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送礼的最高境界,应该是送到别人的心里。最近上海和味堂公司为推出的礼品“老年三宝”征集广告语,我写了几句并颇有感慨!送老妈礼物可能是许多年轻人普遍烦恼的问题,我年轻时也不例外。
然而说到送礼,让人不免联想到近来发生的一些事情。自古而今,送礼的价值变了,送礼的意义变了,送礼的味道也变了,一切都迈着“与时俱进”的步伐,一起进步的还有送礼的方式。he369.com
不久前一个外省的同学结婚,所有同学都因工作抽不开身,便要来外省同学的银行账号,将贺礼汇过去,少了相聚的程序,也就少了觥筹交错的喜庆,倒是让生活变得简洁起来,但是,却让人怀疑送礼的初衷。我们常说,“带不带礼没关系,人一定要来。”人到了表示对这件事的重视,然而礼到而人不至,却多少有敷衍的嫌疑。
很多事都不可收拾地走向功利性,也许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坦荡荡的赤诚之心,“礼”字也越发微妙起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礼”,但送“礼”的行为却一直为人所鄙薄,甚至让当事人也赧然不已——往上送,想到谄媚之心;平等地送,疑心有所交换;往下送,则怕伤人自尊。很多原本单纯的社交,变得暧昧不明,送礼也变得遮遮掩掩。睿智如钱锺书说过一句精辟的话:“拍马屁和恋爱一样,不容许别人旁观。”送人礼物和说一些讨好别人的话大概都属于溜须拍马的范畴,什么时候我们才可以不用活在相互算计之中呢?
美国传教士明恩浦在中国生活22年,最深刻的印象便是中国人“面子要紧”。中国人很少赤裸裸地谈论利害,凡事都留有余地,所以,别人送来厚礼,一般都只收一部分。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虚伪的成份,成熟地融入社会的标准之一就是心知肚明其中奥妙而不去揭穿。我们民族性中的“表演性”能把一切事情仪式化,包括送礼。
🙁 哥过几天回去,也得给上面的老大送点小礼,悲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