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段时刻 柯达胶卷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胶卷品牌之一,但由于数码影像产品对传统胶片影像市场“创造性的破坏”,柯达公司不得不进行被动的业务转型。近期的巨额亏损暗示着柯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全面整合企业在品牌、渠道和技术方面的资源和优势是柯达转型的关键所在。
数码领域步履蹒跚–其实,柯达公司早在1976年就开发成功了数字照相技术,但在数码影像上一直步履蹒跚。首先,柯达在传统胶片市场的庞大投资和全球存在变成了公司转向数码市场的庞大包袱。不仅如此,柯达的管理层在90年代中后期也一直没有把转型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来推进。公司的前任首席执行官乔治·费舍尔(George Fisher)曾经宣称柯达会在1997年实现传统业务和数码业务在销售量上的持平。但事实却是公司管理层更多地沉浸于传统胶卷市场既有优势和利润的创造上,甚至认为推动数码相机等产品会伤害其传统业务。在柯达公司确定了进军数码市场的战略后,一些股东仍然批评当时柯达公司的CEO邓凯达(Daniel Carp)是在用柯达公司做赌注押宝数码战略。
在争夺传统胶片市场的战斗中,柯达的竞争优势更多地体现在市场策略和商业模式上,相关替代技术的开发往往被放在了次要位置。但在IT背景下的数码影像市场中,关键技术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柯达在90年代中后期专注于传统胶片市场,其在数码影像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几乎丧失殆尽。柯达传统的营销渠道,比如遍布大街小巷的冲印店的改造也还需要一个过程。如此一来,柯达的品牌无疑将成为其战略整合的切入点和发动机。
老化的强势品牌–当柯达在1997年进入数码影像时,它就面临着品牌推进的问题——柯达需要利用一个胶卷和照片处理的强势品牌在数码相机和数码成像市场上推进其产品。柯达公司商业研究部主管麦克·洛蒂(MikeLotti)认为,“柯达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其现有的营销投资和品牌认知来推进其新产品的销售。柯达从过去的经验知道对某类产品的营销投入会对其他产品产生正面影响。”消费者对柯达已有产品和服务的信赖和满意会增进消费者对柯达新产品和新服务的认同。对于过去的柯达来说,在相机上的广告投入对其传统胶卷的销量也有提升作用。对于今天的柯达来说,它需要做的就是要将其过去的营销努力和投入转化为其数码产品销售的推动力量。
“压力来自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营销的‘生产力’。柯达需要一些措施来让我们的市场营销变得‘高产’,”伦敦商学院高级研究员提姆·安姆勒(Tim Ambler)补充道,“市场营销难道仅仅是广告、推广再加上一点点市场研究么?收获过去成功营销投入带来的收益也是市场营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柯达过去的品牌投入已经让它的名字家喻户晓。柯达自己的研究结果证明了这一点,许多中介机构的调查也证实了柯达的品牌价值。在柯达开始推广全新产品的时代,柯达的品牌价值将带给它什么好处呢?转型对于柯达来说不仅是迫不得已,也说明它在一开始就在时间上被竞争者甩在了后面。在这种环境下,品牌也许是柯达相比于其他厂商为数不多的竞争优势之一。当然,要将消费者对柯达品牌的认同从胶片转移到数码产品上来,柯达还需要在其市场营销上做得更多。
品牌的老化是柯达在其市场营销上面临的最直接问题之一。品牌从根本上说是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意识在某种市场产品上的集中体现。当消费者的需求逐渐从传统的胶片影像转移到数码影像之后,柯达品牌的市场载体就日渐薄弱,品牌也随着开始老化。
柯达品牌的再生–为了显示管理层重新定义柯达品牌的决心,柯达公司在年初更换了其已经沿用了36年的品牌标识。在新的柯达公司标识中,Kodak字母跳出了传统的黄色盒子。柯达的新品牌标识展示的是流线型的设计和突出醒目的字母,象征着一个全新的、跨行业的,专注于数字影像的领导者。
标识的改变只是柯达一系列品牌战略调整的其中一步。公司营销合作伙伴奥美传媒(Ogilvy)的布赖恩·柯林斯(Brian Collins)证实道,奥美公司的BIG团队(Brand Integration Group)已经开始帮助柯达公司重新定位其品牌的消费者认同战略和视觉效果,柯达新公司标识只是奥美团队工作的一小部分。柯达公司市场总监卡尔·古斯丁(Carl Gustin)则公开呼吁柯达公司需要在品牌策略转型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我们正全力以赴地更新我们的指导方针、政策和实践,但品牌策略的转变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完成。我们在这个时候推出新的公司标识,就是要说明行动的时候到了。”
卡尔·古斯丁(Carl Gustin)的呼吁和市场上大多数的看法相一致——换标只是柯达品牌战略改造的开始。要想改变柯达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传统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数码化的新柯达品牌,柯达品牌必须通过转型再一次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意识,并且这种满足是必须建立在柯达数码产品这个市场载体上的。
柯达时刻(Kodak Moment)–为了配合“数码柯达”的概念,柯达在营销策略上改变了以往的诉求。在新广告片和其他宣传手段中,柯达将“色彩牌”作为自己的主线,明显区别于过去胶卷推广中的“亲情牌”。
柯达还进一步明确了其市场宣传的两个诉求:“数码相机,源自柯达”和“色彩,无处不在”。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努力还没有能够把人们对柯达的传统印象改变过来。柯达在其品牌战略转移上或许应该超越“胶片和数码”的争论以实现其品牌更深层次的诉求。不管是曾经的胶片柯达还是今天的数码柯达,柯达时刻记录下的是人们在那一刻的喜悦、幸福、感动、思念……
柯达在传统胶片市场上取得成功的手段——品牌、渠道和技术能否成功实现战略整合将是柯达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柯达对这些资源的整合已经正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柯达”品牌在数码领域的持续宣传、渠道加强和加盟重印店的改造、生产外包和大力投入核心研发。虽然还没有人敢断言柯达转型的未来,但越来越小的亏损额和紧锣密鼓的整合工作似乎已经开始让柯达的股东看到了一缕曙光。
谁又会将是下一个柯达呢?
