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

中国学生在新加坡读完poly 后可以申请外国的大学吗?

请问:一中国学生,如果读完poly后,成绩好可以申请国外的大学吗,还是只能申请新加坡本地的大学,谢谢!


可以啊,还有直接读硕士的呢!

看看前国大校长施春风的例子:

施春风,华人、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以他在非线性断裂力学的计算方法,及断裂分析领域里所作出的贡献而蜚声国际。因其在工程研究领域的特殊成就,于2006年4月获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的海外荣誉院士。  

字串2
    “我在新加坡的中学读书时,读得磕磕碰碰。我这种融不进制度的学生,便被当作一般学生处理。”施春风最近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回顾自己的学生生涯,开玩笑地说,那时候,老师对他接二连三的提问,只说一句话:“闭嘴,坐下。”  

     可是,在新加坡理工学院完成工程专业文凭后,施春风却在没有学士学位的情况下,获得了加拿大名校麦基尔大学的研究助理资助去修读硕士,其后进入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后来还成为美国另一所名校布朗大学材料科学系的知名教授,更不曾想,他会于千禧年在新国大这所当年未能入读的大学出任校长。  


还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所以要告诉孩子在人生各个阶段都要努力,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


这个应该是个很特殊的案例吧, 他应该是在某个特别领域非常擅长, 或是很有独特的研究, 这样才能以POLY的文凭并受到资助去读硕.

J版, 有没有更具体的版本, 比如说他如何拿到了加拿大名校麦基尔大学的研究助理资助? 其后读博士不难, 难的是第一步可以跨出来.


最后一次出席国大毕业典礼 施春风畅谈缘分与运气(2008-07-08)

● 潘星华

  “要认识自己,忠于自己。处世待人,除了要理性地用头脑思考,还要感性地用心聆听。只有这样,看似虚渺的“缘”和“运气”才会降临。你还要多交朋友,乘着由“缘”而来的“缘分”和由“运气”而来的“幸运”,碰到为你开启机会之门的贵人,来与你共事,共同为梦想奋斗,一起开创事业。”

  国立大学校长施春风教授,昨天在今年国大首场毕业典礼上,用自己上半生经历,以上述讲话来勉励应届毕业生。施春风将于今年12月出任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创校校长。昨天是他第九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国大毕业礼上讲话。

  施春风说,他年轻时,为忠于自己追求如饥如渴的求知心,埋首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以至O水准会考成绩不够好,无法升读高中,只能入读新加坡工艺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的前身)。不过,这却也为他奠定了后来做科学研究的基础。

  施春风追求学问的热忱,当时在新加坡工院引起了院长埃迪斯(Robert Edis)的注意,把他介绍给来自加拿大麦基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的一名杨姓访问教授(Raymond Yong)。杨教授把施春风请到麦基尔大学去当研究助理,从那儿,施春风去到美国哈佛大学,并在哈佛大学,碰到了影响他终生,亦师亦友的博士导师赫钦森(John Hutchinson)教授。

  施春风说:“赫钦森是当时哈佛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只比我大6岁。我们的碰面是缘,是偶遇,后来我们一起在‘非线性断裂力学’领域努力,是缘分。我认为在面对速变、不确定的未来,只有通过多交朋友,多结缘,才能和未知‘交朋友’,而不是被未知吓倒。”

  谈到处世待人,他说,“除了要理性地用头脑思考,还要感性地用心聆听”。他解释:“如果不是这样,我不会在上世纪90年代,放下美国顶尖布朗大学的永久教职,回到新加坡来接受国立大学一个只有五年合约的教授职位。朋友要我慎重考虑,不要受思乡之情影响。他们说我回来是‘在文化沙漠里的事业自杀’。到最近,我决定去沙特阿拉伯,又有朋友说我放下亚洲最优秀的大学不做,去真的沙漠,搞一所现在连影子也没有的大学,他们又劝我三思。”

  施春风说,“如果我做事,真的只是理性思考,而不是感性用心的话,我不会回来新加坡,今天不会站在这里,今年底我也不会去沙特阿拉伯。”

  他对新加坡人很年轻就很保守、厌恶改变的现象感到担忧。

  他说:“我小时候的新加坡,还是第三世界。我从出生就睡地板,15岁时,家里才有能力提升到睡帆布床。当时人们一穷二白,都有敢闯的勇气,要做就去做。反倒是到了第一世界的今天,新加坡富裕了,年轻人反而迟疑起来,不愿冒险,还认为日子当然是会越来越好,这令我很担心。” 

《联合早报》
(编辑:黄爱莲)


这确实是天才, 是人才, 条条大路通罗马, 可以鼓励孩子朝着自己的方向勇敢出发.


感觉他是东一郞头,西一棒, 不象做学问的。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