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后,新加坡人的排斥情绪高涨。我感觉现在是我来新加坡10多年来,坡人对移民最不友善的时候。
前两天发现,儿子的FB中几个小学同学(在小学时关系还不错),最近一直在对儿子用粗话进行谩骂。粗话也就罢了,中学男孩子嘛,我儿子有时候也挺粗的。
但谩骂的发生实在有些莫名其妙。
一次是小学同学们讨论放假后大家一起聚一下去哪里玩的事,这个班的同学感情很好,毕业后还总是聚一聚。我儿子提了个建议,马上遭到三个本地男孩子的攻击,而攻击的内容是:you China man 怎样怎样,I don’t like China怎样怎样。并声明这个贴的主题已经变成了三个singaporeans对一个china man的斗争。另一次儿子在自己的FB里跟朋友讨论游戏,这三个孩子中的一个又没缘由地上来骂了一通,还是中国怎么怎么样的话,并且两次骂到我儿子的妈(这个让我是可忍孰不可忍!)
儿子小学时我去过他的班上,还帮班主任给同学们讲过数学题,对这班同学还算熟悉。觉得是很融洽很有礼貌特别给家长和老师面子的一个班。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变成了这样,是家里大人的排斥情绪影响的还是他们现在去的中学影响的?孩子出生前几年我都来新加坡了,对于来不来新,孩子没有选择权。遇到这种问题,对他来说比较难,我看他根本不回应。但是这无疑让那几个孩子更加嚣张,以为自己有理,变成了见一次骂一次,见不到就找上门来骂了。
我征求孩子同意后,用我的名义在group里发帖,说他们这样做不对。外来移民的问题很复杂,不是他们这个年纪能讨论清楚的,而他们简单的不满和憎恨更不应该由他们的某个同学来承担。这个group如果是全班同学的,就不应该有这种言论,全班是一个整体,不应该因为这些问题分裂,之后声明我儿子从这个group中退出。然后就把这个group从我儿子的FB中取消了。眼不见为净吧,我没有信心说服这帮开始叛逆又受大人影响的孩子,还是让我孩子少受伤害吧。
这么严重?
为什么要退出整个GROUP,
只要把那几个人屏蔽掉就好了呀。
是啊,我儿子个性张扬,很容易成为别人的靶子。通常我都会从儿子身上找原因。不过这次不是他的问题,我比他还生气。
因为这个小学班级的交流是在FB的group里,活跃的孩子就是这几个骂人的。而且班级约出去聚会,有男孩竟然提议一醉方休。我看着怕怕地,小学的老师并没有参与里面,这几个男孩子去的都是不怎么好的中学,所以变成这样了。怕孩子受什么不良的影响,干脆退出好了。
这是我最担心的事。
既然这样退出比较好吧。这几个孩子是危险人物。
我也感觉大选后坡人对国人的排斥,总希望中国人过得不如他们。话说外来人口更多的是马来西亚人,其他还有印度人越南人日本人韩国人,为什么偏偏要针对中国人。他们的祖辈不也是从中国过来么。有必要这么妒忌恨么~
情况的确是有些“失控”!现在几乎所有的英文论坛里都充斥着对外来移民的嘲讽和谩骂,华文论坛也好不到哪里去。在有些学校里,本地孩子和新移民孩子之间不知从何时开始变得泾渭分 明,“China Guy, China Man”几乎成了中国孩子的代名词。在这种情况下,自尊心较强的中国孩子很有可能会采取反击行动,结果往往会成为“众矢之的”而遭到谩骂和攻击。
这样的局面的确是令人担心。幸好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现在还只是盛行于中下阶层。。。
和大学讲师,双双在各自专业领域里崭露头角;
在驻新中资公司里工作的朋友,是一位法律专才,在本地居住已有数年。他平日对本地社会现象颇为关心,常有独到精辟的见解;
在本地书城里,一间华文书店格调颇高、与众不同,由旅居本地的北京朋友独资开办。数年间,这间书店已成为本地知识界人士买好书的不二去所;
毕业于复旦大学的上海女孩,在一间美资企业的驻新分公司担任部门财务总监。年纪轻轻的她,已身背公事包走遍了大半个地球……
这组大陆移民朋友,每人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和正式职业,无论在教育程度、英语水平和经济资源方面,均不逊色于另一组来自港台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移民朋友。他们非但不与本地人一争资源,而且一直都在为本地社会创造新的文化和经济价值。
跟港台移民有一点相同的是,这组大陆移民朋友的生存状态良好,因而能够“静然无声”地过着低调的日子,也往往不为大多数人所察。
这也许可以提醒人们,有必要重新思考一下对今日移民群体的观察模式¬。一位本地朋友说的好,随着移民数目的增加、其分布面的扩大,对外来移民的质与类的重新认识,是今天我们社会所需要的。
在我的生活周围还没发现被排斥。
不过,不知大家有没注意到,
在OMY上,凡是有大陆移民的新闻,
评论后面总会有一些人留下污言秽语,
而且以点盖面,打击一大片,看了很受伤!
