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代表个人意见
我先说,
自己考虑了N久,一星期前刚买了车。说真的自己到现在还是不愿意买车。很奇怪吧?但买车的理由呢:
1.听别人说的,钱是在有生之年花掉的才算赚的。
2.也想有车后可以赚一些以前没有车时比较难赚的钱。
3.很多人都拥车了,为什么我就不可以,是不是有一点点的面子问题?
4.网络上有很多人说拥车和住公寓会提高生活素质。
到现在我还是没有体会到拥有车的乐趣,只感受到口袋破了一个大洞。
不明白你在说什么能加个标点符号吗?
我投不是,哈哈
需要就是必须品,不需要就不是……
所以仅仅代表个人意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是的,但我投是,对我家来说是必须的,哈哈
对于我来说是,工作生活都需要。没车生活水准收入立马下降。
投票结果说明一切。
投了,不是必需的。
看了目前的投票结果:2个选必需的,14个选不必需的。
虚心学习。买了车后生活成本提高了约40%,所以我觉得口袋大破洞,没办法,还是像我爸爸(老农)的心态。所以希望可以改变。
绝大多数会选不是必需的,这个结果会是毋庸置疑的。
原因很简单:车子太贵,大多数人买不起,所以不是必需品,不吃饭会饿死,没房子会露宿街头,没尊严,没车子不会,所以没什么大影响。
现在买个车少说10万新币,我算你存2年的钱买,1年存5万,每月要存4166元,估计这里很多人连月薪都没有4000,别说存4000多了。
对三餐不保的来说不是, 对我家来说是必须品,买得起,用得起。偶家孩子们学校学习之外的兴趣班也报了一些,要出门很多趟接送的,我算了一下,除了正常上学放学接送外,一周有时要再为孩子多跑6-7趟,比起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省时,省事。再说了有补贴交通费,油钱不用负担还有得剩,为什么不拥车?
赞一个!
买得起,用得起,有必要。
对,
就是看到它贴里的“不和谐”,特意投票。
用惯了车的来说离了就很难,本来就没车的就没啥感觉
如果买了车后还要算计着养车的花销,心疼这心疼那的,还是别买了
离题了吧…
必不必需和买不买得起,是2回事…
首先一定要买得起,才能讨论必不必需…. 买不起用不起还讨论个_啊…
我高兴,下班就去车行开一辆回家… 但是还没这必要…
讨论应该是这个吧….
就看投票结果吧,套用李光耀的一句话,那才是“THE HARD TRUTHS”, 哈哈。
”金星“兄,贴的本意不是在“一定要买得起,才讨论必不必需”,只是个人的习惯、观点。至于买得起买不起是不是可以讨论必需不必需的问题要另行开贴了。
我买的起,而且不用贷款,但我不买。
还没完了呢。这个票我不投。
明摆着的,在新加坡这样公共交通发达的城市,车不是必需的。
没车的去哪里也能到得了,同时他们去的地方也以公共交通方便到的地方为主。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还有车子非常贵,买车的时候要好好考虑。
我说好好考虑是那部分负担得起的中产阶级。月入少过4000的就不用考虑了。收入很高的也不用考虑,用现金买都没问题。
如果说买车是为了孩子,不买车也是为了孩子。如果只是两口子,在完全负担的起的情况之下,何乐而不买呢。可是孩子从小就车进车出,再加个女佣,真的好吗?把孩子的胃口养大了,以后他自己负担的起也就算了,如果负担不起,最后买单的是谁呢?我个人非常的不喜欢小孩从小就养尊处优,要什么有什么。哈哈,我扯的远了。:L
校车属于公共交通拉。我所谓的车进车出是到哪都有私家车。就好像有些人说的,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做过公家车。
亮点是不用贷款,楼主的意思是除了每月可存6000元现金(见晒存款),还有10万以上的存款。
没买之前觉得不是必需品,所有很多年都没车,买了以后再也不能回去没车的日子。其实这个问题就象手机是不是必需品一样,投币电话也可以用,就是着急的时候找不到,不能随心所欲。买车是花钱换life style。
我在上海的时候有车,常开,来新加坡之前卖了,如果有人说在上海没车不太方便,我同意,上海太大了!
但在这里,4年了,没觉得什么不方便。
确切的说车子,女佣都是为了自己。没车没女佣辛苦的是我这个妈妈,除了上班还要伺候他上课外班还要伺候他吃饭洗衣服睡觉,难道还指望3岁的小孩自己事情自己做?
我歪楼了吗?
”山谷“有私人飞机。
想来想去也只有房产中介对车才是必需品。
上班族不需要,以孩子名义买车都是找借口满足自己欲望。
上下班公共交通拥挤的,没有直达的;
经常全家出行的;
经常大量采购的;
喜欢自驾游的;
怕热的;
怕冷的;
要不要车实在因人而异,前一个帖子已经被武断的口气挑拨得乱战一团,这楼主还在发这种武断的标题。
怎么会这么想呢,有个车很普通,一点也不尊一点也不优啊。需要的时候接送他们而已,孩子从小就会搭巴士了,放学拿着大包小包的课外活动的装备也是自己回家的。连部长的孩子也是,有什么尊了优了的。
汽车就像手机,15年前是奢侈品,现在是必需品。汽车5年前是奢侈品,5年后是必须品。
原因很简单,人类在前进。
现在在美国,穷人都有汽车。10年后,中国穷人也会有汽车。
10年后,新加坡人还能以坐公交自豪吗?
是的,这里坐个私家车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孩子没想法的,我家二子为了坐校车有同伴玩还曾经很强烈要求坐校车的。老大更是放学后想和同学一起挤BUS的。
这个怎么说呢?
必需品,看你怎么定义了,除了粮食,纯粹的必需品几乎是不存在的,所谓必需品,就看你有多需要/demand它了
现在你不需要,可能以后你需要;对你来你很需要,对别人又未必需要,不会有标准的答案。
话说回来,如果是必需品,政府就不必限制拥车证配额了,应该保证至少518万个拥车证,行者有其车!
话说开来,公寓是必需品吗?名校是必需品吗?小三是必需品吗?
