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小学报名又开始了,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个问题, 名校与邻里小学的差别究竟在哪里?我比较了以下,好象还是没有答案。
1) 名校教材与邻里小学小学不一样?好象都是按STELLAR来教的吧,它们用的教材都可在它们网站上查到, 好象大同小异。2) 名校是不是使用不同于的教材或不同的worksheet?是这样吗?据了解好象与邻里小学也差不多啊。3) 名校超前教育,学得理深, 是这样吗? 从它们的试圈来看,只有个别学校的难些, 与邻里小学也差不多啊。4) 名校作业多吗? 据了解, 好象也不多啊。5) 名校的老师好?据说一些自主学校老师是学校招聘的,当然是好老师啦, 薪水高吧,名校有钱是肯定的, 果真如此,就算个优势了。6) 名校的学生都上补习班, 是这样吗?据说有的学校会给学生补习, 另外,名校生大多数有在外面补习, 实际情况有待证实。7) 名校的父母学历普遍较高,因些能对小孩更有效的进行指导。如果是这样, 算个优势吧。8) 名校的学风好?不信这个,中学还差不多,因为经过选拔的学生,名校学风自然会更好, 可是小学学生并没有经过选拔, 学风怎么可能一下就比邻里小学好?9) 名校CCA选项多?这到是肯定的,因为名校钱多, 但邻里小学也有不少选项啊。10) 名校都有课外书要读的清单,邻里小学好象没有, 但也可以如法照抄, 好象也不算什么优势啊。11)据说名校会对学生进行GEP考试埔导, 果真是这样,就是名校的一点好处了。 罗列了不少,但是还没发现名校与邻里小学小学的真正差别在哪里?大家来说说看。家里有读过名校的,自然是最有发言权了。
思前相后,内部找不到原因,只能从其它方面来看了, 从网上的各种贴子还是要可以看到一二的, 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这个名是很重要的, 名校效应是很
重要的因素, 因为这个名及人们对名校的崇拜效应,可以吸收到优秀的学生, 以南洋小学为例,即说它们有四个GEP班,就算有一个班是来自南洋自已,它从其它各校就招收了三个班GEP的学生, 即使一个班是25人,三个班就75人。另外,从二年级起至五年级,一些成绩好的学生纷申请, 这样,估计每年又要吸收20~30名各校的尖子,甚致更多, 这样到了小六PSLE成绩想不好,都不行。我想这是名校PSLE成绩好的重要原因。
不在名校,臆测:
生源好:比如校友的孩子多,若按照龙生龙,凤生凤的说法,先天基因占优势。
资源好:通俗点说就是有钱人多,地段也多数在黄金地段,钱多不代表聪明,但在教育的投入上比较有优势。
还有可以用钱买时间,私家车接送,可以在学校和N个课外活动中游刃有余,省去很多路途奔波的时间。
千万别拿个案来比,随便说说。
名校的崇拜效应是最主要的原因!
转载自Kiasu Parent 论坛的帖子 “Are Our Children’s Future Predicated On Good Primary School?”
What makes a school hot/ popular ?
In theory all schools are the same as they use the same curriculum sanctionedby MOE, and select from an approved list of text books
And the teachers and principals are all NIE certified, MOE approved andappointed.
So why some schools are perpetually more popular than others ?
1. History & prestige (someone VIP studied there), but where is Telok Kurau Eng School now ?
2. Tradition ?
3. Systems & processes ? Can’t they duplicate them in every other schools ?Money is no object to MOE isn’t it – if the PRIME project is any guide ?
4. Alumni network and contribution ?
5. Location ? What else ?
Having put my children through the system, I dare say it is a combination ofall of the above, while I think Chief KS’s challenge to “think out of thebox” to be the pioneer of an “unknown” school to have theirnames remembered in history remains an ideal and “dream like”. We areall pragmatists and kiasu to the max.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aptitude for the job also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Some principals just don’t know how to manage / motivate to make things work.They try to be different and don’t want to be seen to copy what other schoolsare doing ….. but ended up with no credible result and meanwhile teachers arekept chasing the kpi (mindless drillings) instead of going down to the groundto help the kids …..
Some teachers are just clueless how to tune the students.
With the right combination of a capable principal and motivated clued-inteachers, things progress very fast
Those very established primary schools are established not based on just themain academic track. They have a very comprehensive range of enrichment coursesto supplement the core curriculum, and they have a huge range of approvedvendors that have worked with them over the years to make the provision ofenrichment courses very seamless. And their parent-teacher assn is veryinvolved.
And their systems and processes are proven every year to deliver.
At PSLE, as it is a national placement exam, if we say grades are secondary andit is the education that matters, we are just deluding ourselves. With theintroduction of IP through train by the top secondary schools, the competitionhas shifted from ‘O’ levels down to the PSLE. This is the new reality.
So, in my own opinion, the popular school will continue to be popular in theforeseeable future.
———————————————————————————————————————————————————-
I tend to agree that by placing your child tothe better school, it’s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better morale of the teachers(cos better school also comprise of better students) and yes the peers ard whowill be very encouraged to learn whether by themselves or from their parentsthat give you that extra push. The desire to excel is far more compared toneighbourhood school. Becos of that, parents have been vying for popularschools through varying extent, talking abt myself too.
I trust that all teachers are sufficiently trained to teach but certainly likeany one of the working group, our morale and passion will be killed off if weare faced with tough environment (children playing truant, scold teachers, nohomework done, enormous complaint from teachers etc etc)
Yes, agreed wholesomely that you can also be the sunshine in neighbourhoodschool but really how many can shine when most of your friends are either notbothered or not interested in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your own friends is toogreat to be ignored.
Though I was also from neighbourhood school and was in the top 3 since Pr 4,but really when I entered a better secondary school, I find it a total misfitand struggle for me as what I tot as best is probably below avg when you getinto better school.
And yes, when I grow up now and having to enrol my own children, I lament onwhy my mum didn’t try harder to send me to FMPS when all my sisters were there.At least, I also help to pave out the future route for my children next timewhen they enrol their own children by putting her on a better school, providedthe system still remains unchanged.
That’s life….
在名校会不会有种自豪感?
这种自我肯定对孩子发展也有帮助?
校内自卑,校外自豪。
4justice,您问的每个问题,您自己都已经给出答案了,呵呵。。。
老实说,按您的要求,很难给出准确答案的。您说,会哪个不知好歹的父母,敢每天去问,在不同小学就读的孩子爹妈,您孩子今天留作业了么?留得都是什么作业呢?英文的?数学的?华文的? 完全横向的比较,我是不敢,也没时间,和精力去做啊~~~
当然,我不算是个教育达人哈,呵呵。。。
名校究竟好在哪里,答案是多方面的,软实力,硬实力等等,是个综合素质。
我自己感触最深的是,南小的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是非常良好,及时的。
下面我贴一个最新的老师给家长的课程说明。我不知道其它学校,这方面是怎样做的,算是我抛砖引玉吧。。。
Unit 11: I want my mum! Dear Parents,
We began on a new book entitled ‘I want my mum!’ today. This story is about a young snake, Jake, who thought that his mother went away and left him alone. He went up and down a hill, came to a corner, climbed up a ladder, went over a bridge and in and out of a tunnel before he found his mother.
We will be focusing on Prepositions and ‘said’ words. You may wish to ask your child how did Jake ask for his mother. (i.e. hissed, cried, shouted,yelled and sobbed)
We discussed the following in class and these words and phrases were shared by the children:
Differences between a hill and a mountain: size, steepSnakes: shedding of scales (ecdysis), reptile, lay eggsBridges: an (elevation) between two points, through
(I have added some words within the brackets on the blog so that you may extend their vocabulary when you talk about the story.)Please note that WS 1 has to be completed by next Wednesday (6 Jul). Thank you!
这样的信息,几乎每天给家长们更新,Email,也是当天就有回音的。如果需要详细说明,而老师当天没有大块时间的话,也会先简单回复个说明,之后,会给你认真,仔细的长长的EMAIL~~~
我真的十分感动,感恩老师们的辛勤,与努力。。。
名校的学习资料编得好一些,比如有关科学的note, 作文、口试材料。。数学题归类总结。。cca 活动也更丰富些,因为有很多义工家长吧。
They have a very comprehensive range of enrichment courses to supplement the core curriculum, and they have a huge range of approved vendors that have worked with them over the years to make the provision of enrichment courses very seamless. 不知这里是否有名校的家长能否证实这条。
是的,老师们这么努力地付出,家长们理当倾力回报啊。。。
不只是CCA活动丰富,就是日常教学,也有很多活动辅助教学内容的。比如:英文在学习hungry giant时,全部小一的英文老师,就举办学生自己动手做三明治的。数学,华文都有类似的教学辅助活动。
家长们也是非常积极配合老师们教学的,家长们拿自己的年假,去学校做义工(包括我自己),动作慢的话,都报不上名的。
老师给家长们的信息,是学校要求的,每个班都有的。当然,有的老师给出的会比较详尽,有的老师会简单些。
我想,学校这样做的目的,应该是寻求的是家长的配合。让家长清楚地知道,老师的要求,双方努力的方向一致,发挥1+1 〉2 的功效吧。。。
关于这个话题,觉得没什么实际讨论意义。
进去所谓的名校,能享用点免费资源是好的。但统治阶层的利益是不容侵犯的。对咱们这种外来者,要进看点运气吧!
进了邻里,也没什么,其实P4以下,各个学校的资源相差不了多少的。
到了P5P6,每个学校为了保住PSLE的排名,会有些动作。
有高才班的学校,题库会比较大,难度会比较深。在分数点上会保持比较高的优势。
关键是看孩子的资质,孩子资质好,不必担心。
南洋的P1还没有分班,不用说肯定是全民教育。等到分了班,就有区别了。
我看南洋P5的普通班的孩子,不比类似淡宾尼培青小学这类很有实力的邻里小学前面几个班的孩子强。
但那个傲气,一脸的不屑,比较麻烦。PSLE考不好,进不了名校,也不知会有什么造化了。
我女儿读的邻里小学,算是区里比较好的小学吧,他们上学期学英文课THE GIANT‘S ICE CREAM时搞了个ICE CREAM PARTY,每个孩子都有雪糕吃,过后要写一篇文章关于这个PARTY。学校组织不少补习班也是义工妈妈来教,现在我女儿每周五有MATHS MOM,她说她的那个MOM是最漂亮那个。常常在大街上指着某个家庭主妇和我说是老师,我猜也是义工妈妈吧。邻里小学也会有不少活动,也会有很多义工。
请问pingan04
南洋小学是几年级开始分班?怎么个分法?除了GEP班,还有好班吗?几个GEP,几个好班,几个普通班?
我一个本地朋友的孩子在莱佛士小学,她说莱佛士是除了GEP班就只有普通班,所以她要努力PUSH她女儿进GEP。南洋是不是也这样啊?
