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快到了,让人头痛的是送什么给老师呢? 不会太贵,又让老师喜欢。诚请各位MM出出招,分享一下你选得礼物。
这个要问一下本版里老师们了。
xuemei,春满月圆,xinmei,小小云,还有等等等等,教师节到了,你们最希望受到什么礼物呢?
我已经对所有的学生下了通告了
——禁止买礼物给我!
实在要送,本人只收PILOT G-2 0.5 RED PEN
还有SA2的A或A*
想要教孩子亲手做礼物,可是自己手笨,不知做什么。教师节送点小礼物,只想表示对老师的感谢。其他时间不知怎样表达。真是头痛。
養成良好社會風氣人人有責,請大家從自我作起,我想一位正直優秀的老師,可能更在意學生對他親切的問候.
不管送什么,不要忘记一个老师。我女儿第一年上学的教师节,只送礼物给两位老师。另外一位老师看到了,问我女儿为什么没有她的。女儿说妈妈忘了。回家后女儿讲起这件事,可以感觉到她当时的尴尬。
儿子说今年再也不想送红笔给老师了。。。
我家一般都是在大众书局买那种毛巾折叠成的礼品.反正毛巾更新比较快,感觉实用点.
钻石,黄金之类的,都可以的说。。。
楼上的在做梦~~~
不用那么犯愁了
理论上来说
超过5块钱的财务
就要上报MOE ~~~
让你的的孩子自己做张卡
或者他擅长的手工艺品
写上祝福语就好啊
去年,有一个心灵手巧的男孩
居然折了12只纸玫瑰
好漂亮啊
以后长大了,应该很会骗mm~~~
太幽默啦
老师让孩子们自己做贺卡,而且要写字的,用红笔,哈哈,女儿果然做了一张,太让人省心了,真是好老师啊。
老公让我送份大礼,我挺反感的,没执行,不想把国内的坏风气带来这里。
我记得学校规定教师节礼物不能超过S$4,所以不可以送大礼,送了老师也不会收的,否则老师算接受贿赂。
我去欧洲出差有帮过去的老师带过东西,老师都是按价付钱的。感觉这方面很严,老师也一点都不愿意出错。
还有公务员去中国出差,内部有纪律:不可以单独跟当地的关系机构人员在一起,包括搭顺风车,一定要集体行动。不可以接受礼品,如果无法拒绝要上交。如果在外吃饭,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埋了单,回去后也必须上报。反正为了你自己好,必须清楚该做什么。
换了个新头像就可以啦
孩 子 给 我 列 了 名 单 , 我 给 准 备 了 U盘 和 围 巾 , 老 师 应 该 用 得 到 吧 🙂
看你送的是公家的学校老师,还是私人学校的老师,这个得区别对待。
只有政府的小学,中学,大学的老师,才叫公务员。私人学校,私立学校的老师,不是公务员。你就是当着老板当着校长的面送大礼给老师,也没有事的。校长还会笑笑地对你客气帮老师收下来。私人学校的老师和私立学校的老师,百无禁忌,啥都可以送,啥都收。
水瓶,那种可冷可烫的无毒材料做的。
鲜花,香水百合或者胡姬花
巧克力,盒装的,日本北海道的。
网购蛋糕,可以送货上门。学校所有的老师一起分享。
时尚饰品,戒指&项链&手环,有钱的就买白金的,无钱的就买不锈钢的,一般石头的水晶的很受欢迎。乌节路和武吉士很多。
时尚钱包,五颜六色的皮革制成的。
时尚手提袋,Hand bag,大挎包,OG很多。
时尚手表,金属的,塑料的。
时尚水杯,大大个的,宽宽的口口,造型很夸张。
沐浴套装,Body Shop有包装好好的。磨砂+沐浴液+润肤露,一整套。
香精油,香精炉。
不要买本本,(日记本,笔记本这些纸的),过时了,人都有电脑和Ipad记事了,不写在纸上了。过去还用本本记电话号码,现在都直接从手机传输进电脑里。
不要买围巾,新加坡穿长袖都嫌热,围巾基本是无用武之地,特别是我这种怕热的。
不要送一个不送一个的,要送,几个老师都要送,否则没送的那个老师很不爽你的。
一般送自己班级的老师,别班的不必,校工和阿姨不必,校长不必。
哇~这么长的单!
