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来新第四年,换了四茬老师,每次都是英文、数学、华文、科学大换血。 如果在中国,基本都是一年级到六年级,班主任和其他老师一直带到毕业。 有人说一年一换老师好,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风格,让孩子能够多适应。同时可以保持老师与家长不能有非正常关系。 有人说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好,老师与学生了解深刻,有利于因材施教。 究竟哪种方法好呢?
在这边老师换来换去很正常,我家的就今年p6没有换
想起我们在中国,曾经有一个班主任老师马上要退休了,家长们还联合要求那个老师推迟到孩子们小学毕业时再退休。
哪家家长不经常琢磨,今年应该给孩子的老师送什么礼物。
据我了解,新加坡的小学基本上小5以前是每年换form teacher的,因为一般小学form teacher会负责英文,科学和数学,所以感觉是大换血。华文老师相对稳定,但也不会一直教6年,最多2-3年。
其实这样也有合理性在里面,应该和小学的师资配备有关。我女儿从小1到小5确实老师的水平区别很大,小5和小6的老师最强,是2009年的新加坡10大杰出教师(包括小学初中和JC),她曾经和我聊天时说她觉得自己喜欢教高年级的同学,喜欢给她们分享一些人生感悟,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没有足够的耐心(我觉得也是大材小用)。
一般而言,学校会把好老师配给高年级,top class。
在国内 也是2-3年要换一次老师 一个班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从小一带到小六的几乎没有 高年级老师的教法和水平与低年级老师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换的比较好
小学换老师还是有必要的。有些小孩子在低年级时比较调皮,如果不换老师的话对这些小孩子的成长可能会有影响。
我家老大今年中二,前几天回来报告,她们班换了8个老师,几乎全部换完,包括班主任。我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已经这样还能怎样?
我儿子在中国时一年级的班主任语文老师,2011年暑假还带着小五那班同学来新加坡。
频繁地换与基本不换,这可能是新、中教育的一个区别吧?
中二,学校重分班,原来中一的老师基本上都留在新中一了。我女儿现在的科任老师没有一位是原来的老师,只有个别的老师曾代过课。
现在的班是分数较高的班,但师资是不是最强就不清楚了。
我们都知道,流水线作业是把生产过程划分为在时间上相等或成倍比的若干工序,并将其分别固定于按工艺过程顺序排列的各工作地,劳动对象按一定的节拍或速度,顺次流过各工作地进行加工。
好处有:
可以按固定工艺,大规模,高效率地生产出同一类产品;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低;人员和设备的负荷率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
坏处是:
产品无各自风格;不适合于制造精品。工人的积极性较低;工作强度太高,工作枯燥无味。
小一的班上一年,还有换好几个老师的呢,因为有的要选高华。我搞不懂的是,大家不是都觉得基础重要吗,小一小二认字少,学的不好,到了小五,小六,换厉害的老师一抓,就可以好啦。可能每个学校都不一样哦。
我是希望自家孩子别碰上经常出去上课,动不动开会的老师。
你这希望要破灭了。每个老师都有培训,出去读书上课的机会的,那是一种业务提升,自我充电。每个学校都有很多的Meeting Time,大会小会总结分享报告啥的,必不可少。
小学换老师是常事。这从新加坡的幼儿园托儿所就开始了。很少老师是跟着学生一起升级的,就算老师升级上去了,也不一定教原来的学生。因为学生升级上去,会重排班次,来个整合。
不知道新加坡教育家们是怎么想的,反正他们就觉得【每个老师都要接触不同的孩子,每个孩子接受不同的老师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好。】
作为老师,我还不愿意每年换呢。每年都面对新的孩子,懒得适应,还得重新去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我也认为经常换老师不好,但是,这个我不能控制。
我儿子的小学,中学,也是经历了每年换老师。换到我都麻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