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国人购买13%印花税
2.pr购买2套房6%印花税
3.sc购买第3套房6%印花税
先说偶是学院派,只做分析。多空与我无关…
许文远出降温政策还是很出乎偶预料,因为他一上台就曾说过,他最担心的事情是严格降温政策刚好遇到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叠加效应会造成98年的房价快速下滑。在最近李总理在不同场合不断释出经济前景黯淡,欧债开始冲击新加坡,失业率上升20%明年将更糟等言论。代表政府已经在为经济下滑做准备。按许文远原来的思路,现在不应该出降温政策。
偶在以前的分析中曾讲到一个冲突,新加坡因为担心经济放缓,开始放松新元汇率… 汇率降低可以提升出口,但是不利因素是热钱流入产业市场,如果又遇到美元灌水。那时情景将是在经济滑坡中膨胀产业泡沫,两者背离将导致产业加速泡沫化…
今天的政策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 政策明显针对外国资金,虽然新元下跌外国投资者可以等待回升回报… 但是预缴13%,那房价需要有15%的预期涨幅才可持平,这还不算出售时4年的限制性印花税… 另一边,MAS应该会继续放手让新元贬值… 前期进场外国买家也是输家,单在汇率上就是赔本…
偶曾说新政府在产业市场上是最大的投机商… 它在96-97地价高潮中大量出售土地,赚取暴利… 在之后至98-06年的低地价周期,惜售和回收土地,造成后来怨声载道的住屋供应严重不足… 而后又在这地价高峰期大量出售土地(仅今年下半年就有8100套单位地皮出售)。美其名曰降温和提供市场需求,其实也就是低买高卖的商业行为。
近期明显的土地投标低迷,代表售地高峰期已随经济阴霾而过去了… 政府出售完多幅地皮后,关仓启动降温措施,可怜发展商手里还有3万多套私宅还未上市… 在外国买家占28%的新私宅市场,目前最恐慌的肯定是高价购地的发展商们…
偶曾说,看到bedok res造市新闻大吃一斤,发展商急售心态相当明显,看来多少知道大门随时会关上….
政策另一针对目标是政府一直很讨厌的鞋盒公寓。因为自住房外只有一套投资房的限制,心态上鞋盒公寓将不再吃香。把钱分散成多套私宅的投资想法将不复存在。这对鞋盒业主将是一个很不利的政策…
许文渊曾经说过,他最希望看到的市场是交易淡静,越冷越好….
114政策的卖家印花税,相当于把水袋子的出口扎紧了… 二手房市场如果单独来看,应该已是急速冷却… 但是没有出口的水袋子,只要灌一点水就会鼓起来… 刚好今年新屋大幅推出,所以市场扩容,供需相对平衡,价格还是稳定的…
127政策征收买方印花税,相等于把水袋子的进口也扎紧了… 出口没有放松,卖家也不能马上出来.. 这就是许文远要的,不能买也不能卖的急冻市场…
但是新屋扩容的速度一点也不小.. 如果灌水速度不足,那发展商就要出现销售积压直至开始找平衡… 这个平衡就是需要促销或手段才能增加买家… 能撬动的就剩价格了….
已阅:有理!
学习了谢谢金星老师
不要放外国人名字就行。
还在想说怎么金星不参加讨论呢。原来自己发帖了。
最惨的是小发展商啊。
我之前在写课题小论文project,正好研究对象就是某个小发展商了。当时我就说它的风险很大很大。这回它可真的要杯具了。
大家讨论的飞快,偶翻帖都来不及,哪有空说话…
大小船抗风浪级别差距太大,什么行业都一样… 像fareast这种每次风暴来了还是老神在在不降价的,很让人生气…
这叫一个聪明,避免中国的业主砸盘现象。
新加坡大发展商,现金储备充足。市场低迷的时候正好是大鱼吃小鱼的时候。
前段时间中国房价跌,死了不少小的发展商,据说新加坡这边大发展商有意接尾捡便宜。
多头遭遇迎头痛击!
政府!发言权永远在政府这里!:victory:
政府掌控整个局面!政府要买就买!政府要卖就卖!有的人就是不知道这个道理!!!!
这对鞋盒业主将是一个很不利的政策
有人要哭了。
受教了, 理财版真是好地方呀~ 谢谢金星老师~
顶一个,呵呵
言之有理,
最开始就觉得鞋盒公寓纯投机连投资都算不上。
金星分析的到位
希望听到金星老师分析一下 新政策下为来房价的走势就更好了
大清早排单short CDL,它前天才标块地… 结果开盘在-7%… 市场真彪悍….
