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目前普遍认同的是新加坡租房太贵,每月交租金还不如还房贷。根据这样的思维,应该都会尽早买房,自己拥有房产,不给别人付租金。
但市场上的组屋和公寓似乎都可以找到租客,闲置率不高。为什么租金昂贵,却有充足的租客呢?尤其是租一整套的组屋或公寓,价格不低,理应收入丰厚,为什么不选择买房呢?
我觉得潜在原因有几个,欢迎积极讨论、补充:
a. 申请并等待PR/公民批准,一旦拿到PR或公民就立即买HDB
b. EP/SP持有者,想购买公寓,但首付不够,需要继续储蓄,或看跌市场,选择过1,2年再入场
c. 没打算在新长居,所以暂时租房
d. 公司有租金补贴,自己无需掏钱,所以不考虑买房
e. 寄钱回家,让家人先购房改善生活
f. 找到另一半再一起买房,单身先租房
g. 高收入,高消费,租一整套家具电器齐全的组屋,一样能保证生活质量
你都说了呀
主要是流动人口比较多
07年之前,很多朋友租房子,现在这一批同学和朋友都各自买房,只要有稳定工作,无论是双份收入,还是老公一人收入,都有能力供房子。
还有一个趋势 — 从登陆新加坡到买房的时间缩短了,很想讨论一下这个会不会影响租客数量。
以前有朋友来新加坡7,8年还是租房,现在多数只要拿到PR就果断买房,有的来了还不到两年就荣升屋主。
07年之前买房的意识薄弱,现在买组屋已经成为共识,只要有身份,借钱也要买HDB。
市场上新增一个屋主,就少了一个租客,当前的房屋能确保不闲置,个人猜测新增人口/流动人口的数量挺多的。
现在越来越多人有兴趣投资二套房,不知道将来的租金市场还会一样红火吗?
没人知道。看政府吧。一直进人和少移民不同吧。没有不变的事。
大家有点闲钱,不懂股票不做生意只好买房了。老了卖掉套现活命。我就这样想的。
新加坡500多万的人口总量,其中100多W流动人口,50W左右的PR。 作为世界知名的金融中心,世界经济向亚洲转移,吸引了很多外来人才来新加坡就业,增加了本地租凭市场的需求,这些人也享有公司补贴,消费力强劲
个人很担心,怕不久的将来电子行业外迁,新加坡主要靠教育跟旅游吸引人!到那时如果再加上经济低迷,高利息,少租客就掺了!纠结啊!
很想听听大家的高见!
很大一部分都是流动人口吧,根本就没打算在新加坡定居的当然不会买房了。我的同事超过一半都是红毛,全部花着少则三四千,多则六七千的租金租房。
我自己的原因:
和朋友合租一套公寓,地铁站旁边,靠近市区,上班近,周围环境很好,每个月也付不了太多租金。这个公寓已经租了7年了,各方面都喜欢,习惯。可是要买房,买的起的公寓都地点偏远,上班远,不方便,每个月的房贷还是现在掏的租金的两三倍。怎么算怎么都是买房要付更多的钱生活反而更不方便。
归属感不强,所以不买房。
但现在租金高涨,导致大家去买房
我很担心 这么高的房价,一旦经济低迷,租金下降,利率增高, 像97年那样不知多少人要破产
那你永远不用买房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