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蚪同学今晚六时跟同院的小五马来男孩子打架了,基本被打
起因大约是一群男孩(小三至中一)玩枪战之类的游戏,马来男孩被我儿抓着了,碰了碰头(表示抓到了)
人家不爽了,很凶地骂蚪为什么碰到他头,蚪说你不是也这样对过我
总而言之两人都爆了粗口,吵不了两句,马来男孩很激动地冲了过去打了小蚪,
话说这个马来孩子身手敏捷,快如电光火石,瞬间小蚪腰部和嘴唇各挨了一拳,蚪立马就哭了,一边哭,一边歇斯底里地再骂他,也挥动着拳头但没打着马来孩子(弱项啊弱项)后还被马来孩子摁倒在地
后面还发生了种种,就不一一记录了
总之,这是第二次了,和这个马来孩子起冲突,
总结,因为是邻居,所以比较了解这个马来孩子,他比较调皮,又有多动症,同时不知是因为公寓里马来孩子少还是家庭问题,他有自卑感,他总感觉别人嘲笑他,看不起他,一吵起来我问到他,他就说自己是穆斯林怎么怎么的。今天我忍不住找了他家长,友好讨论了一下,归纳为他俩冲突归冲突,将来还是会玩在一起,男孩子嘛!但是要安全地玩。然后就小蚪和马来孩子互爆粗口做了教育,同时我认为这马来孩子极易激动,然后就动粗的行为表示了我严重的不满,然后宾主双方互相握手以示友好。哎!!!!
个人觉得,孩子的过就是大人的错,没引导教育好哩!
事情大约就是这样,回家后我想得最多的是两件事,
一,什么地方有教防身术啊???
二,怎么引导孩子 危机处理????
放上来,大家讨论讨论
楼上说的有道理,远离有暴力倾向的孩子! 但和“普通”的孩子打打架,甚至受点委屈,更有利于男孩子的成长。
孩子争执打架以后,家长该怎么办?(转载)
每当孩子之间闹分歧甚至打架的时候,家长们都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我们来听听家长们都会说些什么——
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
“给我滚回家!以后不准再跟他玩!”
“你怎么那么笨呢?你没长手?你不会打他?你窝囊!吃亏活该!”
有的家长会对别人的孩子说:
“你干嘛打我们家孩子啊?真没教养!俺家孩子打不过你,我还打不过你吗?以后小心点!”
“孩子,别哭,都是怨我家涛涛,回家阿姨好好修理他!”
有的家长对别的家长说:
“你们怎么教育孩子的呀!看把我们孩子打成这样!这样你高兴了是吧?”
“对不起!都怨我们家孩子嘴贱手狂,回家我一定揍他。”
你们说,这几种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通过这些话,我们完全可以听出家长的态度和方式。其实,严格说来,这几种说法都不够妥当,主要是这些方式对孩子有误导作用。
那么,当孩子打架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
1、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妄断是非,使矛盾复杂化。
家长要明确一点,孩子之间的纠纷大多都没有是与非。譬如,两个孩子去草丛中找蜗牛,同时看见一只大蜗牛,都想据为己有,一个说:“是我先看见的”,另一个说:“不对,是我先看见的!”就为这个,两个孩子吵了起来,最后还动了手。那么这件事到底谁对谁错呢?根本无从说起!所以家长不要一上来就用成人的标准来判断孩子之间纠纷的是与非,一下子就下结论说谁对谁错,这是没有必要的,而且还往往使小小的纠纷扩大化,复杂化。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2、小的争执,家长尽可能不介入,不干涉。
孩子之间的争执打闹,只要不存在肉体伤害,家长尽可能不要介入,要让孩子自己去解决纠纷。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小孩子打架根本不需要调解,他们自己一会儿就和好如初了,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早把纠纷忘得一干二净了。而大人一旦介入,就变得复杂了,本来是小孩子之间的小摩擦,结果可能演变成两家大人之间的矛盾,好好的一对小伙伴在双方父母的压力下倒成了仇人。这又何必呢?