这你也太后知后觉了!
也看了 城市发展 落了70分。。
来得及开市卖空吗? 我怎追不上就它就出六下去了
热钱开始流出亚洲,中国早就通过降温房产市场防止热钱的流入和流出,新加坡政府等到热钱流出迹象发生后才开始控制,不知是迟了还是正好。
这个不好,该说的偶都说了,怎么看怎么做那都是自家的事….
欧只能说风险很大,可以再等3个月看情形… 反正大涨不了,是不…
汗,偶哪有本事能事先知道要降温….
昨天capitaland才带领地产股大涨….
政府亮出了底牌,房价不能在快速涨了。宁可牺牲经济增长,也要把房价控制住。这和中国的措施其实出发点是一致的。
看来你还是时后派的!!!
要早知道就要多做功课啊!!!!!
政府是最大的庄家,不论是股市还是楼市,一定要“顺势而为”。
很多人之前认为,中国房价控制并下跌,导致很多中国人跑到新加坡炒房。我不那么认为,记得07、08年韩币大幅贬值,房价暴跌时,当时中国房价相对稳中有跌,很多在中国投资买房的韩国人纷纷卖出中国的房产回国抄底去了。我认为,如果2012年中国房价继续调控导致房价大幅下挫,那么在新加坡炒房的中国人会卖出新加坡的房产回国抄底,故,新加坡政府现在出这个政策是及时的。因为无论出不出这个政策,新加坡的楼市必然面临下跌,热钱必然要走,出这个政策,冷却交易,其实是保护新加坡,防止楼市的猛烈波动及热钱流逝速度过快。
其实这轮受调控影响最深的还是在新加坡的华人,无论是入籍的还是无籍的,华人的思维中受中国国情的影响,认为房价只涨不跌,最后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任何市场,政府都是最大的操控者,养肥了羊群都是要剪羊毛的。很多老一代的新加坡人,或者久居新加坡的,非常明白房价没有只涨不跌,所以风险者早就卖房等待抄底了。
楼上某位说了政府最大!其实,新政府也不是最大,最大的是市场!!如今的市场变化莫测,传统强国纷纷陷入危机,自顾不暇,新是很小的一个部分,属于亚洲东盟,经济的开放程度世界前列,这决定了它将会更敏感的收到世界经济的冲击,冲击的程度和预期,政府没说,但,你懂的。
从现在的政策来看,政府不是在给房市降温,而是在努力自保。经济颓势已然形成,失业率必将渐次上升,市场的萧条已然从两大船舶制造企业开始,金融危机已经十分的广泛,其影响也越来越深远,不仅仅是货币危机,甚至整个世界货币体系都在收到质疑和挑战。新为了避免房产泡沫的破灭,不断重拳出击,而且不断放风,可是追逐利益的贪婪本质让开发商已然高价买地更高价售房,不断吹大泡沫,目前这个政策的确主要针对的是私宅市场,尤其是外国人和购买额外投资房的本地居民,房市冷淡,总比有人跳楼要好。提早进入寒冬前的晚秋,我们大家要记得多穿衣服,手握现金,稳定现有工作,谨慎投资了啊。
偶认为主导思想是政府打算进一步调低新元汇率… 故先行扼杀产业泡沫…
你也来搞神秘…
解释一下神马迷端透露这次措施? 该在哪里预先站桩….
你还真的相信有些自认先知先觉的人啊?
真的先知先觉,早就千亿富翁了。
这次的措施,业界一片震惊,有人直接挑明了说政府没有跟银行,发展商,协会等商量过。
相信有人先知先觉,不如相信算命的。
金星躲起来发精华亚
顶
是的,报纸上称业界一片震惊… 偶虽然能理解,但也很意外,毕竟经济要下滑了….
不过真有神马先知先觉的高招,偶要学… 昨天要埋桩CDL,一天就能搞大把钱…
最快致富的办法,就是在别人都亏钱的时候你赚钱…. 呼呼
偶在论坛赚积分,大家在外面赚钞票….
我的主导思想是政府政策以政治目的为最终目的。
这次措辞绝对对准了两种民怨:外国人把房子买走了,政府没有照顾国人。政策很明显地看出外国人,PR,公民的差别了。
其实昨天还有个新闻,关于外国人来新找工作的。再加上之前提供PR,EP的门槛。加上报纸上等的新加坡人来信说企业里太多外国人的埋怨。
很明显,政府目的要要减少在新工作的外国人了。
几天前我老公看了报纸的什么推介, 还叫我买cap land, 幸好没听他的, 不然我又没钱买米下锅了!
