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比較了一下,一個去年八月的房子,當時成交是三十二萬四,AMK,十三樓,三房加一個小房,近地鐵。
結果昨天有人告訴我這棟樓的旁邊的一個同樣的單元(也是高樓無裝修)叫價三十七到三十七萬五,而后面另一個單元條件其實還差一點,因為靠馬路,很吵,而且沒標明是高樓,猜可能是十樓以下,都掛出去三十六萬五了。
所以,感覺比去年要高一成了。問題是,這個現象在別的地方也有嗎?
難道調控不得力?會有新的政策出臺嗎?
老美又要放水了… 继续涨吧:lol
嗯~~俺也认为组屋一直在涨~~
从中介往俺家扔广告的速度/花样/报价就能看的出
豆媽,我的問題是,以新加坡政府的能力而言,為什么沒有控制的欲望,而只是空喊口號?
其實真要調控,還是有很多措施可以用的。
是不是有购买力的话,还是看涨吧!
俺一直都是看涨的呀~~平稳上涨,涨幅不大, 现在新的bto5房都40多万了,别说2手了.
不管哪个部长出来讲话那也只是抑制房价上涨的一个手段,毕竟之前大选的时候关于房价高的呼声太高了。
政府真要控制当然可以,但就相生病吃药一样,得考虑副作用的大小
和去年8月的房价比。。。。
必然还是涨的。。。
而且政府好像没有说过要让房价跌把,只是说要抑制涨势罢了
钱越来越毛。房价会越来越高。不知什么时候会最高!!
我一贯的立场,近几年二手组屋房价涨幅远高于收入涨幅,房价高位运行,真危险啊!等过一两年后,在2009年以前海量批的PR大都买好房后,再加上大批BTO组屋上市后,看谁还在接盘高价二手组屋?如再来一场经济危机,房价一崩盘,无数问题就出现了,无数人失业,太可怕了。
去年8月到现在当然是涨了,问题是你能根据这个10%来判断下一年的涨幅么?
那从这个数据得出“还在涨”的意义就不大了,尽管这个“感觉”很可能是正确的
PS: 相比其他地区/block,10%甚至还不是很厉害的涨幅
组屋是新加坡普通人最重要的财产,新加坡政府有为它保值的责任,组屋价格主要供求决定,现在是需求远远大于供给,而且新加坡组屋是先买后建,政府已经有了97年的经验。。。泡沫很难生成,如果中国老百姓每个人的屋价都(500万了),这边才两百万。。。身家财产差这么多。。随便一个国内的人卖掉房子在这都能买公寓,你觉得新加坡人和政府会开心么
但房價過高,總感覺對吸引人是不夠的,但話說回來,這里地方太小,也是問題。
需要就买 管他涨不涨呢 反正只能买一套 。别怕买了以后跌,因为你可以住着不卖,就算以后不需要住了,你还可以出租。无论怎么个跌法,到时整套出租 那租金也基本可以cover。混到需要卖屋度日的特例除外。
一步到位啊 您没觉得买4房 5房 跟EA的首付 差别不是很大吗?
怎么一步到位啊?
有了四房還想五房,有了五房還想換到更好的地段。我是有了,兒女不也得買嗎?其實漲價對我們是沒好處的,不過,控制不了,管他呢。
儿孙自有儿孙福
DEMAND还在吧
我去年买的也超过40万了.
我也觉得,童鞋想的太多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
说到底,政府组屋是福利房,居住功能远远大于投资或增值功能,不应该是轮为盈利的资产。
很多人在2009年以后买二手组屋自住,大都买在高位,这是很危险的。因为靠贷款买房,房价一旦下降,房子可能会变成负资产;如果再失业(新加坡的经济是很脆弱的),无力还贷款,会出现很多社会问题。卖大屋买小屋?
