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

关于 2012 ‘A’ Level Project Work 成绩 和 高一及格率

2012 A 水准 专题作业 Project Work (pw) 成绩在几天前公布了。

RI 有85% 学生的A, 其他的学生是B 或 C。我女儿那班除了一位男生得B,全班都拿A。

有其它初院的pw成绩吗?

我在此想警惕在上高一,或在中学的学生家长,即便是RI 这样的名校,每年也有大约 5-8% (60-90多) 的高一学生不及格** (女儿说的,我听了吓了一跳)。这些学生不少以前是小六会考的佼佼者,分数250+ 260+ 。别看名校每年亮丽的成绩,背后有一部分曾经是优秀的学生在挣扎着。

**我向女儿澄清了,她说有一半学校让他们有条件升上去高二,另一半留级或选择转校(大多数选择留级)。


PW华中90%的学生拿到A。
我觉得高一留级这件事也不是很可怕,两年的时间很紧张,多读一年,准备得充分一点,拿到自己满意的A水准成绩,也是可以接受的。像RI,华中这样的名校,不能允许有学生有不及格的成绩,学校肯让学生多读一年,也是不错。


而中学期间的淘汰是另外一回事,淘汰率有5%,有的转校了,有的去O水准班最后去了其他的JC甚至POLY。直通车没有坐到头。所以就是上了直通车,照样是压力很大,不能松懈的。


上了直通车,更不能松懈!!!


恭喜!我亲戚的孩子拿了B,哭得很伤心。


NJC PW 81% A,JC1留级每年大概10-15个左右,还有5个左右会被转出(第二次留级生)。


狮城贝贝对Project Works有一段生动的描述:

关于Project Work的过程与结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9966b90100p3cg.html

作者:狮城贝贝

应家长的要求,在此写关于PW的文章一篇,事先说明,我绝对不是一个好榜样,因为我的PW成绩是B,具体为什么是B,算是一个奇迹,因为老师非常看好我们组,让我们组在他六个班的学生面前展示,作为典范,可是最后这典范组的四个人里面出了3个B,不禁让老师大跌眼镜啊!

PW全称Project Work,可以叫做研究性学习,是一个为期一年的A-level课程。每年初级学院一年级的学生都要用一年的时间学习这个科目,它是公认最耗时、最吃力不讨好的科目,也绝对不是一个努力可以做出来的科目。高一每个星期都会有两节PW课程,在三月假期之前,老师会把往年的题目发给大家,让大家试着解析、练习研究归纳的技巧。每年剑桥考试机构会出两道题,每题只有一个单词。每组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根据这个主题设计一个研究计划。比如我们这届的两个题目就是被称为有史以来“最没有创造力”、“最无聊”的题目。一个是Emergency(紧急情况),另一个是Conservation(保护)。紧急情况,大家无非是讨论一下SARS和流感、登革热、恐怖袭击、地震飓风等等。保护就更加无聊了,保护文化遗产、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动物植物,没有什么创意可言。学姐学长那届有一个题目有无限的想象空间:Journey(旅程)。而学妹那届的:Alternative 和Amalgamation就更是史上“最难”,但是也有发展空间的题目。不知道今年的题目又会是什么。

三月假期之后PW老师和班主任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分组,每组4-5个人,注意:分组不是由学生自己分的,为了确保公平性,所以难免每个人都会跟自己不喜欢的人一起工作。如何使组内团结,齐力断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班很凄惨,因为只有16个人的班级汇集着12个海外留学生,4个新加坡本地同学,是标准的国际班。之所以有这样的班出现是因为我们班是数学RA班,考进数学RA的,不学其他RA的多以留学生为主,因此我们年纪有好几个这样的国际班。这样的班级在PW上是绝对弱势的!因为PW毕竟是一个研究的过程,研究就涉及到收集资料和采访,而这两部分在这个科目中是必须的。没有本地同学的支持,在新加坡就失去了人脉,一切都得靠自己打拚。我们有同学所在的组有本地同学的家长是银行的高层,他们很荣幸地被请过去想问什么问什么。而我们班就4个本地同学,一共四个组,最多也就是每组一个!现实更加凄惨,老师并没有把四个本地同学平均分,其中一个组有两个,而那个一个本地同学都没有的组,就是我们组!!!当我们拿到分组的那一刻,我们组的人都崩溃了。可是老师坚信我们可以克服这个困难,而事实证明我们确实克服了没有人脉网的困难。