亏了亏了,早上抓进3支待short,CDL,Capitaland,kepland…
现在都-7%了…
也对,现在有点像手术刀式政策…
房市跨,房价跌,经济走下坡,股市低迷,指望租金一枝独秀那是明显自慰
感觉现在政府从大选之后,一直都安慰,平复,挽回新加坡人的民意。
这个政策很突然,但是我猜想已经在内部酝酿一段时间了。这次除了许文远,副总理尚达曼也出来解释政策了。
政府政策肯定有经济考虑,但政治目的是最终的目的。
这次政策,早上就有想买公寓的新加坡人在叫好了。
你太小看MAS, EDB了!
昨天站桩可能性是很少的!
我是借票的!上个星期当我借不到C的票时,我就知道,有人早知道了!哈哈哈!
这样子,偶就变后知后觉了….
还以为真有什么方法能探测到房产政策将要调整… 那学来不发财也难啊…
山谷兄每天搞那么多马甲累不… 用一个不就好了… 只要没犯规…
在危险已经很清晰的情况下,还硬拗,就是和自己过不去了.
你是说EPEC么?
同感 其实为了提高竞争力 但是又要预防房地产泡沫
对。
之前的政策,比如收紧WP的名额比例,都是针对比较低收入的劳工,现在是开始针对PMET了。
外国的PMET一少,租金怎么还挺得住?
我以前也是租过多年房子。感觉租金到一定程度,一般的外国PMET是撑不住的。
sleepfish 啥?你真不怕开水烫?抄反手
怕啊,要不早下手了…
上次在神马帖里面说过了,香港Q3房价指数下跌2%,大家google一下香港最新指数图就知道… Q4数据出来,就能知道是否确立拐点… 中国那边不用说了…. 打电话回家每个人都知道…
这样的情形下,偶还是维持早前建议,想入场可等明年二月,情形稍微明了… 新地产走势不会偏离香港太远….
本地还未现拐点嘛…
香港拐点确立了,这里投资人的行动指标可谓一墓鸟燃啊…
那个tiger,偶说58可收… 下不去…
我觉得是针对中国人的政策,中国人喜欢买房炒房,新加坡的新的华人都要2套以上的才过瘾,个个等着房价大跌买它个几套。现在就是不给你们机会。
想多了
就是打击成交量和投资需求,预降温,防止炒的更高跌得更惨
只不过PR比公民被限制得更多罢了,那外国人更惨呢。。
信息量太大,有点晕
谢谢金星老师。
haiz,这称号谁想出来的….
还没仔细拜读,先顶一下!
天天註冊新ID馬甲來不知道是宣傳山谷,還是抹黑山谷?但是論壇被你們這些人攪得不安寧倒是真的。
本來潛水的,也實在看不下去了。
有此神通本領的,是乃李家的女婿,得到了內幕消息。哈哈哈。
UP~~ 投资版真是好地方,过来学习的~~~
在昨天起生效的新措施下,外国人买房被加抽10%印花税,显然带有惩罚性,将大大影响买气。市场人士甚至预料高档房地产的价格将在未来6个月内下跌15%至20%。
政府宣布新一轮房地产市场降温措施不过一天,就有发展商表示愿意替买家承担额外印花税,有些项目甚至给予外国买家高达10%的折扣,以弥补他们因新措施而须支付的10%额外印花税。
在昨天起生效的新措施下,外国人买房被加抽10%印花税,显然带有惩罚性,将大大影响买气。市场人士甚至预料高档房地产的价格将在未来6个月内下跌15%至20%。
据本报探悉,目前数个已经推出市场的中高档发展项目发展商,在昨天降温措施生效时就作出特殊安排——向有意购屋者表示愿意承担一部分的额外买方印花税(Additional Buyer’s Stamp Duty,简称ABSD),以刺激销售。
消息人士指出,这项特别安排主要针对外国买家,不过仍然得视个别情况而定。
据这名人士透露,房屋经纪已接到相关指示,只要有真诚买家在示范单位内因须缴付较高的印花税而显得犹豫不决,房屋经纪就会表示愿意考虑其出价,折扣幅度最高可达售价的10%。
发展商一般不会向外张扬折扣幅度,以免被其他同行指为“破坏行情”。
受访的市场人士表示对这样的做法感到惊讶。房地产咨询顾问欣乐国际(SLP)执行董事麦俊荣说:“这么做似乎对本地人有欠公平。为何只有外国买家可以获得高额的折扣?”
