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大家先不好笑我,孩子还很小,不到1岁,但是做父母的需要未雨筹莫。想请教请教过来父母。是不是小学入学完全按照距离学校远近的?1公里之内一定进吗?还是有别的指标?谢谢指点。
小学报名按以下次序:
第1阶段,有兄姐正在该小学就读,(太人性化了)
第2a阶段,父母兄姐是该校校友,或父母任职于该学校
第2b阶段,义工,基层领袖,教会/会馆成员
第2c阶段,开放给公民/PR
第3阶段,外国人。
在任一阶段,如果报名人数超过学额,才考虑住家远近,1公里以内,1-2公里,2公里以外
如果仍旧报名人数超过学额,就需要抽签。
厉害啊,谢谢。
顺便请教,妹妹是否可以先报名一女校,进不了才去哥哥现在就读的学校呢?(哥哥的学校也不错,只是不如那女子小学好,可也是要排队抽签)
理论上似乎不行,因为时间上有冲突。
哥哥就读的学校,已经开始第一阶段报名了,而你想去的女校,由于只能在第2阶段报名,所以还没开始呢
如果你放弃了哥哥的第一阶段优先,等第2阶段都结束了,抽签没能进入女校,那回过头来再找哥哥的学校,那时报名也早结束了,似乎不会给你学额了。
不行吧, 报名时间是按照阶段来的,像你的情况,决定是否要报哥哥的学校的阶段在前,自主报名在后. 前阶段能报不报就放弃机会了…
这么说,弄不好就鸡飞蛋打了?
到时候又是一个头痛的选择题
想搬去名校的附近,可是又怕费了很多周折,却进不了,就剩下郁闷了
楼主好kiasu呀
哈哈哈:$:$
是啊,我朋友家下楼就是南侨,结果也是要抽签
小学抽签等级是按照一公里以内,1-2公里,2公里开外来排的,等级内就不再细化了.
另公民两次,永久居民一次.
Posted on December 21, 2009
新加坡教育部宣布通过两项新措施,进一步区分新加坡公民和非公民的教育权益。明年起,新加坡公民报读小一而需要抽签时,将比永久居民拥有多一次抽签机会。另外,从2011年起,教育部将分两年逐步调高永久居民和国际学生的学费杂费。
李显龙总理今年9月在南洋理工大学学生会举办的部长论坛上,曾透露政府会在政策上更好地区分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及外籍人员,以更好地反映国民的责任及权益。
新的抽签制度虽然提高了公民入读热门学校的机会,但是本地学校整体收生比率保持不变。非公民虽然未必都能够入读理想学校,但一样有机会享有本地的优秀教育素质。
教育部受询时指出,目前就读本地小学、中学、初院高中的学生总数,永久居民占8%,国际学生4%。
教育部曾分别在2005年及2007年调整永久居民和国际学生的学费杂费。这次的增幅是最高的,永久居民和国际学生缴付的学杂费分两年逐步调整后,将较目 前增加57%至252%。以永久居民为例,目前小学学杂费是每月14元5角,每年174元,2011年将调高到每年369元,2012年再调高到612 元,整体增幅达252%。新加坡公民念小学则享有免学费,每年只须缴付132元杂费。
想请问一下可以在同一阶段同时报名几所不同的学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