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今年下半年上的初一,小升初考试时数学成绩还是很不错的,上了初一后数学成绩一落千丈,学校最近组织的两次摸底考试考的都非常不理想,每次数学作业总是不像做别的作业那么积极,感觉不逼到最后是不会去做的,老师也反应数学课上经常走思,找他谈了几次,说现在看到数学题脑袋就疼,作为家长的我们真是万分焦急,怎么样才能让孩子重新对数学感兴趣,爱学习数学呢,请有经验的帮帮我们,多谢了
下半年上的初一?
这是在中国?
我们本版xuemei166说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何培养兴趣呢?沙发板凳我坐了来听课。
看样子是….
以下是人大附中教师王金战的著作《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中的一段文章。王金战带的一个高中班,10位学生进入剑桥、牛津、耶鲁大学等世界名校,37位学生进入北大清华,25人次夺冠于全国各类竞赛项目。这个班的学生品学兼优,获得校男子足球赛冠军、女子篮球赛季军、运动会总分第一、6个文体竞赛项目冠军,校学生会主席、校团委书记、校音乐社长等职,均来自这个班级。
我和女儿谈话,也不是固定约在哪一天。一般来说,我比较留心她的表情,哪一天她脸色不太好看,我就不打扰她了;哪一天她脸色比较阳光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是谈话的好时机,就说些她感兴趣的话题,很自然的就谈起来了。
有一次,她数学没有考好,脸色不好看。当天,我也没有说什么。第二天,我去新疆出差,就带上了女儿那张数学卷子。空中飞行4个小时,我也琢磨了4个小时。我从她做错题的结果,从后往前推,找出她到底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从新疆回来后,我一看女儿脸色好一些了,就问:“今天,你给我半个小时的时间行吗?”
女儿说:“今天给你一个面子。不过,半个小时要完成任务。”
我就开始讲她数学问题出在哪里。她很惊讶,说:“你怎么知道我这个地方不会?”我说我在去新疆四个小时的飞行途中,一直都在研究你的数学卷子。女儿挺感动。
半个小时到了,我说我不讲了。她说不行,还要我继续讲。那我就继续讲,一下子就讲了两个小时。她说:“这个对我太重要了,我知道我下个主攻目标是什么了。”
有时,女儿考试考得很差,我一般都装不知道。她要是不想跟我谈的话,我不会主动跟她谈。为什么?她知道自己考得不好,本来就对你躲躲闪闪的,你难道还要在后面穷追猛打?
一般来说,我会等一段时间,或等她考好的时候,再把她的问题点出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学会了寻找时机,寻找最佳的教育时机。
我建议家长,一周之内要跟孩子聊一次,但一定要找机会,怎么找机会?如果这天看她心情愉快,就可以找找话题,让孩子说说心里话。如果这天看人家脸色不好,不理不睬的,就别找没趣。谈话机会你得观察,得用心,不是说你想什么时候教育,就什么时候教育。机会没来的时候你去硬谈,往往是不欢而散。
女儿在小学数学一直很好。初中,我也一直认为她的数学很好,其实进入初中后,她数学是走下坡路的。
上了初三,第一次考试,我让女儿把成绩单拿给我看,看完成绩,我很惊讶,分数低不说,解题思路也乱七八糟。我一下子就火了,就在办公室,当着两三个老师的面,把她斥责了一顿。斥责完了以后,我心里也难受。中午,俩人往家走,我一句话没说,不过快到家的时候,我的气也消了。
到了家里,我说:“老爸现在了解你的数学水平了,这样吧,老爸给你好好补补,好不好?”
