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加坡【投资移民】的移民政策再次变化,门槛又调高了。(转帖)
2011年1月,新加坡投资移民政策已经经历了一次很大的变化,营业额要求从1千万新币变成3千万新币,投资金额从三选一(100万新币,150万新币,200万新币)变成只能投资250万新币。高额的投资款已经让很多申请者在门外徘徊,加上2011年多数按旧政策递交的申请屡屡被拒,新加坡投资移民经历了整整一年的低潮期。如今时隔一年多,新加坡投资移民将再次迎来寒冬期,从新加坡行内传来最新消息,新加坡EDB项目政策将再次变化,具体的消息将于4月15日左右正式公布,而据我方了解到的最新情况,更改政策将有可能如下:
一.申请人必需是企业主,具备3年以上经商背景,在公司拥有股份(对申请人公司的营业额和持股有一定要求);
1.房地产行业公司最近三年的主营业平均额必须达到至少10亿新加坡币;
2.其他行业公司最近三年的主营业平均额必须达到至少2亿新加坡币;
3.申请人公司拥有股份需要达到30%以上;
二.投资者作出详细的投资计划书(投资基金不必);
三.投资250万新加坡币,用于开拓新的生意或扩充现有生意,或投资到获全球商业投资者计划批准的基金,从投资之日起5年内,不得撤出投资资金或转让相关股权,股票或基金由政府托管。
四.申请人需要在新加坡成立公司,并且招聘最少5个新加坡公民工作;
五.申请人在新加坡公司,必须每年开出支不少100万新币以上;
六.主申请人、配偶或者小孩,需要其中一人在新加坡5年时间里注满2.5年;
七.申请人家庭如果都满足以上第五条和第六条,新加坡移民局颁发给申请人家庭5年的返新加坡签证;
八.申请人家庭如果只能满足以上第五条或者第六条的其中一条,新加坡移民局只能颁发给申请人家庭3年的返新加坡签。
相比其他的移民项目,新加坡投资移民可以说是目前要求最高的,如果政策不会松动,预计新加坡投资移民将在未来几年进入冷冻期,在此提醒欲申请投资移民新加坡的客户抓紧最后的时机,赶搭这趟通往花园国家的末班车。
自宫的政策。。。。
难度又增大了。
这个太自负袅……
不如干脆不许投资移民算了
反正咱也没钱。
我要是有那么多的钱,全世界基本上任选了,加拿大,澳洲,香港等等,有什么理由选择新加坡呢?
有很多有钱人选择新加坡都是因为靠近中国,华人社会,双语环境,治安好,吃得习惯。
这个应该是李连杰移民新加坡的理由。对于不是那么出名的老板,虽然移民国外了,但是人还在国内开公司发财,恐怕没有几个认真报税的。而且应该除了美国,没有哪个国家对海外公民征税吧。
新加坡是重商环境,推行自由贸易,税赋比其他国家来的低,免双课税,无需“移民监”,无需放弃国内生意,治安基本良好,公共设施完善,一本“新”护照可以畅行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货币的起伏也较平稳,抗风暴的能力较高,投资自然较有保障,加上中西文化都不排斥,各国美食都有,医疗设施和水平都有世界级水准,生活质量高,教育系统完善,如果孩子入公立学校,还可以享有教育津贴等等,自然可以吸引有不少有钱人来这里申请永久居留权。
说来说去,有钱到哪里都好办,哪里都给你开绿灯。如果被这个提高了的门槛挡住了,那就说明你还不够有钱。努力吧,同志们!
有钱选欧洲了,这鸟地方
毕竟这是新加坡,有他的遠虑与其他考量,也不要忘了,有时是反思考。讲到思考,这理可不简单
税高的地方有钱人都不爱去,包括全球追税的美国
移民国家们的门坎普遍提高,坡县提高也不为过啊
主要是天朝的有钱人太多,钱数也惊人,还潮水般地往外涌,
各国加高“防波堤”,顺便捞大鱼
这现状倒是应了句古话:贫贱不能移!
想移,腰包就得够厚实
有这么多钱国内别太舒服,这里是适合来工作赚钱的地方
嘿嘿 中国赚钱外国花才安心. 那些有钱人有几个是清清白白起家的啊.
法国,中国都对海外国民征税。
因为税高就离开的富人只能说还不算很有钱。
君不见美国还有那么多的富人,搬到新家坡来的只有罗杰斯一个人,难道剩下的富豪都是凯子?
同意!这样高的门槛我们有理由非要选择新加坡吗?
