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闲谈

泡杯未利花茶。。 闲聊。。

有个70多岁的亲戚, 大小解失去控制,虽说家中有佣人,有老婆,有子女可以照顾,但老人家体格蛮大的,扶上扶下都是个难题。
最后万无选择下,只能安排住进疗养院,每个星期才去探望。

昨日有位阿姨问了问我:你认为他们把他“放”在疗养院,妥不妥当呢?

朋友,你们说呢?


总感觉。。。还是不合适。。。

年纪大了。。。更加会注重亲情。。。那样的话。。。老人家心理会感到很失落了。。。

感觉很可怜。。。


是的。。刚开始,我觉得很不好,老人家会很难过的。。

但后来深层想想,若让他待在家,一个星期必须到医院检查两天,子女必须请假陪伴。
在家时大小解都需要老婆(也是70多岁)处理,对她来说,也是挺辛苦的。

最终。。选择了一个人的失落,伤心,难过。。 但其他几个人却能如常的生活。。心疼心痛难免。。

所以说。。朋友,身体健康是最最重要的。。。


唉,人在自然面前总是显得很无力很弱小很无能。。。心很痛,却很无奈。。。


恩,看来我得努力在那之前。。。恩诏。。。

省得。。麻烦别人。。。哈哈哈哈


哈哈。。 这。。控制不在我们的手上啊。。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健康箴言)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健康箴言)《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0年11月26日 第 14 版)此联选自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元代著名医学家朱震亨则进一步指出:”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不治已病治未病》)”欲作长明灯,须知添油法。要”摄养于无疾之先”,就要懂得预防医学和养生学的基本知识。
注释:
朱震亨(1281─1358年),字彦修,享年78岁。因他出生的赤岸镇有一条溪流名叫丹溪,所以学者多尊称朱震亨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金元四大家中, …

转载-于网络—————————


我们都会老
每个人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
就算身体照顾得再好
总有最后的一段日子

我期望在我肌体衰亡之前
能看到安乐死合法化
那是保持尊严的好方式
而且,我们应该有选择的权利


话是那么说。。。但是,都说人到那个时候是很留恋世间的,都不想死的。。。就像很多癌症患者明知不行了,可还是到处看病收集秘方等等,为的就是那仅存的一点点希望。。。


70+岁了,健康不健康,已经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了。

身体机能的退化,内外分泌系统的衰老,另外,男性到了这个年纪以上,在各部分肌肉力量和韧性下降之后,非常容易导致大、小解失禁的。

楼上老金也说了,我的理解是之前多积累,多注意身体,能为之后奠定健康基础,但无非是延缓这个程序的到来。

提问,这位亲戚是被送去新加坡的疗养院,还是国内的疗养院?等级如何?

有的疗养院不把老人当人看的;但有的疗养院简直比自家人还亲。

新加坡本地仁慈医院的养老院我去当过义工,分两个区,一块是平房,是付不起钱的人呆得,另处在高楼里,设备、冷气齐全,非常先进。但是服务人员普遍都很礼貌,但平房那边是2~3个人员服务整几十个老人的,但场地清洁,进去也见到老人唱歌,聊天,晒太阳,觉得也算是幸运的。


你好,解答你的提问:
我们是新加坡人,所以老人家是在新加坡的疗养院,而且还是在你所去过的仁慈中心,属于高级的。在那有着专业的医疗设备,专人照顾,这是子女在作挣扎的决定下,唯一的要求。外人是无法体会及谅解他们做为子女的做法,尤其是其他的老亲戚一致认为子女不孝,他们也恐怕自己也遭遇到这样的下场。


了解。

仁慈那里的确环境很好,尤其是第一印象。

作为子女,如果经常繁忙,而很难两全其美的话,在如此的疗养院里,其实也安全、舒适,子女常去探望的话,那基本上非常到位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