PW的第一个阶段是写计划,这部分是算分的,不过是每个人都要写,自己算自己的分。每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写一个大概的计划,好像是300还是500字以内。之后整个组再决定统一的一个题目作为本组一年的研究对象。我们组选择了Conservation of Chinese Street Opera inSingapore,也就是保护新加坡的传统剧种,主要包括京剧、粤剧、芗剧、潮剧和歌仔戏。我是中国传统艺术万事通,因此对于这些剧种的了解和发掘工作全部都落在了我的身上。我们这一年的题目有一个附加要求就是必须举两个例子,从第一个成功或者失败的例子中获取经验和教训,用于研究对象的保护上。鉴于我们组有三个中国留学生和一个印尼同学,我们使用了印尼的皮影戏Wayang Kulit作为成功个案,然后将从印尼政府的政策上面学到的经验用于保护新加坡本土剧种上。决定一个好的、可行的题目是成功的第一步。可也往往是这一步是最容易产生分歧和摩擦的。大家都有各自喜欢、想做的东西,如何统一步调,是每个人都欣然接受一个共同的题目是需要下功夫的。其次题目的可行性,本来我们组想过保护日本传统的插花技术或者茶道,可是这些艺术在新加坡是很稀少的,没有大量的资料支持,是不可行的。

然后就到了最有意思、最刺激的采访和收集资料部分。首先当然是找到专业人士、相关人士进行采访。因为没有人脉,我和子怡同学两个人,在上网搜索了新加坡所有的戏曲社团之后,用了一个星期六穿越了整个牛车水和周边地方,探访了许多社团,最后确定了一家。第二个星期再由我只身前往,终于成功地打入内部,获得了第一手采访资料。也是从那时开始我才发现新加坡竟然有专门给戏曲的KTV!全部都是阿爷阿嬷在那里唱。还有一个至少有一百年历史的潮剧团,里边的伴奏员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那台扬琴的历史起码有五十年,长得跟现在的扬琴很不一样。我们全组又去参观了一次他们剧团排练,发现那个团90%的演员都是莱佛士的校友!哈哈,没想到莱佛士还有这种传统。其次,我们全组人又去听了一次现场的戏曲音乐会,结果就是全场除了我们都是大爷大妈,然后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半途都睡着了。然后我们在门口发放调查表,现场采访一些大爷大妈,收集数据。然后由子怡和齐齐同学统计,写调查。

在之后就是写报告了。报告限制3000字,其实大家最后都写了五六千,把多余的字数放在注脚和附录里面,这是大家惯用的手法了。第一章开头稍稍介绍一下,第二章是成功个案展示,第三章是为什么我们选择这个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对象的展示,第四章是我们研究决定的保护方法与分析,最后一章是未来的展望。印尼同学大卫负责写开头和印尼皮影戏的成功保护,我负责写戏曲在新加坡的现状,以及资料展示,子怡和齐齐负责把我们制定的保护计划展示出来并进行分析和未来展望。全部彩色打印出来,装订成非常漂亮的一本,大概有七八十页厚。话说我们还是很以我们这本研究报告为荣的。最后事实也是我们的报告分数很高。这部分的分数是一组一组算的。