如果是孩子主动向家长“告状”,要求家长出面干预的话,家长也不要急于下结论,而要先问清情况,让双方都有讲述理由的机会,然后对孩子加以引导,尽可能让他们自己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对于较小的孩子,或者根本没必要解决的纠纷,家长可以提出一个新的话题或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新的协作中学会团结,从而忘却矛盾,和好如初。
孩子的世界时很单纯的,家长千万不要把它人为地复杂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解决孩子之间纠纷的好办法。
3、不要误导孩子。
很多时候家长的态度会对孩子造成一种误导,给孩子很不好的影响。例如有些家长鼓励孩子打架时有“勇敢”,要敢于反戈一击,甚至还教孩子打架的技巧。家长怕孩子受到伤害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这样误导孩子,甚至传授打架的窍门,无疑会助长孩子的暴力倾向。如果勒令孩子“以后不许和他玩”,这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合群,变得越来越孤立,这不是爱护孩子,反而是害了孩子。
4、不要掺杂成人利益。
在电影《刮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男主人公是中国人,他带着不满10岁的儿子去出席公司的一个宴会,上司是美国人,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了。两个孩子年龄相仿,席间在玩闹的过程中争执了起来,男主人公为了讨好上司,强迫自己的儿子向对方道歉,并打了孩子一个耳光。上司疑惑地看着他,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打孩子一耳光。男主人公回答:“我要给您面子”。可这位美国上司始终没能明白他的思维逻辑。
生活中不乏这种情况:对方孩子的家长恰好和自己有利益关系,于是便责骂自己的孩子,来给对方家长“面子”。不知道这些家长有没有想过,你的这种做法,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伤害。你有没有注意到孩子那屈辱的泪水、愤怒的目光?这会让孩子为有这样的家长感到耻辱,从此鄙视你。所以,我们不要让大人的利益关系介入到孩子的世界里来,让孩子保持自己的纯真。
5、后果严重的,必须让孩子为打架的后果承担责任。
如果是因为孩子自己的过失伤害了别人,孩子一定要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要让孩子亲自登门道歉。有的家长是这样处理的:对孩子训斥一顿后,让孩子离开,该干啥干啥去,由家长留下来处理问题。于是,孩子没事了,什么责任都不用负,天大的责任由父母承担。父母又是道歉,又是赔偿。我非常不赞成这种“孩子闯祸,父母出面摆平”的做法,这样处理的后果实际上是在鼓励孩子以后继续闯祸,因为他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孩子打架闯祸以后到底应如何的处理,我主张,不太严重的事情由孩子自己处理;比较严重的事情,必须由家长出面的,必须带上孩子,让他亲历处理问题的全过程;需要赔礼道歉的,必须要孩子与家长一起向被伤害者赔礼道歉;该下跪磕头的,孩子一定要下跪磕头;应该赔偿的,赔偿的钱物要由孩子亲手交给受伤害者。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具体的心理感受,才会懂得什么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孩子打架有助于适应集体生活?(转贴)
在幼儿园,孩子在交往过程中难免遇到小矛盾和小冲突,很多时候甚至会“动手解决”。若家中的小宝宝被其他小朋友“暴力欺负”,家长,是教育孩子做“狼”主动攻击,还是当“羊”默默忍受?爸爸妈妈们为此争论不休。
“还手”派:霸道比懦弱好
