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128带来的困惑和迷思(如果把公寓转给外国人的父母)

曾经有一拨人(其实我也是其中之一)买了公寓,后来打算再买组屋时候,发现有个新条例,如果买组屋,公寓要在6个月内处理掉。
再之后呢,想着把公寓转给父母名下,这样又可以买组屋了还可以保住公寓。想得挺好吧~~~~

可是呢,128出来了,外国人需要多10%的印花税。这样的话如果公民/PR把手上的公寓转去父母名下的话,身为外国人的父母岂不是要付多一个10%的印花税。对于普通人来讲也不少。问题是,这种transfer和购买是不是一个道理,怎么个操作的办法?有没有具体操作过的人,上来分享一下。
这种情况父母要付额外的印花税吗?(父母不是PR,为LTSVP).
transfer的手续如何,难道相当于一次买卖的transaction还是不同?
具体的程序如何操作?包括银行贷款。(比如,以自己的名字贷了30年,如果转去父母名下,但是贷款人不变,还是自己。有没有问题?)

有经验的人请指教!


你没有银行贷款可以gift,交market value的印花税
如果有贷款,就不要多想了


请问住持

GIFT 怎么做? 是到律师楼作手续吧对方名字加进来 把我的名字拿出来就可以了么? 然后把银花税一交

律师费呢也一交?  应该不多巴这个费用?


其实我也没做过gift,律师跟我讲了个大概 ,基本上就是这些费用。
valuation也不用,自己按着市价着报个数就成,不过如果到时候被IRAS查出来报的低了,要补上差额。网上写了是有罚款,但具体有没有就不知道了


I C.  三可由

现在没有遗产税了 所以这么搞

是不是外国有钱人可以来这里买个房子。GIFT给子女然后再卖了旧逃避他国遗产税了? 不明白。。猜得:)


你要买组屋了?怎么感觉ls几个问题引问题更多了呢?
其实很简单,你问问你比较相熟的banker,和上次用的律师,就算不能打电话给律师问,跟你联系的总有一个秘书,他们都应该知道的,其实一些比较用心有料的中介,做很多外国买家生意的也比较懂,基本上我什么事情都先问我的中介,帮我卖一次房子,终生免费顾问,哈哈。

贷款的方面,如果你的配套绑定期已经过了,我觉得问题不大,如果在配套绑定期内,更名易主恐怕比较复杂,要问银行即使转名给亲戚自己仍然是供款人,贷款人可否不算违约金。如果已经过了绑定,直接refinance,自己照样做贷款人或者供款担保人,每个银行放你在不同的名目下,其实钱都是你出。


真是想的很美,没可行性


有钱买公寓,照道理就应该不在意这钱。都是因为钱明明不够,非要贷款买,现在整出这些问题。经济再一掉,工作再一丢,就可以歇菜了。


买了公寓干嘛再要买 HDB?开车去领救济金,在国内要被人肉的。


父母是外国人,依然要交纳10%的额外印花税,没什么漏洞可以钻。


还是你回答得最靠谱啊~~~ 哈哈
我的中介问过了,很不给力,一问三不知。
我本打算问律师楼,那个秘书小姐辞职了,所以要找律师直接问麻烦点。
banker那边我一会儿问问,看能找到什么咨询。谢谢啦~~~

也没有说是有具体的打算,有个朋友有类似的操作,我也想看看可行性如何。
如果房假这次真的能下来也许考虑抄底,买公寓还是买组屋就看倒时候的价钱和政策了。


如果你的抄底设在大众私宅价格比9月份水平跌15%能买到房子,还是有可能,再低就可能性不大了。128震慑力过了,如果经济在明年2季度以前还能抗得住像目前这样或者清淡一点,照样有人进场的,我这边一个邻居房子1个星期就卖了,市场价卖的。大众私宅尺价900以下的永久旧公寓或者800多尺价的新公寓哪怕99的,还是本地人乐意买的,即使bedok resident这样近期仍然好卖的,本地人比例还是居多,政府这招是吓退些本地人,阻挡外国人,到底还是保护本地人,保护资金不大笔流入房市。


我想也是,这么多人等着抄底呢,现在有钱人多了。

对了,你知道什么银行贷款对于自雇人士最宽松吗?听说UOB只要能给首付就贷给你80%。有这么回事吗?


你要refinance?UOB或者渣打吧,感觉比较松,自雇人士不懂,也得看你报税单漂亮否不是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