麦俊荣指出,在2001年至2003年房市的萧条时期,发展商也只愿意承担当年3%的印花税,而且有限额。发展商现在愿意承担相当于屋价10%的印花税的做法,令人感到非常意外。
“这意味着这个发展商之前就可能已把售价定得过高,然后给予折扣,让买家看来很划算。要不然就是它对新一轮降温措施后的市场展望非常悲观,想尽快清货。”
另一名大众化私宅发展商则向本报透露,由于利润空间受挤压,过去即使是提早预订的买家,最高也只获得3%折扣。
因此,即使有发展商给予10%折扣,他也不会跟风。
可是,此举也未必能打动一些外国买家的芳心。在本地拥有不少房地产的香港商人蔡朝晖昨天透过越洋电话告诉本报记者,当朋友致电通知他降温措施详情时,他完全不感到意外。
他认为市场将会冷却一段时间,因此即使有折扣,短期和中期内都不会有什么上扬空间,而他也不会贸贸然进场。
蔡朝晖表示他在未来6个月都不会再碰本地房地产,暂时先按兵不动,也不会急着将手中的房地产套现,而是等待市场稳定下来之后再决定是否要买入或卖出。
尽管房市前景不明朗,房价可能出现跌势,仍有外国买家赶在昨天新措施生效前急着进场。
Orange Tee私宅部小组副主管方清佩受访时说,前晚8时左右,一名外国买家获悉新降温措施将征收额外10%印花税后,马上同意签字,花100多万元买下东部一个转售公寓单位。
她透露这名买家目前正在租房,他和妻子是打算买来自住,之前还觉得价格太高,但降温措施一宣布,他立刻作了买屋决定,以免再支付额外10万元的印花税。
据知有些外国买家因赶不及在前晚签字,还要求经纪把选购书上的购买日期填早一天。
在新的降温措施下,外国买家除了继续支付原有约为房价3%的印花税率,还须缴付10%的额外买方印花税。
买气虽“退烧” 大众化私宅项目照旧推出
以本地买家为主要对象的一些大众化私宅项目,发展商仍然决定按原定计划在未来几周预览和销售,为市场探温。
降温措施出台后,本地房市买气似乎明显“退烧”,记者昨早走访了几个示范单位,发现场面非常冷清,几乎见不到买家的踪影。
不过,据了解虽然市场情绪受挫,华业集团(UOL Group)与新加坡置地(Singapore Land)在勿洛蓄水池畔共同发展的翠溢岭(Archipelago),继上周末开放预览并卖出100多个单位后,本周末将继续开放让受邀客户预览,目前也没打算将项目延期发售。
受访的代理对本报记者说,昨天有买家表示要退出,不过人数不超过五人。由于还有三周时间考虑,多数买家目前并不急着打退堂鼓。
青建集团在盛港东的私宅项目“水岸康居”也将按原定时间在明年1月初照旧推出市场。青建集团股份公司新加坡分公司总经理左海滨接受本报记者电访时,证实集团无意延迟推出这个项目。
“我们的看法是这次降温措施主要针对外国买家,对大众化私宅的影响不大,销售速度可能会放缓约5%至10%。”
“水岸康居”是一个拥有约600个一卧房至四卧房单位的大众化私宅项目,共有八栋18层楼的公寓。
左海滨也透露由于政府前晚的宣布显得突然,集团目前还未决定要如何为这个项目定价。以地段标价计算,这个项目的收支平衡尺价介于760元至780元之间。他透露集团过去的大众化私宅项目的买家有超过90%都是本地人。
莱坊董事经理杨应清指出,在这样大环境下,那些有意进场的买家,一般都希望能获得介于10%至15%的折扣。
发展商丰隆控股发言人受询时则说,新降温措施将会在短期内抑制需求,因此集团会重新评估市场情况,并在必要时调整策略。
这么做似乎对本地人有欠公平。这意味着这个发展商之前就可能已把售价定得过高,然后给予折扣,让买家看来很划算。要不然就是它对新一轮降温措施后的市场展望非常悲观,想尽快清货。
——房地产咨询顾问
欣乐国际执行董事麦俊荣
想听下楼主分析一下此政策对租金市场的可能影响。
说的非常好。谢谢。
单从此政策,对租金市场没什么影响…
买房少,租金或许还有些许利好.. 租金主要看经济表现,外国专业人士数量,移民政策,汇率等…
楼主分析一下新政对组屋的影响大吗??