追求想你想追求的,不必以“必需品”之名
想买不会驾,想学又太苯,学不会。看来还是不赶时间就搭巴士地铁,赶时间就打德士吧。
楼主的问题就好比在投票南方人好还是北方人好……
我家三年前买的,用了这几年,还是觉得是享受,不是必需。
这是因为你教育得当啊。小孩子有一颗平常心。这也是我想要的。但是每家每户都不一样,所以会担心。毕竟新加坡的环境也是家庭富裕一点的才会有车。
怕的是被滥用。搞到小孩最后觉得搭公车是穷人的事。或者走几步路就嫌这嫌那的。
第一必需品是空气,第二是水,第三是粮食,其他的都是浮云。。。
这也需要投票?看看组屋底下有多少比例的车位,看看公寓地下有多少比例。一目了然。
而且,越是靠近MRT的组屋那里的车子越多。这就是观察、总结
早说过,哪天我发了,买两辆奔驰:一辆开着、一辆拖着
咱们上一回争论的帖子里还有人信誓旦旦要告诉我,搞个投票就一定能得出车是必需的结论。现在不知道他投了没有,偶是不投滴
谢谢分享
我想我应该挺有发言权的,就因为一句穷养儿子富养女儿,所以我和老公从洋房搬进一个3方式的组屋,从有车族变成无车族。看了太多父母因为心疼孩子所以每天用车接送孩子,但最终变成孩子的专用司机却得不到孩子的珍惜还落得许多埋怨,甚至埋怨为什么家里的车没有别人家的大。我老公的侄子今年中学毕业,从来不管多晚也要我家婆驾车去接也不肯自己做公车回家,而我家婆今年已经70高龄。不止我老公的侄子,周围很多孩子都是这样。所以想给孩子多吃些苦,让他们知道这世界上不是很事情是大人应该为他们做的。我儿子这个月才满4岁,可是已经知道在公车上给老人家让位,别人给他让位,他不累的话就站着。知道家附近有什么公车,几号公车可以去那里,虽然他并不是很明白那些地方到底是哪里但比起前住洋房有车的时候快乐很多,求知欲也强很多。觉得还有一点就是做公车的孩子时间观念比较强,因为很多时候错过一辆就可能会迟到,所以他们凡事都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出门,相信对他们学习怎样有效的安排时间做事有条不紊有所帮助。不过卖车之后总觉得很对不起老公虽然老公从来没有怨言,毕竟他是出生于小康之家,从小没有吃过什么苦。说了那么多,我来比较一下有车和没车的烦恼。有车的烦恼:1 怎样避开ERP 2 停车位, 很多时候到了一个地方要找很久才能找到停车位,我们最高纪录是找了30分钟才找到停车位。然后又排了整个小时才出的停车场。3 堵车,很多时候15分钟的车程堵一小时。没有车的烦恼:1 必须忍受公车的拥挤和不准时 2 路上花费的时间很长 3 如果买大件或重物时非常不方便。
真是好笑。别人家必需的车对另一部分人当然不是必需的。就好像“邻居家的房子”对自己来说当然不必需。
早就说了,有需要的人就是必需的,没需要(包括买不起)的人车就不是必需的。
有车真的很平常,你看组屋的停车场都停得满满的,孩子也觉得平常。没车也平常,看看每天高峰时间的地铁越来越挤,儿子也天天搭地铁,巴士。
在儿子的学校里面不乏住大洋房的有钱人,当然住组屋的普通人也多,大家都平等地相处,从未见有人攀比物质上的东西。有钱有权人的孩子相当低调,寻常百姓家的孩子也不卑不亢。这就是我喜欢新加坡的地方。所谓贵族应该是Blue Blood流在血液里的,应该是一种气质的沉淀。而不是像中国那样从国家到民众都散发出那种暴发户的庸俗。孩子是白纸,他们未来的一切都要他们自己来创造,而孩子的素质是家长和社会熏陶出来的。
也不能这么说. 做sales的大多公司给报销车用, 也有很多公司给汽油津贴等, 用车成本小, 买的就多了. 据我所知, 有少数公司,除了汽油津贴还给车贷的津贴, 那里的员工几乎都买车, 付个首付, 剩下的公司包了, 何乐不为? 如果完全是自己承担开销的, 就看各家的情况和生活理念了. 中国过来能在这里定居的,大多都有这经济能力. 据我周边的朋友, 买房个个都会,买车的少于50%.
握手。和我一样的想法。
(特此声明以下为个人看法,无意批评别人生活态度挑战别人不同生活习惯。如果有人有不同意见或不喜欢,请自觉忽略我的话)
小时候读书背古语名言,有一句记得很清楚“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习惯了出入有车的生活,没有的话。。。。以我某个朋友的朋友为例,买了车,开了一段时间觉得没必要,想卖。买主都找好,成交之前的晚上睡不着,最后还是留着。对他来说车已经成了身体的一部分了。卖车如同割肉般的疼。
也许我是很悲观的人。红楼梦里面,有一幕是秦可卿去世后托梦给凤姐,让凤姐多置田地,以备家道中落时可以借此生活。当然凤姐是不听的。作为读者我倒是记住脑海里了。
我虽然批判过《富爸爸穷爸爸》,但里面的一个理念“尽量增加资产减少花费”,我是很认同的。
至于接送孩子,我孩子还没上小学,不敢说新加坡孩子上学是否一定要父母接送。但我小的时候,我从小学开始就是自己上学的。无法想象那种到了中学还要父母接送的。至于那种上大学还要父母去送的,无言了。除了说孩子太小或者有安全问题考虑,我找不出任何理由孩子不可以自己上学的。在新加坡我一个体会就是:太多mama boy了。很多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吃不了苦,爱虚荣爱攀比。邻居家的孩子,二十多岁上班了,还要父母去接自己下班。很怕我自己的小孩也变成这样子。
目前比分7:38
穷人家里一样有父母骑着自行车接送孩子的。富人家的孩子一样可以懂得自立,尊重别人。
所以孩子以后能否有教养懂道理主要和家庭教育有关,和物质条件关系不大。
让孩子自己坐公交上学放学只能算是一些家庭里的一种教育途径罢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
JUNZIZI 可以不穿衣服吗? 发表于 半小时前
你没搞清 必需品、改善品、奢侈品 的区别。
衣服不是必需的,它只是改善品。很多地方的小孩都是没衣服穿的,赤裸裸一丝不挂好多年,还不是好好的?再者,一个小孩昨天还光着,今天穿上衣服了,你不会认为对这孩子而言昨天衣服还不是必需的,今天就变成必需的了吧?
我听说的女校名校好像不是这样的。难道大家都富养女了吗?当然,我现在其实没有发言权,我听到的都是同事们的分享,我要等小孩子长大了,真正接触到那一代才能说。
人生短暂,有能力改善生活的,过好日子无可厚非。打肿脸充胖子就不必了。
那你可以现在只要必需品,而不要改善品吗?
catcat:看了太多父母因为心疼孩子所以每天用车接送孩子,但最终变成孩子的专用司机却得不到孩子的珍惜还落得许多埋怨,甚至埋怨为什么家里的车没有别人家的大。我老公的侄子今年中学毕业,从来不管多晚也要我家婆驾车去接也不肯自己做公车回家,而我家婆今年已经70高龄。不止我老公的侄子,周围很多孩子都是这样。
寂寞有害:在儿子的学校里面不乏住大洋房的有钱人,当然住组屋的普通人也多,大家都平等地相处,从未见有人攀比物质上的东西。有钱有权人的孩子相当低调,寻常百姓家的孩子也不卑不亢。这就是我喜欢新加坡的地方。
呵呵,楼上两位说的是同一个新加坡吗?