校长说:小一,小二,都不分班的。原则上,小一升小二时,是原班同学集体升入小二,小三才开始分班。
我的理解是:按照小二年终的成绩分班。。。
因我儿子还在读小一,所以,我还没来得及去关心小三分班的具体情况。
认同你的感受~~~
就像你说的,你女儿的小学也是好学校啊。
嗯,你说的有道理。
我得加紧教导我儿子,要谦虚,懂礼貌。不管他将来分进哪个班,长大了干什么,学会做人都是第一位的。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人认为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做凤尾的,鸡头可能更适合他们的发展哦。
放这个贴子,就是想找到名校与邻里学校的差别,以弥补邻里小学的不足,特别的名校的具体的操作,这样可以取长补短。我的小孩是邻里小学,虽然学习还可以,但没有横向比较,还是有些担心的。有天份的孩子是不用操心,但对有天份的孩子再加以正确的指导,只会更好啊。
1. 名校一般在小5小6,为PSLE做准备的时候比一般邻里学校更充分些。那时候作业难度和数量都会明显上升。
2. 名校的竞赛机会比较多,重要竞赛学校还会为参加的学生额外开班准备。竞赛成绩对上华中莱中等一流学校绝对有帮助
3. 名校师资设施略有优势,但不明显。
竞赛方面,有不同的看法。名校里面人才济济,如果孩子不是在某方面非常顶尖的话,恐怕没有机会代表学校参赛。
在普通学校里面,就相对比较有机会。我是说像我家的小孩这样的有点小聪明但够不上天才,在邻里学校里面数理方面就算是比较突出的几个,在小五和小六期间经常有机会代表学校参加竞赛,拿到的奖项虽然分量不是很重,也是可以写到履历中的。这对于最后PSLE大考的发挥也起到了心理正面积极的作用。如果在名校里面他肯定没有这个机会的。
代表学校的比赛还好,一般华中等学校看重的是个人赛的成绩。这种比赛,一般学校是没有限额的,只要学生报名都可以参加,名校一般是给所有自愿报名的学生开办临时培训课程,而据我所知,有些邻里学校有这种比赛都不会通知自己的学生有这样的比赛机会,除非你在别人那里听到消息主动和学校要求报名
是的,妈妈为孩子能进入名校感到欣慰,这是正常的。而且,也是人之常情。
但孩子不应该有这个意识,毕竟小学进名校,不是靠孩子自己的实力进去的(当然GEP,后面转进去的除外)。里面同学的成绩也是良莠不齐的。
南洋的P1P2一定是强的,看看预备进南洋的学生,从N1就开始补习了,就知道。学生已经学在前面了,学校就有时间在教学中多做一些其他的活动。而且,P1P2还没分班,老师当然得一视同仁,一不小心就可能得罪哪个权贵的孩子,也犯不着。
只不过妈妈的压力应该也会很大。一不留神就会被分到不好的班。
永远记得你那句话:“对于儿子的辅助,我是从女儿飞去美国开始,就自我归零,从头学起了,呵呵。”!
谢谢你的理解,和安慰,抱抱!!!
是的,儿子是借他姐姐的光,进入南小。我和他爸爸都是如屡破冰,鸭梨很大的,呵呵。。。
我女儿,和儿子相差14年之多,现在的小一的程度,比起十多年前,提高很多,很多的。再加上,男孩小的时候,真比女孩晚熟,贪玩,调皮很多,也不如女孩子听话,乖巧。
而且,我这两个孩子的性格秉性也是南辕北辙,真的很考验我们做父母的智商,和情商呢。
我们带女儿的方式,和方法,在儿子身上基本是不灵的。对儿子的教养,真是必须归零,从头摸起的。
孩子能进入名校,家长们有欣慰,但更多是压力。为此,南小有专为父母们办的parents workshop。
好在,我们一路陪伴着女儿前行,汗水,混着泪水,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与教训。对儿子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心里上的承受能力还是很大的。对于老师们的投诉,也能冷静,沉稳地应对呢,呵呵。。。
就像木羊同学说的那样,父母亲的影响力,在孩子越小时,越有效果。等孩子大了,到了teenager 时,父母的话,很多孩子就当成耳旁风了。
我在这儿啰啰嗦嗦这么多,是真心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当然,我不奢望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同,也接受随之而来的误解,呵呵。
我觉得80%以上还是要看小孩本身的素质。邻里小学每年也有不少小孩考进名校,南小是很好,但也有不少G小孩进不了好中学。这种例子很多。比如南华,我就听说很多家长后悔把小孩送进他们的GEP,觉得老师抓得还没有原来邻里小学紧。南华的普通班肯定比不上附近启发小学培童小学的好班。
名校对小孩的好处是有历史,有好榜样,可能老师也比较有动力(但也因人而异),最多对小孩有10%的影响吧,剩下的10%来自家长了。
家长总是尽可能给小孩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所以为了10%的影响可以尽100%的努力,人之常情。但是如果进不了好小学也没什么,想想看自己能不能多关心一下孩子,家里给孩子提供一个利于学习的环境和气氛,完全可以弥补进不了名校的遗憾,将来考进好中学。
知道,大家不会误解你的。都看到了你的真诚。也看到了些许茫然。
不管是什么学校,妈妈们对孩子前途的希翼都是一样的。
只不过南洋的学生真的是家里补习,外面又补习的实在太多了。然后学校还有很多功课带回来,让孩子在家里做。其实很多功课是补习老师帮忙做的。竞争会比其他学校更激烈。
其实邻里的也是一样的,我老公昨天早上4:30就起来给我孩子写英文的演讲稿。这已经是开学第二次了。上个礼拜刚刚讲了一个录影的。这个礼拜又一个。
当父母的多操心,你的孩子应该是没问题的。
现正在为孩子小一报名纠结中。盛港地区的“名校”南侨现在2C还有68个名额,估计今年也免不了3:1甚至更多,另外的选择康柏小学名额比较宽松。离这两所学校都是1公里内,名校的几率很小,但放弃还是有那么小小的不甘心–虽然也不是很明白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之处,家人的意见则是直接去康柏小学,他们觉得孩子去什么学校都可以,而且这所学校也算不错的邻里学校。。
4justice 真的有这么多去补的吗?信息可靠吗?
从小到大,都习惯性地讲真话。不喜欢讲空话和大话。哪怕得罪人!
有个朋友的孩子4年前是南洋GEP班毕业的, PLSE名列前茅, 有天问她补习过吗, 她说她孩子班上每个同学都有补, 为了让孩子心理平衡, 最后去补了几个月英文…
差别之一汇报:邻里小学功课好少!小六,一个星期学校只有两个下午有一点点补充课程,功课非常之少举例:昨天下午和晚上加起来只有半个小时的华文作业。额家孩子就是这么放养长大了:Q。:'(:@:L
再来说个给4justice:
P6的CA1的时候,父母们在教室和老师们互动。我们一致提出让老师多安排点课后作业,某个学科的老师这么回答:
1. 这个班的孩子们都可以的,你们不要担心 — 这下知道儿子学习态度不好的根源之一了,连老师都对他们没有要求!
2. 课后作业太多,我实在批改不过 — 我们这些家长异口同声要求说:老师你不要自己批改,你说要点,让孩子们自己校对或者互对啊!
老师回答:“你们是理解,可是很多父母会来学校骂我们的”
我这时候反驳了:”数学老师最近安排了很多作业,都让孩子们自己校对啊,哪有家长非议啊?“
差别不是一点点啊。。。
“”课后作业太多,我实在批改不过”可能是作业少的主要原因,看来老师工作的态度是名校与邻里学校最主要的差别。对比pingan04的回贴, 反差太大了。
中国移民的小孩在很多学校都可以学得好的。近年来西部不少邻里小学呈现上升势头,和中国移民小孩增多有关。大家不要太关注名校,有本事,GEP也可以进好小学。GEP差一点不能进的,加把劲也能考上好中学。
个人认为中学名校比小学名校重要多了,因为中学按PSLE分数录取,学风名校和非名校真的差很多。
我儿子的老师是另一种“风格”。
P6 CA1的时候,父母们在教室和老师们互动。有家长提出功课太多了,老师郑重地说:“我教了三十几年书了,像你这样的家长我见过很多。我告诉你,别管!PSLE放榜那天你会感激我的。”
老师还告诉家长们,这个班的素质极好,有望创出佳绩,目标:30个270+!希望家长们配合她演好这出“戏”。第二天,老师在教室里唉声叹气地对孩子们说:“你们是我教过的学生里最差的,再不努力就完了。。。”。 孩子们大惊失色,于是,全拼了。。。
关于课后作业。老师让班上的孩子们不要跟二班的同学接触,不要告诉他们自己所学的内容和所做的功课。因为,“你们知道二班的功课后会觉得自己很惨,二班的家长知道你们的功课后会觉得他们很惨。。。”
批改作业方面。我觉得老师很轻松啊,几乎全部是学生互相校对,老师只是讲解一些难题。有时老师懒的讲了就说: “这种题我哪会做啊!请中国来的数学天才为你们讲解”。于是一位中国女孩就会走上来,耐心细致,条理清晰地讲出每一道题的解法。。。
英文和华文是个例外,P6时功课很少。每天就是阅读,讨论,读书报告,专题作业,专题辩论。可喜的是,最后一年班上中国孩子的英文水平实现了“飞跃”,以往差我儿子二三十分的一批也追了上来。。。
我认为区别最大的几点:
1. 生源:这个太明显了,GEP+凭优异成绩中途转进来的这两部分就有几个班了。就进录取的和跟着哥哥姐姐进的这一批的素质也比邻里区的素质普遍要高。所以在生源方面的差别最大。
2.CCA:名校的资金比较多,开展的课外活动丰富,水平高,设备和师资都好,培养孩子良好的气质。
3.英文好。应该是跟学校的环境和老师的教导有方有关。我记得看到过MGS小学的网站上面公布的前几年的PSLE英文成绩的优秀率(A和A*)竟然可以达到70%以上的(全国水平的2-3倍),普通学校只能望其项背,我绝对这个成绩是非常了不起的。对于其他的科目我认为没什么难,对于中国孩子来讲可以轻松地拿到A*,在那个学校都行。
我谈的还是传统名校,不包括孺朗之类的新兴邻里名校。
很有道理。
孺朗之类的新兴邻里名校的整体实力是无法与传统名校相提并论的。因为资源不足,学生素质较低等原因,学校只能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一两个重点班上,求的是一个好看的升学数字,这往往造成普通班和重点班的教学质量和成绩有天壤之别。而重点班承载着学校的全部希望,因而学习压力极大。
当然传统名校也有类似的问题。只是,程度低了很多吧。
另外,孺朗小学的PSLE英文成绩优秀率(A和A*)已经达到了64%。英文好,算是这所学校的一个优势吧。
4justice :面对PSLE采用”每天就是阅读,讨论,读书报告,专题作业,专题辩论” 这种方法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与国内差别就大了。
因为,P6的英文试卷在P5时就差不多做完了。其实,P4时就开始做了。。。
P6英文的深化练习,让孩子们进入中学后占了很大的优势。
30个270+!应该没达到吧,去年的高分比前年低。
实际上作家长的也很为难, 我的标准就是那个科目年级第一就不去补习了, 虽然孩子什么也不想补。
感觉上家长主要是心里没底, 是不是能拿top 10%就不用去补习了, 我是不敢。
花钱买放心吧!
他们补习的频度如何?一个星期一次,还是多次? 在外花钱补习,还是学校给学生提供免费的补习?
我不是教育部的,这几个问题真的回答不了。
同问,新加坡补习的频率有多少?谁有统计数据?
