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份私宅研究报告显示 私宅价次季涨速比首季快李敏雯 (2011-06-29)
两份私宅研究报告都显示,今年第二季私宅价格上扬的速度比第一季更快。
昨天出炉的国大房地产指数(SRPI)今年5月份达到166.8点,比4月份涨了2.5%,这个涨幅也较前个月的1.1%来得更显著。
其中代表高档私宅领域的中央区上涨幅度最大,达到3.5%,促使指数达到172.4点,也是过去10来的最高纪录;代表中档和大众化私宅的非中央区指数则增加1.7%,报166.3点,也创下该领域的最高纪录。
就整个第二季度的情况来看,大众化私宅价格的涨幅仍然优越于高档私宅。戴德梁行(DTZ)昨天出炉的研究报告显示,今年次季的私宅涨幅比首季大,其中99年地契的大众化私宅的季对季涨幅为3.9%,位于第9、10和11邮区的永久地契高档私宅取得的涨幅则为3.3%。这些数据是根据戴德梁行研究所追踪的一篮子已完工项目的转售价格而计算的。
该行数据显示,高档共管公寓今年次季也平均至少上涨1.7%,这比上个季度持平的表现有所改善。戴德梁行说,高档私宅也是目前唯一低于2007年巅峰的领域,比当时的价位还低了4.5%。
戴德梁行研究部主管蔡楚芬说,目前屋主的叫价继续呈上升趋势,因为屋主纷纷把新项目推出的价格作为叫价的基准。
卓登新达研究部主管陈瑞谨受访时对于两份报告显示私宅价格的涨幅加快不感惊讶。他指出,由于市场对高档私宅价格的看法开始有所好转,加上发展商在2011年大选期间挪后了不少私宅新项目的推出,促使市场有积压需求,因此价格也随着5月7日大选后有更多项目推出而上扬。
不过由于欧洲主权债务的情况近几个星期来有所恶化,打击了股市和投资者情绪,他因此相信6月的私宅销售和价格涨幅会有所放缓。
蔡楚芬也认为,随着更多新项目登场,为市场制造了一定的兴趣,加上银行提供的房贷利率低,价格也继续上扬,促使买家因为担心价格继续上涨而进场购买。
戴德梁行的数据指出,发展商今年4月和5月,平均每个月卖出1690个单位,这比第一季每月平均卖出的1234个单位要高。
至于转售市场,今年4月和5月也平均每月有1605个单位转手,这也比今年第一季的1383个单位要高。
蔡楚芬指出,房市6月份比较静淡,除了学校假期的因素外,市场对大选之后政府对房市进行检讨的预期也是令买家观望的原因。全年而言私宅价格的涨幅将放缓。
什么1.14,8.30在滚滚热钱面前,不过尔尔;
短暂观望,继续涨,预测准确,看来我比那些所谓的砖家准啊,砖家都是大忽悠。
只要钱多的问题不解决,建多少套房都白搭;中国人能买下全世界虽然有点夸张,但事实就是钱多,不服不行。
你不是已经卖了两套了吗?
难道还有要卖的?