其实楼上说的两种情况我都有看到。但我的看法倾向于cat多一点,觉得前者比较多一点。寂寞有害的儿子,记得读的是名校吧。也许学生和家长的水平比较高。我相信物质改变习惯。习惯了出入有车的,要习惯走路挤公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当然两位教育孩子的做法都很让我佩服。
不太明白所谓穷养儿子富养女儿什么意思。。。
GOOGLE一下,国内还要这方面的书呢,买本看看不错
这个问题也有这么多人回字还码那么多字呢。
喜欢或不喜欢也是个问题:俺老公就说了,
工作一整天这么累,还要自己开车,要集中注意力,哪里是享受?
地铁也不好,沙丁鱼罐头一样,没座位,有也不好意思坐,什么风景都看不到,除了一些暴露的胸部,顶着你的大屁股,手还不知道要放哪里。。。
1 最喜欢坐巴士—-坐得高看得远,来新十几年,路痴的他还是对窗外风景很新鲜,要不是赶时间,的士也不坐,那么快到了,还走高速,什么都看不到。
2 大大辆,再漂亮的车也没它宽敞,还得避开
3 有司机,还是因为他路痴
4 如果上下班开车,肚子肯定比现在还大,唯一的锻炼机会都没了,同事们开车的身材都没他好;P
5 由于车位不够和停车太贵,他从地铁走去office的距离,比同事从停车场走去的距离还短。
6 的士同样4个轮子,节省时间,虽然偶尔等不到的士,但总比一个月多花一倍的价钱,还得伺候他,还得自己做司机,找车位,认路。。。。要强
一个月打车800块的人飞过
那些“富养”的,大多数也不是有钱家庭吧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说穷养儿富养女,一个“富养”,“穷养”就能概括子女教育啦?有点天真了吧
除了物质方面,多关注性格的培养,能力的锻炼。。。仅满足于止于“富养”,有点太局限了吧
还有,身教还是盛于言传啊
哈哈,小瓶瓶说得很有幽默感。
早上有一次迟到了打过的士去上班,结果:比坐地铁时间更多。高峰时间市区真的是堵。
别人不清楚,在市区上班开车,一是堵,二是停车难,三是早上开车累。这是俺不买车最主要的原因。其他原因也有。孩子的因素,有cat那样的顾虑,有向寂寞有害学习的目标。
最理想的目标就是像小瓶瓶老公学习,买个可以走路去公司的房子。呵呵,梦想梦想。
对于我家,没必要买车。买房子特地买在公司附近,女儿上学,走路5分钟,老公上班骑脚车5分钟,我上班走路5分钟。将来换房子,还是在公司附近。没打算买车。
昨天晚上带孩子去learning lab(第一次课,要交钱),花了约40分钟(包括5-8分钟找车位-这还是周日,如果是周末停车不是更难), 如果坐MRT去只要30分钟。后来直接告诉儿子以后自己坐MRT去。
工作用就买,有孩子就买,喜欢开也得买。有钱买几辆在家放着看着乐。
不过跟面子没关系吧。喜欢这里就是因为大家不为面子活着。
年轻时国内一见面就问上楼没?现在就问买车没?有意思。
+1 富养 不是说物质上如何丰裕,更多精神和人格层面的 发表于 5 分钟
——————————————–
“富养”的一般定义不是你说这个吧,对很多人来说恐怕也不是这个定义。
按你的定义,难道“穷养”就是教育儿子自私自利,人格低下么?对吧?只是太多人喜欢拿富养说事,什么都归纳到“富养”上
如果看到影后娜塔莉的成功,有的人就觉得这是富养的好例子。问题是人家家里这么多心血去教育,一个“富养”就概括得了么?
我的意思是说,人家教育的成功里“富养”的因素可能占了10%,很多人以为这10%就是全部,而且这10%是必须的,那就可笑了
顺便说,这年头富养女恐怕比炒股炒房更普及了,卖菜的大妈估计都知道,给女儿买好看衣服, 教她规矩,带女儿到disney,送女儿学钢琴。。。很多本意是让她们懂得生活懂得品味,不轻易受物质引诱,但是为什么国内很多小Y头越来越拜金呢?可见更多的东西缺失了
有感而发而已
嗯,男人对车的爱还真是与生俱来的,或许之于女人的珠宝和包包
咱有钱必须来上那么几辆:银色的Poshe Carerra, 银灰色的Aston Martin, 跑车条文的蓝色Mini Cooper, 墨绿色的Jaguar房车,柠檬黄的Lamborghini, 红色的Ferrari 458,一辆 1955年Benz SLR300,再加一辆火焰条文的Peterbilt卡车(变形金刚那种)
哈哈哈,哈哈哈!!!
怎么醒过来了。。。
穷养和富养并不对立啊,都是为了让孩子内心强大起来
穷养男是让男孩子吃得苦,有担当,并不是物质精神双重虐待,或者让其人格低下什么的
==
点评功能太烂了。
抱歉=_= 不回复了,再回就把楼主的楼歪塌了
新加坡用自行车就很好,大路边灰尘基本没有,空气质量好。
去远的地方打的(或者租车),去近的地方自行车,舒畅,无烦恼。
不是有很多公司提供租车服务吗?一天给个30-50新币就可以了。正常上班的人,真正能一整天都开车出去玩的日子,恐怕一个月也不超过5-6天。
租一整天才30-50新币?那是很旧的空车吧?
你的意思是:租车,不要自己养车?
对啊,租一整天就30-50新币。可以一天一天的租呢。
车子还是很靠谱的,还很新呢。
当然,油费是自己掏腰包加油。ERP啥的也是自付。
这么便宜了?我记得以前是要至少60-70还是70-80的一天。。。
就像看电影阿。有人买得起电影票,就是不去看。有人喜欢看又买得起票,就去看罗。什么好争的。。
没觉得哪里可以借鉴的。。是不是吃粗菜淡饭更快乐?
现在比分11:47,明天继续,哈哈
已经有结论了:小车是有小女儿的家庭的必需品!
