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

对比中新两地中学的校园亚文化-以个体看整体

中新两地中学的教育制度和体系直接影响校园亚文化。

新加坡的中学为四年或者五年。这是由于新加坡采用的是精英教育,因此,学校采用分班制度。当然,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会读四年,较逊色点的则是五年。每年学校都会基于学生的成绩,做出适当的班级调整。至于算成绩的方法,是以平时成绩加上年底成绩的计算方式,根据不同百分比,得到成绩单上的总成绩。因此,平时的任何一个小测验和作业都会影响到年底成绩。因此,每次成绩都将决定某个学生是否可以升级或者是否会被调入差班。不过,平时成绩一般是不要求父母签名的,学校基本也不会“打扰”到父母。并且,新加坡的中学教育较为自由,学校老师留的功课基本不需要当天呈交。功课比较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培养,因此,有小组作业和个人作业。并且,功课也绝不是能在书本上找到答案。简单点说,新加坡的教育和美国的比较相似。而在上课时间方面,新加坡是个讲求高效率的国家,采用的是中西合并的体系,因此,上课时间为早上八点到下午二点,只有在十点半到十一点有个半个小时的休息,放学之后则都为自己的时间。

对比中国,中国的中学则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因此都为三年。在中国,每次考试若成绩不理想,一般都会被通知家长或者被惩罚。并且,平时的功课是绝对不会被算入总成绩内,更别提平时的考试成绩。大家都认为,做功课则为学生的“义务”,因此,每天有堆积如山的功课,压得学生喘不过气。在中国,大部分的中国人没有午休和喝下午茶的习惯,因此,上课时间基本为早上八点到傍晚五点。中午有个休息,课间都有休息。
因此,在校园亚文化上,大多数的新加坡学生都呈现两个极端。简单点说,好的特别好,差的特别差。比如,在校园内,可以看到有些学生会为所有的考试而发愁,积极应对任何的考试和功课的学生。而且,学生会要求家长在自己的所有课余时间,尽量的安排家教或别的课程,以防止自己“浪费时间”。并且,学校还有一些免费的兴趣社团提供给学生,并且以计算学分的方式,让学生在闲暇之余发展一下兴趣,比如跳舞,演奏乐器等。还有一部分的学生则会去图书馆,找寻一些和自己学习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一向以双语教育闻名,因此,基本上的所有新加坡人,都不仅能使用英语,也能掌握自己的母语。所谓母语,即自己种族的语言。但很奇怪,老师在中学上英文和华文课的时候,基本不教些语法或者常用的语句,更不要求学生去背诵什么。很多上课时间,老师喜欢说些激励人的故事或者是讲述作业要求,并且会鼓励学生去读小说或者故事书的方式,找寻语感,以进步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校园内,抱本小说的学生是大大存在的。当然,由于平时没什么功课,很多学生则是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因此,平时,也能看到放学后穿着校服流连于个大商场的学生和一些打篮球的学生。

而相对中国,中国的日子就“苦不堪言”了。学校里,每个同学的上学时间本来就长,放学后还有做不完的功课,而且,今天布置的功课基本需要明天交。因此,每个学生都被“填鸭式”的教育压得喘不过气来。别提打球了,即使在非上学时间读本小说,可能都是一种“罪过”。但或许就是因为这样,培养了中国学生的勤快和紧迫感。或者说,基本上的中国学生在下课后,除了专心课业,还是的专心课业。并且,大部分的中国学生都认为,为了前途,一定要读书。

对比生活上的校园亚文化。

新加坡的学生需要每天穿校服上学。对袜子,鞋子,甚至是头发,学校都有很大的要求。因此,新加坡人比较严谨。在学校,什么手续或者呈交功课的时间都需要准时。比如上学迟到的学生都会被处罚,而处罚没有完成,可能会不让学生去上课。而去哪都是遵守秩序,会自觉排队,会按着要求做事。以前,常听到新加坡人自嘲“新加坡人做什么都是law by law”或者“新加坡人脑袋很直”。在制度上,也比较“清廉”,不存在给老师“送礼”或者什么的。而新加坡的学生也颇受西方思想影响,比较崇尚自由和不受约束。因此,可能在中学校园里,就会看到谈恋爱的学生牵手,或者学生之间谈的话题可能和青春期的萌动有关。同学们习以为常,基本不会表示自己的态度或者给予很多自我的看法。甚至还可能会羡慕同学找了一个不错的男朋友。

