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归去.回到可爱的家
在本网找过租房.一切皆不如意.
不知道有多少人忍受房东室友欺负
房东可以周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室友可以肮脏蚂蚁蟑螂满地咬人
新加坡租金昂贵
新加坡屋主可以进门恐吓
任意要房客搬迁
室友半夜大锅炒饭
大白天冷气任用
水电却是平摊
而新加坡法律
又不是保障弱势族群
打官司是富人的权利
新加坡租金昂贵.一间房租金在自己国家是一层楼电梯好房
我想回家
赚到薪水又全送给新加坡人
晚上回家又不得安宁
水土不服身体生了病
我想回家
受了欺负还不准哭
新加坡屋主违法出租
屋主在警察面前说我请好律师等你
仲介只偏屋主
希望屋主继续委托
两边收佣金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不如归去
回家吧
起码家是自己的
法律自己的
可以上馆子食物是家乡味
赚到钱能存着
可以随时坐车看到可爱的家人
可以皮肤正常
可以驾车疯狂走走
你不再受人欺负
你不再忍受半夜噪音
你不再忍受赚到钱又全进了别人口袋
你可以再回来
等到经济垮了再回来
当个快快乐乐屋主
干净的客厅看些电视
晚上好好睡个觉
祝福大家回家顺利
同情你
不过经济垮了还来干嘛,都裁员了,也找不到工作啊
打油诗?
最近投资理财多了很多诗人和作家
适者生存 如果国内更适合你 就回吧
要回去就回去吧,早点买机票,燃油一直涨价
总有人来,总有人走。总有过得好的,也总有过得差的。
看个人的能力和心态,好不好先别怨地方,先看看自己努力了没有。
回吧!!
不要犹豫,不要回头。。。
找一个条件好的房子租下就可以了 我也租了5,6年的房子 刚开始 没办法啊 以后条件改善就好了:)
有需要,尽量买房。荷包不允许,果断做起二房东。。。
不过说实话,在新加坡如果不买房光租房的话,除非工资特别的高,否则确实有点得不偿失。
所以从国内申请工作签证过来工作,家庭月收入低于1w个人认为基本不用过来了。
墨镜嫂这个起点真高!!
没有新加坡本地教育背景的,现在申请PR比较难,对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收入再不高,那来新加坡图个啥呢?月入3k,即买不起公寓,又不能买hdb,身份又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解决,再加上房租奇高,发展空间有限。我个人认为没啥来的必要。
如果能月入10000, 那也算人才家庭了 PR也容易拿.
来新如果你不是富2代,官2代,要有吃苦的准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摆好心态最重要,
同情楼主,咬牙熬一熬吧。。
俺们当初是8个人同居。。。
其中有一个现在驾跑车。。
她说的家庭收入1万是新币吗?不会是人民币吧?要是月入一万新币,可以在新加坡住公寓,开好车,不要太舒服~~~
你可能没有看清楚,我说的是家庭月入1w,是两个人,平均每个人也就是5k,算是一个中等收入,EP也只是P2而已,离P1还差得很远。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本地教育背景,还是很慢的。
遥想俺俩当年
每月两千五
糊里糊涂
两口皮箱
过来了
初生犊不怕虎
故地重游
多情应笑我
赚这么少
居然敢闯
一万还差不多
~~~~~~~~~~~~~~~~~~~~~~~
让墨镜嫂见笑了。惭愧
那个, 本地本科毕业, 30岁左右, 家庭月收入也就这个数..
遥想当年偶刚毕业时, 还木有2500呢…
此一时彼一时,当年移民政策宽松,PR很好拿,所以薪水多少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就算是家庭月入5k,买个hdb轻松得很,就算是买condo,当年也比现在便宜得多。
现在情况是政策收紧,PR非常难,hdb买不了,condo要交额外的印花税等等,房价还处在一个高位,种种因素给人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偶觉得是墨镜嫂phd毕业, 起点和小本毕业不一样..
毕竟phd多读了几年书, = 小本新水 * 几年涨幅 + (读phd期间收入损失)/n年
freesoul99 2500是俺当年家庭月入 发表于 3 分钟前
MM, 上个发家史让我们励志一下?
木啥特别的啦
相信很多人跟我们一样,两个拿奖学金过来念硕士的加起来可不就这点钱吗
原来如此. 那我可以改写你的遥想体了..
偶和LG的本科奖学金才500-600 *2..