家有儿子和女儿的,最好要有一辆车,一套3i的HDB房子和一套洋房。努力呀,tx们!!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富人的的孩子象珠宝。
以前有过车子,主要是那里车子便宜,上班的地方交通也不方便必须自己开车去,那里停车场基本免费,油费公司报,怎么看不买车是对不起自己。现在来这里,车子也贵,到处是收费闸门,周末想开车去逛街找停车位可能都要半小时,如果真赶时间有时电召TAXI也不错,家人来玩了可以租个车子开几天,反正驾照也是有的,而且就这么大的地方,BUS或MRT都很方便,没感觉以前有车子所以现在也很想要,因为个人觉得在新加坡它不是必需品。想拥车的人总有自己的理由啦,有的因为工作,有的因为孩子。。。需不需要,因人而异了
有谁能分享一样要是没车的话,周末去东海岸吃海鲜后该怎么回家?。。
那里根本打不到的士,排队至少1个半小时,book也全满了。
trespasser 为什么我每次都能打到德士呢…..BOOK的话多打几家,周末康福一般都满,别的几间都会有~ 再不行到走5分钟出来穿过隧道到对面打,那边车挺多的。
我订comfort和smrt taxi都订满。一般星期天晚上人多,的士最少。
trespasser 新加坡德士好多家,下次你订不到就找冷门的打,上网一搜就有了~我们每次都这样~很多人只知道打65521111….
这些人没错啊。这两家份额占到90%了。
没车的人估计大多数不会去那里吃,一顿吃掉几百,工资的10%,有钱人也舍不得吧
新加坡不少本地人喜欢去那里,当然也有很多游客~~那里价钱比克拉码头便宜不少,环境好,有海滩,还可以看到轮船和飞机,傍晚日落前去挺不错,或下午一家子去东海岸公园玩傍晚去吃…吃完还很容易坐到德士很多人8点多才来。
偶尔吃一次也不错~~如果只是一家子不用那么贵,在那里几百块可以吃龙虾了~
那里每逢周末晚上有N401,去勿洛巴士总站。巴士站就在路边的隧道旁。开到几点我不清楚没坐过,从东海岸去我家走高速几分钟就到了,坐车绕一大圈。另外,东海岸也有小贩中心,从海鲜馆朝车流相反的方向走一段就到,估计是吃烧烤类似老巴刹那种吧,每次经过都很热闹。
本来觉的红或黄的巴士道跟摆设一样没啥用,比如说Commonwealth Avenue West上巴士就跑的非常慢。但是Telok Blangah Road上就完全不同,看着巴士右边堵着一动不动的车龙,只有巴士独自在全空的车道上飞,感觉好爽啊。只是这样巴士跑的快的情况,仅限个别路段。
高峰期间,跑的最快最靠谱的还是地铁。
肯定不是必须的,但是有最好!
车在新加坡基本上不是必须的, 但是有了是舒服的。
在新加坡拥车成本不小。 除非工作需要。 否则不应该是第一要考虑的消费。
尤其拥车证太离谱的时候。
我的车换得时候用车证1万上下。 每个月(不算贷款)各种费用平摊下来得
准备1千出一点。如果只是为了上下班。包个TEXI 早晚接送也用不到这个数
但是抵不住方便的诱惑。忙得时候电召都不来。那时候用车的愿望强烈了。
特别是你有拥车能力的情况下。 就会想为什么不来一辆呢:)
有了车就要用 不然看到门口停着的车 那简直就是一推银子啊。
不用,价值就看着减少了。 新国人的心态大致如此。
新国人道路上驾驶无理粗鲁。 就是因为车太贵弄的。
本来不想买,看着这帖心痒了
图片有水印,有些看不清;重贴号码:
Taxicabs Hotline
Dial-A-Cab 6342 5222
CityCab 6552 1111
Comfort 6552 1111
SMRT Taxis 6555 8888
SMART Cabs 6485 7777
TransCab 6555 3333
Premier 6363 6888
Prime 6778 0808
Yellow-Top 6293 5545
http://www.taxisingapore.com/
车是不是必需品见仁见智,至少我和老公认为对于我们来讲不是必需品。我们坚信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有人说要给孩子挫折教育,而我认为吃苦就是最好的挫折教育。体验生活并不代表制体验富裕的生活,也需要体验穷苦大众的生活。
老大,买了就开心的拥有吧,多想想有车的好处。要不然银子花出去了,还给自己找气受。有车了周末带孩子出去玩多方便
我从没有感觉说粗茶淡饭不快乐,对于我来讲最开心的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饭,至于吃什么都不重要。
哈哈,我开玩笑的啦。。。你讲的不错。赞一个!
我也认为车不是必需品。想买也可以,没什么的。
我自已需要车,可是没有买车的动力。。。
你这两天没有上网,开这个贴是因为前几天人们因为“在新加坡,车是不是必需品”而吵红脖子。
佩服。不是每个人都到做到像你这样。
没有孩子前,我一直说有孩子以后家里不能有电视。
结果没坚持住。
现在孩子回家就看电视。
唉,就怕她对电视着迷啊。
是的,贵在坚持,我儿子基本不看电视。不过他的iphone上的游戏玩得比我好,哈哈哈。 虽说要让他吃苦,可是很多时候还是作出了退让。比如说我老公看他游戏玩得挺不错,就特地买了个WII给他美其名说让他锻炼反映和手脚的协调性,还有这个月他要过生日了,原本要给他在explorekids 里办个生日派对的,还叫了好朋友那一天帮忙拍照。可是前几天带他去选他的生日礼物时,他选了一个200块的乐高怎样都不放手,问他要生日派对还是乐高他居然放弃生日派对要乐高。气得他老爸不帮她办生日派对了。
车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不用举塞车,没有车位什么的例子。开车的人也不傻,没有必要的话谁会上赶着去挤车龙。我进城逛街的话肯定不开车,地铁方便快捷又不用担心停车费,没有一点理由开车去•
那些坚决不考虑(有条件)拥车的我看着都是孩子比较小的,其实baby时代真的没有太大必要。偶尔出去玩打个出租就很方便了。如果孩子大了,日常有几种不同的课外活动,或者上了离家很远的中学,车就成为非常有用的工具了。
不要以自己的情况去判断别人,随着时间的变化,需求也是会改变的。
其实新加坡的交通算是非常顺畅的,开车非常理想,到任何的地方就算碰到塞车的情况一般40分钟内都可以到达。而在北京,曾经试过一个U-turn 就堵了40分钟。
