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128启示录

128真是个重型Bomb,连论坛都炸翻了。大家总结过的观点,我就不重复了。

一. 个人觉得128政策出台的非常匆忙,正常应该会是:
1. 外国人购买第1套房产是3%+3%的印花税,第2套是3%+5%的印花税,第3套是3%+10%的印花税,第4套是3%+15%,第5套是3%+20%,以此类推。
2. pr购买2套房3%+3%印花税,第3套是3%+5%,第4套是3%+10%,第5套式3%+15%。
3. sc购买第3套房3%+3%印花税,第4套是3%+5%,第5套是3%+10%
128政策给我很粗躁很暴力的感觉,是直间不让外国买家买,而不是控制外国买家少买点。把外国人购屋的印花税一下就提高到了10%,10%的印花税和100%的印花税,对大部分的外国买家而言是一样的,其潜台词就是外国人不许买。

二. 114是出手了才收税,是以后的事,满5年后就不用出多余的钱了。128是一入手就要多出血,这样入口和出口都受限制,政策效果倍增,1+1〉2。可见政府在出114政策时,就想到128了。因此128后,可能还有其他措施。

三. 可能政府觉得全球经济指数比他们预计还要糟糕很多,因此政府要加快建墙的速度。
个人把房市的热钱比作洪水,政府出台的各种降温措施比作堤坝和防洪墙。政府这次下这么重的手,可能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四. 个人觉得新加坡的房价绝对不会崩盘,128后私宅价格将会有所调整。 世界经济越动荡,新加坡的房产越保值。几年来政府已经把防洪墙建的又高又厚。如果房市低迷,政府可以“拆墙引水”。

附:本人既不是“学院派”也不是“算命派”,即不挂羊头也不卖狗肉。


偶的疑问是,为神马大家都叫128不叫127呢?

不是12月7号发布的政策么?


俺也希望他不要崩盘。要真崩盘了,俺哪里还敢买啊。。。

不过希望俺明后年买房的时候,房价能多跌些


总结得不错。
感谢分享。


回望前几次的降温措施,开始时人人都不看好,可结果呢?
当然这次比较给力,小跌有可能,但肯定不会崩盘。
新政府手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筹码了,行情不好只要慢慢调整政策就上去了。


如果今后有新政,受创最重的还会是在新工作的外国人,then PR。说不定PR的第二套就要10%也有可能,因为3%起不了什么作用。

前几个月犹豫不决没有进场的非PR中国人,惨了,何时和PR再站在同一起跑线?15%的下跌预期,可先拿来安慰用了。

关于出台新政是因为政府担心今后两三年房地产会萧条而发出的预警的说法,似乎不能成立。如果能成立,那新政阻止了外国人买房,不是等于救了外国人而置SCs而不顾?
还是政府担心过了春节房产又会猛涨(外国人套利跑掉)后狂泻(SCs接烂污泥),而来个精准打击?

谁解其中味?


因为新政府打算让新币贬值。
新币贬值,100W的房子坡人买还是100W,外国人就赚到了。所以…..


可能是要新币贬值救实体经济. 房地产这种东西本来就没什么营养, 好的时候贼好, 坏的时候巨坏. 拉大贫富差距它倒挺能做贡献的. 新加坡实行德国的政策才好呢.


      应该是政府看到外国投机客太多了,不出意外的话,11月私宅销售,外国买家大幅度上涨让政府不得不出手限制了。算是未雨绸缪吧,总比亡羊补牢要强。。。


问题是这个政策摆明了向外国买家说"闹"w而不是设定门槛依然欢迎的样子。 怎解?


一举两得:
房价跌了,或稳定了,说明政府英明;房价还涨,SCs就别怪我怪你们自己为什么那么有钱(政府又英明一次)。

把新政和汇率挂钩,实在太复杂了,也许有道理,但俺理解不了。先读书去。。。。。。
再说,为什么老马就没想到这一招呢?

真地减少了外国专业人员的数量,会不会伤害到新加坡的经济发展?还是找到了减少外来人员却能保障经济发展的灵丹妙药?还是伤及经济也不惜瞎搞?不懂。

或许准PR的福音来了。房价大跌,放PR是立竿见影的事情。准pr们,房价大跌,你们可双喜临门!挺住先!


RE: 128启示录

政府才不但管外国人、PR、公民。银行随便哪个倒了,政府就差不多跟着一起去了。


其实新ZF比LZ也高不到哪去,一些是他们犯的一个错


很明显政府不是担心银行倒,担心的话是提高首付比率。


还有一得是:突出身份价值,逼点有钱的主和精英入PR和SC. 并且把用父母名字买房产这个漏洞彻底给封了


“外国人购买第1套房产是3%+3%的印花税,第2套是3%+5%的印花税,第3套是3%+10%的印花税,第4套是3%+15%,第5套是3%+20%,以此类推。”  理解得不正确。

正确的应该是

“外国人购买第1套房产是3%+20%的印花税,第2套是3%+20%的印花税,第3套是3%+20%的印花税,第4套是3%+20%,第5套是3%+20%,以此类推”。


你的全部是3%+20%,第一套和第N套没啥区别。


我已经说过10%和100%都没有差别,更不要说20%.
绝大部分的潜在买家看见凭白加10%都不会入手的,哈哈.


关键在于,外国买家看到这个10%的要求,就知道要控制外国人的房产,既不甘心多掏10%,还得担心今后要调头向下的房市,没得钱赚。
其次,外国人来买公寓,只要是看好交易自由,出售方便,政府支持自由买卖,一旦控制交易,外国业主就得担心变现不及时,不容易出售。
今天新闻上讲,主要以外国外加为主的乌节路新盘,门可罗雀,房产经济讲,他们都能数得出来参观人数。


怎么赚到呢? 如果新币贬值了,那外国人100w卖出也要蒙受外汇的损失啊?


错,错,错。
如果我是有钱的真正买主,我不会在乎这10%的。
因为100万和110万相差不多。
我会暗暗窃喜,大家都不买了,可以让我从容地买。
再说,如果降了10%,对我来说就一样了。

所以,我不会被10%所吓倒的。


多头的声音终于出现了:)


还有一个信心危机,买家都在等跌。真跌了10%,可能还会有5-10%呢?信心信心…


要跌也就新房跌, 贷款利息那么低, 租金又没开始掉, 房价要跌了卖家转租不卖了. 是不?


新加坡的就业市场呢?
貌似都没有感受到寒意啊.

我是刚需盼跌派..


reflexivity理论告诉我们,泡沫总会自我膨胀,自我实现趋势。
泡沫形成时期一样,泡沫破灭时期的表现也一样


你是什么行业的?电子业寒意阵阵,海事业表现疲软,还有与欧美市场息息相关的遇到风暴就大幅裁员的金融业。
指望租金一直坚挺是不实际也不合理的


要是100W和110W你认为差不多的话, 1000W和1100W呢?
所以,豪宅将受到更大的冲击.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