看来看去
偶还是只想要红笔芯
就缺这个~
哈哈~这个好!
收了这个,
劳工就睡不着了~
儿子学校发的小卡片有六张,儿子绞尽脑汁才想出了六个勉强算认识的老师。我是打算和他一起每个老师除了小卡片外再自己做立体卡片送给这几位老师。
他的吉它老师,空手道的三个教练和游泳教练我都是买的比利时的巧克力送。
他们九月家长委员会还有个活动带着这些小孩们做礼物送给校工。我觉得这个很好。
谁说孩子不会送老师钻石和黄金啊,至少在一种情况下, 会!
法国著名自传体小说《幽默公寓》中有这样一段:作者七岁的外孙子爱上了老师,每天“赚钱”给老师买鲜花和面包,后来还偷了妈妈的红宝石戒指送给老师。。。
《幽默公寓》第一部第5章 小霸王之恋
http://www.dddbbb.net/2139_1097370.html
非常感谢各位的分享,尤其是米版的意见!
我都是让小孩子自己做卡片送给班级老师, 比较有意义吧.
如果是圣诞节, 就自己动手包一些小礼包, 老师和朋友一起了, 我觉得老师不会太在乎礼的轻重, 只要你有想到他们尊重他们, 并且成绩好, 那么你送什么给老师, 他们应该都是喜欢的.
俗话说, 礼轻情意重嘛, 可别到最后, 好不容易换了个国家, 又开始比谁的礼物贵了, 那我们可就给不起了.:(
各 位 MM的 预 算 是 多 少 呢 ? 孩 子 名 单 上 的 就 有 20个 老 师 了 , 还 没 算 他 们 的 补 习 老 师 以 及 曾 经 教 过 他 们 的 老 师 。 。 。 。 。
版亲真的不必为礼物烦恼了
不送也无所谓的
几百号学生送的礼物老师不一定记得
但是谁用功、谁进步快,老师一定记得
PSLE/O/A水准公榜那天
才是老师真正的大日子
一份好的成绩单是天底下最棒的礼物!
孩子好好读书
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真心话!
不要为3-5元的礼物烦恼了
“几百号学生送的礼物老师不一定记得”,谁送了送了什么什老师不一定记得,就怕只记得谁没送。。。哈哈,玩笑。。。
我儿子小学时是个“混世魔王”,对几乎所有的老师怀有“仇恨”,从来不愿送什么东西给老师。小六时他突然良心发现,教师节前夕手绘了二十几张贺卡,一一送给认识的老师。结果,全校轰动了,老师们“奔走相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居然收到了这个家伙的礼物。。。这些都是老师告诉我的。
今年教师节,儿子班上决定每人出两块钱,集体买礼物,每个老师一份。买什么呢,还没有投票表决。。。
呵呵~
可见老师多么在意您那位特别的孩子啊!!!
那一定是您的孩子最动人的一刻~
去年回国,探望25年不见的语文老师
老师竟然记得我毕业后写给他的信中的一句话
在音讯全无,刻意淡出所有人的视线的25年后
老师竟然记得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顿时泪崩……
我一直以为,老师早就已经把我淡忘
他竟然把我的一句话 收藏在记忆里这么多年!
当年,我没有给他送过任何礼物
只有一篇篇挑灯夜战殚精竭虑写出的作文
其实不用送礼的。
表达一下心意就可以。
如果是要参加考试的学生,那认真一点就可以,千万不要为这些小事分心。
如果孩子有想送老师点什么,我们尊重孩子的意见,跟孩子商量一下,再决定送什么。
价钱不要太贵,2-3块钱的东西够了。卡片了,那小条的巧克力都可以的。
但是,每个老师都要送。
其实有时候,教孩子讲一些祝福的话也好的,看见每个老师都问候一下。
也提醒老师们一下下,10月1日是要还礼的。要给孩子们送礼物的。
看到你写的内容,让我想起一件事
那是小学时,一次班会,大家讨论送什么给老师,我冲出来提议送我们最好的成绩给老师。当时引起的是“沉默”,接着是一片嘘声。从此我再也不敢提起“好的成绩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
小云, 那以你的经验, 在小学是选高级华文, 还是普通华文? 从字面理解, 似乎高级华文是针对有华文底子的, 而且华文水平比较高的.