寂寞有害很会教孩子,俺很佩服,是俺学习的目标.不过呢,” 不要以自己的情况去判断别人”这句话也可以用在您自己身上. 您“进城逛街的话肯定不开车”,事实上开车去市区逛街的多的是.不信你去市区看看.就是因为很多人这样做所以停车位才缺.每个人都像你一样不开车进城,怎么会停车难? “到任何的地方就算碰到塞车的情况一般40分钟内都可以到达。”俺没车,都在上班高峰期做过德士,还真的被堵过40分钟了.可怜我的德士费.早上开车上班很挤是事实,看看路上的车就知道。我以前的director为了避开高峰期,提早一个小时出门。这是她跟我说的。俺没车,没试过那么早出门。不知道你是否在市区上班一族?如果不是,你的情况怎么适合别人的情况? 你的孩子很优秀,很独立,不会因为有车接送就有依赖性。羡慕加佩服。但是,就我看到的,新加坡很多孩子依赖性很大。巴西立有军营,周末地铁附件的路停很多车,都是等孩子从军营的车下来接回家的。多大的人还要父母接。。。。。以前我的经理,孩子都读poly了,还要父母送上学。其实家离学校不远。 俺觉得吧,您的情况是事实。但不能以你的情况去判断别人。也不能从您个人的情况推断出普遍的情况。正如您觉得是必需品,但从整体情况下确实不是。
我一开始在帖子里就说了,在新加坡车不是必需。我们也度过了很多年没有车的美好生活,可是到了需要的时候就得买了。不是拿孩子做借口。你知道米版为了孩子上学大屋换小屋搬到学校旁边去住吗,有借口做这什大的牺牲吗?这些都不是对孩子娇宠,而且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条件。
等孩子会驾车就好了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蛮方便的,从这个角度讲车的确不是必需品
不过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对爱开车的人来说,车比必需品还必需。
我就是那种手里没方向盘,脚下没油门就心痒难挠的主儿:lol
我和老公都商量好了,要是10年后手头这辆车到期,COE还这么贵,我就换护照开出租去!:victory:
哈哈,你对车的要求还真高。
俺的梦想是一辆bumblebee。
很多次进车库取车都幻想着俺的车摆出思想者的姿势坐在挡轱辘的水泥坎上等俺,可惜没一次不失望的
哪个大城市的市中心公共交通设施都不错,可市中心还是会堵车,找不到停车位。这不是新加坡自己的问题。不堵车了,就会有更多人开车到市中心;堵车了,开过去的人就会变少。这也是有供需关系决定的。
你不想想你堵在的士上40分钟。如果人家都不开车上班了,的士更难打,MRT更挤,有多少人要在路上多耗不止40分钟?这也说明新加坡公共交通不是你想的那么完善。
一般孩子从大老远的地方回趟家了,父母去接下也很正常吧。父母也会希望早看到孩子。不就是有些人说的家庭感情吗。说不定人家开车也不是直接回家,去哪里吃一顿(比如难打车的东海岸海鲜)也很有可能啊。所以未必就是你说的依赖父母,你也“不能以你的情况去判断别人。”
没有车,有一点是挺麻烦的,孩子课外活动多的话,接送都挺费时间的,大人孩子还很累,在德士司机换班时间,还很难找德士。这点我深有体会。
别说那么多了,有那个能力,到了那个阶段,自然就体会到了。
我也没选任何选项,因为我觉得设置有问题,没法选。只能说我家这种情况是必须的。
很多人都提到有车对孩子课外活动多的话就方便多了,车是不是必需品与孩子的需要有关。但也要注意“way”提到的车对孩子可能(只是可能)带来的反效果。
我还在考虑要不要孩子多参加课外活动,主要是要不要去接送的问题。
接送而已,哪有那么夸张,是不是有的人自己把拥车看得太重?以为有辆车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自己强加给孩子这种概念?一般家用车有啥好炫耀的?攀比虚荣的风气在新加坡社会好象不是很流行。
都是多大的孩子了还要接送?10岁以上或者读小5,小6就不必了吧
你孩子还小,可以就近上幼儿园,等孩子大了,或者不止一个,要上小学了,中学了,也许 不在家附近,可能还会上上补习,报点其它诸如围棋,画画,舞蹈,钢琴等等此类的兴趣爱好班, 经常性的搞点演出,排练,比赛啥的,你看看你一周需要陪孩子跑多少趟,当然可以不要这些,对有些人来说,这也是三餐温饱之外的非必需品。我和寂寞这个年龄层的周围朋友,家有2-3个孩子的,经济状况基本类似,100%有车的。
好像是我表达不清楚,还是你误会了。 我一直认为有车决对是不值得“炫耀”的事。我是在顾虑用车接送孩子带给他她们的不良思想与习惯。
既然你有平常心,孩子就会自然而然有平常心
谢谢,大的已经中一了,思想已经成熟了。记得小三四五的时候·,他就说过哪个哪个同学家长有车,去接,当时我有自行车也没有去接,也没有时间。
现在有时间了,也刚有车,小的4+岁,哭了2天要每天接送!要不要接送?
亲爱宝贝 不明白什么思想是不良思想?
就是怕小孩1.攀比,2 不吃苦,喜欢享受
一般都是周末吗?如果平时都要参加这么多活动,哪有时间学习?
如果是补习班,我只会选家里附近的。去那个LEARNING LAB算是最远的了,坐3站地铁到了,我们的才读小1,他已经走的熟门熟路了。再大一二岁,我觉得完全可以自己去了,最多给他弄个手机,还怕什么?
如果是什么兴趣班或者其他活动,肯定是在不占用多的学习时间外在考虑安排吧,如果是周末的话,父母也可以带着做公交去,一般我也不会选远的地方,最多坐MRT也就2-3站的距离,如果住东海岸的,我不会选在JURONG的,不是什么活动都要参加的,有选择性的参加。参加那么多,小孩难道一天到晚都泡在外面?他有那么多时间吗?等到了10岁或以上,可以自己去了,自己学怎么找最方便的线路应该做什么车去,自己要学会看地图,再弄个手机,新加坡这么小,丢不了。
我小的时候很喜欢去书店,读小学的时候我就自己做公交车去的,10几站路到了,在上海10几站路不算近的,看完了再自己回来,只要在开始的时候帮一下,小孩学的很快的,不要低估了小孩的学习能力哦。
我想“有车”还是可以代表一个人的能力的。LG在公司是经理,经常都会被老板或其他同事问,你怎么还不买车,什么时候买车,尤其是老板,都说了好几次好几年了,甚至告诉LG,你去买车,油钱公司出,每次LG都以家近为理由说不用买,没必要。可能老板觉得他公司经理,居然每天骑脚车上班,是不是很丢脸。有时LG出国见客户,客户问:“你出国前是不是把车停在机场附近啦。”
有时被问的都不好意思了。
可我们家离公司这么近,真的没必要去养辆车。
qguan 学校离家多远?有校车吗?
