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爱父母
如果你是华人,你可能对政治不关心,漠视法律,但内心一定深爱父母,事实上父母是大多数华人最爱的人,是心灵的圣地,成功时最先想到的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满清就是通过提倡孝道,才坐稳了江山。
二。世俗生活
没有一种信仰,能让华人念念不忘,华人的生活是现实的,世俗的,宗教生活是大多数华人所陌生的可有可无的,信仰也往往希望现实的赏报,小家从来都是至上的。
三。汉字
汉字是华人的命脉,是与生俱来的流在心里的血,是民族的最根本的筋脉。
四。春节
忙的不过春节对华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再忙于现实的华人,也会在内心对自己说一声,过年了,儿时的回忆中一定有春节的热闹。
五。筷子
学习使用筷子是华人孩童的必修课,不会使用筷子的华人是另类的。
六。民族优越感
华人的民族优越感,也是与生惧来的,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国土,对洋人总是一种内心的不服,看到韩国的四卦旗,日本的和服,也是一笑,心说,学我们的,还真象;就是常说国人这不是那不对的人,话外之音也是,我们不该是这样,我们是泱泱大国之民族。
七。热切期望下一代
对下一代的重视是华人的传统,为孩子多少父母付出了巨大艰辛,重视教育,期望下一代成名成家或是生活的更幸福,是每个华人父母的人生奋斗目标;没有后代对国人来说永远是非正常的。
八。聚餐
一家人或一个小集团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其乐融融,是华人永恒的文化和快乐。
九。内向
华人永远是内向的,在公众场合,含蓄和不多言语,是一种美德。
十。喜欢欧美
华人对东洋和东南亚是不屑的,大体上总是认为欧美才是真正的优雅,是当今真正的文明国家,是可以和中国成为常任理事国的
这应该是所有华人的主要的特征吧,但也有例外的
作者本来就说过:“绝大多数华。。。” 没说全部。
一。深爱父母
基本上我是认同的,但前提是这孩子必须从小灌输东方思想观念。很遗憾,现在很多年青一代的父母亲,觉得“中文”是下等语言,东方思想是“腐败”或者“失败”的,都很看
好西方文化。
很多人觉得西方教学好,孩子独立,是,能独立自然最好不过,但他也是比东方人早纪念罢了,能影响你的人生多少? 但如果,他的独立思想收到不好外界的影响呢?那
就出现了
杀人狂,变态色魔等等的人间败类。从小灌输西方思想的人,不一定就会孝顺父母,尊师重道,因为他不懂!西方文化不教这个,所以现在从“养儿防老”变质成“养儿烦恼”
。
二。世俗生活
这个就见仁见智吧。还是有深信信仰的人的,我觉得无论是什么国籍,什么种族,都有各种各类的人,林子大了啥鸟都有。
三。汉字
我还是强调,看父母亲从小有没有灌输东方思想。现在我听说很多孩子学中文太难,学不会。跟父母说:干嘛我要学中文,我又不去中国,我又不靠他们吃饭。
有的甚至说,我又不是“中国人”,他们拿筷子吃饭,我用刀叉的嘞,咳。。。。悲哀。
汉字,博大精深,学海无涯,不是那种只为了“往后的生存”而学习的人所能理解的,能够参透的。 不是吗,现在很多小孩被灌输的概念,“为什么要读书呢?“,”读书就一
定是要考文凭“,
考到好文凭是以后你前途的踏脚石,就是这样,读书就为了”生存“。
四。春节
嗯,同感。 但我觉得我们的媒体,现在在春节期间播出的内容是越离越远了,已经不像
是”中国人“过年了。
五。筷子
很遗憾,很多90后,已经不会拿筷子了。
六。民族优越感
我看我不需要一直重复说从小灌输东方思想的词了吧,下来我有什么就说。现在有些年轻一代的,你说他是中国人,
他跟你急。他觉得面包比白米饭来得香。
七。热切期望下一代
这个我是百分之百认同,这个无可厚非。
八。聚餐
本来是如此。有头发谁想当秃驴。可这个繁忙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几乎没什么时间聚在一起。聚在一起了,吃吃喝喝
花钱也受不了,因此,人情。。。薄啊,比纸都薄。现代都是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九。内向
应该说是:含蓄、谦虚。如果有教好的话,这是我们华人最棒的美德,谁教的,孔孟之道。如果说跟新一代说孔子,他不懂会有点夸张,但你问他
是什么年代的人,我打包票,百分之九十都不懂。含蓄与谦虚,而且说话都经思考才说出口,新一代很多人,说出来的话句句都是博大精深的英文单词,
可听下去能烂其耳,爆其管,基本上只用嘴巴说话的大学士,大有人在。
十。喜欢欧美
这不是欧美,奥美的问题,很多人,很遗憾,尤其是现代中国人都觉得,外面的月亮比较圆,我们还能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