可是我也有听说过, 读高级华文的, PSLE考试的时候, 成绩未必理想.
我也歪一下楼。
转载一篇博文 《一错再错》,作者是一位生活在新加坡的台湾人。
《一錯再錯》
http://cpengng.blogspot.com/2009/11/blog-post_19.html
我不曉得為甚麼學中文會這麼難?
應該說,為甚麼學語文會這麼難?
偶爾在報章上看到一些學者專家滔滔不絕地在爭論中文要怎麼學、怎麼編,就不由得回想起我們當小孩時是如何在學中文的這條路上走過來的?
昨天在機上看到一則李先生的新聞, 他說中文裡的聽寫和默寫簡直是瘋狂。
我午夜回到家第一件事問我兒子,他還記得小時候學過甚麼內容嗎?
他忙著打電子遊戲,沒應答我。
問女兒,她無厘頭地邊上網邊說她印象最深的中文詞是“搖錢樹”。
我問孩子,讀過《周處除三害》嗎?
“甚麼來的?”
司馬光總應該認識吧?
“司馬遷我聽過,你天天提起他的《史記》。我都會背他的名字了。”
“那你記得小學時的《華文》有甚麼內容嗎?”
“天天講大道理,悶死了。”
“大道理不一定會悶啊?”我試探著問。
睬我都傻!兩人繼續各自對著電腦尋他們的開心。
連我的孩子都不喜歡中文,看來問題很不小。
我估計李先生的孫子中文也不怎麼樣。
我隨手翻了幾本小學課本,不是道德倫理,就是政府的政策,要嘛就是跟小孩說大道理。看起來不難,但是趣味性的文章不多,更確切地說,是少了純真的語言色彩,對小孩來說,讀這樣的書,能不悶嗎?
當小孩悶時,莫說是“聽寫”,就算是讓他們打開書本抄寫,他們都懶得睬你。
這說明甚麼?小孩的中文課本的內容問題太大。關“聽寫、默寫”一點屁事也沒有。
我小學的時候讀過“司馬光打破水缸救同伴”的故事,“不思量,自難忘”,要忘都忘不掉。道理很簡單,都是小朋友,好玩嘛!打破水缸這麼大件事,生活中你試試看打破水缸,不被媽媽摔得東歪西倒才怪。小時候總是幻想最好有人也掉進去沖涼房的水缸,然後把它打破救他出來。
還記得兩個小朋友在耍寶的故事:
小女在二樓問在樓梯口下的小男說:“你能把我哄下來,我就給你好吃的。”
小男說:“我沒法把你哄下來,但是我有辦法把你從樓下哄上樓去。”
小女不信,於是便下樓來看小男怎樣把自己騙上二樓去?
小男得逞了不是嗎?這篇小文章的題目是《妙計》,“妙計”兩個字就是這樣學到的。需要學甚麼“部首”,學甚麼“拆字解字”嗎?
《周處除三害》的故事就不必說了。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大道理故事”昨晚讓我女兒聽得津津有味:
有一個教小提琴的老師傅,(有沒有發現小時候的課本一來到“師傅”這號人馬總是老頭子的?)有一天在他跟前站著兩個來學琴的。
老師傅於是叫他們各拉奏一首曲子。其中一個便很得意地拉了一首樂曲,另一個則羞愧地說他不會。
老師傅便先對拉曲子的孩子說:“我收你100元學費。”隨後對不懂得拉琴的說:“收你50!”
會拉琴的小孩很不服氣地問:“我已經會拉琴,他不會,為甚麼我要付比他高的學費?”