大小都有校车, 大的远,小的就3个bus 站。
这有什么好争论的,必须的就快去买,觉得不必须的就好好做公共交通!试图改变别人的思想,甚至用人海战术是没用的。
供得起的肯定必须,供起来吃力的肯定不必须,个人量力而为嘛。我老板住乌节路夫妻俩至少4辆车了,对他们来说,保时捷卡宴,玛莎拉蒂,奔驰,大众7人座都是必须品,人家家就一个女儿夫妻2还有2个佣人呢。大家洗洗碎了吧,别争来争去了~
你也是上海人啊?来握个手。
对啊。我针对的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寂寞有害的教育成果事实摆在那里,当然有很强的说服力。
但我觉得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那么懂事自觉的。正如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像寂寞有害的孩子一样上名校的。没上名校,不够自觉的孩子还是占了大多数。
我相信物质改变生活习惯。在孩子还没有足够的自制力不够自觉之前,要严防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就我家那小妞,开始上幼儿园是坐在婴儿车送去的。稍微长大后让她自己走路,就又哭又闹的,好不容易才让她慢慢习惯走路上学。邻居家的小孩,出门必有车,从没看过他们走路出门。很难想象他们长大后会习惯走路坐公车。
个人看法,重在讨论和分享,不争吵不挑战。
我家的目前没看到这方面有何不妥,有时周六一大早要去学校,还会自己主动要求去搭巴士,让妈妈好睡个懒觉,孩子挺懂事的,没觉得娇气,有依赖性。至于说攀比,在我折腾着要不要换车啥的,居然还教育我:车不是好好的吗,干吗换啊?浪费。
山谷无回声 不流行? 你没和当地人打交道吧, 比房子, 比车子, 比女佣, 比学校, 比老公/婆, 小蜜。。。。没个完,呵呵 发表于 1 分钟前
不去比,他们比不过我。
量力而行就是了,最看不起没能力还要show off打肿脸冲胖子的货
这不得了,校车很好啊,自己还能多睡一会儿。。。懒惰的父母也许能培养个勤劳的小孩?
有校车干嘛不用??你可以腾出时间来赚钱啊,岂不更好?
小孩没事,哭2天是因为不适应,2天后就没事了,小孩学的很快的。
时间花不完!再看看,如果下星期还是这样的话我就妥协了。
我没记错的话,你是那个开帖show存款的人吧?
嘻嘻,看出来了,你是喜欢躲一边数钞票玩地人。
如果你妥协了,更多的问题可能出来了,所以很多问题并不是小孩的原因。你需要给小孩足够的时间去适应,过了这个阶段就好了。
是啊,所以用校车不就是花钱吗?有人帮你开车不更好?哈哈
别吵啊, 楼上2位。要不着帖又要被咔嚓了
和谐第一
无意义啊
不是需不需要,是有没有钱…
有钱的不需要也可以买来装饰院子,没钱的再需要也买不起…
我没吵。就是不明白,我发表意见的时候没有引用他,也没有回复他。我只是泛泛的说。
他的回复我干嘛哟,可是冤枉的是,我就看了第一第二页,没看他讲什么了!
他有点小自作多情了,姐姐真没看到他说了什么~
对对对和谐第一
自己过自己的日子,想怎样过就怎样过,别人管不着,也不需要去理会别人怎么看。想买车又买得起就买呗,反正花的是自家的钱,就多享受有车带来的方便就是了。不想买车就多省几个钱,反正存的也是自家的钱,就多享受存钱带来的别的快乐,比如可以用来投资或者花在别的自己喜欢消费的地方。
我说你的孩子小,你不理解,不信你到教育版发个帖,大家都会理解。
我家老大男孩子,上小学从来没送过,包括搬家转校的两个月,从宏茂桥自己搭巴士,转地铁去兀兰的学校上学,全是自己走,那时他才二年级。
老二是女孩,小学离家近,过一个小马路。到三年级她就自己上,下学了。
老大上华中的第一年,也没有买车,那么他就要早上5:50点出门才能准时到学校。可是他的课业和课外活动越来越繁重,他经常是要弄到三更半夜才能完成作业,有时12点还没有睡觉,每天如此,睡眠时间只有5个小时,不要说在青春期发育的孩子,就是大人也熬不住啊。开车早上送他的话,可以多睡一个小时,这个时间加到5个小时上是多么宝贵。
他是男孩子,没有送他的时候,我们都不用起来,他收拾好了就走了。如果是女孩子的话,你能放心她早上5点多自己出门吗?新加坡再安全也不能放心啊。
儿子还不是学校里住得最远的,住在最东部的孩子,单程就要1个半小时才能到学校,如果自己坐车的话,每天都要花3个小时的时间。如果能搬家的话,我当然希望能搬到学校隔壁去,可是那里的房子买得起吗?
校车其实是非常折腾人的,如果有直达的巴士的话,比校车好百倍。
邻居的小孩子没有抽中最近的小学,被分配到3公里左右的同一区的小学。开车不到5分钟,可是做校车的话,他每天早上5点50就要在楼下等车,不是6点50,是5点50.校车在组屋区里面兜圈子,一个一个地接,最后7点中到学校。
都是些什么课外活动,都是必须参加的吗?都是学校的吗?还是也有自己的兴趣班之类的?
他完成作业一般要花多长的时间?每天都是如此吗?其他同学也都是这样的吗?
他的同学呢?也都是每天12点睡,只睡5个小时的?
女孩子到了中学当然可以自己去学校了,就算早上6点出门也没什么的,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安全的,都是坐的公共交通的,很安全的,如果有什么特殊的案例,一般都是在很隐蔽人不多的地方的,没听说在巴士站或者地铁里发生的。
女儿练花样游泳的体育学校离我家的直线距离不过3-4公里。可是没有巴士到达,除了乘德士没有办法到达,而且训练的器材也是又大又重的一包,基本可以说没有车就不用练了。
lsd大家都是来混论坛的,何必当真
周末吗?还是平时?每周一次?
课外活动是必须参加的,每个学生选择参加的课外活动不同,但都是最少两个下午的时间。如果表演,比赛之前更要几乎天天练习。加上名校的学生很多还有特选课程以及第三语言,这样就几乎没有一天下午可以回家的。而课业的任务必须自己安排时间完成,两样穿插重叠,能挤的就只有睡觉的时间了。
那就是几乎所有同学都是这样的了?睡眠时间不足,当然如果住的离学校很近的话,他们可以省不少时间。
这个看来还是很有负担的兴趣班,3个下午没有了。。。
祝你早日存够钱,买名校旁边的房子,我们穷人没指望了。
住名校旁边的大房子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从小攀比啊,懒惰不愿走路啊什么之类的。某些人是不是应该再搞一个投票“你认为在新加坡,名校旁边的大房子是必需的吗?”
刚在网上看到几种车子,世界名车,名我也记不住,是很漂亮的,钱也多,怪不得男人喜欢车。那么美我也爱看。不过没钱呀。
在这个贴子里,我发现几位网友很会教育孩子的。弟家孩子男的,小四了,总发火,有事没几句就火了。是不是少维他命啊。我说打,人家妈说当然不是你的孩子你不心疼了。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way..”兄弟和公主就不要较真了。
您谦虚了,如果你把买车钱省了,买名校旁的HDB,肯定也没问题的。
人家有房有车,小孩也上名校,课余生活丰富,日子过得挺好的,多叫人羡慕;非要建议人家把车房都卖了,换一套名校边上HDB,这算什么?