儿子小学中学朋友圈中还没出现这种现象
当我在94年初登陆新加坡时,关卡局的移民官员微笑着对我说欢迎找到工作留下来。此后的读书和工作经历都深深感觉到坡人的纯朴和接纳,从未被排斥过。
而当今已经完全适应,成为生存状态良好的大陆移民。孩子说着singlish和新加坡式华语,baby的时候就在新加坡,幼儿园在这里上,从小学二年级就跟这些同学同一个班,认为自己是新加坡人,准备毕业后服兵役。我们想静然无声地过着低调日子,却在以为完全融入后,被揪了出来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幸好是已经毕业分开了的小学同学,不理不睬就可以了。现在的中学新移民很多,没这个问题。
当一个国家人民的包容性不在,政府对于这种排斥也不敢吭声的时候,是否意味着这个国家要退步?
我家俩个,一中学一小学,没这个感觉,和同学都能打成一片,很融洽,不刻意说也许没人知道她们是新移民,因为她们融入得太好了,从头到脚长得都象土著
一样。我家老大cca是打垒球,皮肤晒成了古铜色。好几次被当成了马来人!
我家老大小学学的也是垒球啊(soft ball),一样都是黑到不能再黑了。大子二子都被人惊奇过:你(马来人)还会说华语啊?
我儿子也很像马来人啊,看上去是很典型的新加坡孩子。可架不住有知道的人想起这个茬来惦记着。
想不到像马来人成了优势了。还是说自己是从香港或台湾来的?或者干脆伪装成日本人,以便在华人占多数的国家能不被排斥?呵呵,太讽刺了。
不是这么说吧,咱自己可是一身的大陆气质呢,没想伪装成任何一个非中国大陆以外的人民来求自保,也许咱自己真是太不敏感了,没感觉到周围的气氛?!
我倒是常被日本人和坡人当成日本人,坡人在明白我不是日本人后往往很遗憾,所以伪装起来容易,哈哈~~~
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就是这样,只能“求同”而无法“存异”。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个小小的“咖喱事件”才可以演变成“全民风潮”。
可以预见,今后的几年里这样的“风潮”还会不断地涌现。。。
我家儿子小学的时候就被学校cateen的aunty问是不是马来人,后来看我走过来了,aunty才自言自语地说:“哦,应该不是马来人。”我还嫌孩子晒太黑,心里有点不乐意。现在想想,那完全是保护色啊
嘿嘿, 常常觉得做人粗线条比较好。
8月中总统奖学金得主是位双国籍的武汉女孩,大家是否还记得…..转下当时JJ版的回帖:
“另外,双重国籍的“中国孩子”拿到了总统奖学金,这个“爆炸性”的新闻招致了本地各大英文论坛的一片叫骂声。一个帖子竟然写道:“ It is a sad day for every Singaporean……..” 引来了很多“叫好声”。。。”
http://bbs.sgchinese.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76740&extra=&highlight=%E6%80%BB%E7%BB%9F%E5%A5%96%E5%AD%A6%E9%87%91&page=2
楼主别郁闷了, 你儿子和那几个骂人的孩子以后的生活应该是没有什么交集的, 这种group退出更好.
似乎新国有可能步台湾后尘, 但愿新加坡折腾得起….关注中…..
发重了.
‘总希望中国人过得不如他们’, 这就是主因了. 90年代初,中期来的各位一定还记得当时被问的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吧. 现在那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被无情的现实击碎了, 只好谩骂……
在成人的工作环境中也有这种势头,不过多数集中在对食品安全和社会道德规范上。
我一个同事特意跟我说:我不吃中国苹果。
毒奶粉那会,原来大家还在我面前稍有回避地议论,也忍不住大声谴责了。
孩子的一位科学老师,经常宣扬中国如何猎杀野生动物、吃野味。
但是,坡人也非常现实,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求救的时候,也真能放下身段。
大人毕竟还能装,小孩的伤害比较直接、无理。还有你儿子能把问题跟你分享,总有个强大的大后方。
以前的群体退出也无妨,今后是不是能参加更其他校外团体,比如教堂的青年团,很多活动。
孩子的心理慢慢强大了,就能学会包容、原谅那些浅薄的人。
这里有两篇华侨中学学生的论文,看看孩子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吧。
第二代中国新移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
新加坡与北京中学生爱国意识比较
最有意思的是其中一篇论文结尾的部分:
“此论文的局限。。调查样本有限,因而不能够全面反映中国第二代移民对课题的看法和见解.此外,也局限于在所调查的是较好的学生。。。。”
完全没有感觉的一家人飘过。
就是因为中国发展了,他们再也不能问我:“你家里有电视机吗?你是到家外面上厕所的吗?”