老師傅說:“你雖然會拉琴,但是指法有很多錯誤,要糾正過來需要很大的功夫,所以比較貴。他完全沒學過,可以從一開始就學習到正確的指法,所以比較便宜。”
我記得當時讀這篇故事的時候很震撼,為甚麼震撼我記不得了,但是就是覺得很有道理,記得老師對我們解釋說,學知識要認真,學錯了就要花很多功夫來糾正。溫馨提醒:這是我們當年的小學教材內容啊!
還 有好多好多精彩的故事,如“悶熱的夏天在月光下和媽媽一起納涼”,講的是“心靜自然涼”的故事;《最後一課》,講法國被德國侵略,法國小孩從此沒法文唸了 的故事;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也不必說了,還有“輪胎放氣”讓巴士過天橋等等,這些都是小學的課本,小學咧!中學的還有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 魯迅的《風箏》、《孔乙己》、冰心的《寄小讀者》、許地山的《落花生》等等等等。還有一篇很特別的《武訓傳》,很神的文章,乞丐討錢蓋學校的故事,當年覺 得很不可思議,也很震撼。文言文的就不談了,說了可能嚇死很多人,《鴻門宴》不是嗎?小學把中文程度掌握好,文言文也沒甚麼了不起,不是嗎?
難讀嗎?聽寫嗎?默寫嗎?放馬過來!
還有不要忘記,當年學的還是繁體字!
我要說明甚麼?課程的內容是關鍵嘛!老師的講解要精彩嘛!專家學者們請從“最人性處”思考問題好不好?
有人會爭辯,當年的其他課程比現在簡單,所以有較多時間學中文。
每當我聽到這樣的話時就很氣憤。我們小時候還有地理和歷史課還記得嗎?九九八十一的乘數表我們小三就得背得滾瓜爛熟,還有一本100多頁、密密麻麻、白色封面的《小學成語》是會考前都必須要熟記的,會比現在的課本好唸嗎?
我真的搞不懂!順便說明的是,我除了小三那年考到第三名,小學排名也只是前10名而已,不算是優等生,但是讀書學中文從來不是甚麼痛苦的事。
英文如何?也不錯啊,英文的課本也很有趣:《青蛙王子》、《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巫婆”的故事、《三劍客》等等,都是我們小學的時候學的。
順 便說一說,學英文更難,sing,sang,sung 搞得我們一個頭兩個大!但是來到課文裡頭那些精彩的故事,sing sang sung 自動就學會了,關鍵在哪裡?故事嘛!文句結構,語文的慣性用法,這些都通過故事內容,自然而然地掌握其語感,讀多了就忘了語法的條條框框,融會貫通了。
為了確保讀多學多,不聽寫默寫,能有效嗎?
我經常看到很多所謂教中文的,花了好多資源和精神研發教學工具來解釋中文的部首啦,文字的演變啦,象形文字啦,說實在的,我是小孩,不嚇死才怪!
教小孩學語文,不要講太多的理論,這跟唱歌一樣,不管我們聽《紅梅讚》還是《月亮代表我的心》,難道要先研究“簡譜”還是“五線譜”嗎?關鍵在歌曲旋律動聽,就能自然愛唱,也就自然會去記得歌詞,自發地練習“背”歌詞,唱準整首歌曲。歌曲旋律不好聽的話,有誰愛唱?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當年唸小學時沒默寫,今天還能熟記這段文字嗎?還能熟練地應用“蹉跎”這個詞嗎?
李先生說他在30多年前制定了錯誤的策略,今天要把他糾正過來。我的疑慮是,30年後,誰要糾正李先生今天制定的策略呢?
我就不點題了!
这个方法好,每人都出力,还可以给老师买个不错的礼物,是个好主意!
xiuxiuwen 你家孩子有那么多老师?几年级?