你也忒有米了吧
羡慕妒忌恨啊;P
莫激动,房市不是股市,除非发生危机,否则不会马上就转向…
部长担忧未必就马上实现,但不无道理… 政府最怕是叠加效应… 已98为例,因为一轮大牛市,政府在96年开始颁布降温措施;同时因为经济过热收紧银根;同时碰上供应量暴涨… 这一切都还没有把房价拖下来,最后碰上索罗斯… 市场转向时,前面几个因素会同时发酵,产生叠加效应,加速和加大市场低幅…
现在对比当年,政策之剑已经高悬;银根其实已经收得很紧,只是美金泛滥对冲之后感觉不到;往后3-4年供应量要远高于97高峰…政府同时在做一件事,即使部长很担忧房价崩溃,但是还是会大量出售地皮。因为追求利益是新加坡政府的经营方式,利益最大化就是在价格最高时抛售最多土地,之后的风险由发展商承当…
对比起来,所有叠加因素都已备齐,支撑这一切的是热钱… 热钱是可以突然撤离的,也可能不会发生…
另外说说收紧银根,MAS政策是只调汇,不调息… 调汇常常让人感觉不出银根被收紧,因为它不是直接apply到每一个人身上…但是单从房地产市场是可以看到一些变化,
国外的特别欧洲美国的房地产广告增加了,因为对比汇率很便宜.. 新闻报道最近大量新加坡人海外置业…
假如你是个第三国投资人,会因为新元太贵,而转去买汇率很低的欧美房产;假如你是敏感的新加坡人,会把本地房产卖出,转去买便宜的欧美房产… 这就是新元升值的效应…
最后不要迷信中国人可以买下全世界,即使是真的.. 80年代末,东京一座商城相等于美国一个城市地价,一个东京相当于全美地价…
公寓已经涨了很多,现在看来这一波还在继续,目前的形势让持币观望的人骑虎难下。
如果现在买,总担心高位被套,毕竟房价数据屡创新高。其他的负面因素还包括美国前景不明朗,甚至有媒体认为“美国经济现已四面楚歌”,而本地楼市跟发达国家的经济有密切关联,容易受到冲击。而目前的租金收益也不算可观,很多只有3%左右甚至更低(排除租金税和物业费等开销的净收益),需要拉长贷款年头才能勉强以租养贷。所以目前进场的貌似自住型居多,好多人拿不到PR,不想再租房子,一咬牙就买了公寓,对于夫妇工作家庭月入8000-9000新币的,普遍可以负担起大众化公寓,有的单身人士也可以,身边的例子很多。而投资型的有的首付不够,有的看不清前景,因此不敢贸然进场。
如果现在不买,每季度公布的公寓成交价都在涨,想想自己每月辛苦存的首付款还赶不上房价的涨幅,也让人着急啊。手里有一套组屋的人还要担忧如果二套房首付款提高到50%怎么办?首付款还是不够,而房价却一直攀升。理财版有不少人期望在2012,2013年买公寓,如果2012比现在的价格又高了10几万,相等于家庭的一年多工资,又是怎样的心境。买还是不买?真是让人头疼的问题。
看到今天的新闻,忍不住唠唠,另外请教各位,听说组屋已建成的有100万套,公寓现在总共多少套呢?据说市场上还有40000套公寓等待买家,不知道以后的市场消化能力如何,现在的势头依然很猛。
呵呵,分析都很精辟啊,顶一个
我的判断指标就是“加息+中国、美国停止印钱”,只要加息超过1%,手上有房的赶快卖,犹豫不决的一定要要紧牙关别买,等着;中国的事说不准,说是收紧银根,总有余地、猫腻;美国的事本质上还是反映在加息上。
当然,如果有什么特殊政策,比如限制外国人只能买一套房什么的, 那也赶快卖。
除非这些,否则,还是看涨。
补充一点情况,即使在现在这种态势下,我至少有三个国内的朋友,手里卡着几百万(也可能几千万-RMB)虎视眈眈的准备要过来买房。
其实我认识的有钱人真不多,两只巴掌数的过来。
认识的都这么多要来买的,不认识的该有多少??认识的人还不算特有钱的,特有钱的得有多少??
我想买公寓。希望掉一掉。。。只是主观愿望啊。。。
回山谷无回声:
记得2010年12月的报纸上说榜鹅的一户家庭拿到了第100万套组屋的钥匙。
感觉新加坡经济就像黑暗中的一只萤火虫。看看美国,欧洲,甚至中国,都麻烦一大堆。我都感觉近几年好多人都来新加坡逃难来了。中国人,印度人,菲律宾人,欧美找不到工作回流的亚裔,当然也包括很多老外。这么多人进来,房价一定高。大公司对老外的房补一个月都5000以上,房地产能不热吗?除非来个二次危机把中国搞定,顺带澳洲矿主也挂掉,不然新加坡房产下不来。
现在的世界经济的确危机重重,充满陷阱
新加坡现在看来ok.
但是不要忘了新加坡经与世界经济济极大地关联,美国也好,欧债也好,中国也好,任何一个感冒了,势必影响经济运行,新加坡恐怕就得发烧了
严重同意,最担心危机时外国人外逃+本地人民粹,新加坡就挂了。不知道到时候小李顶得住吗。
多谢解答,自己不能点评自己真的麻烦,回复不了…
山谷都装满钱了,难怪没回声…
联合早报对100万套组屋的报道:
http://property.zaobao.com.sg/pages6/hdb101220.shtml
真多啊…….
