!
这个有什么好比较的。
你是 老美吗?你不是。你是华人嘛?你是。
我有这个收入我也不要不动产了.
哈,他的现任车是老款的CRV,没事还总坐个地铁,你要有那个收入肯定先给自己弄个奔驰宝马什么的。他对我买新车都很吃惊,觉得没必要。他手下的新加坡人都买A8,泡妞方便,不过还是方便不过一张金发碧眼的老脸
有钱到了一定境界,物质对他来说可有可无,想要便伸手可得,所以不能和我们大众比。
咱老百姓之求安居乐业,买房只为“安”
只有很少数的人一出手就有钱,都是自己一点点发展的,不是说到了一定境界才把物质看的很淡,从最开始就看得淡,永远都快乐。那些租房的有钱人,年轻时一样租房,一样全世界跑当背包客,有钱之后只是在自己爱好上投入的更多了,我说这位老美80年代还在北京当学生呢,现在他老婆不工作每天在家参加太太团到处做慈善,观念不同,有的人一辈子都这么有“境界”,跟金钱无关
哥儿们。。。那就是“境界”啊~ 世界上有1%的人敢做那99%感想而不敢做的事,那就是“境界”~
为什么那个老美租房不买房?
很简单:租房的租金是公司出的!
你不信你可以问他去。
新加坡这边不太清楚,国内的房子和孩子的教育是绑定在一起的,这就是所谓的学区房。所以说,不但要买房,还要买所谓的学区房,要是租房的话,孩子上学都成问题。
坚持租房就继续租,坚持买房的就看自已承受能力
章鱼哥保罗说,你们中国人,能不谈房价吗?
回复 haiyan_law 的帖子
不踢足球的人以及爱吃海鲜的人对保罗说:停止作秀!你的归宿应该是在餐厅。
回复 sgsgg2 的帖子
什么“境界”?那老外想做什么的是他自己的选择。其他人买房买车也是他们的自己选择。
选择无高低。
当背包客就境界高?
选择过普通的生活买房买车就境界低?
那种说把物质看得很淡的说法更是可笑。
什么叫物质?吃的喝的穿的不是物质?
有本事那老外就不吃不喝不穿。
再说他当背包客去干什么?还不是到处看。看的是什么?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都是物质。
如果那老外真的把物质看得很淡,直接在家里精神漫游世界就算了!他还可以漫游宇宙呢!
衣食住行都是人的基本要求。
不买房不买车是那老外自己的观念问题。
别把那种人捧得什么的。
如果真的要说境界,
什么人最有境界?
普通人最有境界。
因为是无数的普通人创造维持发展了人类社会。
因为有人买房,所以才有建筑,有了建筑,才有伟大的建筑艺术。
因为有人买车,所以才有车辆,有了车辆,人们的距离才越来越近。
由此类推,因为有普通人的需求,才有人类社会所有伟大的一切。
所以我说,
普通人最伟大。
租房还是买房划算,只能单一从经济角度来对比。
生活在新加坡都是普通人的a和b都有能力买房,但选择不同,按现在的情况来算,二十年之后,a显然不划算。如果生活在中国,则相反。
如果考虑到太多的因素,如家的感觉,境界,房价涨跌,文化背景等。。。。。租还是买好呢?则无解。
有能力买第一套房子的华人,会比较倾向买房。
回复 wah 的帖子
异想天开了吧,他的公司租房的housing allowance如果你不用的话,直接打在工资里返还给你,实际都是从自己收入里出的
既然有house allowance,说明他不会在新加坡定居,对于一个拿EP的人来说,不在新加坡买房没什么奇怪,更与境界无关。
至于说他为什么不在美国买房,如果你知道美国的房产税的话,就可以理解了。。。
看来我没异想天开,如你所述,他的确拿着housing allowance。
housing allowance是给租房用的,如果自己在新加坡有房是不可以拿这笔钱的。新加坡本地人不管你的职位多高,也不会有这笔钱。
那些人不会为了贪小便宜,舍弃了自己的诚信,因为那样会失去更多。–顺便说一句,这和道德无关。
本地的做法的确如此
所以看到一些老外拿着6, 7千的allowance去租房子住也就不足为奇了。在那个收入地位的人一般不会冒风险去贪这些便宜
道德、境界。。。这帖子一下提拔到人生高度啊!
貌似有道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