然后还有个人的两篇小文章,一篇是材料分析,一篇是研究感想。最后的,也是最难的环节是Presentation,也就是演讲报告会。每个组有15分钟的时间,以幻灯片Ppt的形式对台下的3-5个评委老师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个是必须背稿的,并且一定一定要背稿!报告完之后,评委老师还会问每个人一个问题,别人不能帮忙,一定要自行回答,所以一定要确保每个人都对整个研究非常熟悉。除此之外,每个组还可以有一个Group Item,也就是展示一些Video短片、小节目之类。鉴于我们组是做戏曲保护,而且其中一点还是创作符合新时代的戏曲内容和歌词,于是老师建议我们自己写一段戏。这个光荣的任务自然又落在了我的身上。鉴于必须全组一起演,我只好选择最容易唱的黄梅戏,自然也是著名的《谁料皇榜中状元》的《女驸马》选段。子怡给我起了一个头,说“如今戏剧进学堂,学生个个笑开颜”(因为我们的计划是在学校开展戏剧课)。好吧,我个人认为这句话很广告,并且完全没有戏曲的氛围和神韵。然后我接道:“金鳞凤冠好新鲜,水袖云步好缠绵。”“(第二段:)曲词唱腔好文采,继承发扬到新时代,共赏团圆的大戏台,老老少少人人乐开怀。”短短八句,加上伴奏、演唱、非常出格和夸张的表演,竟然震惊了整个学校。我们的这段无敌搞笑短片竟然被老师拿去给我们学妹那届看了,用我们四个的话来说:“丢人都丢到J1去了……”确实是大家都没看到我们那样的演出,相信大家看到以后也会疯掉的……呵呵,不过很有意思不是?所以我们组在Group Item和协作两项上都是满分。不过Group Item是一个宁缺勿滥的项目,所以宁可没有,也不要乱做哦~

其次组里合作最大的障碍就是时间的分配。有些人很忙,有些人很负责,有些人不负责,大家对待PW的态度都不一样,因此就会有的人做得多,有的人做得少。这样一来有些人就会觉得不公平,分歧就发生了。所以大家要尽量避免这样的事情的发生。

我们组最后的失利其实在于报告会。报告会的打分标准上面有英语的流利度一项,甚至还有口音的清晰程度一项,我们老师是非常反对这一项的,口音不应该作为打分的标准。其实我是完全没有中国口音的,早已经换成了标准的新加坡口音,可是说话太快,一紧张更快,因此在清晰度上面会吃亏。最后果然也就是如此。况且单数年是莱佛士PW的厄运年,每个07、09年莱佛士的成绩都会被调低,09年我们愣是从95%的A调到了84%的A,我们组就是在那不幸的11%里面。要知道PW这一课满分60分,我们组的分数是51,而A的分数线偏偏是52。也就是说要拿到A,百分之八十都是不够的!

PW这一科其实不重要,我目前还没有看到哪一个人因为PW被拒的,但是想在本地大学学医或者法律的同学最好还是拿A吧!一路走来虽然辛苦,虽然很不喜欢这一科,但是还是很有意义的,是一段无比美好的回忆。


只38.1%学生考A 公初生指评分不透明(转载)http://yzone.omy.sg/index.php?articleID=20873&option=com_article&task=detail&cid=145&type=

专题作业又起争议,公教初级学院学生不满只有38.1%的学生获得A,质疑评分过程不够透明。

每年到专题作业(Project Work)放榜时间,各校之间天渊之别的成绩差异话题就会浮现。

公教初级学院今年只有38.1%的学生考获A,学生对此不满,家长则认为评分不够透明,要求教育部公开评分标准。

面对家长质疑和学生的不满, 教育部告诉《新报》,批改和审核过程绝对公平可靠,学校内部有调节机制,确保同一所初院的学生是在统一标准下接受考核。

完整报道,请翻阅11.04.2012《联合晚报》。


公教初院的Project Work成绩:
http://www.cjc.edu.sg/cos/o.x?c=/wbn/pagetree&func=view&rid=1151539

The 2011 Project Work results were released on the 9 April 2012, Monday and Catholic Junior College is proud to announce an improvement from the 2010 Project Work results.