最想知道的是,那所学校是提供免费补习?
还是很佩服朋友的儿子从没参加过任何补习,以275分进入莱佛斯天才班。
另一位是我老板的儿子从小学到中学都不是名校,但是每年全校第一名,父母也没时间去管教,也没参加任何补习,进入南大后每年拿奖学金,并以honour的成绩毕业。
后面那个象不容易, 好象奖学金得主,应该是名校的占多数吧,看A水准成绩分布情况就知道了。
这个…一般学校也会对毕业班学生重点督导的吧,比如每周特定时间课后留堂加课,开放课室晚自习由老师轮值答疑,等等。
其实要想真正了解各校的差别,最好的办法是妈妈们行动起来把各校psle的成绩公布出来。
因为教育部的信息很不全面,各校自己的情况只有在那所学校的家长才清楚。
学校出几个顶尖学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整体情况的统计数字
有GEP班的全国只有9所学校,但大家心仪的名校远多于此。
以GEP来推论结果有失偏颇。
实际上很多没有高才班的名校成绩比邻里校好,这个最能说明问题
因为孩子们入学时是没有筛选的。
即使后来有较好的学生转入也不是很多,毕竟那些学校的名额有限,也没有把差生踢出去
我感觉好学校的老师比较负责,学校有追求成绩的传统
另外,好学校的家长们普遍比较重视孩子学习,毕竟很多家长是费心做义工才挤进去的
当然是有的,我才这么说,不过不是平时,而是在中学或JC毕业冲刺阶段,比如最后一个学期,学校还提供免费点心泡面啥的呢。
是啊。这孩子特乖,除了学习好,体育各项也都很强,家里大大小小的奖杯都是他的。
当兵时还拿到10项全能冠军
是的,我的学校毕业班是有晚自习的
从term 3 开始
每天晚上6:30开始,9点结束
每个老师轮班~~~
目的是给那些家里没有好的复习环境
及需要提供额外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
忘了说了,我的也是中学~~~
儿子学校的那些住校的奖学金得主有晚自习
我想让儿子去陪读,结果学校不让
不平等呀不平等~
我女儿学校去年PSLE的成绩。。。
268名2位。。。250分以上是15位同学。。。
什么学校?
名校和邻里学校的区别,我看就是:名校的学生可以大面积的考上4所中学,而邻里学校只是几个甚至一个都没有。
南洋小学每年超过250分的有40%的学生,在这种学校,只要保证在前4个班,最差是立化。
邻里学校的这个数字,大家心里都有数。
还有有一年psle的状元是启发小学的那次,启发小学第一名是290,第二名就是250多,那个状元不是学校教出来的,是人家自己学的,跟学校没关系。
Teck whye primary school …
德惠小学。。。
所以说,不是名校也能出状元!很多人有名校情结!我说:对好的学生,新加坡总能找到你,给你机会,让你发展!
名校只是浮云!
恩。。。中途有转名校的机会,但放弃了。。
因为这学校的老师挺负责的。。。
女儿的天资不是很好,感觉更适合在邻里小学。。
一点点的成绩也提高上来了。。
就是!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适合的学校!
名校PSLE能取得好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就不这其中究竟有多少因素是来自学校的原因?有几占是可以肯定的
1)名校的学生后面大多有一个怕输家长, 因此,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紧。
2)名校的家长,不惜重金,参加补习的多。
3)又于(1),(2)又加剧学生中的竟争。
4)来自学校中的因素,老师比较认真。不知是否还有其它的因素?
我觉得,现在新加坡小学择校的竞争已经白热化,每年家长当义工的申请(我是说对南洋等特别热门的名校)已经是一道关卡,然后就是做了义工以后的抽签,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让人很是难以掌控。现在已经不是在名校1km之内买个房子就能解决问题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不顾一切地去挤名校,最后可能会得不偿失。
大家都承认,邻里小学启发的状元是自己学出来的,那与其去挤破头进名校,不如也去自己发挥能起到的作用,去争取自己学个名校出来。
我女儿在普通邻里小学,按PSLE的成绩排名在90多名,可是我亲眼看到(亲身经历)CCA和各种活动的资源却非常丰富,而且经常就是得到全国的1-4名次。各种奥数和科学的竞赛也都有报名,老师也会找外面的专业补习来给报名的孩子上课。小4以后好班老师的配置十分合理,同学们很喜欢老师,和家长的互动也很好,经常给我们打电话,发电邮沟通。
我是很支持小孩上普通邻里小学的,这不是一个无奈的现实,而是比较理智的权衡。邻里小学的竞争压力小,容易出头(或者这样说,你的孩子如果在普通邻里小学都不能出头,在名校就更没希望了,人家再多的机会也只是浮云,陪跑的风景能好到哪里?),有各种机会去尝试学习以外的活动,自学能力和领导才能都会有所提高。自信心容易树立,对以后长远的学习能力有很多的益处。不论是从PSLE还是CCA的角度而言,都很好。
Agree,就是这样子,最后所有有能力的孩子还是同样进名校中学了。
把GEP的学生去掉了吗?
是吗?朋友的孩子那年考263的。
名校的整体成绩肯定是远远高出邻里小学的。
现选取名校“南华小学”,邻里名校“儒廊小学“以及全国平均水平做一个对比:
2010 PSLE Subject Performance A* & A
SUBJECT NATIONAL Rulang Nan Hua ENGLISH 44.3% 63.6% 72.4% MATHEMATICS 43.3% 61.5% 73.8% SCIENCE 43.2% 58.3% 75.2% CHINESE 81.2% 89.1% 93% MALAY 72.6% 97.3% N.A. TAMIL 78.1% 95% N.A.
可以看出,南华的整体成绩大大高于邻里明星小学儒廊,而儒廊的成绩又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当然有人会说,南华成绩好是因为有GEP。那么,我们再来看道南小学的成绩,这是一间只有一个GEP班的名校。
2009 Tao Nan PSLE Subject Performance A* & A
Higher
Chinese % Merit / Distinction Chinese Science Maths English National 78.4 81.2 42.6 43.3 43.9 TNS 81.7 94.2 67.5 65.2 83.8 TN BiCEP GEP 94.1 100 100 100 100 TN BiCEP Mainstream 100 100 100 95.8 100
红色的TNS表示道南的mainstream学生,TN BiCEP表示道南的GEP学生, TN BiCEP表示参加道南双文化课程的mainsteam学生。很明显,道南mainstream学生的成绩远远胜过儒廊,特别是英文。
这,也许就是名校吸引力之所在。。。
当然,如果是好苗子,在哪里都能成才,去年儒廊小学PSLE高分学生人数几乎追上南洋小学就是一个明证。这些高分学生中新移民的比例超过50%。。。
看到这个, 也分享一下以前曾经做过的一个统计表格.
以http://www.kiasuparents.com/kiasu/content/singapore-primary-schools-ranked-academic-excellence排名前35名的学校来统计, 有GEP班的学校在前面, 后面的以字母排列.
没有列出的学校比如Nanyang, Raffles, Tan Nan, Rosyth, CHIJ St.N, ACSP, CatholicHigh, MGS, PCPPS, KongHwa, RedSwastika, PeiChunPublic, SCGS等等, 是因为以下之一的原因.
1) 没有公布2010年考试成绩;
2) 只是统计到前几年;
3) 只是公布了前几名的分数;
4) 只公布了A*-C的成绩.
百分比越高整体水平越高, 从两方面对比来看, 可以看出Top Student是不能完全代表学校的整体水平的.
2010 PSLE A* & A
School% of pupils posted to sec schELMATHCHINESESCINational97.30%44.30%43.30%81.20%43.20%
Henry Park-69.60%65.90%83.80%68.50%Nan Hua-72.40%73.80%93.00%75.20%St.Hilda’s-72.00%85.60%85.60%61.30%
Ai Tong99.70%64.30%61.50%89.60%58.90%BukitPanjang97.60%
ChongFu99.10%59.00%55.70%88.90%52.90%DeLaSalle99.10%—-Elias Park99.20%50.80%49.40%80.20%47.80%Greenridge-33.90%33.90%75.00%41.70%Haig Girls’98.10%63.00%52.00%92.00%55.00%MarisStella99.70%65.50%63.60%76.40%66.10%MahaBodhi99.40%55.90%51.60%94.20%53.90%Nan Chiau99.70%—-Northland98.20%52.90%62.50%82.10%57.20%PLMGS99.80%67.40%55.70%84.80%53.20%Pei Hwa-79.90%70.50%88.60%66.90%Rulang99.20%63.60%61.50%89.10%58.30%RiverValley98.30%53.70%55.40%76.10%53.60%SouthView98.80%50.30%56.30%93.40%46.80%Unity97.30%—-
名校的学生PSLE总体升学率高过邻里小学这是毋庸质疑的,即使不算GEP的学生也应该是这个结果。但是,我有些疑问:
1.对于名校(就只算Mainstream吧)的学生而言:他们取得这样的成绩有多少是归功于自己的天分和努力;多少归功于家长的教导和支持;多少是归功于课外补习;又有多少是名校的资源和老师呢?我个人认为,这些在名校,PSLE考的很好的孩子,如果在邻里小学,分数也错不了。可能,我只是说可能,学习压力还会小一些,有更多的时间去干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2。 在邻里小学的学生:每一年,我们都可以看到不知名的邻里小学学生考到280分以上。而且风水轮流转,没个定数。对于这些孩子,功劳应该怎么算呢?大家肯定会说,主要是我上面提到的前3点吧!因为在这个学校里只有TA做到了,别人做不到,所以学校的功劳可以忽略不计。那么,是不是学生的素质,家长的能力和补习的多少,起码在某些人身上是100%决定了孩子的PSLE成绩呢?看来家长可以努力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一间学校从没出过PSLE的状元,并不代表你的孩子在这里就不能成为状元,或者,考上好的学校;
反之,一个学校每年都出状元,40%以上的学生进名校,你进了这间学校,也不能保证一定可以进入中学名校。
所有的事情都是事在人为!小学主要靠家长的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念,路在自己的脚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不是很大,关键看自己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
1.对于名校(就只算Mainstream吧)的学生而言:(1)他们取得这样的成绩有多少是归功于自己的天分和努力;(2)多少归功于家长的教导和支持;(3)多少是归功于课外补习;(4)又有多少是名校的资源和老师呢? – 我的看法:(1)70~100% , (2)0~30% , (3)0~20%, (4)0~30%
这些在名校,PSLE考的很好的孩子,如果在邻里小学,分数也错不了。- 这个可不一定,多数孩子是“随波逐流”的,“头羊效应”不可小瞧。。。
可能,学习压力还会小一些,有更多的时间去干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 对于少数“牛娃”来说是这样的。
2。 那么,是不是学生的素质,家长的能力和补习的多少,起码在某些人身上是100%决定了孩子的PSLE成绩呢?看来家长可以努力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 是滴!