有这么多钱来这里折腾
有道理,欧美对中国人来说没什么好
选择都是双向的, 自由的, 没人逼你非选新加坡
香港经济很差的,就业很难,房子,物价比新加坡贵,100港币对人民币才81元。有个香港毕业的研究生港币13000,折人民币1万,租房很差的3000
对大陆的富人们来说,香港最大的风险是red alert
在这一点上新加坡又赢了一道,它未来的规划就是要做亚洲的瑞士啊
罗杰斯是新加坡的永久居民,PR了。
以下转自网络——
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是一位曾被时代杂志称其为金融界的印地安那·琼斯(the Indiana Jones of finance),还被“股神”巴菲特称为“对大势的把握无人能及”的投资大师。
他认为中国将是21世纪最伟大的国家,他对中国市场经济潜能和前景非常看好,决定必须尽早给年幼的女儿浸濡在学习华文的环境,为将来做好准备。2007年他选定新加坡,准备在这里最少逗留12年,让当时4岁的女儿乐乐(Hilton Augusta Parker Rogers)和还未出世的小女儿“小蜜蜂”(Beeland Anderson Parker Rogers),在新加坡完成他认为世界最好的幼稚园和小学教育。2008年,罗杰斯在南洋小学担任家长义工,希望能为女儿争取到心仪的小学。他接受联合早报专访,畅谈他为什么做家长义工,为什么认为给女儿学华文是最好的投资,为什么57岁才结婚。罗杰斯深信中国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国家,为了要让女儿能讲流利华语,拥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他选定新加坡。他说:“新加坡的南洋幼稚园和南洋小学是吸引我选择在新加坡定居的最主要原因。新加坡空气清新、学校教华文、医疗卫生好,对我和妻子来说,是一个完美的城市。”
2007年6月,他去南洋小学听王梅凤校长主持的小一报名讲座,就认定了这是女儿的学校。
他说:“我是家长群里,唯一的’红毛’人。王校长介绍这所重视华文,强调纪律,培养学生向上向善品德教育的学校,感动了我。但是,我和妻子跟学校完全没有关系,怎样才能进校呢?我不断去和王校长谈话,幸好找到了家长义工这条路,我们总算能通过为学校服务,争取孩子入学的机会。我的妻子佩琦,可以为学校做一两百个小时义工。她是’红毛人’,英文是母语,可以为学校的英文课程贡献力量。”他说:“我们很喜欢当家长义工,它让我们有机会深入学校、认识学校。平日单凭几次谈话,对学校所知不多。只有当了义工,才让我们了解学校怎样运作,也更让我们爱这所学校。”
当了家长义工,还要确保女儿属于不需要抽签的“—包–进–”者,罗杰斯必须住在学校方圆一公里内。他已经在南洋小学附近找房子。他说:“要找完美的家很不容易,我们看了40所房子,还没有看上一所。”教育部规定必须有新加坡永久居民的身份,才能当家长义工,罗杰斯说:“早在两年前,我已经是新加坡永久居民了。”
罗杰斯通过南洋幼稚园校董的介绍,2007年9月先把4岁的乐乐,送进南洋幼稚园。在选定新加坡南洋幼稚园之前,罗杰斯看了很多学校,上海的宋庆龄幼稚园当然没有错过。他说:“我们还是认为南洋幼稚园更好,孩子三岁四岁,全教华文、讲华语;五岁六岁,华文和英文各占一半,这样的教育最好。很多人认为南洋学校功课很难,华文很深,学校管得很严。对我来说,这正是我选择要进南洋的原因。我和妻子都想孩子在一所有高要求的学校长大,我们希望她们能在那里把华文学好,接受传统中华文化的熏陶,守纪律,为将来做好准备。”二女儿“小蜜蜂”才在2008年出生,罗杰斯因此准备在新加坡最少逗留12年,让两个孩子在南洋小学毕业,再作打算。
谈起他们来新加坡几个月的感受,他们感到很满意。“很多人选择到新加坡来是基于政府许多优惠政策,我不是。我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了这两所学校。今年妻子临盆生产,我们也没有回去美国。”罗杰斯认为搬到亚洲来,选择新加坡,到南洋幼稚园读书,是对女儿最好的投资。“她继续住在纽约,只会讲英语,对世界发展一无所知,在有生之年,不能掌握华文,那对她是莫大损失。”
南洋幼稚园重视华文教育是获得罗杰斯“青睐”的原因。 南洋幼稚园校长黄莉莉说:“我们三岁和四岁幼儿班学生,课上全学华文,全讲华语。到五岁六岁幼稚园班,才学英文,华文仍占一半课时,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打好学生的华文和英文基础。我们又很重视灌输传统价值观,培养有礼貌的孩子,这是家长为什么喜欢我们学校的原因。”去年罗杰斯的妻子佩琦先到南幼报名,在等候名单上排158名。后来经过校董介绍,才获得优先录取。黄莉莉说:“罗杰斯夫妇每天一定亲自接送乐乐,除非罗杰斯不在新加坡,才是他妻子一个人来。”