天朝人如不是PR是不可能买这里的组屋的,无论有多少钱。像几年前海量批PR的时代永远过去了,永远不会有大量PR进入新加坡,因为那样做的结果是政治代价,社会代价太大。所以所谓天朝人卖了在天朝的商品房在这里买组屋的假设是不成立的。
大多数新加坡人是跟HDB贷款的,所以即使负资产, HDB不会去追差价, 而PR全部都是和银行借的,如果房屋下跌,银行有权追讨抵押款。
现在HDB没有过剩,所以不存在谁接棒的问题,因为需求减少BTO就减少了。 而正因为房子没多余的,经济不好时,对房子的需求就没那么大。 不会对现有房子造成大的冲击。 和国内情况不同点是, 国内很多买了3套5套的人,房子不住, 下跌时,因为房产贬值,还不起贷款,而被迫卖房。 这里的HDB因为一个家庭只有1套, 冲击不会那么大。 一家人去供一间房子,比起一个人去供3间房子的压力要小很多, 所以新加坡才在09年,经济危机的最低潮,房价平稳。
根据我买了几套房子的经验, 可以放心的告诉大家, 新加坡的房子价格很合理。 国内的房子可以在短时间内翻一倍甚至两倍, 风险和收入大家自己去衡量。 而新加坡房子上涨都是按季度3%以上调整, 也是3%以内的调幅。所以新加坡房子买了就是赚,无论涨跌都是很平稳的。国内的房子让我感觉受益很多,所以到了足够的利润就放掉。而且买卖容易。 现在留一套以后自己住就行了。 房子是,一套,永远不是赚钱,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能力范围内买2套以上,才算赚。 因为美元泛滥, 多印了很多, 其实美元应该是大幅贬值的, 而美金流向各国, 中国又是最大的债国,中国要保证汇率稳定,就必须学美国的多印钞票, 而印的速度低过美国了,市场就反应出,人民币升值了。 而那些多印的钱,流向市场,造成通胀。最后,就是物价上涨, 房子就变成通胀最好的工具。 所以如果有点钱,还是买房吧, 别买多了,2套就够了。
不是组屋还在涨,是所有的房型都在在涨,并且涨势不会停的,除非政府真的想往下压,或者是再一次恶性全球金融危机。
97,98年Hdb曾经跌过,但一个季度的跌幅在百分之3以内,不会出现一夜间跌百分之二十的情况,如果真的怕跌,就在刚跌不久卖掉,所以hdb值得买,有升值潜力又有抗跌的能力,因为HDB必须卖负的cov才会下跌,而房价下跌首先跌cov,这时卖还是不亏。
我的很多朋友在1998年左右买的二手政府组屋,基本上都买在了当时的高点;一场亚洲金融危机下来,在2002,2003年时已经跌去20%到30%。之后房价虽缓慢上行,很多人的房子在2009年以后才浮出水面。买政府组屋不是稳赚的,因为没人保你稳赚。由于当时的PR还可以向HDB贷款,所以风险较小。当时房价如此下跌,所有人都愁眉苦脸。现在好像又要从回那个年代,大量外来移民在短时间内大幅推高组屋房价,一旦人口总数趋稳,这种推力消失,凭什么房价能在高位运行?二手组屋房价在一两年后下降是必然的,尽管这个下降过程是3到5年的过程。除非还像以前一样,每年引进10万PR,人口向6百万快速迈进,大家一起玩完。
呵呵,别忘了,房价在涨,但是工资也在涨,钞票还在贬值,。
我不认同房价应该暴涨,这是政府调控的失职,但是如果房价暴跌,那政府也是失职。。。
所以合理状态是房价稳步上升。
没错,稳步上升是很多利益相关方愿意看到的。但,实现起来,比较难。
因为,房价已经在高位,比如都已经是30多年的老房啊,租期只剩60几年,五房50多万,四房40多万,3房30多万,2房20多万。个别地区比这还高,3房能卖到40万,4房卖到60万,5房卖到70多万。太高了!!!
在这么高的基础上,还要稳步上扬,太危险了。谁来接盘?年轻公民去买BTO了,中年公民考虑去买EC或私人公寓了,老公民要卖出了,新PR的量又下来了,有谁还在接这么高的近40年房龄的二手组屋?