我个人认为,对于真正的“牛娃”,上不上名小学没什么大碍 ,该上名校一定能上;对资质差的孩子也没太大区别,该不行的可能还是不行。但对于资质中上的孩子来说,名小学推一下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一位补习老师告诉我,她有两位学生,一位在南洋小学,一位在邻里小学,二人资质和学习水平差不多,均属中等。PSLE放榜后两个孩子向她汇报了成绩,邻里的小孩考了230+,全班最高分250;南洋的孩子考了252,全班最低分251。。。
当然上了中学以后,还是会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不过那就是后话了。
同意您的这句话:“小学主要靠家长的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念,路在自己的脚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不是很大,关键看自己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事在人为的。应该正确认识孩子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适的目标。一味地好高骛远可能会事与愿违。输在起跑线上输在中途多没什么关系,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好的。。。
其实呢,对于这个问题,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都看到了事情的某一个方面,应该是针对每个家庭不同的情况来具体分析。
新加坡的小学具体有多少所,我也不是很清楚,200所总有了吧?大家心目中的名校有几所?您所说的全班最差251的学校/班级又有几个呢?试问,全新加坡有多少比例的人可以进入这样的学校,这样的班级呢?
anyway,我们不妨把孩子分成2种情况来讨论一下:
1。 进了名校的:如果说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笑得最好的话,真的是进了小学名校就可以笑了么?如何才能保证你在小学名校里面能考上好中学呢?40%能考入好学校,那不是还有60%考不上么!名校的孩子如何能笑得最好,是个学问呀。
2。没进名校的:如果说您的孩子在6岁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进入这样的学校,您会以如何的心态来面对孩子以后漫长的受教育时间呢?您是不是要在孩子6岁的时候就给TA帖什么标签么?这是目前大多数的新加坡父母必须面对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活出自己的精彩,把自己孩子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小学6年,甚至以后的中学时代,不留下任何遗憾,不被环境所束缚,见仁见智。
另外,给孩子制定什么样的目标确实是个学问,目标定低了,有些屈才,潜能不会完全开发,是一种浪费;
目标定高了,可能对孩子的自信心有打击,拔苗助长。这对每个父母的智慧是个考验。相信我们都在不断的摸索,调整。
anyway,人生是个过程,做父母的,但求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了TA最适合的,问心无愧就好了。至于孩子最后PSLE考了多少分,进了什么学校,我觉得,也要看缘分和造化的。努力过就好了,结果就随缘吧!还是那句话,心态很重要的。
最后,还有一句话,给所有人共勉:如果你叫山过来,不如走到山的面前。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一味的怨天尤人只能庸人自扰。在任何条件下都保持乐观和进取的精神,用自己的努力创造自己的未来,也是邻里小学考入名校的学生更大的收获,对于以后的人生也会有所受用!
1。来这坛子的都是热心子女教育的,说放养的也是假的。真正放养孩子的,对你们讨论的这些都没兴趣;
2。作为新移民,能在6岁进入名校,确实很难。这个大家都能理解。这里进了名校的,我想也是后来凭成绩转学进去的比较多吧。
3。 不是说进不了名校,孩子就没出息,邻里一样拿状元。这是孩子自身的实力和努力。但是从咱做家长的角度,能帮孩子搭上一趟快车,总是比在慢车道上拼命抽打要好。
4。 这坛子里牛人众多,很多宝贵经验。我在这里就是吸取如何DSA上名校的经验。孩子还小的,可以学到选学校报名,作义工,抽签的知识,小学低年级的,可以学到如何转学的经验。那些孩子上大学了,拿奖学金了,咱还能陪着流流口水。
楼上的各位讲得都很实在!但从人生的长河来看!名校也只是那一个小小的驿站!:victory:
很多人用名校标榜自己!不管是小学,中学,大学!我觉得那是都是对自己没有自信!:o
不放弃!加油!努力!才是人生的主旋律!:lol
各位孩子和家长,不管环境如何,不管名校,邻里名校,非名校!好好的利用自己能利用的资源,加上自己的奋斗(孩子和家长一起),达到人生的新高度,才是大家真正的要做的事!
让我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这也是我来这里的目的!加油各位!
jjrchome看来还是偏天份论的, 这点我的看法不同, 1.对于名校(就只算Mainstream吧)的学生而言:(1)他们取得这样的成绩有多少是归功于自己的天分和努力;(2)多少归功于家长的教导和支持;(3)多少是归功于课外补习;(4)又有多少是名校的资源和老师呢? – 我的看法:(1)0~30% , (2)70~100% , (3)0~20%, (4)0~30%
个人认为除了那些极少数天生就极聪明及天生就有缺陷的外, 80%~85%的学生智力大同小异, 但到最后学习成绩却会很大的差别,这其中家庭环境及家长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学生努不努力学也是与家长的督促有很大的关系。按新加坡小学现有的状况,只上半天课, 小孩愿不愿学,跟中国相比家长起的作用更大。另外对于小学学习的内容来说,好象也不要太高的智力, 85%的学生只要肯花时间, 方法得当,都可A*以上。 在名校及在邻里小学, 学生都可取得好面绩, 但在邻里小学学生各家长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各精力,名校中学生之间竟争效应是可以拉高班级或学校整体成绩的.
嗯,这真是一个常青话题啊~~~
跟我没关系了。
这个名校的跟我也没啥关系了。下一步去混老茶馆了,哈哈。
我认为jjrchome还是很中肯的,相比跟你交流时候我的天赋论很偏颇。
跟NanYang P6 gep孩子的妈妈有过比较多交流,孩子的数学已经学完了中4,通过British Council考了O level,这位妈妈说孩子有天赋,可以推,但是再怎么推再怎么拼,不管如何努力学习奥数参加比赛,最终是比不上班级里面更加有天赋的孩子,所以都与大奖无缘。
对那些有GEP班的学校有个疑问
他们在四年级要多开GEP班,多招40甚至上百学生,但他们也没有赶走原来的差生,那这个学额从何而来?
四年级扩招?
这些学校到了六年级毕业得有多少学生啊?
对于小学名校,家长能争取的还是尽量争取吧,一年级进入相当于给孩子搭上辆快车
如果一年级没进,以后有机会转名校的时候就要慎重了。
GEP学生,是25个为一班。主流学生小三之后,是40个一班。
同感。jjrchome不但中肯,还太理性,执着呢,呵呵。
他搬出PLSE的具体数据来说话啊~~~
不过,这个话题,还真是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忒有讨论的空间哈~~~
以南洋小学为例:
南洋小学小一新生人数为360~390, 而2010年参加PSLE的学生共有有472名, 多出112人。
南洋有四个GEP班, 每班25人, 共100人。
假设有30名南洋学生考入GEP班,
那么,除了GEP学生,还有42人(12+30)是后转进来的。
另外附上南洋小学2010年PSLE成绩:
参加考试人数 : 472
DSA 成功者: 155人 (33%)
>=250 :204 人 (43%)
200-249 : 232 人 (49%)
188-199 : 16 人 (3%)
Normal acad (
进了名校,碰不到好老师也是白搭。
名校老师多为好老师!
应该说好班都是好老师. 朋友孩子在道南平行班. 从小一开始到现在小三已经换了不下8,9个FT. 反映过说缺老师. 无奈, 有一个退休返聘兼职老师还上课时骂孩子.
想不到论坛里很真不少你的基因论的支持者, 一个人的智力好当然好, 不可否认大部分人智力还是相当的, 因此,学校的教学方法, 家长的教育及教学方法就起作用了,对不同的孩子,方法方式就不一样, 方法,态度对者,学习就好,否则就差,举个列子, 《射雕英雄传》每个人都耳熟其详, 郭靖在其7个师傅,江南七怪的指导下,武功毫无进展, 然而一个马玉,指出其教不得法,学不得其道,传以内功心法,转眼之间就将其师傅就打败了。虽然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情节, 现实生活中又何偿不是如此。
原本不想再解释了,因为我已经在前几篇回复中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现在看来还是要简单地说几句。
我并不认同什么基因论。我相信天分和努力缺一不可,我也坚信内因和外因相辅相成。这些因素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阶段,对于不同的个体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我也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能通过努力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做出一番成绩。
如果我相信基因论,就不会来这里和诸位探讨子女教育问题了。
另外,那个例子举得不错,证明了外因的巨大作用。。。
其实郭靖是个好苗子,勤劳勇敢善良执着好学认真,身体强壮,具备了成为武林大家的内在条件,再加上名师指点和各种机缘巧遇,不想成功都难。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同样的马钰并没有教出别的好徒弟。聪明伶俐的黄蓉没能学会降龙十八掌和左右手互博,郭靖也同样学不会打狗棒法。好师傅找好徒弟,从来都是如此。。。
假设这112个通过GEP和中途转进来的好学生都超过250分,那当初小一收的360人里考到250分以上的有大概90个,25%的人能进好中学~
咱孩子小这分数怎么算出来还没搞懂,只知道我住的这偏远东部附近口碑最好的中学德明中学(非德明政府中学)要230分,其他校风比较好的邻里中学要200-220,一间校风最烂的188。
看来就算是进了南洋也不是进了保险箱,每年还会有差不多3-4成的孩子进普通邻里中学。虽说邻里小学大部分孩子都只能进邻里中学,但顶着名校的光环进邻里中学,伤不起啊~
不好意思!春版版!我要和你唱反调了! 我不觉得新加坡有什么烂小学!只能说是较一般的学校,和较出名的学校。 当年孩子读小1的时候,我们还在为生计而忙。根本没有什么名校不名校的想法,就是很实在的找了间附近比较好一点的学校入读。 都说我这孩子福气,当年他的班主任是个很认真很负责很有耐心很有爱心的好老师,她把我孩子当成自己孩子来带,上下班都带在身边(我们当年还没有给孩子半天送托)。孩子也在她的教育下慢慢上道!她当年给孩子打下英文,数学和科学的基础,让我孩子后来考上了GEP学校! 所以,我想说好学校,一般学校没有关系,好老师才是最重要! 当然我也要说好学校好老师比较多,但多得有限!哈哈!
好学校好老师比较多,但多得有限!哈哈!
转吧!转吧!
偶成激励大使了!哈哈!
其实,偶孩子这几年的成长,真的可以写成一部感人的好老师接力赛。
在这里我要向所有老师说声:“谢谢!”有了你们才有我们孩子的今天的成绩!谢谢!
说起好老师,想起我儿子进学校的时候我们找了一个邻居哥哥咨询学校里的老师怎么样,当时要升小六的那个男孩子很诚恳地说:如果你自己是好学生,那你会觉得学校老师都很好。
那孩子家里三兄妹,他是老大,三个都是年级前几名,prefect,民选出来的monitor。个个爱校如家,呵呵。
这个男孩子不简单,总结得相当准确
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不也是这样吗?
成绩好的孩子都是老师的宝,在他们眼里,老师当然也是好老师。
成绩不好的?就不一样了。。。。
名校基本上都坐落于新加坡的高尚住宅区,孩子的家庭背景都很好,也就是我们通常称得知识分子家庭,父母的学历高低直接影响对孩子学习的重视和辅导。
另外名校从学校本身就是抓的紧,在加上家长, [关键词屏蔽]齐下,成绩不言而喻。
去掉了,这个数字是报纸上刊登的,写的是主流班。其实就算没去掉,这个数字也是可观的,250分以上,名校是按百分率给的,其他学校都是按照个数给的,这就是名校牛的一个表现。
我就看到过南洋和道南是这样给的数据,当然是牛了。儿子的邻里小学250以上的20个人左右。260以上的不超过8个。
我的小儿子明年也上南洋,同道中人阿,哈。。。有时间我要向你取经了。
我是觉得如果有机会, 自己小孩表现又属于中上层, 可以进名校再冲一把.