Overall Passes: 100%
Percentage of As and Bs: 90%

Top 10 Classses Distinction Rate:
T10 – 100%T25 – 87%T06 – 83%T07 – 81%T11 – 72%T08 – 68%T35 – 67%T29 – 65%T09 – 64%T14 – 61%

The college wishes to congratulate the students who have excelled and express its heartfelt thanks to all the 2011 Project Work tutors for their commitment, hard work, support and prayers.


圣安德烈初院的这个“1%”真是令人抓狂。。。

令人不解的是,华中,RI,NJC这些名校每年课题作业得A学生的比例非常稳定,而其它初院却总是大起大落。也难怪家长学生们会对此不满了。

教育部的解释有点“答非所问”啊。。。


请转告你亲戚的孩子,不要伤心。
很多去年PW得B的学生,今年却拿到名校OFFER,如STANFORD MIT CAMBRIDGE, even harvard!
狮城贝贝PW也得B,she got admitted to cambridge.
分数可以失去,勇气却不可以失去,梦想更不可以失去!
加油!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儿子说如果去年IOI得金牌,也许他就进不了STANFORD了!


PW本来就只有本地大学算分,英美大学根本不列入要求的。


我女儿的PW最终也是得了B,她一直喊冤枉,说是他们的美国老师不懂得新加坡的PW是怎么回事,把他们整整一班学校最好班的孩子耽误了。据说,其它班大部分孩子都得A,而她的班大部分得B。老师一是不认真,天天说孩子们做得好,也动辄就请假回美国,二是不改功课或延迟给指导意见。女儿班的孩子在最后在其他老师的点拨下才明白要怎么做,怎么考察。据说,这个老师后来回美国了。

不过,我女儿也承认自己的presentation做得不够好。

小组工作中确实存在有人不合作,甚至很少出席,分给他的内容大部分是我女儿帮忙写的,但那个孩子由于做Presentation比较好,人家拿A。


谢谢鼓励!可她是锁定在本地读大学,所以PW可能会影响她的专业选择。恭喜您的孩子进了Stanford,我家老大去年Thanksgiving break 期间去过那里会了同学,他自己在东部读大学。


这个一定要狠狠地恭喜一下!

不过话说回来了,IOI银牌的分量也不轻啊,应该足以吸引Stanford的眼球了。


东部。。。UPenn?  MIT?

为您的孩子鼓掌!虽说有点迟了。。。。


没有听过有人喜欢Project Work。女儿说过学校的老师对Project Work 要求好像也不是很熟悉,有时要学生从a 换到 b ,当学生换了,他可能忘了,问为什么换成b, a比较好。反正我看她JC1 花了好多时间在Project Work,report 改了好多次,做完了我也为她松了一口气。庆幸NUSH 不用做Project Work。

一个去年的报道:
Revamp project work in JCs
Kwan Jin Yao | my paper | Fri Sep 23 2011

On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website, project work is described as a programme which aims to teach students to “synthesise knowledge from various areas of learning, and critically and creatively apply it to real-life situations”.It was implemented in all junior colleges a decade ago and involves all first-year JC students. The grades that students get for the subject have also been included in the admission criteria of local universities since 2005.But the initiative – initially conceived to reduce emphasis on written examinations, nurture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widen the range of pedagogies – has increasingly fallen flat in recent years.Schools have created pedantic curricula for the programme, to complement the growing rigidity of the assessment criteria, in a bid to raise the number of distinctions scored by their students.While this produces results to the satisfaction of parents, students and educators, it has done little for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skills.Not surprisingly, most students dislike the subject.First, the year-long process is perceived as being unnecessarily prolonged.Second, a fixation on the step-by-step preparation of documents that will be graded according to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limits the space for exploration.Third, the uninspiring way in which topics and processes are conceived makes it unrealistic for students to identify problems and come up with solutions.I have even heard of students fabricating the results of their projects, especially since teachers would find it difficult to verify the authenticity of all their sources, surveys and research. However, to dismiss the programme entirely would be to ignore its benefits.Through combining the research, writing and oratorical components of the subject,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pick up and hone a variety of skills.The challenges of working in a group – sometimes, with demanding or lazy teammates – help inculcate leadership and social skills in students.The key is to revamp the programme to address its shortcomings and make it more holistic for students.The opinions of students should be sought by conducting focus-group discussions. New strategies can include the incorporation of community-service or volunteer work, conference-sharing sessions or competitive aspects to provide incentives.There should also be more flexibility in the selection of topics for the projects.