所以,内心的妒嫉像洪流一样流遍全身,只能在某一时刻喷薄而出!
但的确比较局限于中下层,据我妈妈说,巴刹的人最会出言不逊了。
而我一个在美国读大学的很洋化的同事,现在经常帮中国人说话,要知道,5年前我还经常因为他的排华言论跟他针锋相对呢!
这几个孩子不是排外的问题,是很有小阿飞的“潜质”,将来发展成小 流 氓也未可知,你孩子最好远离他们,他们是在找靶子。
后续,
因为留了言就逃跑了,Group里面出现怎样的震荡不得而知。
昨晚儿子过去的班长在做协调工作,儿子FB上陆续收到几个孩子的道歉,有点让我出乎意料。
看来我低估了孩子们的判断和反省能力,给了这么大一个坡,赶紧下驴吧。看来冲突发生后,不要一味躲避忍让。应该表明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在有道理的时候,不要放弃话语权,哪怕摔个盘子。)多沟通和互相谅解是比较好的解决手段。这个小班长不错,解决了家长也觉得棘手的问题。
恩, 看来也需要关心一下儿子有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不过可能还小, 应该还好.
小学的cca就有垒球阿?是不是比较特别的学校阿
这个问题也是我曾经担心的,尤其是看到OMY上的留言,关于中国的事情,不分青红皂白都找来谩骂,本国或者别国的丑闻根本没人提,每次看到就很生气,所以担心孩子以后上学了会不会受到本地人孩子的排挤,尤其是我女儿坚持认为自己是新加坡人(已经是公民了)
没听过“狗眼看人低’ 这句话吗,只有那些眼皮子浅,素质低下的社会中下层才会这样,他们好练,还没能力,怎样才能显示出自己不是社会下层,只有靠踩踏外来人,好向其他人证实:看,我们不是下等人,还有比我们更下等的。
以前遇到一个做粗工的工人,经常说:中国人来这里做什么,住小房没车。有一次让我听到了,就对他说:那,你在新加坡做了一辈子,你住几房?你有车吗?。。。。。心里暗骂:下三滥东西,几时轮到你看不起中国人了。
0ops。。。这么好啊,我儿子学校貌似没这个cca。知道有哪个小学有橄榄球的cca吗 ?
歧视在哪里都存在的,在中国城市人歧视农村人,京沪人歧视外省人,那还是同胞呢,在别人的国家受歧视是正常的。我听儿子说他们莱佛士书院的同班同学也说:it is not Singapore ,it’s chinapore now!其实他们也是有危机感的,因为中国人强人多了,所以他们只有在口头上泄愤,看问题换个角度,心里也许好过些!
有橄榄球CCA课程的小学(2011年):
ANGLO-CHINESE SCHOOL (PRIMARY)BEDOK GREEN PRIMARY SCHOOLCASUARINA PRIMARY SCHOOLCHONGZHENG PRIMARY SCHOOLCONCORD PRIMARY SCHOOLDAMAI PRIMARY SCHOOLDE LA SALLE SCHOOLENDEAVOUR PRIMARY SCHOOLGONGSHANG PRIMARY SCHOOLMARSILING PRIMARY SCHOOLPEI TONG PRIMARY SCHOOLQIFA PRIMARY SCHOOLSEMBAWANG PRIMARY SCHOOLSI LING PRIMARY SCHOOL[/url]ST. JOSEPH’S INSTITUTION JUNIORWEST VIEW PRIMARY SCHOOLZHENGHUA PRIMARY SCHOOL
新加坡小学最重要的橄榄球比赛是“National Inter-Primary Schools Rugby Championshi”.