反之, 可以继续在邻里小学向上求学, 这样一来, 小孩子的积极性也不会受到打击, 而且从小三到小六PSLE还有很长的, 很关键的3年, 在邻里小学读书, 就未必不能拿不到好的psle成绩进入好的初中. 家长的作用还是很关键的.
即使通过gep或好的小一小二的成绩进入名小的家长也不可以放松, 否则在小六, 中学的选择也会很被动. 我附近就有个例子, 小三通过GEP进了rgs, 可是今年dsa, 好象没成功晋级. 具体原因我还没问, 因为最近小孩和家长都忙着准备psle, 做最后的努力.
明年俺儿就小三了, 从现在起, 冲啊! 他前两天还给自己定了今年和明年的考试成绩目标, 呵呵
如果实在不行, 就待在邻里小学当student councilor lah, 权当锻炼综合能力.
既然我们在学围棋考级的地方聊过,我就再多说两句,仅供参考。
关于小学以后转学的事儿,我是试过的,可能我定的目标有点单一,就南洋一个(说老实话,我的想法很单纯,女孩去南洋小学,南洋女中可以250就入,贪这个小便宜);可能我女儿的学校太过普通了,全年级第一第二的成绩和澳洲新南威尔的High Distinction也入不了南洋的法眼;也可能是她的围棋成绩不够抢眼(13个冠军,女子的,手谈的,双打的,加其它的。。。。。。);或者说龙年的孩子太多了,藏龙卧虎的。。。 。。。anyway,校长见了2次,还是没转成。
我看来这个论坛的,很多人把目标定的都是名校,小一做义工、抽签都义无反顾,小一以后就前赴后继的想着转学,总觉得,就是有一个名额,也应该是自己的孩子。我当时也这样想过,也试过,所以,我也不会说这样是不对的(我是只要有机会就会去试的,无怨无悔,对得起自己就OK了。。。),也不能说我女儿转不了名校,别人就也转不成。只是,给大家提个醒,万事“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做过就好,结果如何,都能坦然接收。
而且,从概率而言,确实是在邻里小学的孩子比较多。而且,邻里小学,在small pond里做big fish,确实是别有一番滋味的。自信心和领导能力,以及各种课外活动,project work等等,老师的青睐,同学的仰视,确实对孩子的全面成长很有益处。各有风景!
最后,我想说,很多家长好像特别在意一些转学的小技巧和攻略,其实,与之相比,家长良好的心态可以在更高的角度帮助孩子克服生活中的各种苦难和挫折。
恭喜你大儿子拿到理想学校的offers!!!衷心祝福他,学业持续进步,身体健康,快乐成长!!!
我觉得,我向你取经的地方更多哈,呵呵。
淘气包的英文越练越好了!
一点瑕疵:如果”adoring“改成“worship”可能会更好.
当然,瑕不掩瑜。。。
“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这个好, 好久没有看到和听到了.
我记得是小时候写什么入团申请书必用的经典句子呀.
哈哈,我还记得有一句:“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emilysam 好,继续接:“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的”,“暴风雨来的更猛烈点吧”,“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新加的“PSLE进不了名校,就大学见吧”,该你了
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把你搬来又搬去,搬完还是一块砖!)
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的
“暴风雨来的更猛烈点吧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新加的“PSLE进不了名校,就大学见吧”
。。。
斗私批修不过夜,狠斗私心一闪念。
生作革命人,死做革命鬼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
亿万人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
东风吹,战鼓擂,当今世界上究竟谁怕谁。
宁可前进一步死,不可后退半步生
无限热爱、无限敬仰、无限崇拜、无限忠诚!
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没了,词穷了。。。
楼歪了,现在就把它拉回来吧。
刚看到一篇台湾番薯月报的文章《新加坡小学名校之迷思》,贴出来和大家共享。
新加坡小學名校之迷思
文 珍妮佛http://hanjibo.org/content/node/25
前幾週有一位憂心忡忡的媽媽打電話給我,想請我幫她打聽準備後年小學入學做義工的狀況。她叨叨絮絮地數唸著她不斷連絡辦公室都沒有得到肯定消息的困境,問我是不是認識有力人士,不然可能做不了義工她的孩子無法進入名校該怎麼辦云云…我安慰了她數句,並答應幫她問問情況(雖然我並不認識什麼有力人士可以幫她‘喬’)。最後我也忍不住勸她一句:其實上小學後,要擔心要比較的事也不少,尚未入學就這麼焦慮,會不會連帶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呢?還是持平常心比較重要。對方聽了這麼不中聽的話後並沒搭話~但幸好她的狀況過幾天後解決了,我也為她和小朋友暫時鬆一口大氣。
何謂名校?
在新加坡,若身邊有小孩已屆學齡的朋友,免不了會碰到以上敘述的情況,往往眾說紛紜,傳言滿天飛;筆者的小孩已經在某傳統小學名校(簡稱N校)讀到四年級,藉此機會跟各位家長分享一些親身體驗的心得,只是個人所見,不代表所有學校或其他不同人士之經驗,若有不周全之處也請多包涵。
初來乍到星國的家長們可能會懷疑,都是公立小學,分什麼名校不名校?我個人也覺得,讓7到12歲的小朋友去承受‘名校/非名校’的區別和壓力,實屬不必要;但就像台灣也會分出所謂的‘額滿學校’,同一地區內,一定會有名聲比較好的學校會讓人擠破頭,而某些學校卻乏人問津。
其實,小學不是重點。新加坡沿襲了英式教育的傳統,校風優良的中學名校才是未來升學/工作/校友網絡的關鍵所在。那為何小學也有人在劃分名校呢?因為小學會考決定了哪些小學生可以進入比較受歡迎的中學。因此,被稱為名校的小學,通常具有以下特質:1. 升學率高 2. 與中學為同一系統,可以較低門檻進入著名中學 3. 教會學校/特選學校(華文為惟一教學母語,絕大多數為華人學生)/宗親會館旗下學校/擁有GEP(高才班)的學校,便自然被網羅在名校的行列。
做義工不如住得近?!
不管哪個學校,新加坡小學的入學優先順序一律依教育部規定,先給現有兄姊在該校就讀的小朋友;其次為校友/教職員的小孩;剩下的名額,才給教會/宗親會/社區有力人士推薦的學生,以及父母做義工的小朋友。因此,一般人會認為,做義工就代表了入名校的保證捷徑。
事實上,與以上條件同時存在的一個平行條件,就是住家離校的遠近;也就是說,不管在哪一個階段,家裡住在離學校一公里內,絕對比其他住得遠的家長來得有利。
另外一個很多人忽略的條件,就是義工也有一定限額;因為按照教育部的規定,2A2(校友/教職員)階段之後所剩下的名額,一定要50/50分給2B(義工)和2C(非義工)階段。
所以,做義工固然會給你為孩子提早報名的優先權,沒去做義工,但住得離校近,一樣有極高比例可以進入心儀的小學;因為不像一般人的迷思,入學名額會讓做義工的家長先’用完’,義工和非義工家長的學額其實是一樣的。若義工階段的學額沒用完,還會把學額加入非義工階段。而做了義工卻住在兩公里以外的學生,也有可能在抽籤時扼腕。
但我並不是要鼓勵大家不去做義工,而是要以不同心態來看待為小學做義工這件差事;在小孩入學前,先去了解學校的環境制度,認識一些家長和教師,對家長和小孩絕對是有幫助的。搞不好在做義工的同時,覺得這學校也不過爾爾,乾脆放鬆心態,讓小孩順其自然進最容易進的學校就罷了呢。^^
名氣大=壓力大?
所謂的名校壓力大,雖然不能算是錯誤的說法,卻是太過簡化的說法;同時也誤導了有意讓小孩進入鄰里學校的家長,因為就算在鄰里學校,也不見得能輕鬆讀六年,也可能會有考不停/考得難的情況。
以N校來說,至少在小學低年級的階段,學校並沒有刻意去給幼小的孩子們壓力;筆者的女兒在小學三年級之前,考試的頻率算是比其他鄰近學校還少,如小一一整年也只有期末SA2考試;也很幸運地碰到非常有耐心和愛心的老師,會以各種機會鼓勵孩子閱讀和學習,讓小孩每天都開開心心上學。
當然,中高年級之後,面臨小學會考的到來,考試頻率一定會提高,難度也會增加。同時各校通常也會根據小朋友的學習情況來分班,而這也是最讓家長們焦慮的來源之一。但是,換個角度想,硬要把學習速度不同的孩子們湊在一班,恐怕也會造成資源的無法善用;筆者在小四分班前夕曾經跟導師懇談過,她保證不管是哪一班的孩子,老師們都會盡其所能地去輔導他們,絕對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也許我算是容易安撫的家長,看著老師懇切的面容,真的也放心不少。
但是我必須承認,孩子年級越高,家長所感受到的壓力也會越大;其中一方面,來自孩子們的自我覺醒~本來在低年級混混噩噩的小朋友,隨著年級的增長及老師逐漸的耳提面命,也開始會注意到自己的分數和排名(或百分位);有的孩子太過緊張而讓家長憂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的孩子脫線依舊,換成父母焦慮不已~
但其實我一直認為名校最大的壓力來源,不是來自於學校,而是來自於父母。尤其在名校,從小一未入學開始,父母就開始比較誰家的小孩會讀會寫到什麼程度,中英數在幼稚園階段都有加強班可以送小孩進去操練;入學之後,小一開始全科補習的比比皆是。這些其實大多不是因為小孩的學習跟不上,而是出自家長‘好還要更好’的怕輸心態。
一直到現在,在校內行走,最怕聽到以下言論(偏偏還常常聽到):“哎呀,我兒子數學好粗心,才考95!”(咬牙)。或是“妳一定要讓女兒進入某某班,或去哪裡補習,不然就完了!”云云。原則上會公開評論自家小孩的大多屬炫耀性質,不聽也罷;另外,我也不太相信在小學階段會有什麼至關重要的事件會影響小孩的未來且不可逆轉…於是,在此勸告準備讓小孩在名校就讀的家長,要練就左耳進右耳出的好功夫。
名校=死讀書?
