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召所有的PR家人,团结起来,我们应该组成一个团队,与政府喊话,为我们的小孩争取读书的权利。
(新加坡讯)《联合早报》记者陈能端报道,为了进一步区分公民与永久居民的权益,今年起小一报名抽签,新加坡人申请者将获得优先考量。换句话说,即便新加坡人申请者居住的地方离学校较远,也可能比居住距离学校一公里以内的永久居民先获录取。
具体怎么操作?
这样做会更激起新加坡人的排外情绪。。。三思。。。。
去争取反而会失去更多吧。
我倒是觉得可以向部长陈情,要求重视PR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但一定要打悲情牌,如果是高调的抗议,抗争只会适得其反。
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别人怎么会看得起你,哎,可悲!
也认同他的观点。
这个没什么讨论头,除非新加坡宣布他是非移民国家。
小孩子是PR的话一定有小学可以进,不存在进不了小学的问题。如果是”为pr小孩子入小一名校争取权利”,估计是应者寥寥。
“悲情牌”估计也没什么用。
这里和西方是一样的,讲的是利益。也就是:想让我干什么事,先告诉我能得到什么。Show Me the Money!
我觉得楼主说得非常有理,普通的邻里小学并不决定我们的孩子只能进普通的中学,但是希望政策制定者能以小孩就近入学为最前提的考量,免去舟车劳顿之苦。
这个节骨眼最好不要再生事端政府不可能为了PR朝令夕改我们也好自为之量力而行。
呵呵,实在无话可说阿。其实大家并没有想进名校只是想就近入学,可是政府连这都没有考虑过呀。
一盘散沙,各自保住自己的利益吧!
该发生的终究是要发生,这政策绝对不会因为承受者的忍耐而成为最后的抵制pr政策。
等着瞧吧!
的确,进不进名校根本不是大问题。名校对多数新移民来说是本来就是可望不可及的事。
现在的问题是PR被突然地,硬生生地夺去了选择权。之前放出的风声是:“The registration system has been criticised for giving too much priority to children with links to the school… 然后是”any changes would take time to be studied and implemented, as suggestions from various groups would have to be studied carefully.“ 再然后,政府”认真研究了各方面的声音“,决定拿那个”无法出声“的群体开刀。谁都得罪不起,于是谁都不得罪。。。根本问题呢?那是以后的事。。。真是个拍拍脑袋就下达的简单而粗暴的政策!
作为PR,应该让新政府知道自己的难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喊话“,”抗争“这样的词不太合适,改成”沟通“吧。现在这个时候让新政府改变政策是不太可能了,但具体操作方法还没有出台,可能还是会有回旋的余地。退一步说,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PR群体和新政府应该建立一条有效的沟通渠道。这件事争取一下可能会更有现实意义。。。
作为新公民,我所要表达的态度是:政府的这种朝令夕改的行事作风,高傲蛮横脱离百姓的态度,不谨慎也不专业的工作方法值得检讨!不体察民意而被“民意”牵着鼻子走,这样做最终的结果可能会是两头不落好。。。
我可不希望自己成为这种官僚作风的下一个“牺牲品”。。。
现在只是说公民优先,并没有具体说明如何优先,如果只是2B和2C第一轮的抽签优先,PR还是有机会去邻里第二梯队的小学,而不是最差那几所。
这样的话怎样报名就是技术活了~
不知道这样政策对外国人小孩入学影响是怎样?
我觉得没有什么影响
没有影响。
我是PR我缴的税比大部分新加坡人都多,我创造的价值也是一样,如果我的孩子进入这里的教育系统,我还有什么理由离开这里?不明白为什么PR贡献少了?
更不明白的是,自己的利益被侵犯到这个地步,还要存一份“感恩的心”?我彻底糊涂了。我是新加坡公司从国内请过来帮忙做国内的生意的,我在哪里都可以活得很好,我没必要被人欺负到头上还存一份感恩的心。。。
这个新政真的让人失望,毫无疑问的越线。不要拿别的国家来比较,新加坡是纯外向型经济,关上国门就丧失全部竞争力,最直接的没有外国人租房子,房租马上一落千丈,那些靠房租的新加坡人最先开始抱怨。。。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政策跟新加坡的大政方针应该是背道而驰,只不过是政府安抚民心的妥协,但真的让人失望
另外,对这个政策,PR是一定要有声音的,当然是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表达我们的不满,不公平就是不公平,伤感情就是伤感情。结果当然不要抱太大期望,但说话的权利一定要捍卫。
还是那句话,我们PR不是活不下去才求爷爷告奶奶来这里的。走一个我无关紧要,但走一百个PR有人就得掂量掂量,走一千个PR估计有人就会后悔了。。。
说得好。
其实,并不见得就上不了家附近的学校,长途跋涉舟车劳顿去离家很远的小学更不太可能,除非认为1-2KM就算长途跋涉了,只能说是离家比较近和离家最近的区别,每个社区1公里内和1-2公里内一般都有好几所小学,把PR孩子分到2KM以外的学校的机率非常低,何况也许离家最近的小学因为报名率不高,反而成了PR的最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