案例:前几天,张女士从幼儿园接回4岁的儿子乐乐时,发现乐乐一见她就满脸委屈,脸颊上还明显肿起了一块青紫,隐约可以看出两排小牙印。幼儿园老师解释是同班小朋友抢玩具起冲突咬的。老师表扬乐乐很乖,挨打了并没还手,是小朋友学习的榜样。张女士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宝宝从小就打不还手,在这遍地是‘狼’的社会,就怕善良的宝宝会成为‘美德’的祭品……”“不主动打人,但被打了一定要还手。”同是4岁孩子的家长,王先生说,自从进入幼儿园后,宝宝已不止一次被打,每次他都教育宝宝要适当还手。他坦言,他为孩子的“懦弱表现”感到担忧:“近几年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案,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孩子懦弱非常危险。霸道总比懦弱好。”
“忍让”派:不能以暴制暴
案例:黎女士说,她常常教育5岁的儿子,不能动手打人,甚至被打都不应该还手。黎女士认为,动手解决不了问题,这样你打我,我打你,最后受伤也是孩子。“孩子对父母来说都是宝贝,伤了谁都不好。”对此,同为妈妈的刘女士很认同,她说同事的儿子很老实,在幼儿园老被欺负。同事心疼儿子,教孩子要还手。结果孩子下手太重,敲破了同学的脑袋。“小孩子不知道哪些地方不能够打。一旦造成严重的伤害,家长会一辈子内疚和难过。”
专家:让孩子“学会”打架
“打架看似小问题,却影响孩子性格成长,家长不愿孩子当‘狼’,也不忍心他当‘羊’,失去自我保护能力。”专家认为,不能简单地以“还手还是不还手”看待此问题,关键在于树立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引导孩子自己寻找解决的方式。“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怎样让孩子掌握好这个‘度 ’,尤为重要。”
父母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孩子被打后回家哭,父母在此时应该引导其自己找到解决方式。比如父母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被打,让孩子回想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先有不当,若孩子没有不当之处,教孩子向对方表达抗议,倘若遇上不讲道理、专爱欺负弱者的孩子,不妨鼓励自己的孩子跟他狠狠干上一架,让对方知道欺负人的结果。
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境,自己和对方的力量对比,以及老师的态度,决定自己是还手、躲避、和这个孩子化敌为友,还是去请大人帮忙。“对幼小的孩子来说,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办法,也并不总意味着怯弱,有时反而是机智的表现,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家长不妨让孩子学会打架,“孩子通过打架可以逐渐适应集体活动,并从中学会许多知识,如挨打时何等痛苦、怎样调节情绪、如何激怒对方、怎样相互原谅等。”
我家就有一个不会打架的儿子。我教他很多次了,该出手时就出手。可是就是不行,也不是懦弱,应该是不喜欢和认可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吧。随他去吧,渐渐他交的朋友也是跟他同样谦和的孩子,也挺好,没有什么打架的需要了。
小时候,楼前楼后很多小孩子,其中有哥俩,就喜欢欺负我的弟弟,
我的弟弟有点象女孩子,温和又懦弱的那种,
弟弟经常哭着找我,告诉我,那哥俩总是欺负他,哥哥比我大一岁,高半个头,弟弟和我的弟弟一样大。
我气愤了很久,就决定怎样替弟弟报仇,
终于有一天,弟弟又哭着找我,说那哥俩往他身上丢菜叶什么的,他们欺负弟弟就是为了解闷,
我决定一战决胜负,回家拿了个铁棍子,掏炉灰用的那种手指粗的长铁棍子,
奔下楼,就在那哥俩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我狠狠的把铁棍子 朝哥哥的头上轮去,血哗的就流下来了,
我转头再瞪着那个他的弟弟,弟弟已经吓傻了。
从此以后,我名声大噪,再也没有人敢欺负我的弟弟了,直到弟弟长大!