既然有會考的壓力,自然會把讀書當成重點;但是,課外活動在小學階段,也佔了相當大的比例。不可諱言的是,重視課外活動也有其功利性的目的,因為各大中學也相當重視學生的才藝,甚至以特殊才藝來直接錄取學生,熱門才藝社團也需要小學階段的經驗累積才能加入;同時,若干才藝如西洋棋,機械人,語文演辯,本來就具有在遊戲中提高學生智能的附加功能。
尤其在名校,因為怕被人講為死讀書,所以大多都在課外活動上竭盡所能,提供更多選擇。以N校為例,提供的體育活動項目大概奧運項目全都包了~小一入學時讓我驚訝的一個社團叫水上芭蕾,四年級之後還有空氣手槍;據說教練們也多是國手級的;文的有書法/廣播/插花;武的有武術/高爾夫/田徑。其他名校也提供爵士樂,熱門舞蹈等豐富活動。除了校外教學及陸上運動會外,N校每年還有水上運動會,在炎炎夏日中讓小朋友有玩水及競技的機會。
凡舉名校大多也都追求自我的超越,所以在課程的安排上,很多會主動配合教育部的實驗做法,搶先提供不循常規的課程規劃。N校在小一時安排Julia Gabriel學校來額外教導小朋友發音和英詩朗誦,小二起全面教授西洋棋,等。每年端看教師們的創新程度來提供不同課程安排。同時英文的教學上早就不以課本教學,而是以繪本啟發兒童學習興趣。過去幾年還曾經特選幾班實驗班,以從北歐取經回來的創意教授法,來整合各個科目的學習,同時也配合導師的支援制度,讓同一組的班級共享幾位主要老師,這些老師互相支援,較不會發生臨時有代課老師進來打發時間的情況;這個方式也從今年開始由實驗班推廣到全校。連考試都不一定按常規走,而是以教學日,或是主題式的測驗來代替單元進度的考試。這些實驗做法好壞見仁見智,但也可以看出名校對於想要不斷改善教學方式的用心。(說真的,老師才是最辛苦的哪~)。
所以呢~
焦急的家長看了這麼一大篇下來,一定會追問我說:那妳到底推不推薦小孩進入小學名校就讀呢??若要我給個簡單的答案,我只能不負責任地說一句:“適人適性,盡其所能。”
好,先別急著搥我,但事實上,家長的心態和小孩的適應性,的確是決定進入哪個學校的主要因素。名校一般來說,會有較多的資源,較認真負責的老師,也有較具競爭性的同學和家長。有的小孩,就是需要在略帶競爭的環境下才會茁壯成長;有的孩子卻不適合在幼齡時進入可能會有壓力的環境。
父母為了入學所作的努力,也會影響到期望和反差。以我自己而言,有賴於公婆的遠見,小孩可以用父親為校友的身份,不費吹灰之力地進入這所熱門程度首屈一指的學校。因此,比起我見過的一些同校家長,我因為沒有經過那段‘刻苦’的選校及被選擇過程,只要小孩沒有碰到特別狀況,自然就維持一定的滿意程度。反觀那些需要做義工或加入社團或甚至高價在名校區置產的家長,若是所進入的學校有一些不符期待,想到過去的種種付出,也就更容易失望。
所以,來一句比較務實的結論,就是‘在你的住家附近,選擇一家名聲最好或最適合孩子的學校’。多和現任家長打聽也很重要,也許你會發現,那些傳統名校,反而不如一些小規模的新學校更適合你家的小毛頭。同時不管唸什麼學校,父母請盡量放鬆,不要被一些無謂的言論嚇到,過度擔心孩子,而影響親子關係。在此與各位父母共勉,祝福大家的小朋友們都能有個快樂成長,積極學習的童年。^^
写得很中立,中肯!
可以的话大多父母会选择把孩子送入名校,就连郑阿姐也不例外,听讲今年她的义工白做了,义工人数太多,连1公里的都要抽了,2公里以上的连抽签都没得抽.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从数据上看,南洋PSLE250以上的204人, 南洋这多出的112人,肯定是后面陆续转入南洋的, PSLE实力80%或更多应在250以上,就算80%吧, 就是89人, 假设南洋自产GEP加设为25人, 则有75人左右是外校转入, 这些人的PSLE也应在250以上, 则南洋自产的250人以上的学生是204 – 89 – 75 = 40人, 才自产40个250以上的学生, 与普通名校相差不远啊, 看来南洋还是靠“移民”发家致富的。
呵呵,多出的112人包括外校转来的GEP学生。所以应该是这样算:
假设GEP学生全部考250以上 –>100人
假设南洋自产GEP学生为25人,那么外校转入的meanstream学生人数为 –> 472-360-75=37人
假设37人中有30人考250以上 –> 30人
南洋自产的250人以上的mainstream学生应为 –>204 – 100 – 30 = 74人
姑且不算南洋自产的25名GEP学生,74人也是一个可观的数字。别忘了,别的“普通”名校和邻里名校的“移民”也不少啊。
去年是一个“特殊”的年头。由于考题太简单的缘故,全国PSLE成绩(高分群)整体下滑,南洋的PSLE成绩也明显低于2009年。换句话说往年南洋自产的250人以上的mainstream学生还会更多。
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数据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南洋只有36人(7.6%)的PSLE成绩在200分以下。而多数邻里小学的PSLE Mean Score是在200-210分之间,也就是说有30-50%学生的PSLE成绩低于200分。。。
南洋小学小一新生人数为360~390—–normaly > 390
假设南洋自产GEP加设为25人——-normally > 32 last year 45
大侠,我们这邻里地区,七所邻里中学里,根据过往数据200分以下的只有两所,210分以上的有4所….如果邻里小学考到200分以下的真有30%-50%,那两所188的岂不是要挤破头才能进?
最顶尖的小学的小一生也只有1/4的人能上顶尖中学。这数据和别的地方都差不多吧,在新加坡做家长太累,付出太多。
呵呵,不是什么大侠。。。
是这样的,通常我们所注意到的中学录取分数线都是“Express”的,其实普通中学还有“Normal Academic” 和”Normal Technical”. 以Bedok Green Secondary School 为例, 2010年Express”的录取分数线为204,“Normal Academic”的 为173, “Normal Tecnical” 的为140. 即使是英华这样的名校,其 “Normal Academic”的录取分数线也不过192分。
其实在那里做家长都累,尤其是攀比之风盛行的华人社会。
我本来也挺纠结的,可孩子上小学名校是无望了,我想这也是大多数吧?大家是不是讨论下,何养孩子让他们在普通小学冒尖?
当然也请孩子上名校的父母上来介绍下情况?像Pingan那样。我觉得她是个实诚的人,欢迎更多这样的父母上来介绍下情况。
呵呵,每个人解读的都不太一样哈。。。
南洋招生法定名额390/年,13个班;机动名额13个(一个班一个)。所以,每年招收学生就算400名。472 – 400 = 72
假设其它学校考入GEP的学生,再加上每年转入的几名学生都考过250分的话。
204 – 72 = 132
那么132/400 = 33% (南洋自产PLSE250分以上)
南洋自己每年考入GEP的学生根据上面的数字,大于30名/年。
其实,自从去年换了一个新校长后,学校对功课要求比以前更高了。我儿子的同班同学的哥哥,今年小三,他们的妈妈就一直抱怨说,二儿子的功课,比当初大儿子的多很多啊~~~
说句找扁的话,一年比一年激烈的入学报名战,就是最好的例证。。。
谢谢你的评价。。。
你的89人,和75人,是重复计算了呀~~~
112 + 75 = 187名,就是说,从小一360人,六年后毕业时,有187人转入(包括GEP学生), 187 + 360 = 547人。
多出的112人里面就包括了外校通过GEP进入南洋的啊。。。
是的。
就算保守算法:472 – 390 = 82 (包括GEP)
(204 – 82) / 390 = 122/390 = 31%
南洋自产PLSE,超过250分,都是3成以上的。
哈,因为你的头像太猛了!
原来这样啊,看来考到200分以下的也没什么大不了啊,这里天才大小孩子太多了,经常被吓到~
我隔壁家的小孩今年O level 25分 进了POLY,这分数估计好几门功课不及格,只要英文及格就有POLY保底。隔了两户的邻居,两小孩都上了直通车,读的也是邻里小学。
自我安慰一下,现在政府不断增加大学学额,到我们孩子长大后,估计进大学也不难了。
每个父母为了孩子, 真不是普通的操心呀. 那麽多牛爸牛妈们了解得多详细呀.
反观我自己, 现在才开始想到要了解, 真该好好反省…
羡慕你现在有那么丰富的网上智库!
偶当年可是盲人摸象啊
一抹两眼黑
走了那么多弯路
吃了一肚子后悔药
到现在还木有走到正道上来
如果当年能得到这么多聪明的大脑帮忙
孩子也不至于……
斑竹辛苦了。
这就是所谓的前人种树, 后人乘凉吧。。。
回4justice的点评:
对喜欢读书但资质普通的孩子来讲,多增加些名额将来的求学道路也许能平坦些,不用费那么多周折。
南洋小学就算排除GEP以及后来转进去的好学生,本身小一招生的时候学生水平就不低的。1公里内抽签一般只有二十几个名额了,前面全部都是校友、义工、特招什么的,既然兄弟姐妹、父母的素质不差,小孩的素质也有很大概率不会差,所以跟普通邻里学校招的学生已经有差别了。
南洋用题海战术吗?
不, 南洋不做题海战术.
其实大多数南洋的孩子们都很多课外活动, 他们花在学业的时间远比邻里学校的学生少.
在南洋,我们小六TERM 3 才开始 准备PSLE , 之前都很多活动
在名中学或初院,大多数全面发展的学生来自小学名校, 毕竟学业赶起来容易些,课外活动成绩.领导能力等不是短时间内能赶上的.
您的孩子是GEP的吧。是不是在只有GEP的才这样啊?
不过有经验的老师不会让孩子一遍遍重复练习千篇一律的习题,而是会紧抓重点和弱点,准确地进行指导和练习。这样做的结果是效率较高,孩子比较轻松,也会越来越有自信。
很多MAIN STREAM 的孩子也如此.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南洋很多MAIN STREAM 的孩子也能DSA进中学名校
如果没有强的CCA. LEADERSHIP, 很难进美国名大学,也很难拿到好的奖学金
这就奇了, 在POPULAR里到出都在买南洋出的各种PSLE模拟试圈, 还有平时各种加强的考试圈, 不会是只买给其它人做吧?所以才有这一问。从外部感觉来看象是做的题不少。
有可能南洋只做自己学校出的题, 有些邻里学校各个名校的题都做, 那就多了.
从头看到尾,真的不知道,女儿要去什么学校好呢?:'(:'(
这个有根据吗?
今年的GEP录取结果出来了,不用说名校又是占了绝大多数,在Kiasu论坛的GEP贴子里经常可以看到有这样一句“我没有送我的小孩去任何GEP培训。。”之类的。言外之意不外乎,小孩没有经过任何特别培训,却进了GEP。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1) 是的,家长没送小孩去GEP培训,那就要看小孩在什么学校了, 在名校,当然是学校在培训, 但有的家长又反应学校没有专门的培训啊, 其实,名校的培训就在平是的教学中就进行了GEP的潜易默化的培圳, 这二年辅导我的孩子, 做了不少名校的试题,就发现,名校的考圈中就有不少IQ Math或奥数题, 然而在邻里小学中这类题就较少, 从学校的教学一般规律来说,学校没教过的一般不会考,说明名校还是有教这些的,当然至于教得什么样的深度,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有教与没有教相比, 在考试中没教过的肯定要吃亏了。 这也就是名校为何上GEP多的主要原因之一了。(2) 虽然,没去外面培训, 那就要问家长有没有对小孩进行培训。家长能行,当然也没必要到外面去了。(3) 所以,我认为如果是在邻里小学, 家长没培训,也没到外面培训,而又上了GEP的话,那就是真牛了。(4) 昨天有一同事说,他的孩没有学过奥数也过了第一轮,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第一轮应是以现有的教学大纲为主的, 所学的掌握的好,可以拿绝大多数分,过关没问题, 况且奥数用学校教的方法也是可以解的, 不过麻烦一点而已。
学完了这个长贴,很有用,感想如下:
1.名校确实比邻里学校有优势,优势表现于各方面
2.没进入名校的也不是特别紧要,只要家长+孩子努力创造类似于名校的‘优势‘,孩子一样能进入中学名校
3.有天分的孩子就算不管他们的学习,也会不错,大部分中等资质的孩子是需要家长或者老师(校内/补习)的帮助的
所以,家长们,加油吧!