曾经的巨人,居然沦落到这个地步了!不知黑白胶卷的供应是否会出问题。
世界变化是不是太快?
数码相机使柯达胶卷走向历史。
智能手机方面,诺基亚的日子也不好过
。。。。。。。。。。。。。。。。。。。。。。。。。。。
诺基亚裁员3500背水一战:腹背受敌押宝WP手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30日 01:14 第一财经日报
手机巨头宣布将裁员3500人,腹背受敌之下押宝首款Windows Phone产品
从巅峰到谷底,对诺基亚而言,似乎只是转瞬间的事。
今年7月诺基亚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净亏损3.68亿欧元(约合5.21亿美元),净销售额下跌了7%,到93亿欧元。
要知道,去年同期诺基亚实现净利润2.27亿欧元(约合3.23亿美元),这是诺基亚一年半以来首次陷入季度亏损。
同时,诺基亚在第二季度真正跌下了智能手机份额第一的宝座。
根据财报,诺基亚的智能终端出货量同比下滑34%至1670万部,而苹果仅凭一款iPhone,第二季度的出货量就达到2030万部。
“包围”诺基亚的,还有安卓(Android)。
调研公司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谷歌Android平台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了379%,占据全球48%的市场份额,苹果iPhone份额为19%,诺基亚只名列第三。
诺基亚已经尝到了“出局”的苦涩。
10天前,这家上市公司因为市值的大幅缩水,被剔出欧洲斯托克50指数名单。
诺基亚在赫尔辛基和纽约等多地上市。
今年以来,诺基亚股价几乎下跌了一半,并在29日欧洲股市早盘下跌1.7%,但在盘中上涨1%。
截至昨晚发稿时,诺基亚在纽交所挂牌的股价盘中上涨2.88%至5.71美元。但要知道,2010年9月的第一个交易日,诺基亚的股价还是高高在上的9.25美元。
一年的时间,诺基亚的市值“蒸发”超过134亿美元。
柯达是全球顶级数码后背和数码相机感光芯片供应商,有着感光器材的顶级技术。唉,巨人倒下了技术还在
谁有钱?买下来资产重组咯。
诺基亚也倒霉?这世道。。
峰回路转,戏中有戏
。。。。。。。。。。。。。。。。。。。。。。
柯达否认破产传闻 周一股价大涨71.77%
北京时间10月3日晚间消息,在上周晚些时候因将申请破产保护市场传闻而导致股价大跌60%的伊士曼柯达公司发表声明称,公司没有提交破产保护的计划。消息带动公司股价周一收盘大涨超过70%。
伊士曼柯达公司在上周五发表声明指出,已经雇佣精于重组业务的律师事务所琼斯德易,但是“这只是为了满足公司所需要完成的各项义务,公司本身没有提交破产保护申请的意图。”
彭博社在上周五发表报道称伊士曼柯达公司正在考虑提交破产保护申请。消息导致公司股价在当天遭腰斩,盘中跌幅一度超过60%。
截至美东时间下午4:00收盘,柯达股价大涨0.56美元报每股1.34美元,涨幅71.77%。
太猛了
没有什么公司是永恒的。
这跟人的生命总会结束一样。
我们公司就是专门做破产重组业务的。可惜这个是在美国。在新加坡的话,可以听到更多消息。
以后有小道消息透露一下。
哎,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看不透呀。
谁抄底了吗?
找专门做破产重组的公司,确实不一定就是申请破产。其实破产重组的公司的业务范围很广的。
但对于柯达这样一个失去核心业务的公司,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
最好的做法就是乘还没有真的破产的时候,把资产变现。然后引进投资者进行借壳上市操作。完成借壳上市后,原来的公司其实已经不存在了,但面子还有。这样对各方面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不然等到现金流干凅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回答你的问题:
有些消息是不能传的,那是违法的。
不过有些tips:如果胆量够大的话,可以留意那些要进行借壳上市的挂牌公司。那种公司在成功转型之前价值已经跌倒谷底,成功被借壳的话,股价肯定是升的,而且还是升很大。比如可能从谷底的1分钱涨到1毛,那就是涨了10倍了。当然,借壳上市失败的可能性是有的,那样就1分钱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