乐乐在幼稚园一年级的“尊敬班”。班上华文教师郑丽芳说:“乐乐的华语讲得很流利,人很好学,做什么都要做得尽善尽美。如果因为生病缺课,第二天到校,总是先把课业做好才玩。老师同学都很喜欢她。”南洋幼稚园现有学生400人。很多家长是怀孕了,立刻打电话到学校报名,一般都在孩子入学三年前就报名。之后才报名的,入学机会很渺茫。用心良苦当义工,罗杰斯给女儿华文教育环境, 他认为让女儿学华文是最好的投资
近年,罗杰斯非常看好中国,他认为让女儿掌握华文是最好的投资。这位被“股神”巴菲特称为“对大势的把握无人能及”的投资大师曾说:“在我游历的这116个国家中,我最喜欢中国,我很想在中国上海定居。”他又曾经在很多场合说,21世纪是中国世纪,中国将是21世纪最伟大的国家。最近他虽然选择新加坡让妻小居住,并且准备在此定居最少12年,他对中国的前景依然看好。
他说:“我是一个喜欢读历史的人,据我所知,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能够大起大落四五次之多。我看埃及,只兴盛了一次,罗马只兴盛了一次,就连英国也只兴盛了一次。中国却兴盛了四五次,他们当然也有过四五次的衰败。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能耐,也许是这个国家的基因使然吧。中国虽然还自称是共产主义国家,其实,他们是全世界最优秀的资本主义国家。就像意大利还称自己是天主教国家,其实不是,我们不必在意这些标签。”
罗杰斯最近写了一本书叫《A Bull in China》(中国牛市)》,在中国已经翻译成中文出版。他说,很多中国朋友写信来告诉他,他比中国人更清楚中国。“他们说,我在教他们认识中国,这些话我听了很高兴。”对于举家到新加坡定居,他说,“既然我认为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就有必要为女儿的将来做好准备,这是一个她将来要生存的语言。基于种种原因,我的判断也许有错,但是会掌握一个全世界每天有13亿人在讲的语言,了解它的文化,总好过叫她去学只有700万人讲的丹麦语。 “我看完了世界,没有发现任何一个国家未来能有中国那么大的力量。不要说发展中国家,就连发达国家也没有。他说,中国当然还有很多问题,就像美国在19世纪遭遇15次经济萧条、内战等等,但是这些灾难,没有阻止它后来的成功。“中国也会有很多灾难,就像每家企业、每个家庭、每个人那样,都有挫败的经历。我不会因为中国现在碰到一些问题,就叫孩子不要学华文。13亿人讲的华语,对我女儿一生,肯定是重要的。”
57岁才结婚 孩子是生命重心
为了给自己在60岁和65岁才生育的女儿做最好的投资,罗杰斯请中国籍教师到家,让孩子一出生就浸濡在讲华语的环境。为了给孩子受华文教育,他变卖了美国的资产,全家搬到新加坡来。为了给女儿入读南洋小学,他和妻子到南洋小学去当家长义工,还要在学校方圆一公里内找房子,确保孩子“—-包—-进–”。“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脸慈父相的罗杰斯,对记者感慨地说:“你看我对孩子所做的努力,真不可思议吧。”记者问:“10年前,你大概不会这样做吧。”罗杰斯说:“10年前,我不只不会这样做,就连结婚生子也没有想过。10年前,倘若有记者问我结婚生子的事,我一定会生气得拂袖而去。
从前我总认为生孩子是浪费钱、浪费时间的事,可是我错了,大错特错了。有孩子真是太美妙了。她们现在是我生命的重心,我即便不是为她们而活,也是尽一切努力去为她们服务。”
记者问:“你认为人是不是应该前半生50年为事业奋斗,到57岁才组织家庭,之后才为家人而活?”
罗杰斯说:“我不能说别人,我个人的情况是这样。如果我真在20岁有孩子,我可以告诉你,那对我、对孩子、对孩子的妈都是一场灾难。我甚至不能在30 岁、40岁或连50岁也不能结婚。年轻的我,太专注事业,不会去关心妻子、孩子。我到57岁才结婚,60岁和65岁生了两个孩子。我现在虽然还很忙,但是现在我可以比从前给妻儿更多时间。
“孩子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生活得更好。我尽量给她们越多时间越好。我甚至为了她们,搬到亚洲来,为将来做好准备。我现在有两个孩子,搬到亚洲来的理由更充分了。”罗杰斯是个不看电视的人,他只让女儿看DVD(数码光碟)学华语和西班牙语。
他说:“乐乐告诉我,看《灰姑娘》的DVD,不懂西班牙语版说什么,可以看华语版来了解。她的华语比西班牙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