有人真的不了解行情。我们自然是研究过搬家的可行性。如果有HDB,小点也认了,像米版那样。
哪里有啊,那是有钱人的地盘,最小的公寓都1M++++,相比起来,买辆车是再经济不过的选择了。
新加坡这么小,所有HDB都是学区房
我看新加坡的名校是不是基本上学生家里都是有车的(因为家里的背景都是比较富裕的吧),那HDB附近的邻里学校是没的比了。
别担心。名校也不是必需的。再说新加坡那么小,坐个公交转MRT再转公交最多1个半小时就到了。我们小时候没车的时候不也这样过来了。
名校学生来自富裕背景家庭的确实比较多,但大部分学生还是来自普通家庭的。也不见得每个家里都有车。
据俺观察,每天中午放学时间,一边是学校门口车排长龙,一边是很多学生结伴去搭bus。都挺好的。
听做老师的朋友说,新加坡除了南洋小学攀比风比较重(没办法,家长里面名人有钱人的爸妈太多了),其他名校都不会很出格。
应该不是这个原因。
虽然显摆的有,但上名校,要的是考分,跟家境无关。
名校,这里讲的是中学,学生路程会比较远,所以送的几率高一些。他们功课也确实太多,没办法,当国家领导人培养的嘛
邻里中学的学生一般都是附近的,送的理由不大。
狮城网为什么总有问题呢? 昨天今天白天我都打不开论坛。
名校出高徒?
JOBS好像没上大学
Jobs没上大学不代表只要不上大学就能成为jobs
父母给铺的路也不一定就是好而合适的
现在我对为了孩子买车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了,基本上这属于一种投资性的行为,就跟给孩子上各种兴趣班,或者买学区房一样,在孩子身上的投资,做父母的总会量力而为的,不是说为了以后有什么回报,有当然是最好,没有的话至少我们也尽力了,而且小孩发展好我们以后也比较轻松,至少不会有个啃老族在家里。因为是投资性质的,所以是看经济情况而定了,并不是每家都需要或者有能力的
为孩子买车只是因为爱,我们是她的父母,我们量力而为的去爱他们,没有任何别的念头
首先,在买的起的前提下,谈论车是不是必需品。
我相信很多人能买的起车,但还是选择不买,或犹豫着买不买,还有一个原因—–是否对新加坡有归属感?
很多东西可以消费的起,但是他不愿意花这个钱。就象很多人卖房,但不是所有买了房的人,都选择象国内的人一样,按照自己的喜爱豪华装修。在这里,很多人考虑最经济,最实用的方式生活。以防万一有变故。现金X5 ,回国享受!
很多人纠结是否入公民,考量的因素不同。但根本纠结的的是———认同感,归属感…..
您就别说这种话了。
就你那少说几十万新币的现金,不管是多是少,正说明了一点:车不是必须的。
投资?没这个可能的。
小学无所谓名小,我在博客里说过。中学的都是靠成绩,投资不上。
名校接送其实有其他更好的方法。第一,在名校附近租房子。第二,合伙打车。我认识的好几个,都是四个学生合伙打一辆taxi,去RI或RGS。他们还能自己解决怎样组团的问题。
根本不用家长操心。自己早晨起来送要牺牲自己一个小时。当然,看个人情况。
再仔细想了想,车还是必须的,至少要辆电动车吧,,想去年时我在国内,老公上班开车,我就骑电动车:买菜,上班,接送孩子上学,送孩子学钢琴(一周一次),打乒乓球(一周两次),学绘画(一周一次)全解决了,方便得很,我骑车非常注意交通安全.但是到了新加坡,等巴士,坐地铁,一身臭汗,湿了干干了湿.远的地方根本不想去了.而且交通上花费的时间太长了.每天上班最累的事情,不是坐办公室,是上下班挤地铁.现在孩子除了学钢琴我们能就近保留下来,其它全部都报废了,最可惜的是乒乓球…生活品质严重下降,唯一心里有点安慰的是:孩子学了点英语,,就连每周唯一的一次补习,孩子都是坐巴士一个半小时到某个补习中心上一个半小时的课,然后自己回来,回家大概晚上9点,如果坛子里有人能介绍我买电动车的地方,那可太好了!我还是觉得有车好,至少有辆电动车!
买了.想卖。
因为记不住路
特别是夜盲
所有的街道看起来一样
还被导航器导进了丛林里,
最后求救……
新加坡的公交设计类似英国,基本上就是靠地铁,每个地铁站基本都是巴士枢纽,从最近的地铁站再换成巴士去你的目的地。但如果出发地和目的地都不靠近地铁站,这样换成就变得很痛苦很麻烦了。相反即便是国内不少没有地铁或者地铁线路少的大城市(特大型的北京上海除外),巴士线路设计的很合理,基本上任意点对点都有直达巴士,最多转一次就够了。
另一方面,欧洲很多大城市为了疏导拥堵和保护环境,开始推广免费的或者价格极其低廉的公共自行车,并开辟专门车道。被本地人自诩为第一世界的新加坡,即便土地平整适合非机动车,却没有跟上这种潮流。这里的道路设计对于行人和非机动车是一点都不friendly。
就算有价格极其低廉的的士来补充,也还是有很多诟病。比如上下班高峰或星期天晚上很难打到车,有很多目的地不订车的话基本上有去无回,或者kiasu的本地人订了车还放鸽子浪费资源等等。别说这里的新移民了,就是很多新加坡本地人也承认,没车可能新加坡一半以上的场所你去不了,或者路途艰苦你会知难而退。这其中也包括很多需要去工厂上班的人,我就知道一个政府机构性质的工厂,就连很多出租车都不晓得怎么去,每天上下班的工厂班车只有一班,那里的新加坡员工几乎都开车。当然更多的地方是为了周末娱乐放松的,比如一些公园和reservoir,但没车去这些地方享受同时discover你没见过的新加坡的权利就被剥夺了。所以那些只在地铁沿线穿梭就嚷嚷着“新加坡不需要车”的人,不是说这种生活方式不好,但我觉得还是因为你所接触的新加坡太狭隘了。
我有一个新加坡的朋友,用车子多年了,但还是搞不清方向。经常在路车上打电话给在中国的老公(外派)。
想起,老公是否是必需的问题来。。。。。
看来,汽车是老婆更爱老公的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so,给老婆买汽车,这汽车不是必需品。
给老公买汽车,就不清楚了,据说,汽车是男人的小老婆。。。。。。。
汽车分男女开的,男的开的叫,公车
争取到500楼,。。。大家继续。。。
这楼难再盖高了,好多人安静了。不吵架盖不高。
trespasser 在新加坡没有见过电动车?是接触得太狭隘了些
那你给介绍一下新加坡有多少人骑电动车吧?在哪里买?哪里适合骑?让狭隘的人也开开眼吧。
偶们自觉放弃驾车
以免成为:
一个到处添堵的人
一个总是迟到的人
一个半天泊不进车位的人
一个总在找路回不了家的人
拥车,拥一堆烦恼
弃驾,得一身自在
如果新加坡的地铁在高峰时段能象上海一样就好了,那个可是正宗的肉贴肉啊
这才比较适合新加坡的夏季特征,哈哈
你的理论是:无架不高楼,吵架有奇功!