虽然当时爸爸狠狠的揍了我,到现在,我也不认为自己做错了,
我有了孩子,我还是这样教育孩子,如果有人动手打你,你一定要狠狠还手,最好一拳把对方打趴下,有这样的一次,他们就不会再敢轻易动你第二次。
不知道你家在哪一片…
儿子现在在学极真空手道。极真是很注重实战的,我看他们上手就学怎么防御别人的攻击和怎么有效攻击对手。当然道场会三令五申不允许学了去打架的。但觉得男孩子学点这些也没有不好。
儿子他们道场在华中也有开空手道课,每周五下午。我还和儿子开玩笑说他以后如果能考上华中,可以一直接着学下去。他们有个助理小教练好象就是华中毕业的,超级帅。
你可以上http://one.pa.gov.sg上搜索你住家附近的空手道,跆拳道,合气道或者武术之类的课程。
蚪爸打电话回来,叫他儿子打回去,因为我们都知道我儿不是惹事的主,错绝对不在我儿这边
之后我想了想,角度不同,方式不同
我让家里两个初院的哥哥,两个都是品行学业优秀的棒小伙子,跟蚪同学谈了一次,他俩教出来的办法总结为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打不过就跑”,说的太对了!
三年级的孩子挑战五年级的的确有点难度,五年级的受到挑战后也会觉得没有面子,为了挽回颜面很可能会失去理智。其实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如何有尊严地保护自己,事先准确地判断对手的能力和底线,进而采取最有把握的方法来应对。
见过小一学生互扇耳光.完了相安无事,转身各走各的.
看来小朋友之间的互动以实力试探为主.
类似野生动物状况.没有成人的面子问题.
我们要加强他们的实力.
我来新加坡之前学了半年武术(发现基本功太多现实生活用不到),后来转去学了三年散打,所以来了这边基本没担心过任何暴力上吃亏的问题。
你可以看看这个一年多前的帖子,这个帖子是 题目为:
发表于 12-3-2010 22:35:57
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2934750-1-1.html
6楼是我当时的简短回复,现在想补充的是。
要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为人处事,也要很谨慎的选择朋友,什么人一起玩,什么人尽量避免接触太多。什么人在一起可以罩着你,什么人在一起只会给你添麻烦。在学校也尽量展示出正面+优秀的印象,那么发生此类事情,多数人都会挺你。
同时会点放身术是对的,当然尽量不要让自己有机会派上用场-_-||| ,但至少会增加不少自信。
自己的经验来谈,如果真的有危机发生,千万不要先动手,因为先动手的那方,后果的承担必定是他(不管是学校追究还是任何人追究)。所以千万不要先动手,不管你有没有理。
还手与否,要看当时的环境,如果你知道,整件事情都是他的错,而且他还先动手,而且真的打到你了,要确保有其他人看到,那在当时他一动手后,这一般环境是立马有人拉架的(厕所单挑除外),在拉架前要趁机过去跺上几脚,不然没机会了不能干干的被打)
在一场纠纷后,如果你有理,就算整个打架是你胜利了,如果闲的没事干,可以整一下那个主动惹事的人,直接去医院检查,拍X ray等等,说哪里哪里有问题,脑出血,腰酸背痛腿抽筋,眼睛花,下巴歪了,鼻子一直流鼻血,脑浆都从鼻子里流出来了! (这招我朋友就用过,把对方整惨了,不对,把对方全家整惨了)
其实小学还好,小学再怎么打都不会严重到哪里去,中学才是最严重的时期啊
我让小蚪自己过来看,元神分析得很在理
这两天,碰到些朋友,我让蚪跟他们聊这个话题,自然朋友们都发表了他们的见解,都很正面
蚪比较听得进旁人的劝告
现阶段委屈和气愤已经没有了,通过跟朋友讲述这个经历,意外发现愈讲愈好,情节开始生动,用词越加恰当
居然变成了口语练习了,哈 哈 哈
众人拾柴火焰高啊!学习了!!
恩,我儿子也是打不出手。前一阵几个比他小的孩子打他玩,他气到回家跟我告状,我问,你为啥不打回去,他说他们是玩的,他不愿意打他们。(我儿子个子块头比他们大很多。)
现在他认识了两个差不多大、差不多性情的朋友,玩得很好、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