100万套呀。。
看来下步该限制坡人随意买卖房子了和持有套数了。。
风险是存在的,比如再次全球危机,比如政府突发奇想,限制外国人买房,比如外国人大撤退等等;
俺可从来没说过房价永远上涨不会下跌啊,只是就事论事,就势论势:
在现有的滚滚热钱面前,现有的政策无济于事,顶多只能算是扬汤止沸。
等市场自我修复. ZF把握好大方向就行了, 防止抱爹抱涨.
等市场自然修复的后果就是暴跌暴涨,资本市场集体行为的动能太大
不过通常政府也只能稍稍延缓这些趋势,至于会不会加深危机,呵呵,谁晓得今天的QE1, QE2, 4万亿,宽松信贷。。是不是明天二次危机的伏线呢?
石油,大宗商品看涨很有可能
但是对一般人来讲,除了承受涨价带来的成本上升,从中获利的手段还真的非常有限,总不是每个人都叠着大把资金玩期货的。。。
明知道狼要来,手上却没有腊/抢,这就是老百姓的无奈啊 :L :L
要学希腊人民那样走上街头,足够“无耻” “We Pay Nothing!”…”We Owe Nothing!”…
(lieqiang居然是屏蔽词?!以后说腊肠好了,腊肠陈是个好摄影艺术家)
很多家庭都不止一套房。
特别是中国人,不少认为组屋是拿来出租的。:lol
坡人不止一套的估计更多
以现在的经济环境,就算目前再加大供给,2,3年后也未必算供给太多,只是随着经济环境不同,不小的一部分“投机性”的需求可能会萎缩,甚至由买变卖。
所以政府想找“供求平衡”也没那么容易,因为这是supply-demand dynamic. 反正现在大家都叫多建,那就建吧,自己要求的,6年后大选可不能怪政府
其实所谓的国家破产只是一个不正式的说法。个人破产,要卖车卖房。国家政府如果没钱还给债主,很简单,割一块地给债主就可以抵债了。问题是一个国家能这样做吗?
这句说得妙
“明知道狼要来,手上却没有腊/抢,这就是老百姓的无奈啊”
这句说得很好。手上有qiang,什么都不怕。怕就是手里无qiang,只能随波逐流,起的时候没有份,落的时候当垫底。说白一点,就是怕没有赚钱的本事,经济好的时候赚大钱没有你的份,经济不好受最大的害。没有足够的资产资金,房价涨的时候你享受不了资产增值的好处,反而更买不起房了;房价跌的时候你不一定能享受低房价的好处,反而因为银行收紧银根贷不了款买不了房。有米有银的,房价涨了资产增值,房价跌了多买几套。。。。。。
分享一下我最近的经历的几件小事情,给他们作参考。
1,刚回国,飞机同坐的人告诉我,他们家人来新加坡3天,买了一套房子
2,同学有个很富有的生意人,来新通过一些途径,采购了2套,同时还有存款准备再度买多一套
3,最近因为一些原因,我自己也被拉上看房,每个周末都看了那么几套,还是推出来基本就马上被卖掉,还是买白菜一样需要抢购
4,暗自神伤,伤不起。。。。。。。。。。:'(:'(:'(:'(:'(:'(:'(
国家破产说到底就是赖账,债权人共同分担债务人的债务。
好比,借了你邻居借了你的100块,拿去治病,然后告诉你现在没有钱还,如果你逼得紧了他挂掉你就一分钱拿不到。
因为邻居60岁已经半退休了,算现金流未来也是没能力全部还完的,毕竟前要先保证吃饭看病,当然也不能不还,邻居就勒紧裤头答应每个月还点利息和本金,但是最终只能还60块,您看行不?
希腊就在朝这个方向前进。。。
“至于会不会加深危机,呵呵,谁晓得今天的QE1, QE2, 4万亿,宽松信贷。。是不是明天二次危机的伏线呢?”
饮鸩止渴,帐总是要还的,用时间换空间。
这个我必须说是事实,现在很多带孩子来新加坡读书的,来了不到半年,就买了房子了,前两天遇到一队夫妻,带着两个小毛头,第一次来新加坡考察孩子读书的情况,确定要过两年再来,不过房子是立马决定买了,在这边20天,看了不少房,回去前最后一天,看到满意的房子了,决定买了,手续委托这边人先帮办,过几天再来。
不过我想,等很多人都买了房,这住房市场还会这么火爆吗?