说到危机感,想起了昨天《新民日报》的一篇报道:
网友炮轰没以国人为先 国大36经济博士生 只有1个本地人
http://news.omy.sg/News/Local%2BNews/Story/OMYStory201110311516-287226.html
国大经济系的36名准博士生中,只有1人是新加坡学生,被网友炮轰。(图/档案照)
国大经济系的36名博士学生中,只有1人是新加坡籍学生,被网友炮轰国大没有以“新加坡人为先”。
日前有网友申诉,据他所观察,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经济系共有36名准博士生,当中却只有一人是新加坡籍学生。
网友说:“新加坡学生只占2.8%,这些外国学生无疑是要来争取工作机会的。”
网友提到,之前有不少政治人物都提到要“以新加坡人为优先”,但本地高等学府却显然没有这么做。
国大发言人回复《新明日报》询问时,不愿正面证实网友的传言。
发言人仅表示,有“大部分”的国大硕士及博士学位学生,都是国际学生。
“虽然本地准博士生能得到的津贴是最高的,但很多符合入学标准的本地学生,都没有报读国大博士课程。”
本地人读完本科就去工作赚钱了,读硕士的都不多。不想搞学术的都不会去读博。没有外国学生,大概博士没人读了,国大还真是有苦难言。
如果把外来移民也当成一个种族。。。种族融合的过程是艰辛的,毕竟我们不同于土生土长的马来人(勉强算为本岛的原始居民)以及建国前就已经移民过来的华人及印度民族。。。。
融合需要时间,接纳需要时间。。。
就是知道很困难,所以本人选择不融合。。。孩子大了就走了。。。不是不愿意融入,而是无法融入。。。。哈
刚问了孩子,他说学校里没有什么排中国人的情节。。。可能因为学校里太少中国人的缘故。。。但是她后来谈到某件事的时候,貌似感觉又有一点。。。
她说学校里的同学们是会觉得中国来的孩子,骄傲了一点。。。哈。。。。
真是有点可怕~~~
其实,如果你知道那几个孩子的学校
可以给那间学校的校长发一封电邮
学校会安排辅导员见他们~~~
赶紧问了一下小朋友班上的状况
听他讲,现在的班上也会有人称呼几个中国籍的孩子CHINABOY,
但那个意思是,
那几个中国孩子实在是太优秀了的意思~~~
据小儿反应,完全没有,一切都很友好。
持续观望中。。。
呵呵,今天刚知道孩子的期末考成绩,听她说班上新来的一位中国女孩数学和英语(PAPER 2)都拿了满分。在全班同学都是7,80分的情况下拿了两个满分,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啊。
刚入学的时候儿子被华文老师归在中国来的孩子一类。他中文英文都基本上没有本地口音,当时明显中文比别的同学好一截(可惜一年下来,中文基本上已经肯定是三门功课里考得最差的了,他自估英文和数学都在98-100,但中文上95的信心都不足)。
同学中这个问题倒不突出,可能年龄也还小。从名单上的名字看,他们班新移民孩子不多。
我最不满意的是学费高涨。。。自主中学的外国学生每个月学费都1000多了
小学中学的孩子其实还是蛮单纯的,即使有些口角过后也容易和好。我回想起当初小学中学的同学,无论家庭差距如何大,在一起还是很亲切的。新加坡也应该一样。
孩子们在一起玩,有时受社会影响说一些过激的话,但是归根结底孩子还是比较不注重人的背景,而更关注大家在一起玩得好不好,这也是他们的一个社交圈子。不象大人,如果某个人对自己没利用价值,可以毫不犹豫的离开,投入另一个圈子。
其实10多年前的新加坡外来人口没有这么多,那个时候也不觉得人新加坡人怎么排外,反而都很友善。现在物价高涨,都归根于外来人口的错,于是各个阶层都受到压迫。哎~一言难尽
我女儿就读于一所教会女子小学,是班上甚至全年级唯一的中国孩子,但是并没有听说因为国籍被欺负的事情,她的好朋友也都是本地孩子。
有一次,老师说到香港,她还站起来,忿忿不平的纠正老师的说法:“香港一直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让同学们长了见识。
而班上唯一考进GEP的是一个马来西亚和中国的混血孩子,总分前三名的总是印度女孩、中国女孩和马来西亚女孩,但并未因此被排挤。
总觉得她们女校挺单纯的,她过得很开心。
“乐陶陶 强人,还能搜出有哪些小学有水球的?”
儿童水球(Flippa Ball )今年刚刚引进本地小学。目前开展这项运动的小学有:
1. St Andrew’s Primary
2. Admiralty Primary
3. Catholic High Primary
4. ACS Primary
5. Qihua Primary School
6. Woodlands Primary School
今年九月SSA举办了第一届 Inter School Flippa Ball competition,英华小学B队和A队分获冠亚军。
但丁几百年前就说了:走自己的路让他们去说吧!人没有被说骂死的,都是被气死的。耳边风精神很有必要。跟不懂事的人较劲为哪般?
