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

中国人真的都要去移民吗?

作者:BWCHINESE中文网专栏作家 连敏玲 2012-01-04 星期三 大 中 小 默认
——————————————————————————–
收藏 打印 投稿 评论 ( 共6条 )  BWCHINESE中文网专栏作家连敏玲:“月是故乡明”是所有离开故乡的游子内心最真最深的痛的。
这几年,我那些当年风光出国读书的同学、亲戚不少都一个个归国寻找商业机会,就连一个一向被认为品学兼优、前途大好的表妹也从加拿大回国,并且准备放弃加拿大的身份,留在中国。我们都很不解,国外不是很好吗?怎么都回来了呢?

我把困扰已久的问题拿出来问问她,怎么好好的就不去加拿大了呢?她也就向我们细细道来,其中原委。一听之下,恍然大悟,也感慨良多。其实客居异国,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首先是对父母的医疗照顾问题,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很多,到了如今父母也到了需要人照顾的年龄,但是要把父母接到国外,父母的医疗就是个大问题,医疗费用倒在其次,最大的问题是看不上病。因为医生要提前很久预约,同时国外的医生很权威,病人没法像国内那样质疑医生的处方,要同时找好几个医生来看病,那排队的时间是等不起的。再加上语言不通,医疗上的专业名词又多,基本搞不明白到底得的是什么病,该怎么办。然而,在中国的话,用表妹的话来说:“至少还能通过熟人找得到医生,见得上医生的面。在国外,要见医生的面都很难。”她的一个同学,母亲得了癌症,要去预约医生,排队要排到半年后,都不知道她母亲能否坚持到半年后。尽管也知道最后的结果无力挽回,但是作为亲人来讲,不能让自己的母亲见见医生,终归是心有不甘的。

其次是当地的文化融合问题,这个是从国外回来的朋友们普遍感触—-国外太无聊了。对于忙碌惯了的中国人来说,在国外大把大把的闲暇时间,真不知道做什么好。刚呆着前半年是很舒服的,但是半年过后,空虚无聊就开始了。没有朋友圈子,要有,也是一个小圈子。因为语言差异,注定了很难对非母语的文化环境有归属感,所以也很难体会和感受另外一种语言环境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在国内过惯了灯红酒绿的生活的男同胞们,那感觉落差就更大了。

第三,在国外事业发展前途渺茫。做职业经理人,很难有中高层职位会给到第一代的移民的,我们看到在媒体上稍微有点成绩的华人基本都是第二代以后的移民。除非是有非常特殊的技术专长,但是这样的人群毕竟是少数。尤其是读商科的。打工没前途,创业吧,相比较国内,那还真不如回国创业。所谓乱世出英雄,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国家所产生的创业机会一定大大多于平稳发展的国家。

不过也有例外,我一个女同学就抵死不肯回国。原因很简单,她已婚,老公很帅很优秀还很多金。事事满意,所以反而很担心回国后她老公容易成为国内诸多小三的争夺对象。用她的话说:“如今国内的小姑娘,尤其是你们上海的小姑娘,那简直就是不折手段。我是有道德底线的人,但是遇到没有道德底线的小姑娘,我很害怕不是对手。”尽管我再三申明,我不是上海人,也不要对上海人有歧视,但是她坚持她看到太多这样的例子了,确实有名有姓,铁证如山,我也很难反驳。

如今看到很多国内中产以上的人员在纷纷移民,我很理解他们对于某些环境的不安全感,让他们纷纷转移资产到国外,但是,移民前,真的要好好想想,移民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生活?还是事业?为了孩子的教育?在国外就一定能确保生活目标实现吗?其实,很多目标,不移民一样能实现。“月是故乡明”是所有离开故乡的游子内心最真最深的痛。


又看到了妹妹
好开心呀

这个问题
值得深思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家念的经不同,各取所需咯


的确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移民对每个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都有不同的结局。


回国了吗?


姐姐,丫头成绩出来了,全班第九名,英语99分,就没对一个选择题。总分285.5.回来上课也就一个多月吧,数学我最担心的也有96了,说明丫头是努力认真的。看见她开心的学习着,我就放心了。
移民与否,我觉得根据个人想法吧,想做就去做,但不要给家庭造成牺牲太大的感觉就好了。中国人口那么多,多出去点有钱人或者精英也让中国人露脸。但切忌别给中国抹黑就好了。不管你是否换了国籍,你如果做了不妥的事情,人家照旧说:中国人怎么怎么……慎重啊。


小姑娘真不错,祝贺她


妹妹
孩子选择回去 就对了

祝福你们一家


女儿很孝顺,想必当初说可以回国读书多半是为了她亲爱的妈妈吧?但后面她也找到了她的快乐.
姐姐也保重身体.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