中国人多钱多,哪怕有千分之一的有钱人过来新加坡购房,都够新加坡房产商吃的了。
是的。新加坡房价一要看国内房价走势(两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啊!)二要看新国政府的态度。目前政府还没有要堵的意思呢,带钱进来谁不欢迎啊。
最新Update, 愿意分享的人是好童鞋,: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
市场不错,我把自己的公寓拿出放在市场卖,中介刚打回给我,隔壁楼下的一样size的屋子比成交价格最高的直接高出10% ,楼层还挺低,中介跟我很多年,好人来的,要我直接拉高20%去买
:L:L:L:L:L:L:L
在巴西立租住排屋的时候,隔壁的屋子要卖,我们问屋主价格怎样,屋主说115万可商,后来那屋子被屋主卖到130多。
我这是今天的故事,今天发生的 🙂
俺在也不过就是一月份的故事。
我这才离开新加坡十天, 房价咋又噌噌噌涨了涅?:o
都在赌5年啊
你的肯定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了,成交交易价格指数新鲜出炉摆在那里的,还在up
可以透露下是哪个公寓吗?
我们家楼盘的成交尺价六月比四月大概涨了2.5%
刚才查了一下URB,我家楼盘相同面积的成交价,6月比4月涨了8.45%
似乎应验楼主标题……
还有的,Bukit Panjang附近的某楼盘就是……
我家西部也有个,查了一下,这个月比6个月前涨了10%+++
不用数字说话,误导人家是蛮讨厌的事情。
我的感觉也是涨。
最近小区里有了很多新面孔,不仅是新人,而且有很多新车。
车库里的车从大部分是日韩系慢慢向凌志、奔驰、宝马、volvo……过渡,甚至出现了跑车。
不论是楼盘转手还是租赁,价格都升了。
我家的小区入住率至少90%,旁边一座新楼,两个月内也陆续住了很多人。
有很多人需要住房的楼市如何跌呢?
两份私宅研究报告都显示,今年第二季私宅价格上扬的速度比第一季更快。
恩?
第二季不是增长慢了吧?
“新加坡的私人住宅房屋价格连续第七个季度放缓上升的速度,在今年第二季上升了2%”
今天ura的报告
我看的lakeside旁边的parc vista的房子,看着涨着,我刚看的时候还有90、94万成交的两套房子,半个月后,成交价就变成98万以上了。
我看的一套房子,因为有很漂亮的poolview,叫价100万,还价98.5万,比一般的房子贵不少,我有点犹豫,半个月以后,卖家坐地起价,非100万不卖了,我一气之下,买了别的小区的房子。等我6月份回来看,这个房子还在,但是已经叫价108万了。
确实是很多中介找我买房子,那是因为中介都想自己做成生意赚佣金。而且很多中介其实愿意帮着跟屋主谈下屋价,但是屋主就是不肯稍微降低一点点屋价卖屋子。而且,他们叫的价格,最后确实有人接手。
只要还是低利率,外围一堆人拿着现金杀进来,毕竟首付实在不多,外国人还可以在新加坡拿到7-8成贷款,相比现在的中国,有了比较,出手就快了很多。
局部地区已经开始降了!
最近一直在看西部和北部的condo,有几个卖主已经开始主动降价了。
yishun, admiralty, yew tee都有这个现象。 想买的坚持一下吧,拐点或许本季度就会出现。
昨天,一个中介说“最近卖的房子,都是被你们那个国家的人买走了”
是的,BANKERS一样的反应。现在市场都soften了,不知道那些涨价的是怎么来的。
现在除非自住刚性需求,不然就等危机来了入场抢劫一套,或者去米国买一套。
没钱..不观望也不行呐
如果能跌那最好,不少朋友都等着这样然后倾囊杀入。最好能跌个30%-40%,呵呵
大跌的话,新加坡这边的人我不知道是否敢买,不过外围倒是有一大堆人拿着大把现金的会杀进来(除非新加坡政府说禁止外国人投资房地产)。也不用弄组屋,公寓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