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亲子

【早教分享】“劣性刺激”- 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劣性刺激”是指令人不满意、不舒服、不愉快的外界刺激。2-3岁的孩子虽小,但也可根据这一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给予一些“劣性刺激”,适当的“劣性刺激”能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饥饿刺激
  父母要让孩子感受一下饥饿的滋味,因为有些孩子的营养补品多,零食不离口,经常挑食拒食,饭到嘴边没胃口。不妨有意识的给一点“饥饿”刺激,饿了就能使食欲旺盛。同样,孩子在心理上也需要“饥饿”刺激。每个孩子都有欲望,父母如果无限制的满足他的一切欲望,孩子的兴奋感会处于饱和状态,就会失去追求的热情。因此,父母就要制造欲望的空腹状态,让他有“饥饿感”。比如有些父母给孩子买了很多玩具,这反而会使他东挑西捡,兴趣不专一。相反,当孩子缺少玩具时,他会专心的玩,玩得更津津有味。

                                                                                         

困难刺激
  在父母温暖怀抱长大的孩子,生活一帆风顺,长大后稍遇困难就束手无策,表现出胆小、依赖成性、意志薄弱。因此父母有必要从婴幼儿时期有意识的给他设置一些障碍,增加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克服困难得意志。比如,孩子学走路会摔跤,要让他克服困难,在多次摔跤后,终于学会走路。要孩子独自一人关灯入睡,就需要他克服胆小、惧怕的心理。喜欢睡懒觉的孩子,早上不肯起床,父母不妨安排好生活日程,让他早起早睡,跑步锻炼。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要让孩子感到人生的道路并不是畅通无阻的,而碰到困难和障碍是经常有的事。   

劳累刺激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小,做不了什么事,就包办代替,孩子从小不劳动,不知什么是苦累,以后就会逐渐变得懒散、依赖、怕苦,活动少,缺乏锻炼,不仅对身体发育不利,而且还会影响智力发育并促使不良性格的形成。尽管孩子还小也要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学习自己穿脱鞋袜、洗手洗脸、整理玩具,还可以帮助大人拿报纸、浇花等。

                                                                                          

批评刺激
  孩子都喜欢听好话,听到批评就不高兴,父母要能够让孩子从小学会分清是非。知道对错,要让他明白做了不对或不好的事情要听从父母的劝告,否则要受到批评。使他感受到“约束”,不敢随心所欲。比如,有一个孩子乱翻爸爸的抽屉,把里面的东西仍了一地,妈妈看见批评了他,他就大哭,妈妈又给他慢慢讲道理要他接受批评,去将东西拾起来,对爸爸说“对不起”。几次批评后,孩子再也不乱翻爸爸的抽屉了。

  “劣性刺激”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能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像小树一样,经受了风霜能长得更为茁壮。适当的“劣性刺激”对常被娇惯宠爱的孩子来说是必需和有益的。这将会对孩子成长后适应复杂的社会,经受各种挫折和困难起到良好的作用,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方法之一就是为孩子营造充满创新意识的家庭氛围。


好贴,可是如果父母本身的心理承受力不强的话怎么办呢?哈哈


为人父母者,责任重大,不仅要为孩子创造好的家庭氛围,也要锻炼好自己的心理承受力。不然,遇到困难,总不能跟孩子抱在一起哭吧,HEHE~~


我女儿3岁半了,每次做错事情我就让她搬个凳子贴墙罚坐好好反省. 等她停止哭泣了我才和她讲道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