洗耳恭听。。
🙂
几天前曾说过一段喜欢新屋成交量放大而价格不升的供需平衡论,
才几天,此平衡论就被许哥哥打破鸟。。。 看来许哥哥就是见不得偶开心…
http://bbs.sgchinese.net/forum.p … 1&fromuid=21157
看了。。
等到我搬新屋的时候,卖家已经超过2:1了。。
这次只针对外国人和2,3套房,明显就是和组屋撇开关系…
不过公寓下跌的话,对组屋会有影响… 组屋和公寓有个相互力,当指数接近时会同性相斥… 如果公寓下跌压力不减,那组屋也只能向下走….
不过会比公寓慢一拍… 公寓风险加大时,不少屋主会downgrade卖公寓回去买组屋,对组屋市场特别二手市场产生支持…
这大概就是为神马这几个季度组屋涨幅明显大过公寓… 应该不少人已经downgrade了….
決策團有人出賣消息?新政府早放了風聲?
组屋过几个月会很跌吗?朋友准备卖屋,租屋住先, 等到搬新家。。
自住房用得着这么折腾么…
总还有别的方法的….
有啊!我一朋友刚卖了房,现在租房住 2000/月,很开心。。另一朋友就开始嘀咕了。。
没钱人就讲讲小钱吗。。不折腾。。
胃抽筋 学名:胃痉挛
医治 如果出现胃反复痉挛性疼痛,需要去医院就诊,进行胃镜、胃肠钡餐检查等相关检查,以明确或排除器质性疾病。如果确诊为器质性疾病,需及时进行相关治疗;如果是功能性的,则应与医生沟通,尽早找出可能的诱发因素,并在今后加以预防。精神过度紧张的患者,可予以心理治疗,必要时适当用药。急性胃剧烈痉挛疼痛者,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可在上腹部热敷20~30分钟 ……
胃痉挛疼痛剧烈,病程短,发病及时,手术治疗又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胃痉挛患者采用按摩点穴法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应该说,偶的扎紧水袋说,很不严谨….
虽然买卖方同样加印花税,但差距却不小,理由是:2者都是影响政策日期执行后买/卖家…
卖家:执行日期后卖家,出售房受限… 但是市场卖家的绝对主体 – 执行日之前的屋主,皆不受政策影响… 所以卖方主体是不受限制的…
买家: 执行日期后买家。 应该很容易理解,日期一过,影响市场上所有买家….
所以现在情况是,大部分屋主可以不受限制随意卖房,除了114之后的今年新屋主… 而买家才是完全受限….
就此更正…
新加坡不是只有中国人的。买房者中也不少印尼,菲律宾,文莱,韩国,日本人
大家讨论的都是关于公寓,那hdb是个什么前景呢?
许部长在不久前提到,“目前市场上仍有3.4万套私宅尚未售出,可以满足两年的市场需求。”
公寓的跌幅预计超过20%,高端豪宅受的冲击更大。
最近读到一篇财经文章,有一段如下
**资本外逃担忧**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欧洲银行业在除日本外亚洲国家有1.4万亿美元曝险.如果欧债危机恶化,导致欧洲银行业收紧,可能会造成这些银行在不发预警的情况下撤回对亚洲的部分投资.亚洲将面临资本突然外逃的风险.
美银美林驻新加坡分析师Chua Hak Bin表示,新加坡是面临这种风险最高的国家之一.欧洲银行业对新加坡的曝险相当於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3%.而马来西亚的这一比例为25%.
很难预测欧洲银行业者是否会,以及何时何地撤走对亚洲的投资.
原来危机在这里啊!!!
在哪看到的? 似乎很严重阿, 占了 83%
前天路透的财经分析。你抄一句古狗有很多
我粗浅地看这次新政的关键就是限制外国人买房,受影响的是开发商和房产中介,当然政府也会得到些政治利益,低门槛让太多外国人买房带来很多抱怨。。。至于降价,由于新政不影响HDB,所以大众私宅的降幅有限,15%以内?
至于国际形势,那才叫风云变幻,恐怕带来的影响更大,比如资金撤离。。。但这个我想只有天知道,所以我就是拿住饭碗,看好戏啊,要是新加坡的房子大跌了而别的不跌那政府应该再加10%防止流入。。。呵呵!
房產中介肯定是受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