是会有这种国籍抵触情绪的。
好像新加坡人对日本人也不待见的。
一个小男孩妈妈是日本人,爸爸是新加坡人,但我看那些小孩也都叫他“Japanese man”。
这种事情真的无法避免的,咱惹不起总还躲得起。
我儿子今年小五,也因为国籍问题被同学攻击了,无缘无故地打和骂
以前并没这个问题的:(
其实这个问题真的是男女有别的,男人的政治意识会比较强。
我家都是男的,我举例一下前段时间发生的两件事:
一天,我带孩子去看演出,然后有新加坡某位部长要出席,等到部长来的时候,大家都要起立欢迎。我听到主持人在大声喊”欢迎“的时候,突然看到我家老大像弹簧一样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然后非常认真地鼓掌。我也鼓掌了,但只是礼貌性的,但我儿子,我相信他是发自内心的。
前两天,不是有个世界杯乒乓球赛在新加坡举行嘛!然后,我们家客厅里就此起彼伏的”Singapore win “,”Singapore 打败 China“的声音。
天哪,我是真的有点害怕,孩子还这么小呀,民族情绪就这么强了,而且我们还是中国人的家庭。
我还一直教育他们要热爱中国,去年5月带他们去参加上海世博会,今年5月又带他们去北京,每年都回去的呀!
对政治的热忱,男孩和女孩真的是有别的,这应该是天生的,男人好战。
昨天还没仔细看。现在再回来看,这真是个问题,做父母的真得好好想想怎么办,这会影响到孩子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价值取向。
在哪里爱哪里也是美德,对自己生长的地方都没有感情,哪还算••••••••••?爱新加坡也比谁都不爱要有良心些。
是的,这就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痛苦。我们来自中国,骨子里是爱中国的。
我一直秉承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在这片土地上生活,
我也一直认为一个连自己生长的地方都不爱的人,就如同一片浮萍一样,是无根的。
我的孩子生在新加坡,长在新加坡,我一直教育他们要爱新加坡。
我的教育成效了,他们很喜欢新加坡,做有良知的新加坡人了。
而我作为母亲,我很痛苦,当他们在大声喊“Singapore 打败 China”的时候,觉得自己被他们在精神上遗弃了。
在没有看到这个版本时,已经感到最近的排外情况很严重。。。许多中国的外来做工的合约到期后,不再被人力部Renew。。。纷纷不情愿地被 回国。。。连我一向 很敬重的 一个教会的长老 在一次 聚会上 也说,现在外来的人 太多了,多到 什么都要要排队,什么都是人挤人。。。。让我当时听了 有点 紧张。。
曾经在食阁里吃饭, 这里很多老人收盘子的, 人老了就爱说, 看我们常去, 就跟我们说话, 批评孩子没有吃完饭, 浪费, 说很多地方的人都没有东西吃呢, 比如中国, blah blah, 我和孩子爸爸都不吭声, 我的孩子听她讲, 过后老太太又问: “Are you Singaporean?” 我和孩子爸爸都把头压得低低的, 更不坑声了, 结果孩子大声说”Yes”
哈哈, 去看看工程系吧, 怕有的专业连一个都没有, 这根本不是新移民的问题, 去看看美国, 工程系里也都是印度和亚洲人, 大国容量大, 小国容量也包括气量都小
估计你孩子很厉害,人家嫉妒才会那样的!
我儿子今年小二,打从去年开始,他就时不时地跟我说新加坡人看不起中国人。因为他托管中心的老师经常说China 怎么怎么地,儿子很生气,说他们不应该这样批评中国的。开始我很想换个托管。后来想想逃避不是好办法。女儿以前在另一家托管里也有老师对中国学生有偏见。有一次我去接女儿,看到另外一个男孩子跑出门口,因为他爸爸的车停在马路上等他。那个老师硬硬把他叫回来,问他问什么不跟老师说再见,那个男孩说他刚才说了。老师还是不甘心地教训了一顿,说以后一定要爸爸过来接。后来老师转过头来跟我说:那个是中国来的孩子,家里买了汽车啦! 我一下子竟傻的什么话也说不上呢!
昨晚儿子又跟我讲他托管的老师说China不好,我就跟他解释: 新加坡人讲中国不好是有很多原因的。一是他有优越感,把别人压低才能抬高自己,另一个原因是有一些害群之马毁了中国人的名声。坏人哪里都有,新加坡也是有,但是因为中国人口多,所以即使同样的比例,那个坏人的数目就大过新加坡的总人口了。孩子还小,只能简单的解释这么多。最后乘机激励一下,好好学习,让那些看不起中国的人看看你们是聪明的孩子!
挫折不是壞事
趁機教育孩子”包容”
懂得理解不理性的對方的孩子
未來或許更有成就大事業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