俩 孩 子 , 只 要 是 教 过 他 们 的 都 是 老 师 , 还 要 我 带 他 们 去 看 望 他 们 幼 儿 园 老 师 , 孩 子 们 够 重 情 谊 的 , 只 是 忙 了 我 一 个 😀
2009PSLE那批学生学的是旧的教材,小学华文和高级华文是有区别的。
所以当时许多选高级的学生是同时到补习中心再读一门小学华文的课程。因为里面的很多词汇是不相同的,小学华文里出现的,但高级华文并未出现。
选高华的同学是冲着那可以加的2分去的。这2分,其实是4分。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华文考试是200分满分,但PSLE最后计分只有100分,除以2。但那2分是直接加在总分之上的。
对于想进一流学校的学生来说,这2分是能决定命运的。
其实新的教材的推出早在2006年就开始,当时称做试教版,只有少数学校采用的。
东部的义安小学就是其中一间。
其实真正的矛盾就在这里,当时有很多学校还是用旧教材教的,但是就是这批学生,也就是2010年PSLE的这批学生他们是跟着新教材考的。
如果你不是行内人可能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当时上论坛就看到一些妈妈在讨论高级和小学之分,其实旧的教材是有区别的,但是新的教材并不是这样的。
我当时就建议她们一定要选高华。
为什么?
新版的华文课本的高级和小学,其实区别不大,课文基本一样。
以5B教材做对比,高级只比小学多一篇课文,其他8篇课文里,只有两篇是不一样的,但其实里面的词语很多是一样的。
高级的教材只比小学的教材多一些词汇。
我可以很大胆的猜测,现在的PSLE考试是跟着高级跑的。所以去年第一批学生考出来,我所知道拿A*的学生基本是学高华的。
因为课文是一样的,他们多学了一点,那不用说在参加小学华文考试时答题会更加完整,那原来学小学的同学就会被比下去。
那A*的名额就会被高华的学生占了。
其实现在很多名校,P1-P4的学生是不分高级和小学的,全部学生都学高级。只到P5再分班,分出小学和高级,以应付PSLE考试。
这套新教材下去,现在还没有一个轮回,只到中一。如果到了中四,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效果。
那这时候,如果80%的学生是适应的话,高级和小学就合并为一门:华文。
像现在的英文一样。
这是我对现在新加坡华文走向的一点认识。纯属个人看法。
谢谢, 小云, 很详尽, 你是华文老师吗?
向你学习了。孩子们重情义也是你教的,再次向你致敬。
《周處除三害》的故事就不必說了。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大道理故事”昨晚讓我女兒聽得津津有味:
有一個教小提琴的老師傅,(有沒有發現小時候的課本一來到“師傅”這號人馬總是老頭子的?)有一天在他跟前站著兩個來學琴的。
老師傅於是叫他們各拉奏一首曲子。其中一個便很得意地拉了一首樂曲,另一個則羞愧地說他不會。
老師傅便先對拉曲子的孩子說:“我收你100元學費。”隨後對不懂得拉琴的說:“收你50!”
會拉琴的小孩很不服氣地問:“我已經會拉琴,他不會,為甚麼我要付比他高的學費?”
老師傅說:“你雖然會拉琴,但是指法有很多錯誤,要糾正過來需要很大的功夫,所以比較貴。他完全沒學過,可以從一開始就學習到正確的指法,所以比較便宜。”
我記得當時讀這篇故事的時候很震撼,為甚麼震撼我記不得了,但是就是覺得很有道理,記得老師對我們解釋說,學知識要認真,學錯了就要花很多功夫來糾正。溫馨提醒:這是我們當年的小學教材內容啊!
这个太实用了!
一)PSLE普通华文200分。其中
1)口试 50分。包括朗读短文、看图说话。
今后在会话部分略有改动,考官的问题会延伸到图片之外的相关话题。
考察学生的临场应变与口头表达能力。
2)作文 40分。看图作文、完成文章任选其一。
3)听力 20分。注意看清题目的关键词,注意听DVD,抓
4)试卷二 90分。其中语文应用20分、短文填空12分,考课文字词句的应用、语感。
完成对话10分,考逻辑推理。
阅读理解MCQ14分,除了直接拿答案,要学会排除法,反推法,对付一些陷阱题。
阅读理解问答34分,考复述、解析、归纳、创意发挥能力。
PSLE中, 达到91%以上为A*; 75%以上为A。
二)高华作文 40分。命题作文、完成文章任选一。
试卷二 60分。语文应用20分,考词语
阅读理解MCQ 14分
阅读理解问答 26分。解析、归纳、创意发挥的成分和难度略大于普通华文试卷。
PSLE中,85%以上记为3分,75%记为2分,及格记为1分。
报读10所SAP中学,高华的分数可以计入总分。
报读其他的中学,不算分。
小学选修高华的同学,PSLE普华拿A的,中学可以继续读高华,
O水准高华及格的,总分可以获得减2分的优待,进顶级初院,介2分的减分很重要!