没有吵架是因为某某措施,立刻见效!比房子新政“逐渐见效”强多了,部长不如班长!
需要和必需是两码事。
我觉得辩论双方都对的:必需派强调“需要”;而反方强调“非必需”,没有汽车不会活不下去。都对!!!!!
寂寞有害吗?君不见要成为伟人就得耐得住寂寞!不明白,”寂寞有害“是否给围观群众一个。。。高屋建瓴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一个朋友经常来我家,所以认得从她家来我家的路。
有一次从一个聚会的地方我坐她的车回家。她得先开回到她自己的家,再由她家出发辗转到我家,历时一小时15分钟分钟。。。。。。只是我去的时候坐taxi去的,4.6元。
车是她的必需品,她真的,很喜欢非常喜欢车!没有买车之前,看到好车会停止说话,没合的嘴巴,流出温泉。。。。。。
经常被各种车主逗得乐不可支:
某日,三巴旺“口福”门口,2个平行泊车的停车位。
一辆宝马来了,慢慢趴在了后面一个车位。又一辆宝马来了,要趴进前一个车位。
车倒、倒、倒、倒、、、、、我开始惊叫“要撞上了!”“轰!”地一声,真撞上了!把后面的宝马撞去墙壁贴着了!
前面的宝马门开了,下来一白发老头,看起来80多了,我心想:“难怪倒车倒成这样!”
后面宝马门开了,下来一对银发夫妇。我心想:“完了!要干架了~老头对老头,谁也不算欺负~”
结果你猜怎样?--
3个白发老顽童站在那里笑得前仰后合!笑够了,一起走进咖啡店去喝咖啡去了~
我看傻了!羡慕啊~
敢情老朋友可以做到这个境界--拿宝马当碰碰车撞着玩儿呢!车撞凹了一块,脸都不红一下,还开心得不得了!
你没看到评论里已经有人回了文礼有卖吗?我再讲一个地方,巴西立,新加坡从最东到最西都有卖~
想看的话可以来我家楼下蹲点,每天早上铁定有一马来大婶骑着电动车载着小孩经过,也不定时会看到一老伯骑着电动车经过。
要说什么东西新加坡没有,我看真的只有口香糖了。OK。算我狭隘了,我以后不会侮辱坡国没有电动自行车,我只会说这里电动自行车跟私人飞机一样多。跟国内,伦敦,巴黎,荷兰,丹麦,德国比比,这里没自行车道,也没停车位。在新加坡,你骑不骑车,反正我是不骑。那再冒昧的问一句,这东西过ERP要收钱吗?
新加坡骑车没有专门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分享车道,太危险
哈哈,你这个是人的问题不是车的问题,要苦练基本功才对。
这个比较笨蛋哈,可以考虑请个司机了
电动自行车不可以上高速的。
偶跟她一样笨啊~
出门就添乱啊
所以干脆直接任命司机,随时候驾
反正偶是不驾了~
某日,在黄浦老巴刹的停车场
一辆超迷你的靓车 进进退退
诺大一个车位 硬是泊不进去
把后面排队的司机们笑翻了……
偶的同类不少~
异类也是不少,我和虫妈都属于爱开车的,我觉得你中意运动,应该喜欢开车啊。
找个会停车的告诉你大概什么点转方向盘,然后看侧镜做些调整就可以了
我也经常看到别人骑电动车,有一次还问一位老伯他也指点我在文礼有卖,我专门去了一趟可是就是没有找到.我觉得骑电动车挺方便的.我自从拿了汽车驾照从来没开过车,没有胆量.
呵,我也不喜欢开车,考了驾驶证十年,只开过几次。出国前还自动降到C,没降前可以开面包车,降了后只能开4座,但那样不用每年回去体检了,好象是7年才续一次。
在国内考那会最便宜最容易考,才2千多RMB,如果学柴油车更便宜一千六,花不到2个月时间。那段时间出了很多车祸都与新手考证不严有关。那时我上环城高速时速四十多公里,坐我车的人在旁边一直骂,几次后再不开了。还是坐车适合我,零压力。
笑死了,谁说小时没车,俺骑自行车,老爸老妈太没经济头脑,话说自行车当时也是奢侈品呢。
以后的汽车肯定特别傻瓜。
现在好像就有自动倒车停车的技术了。
呵呵,坐车也不是零压力啊。昨天坐个taxi,司机带个鸭舌帽,想象他是头文字d,我一路死拽着安全带。
我也算一个吧,如果我驾车,需要:
路是不堵的,想什么时候换道不需要左等右看的,
车有人帮我加油,检修好的,
停车位是现在两个那么大的,
开了一个月的路还需要GPS旁边开着的,
最好旁边再坐着个壮胆的。
上路就被人追
上路就被人逼
被人按喇叭
被人拿灯照
趴不进停车位
找不到回家的路
。。。。。。
驾到这样惨
但并不值得被同情
因为可以坐公交呀!
人是笨点
技术是差点
车是次点
所以,弃驾咯~
偶要弃驾卖车
你要偶买奥迪
还要买无人驾驶的奥迪
哈哈哈哈~好!
偶跟你借钱买
你不要找借口说木钱哈~
寂寞说你装穷
99说你是现钱多多的有钱人
优安说你闷声发大财
所以你是装穷的、闷声发大财的、现钱多多的有钱人
偶是真木钱
所以跟你借
大耳窿是要坐牢的
所以利息是不可以高的
突然想起必需品的问题:电脑才是!
不然试试看!!!!!
为什么这帖子会自己浮上来呢?
我已经关注过很多次,很多帖都会自己跑上来的。。。。
而且最后发言的明明是几天前,却突然变成1,2小时前。。。。莫名啊!
嘿嘿,刚才我有投票,“车时必需品”我认为。。
所以,可能只要有人投票,他就会浮上啦。。。
不要怕哦。。
:lol
明明自己驾车怕得要命,还是坚决地投了。。。
现在买车,说明你挺有钱。
我和我老公2个人过二人生活
一样觉的车是必要的 去哪里都方便 一天窜好几个地方玩都很快,而且家里人也能收益~
(如果有条件为什么不选择更好的呢,如果纠结就存在金钱上的考量)
至于炫耀的问题 只能觉的有车的人比较优越而已
如果我开的是兰博基尼或是法拉利那才有炫耀的条件~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