女儿当时就哭了。
进入高中以后,我开始辅导她的数学。我发现,我辅导别人的孩子,人家不会,我也能笑眯眯地讲一遍又一遍。但是,我辅导自己的孩子就压不住火,总觉得这个东西很简单,一看就会,又给你讲了,你怎么还不会呢?情绪就上来了。辅导别人孩子可以耐心,这是职业性的习惯。辅导自己孩子,自己最亲近的人,有时反而没那么耐心了,可能这就叫做人性的弱点吧。
其实,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强势的。我把那么多学生送进了清华北大,甚至送进耶鲁、剑桥、牛津等国际名校,对孩子未尝不是一种压力。而且,用女儿的话讲:老爸一路打拼过来,性格自信,这种自信给他带来很多好处,但是有时也会导致他习惯拿自己的视角看问题,有时也会对女儿产生误读。这时候,作为他的女儿来讲,压力就挺大的。
后来我发现,我越是着急,孩子在我面前就越有点儿怕,越有点儿怕就越听不进去了。我觉得,这是我的失误。
于是,我开始思索,开始降低期望值,把女儿当成普通学生对待,这样一来心态就缓和多了,我慢慢学会了容忍女儿一些低档次的错误。粗心差不多是所有孩子共同的特点,但在我看来,女儿属于格外粗心的学生。有些题,全班同学都不会,就她一个人会。但有些题,全班都不会出错,而偏偏在她这儿就会出现错误。
以前发现她的低级错误,我有时候会发火。但后来,我修炼到什么程度?我不仅不火,还能面含微笑,还能跟她开几句玩笑。她每次考试成绩出来,考得不好,我装不知道;考好了,我就会说:听说咱们倩倩同学大获全胜,可喜可贺!她得到我的鼓励后,非常开心。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是需要欣赏和鼓励的。
我们家长是给了孩子一些东西,但其实我们也得到了不少东西。至少,我从帮助女儿成长过程中,磨炼出了耐性。
高二期末,女儿数学又没有考好。卷子发了以后,她主动给我看,说:“老爸,这学期我感觉数学学得不行。”
我说:“这事好办,今年寒假,老爸给你补补课。”
她说:“不用你补课,我自己学。”
我说:“那也行,你怎么学?学什么呢?”
她说把手头的书和资料再看看。我说:“你的书已经看了一遍了,手头的资料也过了一遍,你重新再做一遍,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人都不愿做重复性的事情。我给你推荐一本参考书怎么样?”
她说行。
于是,我来到西单图书大厦,想给她挑一本适合她的数学参考书。图书大厦的参考书、课外复习资料多得是,可以说泛滥成灾。而我整整挑了一上午,只挑到一本合适的,叫做《数学同步作业本》。
回家后,我跟女儿说:“学数学有个方法,就是在哪儿摔倒,就在哪儿爬起来。你觉得高二数学没有学好,就要把高二内容重新过一遍。怎么过呢?我建议你做一下这本《数学同步作业本》。你可以半个小时做一套题,一天做三套题,这个假期,你就能把这本书全部做完。开学以后数学肯定能上来。”
她问:“就这么简单?”
我说:“就这么简单。我把这本书的答案放到我这儿。你做完以后自己批改,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问我。”
女儿采纳了我的建议。寒假里,每天拿出一个半小时做三套题,就把《同步作业本》很轻松地做完了。开学一考试,她数学成绩就进了班里前十名。
记得到西单图书大厦给女儿买书那天,我看见有一个家长推着一个小车,看见高中的辅导书就往里面装,一会儿车就装满了。她孩子跟在后边说:“妈,你给我买这么多的书,我什么时候能看完?”
他妈妈说:“你期末考试考得那么差,你再不多看书多做题,什么时候成绩能上来?”
你看这家长,说得貌似有理,可是我觉得理在孩子这边。你买这么多书,他怎么看?怎么做?他本来应该挑选适合自己的书,可是家长呢,反正给你买了一大堆书,她心理上就得到安慰了,她知道孩子学的效果怎么样吗?
………………..
收到了。
太太太好了,感觉又进了一步。
一定要让孩子老爹好好学学。当然还要加上我。
王金战真是个观察入微的好爸爸。不过花四个小时分析试卷,和从书山中挑出一本书,高人才行啊。我理解买一车书的妈妈,回家慢慢挑,总能找到适合的那本。
又学到了,感谢!
好书!谢谢推荐!
人大附儿一直厉害,当年高考就把俺学校毙了;现在估计仍让俺母校“恨”呢。
:victory: 提前作准备,学习如何教育子女,
这个子女教育版真好 :lol 今天又学到东东了,,,:victory:
Sunflower是四中的?
