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闲谈

什么叫中医,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之我见

什么叫中医,顾名思义就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它与西方医学是两种理论体系,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途经,但许多人将其混为一谈.其实早期的中医发展同西方医学是一样的,都是从解剖学开始的(有许多考古出土的医疗后的骨胳为证);直到医圣张仲景时期(公元300年左右),张仲景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提出了较为完善的辩证施治理论体系[伤寒杂病论].并为后人所推崇延续之今.自此后,中医就同西医分道扬镳了.发展至今,西医发展成为了微观医学(细胞学,分子学等)的代表;中医发展成为宏观医学(天,地,人)的鼻祖.两者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的.所以,西医在解剖学,外科学及微创等领域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而中医在疑难杂症及许多慢性病的辩证施治中有着巨大的优势.


呵呵,你提的很尖刻,你有讲的很对之处(对医生的品德要求极高),非常感谢.那我就多讲讲吧,也算是抛砖引玉.中医,也就是中国的传统医学;行中医之人,过去被称为”郎中”,而理论上被称为”上,中,下工”;有经验及知名的多被称为”大家”.现多称为”大夫”.行中医之人的基本素质,我引用金代名医刘完素的一段话吧:欲为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三者具明,然后可以愈人疾病.这也是中医成为宏观医学的理论基础(我的观点):大到天体运行之道,四季交替的变化及规律,五行的相生相克,因地之理而对人生的影响.小到人体的阴阳平衡;五脏六腑的辩证;精,气,血,津液,神的相互关系;经络的循行交接;奇经八脉的变化等.正所谓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类证治裁序1).
你讲到的行中医者,对医生的品德要求极高;这我非常认同.我引用金代名医刘完素的一段话吧(自序篇):夫医道者,以济世为良,以愈疾为善.清嘉庆名医吴瑭(温病条辨序):医,仁道也,而必智以先之,勇以副之,仁以成之.智之所到,汤液针灸任施,无处不当;否则卤莽不经,草菅民命矣.况医之为道,与仁同功(名医类案序).医为人之司命矣.
你提到的有贪心就无法正确望闻问切,我也非常赞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矣.
至于”忌口”,我是不主张忌的,应顺其自然,也就是中医强调的”天人合一”.我这里力举金代名医张子和为例,他提到忌口时认为:病人欲食之,与之则病愈;反之,则病人不悦而食减,久则病增损命,世俗误人矣.强调”不忌口得愈”(儒门事亲).病人想吃什么,说明他体内可能缺少什么,怎么能忌哪.现在有些中医(也有假中医),在开方后,一再要求病人这不能吃,那不能吃;一但方无效或相反,就责怪病人违忌;其实许多病人终生不敢违忌的.不考虑是否方不对症,或诊断错误;一昧推在病人身上,实则草菅民命矣.好了,今天就谈到这里,还有什么我们再讨论,非常感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