呵呵,我不想和你争,我只是说出我的观点。
主要还是钱贬值得太快了,不光房子涨,其他东西也涨
现在网上很流行的一句话:二师兄(猪八戒)的肉已经比师父(唐僧)的更值钱了。:lol
“在这么高的基础上,还要稳步上扬,太危险了。谁来接盘?年轻公民去买BTO了,中年公民考虑去买EC或私人公寓了,老公民要卖出了,新PR的量又下来了,有谁还在接这么高的近40年房龄的二手组屋?”
我来回答你谁来接手–政府.
那政府不是亏本了?
由于政府之前建组屋的地几乎是零成本,盖成组屋卖给人民,土地的成本还是很低.政府把地收回卖给发展商,不但不会亏还会大赚一笔,赚多少就看政府给发展商的容积率是多少决定.
正如你所说非PR的中国人,不管有多少钱都不能炒新加坡的组屋.不是他们不愿意和不敢炒,而是新加坡政府不让.但是天朝人卖了国内的商品房来抄这边的公寓是大大的.
二手组屋价格在高位运行,对新加坡吸引年轻人才,尤其是那些过来读书之后留下的人才,是很不利的。
恐怕还未能够受惠于整体重建,政府先来个Main Upgrading Programme ,PR可是要支付全额的翻新费用。
而新加坡房子上涨都是按季度3%以上调整
我怎么觉得不是呀..
2007年买的AMK 4房, 不靠近地铁 19万7, 今年HDB估价38万, 中介说能卖到40万上下. 3%???
大牌号和楼层都能给你.
这种东西不是凭想象的,据上半年一个国际调查公司的报告:新加坡是全球年轻白领移民的首选国家/地区.新加坡的国际竞争力也是全球前几名.新加坡有多大地方,需要的人材又是多少?
教育业对新加坡来说只是个产业,赚到学费既可,全留下了那才是问题.对于那些政府资助的,政府都会绑定,绑几年后政府大部分都回本了,况且绑后还有部分留下的.
政府保护的是公民,PR买哪些就要掂量一下.
我主要想说,新加坡的老组屋不愁找不到接手的.连老公寓那么高的土地成本都找的到下家.
这个说的有道理,顶一个
俺也觉得不是价格涨,而是钱在贬值
说起来,最近新币对美元涨的好厉害啊。。。
组屋真的是按百分之3的涨幅一个季度,。一年涨百分之12,从2007年到现在都快乐四年了,涨百分之50很正常,不象我国内房子一年多就涨了百分之50
所以国内都认同,屋价从2000块一平米涨到6000块经历很长时间,可是从6000到10000很快,从10000到20000更快。
新加坡感觉现在在收高收入或有钱的新Pr,以前收入2000多可以拿Pr,现在3500甚至4000才有希望,随然Pr量少了,可是素质和收入高了。屋子只要没多建,需求的人的收入增高,房价会平稳上升。
另外说明,季涨幅百分之3,每涨百分之三不是最初价格百分之三,。 比如1月价格为100,3月103,6月不是百分之106,而是106、09时间越长,涨幅和最初的参考值比,就越大。所以hdb的好处就在这里, 发现屋子涨,我迟一个季度买,只是平均买贵百分之三,发现屋价开始下跌,卖掉也只是亏损百分之3,那些能从07年等来11年的人,不是刚需,那些能从97年等到几个来回不卖的人才真的需要房子的人,真正住的人是不在乎短期得失。另外,你可以和20年前比,那时什么房子多便宜,可是有多少人想过,那时大多数人在中国月收入300多。现在收入过万的多了去了,房价不该涨10倍? 我还是一观点,真正需要就尽能力买。我5年前从没想过买100万的房子。10年前还在梦想百万富翁,20年前听着大人们谈论万元户
不好意识Yishun2009,仔细看能理解的,因为我两边都有房,所以两边的感受都很深。很容易拿来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