总体来说,考试和课本是2张皮。课外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对于应试很重要。
至于校内课本怎么教,楼上JJRCHOME版亲的转贴非常有借鉴意义。
三)中学校内教学普遍脱离了课本,课本是让学生自学的。
老师根据学生状况和O水准考试标准,自己作出教材和训练的安排。
华中作为华文头牌,学习的范围更深更广,看看寂寞有害儿子的专题作业,华文智多星节目,
中学校际辩论赛,就知道他们走得多远。
初院的华文也读鲁迅、老舍、朱自清以及本土作家的名篇。
家长帮孩子应付O水准考试的话,每个礼拜做一份阅读理解练习和摹写作文就可以了。
在书局买《中学应用文》,背下不同种类私函、公函、电邮的格式和行文模式
每年有中学生作文的汇编,多读多摹写。
买 年度报章报道评论汇编,让孩子记下格式和评论要点
买 阅读理解练习,坚持每周做。答案可以自己订正。
以上应付考试是没有问题了。
论坛里有很多“铿锵玫瑰”,每人的说话方式都清楚,
我发帖是因为你的这段话,没有顾及其他老师的感受--
说点题外话,在新加坡做基础教育的老师,不需要太强化一些琐事,和情感之事。
就这种制度了,学生在学校也就半天,来补习也就几个小时。孩子其实绝大多数时间是不跟老师在一起的。
所以作为老师更应该关注的是,怎么样让孩子去应付这一轮轮的淘汰。
家长,老师,校长各位其职,孩子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做家长的把学校功课都教了,做老师的把什么事都给管了,做校长的不懂得怎样去把握教育方向。一切都会乱套。
春版的帖中反映了华文老师在学校事无巨细、三头六臂地忙碌,超负荷付出
你如果仗义执言,抨击“榨尽”老师精力体力的制度,老师们会觉得安慰。
但你的前2句是在针对老师,让辛苦地做着琐事、情感之事的老师的付出变得没有价值
不明白你见过哪几位不懂得怎样去把握教育方向的校长,让你口出此言
在我给盈盈的帖中,有许多善良的版亲,包括许多老师和父母,给落难之人送上安慰和经济援助
她/他们无私的关怀给了这家人莫大的鼓励和生活的信心,这些情感之事,是不是毫无意义的呢?
这些事你不屑于做也罢,别人做了你不屑于肯定也罢,但你否定就不对了
教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是老师的本份与天职,老师不应以此自负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关于本土华文教学,你所说的都是老师们已经知道并已经实践的,不然每年几万小六考生的华文A和A*怎么来的?
从03年上论坛潜水,直到去年我都是旁观者,不介入口舌纷争,
不是现在突然变得鸡婆,而是版内的事有时不得不说话
教师节来临之际,希望对老师们送上真诚的感激、鼓励和祝福
你上面的针对老师的文字,责备多于体恤,所以请恕我直言了
魏文帝曹丕有一篇经典之作 -《典论•论文》。转贴于此,与诸位老师分享。
关键词:文人相轻,审己以度人《典论•论文》
曹丕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
这个太实用了,我正在迷茫不知道中学该怎么学华文呢。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杂阿含经》中的一句话:“依照所播下的种子,你便由此收到同样的果子;作善的人收到善的,作恶的人收到恶的;播出来的是什么种子,你便尝到什么果子。”
“莫论他人之非,当修自己之缺”。
瓦靠
这都是什么跟什么
我都晕了~~~
帖子我锁了
私人恩怨请各位私底下解决
公共场合,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