而在中国,只有周一需要穿校服升国旗。由于中国天气有四季,学校对学生的穿着不是要求很多。只要不要过分裸露或不雅就好。中国人做事情属于比较灵活的,即使上课迟到了,老师也会叫学生先进来上课,课后再解决“问题”。而去到哪,中国的学生都少了一份礼让精神,总是你推我挤,更别提排队了。在制度上,中国学生的家长一般会给老师送礼,要不就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学生可能被“欺负”。在学校里,如果有同学谈恋爱就好像触犯了“滔天大罪”,如果牵手的话,会被老师和学校的纪律主任给盯上,通知家长,不到“棒打鸳鸯”,学校不会罢休。并且,同学们对谈恋爱的同学会有些排斥,觉得那位同学不务正业,是不良典范。我记得我初中同学就因为恋爱的事情,被学校处分了。


对比课堂上的校园亚文化。 在新加坡,课上同学的发言是相对自由的。对老师的讲解有意见或者看法,是欢迎被直接或者当下提出的。老师对这种行为也比较支持,并且普遍认学生们有在听讲,并且有在思考。如果学生太累,打个盹或者小休一下,老师只会把注意力放到愿意学习的同学上。偶尔,在课上也会看到用手机的同学。虽然中学是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但是,如果不影响到课堂纪律,老师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使学生真的不爱学习,老师也不会像“挤牙膏式”跟在学生的“屁股”后面进行“工作”,反而,老师会偏向于培养精英。因此,老师对差生进行最残酷的思想压迫,最多只是提及“成绩不好会被调班”而已。所以,老师基本也不会被学生“讨厌”,师生关系比较像朋友。 若在中国,上课发言时没有举手,或者在课上随便插话,老师都会觉得是一种不尊重。因此,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培养起上课坐直,发言举手的严谨形式。没有得到老师批准的情况下,做什么都是“坏孩子”。我记得我印象中,有初一同学把尿拉在了裤子上,就因为上课时间不赶和老师说自己想去厕所。而上课的时候若是睡着,那么,就等着被批评吧。我记得我有一次上课睡着了,结果班会上,我就被列为了“学习不认真”的孩子,令我印象颇为深刻。在中国的初中生活,我可没没对老师留下什么好印象。由于我几乎每次功课都有背诵,而我没又不喜欢背书,因此属于“差”学生。并且,经常得到老师的“注意”。记得我初中打电话最多的内容就是告知我的母亲“我没有办法回家吃午饭,因为被老师留下来了”。而班上别的同学也好不到哪去。所以,基本上的初中同学都和我一样,对老师和学校产生了一种惧怕感。老师似乎把很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像我们这样的坏学生上,而好学生基本上是非常“安全”的。这样的师生关系,造成了学校的亚文化是:看到老师就“远而避之”。 总结两地校园亚文化对学生带来的影响。 对比中新校园文化,我比较喜欢新加坡的。或者,对于我来说,我觉得中国在某些教育上是非常不适合我的。在新加坡,校园亚文化让我有时间和机会和一群程度差不多同学在课后进行交流。并且有了自发的学习精神。爱学习的同学去图书馆的学习文化也影响到了我,让我也学会去图书馆增长课外的知识。在校园亚文化的影响下,我对自己的将来有了自己的打算,也对自我价值观有了更好的衡量。但是,新加坡教育下的校园亚文化可能非常不利于一些没有自我控制力的学生。我也见过很多本来学习很好的中国学生,到了新加坡后,却表现平平,或者一落千丈。而中国的校园亚文化让我对学校产生了惧怕感,总体上,我也觉得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同学对老师惧怕的感觉,让学生对老师,甚至学校产生了抵触情绪。中国的中学校园亚文化中的恋爱观和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让学生也学会了盲目地服从老师和家长,抹杀了大家的发展的空间和对事物的创造力。不过,即使如此,这样的亚文化却也在同时却培养了学生们的勤奋和紧迫感。 由此可见,中新两地的校园亚文化和学校制度,体系,社会文化,家庭背景等都息息相关。培养出来的孩子,不管在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不太相同。所以,我认为校园亚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没有好坏和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