小飞猪 有多一枚诗人…… 发表于 20 秒前
=====================
投资理财版最近浓厚的文学气息敢揽了俺:P
可能是这个1w让大家误会了,我的本意不是说钱多钱少。我只是说,现在PR比较难拿,如果从国内直接过来工作的话,就要做好好几年拿不到PR的准备。这就是潜在的损失,需要较高的薪水来弥补,千里迢迢过来总要图点啥对不,身份拿不到咱多挣点钱回去。
所以说要是在国内干得好好的,这边给你开个3k左右,那就没有必要过来了,扣除房租说不定比国内挣得还少呢。
倒是觉得JJ你应该写一篇励志文,咋从月入不到2500 变成月入过万的,MM偶崇拜的很!
错觉啊错觉… 偶离W还很遥远
偶是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真的是 07年我同事买旧的HDB 16万多, 现在估价40万…如果你是75后 结婚了, 恭喜你, 现在房子车子都不差. 如果你是80后, 单身,不论你赚多少, 如果无不动产,在物价飞涨的今天, 你几年的钱白攒了.
过来读书然后留下来这种情况另当别论,本地学校毕业的,PR很容易拿。
我只是说没有本地教育背景直接从中国过来工作的,在现在这种收紧政策下,需要慎重考虑。
好勇敢,好油菜。。
其实, 国内卖个房, 这边全有了. SG的起幅和国内根本没法比.
只可惜偶来的太早, 毕业太晚, 结果国内没房可卖
要是小城市。。
要是还年轻。。
应该还是来闯一闯。。
吃苦就当吃补。。
艰苦的岁月,
要是再有一位陪伴。。
以后都是美好的回忆!!
你说的太对了。从06年到现在这房价暴涨的6年,如果按部就班工作结婚买房,恭喜你,人生第一桶金已经拿到了。如果说还要折腾,例如一直没有结婚,一直没有买房,拖到现在,就算你工作累死累活再努力,也远远的落后了。
太有感触了 只知道工作赚钱 不知道结婚买房的人 现在不是悔死了
没办法,个人相对于时代来说实在是太渺小了,绝大多数人都只能随着时代起伏。赶上好时候了就赚了,赶不上也没办法,个人的努力很难改变命运只能微调。
举例来说,同样的人,50年代左右留美归国,等待你的是即将而来的狂风暴雨,很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如果是90年代归国,恭喜你,很快就是学霸学阀了。
现在,嘿嘿,大城市的高校,连个正式编制都不一定能够保证。
遥想。。。
俺当年。。。
来到贵地。。。
只有一个人。。。
两眼一抹很黑。。。
住所不知在何处。。。
学校亦不懂在何方。。。
罢了,罢了。。。
再说要泪奔了。。。。
现在国内,除非是在家乡,有房。否则去一线城市,一般人工资也就6、7K那样,租金倒要2、3K,超市物价也不比这里便宜。
还有很多的黑心食品。生活更容易?——是想象得较美而已。
:(:(:(
没结婚 只知道赚钱工作 后面就要付出好多倍 跟房价成正比
除了一线城市的薪水你说的稍微有点低了,别的我都赞同。的确很多时候感觉哪边都有哪边的难处,所以才纠结。要是一个地方比另外一个地方好很多,那还纠结个啥。
想当初,初来乍到新加坡,处处怀念可爱的家乡。那时候穷学生啊,机票钱就是一个月的生活费。so what. 一个礼拜的休假也赶紧买机票回家去。
又过了几年,在这里奋斗生根了,过着小日子,发现有个治安良好,空气清新,有事不必四处托人找关系,宝宝放心吃奶粉的地方,对于我等普通小民来说,也算是宜居了。
从习惯的comfort zone移民去陌生环境,总是有个阵痛期的。有人适应良好,有人适应不良。其实挺一挺,也就过去了。事后想想,也没特别大不了的事儿。
LZ抱怨住得差,想当年俺租房也算挑剔的人,4年换了七个地儿,搬家也就请一天假,租辆van,打包收拾啥的一天搞定。新加坡这里签房租约白纸黑字,交一个月押金,给一个月Notice,双方都可以合法退出。用合约保护自己,适应这里的游戏规则就好。
看了大家的留言,发现我才是混得最惨的人!
来新7年,已婚13年,但是一个PR,买不了组屋,被拖呀拖呀,始终在租房。。。终于在月入3K,房租2K的情况下,奋勇跳进楼市。
然后,这一辈子所有的积蓄都付了首付。。。可悲的75后。。。
MM 已婚13年, 为什么一直一个人租房, 又一个人买房?
哎,分居7年,LG不屑来新,所以当年也不肯跟我一起申请PR。
他甚至拖到连EPEC的两年有效期过了还不肯过来……我只好一个人租房,一个人买房了。
反正我在国内也没房产,一穷二白。
这样也行? 男人不是out of sight, out of mind么?
没想到你已婚13年了。。。。同情你。
多财又多艺,那是好事一件,牛人一枚。
值得提倡。
关注弱势群体!