名校在新技术方面的投入比邻里学校要大得多,比如使用internet平台来管理学校的事项方面.
不知道为什么你这样纠结于培训!没必要这样纠结!
纠结的是为何天才偏向于名校, 为何名校的上GEP的多, 觉得还是培训的结果. 不然没有道理.
1。GEP是高才班!
2。高才和天才差很远!
3。天才不是培训出来的!
看过太多培训出来的孩子进了高才班!但是他们很痛苦!
呵呵。没错是高材, 不过为何培训出来的会痛苦?GEP还是以教学大纲主吗,就算再超前些,也不可能太多,有好的基础学下来不知有何问题?在主流的就不痛苦吗?每年的分班,PSLE一样受折磨。不管如何,跟国内学生相比, 这边还是幸福多了,对比国内一天6节课,晚上有的还上二节自习。痛不痛苦其实就是思想问题,想法一变就觉辛福了。
因才施教,快乐学习才是教育的本质!
痛苦带来的只是痛苦!
GEP 的教学大纲总体和主流班差不多,但较有深度,同样的主题数学要求学生智力要足够,(智力是没办法后天短期提高的,智力/想象力不够,想破头也没有用.)
p4英文的难度在主流的小5之上,科学比较灵活,Social Studies涉及到些中1-中2的内容,
还有在其它方面对学生也有高要求(口语,演讲,演示,协同合作等等),
真的如果是硬推进的GEP学生,如果能力不够,再加上看到周围其他同学表现杰出,当然会感受不太好了.
不过真要是承受能力好,EQ高的,对这样挑战能够正确态度应对的学生,IQ弱点也没什么(IQ高数学考试一塌糊涂的有的是),其它方面努力也可以弥补.
名校好,邻里 小学也不错。各有各的好处。
我羡慕那些进入名校的孩子。但我孩子在邻里小学很快乐,也很自信。我也觉得很满足。
很赞同你的观点!
忘记是哪位群友提供的资料了, 放在这里给大家参考。
你分析得很透,其实那些说那种话的人就是告诉大家,不是他的孩子好,是他生得好,多少有点显示的心态。其实我遇到好多家长,假得了不得,他们私下里给孩子这样那样,明着呢,却说我的孩子我没管。不知道别的学校是怎样的,我孩子的学校的GEP学生里,本校考上的,都是一般,学习成绩领跑GEP的都是外校进来的。
还是很羡慕名校的孩子们,虽然进不去但也窥到一线曙光:GEP
小三的时候要是能狂奔进去那该多好呀!:lol
新人可以看看这贴。不过现在PR想进名校已经相当渺茫了。我的态度还是一样,小学没有必要进名校。
名校的家长比较kiasu, 或者说在进名校的过程中和进了以后gradually become kiasu :lol:lol
差在生源和家长的投入
看数据:
2012年各小学考入华中人数统计
序号小学录取人数百分比1NANYANG5011.29%2NAN HUA296.55%3CATHOLIC255.64%4HENRY PARK245.42%5TAO NAN235.19%6AI TONG194.29%7MARIS STELLA153.39%8ROSYTH132.93%9PEI HWA PRESBYTERIAN112.48%10PEI CHUN102.26%11CHONGFU92.03%12RULANG71.58%13BUKIT PANJANG71.58%14SOUTH VIEW61.35%15GREENWOOD61.35%16QUEENSTOWN61.35%17KUO CHUAN PRESBYTERIAN61.35%18HOLY INNOCENTS’61.35%19JURONG61.35%20ANGLO-CHINESE61.35%21NORTHLAND61.35%22FUHUA51.13%23ST. ANTHONY’S51.13%24RED SWASTIKA51.13%25POI CHING51.13%26NGEE ANN51.13%27DE LA SALLE51.13%28CANBERRA51.13%29MAHA BODHI51.13%30GONGSHANG40.90%31WOODLANDS40.90%32FAIRFIELD METHODIST40.90%33RIVER VALLEY30.68%34SENG KANG30.68%35ST. HILDA’S30.68%36RADIN MAS30.68%37ELIAS PARK30.68%38GEYLANG METHODIST30.68%39ZHENGHUA30.68%40KEMING30.68%41KONG HWA30.68%42ELIAS PARK30.68%43CLEMENTI30.68%44ST. ANDREW’S30.68%45ST. JOSEPH’S20.45%46HUAMIN20.45%47QIFA20.45%48ST. GABRIEL’S20.45%49YEW TEE20.45%50TEMASEK20.45%51MONTFORT JUNIOR20.45%52WEST VIEW20.45%53CONCORD20.45%54PASIR RIS20.45%55EVERGREEN20.45%56MAYFLOWER20.45%57ZHANGDE20.45%58TOWNSVILLE20.45%59YANGZHENG20.45%60FUCHUN20.45%61NAN CHIAU20.45%62TOWNSVILLE20.45%63ANDERSON10.23%64MEE TOH10.23%65HONG WEN10.23%66DA QIAO10.23%67MARSILING10.23%68BUKIT TIMAH10.23%69CORAL10.23%70KHENG CHENG10.23%71XINGNAN10.23%72Shanghai High School (I)10.23%73ST. GABRIEL’S10.23%74GUANGYANG10.23%75BALESTIER HILL10.23%76YUMIN10.23%77STAMFORD10.23%78XINMIN10.23%79GAN ENG SENG10.23%80EAST SPRING10.23%81CASUARINA10.23%82KRANJI10.23%83JURONG WEST10.23%84PUNGGOL10.23%85SJK(C) FOON YEW 210.23%86LIANHUA10.23%87BUKIT VIEW10.23%88ADMIRALTY10.23%89EDGEFIELD10.23%90PRINCESS ELIZABETH10.23%91QIHUA10.23%
这数据那里找来的? RI的有吗?
明校的的效应还是很明显的啊,经过这几年,发现学校的作用越来越大。主要原因学生在学校还是占了大部分时间,家长即使很努力,如果是二人工作的话,就算每天7点回到家,现在上上午课,到10点就很不错了,充其量只有三小时。还是不如在学校从早上7点至12点的5个小时。可见如果学校不抓紧有多浪费时间。
华中今年开学典礼时发了一份学生名单,我的数据就是从那里整理汇总出来的。
其它学校的数据我找不到,只知道2011年南洋女中的新生中有100人左右来自南洋小学。
这数据太给力了,同求RI,NYGS, RGS的
赞成,积极参加
南洋小学有多少人考进莱佛士书院
华侨初中一年招多少人(每个年级大概多少人)
华中每年的招生人数大约是450,今年实际招收了443人;每班人数是30人左右。
具体数字不详,应该也是数十人吧。
zhangde primary school 怎么样?正在租房,房东说,这所学校离得很近。
看完这个帖子,想不kiasu也难。
名校和邻里小学的差别除了生源和家长的投入外,还有:
1. 名校老师的工作态度认真,如11楼pingan04贴出的课程说明及40楼明年psle/教育版淘气包的对比
2. 名校的教育资源丰富,如28楼frekiwang提到的名校有针对竞赛的培训课程,44楼寂寞有害总结的名校资金多,111楼jjrchome转贴中的例子
3. 名校学生父母的教育程度高,有能力kiasu,如152楼楼主4justice提供的家长背景调查
当然还有big fish small pond的讨论。总结下来如果不去名校,可能要在邻里学校排名前三才能保证进好的中学。近了名校后只要排名在前30%就能进好的中学。如果学生家庭背景相似,名校的资源和老师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无论名校还是邻校,一个有能力kiasu的家长是少不了的。引用104楼的emilysam的一句名言,"万事“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名校老师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对这个说法我不敢苟同。
我孩子四年级时转校到一所名校,感觉里面的老师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和原来那所小学相比,华文老师要认真负责的多,科学老师就极差。
名校还是强在生源和家长,老师和邻里小学区别不大
没错与老师的太度有很大的关系, 但最终可以归结到学校的管理。
象三年级以后,整个一大班制, 如果学校没有好的奖惩制度,要
偷工减料太容易了。比如一个 form teacher即要教英文又要教数
学,面对一个40几号的大班, 如果多安排一次作业,他就要改40份
二科就是80份, 安排多作业不是给自已找麻烦吗? 如果学校没有
好的激励机制, 傻瓜才会去安排那么多作业,反正一样拿工资。这就是
很多学校几乎没有或很少作业的主要原因。
你总结的不错!我稍微补充一句,其实如果只用PSLE的成绩来衡量,用比例和统计说话,你的数据基本正确。不过,风水轮流转,每个学校每年的情况都会有所不同,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到底是否能上好中学,确实和家长、学生本身的努力关系大一些。学校的大环境对于小学而言确实要排在第三位。
还有一方面大家也要衡量,那就是全面发展和课外活动的机会。我觉得邻里小学可以为前面第一好班的同学提供更多全面发展的机会,海外浸濡和校纪的各项交流比赛,孩子确实可以有很多机会全面发展,而不是只盯着PSLE的分数。上了好中学以后,乃至大学毕业以后,都是要拼实力和素质的,所以大家也要全面长远打算。
一下观点是我个人的推测,不同意别骂我:
从新加坡教育部的态度,对所有的小学的师资力量,硬件投入都是一样的,再差的小学也有宽敞的操场,明亮的教室,甚至教育部定期还将一些好学校的校长有意掉到差校当校长,以求平衡。这一点不像国内,所以从师资,硬件来讲,新加坡的学校都差不多。
那为什么名校生学习好?只能从生源考虑了,我太太一个在小学上班的老师说,刚进校一要分班,分班的原则就是按居住的房屋,住洋房,公寓的孩子一个班,5房的,4房的,3房的,当然了,从2年级开始也许是按成绩分班。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当年孟母要三迁了吧。
看看152楼的统计,实际上各个学校不是在争抢聪明的学生,而是在争抢爹妈。因为从统计学上讲,高学历的父母就是比低学历的父母能更好的培养出好子女,而且有更多的资金投资在孩子身上。
这就是新加坡名校和普通小学的区别,不过我认为这也比国内的要公平的多,最起码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公平的学习环境,都有机会进好高中。
这个年代不是我们那个时候了,现在不光是孩子要聪明,而且还要拼爹拼妈的。
“分班的原则就是按居住的房屋,住洋房,公寓的孩子一个班,5房的,4房的,3房的”
这个说法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当然了,从2年级开始也许是按成绩分班”,这个是事实。按理说,既然2年级按成绩分,那1年级分不分就无所谓了,哪个小学敢按居住房子分,他们校长胆子够大,不怕被投诉吗?