Fiona2004  Yale  发表于 13 分钟前 羡慕!


我以前上学的时候也做过Project Work,历时半年之久,那时感觉是相当的‘煎熬“。Preliminary Proposal一遍遍地被修改,又一遍遍地被reject;要忍受教授们的冷嘲热讽;还要到处求人Interview,求人填Survey Form; 一遍又一遍地练习Presentation,好不容易练好了教授又说论文需要”动大手术“;全部完成后又被告知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方面的不太符合西方人的口味,需要全部重写。。。最后匆匆忙忙,糊里糊涂地就完成了我们的课题。

不过,那段经历还是相当值得回忆的。。。最重要的是,当时所学到的知识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你说“我女儿这一年的学生在JC1升JC2时,成绩有问题的学生是最多一年,我个人认为直通车的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基础会严重影响到JC,过多的PW,花去大部分时间精力,使初中阶段基础掌握欠缺了。   ”

请问都什么样的问题呢。考试的话,什么样才算通过啊。看着儿子JC1 这半年,瞎忙一通,在家时间少,在校时间多,各种活动我连名字都搞不清了,真正能坐下来读书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心里真没底啊。我这个当家长的没底,不知他自己有底吗?


CD88:据说华中JC2的时候也很多杂事忙,我的朋友看着儿子瞎忙,火起来给儿子一顿揍,这才静下心来开始准备A LEVEL了。JC2还需要打PP, 这当妈的可的好好锻炼

JC2的儿子怎么打啊,打得动吗?你家虎子你现在打打试试,保证你手痛得紧。


他皮糙肉厚的,小的时候打一下, 人眨眨眼说:“不疼!” 我我这儿手还挺疼呢。
所以早就不用了,正挖空心思地提高说教水平和实验各种让他心疼的惩罚招数。


谢谢解答,明白了。


刚上JC的时候,有好心的妈妈就忠告孩子应该专注学业,其他的活动尽量少参加。可是开了学马上就HOLD不住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啊,真的身不由己,如果孩子所有活动都不参加岂不成了怪人了,不太可能实现,而且孩子的积极性还很高呢。早出晚归成为常态,周末的时间也经常出去。
新加坡的教育也奇怪,就两年的时间准备高考(A水准),还充斥了大量的课外活动,社会活动。好不好就不知了,反正跟中国的太不同了。中国就一个纸面,考卷的成绩。


“听我女儿说JC1升JC2好像只要两科E以上就可以,我不知道她说得对不对。S和U是不及格。”

两科E以上,其他的可以E以下吗,怎么可能那么差呢。A,B,C,D,E那E不是已经50分以下了吗?还是40分,数不清楚了。


我在这行的体会,新加坡教育部的思路:

1. 在JC就读的学生,是同龄人中,学习能力或学术水平前20%的学生。

2. 这部分学生的优异与否,不应该只依靠简单的读书->比成绩来评鉴。假设两年内,没有CCA,没有比赛,没有各种活动,也许很多学生都可以拿到很好的成绩,但是教育部并不觉得这是他们需要看到的。

3.教育部认为,应该对这些学生有更多更高其他方面的要求:只有能克服压力,懂得安排时间和安排精力,在积极参加所有活动的大前提下,还能成绩优异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可塑之才。他们更希望在JC的学生中,选拔出一批高分高能的学生,毕竟最后的社会精英分子 – 部长,教授,医生,律师等,几乎都来自JC。一个人能在同一时间兼顾各种不同性质的任务的能力,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有道理啊,这么折腾下来就不会有高分低能的那种情况了。


我也再次问儿子了,E是45分,及格。不像中学那样分A1,A2了,直接A,B,C,D,E,S,U。


真得身强力壮。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