并不是每个人的条件都那么强势。给诸如楼主这样的人多一些关怀,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鼓励,作为自己,也拿出同理心,感受一下别人的苦闷。
转:
海南鸡饭/ Nasi Nama/ Roti Prata
品一口
文化的Rojak
唐装旗袍/ 飘逸的Selendang/ 浓郁的沙丽
来一场
时尚的对话
组屋/上上下下
包容了
不同种族和信仰
地铁/来来往往
承载着
不同语言和理想
星光璀璨
笑容绽放
谁是今天的主角?
摩天观景轮/ 圣淘白沙/ 胡姬棕榈
赏不尽
岛国的风情
码头集装箱/ 对外贸易港/ 渡轮井架
卸不完
经济的领航
Our City of Possibilities
机遇之都——新加坡
等待你
秀出时代的风潮!
表示莫名其妙就中枪了~~~
LZ我刚去USA那会比你情况还糟呢,刚到的那块是比较著名的黑人区,都挺过来了。出国学到的第一笔财富就是绝不放弃,再坚持一会。再来新加坡的时候感觉一切驾轻就熟,新加坡真心好啊,其实是有比较才会有进步。
话说你回国也不是一切都好的,只是你现在的情况让你选择性忽视了国内的难处。
其实,我前面说的那人是我先生。我也去过美国,感觉跟你差不多。还是更喜欢中西结合的本地多一些。
因为这边既有西方管理的优势性,又有东方生活的便利。空气清新,服务人工相对便宜,小孩还不易学坏。
我一长住上海的朋友来本地玩,很深的印象就是:这边到处都有很好的绿化。高速公路的旁边都是大片的森林!
国内也有很多难处的。
吃个零食喝个牛奶都有问题,有了问题,吃药了还可能不小心吃到皮鞋。
你现在都想着国内的好,等回去了可能又想起这里的好了。
家庭收入一万多新币的应该不少 但 我见过住HDB 还是郊区 另外也没车
lijuansg 家庭月入过1万不能购买HDB你不知道吗? 发表于 昨天 22:06
========================
据我所知,这个收入顶限是限制购买新的hdb的,对购买resale的应该没有这种问题。(不是100%确认,如果有误请指正)
这种夫妻双方不同步,形不成合力,你往东他往西的情况在楼市持续上涨,移民逐渐收紧的背景下更容易造成巨大的损失。
狂顶这个,出门在外同胞要团结互助而不是互相拆台,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而不是像有些人看到同胞要走就很高兴的说走吧走吧,快点走吧。说实话,不提高自己,就算同胞走了留下的机会你也拿不到。
看到别人要走,对于留下的人所表达的感情也许并不是高兴,也没觊觎谁留下的位置。
就我本人来说,所表达的是对于轻易放弃而表示的无奈。
而且轻易放弃的人所留下的位置,估计我也没什么兴趣。
一家之言,轻拍。
没错,在一个地方的时候总会计较这个地方的不好而忽略其好处,换个地方就会想起原来那个地方的好处了。
正如在新加坡天天骂mrt的烂,如果回国体会一下北京上海的地铁,就会立马怀念这里的mrt了。
这样的条件大有人在,很多从国内来工作的人哪里有1万? 而且大多希望留在新加坡,感觉是挤破头也要出来
没有说一个人收入过万,而是家庭收入。
前面没说清楚,大家可能理解上有点误会。我的意思是现在移民政策收紧了,如果到这边收入不是改善很大的话,就要慎重考虑。
如果在国内一线城市就挣个五六千的,到这边如果有三千左右,等于薪水是原来的三倍,在这种情况下也许值得来闯一闯,但是要考虑到可能遇到的困难。
如果已经在国内一线城市收入超过一万五左右,到这边来如果还是只有三四千的话,变化不是很大,建议慎重考虑。
是的,我理解你的意思,我是说尽管这样,还是很多人出来啊
那当然,个人有个人的想法。我只是提醒一下,在做决定之前,更多地了解这边的情况,从而做出更理智的决定。而不是贸然来到这里然后又后悔不已。
对这边了解越多,来了之后就越能坦然面对可能的困难而不是措手不及。
回家了。。法律是自己的?我说楼主,你多久没回家了??
就算生活在社会低层,也有人可以活得很滋润。以前一直很不理解拿些交好几万中介费来做WP的同胞,但认识一个WP,在餐馆水吧切水果做甜品,每天有吃不完的水果甜品,皮肤那个好啊。餐馆生意很好,包两顿,住包水电的搭房,所有休假都会回餐馆加班。来新加坡6、7年,据说存了40万RMB,对一个农村人来讲,很大的数目了。
哈哈 90后父母有钱。
独在异乡为异客,生活不容易啊。为楼主感慨 一下
对,我觉得,新加坡和90年代的上海很像。