女儿小一从中国来新,进了邻里,小四转入名校,非gep 班,这个班全是从各邻里转来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中国孩子,每次考试平均分比全校平均高很多,感觉名校的普通班也不行,女儿去了名校后感觉自信心大增,这是最大的收获。
还没听过按居住的房屋分班。我儿子学校,小一大概是按报名的先后分班,小二开始按成绩分班。
呵呵,其实新加坡也有等级之分的,一点也不比国内差,你要在新加坡呆长了才能感觉到。当然了,新加坡的阶层是靠经济来划分的,所以穷孩子也有一定的机会,在国内估计就很难了。
按居住来分班,是我一个朋友说的,他小孩前年上的学,就是这个分法,当然校方是不会承认的,就跟学校招收义工一样,你以为谁先报名谁就能当呀?你没当上义工,他们会给你各种理由,但基本的就一个,你没有洋房公寓住,时间长了你会体验到的。
说新加坡公平,是指2个:1.选拔机制公平。2.给所有的孩子一个公平的环境来竞争。国家虽然给你了一个公平环境,但家庭呢?在我们看来,国家能做到给我们一个公平的环境,公平的选拔机制已经非常感激了,在国内这2点基本都是奢望。所以新加坡的名校不是抢孩子,是在抢孩子的爹妈。
今年5位总统奖学金得主,清一色的名校,去看看他们的家庭背景就知道了。看看他们穷富比例是不是和全新加坡的穷富比例一样?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像新加坡这样能从国家制度上做到相对公平已经很不错了。
也许我说的不对,大家别拍我。
“按居住来分班,是我一个朋友说的,他小孩前年上的学,就是这个分法”, 我对这个说法存疑。我孩子上小一的时候,除了三两个好友知道住哪里,绝大多数同学住哪里他根本不知道。你这个朋友的孩子很厉害啊,同学住哪里调查得那么清楚?如果没调查?又如何知道呢?
另外,我觉得你把“公平”和“平均主义”概念混淆了。富人整体上比穷人更加优秀,这是合乎逻辑的。公平就在于,穷人中的佼佼者,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进入到富人的阶层里面去。奖学金靠成绩高低来颁发,就是公平,哪怕得奖的都是富豪子弟,也不能说不公平。如果要按穷人富人的比例分配名额,那就叫平均主义。
说得有道理,我不由得开始反思是不是一定要让我儿子进名校了。
你这个推测有点不靠谱啊
非常赞成你的看法,量才录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平均主义害死人!
“对所有的小学的师资力量,硬件投入都是一样的”并不能说明各个学校是一样的,实际情况是学校的管理制度,产生的效能可能差十万八千里,跟公司的经营是一样的。
很中听,多数孩子还是要靠推一把和拉一下的,孩子的天性自觉的成分还是少点~
等明年上完一年,再来比较下名校与邻里的差别。
心急的家长等不及一年呀,能否半年就先说说?
其实我发现家境好的孩子学习好的居多,
南华小学,离家比较近
家境好的,投资孩子的能力也强。现在不光新加坡如此,中国也是这个趋势。
请教下,女皇镇附近比较好的小学,是那几所?谢谢指教
女皇镇一带有三所小学, Fairfield Methodist,New Town 和Queenstown , 其中Fairfield Methodist最有名, 其它两所差不多。
问题是,从去年的记录来看, 这三所学校在小一报名2C附加阶段就已经额满了,非PR非公民是报进不去的。
建议考虑一下别的地方。
社区义工也是要pr或者公民吗?还有就是关于教会的入小学时候能有什么政策?万谢,对我来说很有用这些信息。
当社区义工也需要有PR的身份, 而且只有当到基层领袖才能在Phase 2B报名,报名后如果需要抽签也是公民优先。教会的情况也差不多。。。
除了要有PR或公民的身份外,提前至少两年加入社区服务或教会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对您来说,时间明显是不够的。
其实,真的不必太过执着于名校。在小学阶段,学校名气大小对孩子的成绩影响不大,孩子的素质和家长的投入才是关键。
谢谢您这么专业的答案,其实我也不是很迷恋名校效应,如果很迷恋名校我不会离开北京。在这里是北京最好的小学。只是作为一个外国人,我不知道如何选择当地的师资比较好,当地口碑比较好的学校。
我的情况是这样,(希望您能帮忙指引下),
1.我,应该算是陪读妈妈,但是我想先上一所当地比较好语言培训学校——所以,我找的是PSB学院(不知道语言培训是不是比较好的)我是根据这个地理位置,找到女皇镇这片区域,然后在其中再来找小学。
2.孩子,是2015年1月上P1,
不知道我的步骤是不是对的,还是我的语言学校就选错了。(我想找的语言学校能和小学很近,省的奔波)
请您帮忙指点,谢谢。
如果您持有的是学生准证,严格来说,不算是陪读妈妈。
很多年前和PSB学院有一点点接触。当时的校长之前是国大管理学院的一个头头儿,经验和人脉都很广,因此PSB学院的管理课程在当时算是比较不错的。后来, 因为人事和其它一些方面的问题, PSB学院渐渐失去了刚开始时的发展势头, 变得萎靡不振。 再后来。。。我就不太了解了。
您选择的应该是PSB学院的英语课程(CEP)吧。 不过,令我好奇的是您以前说是来NUS上学, 现在怎么变成PSB Academy了?。要知道, 这两所学校可是有天壤之别啊。
另外,如果是我, 我应该会选择让孩子在北京上小学, 如果能进入重点小学的话。
你的关于psd的信息对我很有用,谢谢您的指点。
我对您说的,要是您的话就会在北京上,这句话,你能详细解释下嘛?
我想来读语言,加强下,(毕竟丢下很多年)再去nus上。我的现在顾忌就是能选个比较能踏实的生活的区域。
CEP是很基本的英文课程, 如果您自信雅思能考到5.5分以上,那么学CEP根本就是浪费时间。5.5分应该是很容易拿到的吧。
关于在北京上学的问题。 我认为北京的重点小学(尤其是西城和海淀的)的教学质量比新加坡的要强。这些学校设施很好,学习抓得紧, 基础打得扎实, 课外活动方面也不错。多数本地小学,在这些方面远远不及。 我以前认识几个北京重点小学转来的孩子,刚来几个月就在本地小学里当上状元了,然后很快就被名小学哄抢走了。
在北京的重点小学, 只要孩子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学习就一定没问题;在很多本地小学,学习方面学校基本上是靠不住的。怎么教是学校的事儿,学不学是孩子的事儿,成绩好不好是家长的事儿。。。当然新加坡的学校也有一些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整体而言,本地邻里小学和北京重点小学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如果您是要来新加坡深造孩子顺便跟过来,那么上本地小学也不不错;如果您来这里的主要目的是“陪读”,那。。。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这些都是我个人的感觉,不一定准确, 毕竟每个人看问题的视角和自身需要不同。
非常感谢您一直不断的给我回复信息,想继续向您请教。万分感谢。
这是我这几天做的功课,SIM和JUC的语言课听说还是不错的。想询问下您的意见。如果方便可以帮我推荐下。
关于孩子上学的事情,我是这样想的。
首先是因为我想继续学习,但是必须要考虑宝宝也到了上学的年龄,双语对于宝宝目前的状况是最理想的选择。故才会选择新国。
关于北京的重点小学,你说的非常是。这些学校基础打的非常牢固。(我们是海淀的重点)孩子目前还是思维比较活跃,我担心过早的双手背后的教育会扼杀孩子的扩散性的思维。我的教育思路是比较遵从他自己的天性,在保持它天性的同时能循序渐进的引导。而非模式化的一刀切。这样的思前想后,有考虑诸多种种。才会有来新的打算。
希望得到您的指点。我将感激不尽。
如果你们的经济条件很好, 来新加坡是个不错的选择.
否则,你会后悔的.
SIM,UC,PSB 都差不太多。如果目的是考取英文证书,在国内也能学, 而且条件可能比这几个私立学院更好。
关于小学教育,我想说的是,新加坡的小学既不同于中国所谓的“填鸭式”教学,也不同于西方的那种“自由宽松”的教育方式。如果想要“遵从孩子自己的天性,同时能循序渐进的引导,而非模式化的一刀切”,那么新加坡恐怕不是一个适合的地方。 新加坡的教育方式也很死板,家长和孩子的压力也是非常非常大。这一点只有身在其境才能体会。。。
在我眼里,新加坡小学最大的好处就是竞争没北京那么激烈,同样素质的孩子, 在北京只能考上区重点,在这里很可能就能考上顶尖名校。当然,一个在北京只能考上普通中学的孩子,想在这里考上名校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新加坡的教育到了中学和大学阶段才会显现优势, 毕竟这里的政府教育投资,语言优势,西化和国际化程度是国内所不能比拟的。
新加坡小学教育真是坑爹… 补习,补习, 说是上学时间只有半天.. 其实其它时间还是要学习.中国的题海战术,在这边小学就用上了.
国内老师抓的紧.
这边父母要抓紧, 要不大好的光阴浪费了.
这个精英分流, 分的太早了, 尤其对一些发育晚的男孩来讲,吃很大的亏.. 没办法.想要好成绩, 一起被折磨吧.
没看见谁家孩子是补习出高分来的.
中国人的孩子普遍没有补习, 要补也是补英文, 这是没办法的事.
再说这个分流早男孩子吃亏的事,也是没有根据.
1. 小四高才班录取的男生要比女生多, 很多女生家长还觉得不公平呢.
2. 小六会考后进中学, 四大里面RI,华中是纯男校,RGS,南洋是纯女校, 也就是说,是男孩跟男孩竞争,女孩和女孩竞争. 怎么会男孩子吃亏呢?
补习,补不出高分? 这个我我不敢下定论, 但上补习班的大有人在, 新加坡的各类补习中心遍地啊… 而且,每个补习中心基本都会帖一个告示:201X 年, PSLE .. , XXX , 在这里补习.
中国人的孩子普遍没有补习? 这个个人有个人的看法. 我认识的几个朋友, 有不少参加了.
分流早, 我是指”发育晚” 的男孩子.. 有写小男孩,确实是脑袋开窍晚..只知道玩. 其实很聪明.. 但由于精英制度.. 过早埋没了.
请问您的孩子是什么学校啊?看来真不错哟
名校与邻里学校还是有差别的, 人们追求名校是有其合理性的, 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的家长群不一样, 名校大多学历高多,怕输,对教育重视, 教育投入也多。
2)新加坡各校的教育是百花齐放, 各校用的教材虽遵照教育部的大纲, 但各校的做法又不一样, 可以说要求不一样。比如有的学校从一年级就开始学小学高级华文了,有的学校worksheet 明显比其它学校深一些, 有些学校小二就开始奥数学习了。
3)各校师资也不一样, 即使一样, 由于各校的管理方式不一样, 发挥出的校能也是不一样的。
4)资源不一样。体现在与外面各中补习中心的联系, 校友会组织的各中补习提高班等,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5)CCA不一样,名校可能选择更多。
6)正因名校学生在成绩好的人数多, 身在其中更能看清楚自身所处的位置。
7)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也不一样, 比如有的学校积极组织ICAS考试, 有的学校就毫无动静,连试一下的机会都没有。
其实名校与邻里的差别, 通过GEP第一轮的过关人数就体现出来了。名校过第一关的人数远超邻里小学。
学习了
说得好!
RGPS有了解的吗?有没有这所小学的家长呢,目前小一是下午课,学校附近有什么好一点的补习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