人大附只是在1986-1989年间的高考平均分数超过了四中,其后几乎都是四中独霸天下。但四中高分人数不多,高考成绩多集中在600-650之间,可能是因为它没有实验班而且很少招外地尖子生吧。从王金战的书中也可以看出,他的班上“外援”占了很大的比例。。。
呵呵,王金战后来当了人大附中的副校长,现在还是人大附中附属的宽高教育董事长,美中英才教育合作联盟理事长。可惜啊,一个好老师,现在却整天在做忽悠人的事儿。。。
王金战的女儿中考没考上重点,后来凭他的关系进入人大附中。这个女孩后来以艺术特长生的身份(中阮)拿到了北大,清华和人大的录取通知书,最终选择了北大。她的高考成绩是645分(超过北大录取分数线23分),高考数学成绩为147分。
网上有很多王金战和他女儿的故事。。。
唉,为什么这么优秀的老爸,他的女儿也没那么优秀呢?看来孩子怎样就是怎样,拔苗还是不能助长,我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有太多不切实际的目标
说起王金战老师,俺曾经跟他打过交道。那是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俺的数学最后一题除了点小疏漏,结果全题判零分。俺班主任(也是数学老师)看了很生气,带俺去找阅卷老师该分。那阅卷老师就是王金战老师。哈哈。王老师试卷都没看,只看了俺两眼,就给加分了。高二学年末考试,俺的代数和几何(分开考)不小心得了两个满分,比较受关注。当时,俺还怀疑他有可能用计来召见俺呢。(遗憾没有听过他的课,据同学们讲,他讲课的确很有煽动性。)
言归正卷,怎样爱上数学?多做题,就这么简单。数学题本质上就是智力游戏题,会上瘾的。那个创立Kumon的日本人,就是这样爱上数学,后来成了数学博士和教授。
俺中学时每个假期都要去买一本数学习题集,闲来没事时,做着解闷。后来,读王小波的书,才知道,他在李银河不在身边时,做几何题打发时间。
做数学题是会上瘾的。
看到楼主发帖那一霎那,就想到应该叫33楼来现身说法。
“我们家长是给了孩子一些东西,但其实我们也得到了不少东西。至少,我从帮助女儿成长过程中,磨炼出了耐性。”
这话讲得太好了,我们也在不断磨练耐性中…..我也要去大众书局买本有针对性的练习册给孩子假期时做做。
赶紧上网把这本书搜出来拜读。
孩子大了,我自己的书单也得更新了。
谢谢推荐好书。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然而,面对一串串枯燥的数字、符号、公式,不少学生提起数学就“头疼”,更不用说享受其中的乐趣了。
“家长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进取心、数学逻辑训练及大局意识,其实就是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坚持下来,孩子们将逐渐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具有10余年数学教学和研究经验的南京第三中学校长助理傅扬直言:培养数学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需要有个长期规划过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参与一些竞技性项目如围棋、象棋……也能提高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
方法一:在竞争中体验成就感和提高兴趣
数学学不好的原因中,首当其冲的就是缺乏竞争意识:不少孩子遇到困难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或者索性放弃。如何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傅校长建议:“每个孩子天生具有强烈的求胜欲,如果通过不断努力取得成功,孩子们就会体验到努力后的成功感。通常来说,竞争意识越强,孩子在学东西时投入的热情就越高,也会越执着地追求成功。”
方法二:数学逻辑从“心”开始
数学学科侧重考察人的逻辑思维,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培养,家长也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记忆能力。“比如下棋者,不仅看到眼前还要想到后面几步的变化。思考越多,逻辑记忆能力也越强。数学记忆中占比较大分量的是逻辑记忆:逻辑记忆力强的孩子,将来掌握数学知识网络架构和记忆起来也越容易。除了下棋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记忆力外,有意识地加强心算训练和提高心算能力,也有助于孩子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方法三:培养大局意识才能抓住问题本质
要想数学学得好,还离不开另一项数学素养——大局意识,即学生具有从整体出发,抓住事物本质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下棋时,你需要针对对方的棋局情况分析下一步怎么走?如何一招制胜?或者化险为夷?……通过不断审时度势、协调己方力量,就逐渐培养了看待问题的大局观。同样在做数学题目时,越是遇到复杂问题,学生越要学会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找出可以充分协调调动的已知条件,以便使问题迎刃而解。”
学习建议
抓住每个教育契机 提高孩子数学兴趣每学期开学伊始,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都比平时要高些,傅校长认为:抓好开学一段时间学习很重要。
“学生数学作业做得好、考试取得好成绩或者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家长要抓住这些积极因素作为教育契机加以肯定。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培养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成绩进步、老师表扬、同学羡慕、家长肯定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的重要动因。有了好的开端,并能坚持一段时间的话,数学学习就会提高一个台阶。
更多资料请登录马博士教育网数学频道之新初一学生保持数学领先的四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